登陆注册
2406000000007

第7章 采 薇(2)

然而这竟是兜头一桶冷水,使两个人同时打了一个寒噤,但仍然不动声色,谢过老人,向着他所指示的路前行。无奈这“归马于华山之阳”,竟踏坏了他们的梦境,使两个人的心里,从此都有些七上八下起来。

心里忐忑,嘴里不说,仍是走,到得傍晚,临近了一座并不很高的黄土冈,上面有一些树林,几间土屋,他们便在途中议定,到这里去借宿。

离土冈脚还有十几步,林子里便窜出五个彪形大汉来,头包白布,身穿破衣,为首的拿一把大刀,另外四个都是木棍。一到冈下,便一字排开,拦住去路,一同恭敬的点头,大声吆喝道:

“老先生,您好哇!”

他们俩都吓得倒退了几步,伯夷竟发起抖来,还是叔齐能干,索性走上前,问他们是什么人,有什么事。

“小人就是华山大王小穷奇,”那拿刀的说,“带了兄弟们在这里,要请您老赏一点买路钱!”

“我们那里有钱呢,大王。”叔齐很客气的说。“我们是从养老堂里出来的。”

“阿呀!”小穷奇吃了一惊,立刻肃然起敬,“那么,您两位一定是‘天下之大老也’了。小人们也遵先王遗教,非常敬老,所以要请您老留下一点纪念品……”他看见叔齐没有回答,便将大刀一挥,提高了声音道:“如果您老还要谦让,那可小人们只好恭行天搜,瞻仰一下您老的贵体了!”

伯夷叔齐立刻擎起了两只手;一个拿木棍的就来解开他们的皮袍,棉袄,小衫,细细搜检了一遍。

“两个穷光蛋,真的什么也没有!”他满脸显出失望的颜色,转过头去,对小穷奇说。

小穷奇看出了伯夷在发抖,便上前去,恭敬的拍拍他肩膀,说道:

“老先生,请您不要怕。海派会‘剥猪猡’,我们是文明人,不干这玩意儿的。什么纪念品也没有,只好算我们自己晦气。现在您只要滚您的蛋就是了!”

伯夷没有话好回答,连衣服也来不及穿好,和叔齐迈开大步,眼看着地,向前便跑。这时五个人都已经站在旁边,让出路来了。看见他们在面前走过,便恭敬的垂下双手,同声问道:

“您走了?您不喝茶了么?”

“不喝了,不喝了……”伯夷和叔齐且走且说,一面不住的点着头。

“归马于华山之阳”和华山大王小穷奇,都使两位义士对华山害怕,于是从新商量,转身向北,讨着饭,晓行夜宿,终于到了首阳山。

这确是一座好山。既不高,又不深,没有大树林,不愁虎狼,也不必防强盗:是理想的幽栖之所。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里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他们就满心高兴,用拄杖点着山径,一步一步的挨上去,找到上面突出一片石头,好像岩洞的处所,坐了下来,一面擦着汗,一面喘着气。

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沈,倦鸟归林,啾啾唧唧的叫着,没有上山时候那么清静了,但他们倒觉得也还新鲜,有趣。在铺好羊皮袍,准备就睡之前,叔齐取出两个大饭团,和伯夷吃了一饱。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所以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

他们一早就被乌老鸦闹醒,后来重又睡去,醒来却已是上午时分。伯夷说腰痛腿酸,简直站不起;叔齐只得独自去走走看,可有可吃的东西。他走了一些时,竟发见这山的不高不深,没有虎狼盗贼,固然是其所长,然而因此也有了缺点:下面就是首阳村,所以不但常有砍柴的老人或女人,并且有进来玩耍的孩子,可吃的野果子之类,一颗也找不出,大约早被他们摘去了。

他自然就想到茯苓。但山上虽然有松树,却不是古松,都好像根上未必有茯苓;即使有,自己也不带锄头,没有法子想。接着又想到苍术,然而他只见过苍术的根,毫不知道那叶子的形状,又不能把满山的草都拔起来看一看,即使苍术生在眼前,也不能认识。心里一暴躁,满脸发热,就乱抓了一通头皮。

但是他立刻平静了,似乎有了主意,接着就走到松树旁边,摘了一衣兜的松针,又往溪边寻了两块石头,砸下松针外面的青皮,洗过,又细细的砸得好像面饼,另寻一片很薄的石片,拿着回到石洞去了。

“三弟,有什么捞儿没有?我是肚子饿的咕噜咕噜响了好半天了。”伯夷一望见他,就问。

“大哥,什么也没有。试试这玩意儿罢。”

他就近拾了两块石头,支起石片来,放上松针面,聚些枯枝,在下面生了火。实在是许多工夫,才听得湿的松针面有些吱吱作响,可也发出一点清香,引得他们俩咽口水。叔齐高兴得微笑起来了,这是姜太公做八十五岁生日的时候,他去拜寿,在寿筵上听来的方法。

发香之后,就发泡,眼见它渐渐的干下去,正是一块糕。叔齐用皮袍袖子裹着手,把石片笑嘻嘻的端到伯夷的面前。伯夷一面吹,一面拗,终于拗下一角来,连忙塞进嘴里去。

他愈嚼,就愈皱眉,直着脖子咽了几咽,倒哇的一声吐出来了,诉苦似的看着叔齐道:

“苦……粗……”

这时候,叔齐真好像落在深潭里,什么希望也没有了。抖抖的也拗了一角,咀嚼起来,可真也毫没有可吃的样子:苦……粗……

叔齐一下子失了锐气,坐倒了,垂了头。然而还在想,挣扎的想,仿佛是在爬出一个深潭去。爬着爬着,只向前。终于似乎自己变了孩子,还是孤竹君的世子,坐在保姆的膝上了。这保姆是乡下人,在和他讲故事:黄帝打蚩尤,大禹捉无支祁,还有乡下人荒年吃薇菜。

他又记得了自己问过薇菜的样子,而且山上正见过这东西。他忽然觉得有了气力,立刻站起身,跨进草丛,一路寻过去。

果然,这东西倒不算少,走不到一里路,就摘了半衣兜。

他还是在溪水里洗了一洗,这才拿回来;还是用那烙过松针面的石片,来烤薇菜。叶子变成暗绿,熟了。但这回再不敢先去敬他的大哥了,撮起一株来,放在自己的嘴里,闭着眼睛,只是嚼。

“怎么样?”伯夷焦急的问。

“鲜的!”

两人就笑嘻嘻的来尝烤薇菜;伯夷多吃了两撮,因为他是大哥。

他们从此天天采薇菜。先前是叔齐一个人去采,伯夷煮;后来伯夷觉得身体健壮了一些,也出去采了。做法也多起来:薇汤,薇羹,薇酱,清燉薇,原汤焖薇芽,生晒嫩薇叶……

然而近地的薇菜,却渐渐的采完,虽然留着根,一时也很难生长,每天非走远路不可了。搬了几回家,后来还是一样的结果。而且新住处也逐渐的难找了起来,因为既要薇菜多,又要溪水近,这样的便当之处,在首阳山上实在也不可多得的。叔齐怕伯夷年纪太大了,一不小心会中风,便竭力劝他安坐在家里,仍旧单是担任煮,让自己独自去采薇。

伯夷逊让了一番之后,倒也应允了,从此就较为安闲自在,然而首阳山上是有人迹的,他没事做,脾气又有些改变,从沈默成了多话,便不免和孩子去搭讪,和樵夫去扳谈。也许是因为一时高兴,或者有人叫他老乞丐的缘故罢,他竟说出了他们俩原是辽西的孤竹君的儿子,他老大,那一个是老三。父亲在日原是说要传位给老三的,一到死后,老三却一定向他让。他遵父命,省得麻烦,逃走了。不料老三也逃走了。两人在路上遇见,便一同来找西伯——文王,进了养老堂。又不料现在的周王竟“以臣弑君”起来,所以只好不食周粟,逃上首阳山,吃野菜活命……等到叔齐知道,怪他多嘴的时候,已经传播开去,没法挽救了。但也不敢怎么埋怨他;只在心里想:父亲不肯把位传给他,可也不能不说很有些眼力。

叔齐的预料也并不错:这结果坏得很,不但村里时常讲到他们的事,也常有特地上山来看他们的人。有的当他们名人,有的当他们怪物,有的当他们古董。甚至于跟着看怎样采,围着看怎样吃,指手画脚,问长问短,令人头昏。而且对付还须谦虚,倘使略不小心,皱一皱眉,就难免有人说是“发脾气”。

不过舆论还是好的方面多。后来连小姐太太,也有几个人来看了,回家去都摇头,说是“不好看”,上了一个大当。

终于还引动了首阳村的第一等高人小丙君。他原是妲己的舅公的干女婿,做着祭酒,因为知道天命有归,便带着五十车行李和八百个奴婢,来投明主了。可惜已在会师盟津的前几天,兵马事忙,来不及好好的安插,便留下他四十车货物和七百五十个奴婢,另外给予两顷首阳山下的肥田,叫他在村里研究八卦学。他也喜欢弄文学,村中都是文盲,不懂得文学概论,气闷已久,便叫家丁打轿,找那两个老头子,谈谈文学去了;尤其是诗歌,因为他也是诗人,已经做好一本诗集子。

然而谈过之后,他一上轿就摇头,回了家,竟至于很有些气愤。他以为那两个家伙是谈不来诗歌的。第一,是穷:谋生之不暇,怎么做得出好诗?第二,是“有所为”,失了诗的“敦厚”;第三,是有议论,失了诗的“温柔”。尤其可议的是他们的品格,通体都是矛盾。于是他大义凛然的斩钉截铁的说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难道他们在吃的薇,不是我们圣上的吗!”

这时候,伯夷和叔齐也在一天一天的瘦下去了。这并非为了忙于应酬,因为参观者倒在逐渐的减少。所苦的是薇菜也已经逐渐的减少,每天要找一捧,总得费许多力,走许多路。

然而祸不单行。掉在井里面的时候,上面偏又来了一块大石头。

有一天,他们俩正在吃烤薇菜,不容易找,所以这午餐已在下午了。忽然走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先前是没有见过的,看她模样,好像是阔人家里的婢女。

“您吃饭吗?”她问。

叔齐仰起脸来,连忙陪笑,点点头。

“这是什么玩意儿呀?”她又问。

“薇。”伯夷说。

“怎么吃着这样的玩意儿的呀?”

“因为我们是不食周粟……”

伯夷刚刚说出口,叔齐赶紧使一个眼色,但那女人好像聪明得很,已经懂得了。她冷笑了一下,于是大义凛然的斩钉截铁的说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

伯夷和叔齐听得清清楚楚,到了末一句,就好像一个大霹雳,震得他们发昏;待到清醒过来,那鸦头已经不见了。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连看看也害羞,连要去搬开它,也抬不起手来,觉得仿佛有好几百斤重。

樵夫偶然发见了伯夷和叔齐都缩做一团,死在山背后的石洞里,是大约这之后的二十天。并没有烂,虽然因为瘦,但也可见死的并不久;老羊皮袍却没有垫着,不知道弄到那里去了。这消息一传到村子里,又哄动了一大批来看的人,来来往往,一直闹到夜。结果是有几个多事的人,就地用黄土把他们埋起来,还商量立一块石碑,刻上几个字,给后来好做古迹。

然而合村里没有人能写字,只好去求小丙君。

然而小丙君不肯写。

“他们不配我来写,”他说。“都是昏蛋。跑到养老堂里来,倒也罢了,可又不肯超然;跑到首阳山里来,倒也罢了,可是还要做诗;做诗倒也罢了,可是还要发感慨,不肯安分守己,为‘艺术而艺术’。你瞧,这样的诗,可是有永久性的:

“上那西山呀采它的薇菜,

强盗来代强盗呀不知道这的不对。

神农虞夏一下子过去了,我又那里去呢?

唉唉死罢,命里注定的晦气!”

“你瞧,这是什么话?温柔敦厚的才是诗。他们的东西,却不但‘怨’,简直‘骂’了。没有花,只有刺,尚且不可,何况只有骂。即使放开文学不谈,他们撇下祖业,也不是什么孝子,到这里又讥讪朝政,更不像一个良民……我不写!……”

文盲们不大懂得他的议论,但看见声势汹汹,知道一定是反对的意思,也只好作罢了。伯夷和叔齐的丧事,就这样的算是告了一段落。

然而夏夜纳凉的时候,有时还谈起他们的事情来。有人说是老死的,有人说是病死的,有人说是给抢羊皮袍子的强盗杀死的。后来又有人说其实恐怕是故意饿死的,因为他从小丙君府上的鸦头阿金姐那里听来:这之前的十多天,她曾经上山去奚落他们了几句,傻瓜总是脾气大,大约就生气了,绝了食撒赖,可是撒赖只落得一个自己死。

于是许多人就非常佩服阿金姐,说她很聪明,但也有些人怪她太刻薄。

阿金姐却并不以为伯夷叔齐的死掉,是和她有关系的。自然,她上山去开了几句玩笑,是事实,不过这仅仅是玩笑。那两个傻瓜发脾气,因此不吃薇菜了,也是事实,不过并没有死,倒招来了很大的运气。

“老天爷的心肠是顶好的,”她说。“他看见他们的撒赖,快要饿死了,就吩咐母鹿,用它的奶去喂他们。您瞧,这不是顶好的福气吗?用不着种地,用不着砍柴,只要坐着,就天天有鹿奶自己送到你嘴里来。可是贱骨头不识抬举,那老三,他叫什么呀,得步进步,喝鹿奶还不够了。他喝着鹿奶,心里想,‘这鹿有这么胖,杀它来吃,味道一定是不坏的。’一面就慢慢的伸开臂膊,要去拿石片。可不知道鹿是通灵的东西,它已经知道了人的心思,立刻一溜烟逃走了。老天爷也讨厌他们的贪嘴,叫母鹿从此不要去。您瞧,他们还不只好饿死吗?那里是为了我的话,倒是为了自己的贪心,贪嘴呵!……”

听到这故事的人们,临末都深深的叹一口气,不知怎的,连自己的肩膀也觉得轻松不少了。即使有时还会想起伯夷叔齐来,但恍恍忽忽,好像看见他们蹲在石壁下,正在张开白胡子的大口,拚命的吃鹿肉。

同类推荐
  • 在中途换飞机的时候

    在中途换飞机的时候

    一位俏丽的法国少妇,飞赴美国成婚途中,飞机因技术故障推迟起飞,便和一位在候机时邂逅的英国男子,跑了半个伦敦城,相与作了竟夕谈,使她的人生道路为之一变。“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而这良辰难再的夜晚,便成了她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 如临大敌

    如临大敌

    为应对反恐怖行动和局部战争的严峻考验,加强狙击手专业训练,狼牙特种部队组建了“刺客”狙击手集训大队。在西部边疆的反恐行动中,在歼灭地方黑恶势力的战斗中,在公海领域营救人质的行动中,他们经受着血与火的淬炼,承受着生与死的考验。一次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一次次深入敌后孤军奋战,年轻的士兵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忠诚、勇敢、顽强。
  • 疯牙

    疯牙

    马鱼不是“疯牙”的人。马鱼这个蔫蛋,别说疯牙的老大,就连最没分量的小喽罗,也不愿拿正眼瞧他,他呐,要身板没身板,要气魄没气魄,脾性那么蔫,与疯牙的人,纯粹是两种路子。可是,马鱼还是与疯牙扯上了关系。因为他和冯亚是老乡。都是打青草沟出来的,老一辈手里还有远亲关系。寒暑假的时候,他们回到青草沟,冯亚经常碰上马鱼的父亲,那老汉总要拉住冯亚的手,说我的牛娃子,要你多照看哩,你知道,牛娃子打小老实,到哪儿都受人欺负。老汉说得很诚恳,完全是在诚心托靠。冯亚也就吊儿郎当点个头,权当应承了。牛娃子是马鱼的小名。
  • 异草奇花

    异草奇花

    现代版聊斋志异。 光怪陆离的奇花异草,匪夷所思的人性欲望! 每颗种子都有自己奇异独特的能力,用于复制人的“傀茴”,可以交换灵魂的“蛾冠”,恐怖骇人的“多齿”,为爱寻路的“花眼”……当普通小人物遭遇异草奇花,他们的命运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 龙陵秘藏

    龙陵秘藏

    这是一部悬疑小说。一座诡异的江南荒宅中隐藏着一个尘封百年的历史谜团。九龙宝鼎暗藏惊世宝藏,藏头血诗牵出惊天密谋。各大赫赫有名的江湖组织齐上阵,演绎一段风云激荡的传奇。其中人物之间纠结的爱恨情仇,让作品于诡秘的氛围外多了一份情感观照。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盛世才女

    重生之盛世才女

    何为幸福?苏心研以为自己时时刻刻处于幸福之中。尚书爹、将军兄、候爷外祖、当今皇后是她的姨母,虽然母亲早逝,却有这些人疼爱她。何为聪慧?苏心研虽只是一介女流,却能够凭智慧赢得百姓认可爱戴,为国争光。为所爱的人谋取天下,即便手染鲜血。何为痴傻?苏心研后知后觉自己一生所托非人,不仅葬送了自己一生,还将兄长外祖一家迎进黄泉路,到死才知道她争不过只是她的几个庶妹。何为幸运?苏心研才被送上黄泉,一睁眼又来到未出阁的年纪。既然上辈子争不过他人,那么这辈子就要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定要争过他人。无论前世还是今生,扮猪吃虎都是她的最爱,前世少欺负人,而今生,就让自己扮个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六十种曲绣襦记

    六十种曲绣襦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活中的八仙

    生活中的八仙

    本作品《生活中的八仙》是根据人类生活中所离不开的八个字,生,老,病,死,苦,福,祸、喜而编写成一部神话小说。
  • 锦绣良缘:捡个太子来种田

    锦绣良缘:捡个太子来种田

    大明星温如月威亚失事,一朝穿越重生喜当娘;丈夫刚死就被扫地出门,领着四个娃无家可归;小寡妇绝地逢生,斗长嫂,撕流氓,各种计策赚大钱;日子本是逍遥自在,可谁知当初无意间捡的傻子尽然是当朝太子,自己的小竹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花萼与三叶

    花萼与三叶

    《花萼与三叶》是叶圣陶的三个子女(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在读书时期所做的文学习作,经叶圣陶指导修改后结集。《花萼》是三人的散文集,著名学者宋云彬为他们作序。《三叶》是小说集,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为他们作序。文章作于20世纪40年代,带有显著的民国时期的行文习惯,但是今天读来却感觉活泼生动,趣味盎然,繁简得当。而且三人当时年龄和学习阶段各不相同,因此文章所展现的故事内容风格也各有特色。因此这两本书作为当代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对于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应有裨益。此外,通过本书,我们还可以看出叶圣陶的教育方法和叶家的家风,这一点对于当下社会,也颇有借鉴意义。
  •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鼠疫

    鼠疫

    《鼠疫》是加缪的中篇小说集,包括《局外人》《鼠疫》《堕落》三部作品。《鼠疫》与《局外人》是加缪最重要的代表作,均被列为现代世界文学名著。《局外人》写的是人在荒缪的世界中孤立无援,身不由已;《鼠疫》写的是面临同样荒唐的生存环境时,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在艰苦搏斗中感受着人生幸福的故事。
  • 游称心寺

    游称心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世之我不是传说

    末世之我不是传说

    一个悄然出现的时空之门,一次意料之外的研究事故,引发了一场波及全球的灾难,马灿,一个普通的大学学生,本该平凡的渡过一生,却不料被迫在这丧尸纵横的世界里挣扎求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当你饿得奄奄一息时,是选择高傲的死去?还是卑微的活着?当你被困在一座高楼楼顶时,是选择纵身一跃?还是忍耐求援?当你眼看曾经的亲人、恋人、朋友受到伤害时,是选择挺身而出?还是视而不见?当你......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一个天使和一个恶魔,末世不光是有尔虞我诈,也有人性的光辉。我想尽量写出我心中真实的末世,在笔下勾勒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复杂的人,真实的人,向往着光明却又被黑暗污浊的人。PS:本书绝对不会慢慢写成玄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