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2000000012

第12章 每一瓣静处的月明(1)

林徽因和梁思成从东北回来后的第二个家,安在现在的北京北总布胡同三号一个租来的四合院,这是这个家庭最幸福的时光,城还未倾,岁月尚还静好。

在这里,林徽因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母亲和三弟林恒和他们住在一起,林徽因很爱这个弟弟。这是个美丽的家,院子里有两棵高大的马樱花树,几棵开白色或紫色小花的丁香树,一株海棠。

林徽因常常坐在书房里透过窗子看以外的世界,这个世界纷纷乱乱,热热闹闹都是浮世的红尘:“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一方窗子也是红尘十丈,困着众生芸芸,林徽因也困囿在时空的流苏里,她在世人面前是个光鲜亮丽的女子,她永远都想要人生的时光一幅一幅锦上添花,所以她常常会透露出对琐碎生活的厌恶:“我自己也到了相当的年纪,也没什么成就,眼看的机会愈少——我是一个兴奋type accomplish things by sudden inspiration and master styoke(靠灵感和激情),不是能用功慢慢修炼的人,现在身体也不好,家庭的负担也繁重,真是怕从此平庸处世,做妻生仔的过一世!我禁不住伤心起来,想到志摩今夏的inspiring friendship and love(富于启迪性的友谊和爱)对于我,我难过极了。”

斯人已逝,他留下的那些美好的记忆愈发衬托着自己的生活,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下爬满了虱子。

总想要去往蓝天上飞翔的林徽因,却如风筝,时时被困在家庭琐事中,她总是随时得停下手中的工作,以及截断那偶一抹写诗的灵气,事无巨细去解决一家老老小小碰到的问题。

一天,家里的佣人陈妈惊慌地跑进来报告说,在梁家高围墙的西边紧邻,房顶上裂开了一个大洞。她说那里的房客穷得修不起房顶,求林徽因向房东说说。林徽因跟往常一样,马上放下一切去处理这件家庭琐事。跟房东一了解,才发现房客住三间房,每月只付五十个铜板合十美分的房租。房东说,现在房客的祖先二百年前乾隆年间就租用这房子,每月付固定的租金。由于是同一个家庭一直住在那里,根据中国的法律,房东是不能提高房租,这件事最后以林徽因给房东一笔修理房顶的捐款而结束。当时林徽因还将这事在聚会里跟朋友一说,朋友们又笑又鼓掌。“你向我们证明了北京的过去仍旧赫然存在,徽因真有你的!”

有时林徽因还会帮着解决朋友的感情问题。一天早晨沈从文差不多是哭着赶到梁家,来寻求林徽因的解难。当时他天真地写信给在南方娘家的妻子,表达了自己对一个女作家的爱慕,坦白自己有“横溢的情感”,“天生血液里多铁质因而多幻想的成分。”妻子非常生气。沈从文对林徽因说他不能想象这种感觉同他对妻子的爱情有什么冲突。当他爱慕和关心某个人时,他就是这么做了,他怎么可能不写信告诉她呢?他可以爱这么多的人和事,他就是那样的嘛。

林徽因把这件事写信告诉了她美国好友费慰梅,讲述了那天的情景:“这个安静、善解人意、‘多情’又‘坚毅’的人,一位小说家,又是如此一个天才。他使自己陷入这样一种情感纠葛,像任何一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年一样,对这种事陷入绝望。他的诗人气质造了他的反,使他对生活和其中的冲突茫然不知所措,这使我想起了雪莱,也回想起志摩与他世俗苦痛的拼搏。可我又禁不住觉得好玩。他那天早晨竟是那么的迷人和讨人喜欢!而我坐在那里,又老又疲惫地跟他谈,骂他,劝他,和他讨论生活及其曲折,人类的天性、其动人之处和其中的悲剧、理想和现实!”

沈从文来到自己面前倾述自己一段爱恋,在这个早晨,触动了林徽因,她想到了那个人,在红尘中跌宕起伏只为了乘爱渡航,但最后却是苦海沉舟,至死都没有回头上岸,那种决绝的多情让时人唾斥。但是,谁的心底里何尝又没想自己也能在有生的瞬间激情过一次,恨爱也不顾,所以后来,林徽因写信跟沈从文说:“理智上,我虽然同情你所告诉我你的苦痛(情绪的紧张),在情感上我都很羡慕你那么积极那么热烈,那么丰富的情绪,至少此刻同我的比,我的显然萧条颓废消极无用。你的是在情感的尖锐上奔进!……”

人有时候在漫长的生命荒途中,希望自己的爱情像一朵烟花,灿烂地在人生的时空里停留一刻,即使随后是碧落黄泉地坠落,但至少在生命的暗夜里回忆的时候,还能回首路上看到那曾经的烟花一朵一朵绽放,不相信激情长远,不期待激情有结果,但是还是会被它有如蛇妖的苹果诱惑,让人情不自禁想要去拥有那片刻沉沦的快乐。

所以林徽因会羡慕,曾经有一段感情放在她面前,她没有珍惜,她经受住了蛇妖的诱惑,她没有万劫不复,但是回忆的时候,却突然会被这份没有交付出去的激情刺痛了心,因为她已经永远失去了那个人,他带着恨憾轮回他世,而自己带着遗憾沉沦此间。也许当初爱他一次又如何?但是感性只是林徽因的一抹轻衫快马时,而漫长的时间要交给理性浇筑。再来一次,林徽因还是一样的选择,林徽因就曾在给胡适的信中说过:“这几天思念他的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志摩也承认过这话。”

遗憾是供给后来的时间里自己去慢慢品尝,如同品尝一朵花,美丽却苦涩,而幸福是要自己一辈子花心思去经营,如同品尝蔬菜,没有花朵芬芳却比花朵有滋味。所以林徽因对沈从文又说我们要懂得束缚自己的爱:“你希望抓住自己的理性,也许找个聪明的人帮忙你整理一下你的苦恼或是‘横溢的情感’,设法把它安排妥帖一点,你竟找到我来,我懂得的,我也常常被同种的纠纷弄得左不是右不是,生活掀在波澜里盲目的同危险周旋,累得我既为旁人焦灼,又为自己操心,又同情于自己又很不愿意宽恕放任自己。”

在感情泛滥奔腾的途中,所挟带的一路岸夹桃花锦浪生动风景,于林徽因都是可珍惜的,她把它们当作是诗意的初起,于是林徽因又说:“不过我同你有大不同处:凡是在横溢奔放的情感中时,我便觉到抓住一种生活的意义,即使这横溢奔放的情感所发生的行为上纠纷是快乐与苦辣对渗的性质,我也不难过不在乎。我认定了生活本身原质是矛盾的,我只要生活体验到极端的愉快,灵质的,透明的,美丽的近于神话理想的快活,我情愿也随着赔偿这天赐的幸福,坑在悲痛,纠纷失望,无望,寂寞中推过若干时候好像等自己的血来在创伤上结痴一样!一切我都在无声中忍受默默的等天来布置我,没有一句话说!”

林徽因是1934年的二月给沈从文写的这封信。而写信的时候,大约是她跟梁思成吵了架,她哭了24个小时,可是却又不悔这种感情的折磨,一个人用泪水浇灌的24小时,却看清了自己想要的什么,要的就是这样的感情!

林徽因的爱情给了梁思成,虽然最终被生活的平淡消磨,但有时依然会如脱缰野马踏花而出,冲出的时候太过激烈以致冲撞得平静的生活七零八落:

同类推荐
  • 诺贝尔经典文学:鼠疫·局外人(经典收藏版)

    诺贝尔经典文学:鼠疫·局外人(经典收藏版)

    本书收录了文学大师加缪最著名的两本小说《鼠疫》和《局外人》。《鼠疫》是加缪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堪称20世纪西方文学界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小说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为整个西方文学(哲学)中最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
  • 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当代散文鉴赏

    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当代散文鉴赏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国超诗苑

    国超诗苑

    国超有许多写乡居和闲情的诗,或写人,或咏物,或写景,一屋、一树、一花,都颇有超然物外的禅意,又有镜花水月的静幽悟心。如《乡间止嚣庐》:“采风点墨风华香,旷野飘遥美自尝。远隔家人成异客,离开闹市守芸窗。踏春赏景称佳地,爬格抒怀潜醉乡。蚊子飞叮掀梦醒,结庐寻扇写文章。”大有陶渊明的境界。又如《船夫》:“惊涛拍岸烟波淼,巨浪绕滩岂等闲。浓雾锁江难摆渡,轻舟越过两山间。”写《村姑》:“村姑质朴善良心,直白勾通无拐点。知足乐观长寿方,淡然有趣病灾敛。”写《村景》:“白云溪竹绕,乡土翠条柔。横在青纱帐,村景一览幽。”写《秋菊》:“晚来秋菊俏,豪放傲风霜。风彩园林竟,淡然花露香。”写《山水间》:“乐穷无限景,烟雨雾云环。险处攀登绝,采峰何等闲。”写《村上树》:“村树已眠尽,嫩芽吐露馨。秀枝舒展尽,青绿满园娉。”写《月下树》:“月明婀娜树,围坐品茶吟。相守举杯敬,清池倩影深。”每一首都类白描,形象生动,观察精细,平淡里不乏雅致!
  • 青春苦旅

    青春苦旅

    本书稿是浙江乐清市整理编辑而成,通过他们的回忆,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一代热血青年曾经在那广阔的天地里如何奋斗的。
  • 橘黄色的生日

    橘黄色的生日

    这么多年来,作为一个编辑,我不太喜欢喋喋不休地唠叨那些已经烂熟的“榜样文本”,我甚至不知道那些除了“榜样文本”就不能说话的批评与理论究竟多少斤两。从这个角度上讲,我更看重“在场”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总会给自己带来兴奋与欣喜。我是一俗人,一个做编辑的俗人,还喜欢把这样的阅读留作自己的笔记。去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的《阅读的姿势》就是这样的一份笔记,我很珍视这份笔记,因为我珍视所有“在场”的阅读,有我自己的判断,有我自己的好恶,有我自己的真实,也有我自己的谦虚与谨慎。
热门推荐
  • 亲历中国四十年

    亲历中国四十年

    “我的四十年”丛书,包括《四十年四十人》《四十年来家国》《亲历中国四十年》三册,分别由中国人、海外华人、在中国的外国人三个典型群体书写自己与改革开放的故事,从全球坐标系观照中国改革开放,以不同的视角和生动、丰富的个人体验,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每册40位共120位主人公,分布在全球20多个国家,工作在上百个不同领域,他们的“个人史”构成了一部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改革开放“史记”。《亲历中国四十年》四十篇故事的讲述人是四十位与改革开放联系密切的外国人。他们在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来到中国,在中国学习、生活、工作、创业,亲历、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通过亲密接触和深度融入对中国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各自的领域充当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全球意义。
  • 古厝沉浮录

    古厝沉浮录

    韩明轩有午睡的习惯。那天吃过午饭,睡意如期而至,可是,刚躺到床上,床头柜的电话铃就响了起来,特别刺耳。来电显示的号码很陌生,他不想接,现在诈骗电话太多,怕上当。响了一会儿,停了。电话铃声一停,脑子里的迷糊劲就上来,眼皮不由自主地合上,心也随之放松下来。突然,电话铃再次响起,他吓一跳。一看,还是那个陌生的号码。韩明轩的心里有点火,不接。然而,对方的电话打了一次又一次,不屈不挠。韩明轩只好接,一接,是个亲戚。说起来还很亲,他舅舅的女婿。虽说这个舅舅不是亲的,是韩明轩的亲舅舅去世之后,舅妈改嫁过去的,姓林,他们还有个女儿,叫阿芬。
  • 南宗抉秘

    南宗抉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发背对口治诀论

    发背对口治诀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半妖少女的除魔日记

    半妖少女的除魔日记

    世界可能不会有我想象的那样好,但也不会有你想象得那样坏。尽管冬季的黑夜漫长而寒冷,但是总有一天,冰雪会消融,黎明会到来。这是关于一个傲娇的半妖,和一个温柔的人类的治愈向的故事。
  • 系统之巅

    系统之巅

    系统时代,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项超能力系统陪伴。在系统的辅助下,有人拥有通天彻地的伟力;有人拥有金刚不坏的身躯;有人拥有倾倒众生的魅力;还有人拥有未卜先知的智慧;而萧然,他有得只是极为鸡肋的隐身系统。某一天,隐身系统进化为潜行系统,获得隐身之外的第二项能力——潜行。潜行系统还附有任务,完成每项匪夷所思的任务之后,萧然有机会获得其他新的能力,例如遮掩、幻象、屏蔽……
  • 浅情入君怀

    浅情入君怀

    李惟勤是李朝代宗皇帝的四世孙,出生在晋州,五岁时被肃亲王带回帝都立为儿皇帝,他决心做一个仁爱的皇帝,为此,他放弃了在皇宫中和自己相依为命九年的女伴儿穆贞儿,专宠了大自己四岁的霍太后的侄女霍馨儿。中兴一十九年,一个长相酷似穆贞儿的女孩裴凝月走进了李惟勤的生活。李惟勤还只是把凝月当成是自己试探霍太后、肃亲王等人的棋子,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就在凝月孕子期间,穆贞儿回到皇宫,得到了李惟勤的庇护。凝月虽然明白李惟勤不会轻信自己的一片真心;但当她意识到裴家不可能和肃亲王沆瀣一气,是肃亲王想要取代李惟勤自己当皇帝的一个主要原因时,毅然选择服毒身亡,为李惟勤消弱肃亲王势力赢得了时间。凝月死后,李惟勤隐约觉得自己可能是爱上了凝月。裴父得知凝月要服毒取义,替换了致命的毒药,在神医的帮助下,凝月死而复生。五年后,凝月决心要回到李惟勤的身边。在一番努力之后,李惟勤和凝月再次相见,凝月克服了对李惟勤的恐惧;李惟勤同时也理解了凝月选择服毒身亡的初衷,两人真心相爱了。李惟勤真正掌握了皇权后,努力化解诸方面矛盾,提高百姓发展农事的积极性,李朝焕发出一种新气象。
  • 我想回仙界

    我想回仙界

    夜幕降临,苍穹破裂。一代仙界至尊本应陨落,奈何这天,它不让。机缘之下,破穹重生,是重生,也是新生,都市化凡,悟心修炼。“待我归来时,要杀到仙界颤抖!”
  • 界外一阁

    界外一阁

    诸天万界之外,有一座古朴的小阁楼,唤做万界阁,万界阁里有一本书,里面记着诸天万界发生过的所有事件。虚无之风吹过,书页轻轻翻开,一个故事出现在眼前。
  • 李自成(第5卷):兵败山海关

    李自成(第5卷):兵败山海关

    本卷分上、下两册。甲申年四月,多尔衮怀着独霸中国的勃勃野心,亲率大军南征。途中接到吴三桂“借兵”的来书,果断地改变路线,直奔山海关。吴三桂在两面夹击的情势下,不得不投靠清方。李自成率大顺军与吴三桂的关宁兵在山海关激战方酣,清兵铁骑突然冲出,大顺军英勇拼搏,死伤惨重。李自成率败兵退回北京,匆匆登基后,又匆匆撤出北京。在退往陕西途中,大顺军又连续败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