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0800000003

第3章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兵勇

(一)秦代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维护和巩固统一的封建帝国,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国防建设和边防守备的重大战略措施。在秦始皇的努力下,不久便建立起空前强大的国防。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军事制度是在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秦朝兵勇置于皇帝的严格控制之下,太尉负责全国军事行政,战时随时任命将军统兵出征。

秦军分为京师兵、地方兵和边兵三部分。

京师兵主要由郎官、卫士和守卫京师的屯兵组成:郎官由郎中令统领,卫士由卫尉统领,负责宫廷内外的警卫。负责守卫京城的屯兵由中尉统领。

地方兵置于郡、县,一般由郡尉、县尉(亦称都尉)协助郡守或县令统率,平时维持地方治安,战时由中央调遣。征调地方兵时,必须以皇帝的虎符为凭证。

边兵主要负责边郡戍守,由边郡郡守统领。

秦军分为轻车(车兵)、材官(步兵)、骑士(骑兵)、楼船士(水兵)四个基本兵种。平原诸郡多编练骑士、轻车,山地诸郡多编练材官,沿江、沿海诸郡多编练楼船士。

秦军沿袭战国时期的郡县征兵制,男子17岁要登记在册,每年在郡县服劳役一个月,主要从事木石工程劳作,称“更卒”。

更卒一生中要轮流在郡县服兵役一年,充材官、骑士、楼船士;在京都或边郡服兵役一年,当卫士或当戍卒。

卫士警卫皇宫和官衙,戍卒屯戍边疆。

不服役时,登记在册的是预备役人员,遇有战事,朝廷临时征发,奉调出战,到60岁才能免役。

秦朝还实行“谪戍”制度,即谪罚商人、贫民、有罪官吏征战或戍边,并在紧急情况下大赦刑徒、奴隶为兵。

秦朝设有免役制度:有爵者56岁免役,无爵者60岁免役;贵族子弟、高爵官吏、学室弟子、残疾人等,可免服兵役和徭役。

秦军训练制度极为严格:射手发弩不中,御手不会驾车,骑士和马匹课试最劣者均要受罚,有关督训官吏及负责选募者也要受罚。

(二)汉代

秦始皇死后,其子胡亥即位,史称秦二世。

秦二世荒淫暴虐,赋税徭役过重,百姓不堪其苦,求生不能,欲死不得,只得纷纷造反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阳城人陈涉、阳夏人吴广在蕲地起兵反秦。

这年九月,刘邦、项梁、项羽、田儋分别在沛县、吴郡和狄城起兵反秦。

秦王朝覆灭后,刘邦、项羽之间爆发了楚汉之争。最后,项羽垓下自刎,刘邦重新统一中国,建立了汉朝。

汉代执行征兵制,军队编制基本沿袭秦代编制。

汉代军队包括京师兵、郡国兵、边防兵三部分。

京师兵指南北军,因驻地分别位于长安城内南北而得名。

南军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保卫宫廷,成员有卫士、郎官之别。卫士是郡国轮流服役的正卒,由卫尉统领;郎官由高官子弟和品学兼优之士组成,由郎中令统领。

北军主要任务是警备长安及京畿地区,士兵多征调三辅正卒,一年一轮换,由中尉统率。

在非常时期,南北军由皇帝指定重臣统领。

南北两军各有两万人,汉武帝时各减至一万人。

由于正卒一年一轮换,不利于保卫京师。汉武帝即位后,组建职业兵为侍从军和禁卫军:南军增设期门、羽林和羽林孤儿;北军增设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兵,分驻京城内外。南北军由此扩展成为皇帝亲自掌握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

期门军是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前138年)建立的,由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等六郡良家子弟中善于骑射者组成,约有一千人,归光禄勋掌管。因为侍从武帝,经常在殿门候驾,所以有“期门”之名。

羽林军于太初元年(前104年)选六郡良家子弟组成,约七百人,也属光禄勋。羽林军取“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之意。

羽林孤儿军是由在沙场战死者的子弟组成的,因为由国家在羽林官署抚养,教习骑射,所以称“羽林孤儿”。

八校尉兵是禁卫军,于元鼎六年(前111年)建立,共有八支,每支有士卒约七百人。因由八个校尉率领,所以称八校尉兵。

八校尉的士卒都由招募而来,是职业兵,这是中国古代募兵制的开始。这支军队后来发展为西汉王朝的军事主力,经常用于镇压人民起义或进行民族战争。

郡国兵即地方兵。汉初,高祖令各郡国选择勇武有力者组成郡国兵参加军事训练。

汉朝郡、国并行:

郡置太守,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以都尉辅佐掌管兵员征集、训练、考核校阅、维持治安、出征,以及武器装备的制造、管理等。郡下设县,县令(长)兼理军、民两政,置县尉助理军事和掌管治安。

与郡平行的国指诸侯王国,以相为行政长官,兼掌军事。相下置王国中尉、郎中令、卫尉等统领军队,负责王宫宿卫和维持王国治安。县下还有乡、亭等基层组织,各置官吏掌管本地正卒训练和治安、邮驿、户籍、兵役等军政事务。东汉时,裁罢都尉,其职并入太守。原来作为监察区划的州(部)逐渐演化为郡之上的行政单位,州刺史内掌民政,外统兵马,地方官的权力开始膨胀起来。黄巾起义后,战争频仍,刺史、郡守不仅有领兵权,还有征兵、募兵权,从而埋下了分裂割据的种子。

汉朝兵勇在中国历史上功不可没:一是赶走了穷凶极恶的匈奴入侵者,让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二是打通了西域走廊,沟通了中西方的交流,加快了历史前进的步伐。

(三)三国时期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这年八月,他的儿子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自己做了皇帝,建立魏国,东汉自此灭亡了。

次年,刘备在四川称帝,建立蜀汉。

229年,孙权在江东称帝,建立了吴国。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

三国形成之初,沿袭东汉旧制,主要实行募兵制。

后来,因长期战乱,逃兵增多,人口减少,募兵困难,所以曹丕、刘备、孙权都开始逐渐实行不同名目的世兵制,以确保兵源。

当初,曹操将士兵家属集中起来,选地居住,作为人质,并从中获取后备兵员。曹操称这种家属沦为人质的兵勇为“士”,以服兵役为终身义务;其家属称士家或兵户、军户。

士家另立户籍,与民户分离,子孙世代为兵,士兵叛逃时要罪及家属。同时规定士家女子不得外嫁,士死后寡妻遗女仍配嫁士家,以繁衍士之后代。

吴国实行世袭领兵制,将帅世袭,所统之兵也世代相袭,家属随军,住在军营里。

三国时期,除世兵制外,还用招募、收降、征兵等措施补充军队。另外,也从少数民族中获得大量兵源,如魏国的乌桓兵、凉州兵,蜀国的南中飞军、叟兵,吴国的山越兵等。

三国沿袭汉制,建有抚恤制度:如士卒死亡,要收殓葬埋。魏国还曾规定送遗体至其家,官府为之设祭;对伤残将士全免徭役,授给土地,发给耕牛,分给米谷等。

三国注重以法治军,有管理、训练制度,并严明赏罚,以确保其施行。三国将领出征或镇边时,都将其家属作为人质。各国都重视军事训练:诸葛亮在成都附近以八阵图演练军队,曹操作玄武池培训舟师,孙权利用江湖大练水军。

三国军队补给主要由政府筹办。军粮、军费依靠田赋和屯田收入,其中屯田收获的军粮所占比重很大。

三国普遍实行世兵制和军屯制,是当时政治和经济的产物,与军事斗争是相适应的。

世兵制有较强的人身依附性,对后世兵勇地位的低贱化和门阀制度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四)两晋

265年,曹魏大臣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他以强大的军事力量灭掉蜀国和吴国,统一中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混战局面。

西晋统一全国后,沿袭曹魏的军事制度,又于各王国设置军队,并盛行世兵制。东晋时,建军方式改以募兵制为主。

西晋(265—317年)军队分为中军、外军和州郡兵。

中军直属中央,平时驻守京城内外,有事出征。驻在城内的中军为宿卫兵,由左、右二卫负责宫殿宿卫,其他兵勇担任宫门和京城宿卫。驻在京城外的中军称牙门军,无宿卫任务。中军力量强大,晋初多达36个军,总兵力不下10万人。

外军驻守重要州镇,由都督分领。晋武帝为加强王室对军队的控制,用宗室诸王充任都督,出镇四方,并允许诸王置兵,大国三军5000人,次国二军3000人,小国一军1500人,成为外军的特殊组成部分。

州郡兵是地方武装。晋武帝平灭吴国后,曾下令诸州取消州郡兵,仅置武吏,大郡100人,小郡50人,用以维持治安,但实际上取消的州郡兵甚少。

西晋是世兵制的全盛时期。兵勇全入兵籍,单独立户,不与百姓混同,父死子继,世代为兵。

兵勇及其家属的社会地位低于郡、县编户百姓。

为扩大兵源,西晋还用奴隶和罪犯当兵,作为世兵制的补充。

军队的主要兵种是步兵,其次有骑兵和水军。

兵勇的武器由政府统一供给。国家建武库贮备兵器,中央设卫尉总管武库和冶铸事宜。军队的粮食和布帛也由政府统一供给和管理。

317年,西晋琅玡王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了东晋王朝。

当东晋偏安南方一隅的时候,西北边疆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首领也先后称王称帝。在一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先后建立过大大小小十几个政权,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后来,由氐族人建立的国家——前秦强大起来。357年,苻坚做了前秦的皇帝,重用汉族知识分子王猛治理朝政,推行一系列改革政治、发展经济和文化、加强军事力量的积极措施,使前秦逐渐强大起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前秦先后灭掉了前燕、代、前凉等割据政权,逐步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成为当时北方各国中疆域最大的一个国家。

东晋(317—420年)中军软弱,宿卫军往往有名无实。而统率外军的都督、刺史却拥兵自重,跋扈一方。尤其是长江上游的州、镇,兵势之强往往超过中央。

东晋的兵员多用募兵制解决,如参加淝水之战的北府兵多是由广陵(今扬州)一带招募的。

十六国从中军、外军的组织体制到都督、将领的领导指挥系统,大体沿袭曹魏、西晋制度。但在兵役制度上,却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的特点。各国统治者大都把本族的部族兵作为基本兵力,加强少数民族在军队中的比重。这些军队中的汉族士兵来自投降的坞堡武装和招募的破产农民,一般都是终身为兵。

(五)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国家四分五裂,政权常依军权的大小和兵势的强弱而频繁更替。

北魏政权建立后,逐步吞并了十六国中幸存的后燕、夏、北燕、北凉等国,于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年)统一北方,开始与南朝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南朝军队体制基本沿袭晋制,世兵制衰落,主要实行募兵制。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朝,这四朝的军队都有中军和外军之分。

中军直属中央,平时驻守京城,战时出征。宿卫京城的编为领、护、左卫、右卫、骁骑、游击等六军。宋武帝刘裕曾恢复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等五校,加强殿中和东宫的宿卫兵力,以图扭转东晋以来内弱外强的局面。但是,由于宗室自相残杀而未能执行到底。后来,各个政权都未能改变这种内弱外强的局面。

外军分属各地都督,都督多兼刺史,常拥兵自重,与中央抗衡。

南朝军队以步兵和水军为主,骑兵较少。初期,兵员来自世兵。后来,由于战争消耗,士兵逃亡或被私家分割,部分兵户变为民户,兵源趋于枯竭。于是,募兵制逐渐成为主要的建

军方式;私家也通过募兵组织部曲,也就是私人武装。

募兵的对象是失掉土地到处流亡的农民,将领待兵较好,士兵的地位和战斗力渐渐高于世兵了。

北魏拓跋氏初期实行兵民合一的部族兵制,入主中原后逐步封建化,于后期创立了府兵制。

北魏军队初期以鲜卑族为主体,分别由各部落酋长率领。也吸收被征服民族的新丁当兵,几乎是单一的骑兵。在其统治范围扩展到汉族集中居住的地区以后,汉民当兵人数渐渐增加了。

北魏时期,攻城战增多,军队由单一的骑兵变为步兵和骑兵联合作战。后期,步兵比重超过骑兵,成为主要兵种。

北魏统治扩大到中原以后,军队分为中兵、镇戍兵和州郡兵。中兵主要担任宫廷及京城的宿卫,也是对外作战的主力。

镇戍兵是为保卫边防而设置的,初时仅设置在北部边境,后来扩展到南部边境。镇相当于州,设镇都大将、都副将、大将、将等军官;戍相当于郡,设戍主领兵,一般由郡守兼任。各镇、戍大小不一,兵额不等,多达数万,少仅千人。有的在镇、戍之间还设“防”一级的组织。

州郡兵,置都尉统领,是诸州所辖的、维持地方治安的部队,有时也奉皇帝调遣出征或充作镇戍兵。

北魏后期出现兵户,包括充当中兵羽林、虎贲的鲜卑族人,镇戍边防的鲜卑族人,中原强宗子弟、迁配为兵的罪人及其家属,叛逃被追回后迁至内地的北方少数民族和一部分被征服的南朝民户。

兵户丁男终身为兵,世代相袭,社会地位低于民户,生活艰难。

同时,汉族民户也要定期轮番服役,最初主要充当诸戍的戍卒和诸防的防人,后来也常并入中兵。

北魏军队中,部族兵的给养由各部自行掠取。中期以后,中兵、镇戍兵由朝廷向州郡征收军粮,统一供给,同时实行屯田积谷。

东魏和北齐的军队主要是原六镇和洛阳的鲜卑兵。北齐初加以精选,称“百保鲜卑”,又选汉族勇士守边。河清三年(564年)均田令规定:男子18岁领取田地,20岁当兵。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于大统九年(543年)广泛招募各地汉族豪强地主从军,通过他们的从属关系带来了大量家兵、部曲等私人武装。西魏政权根据他们所带军队的多寡授予其不同的爵位。

这种使地方割据的私人武装中央化的办法,不但增强了朝廷的兵力,同时也使鲜卑部族兵制与汉族封建兵制逐渐结合,形成了“府兵制”。

宇文泰于大统十六年(550年)确立府兵制,选拔体力强壮者充当府兵,府兵与民籍分开,不属郡县管辖,他们只管打仗,不负担其他赋税,社会地位要比世兵高。

北周武帝时,府兵成为中央宿卫军,归皇帝直接掌握。平时轮番服役,半月宿卫,半月训练;战时则出征打仗,临时命将,以便皇帝控制和指挥。

北周武帝时,为扩大兵源,对九等户中第六等以上的民户实行征兵制,规定三丁征一。后来,由于战争频繁,征兵对象扩大到贫下户在内的一般享受均田的农民。

府兵是西魏、北周军队的主力,但不是唯一的军队。当时,中军除府兵担任京城宿卫外,还有专任宫廷侍卫的禁军。

地方的镇戍兵、州郡兵仍然存在,不属于府兵系统。

此外,南北朝时期,世家豪族势力强大,大都拥有人数众多的家兵、部曲。

同类推荐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 祠庙陵墓对联(上)

    祠庙陵墓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文化符号:武术

    文化符号:武术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与缩影,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本书从文化符号的视角来审视武术,以解说中国文化的方式来解说武术。希望本书所讲的武术,能让大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气息与魅力。
  • 作家访谈

    作家访谈

    《作家访谈》是QQ阅读旗下一档访谈节目,曾邀请到江南、马伯庸、美女变大树、关河五十州等知名作家。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本书是梁晓声先生深度解剖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国民性的最新重磅力作。作者以一如继往的冷峻而智慧的笔调、渗及骨髓的透视深度,以及充满人文理性的文字,对当代的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状况,普通人人生的尴尬,以及关于中国的文化与文化人,给出了自己的观察与评述,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人文现状的“田野调查”,也是一部深度的社会观察笔记。在本书中,作者直视人性的软弱,颂扬人性的闪光与良知的自省,由此,我们才能获得改变与进步的勇气,并期许与拥抱光辉的未来。
热门推荐
  • 男主今天也在被保护

    男主今天也在被保护

    【不要看,写崩了】这是一个不太正经的简介:这是学霸一夕变学渣的故事。这是一个因为双方颜值而成为对方“唯粉”的故事。万万没想到娱乐圈御大神的清清冷冷的美人经纪人是最大死忠唯粉!邹俞季:妹儿啊,你保护的这个艺人不太得行啊,整天想着撩你。言絮灵:……没有,哥你不要乱说。邹俞季:你知不知道这家伙……言絮灵:哥,你再黑御哥的话,我会拉黑你。邹俞季:?????御漓书:今天对象发现我对她的心思了么?正经简介:不多说了,来看九公主和御影帝谈恋爱。
  • 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仲尼梦奠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曾被称为“世之欧行第一书”,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欧阳询书法为“初唐四家”之一。此帖共78字,无款印,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晰,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书法笔力苍劲古茂。《仲尼梦奠帖》纸本,纵25.5厘米,横33.6厘米,被历代书法家称之为稀世之珍。
  • 末世系统的吃货宿主

    末世系统的吃货宿主

    在末世前,她莫名其妙的就得到一个系统,得知末世即将来临。有一只会讲话变成人的系统守护者--冥还有一个爱自己的的男朋友又有了属于自己的团队--曦月小队在末世,拥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友情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诸天宿主群

    诸天宿主群

    收一群宿主做小弟,我们的口号是:谁动我手足,我穿他衣服,谁想穿我衣服,我就灭他全族!
  • 木叶之我名六道骸

    木叶之我名六道骸

    现实中的宅男王宇,莫名其妙的和六道骸融合一体穿越到了火影世界,本来以为这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冒险“爸爸,我终于等到你了。”六道仙人漂浮在六道骸身边说道。“老公,我再也不想离开你了。”大筒木辉夜一脸娇羞的说道六道骸一脸懵逼中
  • 浪出地球第一人

    浪出地球第一人

    莫名其妙被“拐”到外星文明…怎么办?活着!狂浪活一回!狂浪不等于作死…!少年吴迪就这么在异星开启了“浪有底”的全新绽放。在这个文明闪耀、类人族和兽族纷争不断的奇幻世界,作为浪出地球第一人的他,竟然选择这么干…
  • 另有所屠

    另有所屠

    这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自杀之前的对话内容。嘶哑的声音:“你说自杀的人,是想通了,还是没有想通?”“我猜应该是想通了吧?”青年的声音。嘶哑的声音:“为什么人会选择自杀呢?好像在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才会自杀的吧?好可怕的生物啊。”“嗯,应该……是吧?不过,人类的确是很可怕的。”青年的声音。嘶哑的声音变得有些落寞:“哎……你把眼睛闭上吧,我困了,我想睡……睡一会儿。”“哦行,那你睡吧,再见……。”一个女人临死前,分裂出来的多重人格,为了复仇,夺取了误闯地球的修士记忆,报得大仇之后,生无可恋的多重人格,却在异界找到了继续生存下去的理由。但是,多重人格的冲突,异界的人心险恶,却让一个祸乱一界的恶魔人格,都放弃了活下去的念头,这个异界到底有多残酷呢?别着急,究竟是横空出世的旷世奇才,还是屠戮天下的乱世妖魔,我现在就带你去领略一下……那个另有所图的世界。
  • 阴阳异闻录·第一卷:巾帼有泪

    阴阳异闻录·第一卷:巾帼有泪

    《阴阳异闻录》为青年作家苏启文2019年全新力作,将以“卷更”形式与广大读者见面。本书以苏容斋与凌千月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串联起一个一个丰都城的奇异案件,采取无限流的写法,在案件进行中穿插男女主角的感情经历,最终,男女主走在一起。其中,《阴阳异闻录·第一卷》的故事将重新讲述巾帼女英雄花木兰的前尘往事。
  • 绝代战神在都市

    绝代战神在都市

    【热血江湖,王朝争霸】论军功,他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论权势,他翻云覆雨,权倾朝野。论武道,他登临绝顶,横压天下。有人说他狼子野心,乾刚独断。有人说他天生圣者,国士无双。后来的史官,这么评价他:在朝,可为百代帝王师。在野,一言而为天下法。而他毕生所求,不过是对得起曾喝下的三杯酒。第一杯,不愧天上的英灵。第二杯,不负地下的忠骨。第三杯,对得起这世间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