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3300000007

第7章 领衔:庞培(7)

庞培:回答可以连篇累牍。首先,我们自己的现代文学变革身处一个人类文明的大变革时期,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身逢乱世”,在西方,工业革命,两次大战,民族国家,自由、民主、生态、科技……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震荡。在1919年的中国,胡适、梁启超他们倡导的“少年中国”从一开始就处在“内外交困”的时代风暴中,不仅文学本身,其他各行各业,尤其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都在根本上受到二十世纪典型的命运变革,汉语说话的声音完全变了。仔细再看,动作和表情也完全变了,这就是你在一篇采访记中曾经谈到的“中国人脸上的表情变少了……”我对你当时说这句话时那种悲痛的声音记忆犹新。我们仍旧沉浸在此一悲痛中。因此,你谈到的中断很难说有什么确切的年份,这种中断也许早在“五四”之前就已经局部悄悄地存在了,发生在诸如陈子龙、夏完淳;或者更靠后一点的沈复、曹雪芹这一辈文人志士的身上。从大的范畴讲,这是现代和古代之间的“中断”;从局部来讲,是新与旧、文言与白话、美与丑之间的分野。那么,我理解中“较好的散文传统”是指较好的写作者的涵养和境界,较好的文人生活、作品和命运,从这一点上说,我比较喜欢那个时期的废名、梁遇春、沈从文。优秀的文学家当然不止这几个。但我以为这三个名字代表了我心目中那一个时期传统的美好形象,最多加上一名《南行记》作者艾芜。某种程度上,他们几个当年的努力和寻觅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是无可挽回地夭折了。他们不仅朝向古代中国,尤其钟情传统的乡土中国,这四名作家里面只有梁遇春的文字稍稍西方或欧化一点。但在梁的时代英国小品文的帷幕还没完全落下来,还在进一步发展之中,可这名早逝的大师用中文写得竟然丝毫也不比普里斯特利或卢卡斯们差,这真是让人非常地吃惊!从这一点上来说,当代散文之“衔接”大概远远不及废名、梁遇春他们那一代写作者的“衔接”……

杨键:对古代散文你怎么看?我们这一代在这一方面是最薄弱的。从古代散文那里我们能够得到一种什么样的营养?

庞培:时间的营养。深睡眠。这些读不懂或只能部分读懂的古籍甚至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梦境深处,它们不仅出现在梦境中并且引发和生发出一系列新的梦境来。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我们通过阅读一些古代散文,能够体味到它们内在奥秘甚至字形的演化,它们一点点啃噬着人类的时间,其牙齿就是记忆、修辞、美……读一本《梦溪笔谈》或者《尚书》,你总是能够听见那些时间深处的声音,因此,属于汉语的时间和声音是其中最珍贵美好的营养。

我意犹未尽……

杨键:我私下里认为,经过20世纪下半叶的种种巨变之后,在中国,会写一篇像样文章的,不会超过二十个人,你认为中国散文的前景如何?写一篇文章的奥秘在哪里?

庞培:这二十人里会不会有我(一笑)?

话说回来,散文确实担当着比其他文体更普遍意义上的“文章”概念。也因此,散文的前景就是“人”的前景。我不仅明白你提问的重点,并且同意这其中对所谓“中国当代文学”的尖锐批评。“粗鄙”一词也许可以涵盖你所追问并担忧的现象。曾几何时,中国的大街小巷,到处是铺天盖地的粗鄙文字,从散文这一方面看,中国人不仅远离崇高很多年,也与美好、美妙的情感体验久违了。我敢说这是一种美好的文学的两面或两极,崇高,是其内在的心性、理性,而美好是外在的感性形式。全部五十年来的文学,在我们谈论的这一层面都愧对哪怕再普通不过的中国人的感情。文字不仅苍白失神,反而反过来地甚嚣尘上,助桀为虐!还是换个话题,写一篇文章的奥秘何在?我以为正在这些普通的常识问。

我理解中的“新散文”之“新”也就在恢复普通和日常的“新”上面。我们不可能再回到“五四”胡、梁他们的时间坐标系上了,但他们当年所振臂一呼的“少年中国”仍旧是过去一百年里最伟大的人文口号。这种精神,这一份复兴中华的光辉憧憬仍旧激励着我们更具实验性质的创作。文章的奥秘,在于你心之所系,心灵归属的地方……

杨键:1996年,当你的《低语》出版以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尤其在南方,有好几位散文作家,比如黑陶、邹汉明等,都曾受到你散文的影响。产生这种影响的主要原因仍旧是因为你写出了“江南的魅力”。我有时甚至认为,没有你的出现,“江南”一词看上去都是一个死去的字眼。尤其你最近的《小城童年》,看完这本书我才感到,我们小时候的江南已经死去,但都在这本书里得到了保存。你的出现使得“江南”一词,得以再生,而“北方”目前还是一个死去的字眼,似乎还没有人能够把“北方”救活,我想,请你谈谈目前南方和北方的散文状况?

庞培:至少我们前面提到的“五四”年代,几名散文大家都是南方人。北方的停滞、苍凉已经数百年。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个例外,这是唯一堪与北方大地的命运和风景相匹配的小册子。我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似乎中国版图上的北方比南方更早进入了文学的“风化或钙化”期。在当代,人们可能会说周涛、史铁生、张承志、张锐锋……散文界有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但这些名字与我无关。他们当然也有优秀之作,但却既跟现在谈论的“北方”无关,也跟一般意义上的世界文学视野相错开。这些作家的情形确实很奇怪,有点像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之后该地区的生物变种。作家在中国,多么容易成为孤独的生灵的变种啊!我不能保证这种情况有一天不会出现在我身上!“核泄漏”无处不在啊!讲了这些话,我都再没兴致跟你聊你提问的“江南魅力”了。

《小城童年》里有我们小时候的江南,这是实话,但我却惭愧。我自感并没有把这无限辽阔的儿时的江南说完全、哪怕局部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那样的童年相比较以后的“70后”、“80后”实在是我们一代人的幸运。虽然古典中国已人去楼空,但我们确实以我们童稚的眼睛看到了它们即将颓圮的戏院、门楼,雕花的厅堂、天井、弄堂以及几乎全部的旧江南的空间元素。我说过很多次,古典中国最后的身影,江南最后的背影被存留在了我们20世纪60年代人眼睛里,这是一个辛酸的话题。有一次我去古镇同里,在一家临河的茶馆吃茶,我下楼梯时突然停下来,因为自己在楼梯上走路的声音吓着了我自己,那个声音仿佛是我的前世!我们平常很少有机会经过那种年代久远的旧式木楼梯,这一次,我豁然开朗:我仿佛在那家旧茶馆的楼梯一角,听到了远去江南的脚步声,恍惚中,一个凄美水乡的背影正在转身,下楼……直到今天,我也没能把那一天的感觉写进一首诗里。那脚步声还在我内心深处回荡……

杨键:你的作品里有强烈抒写自然与女性的倾向。而我们这个时代,现在最突出的灾难就发生在这两个领域,其中的破坏性巨变是前所未有的,请你谈谈这两个问题。

庞培:自然与女性,几乎是我的另一个童年。相比较尘世童年,它们来得持久而永恒,这正是我在其中流连忘返的原因。

除了书籍,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妈妈。她只是贫穷年代一名普通的纺织厂女工。但在她身上,我却几乎看到了中国女性的全部,或命运的全过程。她的美一直在震撼我,引领着我。她就像是一部我日夜在心里放映的电影巨制,她的模样,说话、走路……足以让——不一定让我,让世上的另一个人——也许更加聪慧的一个——让我们去独力发明一种比电影的发明更了不起的记忆术。我相信,对于诗人和作家而言,普鲁斯特的发明就远远超过了后来多用于商业范畴的电影。我内心有一个宽银幕,影院观众席上自始至终都只有我一个人。而在岁月的黑暗观众席上,我一定是最痴迷、最废寝忘食的那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城童年》仍旧只是一个开始,是一次私底下怯生生的对母亲或儿时江南形象的单纯复制。我还没有真正写出我自己——

庞培评集

小说、散文、诗歌,庞培多文体的写作,从来都根植于自己身体的记忆和精神的漫游。而且,在他的每一个作品中,似乎都有着故乡辽阔的江面和清凉的流水。与更多的炫技派不同,庞培是文字养大的,所以他的文字也是肉做的,带着人情,也带着动人心魄的体恤与悲悯。

——庞培获奖作品《庞培作品》授奖辞

我从《低语》开始熟悉庞培的文字。觉得他的文字适合于下午和静夜的时候阅读。读着他的《低语》,那里面的物象、场景,就如散落民间的豆粒,它嵌进路边的水沟,滚进小巷深处,小心而又精到:有时也如一滴一滴的檐水,能听到它的轻轻落地的声音。庞培的文字显然不是为急性子人写的,得静下心来阅读,慢慢地体会。如果你能听到豆子落地或是水滴击石的声音,那你就能读出庞培的《低语》中的这些小心翼翼的高品质的文字。

庞培的文字一直具有低语的品质。我能从中看到类似夜行动物的走动。这些轻材质的文字在这里也同样地具有扩展的面容,它能使得我在午后的阅读中,在体味它的特有的梦境般质感的同时,也慢慢地去体味它的滴水般的声音,“咚!——咚!——”“滴——答——滴——答!——”

——马叙《通向意象的道路:读庞培》

我总觉得庞培的诗或散文,是在一个大的天人合一的氛围里展开的他的爱慕和敬畏。这种爱慕和敬畏被他保存得如此之好,以致所谓的乱世之音只是其中可有可无的回响。这大概正是庞培的诗和散文可涓涓不息的奥秘。据我所知,庞培在任何时候都是可以写作的。他似乎在一个永难穷尽的源泉里、在某种重大的恩泽里言说,这自然而然地使他葆有一份对人和万物的亲情。对于我来说,庞培的存在,就像许多年前还没在遭人为破坏的乡下的一个早晨,没喷农药的大米是用柴火来煮熟的,我被那煮稀饭的香味香醒了,接着被那个早晨的清新所浸润和改变。此时,他已来到我的窗下,他有那么多朴素的欢喜要告诉我,我们两个放牛娃,要去村子里最老的柳树下放牛,他在前面,我紧随其后。

——杨键《纯洁心》

庞培的散文缓慢而忧郁,就像雨天走在青石铺就的巷道里,两边是陈旧的黑瓦木屋,路边则是碧绿的苔藓。于是,庞培的散文就与这个时代的时尚划清了界限,他内心所固守的东西与红尘滚滚的虚假浮华是不相干的,甚至是抵牾的。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回忆或遥想,也可称作“生活在别处”。

除了他的散文,我对庞培一无所知,但仅凭他的散文,我就可以肯定这是一个有独特追求的作家,一个卓尔不群、既有坚决拒斥也有不可出让的东西的作家。他平实的写作既不豪放也不婉约。他仿佛也并不刻意追求什么,但他的平实里却没有丝毫的市民气,那是一种高贵、自信和平静的平实,是一种充满了浪漫气息的平实。在一个从众之风无处不在的时代,庞培的散文在“五种回忆”中为我们带来了另一种气息。

——孟繁华

张锐锋、钟鸣、庞培、于坚将世间的一切都包容于自身的写作之中。在他们看来。散文是最高级的文体,连最伟大的小说都是非小说的,他们都呈现出一种散文化的特征。他们这种百科全书式的写作为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原则:真实。他们印在文本里的螺旋形指纹,重叠着历史、天象和血液运行的轨迹。尘埃落定,山峦显形,“如此单调的世界竟然让人如此依恋,这里记存着秘不可寻的人的奥义。人们在四季窥望,看到的大约就是这些了。然而正是这亘古不变的简单内容,使人感到忧伤和疼痛”。

——祝勇

他是丰富的,又是单纯的,有着江南之柔之水的气质,同时又具至刚的一面,一个诗意的矛盾。作为中国的散文大家之一,庞培的行文有一种灿烂广大而又波涛汹涌的功夫,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挡不住的急迫。他要热烈地表达,不管虚或实;他要精神饱满地行走在江南的大地上。无论歌声的古老或新鲜。可以说他是江南最明亮的水之诗人,充满了少年江南的朝气。

——柏桦《论江南的诗歌风水及夜航七人》

庞培笔下的少女更具有生命的热情。也正是热情使庞培的语言更为敏感恣肆,音域更为广阔舒展,庞培的少女倾向于生、倾向于自由甚至洪亮,他绝没有蒲宁那种暗淡零落。读庞培的《少女像》往往让人喘不过气来,他那太炽热的才情、他那魔术般的时常浓得化不开的文字如疾风般畅快淋漓、迎头撞来,我们好像真的乘上了他歌声的翅膀与他的文字一道飞向了远方,不是轻盈地而是火热地、饱满地、坚定地飞向了远方。

——柏桦评庞培的《少女像》

读庞培的作品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繁美,细致,优雅,奇幻,充满不言而喻的喜悦中透射出蓝色的忧伤。建造出这样的世界是很难但又是具有挑战性的,一个真实又幻美的世界,从庞培的词语里诞生。

在这个严谨有序,时时刻刻都强调自身的责任,强调顺从不容置辩的、绝对戒律的世界里,一个人要坚持断言自主,这又需要多么冷酷无情的行动,战胜那种非生存的意义;需要多么坚定的个人意志,这就是心灵测绘员的使命。

——龙安《心灵版图的测绘员:庞培》

同类推荐
  • 记忆的痕迹

    记忆的痕迹

    本书文笔流畅优美,视角独特,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值得读者收藏!
  • 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闲居诗韵

    闲居诗韵

    本书以历史、地理、人文为写作范畴,是一本散文为主、诗歌为辅的文学集子。其中诗歌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当代诗歌和古体诗歌。
  • 文人的风骨

    文人的风骨

    当代文人在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划时代的先进意义。应该具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反映民间疾苦,针砭时弊,鞭挞丑恶,弘扬人间正气。$$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精神文化领域的相对低落,文人的身价,似乎在一天天贬值。冷静客观地面对现实,甘守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世俗浮华所左右,潜心写一些有责任写、喜欢写的文章,保持文人应有的风骨,这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应该做到的。$$本书就是再现了中国文人的风骨。
  • 背影

    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精选集。2019年新版《背影》以朱自清儿子朱乔森先生所主编的《朱自清散文全集》为底本,除完整收录一九二八年开明书店的初版《背影》外,还精选了《踪迹》《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散文集中的名篇。作为一代文学大师,朱自清的好文章,远不止《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细腻清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真挚动人的《给亡妇》,恬淡温暖的《冬天》,犀利贴切的《谈抽烟》,妙语如珠的《论做作》,等等,为你展现一个精彩纷呈的朱自清,完美诠释散文之美。
热门推荐
  • 水佩云裳

    水佩云裳

    阿棘琢磨着,她上辈子定是攒足了功德,才能在这辈子活不下去的时候,两眼一闭,毫无痛苦就死了。可是,死了便死了呗。谁能知道,她还没清静多久,竟又活过来,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若能得个好命的主,倒也罢了。可眼前这间什么都没有的破瓦房,她身上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还有适才那自称是原主哥哥的人-长的瘦瘦高高,裤腿若非有补丁拼凑,早挂到腿肚子上去。这些无一不说明这家里穷得响叮当……阿棘在身上搜摸,试图找出点值钱的东西。结果找遍全身,只摸出一个皱巴巴的小布袋,里面躺着一个可怜的铜板。她顿时只想呵呵。对了,她那便宜哥哥,刚还说什么来着?他准备用两个鸡蛋给她死了的小妹送终?送终?俩鸡蛋?真他娘的……有想法!还有!
  • 伙伴

    伙伴

    每天七点半,老张一定会准时出现在这片绿化带,走走停停,最后踱到踩秃了青草的松树林里,等着。像年少时在村头麦场等放映队,这种等待其实是带着一些惊喜和希望的,并不焦急,很享受。老张所站的这片松树林位于绿化带的南段,连接着绿化带和菜市场。这里是南四环,打开地图可以看到天安门所在的中轴线从北往南轻轻一画,正好穿过这里,中轴线以西叫和义西里,以东叫和义东里。不管东里还是西里,每天在这一片活动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小孩和老人。年轻人只有在城市的西窗闪射着落日的余晖时才颠簸在各式庞然大物上回家。老张就是这些老人里的一个。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木叶之次元卡

    木叶之次元卡

    穿越了?是火影忍者的世界?一个五岁的女孩?莫名其妙身陷于一个死亡率很高的训练营,先不说火影的美好与残酷,能不能以这幼小的身体活着走出这地方都是个问题?摆在面前的是一张卡片,里面竟有前世收集到的那些丰富卡牌,当第一张卡牌御坂美琴激活,发现能够变身成为炮姐,动用炮姐的能力,唯一心情安定,这下稳了。原以为这个卡片的功能就是激活卡牌,掌握那一对象的能力,忽然间,一条信息发来;“那个,你是谁?”发信人为御坂美琴。
  • 风雪梅寒香

    风雪梅寒香

    一段神秘奇幻的仙人传奇,一桩精心策划的宫廷政变,拉开了唐末至五代年间一出难解难分的恩怨情仇……梅寒香出身名门,美丽绝伦,在一次行刺暴君的归途中,意外结识了年少英侠叶思秋,并对他一见倾心。然而,尽管两人随后共同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梅寒香也一再对叶思秋暗示自己比海还深的情意,可叶思秋始终对她不冷不热,若即若离。后来,梅寒香终于得知其中惊人的原因,一条横亘在两人面前的仇恨鸿沟与叶思秋心中一段刻骨铭心的情伤,使得她与他几乎不可能成双成对……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惊心动魄的争斗传奇,荡气回肠的情爱纠缠……潇潇江湖多风雨,世间情义总沧桑,梅寒香与叶思秋的这段乱世情缘,终将何去何从呢?
  • 花都巅峰狂少

    花都巅峰狂少

    【无敌文】新书《都市之神帝驾到》连载中。 他是被家族遗弃的废物,被母亲视为这一生最失败的作品,受无数人冷眼,一朝逐出家族。十五年后归来。他确是他们垫脚都无法仰望的存在,什么亲情、爱情,早在十五年前就已经被狗吃了……且看一代传奇狂少强势归来,如何纵横都市,演绎他的传奇人生。
  • 豪情丹心

    豪情丹心

    身怀绝顶轻功的洛川机缘巧合之下踏入了江湖,强大的实力让他不惧任何对手,即便对方是江湖上顶尖的宗师洛川也能与对方打个五五开。
  • 花落千寻涧

    花落千寻涧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美人微笑转星眸,月花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 红墙之下

    红墙之下

    苏懿柔爱的死去活来的大燕宁王殿下竟是害了挚友的幕后黑手,苏懿柔发誓与他再无往来。人皆说,因祸得福。曾经青梅竹马的太子殿下和大越王爷一直默默守护在苏懿柔身边,宁愿让她在他身边,利用他复仇。大仇得报,原以为看似简单的事情却又变得复杂起来,看似平静的大燕之后,等待他们的又会是怎样的威胁与挑战呢....
  • 大召唤术系统

    大召唤术系统

    意外得到大召唤术系统首先该干什么?要个透视术?还是隐身术?结果系统不靠谱!隐身术是一本看不懂的秘籍!透视术是一对血淋淋的眼珠子!那直接召唤钞票吧!结果召唤出的钞票是重号!不要怕,钞票不行还可以召唤黄金!但是刚召唤出一吨黄金!就遇到了外星人入侵地球!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拖家带口逃到平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