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0100000002

第2章 节日习俗(1)

闰年是怎么回事

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

按阳历讲,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然一年之日数,必须是整数,故一年为365日,余下的5小时48分46秒,积至四年满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为闰日,此年谓之“闰年”,无闰日之年称“平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

但四年之闰余,仅23时15分4秒,今润一日,未免超过44分56秒,积至100年,为17时58分24秒,约合一日的3/4,故每百年废一闰,至第400年又不废。如是每四年至一闰,每400年置三闰,记超过2时53分20秒,须八个400年后,即3200年后,始补足次一日之差。

农历的来源可能是因为我国以农立国,制定历法必须以服务农业为目的。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5366天,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的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或连续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农历每100个历月利,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基本上以12个月为一年,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天,较阳历的回归年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三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月。为了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三年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究竟润哪一个月由节气来决定。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24节气。我国农历将24节气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12个节气为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12个中气为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24节气在农历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这正好和需要家闰月的年头符合。所以,农历中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跟在几月后面就叫润几月。如,2006年的中气处暑落在了农历的7月30日,那么在8月中就将没有下一个中气秋分,所以就闰7月。

春节的由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中说:“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12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

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1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1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就叫做春节。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这些习俗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腊祭。腊祭原是神农氏(一说伊耆氏)时代的“索神鬼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享之”的“岁终出祭”。由于宗教、风俗自身的保守性和历代统治阶级出于自身目的提倡,这种产生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时代的传统礼俗,一直保留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各个历史时期,沿袭到20世纪40年代,演化为“春节”的习俗。

而民间传说则不同:“年”原是太古时候的一种怪兽。每到寒冬将尽新春快来之时,便四出噬人。古人为防御它,便聚集一起,燃起篝火,投入竹子,使其爆裂出巨响,把“年”吓跑,保证一夜平安无事。翌晨便相互道贺,共庆幸福生活。年复一年,便形成一个欢乐的节日,叫做“过年”。

从古代“腊祭”、“过年”到现在的春节,形成了很多风俗,时代相传。春节,不仅是汉族的主要传统佳节,也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虽其祭祀仪式和所表现的心理状态相同,但其节日风俗习惯又因族别、地域之分而不尽相同。

小知识

春节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关于压岁钱,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都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过年贴对联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始。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

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春联也成为我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

其实,过年贴春联与道教的一些传统有关。春联的前身叫做“桃符”,例如有“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桃符。桃符是用桃木版制成的,最初上面并不写字,而是画着道教所尊奉的门神神茶和郁垒的画像,用意是驱鬼辟邪。因为道教相信鬼怪邪祟都惧怕桃木,桃木能治百鬼。

后来,一些文人骚客为了显露自己的才华,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刻上佳句和祈愿,使得桃符板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人们在上面写一些吉利的诗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现在贴春联的习俗。

过春节贴春联的年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兴起于五代十国时期,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他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十个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十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四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

端午节有何特殊含义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悬钟馗像,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的传说有很多种。第一个传说就是源于纪念屈原,第二个是源于纪念伍子胥。相传伍子胥是楚国人,父兄被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便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然后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源于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相传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这天也投了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的墓就在现在的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现代又有一种端午节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的说法。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以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他们的生产工具大都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也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小知识

端午节为什么有划龙舟的习俗

在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参加或参观龙舟竞赛,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国三闾大夫、诗人,由于受到奸臣诽谤,昏庸的楚王不但不采纳他联齐抗秦的主张,反而放逐了他。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的国都。屈原听到这一消息,非常悲痛,五月五日他怀石投入汩罗江,以身殉国。人们从四面八方划着船赶来抢救,把粽子投入江中给鱼虾吃,免得他们伤害屈原的尸体。这就是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来历。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急鼓声中,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的节目。因为爱国诗人屈原品德高尚,诗篇感人,人们敬重他,便把这些活动和救屈原联系起来。从此,这传说很快传遍华夏大地。到了宋代,朝廷正式把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

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端午节为何插艾草

端午节有在家门前悬挂艾草的习俗。在民间传说中,这种草就是神仙的宝剑。传说,在远古时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来做他的地盘,可是这样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个方法。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先去找水怪决斗。经过了几天几夜以后,神仙终于胜利了。水怪答应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孙,它就不去侵犯;如果做不到,就让神仙做法砍死。神仙答应了,于是双方约定,只要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就属于神仙;没有的,就归水怪所有。

到端午的时候,水怪乘着浪头来了。当来到一户户人家的屋檐下的时候,水怪总会看见屋檐下挂着一束像宝剑一样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许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没人住的空房子。最后,水怪只好悻悻的回去了。

原来那天决斗后,神仙就把手中用来做宝剑的艾草和菖蒲洒到了人们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后来,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自己家的墙上挂一些艾草和菖蒲,来吓退水怪,以此来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财产。

其实,古人插艾草是与防病有点关系,比如山西省的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在脖子上系百索,据说是“为屈原缚蛟龙”。陕西省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而经查资料得知,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节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以保健、避疫为主要目的。有地方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同类推荐
  • 实用策划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策划文书写作大全

    策划文书概述第一节策划的含义策划是根据现有的资源信息,判断事物变化的趋势,确定可能实现的目标和预算结果,再由此来设计,选择能产生最佳效果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方案,进而形成决策计划的复杂思维过程。本书详细介绍了策划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
  • 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地区为例

    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地区为例

    闽北是闽越文化的摇篮,素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人文荟萃,文化繁荣,蕴藏着积淀深厚的文化遗存。本书以闽北家族教育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田野调查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大量文史资料为基础,系统梳理了闽北家族教育历史传承的发展脉络,为世人打开了一扇了解闽北家族教育和文化研究的窗口,弘扬了传统教育的正能量,为当代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 公众及其问题

    公众及其问题

    《公众及其问题》作为杜威经典著作之一,是他在一个大众传播、政府官僚主义、社会复杂、多元主义的时代,对民主未来所做的最丰富和最系统的思考。作者以其独特的、振奋人心的风格阐释了“公众”“国家”“政府”与“政治民主”等意涵,并且论述了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展现了对公众运用自身智慧处理公共事务的强烈信念。本书有201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一个版本,豆瓣评分7.4分,读者对翻译质量评价低。
  • 国际传播策划

    国际传播策划

    新世纪以来,国际传播政策、责令及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提高国际传播效果、优化国际传播策略重要途径的国际传播策划日益受到关注。由张艳秋和刘素云主编的《国际传播策划》由学界和业界专家联手打造,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国际传播策划的综合性研究著作,采用了理论梳理及案例分析相呼应的编写方式,以求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国际传播策划》既可以作为国际传播人才的培训教材,亦可作为媒体从业及研究人员开展国际传播策划与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

    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

    没有女人天生是母亲。洞幽察微的生育记录,道出女人的焦虑与煎熬。感谢时代,生育终于也和婚姻一样成为了可讨论的问题。怀孕生子不仅区分了男人和女人,也区分了女人和女人。怀孕生产后,女人对于存在的意义的理解发生了巨变。她体内存在另一个人,孩子出生后便受她的意识所管辖。孩子在身边时,她做不了自己;孩子不在时她也做不了自己。人类的每一位成员都会经历从出生到独立这一异常艰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征用某个女人的一段生命。《成为母亲》忠实地呈现了这段生命。它是一种寻常生活从不可见、不可感,向激烈的热情、爱与奴役转变的过程,它还是一种束缚,一种妥协。身为女人,成为母亲是什么感受?照顾一个幼小的婴儿又是什么感觉?而当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意识,母亲又作何感想?英国作家蕾切尔·卡斯克记下了自己那一年包含多重面向的的经历:个人自由、睡眠和时间的终结,对人性和艰苦工作的重新认识,追寻爱的真谛,游走在疯狂和死亡之间,对婴幼儿的情感体验,对母乳喂养的思考……
热门推荐
  • 凤归:染倾天下

    凤归:染倾天下

    她,是组织的绝杀,与生父相杀相斗,至死方休。重生,她是东方城最受宠的小公子,谁料母亲离世,两世安稳的幻想不再,一纸诏书,让她避不开纷争。棋子?她怎会是棋子?牵制?便叫你知道何为引狼入室!红莲?我便坐看你找尽天下不得!朝廷,她是闲然静养,却在幕后推波助澜的那只手。江湖,她是玩世不恭,风华身姿惊艳世人的麒麟阁主。一朝真相出,天下不得不为之动。他,是百年前天下最尊贵之人,一次动心,万劫不复,沦为血祭沉睡。百年后,她寻药而过,意外成为他摆脱血祭的关键。厌倦世人虚伪,他却绝不厌生。只是血祭未除,他的眼睛怎么却越来越离不开这个渐渐长大的“他”了?她的前尘执念,他的前尘执念,往生已至,当她遇到他,是他陪她化了执念,还是她成全了他的执念?本文一对一,男女主无误会无狗血,剧情偏正剧风,男女主感情发展顺其自然,望大家多多支持哟~
  • 我的前世大有问题

    我的前世大有问题

    【此号弃用!新马甲新书《我当了999世反派》,欢迎前来品尝!】身为高中生的宁夜,某日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惊喜,喜当爹了!一只萌萌哒的小女孩,突然冲过来抱住他的大腿,眼泪汪汪地道:“爸爸,终于找到你了!”自此,他的人生进入了无限崩坏模式——普群:533427458(无门槛)
  • 我和蚊子干上了

    我和蚊子干上了

    夏日总是多蚊,唯有杀蚊解恨!出生自带倒霉体质,不,是幼蚊体质的杨不凡,经历了多彩的18岁,即不幸又幸福,但这一切转眼变成幻象,醒来时皆为过往。不安与迷茫的他遇到了后世的侄孙,开始寻找在未来世界生活的意义,但一切并非简单......
  • 十号裁缝铺

    十号裁缝铺

    祠堂里的那个原本没有四肢的布偶,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每出现一次,便多了一个肢体,雾镇里,便会离奇的死掉一个人。难道是有人故意作祟,还是二十五年前那死去的冤魂不散?一座残破的鬼宅,一段凄惨的往事,下一个将要死去的,会是谁?
  • 绝色养成妻:蜜糖小王妃

    绝色养成妻:蜜糖小王妃

    冷酷俊美,权倾天下的摄政王,唯独只对她展露柔情,将她捧在手心宠爱有加。他不是个喜欢压制自己的人,可被这双清澈澄明的眼睛注视看,就什么念想都没了。他舍不得吓坏她,他可以很有耐心的等她长大,人养在手里,也不怕吃不到嘴里,所以,他一点也不急。他要的不单单只是宣泄,他不会伤害她,他会把她捧在手心里宠着护着。
  • 我的九叔师傅

    我的九叔师傅

    我…我想骗…骗几张票票愿…愿者上钩不…不要问我为什么只...只骗几个…因为…因为我怕骗太多你们会打我,啊啊啊我的小奶瓶掉了,呜呜呜!林诚——一个从九叔电影开始牛逼的新时代德智体美健全的人类。
  • 林少的异界之旅

    林少的异界之旅

    我只是一个学生,我不是什么林大人;我才不当什么异界使者,我要回家,艾玛,真香!我要留下来,为了生活。
  • The Further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I) 鲁滨逊漂流

    The Further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I) 鲁滨逊漂流

    The Further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is a novel by Daniel Defoe, first published in 1719. Just as in its predecessor, Robinson Crusoe (1719), Robinson Crusoe is still as its author. The book starts with the statement about Crusoe's marriage in England. He bought a little farm in Bedford and had three children: two sons and one daughter. Our hero suffered distemper and a desire to see "his island." He could talk of nothing else, and one can imagine that no one took his stories seriously, except his wife. She told him"I will go with you, but I won't leave you." But in the middle of this felicity, Providence unhinged him at once, with the loss of his wife. Although intended to be the last Crusoe tale, the novel is followed by non-fiction book involving Crusoe by Defoe entitled Serious Reflections During the Life and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With his Vision of the Angelick World (1720).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血裔起源

    血裔起源

    尘封的大陆处于崩溃的边缘,卑微的血族在乱世崛起,万古长夜,希望尚存,古国安息,落日降临,列王故居,光明不眠。临界,遗失的时空下见证神祇的传说,命运将现实牵引而来,末日契约下的灾厄之人,就此走入到旧神淹没的废土,神与魔法的世界被硫磺邪焰践踏,秩序与规则在碰撞,预言与古老在交锋,黑暗传承暗影,诅咒侵袭光明,交织成汇的丝线,拉开英雄角逐的千帆盛宴,当灰烬之火蔓延跗骨之躯,成就修王不败之名。引子:在这慢慢逝去的世界,仁者心怀天下,谋者审时待动,他们灾厄中生,在苦难中崛起,乱世修安,方露峥嵘。评分:★★新书《大猎王》请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