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9000000012

第12章 汉中对策定天下

韩信登坛之日,毕陈平生之画略,论楚之所以失,汉之所以得,此三秦还定之谋所以卒定韩信之手也。

——(元)杨维桢

(一)

刘邦筑坛拜上将的消息传开之后,诸将喜不自胜,个个都以为只有自己才有资格当这个上将。韩信听到军中议论纷纷,说谁谁要被汉王拜为上将,心里暗暗发笑,但同时也对萧何感激不尽。在汉军之中,乃至在所有诸侯之中,韩信都是一个默默无闻之人。如果不经过正式的仪式就被拜为上将,非但不能服众,可能很多人连信都不信。所以,萧何才让刘邦举行这么一个隆重的仪式,帮助韩信在军中树立威信。

几天后,登坛拜将的仪式开始了。诸将按照刘邦的命令,将士卒全都集结在高坛四周,参加拜将仪式。直到这时,诸将领才惊奇地发现,站在刘邦身边的居然是名不见经传的韩信。他们都大失所望,小声议论说:

“大王怎么会拜这样的人为上将呢?简直是胡闹!”

韩信听到诸将的议论声,但并没有生气。对大多数人来说,韩信被拜为上将确实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他年纪轻轻,远无名望,近无战功,又没什么后台,竟然无端端地突然被拜为上将,就是普通的士卒也无法理解,更别说那些居功自傲的将军了。

仪式正式开始了,韩信缓步登上高坛,受诸将和士卒的礼拜。然后,刘邦亲自把上将之印递到他的手中。直到此时,刘邦的心里依然在打鼓。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是否正确,如果韩信并没不像萧何所说的那样,具有经天纬地之才,他拜韩信为上将一事定会被天下传为笑柄。

拜将仪式一结束,刘邦就把韩信、萧何、夏侯婴、曹参、樊哙、周勃等人聚到宫里,开始讨论东向争夺天下的策略了。实际上,这是刘邦对韩信的一次考核,他想看看韩信到底有没有能力当这个上将。

众人坐定之后,刘邦缓缓问道:

“上将军,丞相多次向寡人推荐你,你有什么计策要教给寡人呢?”

韩信明白,刘邦这是在考验自己。对他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刚才的拜将仪式,而是与刘邦的这场谈话。众位将军也都屏住呼吸,静静地看着韩信,似乎在说:

“你这样轻松地就当上了上将,总该拿出点真材实料让我们看看。”

韩信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向刘邦微微鞠躬,然后胸有成竹地问道:

“大王想要东向争夺天下,对手不就是西楚霸王项羽了吗?”

刘邦答道:

“正是如此。”

韩信又问:

“大王觉得,您和项羽相比,谁作战更加英勇?谁更加懂得关心爱护部属?谁的兵力更强?”

刘邦沉思半晌,叹了口气,老老实实地承认说:

“在这些方面,寡人都比不上项羽。”

韩信听刘邦这样一说,反而高兴起来,因为他觉得刘邦能如此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可见有自知之明,是个能纳言从谏之人,值得辅佐。所以韩信朗声说道:

“臣也认为大王在这些方面比不上项羽。不过,大王既然能够坦诚承认这些,我们汉军就有希望。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大王能够明白自己的不足和敌人的强处,我们就能想出办法来对付他们。”

刘邦闻言大喜,急忙起身离座,来到韩信的跟前,拉着他的手说:

“请上将军教寡人该怎么做。”

韩信微微一笑,回答说:

“大王不必着急,我曾在项羽帐下呆过很长一段时间,了解他的性格。他现在虽然强大,但总有一天会被大王打败的。”

(二)

刘邦听韩信说自己能打败项羽,急切地问道:

“上将军何以认为寡人必能战胜项王?”

韩信躬身下拜,说道:

“大王不必着急,请听臣慢慢道来。就个人魅力而言,大王确实比不上项王。项王英勇无比,他大吼一声就可以吓退数千勇士。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并不是主帅的勇猛,而是智谋与度量。项王只知道凭个人之勇去战斗,却不知道用智谋,更不能任用贤能之人来帮助自己。也就是说,项王之勇乃匹夫之勇,不足惧!”

刘邦听了韩信的这段分析,点头道:

“上将军所言极是。”

韩信又接着说:

“项王对待部下士卒也比大王友善一些。平日里,他对待士卒就像是对待兄弟一样,不仅言语温和、态度和蔼,一旦有人生了病,他还会难过得流泪,把自己的食物分给病人吃。但这只不过是妇人之仁罢了,因为一旦部下立下战功,应当得到赏赐时,他就吝啬得不得了!他把刻好的军功印信握在手中,把印信的方角都磨圆了,就是舍不得授给该受封赏之人。这样的妇人之仁,怎么能得到天下英雄豪杰的拥戴呢?当然也更不能让将士们在战场上为他死战了!”

刘邦听到韩信的这些入情入理的分析,忍不住赞扬道:

“精到,精到,果然精到!寡人真后悔自己没有早点拜你为上将啊!”

韩信又向刘邦施礼,说道:

“大王过奖了!说起军事力量对比,项王目前的实力确实比大王强数倍,足以称霸天下,令诸侯臣服。不过,他不在关中称霸,以控制天下,却定都彭城,偏居一隅,这是他的一大失策。如此一来,项王虽手握重兵,但却无法占据地利之便。”

诸将听了韩信的分析后,心中不禁暗暗佩服。他们谁也没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竟能有如此精到的真知灼见。

韩信顿了顿,又接着说:

“项王在分封诸侯时,不遵守与义帝事先的约定,不将富庶之地分给功劳大的、有实力的英雄,而是按照个人喜好把好的地盘分封给他的亲信。所以,他虽然把天下分封给了诸侯,但许多诸侯依然对他心生不满。他强行把义帝迁往江南,给其他诸侯树立了一个很坏的榜样。诸侯纷纷效仿,一回到自己的封地就着手驱逐原来的国君,自立为主,使得各诸侯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另外,项王一向残暴,所过之处,纵兵抢劫,杀人无数,弄得天怒人怨。实际上,百姓并没有多少真心归附他,大家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所以,他的强大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他已经失去民心了。”

刘邦越听越开心,笼罩在脸上多日的愁容有也烟消云散。韩信接着说:

“所以,项王虽强,但却容易变得弱小。大王如果能反其道而行之,不逞匹夫之勇,而是能任用天下贤能,以集体智慧对付项王,还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消灭呢?大王不必吝啬城池和功名,将其分封给有功之臣,还有什么样的人不愿听从大王的指挥呢?做到这些,大王再领着纪律严明的军队,驱使这些思念家乡的勇士出关中而往山东,还有什么样的敌人无法击溃呢?”

诸将听到韩信的这段话,都不禁笑了起来。对他们来说,还有什么比杀回山东,同家人团聚更具有诱惑力呢?

韩信又接着分析道:

“项王固然强大,但我们当前要面对的并不是项王,而是项王安排在关中的三秦王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他们本是秦将,带领关中子弟同项王作战多年。在他们麾下战死的士卒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欺骗国人,投降了项王。在新安,投降的20多万秦卒全部被坑杀,只留下他们三个人。这么多的关中子弟死于他们之手,关中百姓早已对他们恨之入骨。项王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硬是把他们安排在关中为王,关中百姓又怎么会臣服呢?”

(三)

听了韩信的这一席话,刘邦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总算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苦闷中找到了出路。他再次起身离座,向韩信鞠躬致谢,并说道:

“寡人真是愚钝啊!上将军在军中多时,寡人竟不知你有如此大才!”

韩信还礼道:

“大王不必自责。韩信从军多年,但始终默默无闻,自然无法在一时三刻之间取得大王的信任。”

刘邦又问道:

“依上将军之见,寡人如何才能取得天下呢?”

韩信脱口而出:

“还定三秦,东争天下。”

刘邦长叹一声,凄然地说道:

“还定三秦?这简直是痴人说梦啊!且不说雍王章邯勇猛善战,万人难敌,就是横亘在汉中和关中之间的秦岭也足以让我军望而却步了。”

秦岭横亘在关中和汉中之间,刘邦想要还定三秦就必须越过秦岭。但当时沟通关中和汉中之地的通道极少,只有几条山间孔道。孔道是在山崖险处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所以又名阁道、栈道。穿越秦岭的栈道每条都长达数百里,且十分险狭,艰险处只能容一人通过。所以,从汉中出兵关中非但行军不便,粮草运输更是一大难题。更何况,刘邦在南下汉中时已经按照张良的部属,烧毁了所有栈道。

作为一名出色的战略家,韩信自然是清楚这些情况的。不过,他早已想好了一条万无一失的对策。因此,韩信安慰刘邦说:

“大王不必忧心。想当初大王从武关进入关中时,非但于民秋毫无犯,还废除了暴秦的苛政严法,与百姓约法三章,保全了关中之地的太平。所以,关中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希望大王在关中称王的。百姓知道,按照义帝和各诸侯的约定,大王应当被封为关中王。但您却被项王逼入汉中,关中的百姓怎能不怨恨项羽,而为您报不平呢?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王如若要还定三秦,根本用不着动武,只要发一道檄文就可以平定关中了。”

刘邦闻言大喜,激动得简直说不出话来。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尽管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斗争早已存在,但楚汉之争真正开端应该是韩信的“汉中对策”。因为韩信的“汉中对策”不但为刘邦东向争夺天下制定了指导思想,也确定了基本的战略方针。在此后的4年中,刘邦正是按照韩信的这一战略部署,逐步由弱转强,击败项羽和各大诸侯而一统天下的。

韩信的汉中对策还极大地提高了汉军的士气。汉军士卒逃亡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看不到打回山东的希望,而如今,韩信为刘邦指明了东向争夺天下的方向,汉军士卒一下子有了盼头,都希望能早一天打回山东。故而,韩信在军中的威信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建立起来了。士卒们纷纷争相议论说:

“有这样一位上将军,我们还愁见不到家人吗?”

汉中对策成为刘邦东向争夺天下的开始,也成为韩信飞黄腾达的起点。从此之后,韩信就登上了楚汉之争的历史舞台,尽显才华,创造了一个个军事奇迹,为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也为自己赢得了千古美名。

同类推荐
  • 莫奈(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莫奈(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19世纪的欧洲文艺在战争的炮火中、机器的轰鸣中、科学的呼唤中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反对传统文化的束缚 讲究个性解放 追求自由、平等。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本书分为所罗门、管仲、范蠡等部分。
  • 张爱玲传

    张爱玲传

    本书从张爱玲的个人境遇落笔,用诗一般的文字,加入对张爱玲相关书信文学作品的解读,完美展现了张爱玲71年的人生经历。具体描述了张爱玲坎坷动荡的人生经历和深陷迷途、爱恨两难的感情经历。真实准确,又生动感人。
  •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从诺贝尔的儿时开始写起,生动地讲述了诺贝尔这位传奇人物充满了非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位发明家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伟大的人格。
  • 楚庄王传

    楚庄王传

    打了胜仗,而且是大胜仗,理应举杯庆贺,可他却闭门不出,反躬自省。战争本是一件残酷的事情,而他居然以德为上。他好色,但不贪色。夏姬,堪称中国第一美女,四十余岁了,还有人为她弃高官而不做,置全族人性命而不顾,携之私奔。如此一个女人,庄王岂能不爱?但为了社稷,为了大王的名声,他将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中。他是一个男人,男人中的男人;他更是一个霸主,霸主中的霸主! 在这本《楚庄王传》中,作者秦俊先生从杂乱繁复的历史资料中搜集、挖掘出众多故事,用通俗平实的语言、饶有趣味的故事把楚庄王的治国理念、为君之道、称霸过程、成霸原因等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画锦

    画锦

    他,乃大清第一才子。她,却家道中落。原本以为形同陌路,却只因过路道士一句话定了姻缘。洞房花烛夜,盖头挑开,她欣喜,原来是你。他却决然转身离去。一步一步,骄傲如她,卑微而不动声色的恋着,终于换的他回首,却为时已晚。
  • 三春梦

    三春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 炉边蟋蟀(III)(英文版)
  • 异界之随机召唤

    异界之随机召唤

    穿越了!还好我也有金手指!随机召唤吗?看看我这次召唤的是谁?一群小弟站在身后,弗朗西斯一脸牛叉的看着眼前神魔。“还有哪个不服,站出来!”一个异界落魄贵族的发家史……————————————————————开了个新坑《同时穿越了99个世界》!
  • 快穿,这个宿主有点飞

    快穿,这个宿主有点飞

    宁欢死了,变成鬼浪了多年终于决定去做一个好人。只是怎么肥事啊小老弟Σ(っ°Д°;)っ?我都说了我是个好人你非不信!!!路人甲:快快快,溜了溜了,妖女来了!!!宁欢:……路人乙:我叫你姑奶奶成不?求求你行行好放过我吧。我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就只有我一个人……宁欢:……(我只是要帮你啊,我都说了我是个好人。)有人对她说,做个荡漾的反派吧~宁欢:……(想做好人就那么难吗?(怒`Д?怒))#这是一个以做好人为目标,结果不小心浪过头成了反派的凄惨故事。#走剧情,慎入!!!
  • 步步撩妻:戏精男神带回家

    步步撩妻:戏精男神带回家

    她继承母业管理公司!她乃职场女强人,却遭遇戏精男神各路调戏。“冷总,我眼睛是不是有问题,这合约上怎么都是你的头像?”“冷总,不行了我是不是发烧了,你来给我摸摸。”“哎,冷总,别走啊,去我家吃个饭咱们再继续谈……”
  • 尘落风了

    尘落风了

    ①一世逍遥,尘落才知一场空。②死过了,魂归何处?故里温情漾心。③倩影月下舞姿,心之所向,情归何处?④一世为戏,魂牵梦萦,尘落风了...『彼此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此别过吧!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很美...留下过足迹,才更美。“看什么,莫非也觉得本少爷风姿绰约?!哈哈....”“呸,你少自恋了。你的脸上怎么有个唇印....”』
  • 借魂之书

    借魂之书

    元历5000年,元界,清风宫外……清风宫,是一个仙人的洞府。传说,清风宫是清风道人飞升的地方,其中宝物数不胜数,每年都吸引了一大批修炼者前来探寻。天空下起了绵绵小雨,一处悬崖峭壁,其上点缀着横生的树木,冷风吹拂着。七个人冒着小雨,踏着湿润的泥土,慢慢地前行着。这支队伍是临时组建而成的,目的是夺取清风宫的宝物。
  • 六原世域

    六原世域

    一部随心所欲,随想所写的小说。关于全息网游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