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3800000005

第5章 道家代表著作(2)

老子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老子认为当时社会的畸形病态是“有为”所致,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因此,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福;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并不是消极怠惰,无所作为,而是顺其事物之自然,即“辅万物之自然”,排除不必要的作为或妄为。顺其自然不妄为,实际上也是“为”,治理好一个国家,就必须采取这种顺其自然不妄为的方式。侯王如果能谨守大道,按规律办事,切实做到“无为无不为”,老百姓不受干扰侵犯,就可以自生自化,安宁质朴地生活,社会自然就会走上正轨。

老子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即治理国家,如同煎小鱼一样,不要经常翻搅,而要“以道莅天下”,这样才会“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这就是说,用道治理天下,鬼怪起不了作用;不但鬼怪起不了作用,神祇也不侵越人;不但神祇不侵越人,圣人也不侵越人。鬼神和有道者都不侵越人,所以彼此能相安无事。

无为而治要求统治者“少私寡欲”,“以百姓心为心”,减少私心,降低欲望;政令不可烦苛琐碎,朝令夕改;薄赋敛,减轻人民的负担;“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谨慎用兵,不要发动不义的战争;“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删减法令,减轻刑罚,不玩弄权术,不用高压政策对付老百姓,而以质朴善良的政风感化人民。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为无为,则无不治”。

(4)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老子反对“法治”,认为“法令滋彰”反而造成“盗贼多有”;反对有为而治,认为“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反对多征地税,认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反对墨家和法家的“尚贤”,说:“不尚贤,使民不争”;反对战争,认为“兵者,不祥之器”;也反对儒家主张的“礼治”,认为“礼”已成大乱的祸首。为了达到无为而治,老子提出了“小国寡民”的理想:“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他企图恢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去,有了器械不用,有了舟车不乘,有了甲兵不打仗,废除文字,仍旧用结绳来记事。人民有甜美的饮食,美观的衣服,安适的居所,欢乐的习俗。国和国之间能够望得到,鸡鸣犬吠可以相互听见,人们直到老死不相往来。在他看来,有智慧是坏事,有技巧是坏事,有物质文明是坏事,有欲望也是坏事,多活动也是坏事。小国寡民表达了老子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实质上是一种相当激进的政治思想。

老子主张以“无事”的办法来“取天下”。他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所谓“无事”就是“无为”,他认为“无为”才能争取天下的归向,用“有为”的办法去争取将要失败,用“执之”的办法去掌握将要丢失,即“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主张讲求“不争之德”,认为有了不争之德,就可以防止失败,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老子尤其反对儒家的政治主张,认为大道之中原本就囊括了仁、义、礼的内容,而且它们不过是大道的末节,不是最高境界。在大道衰微甚至被废弃之时,仁义之类才作为道德的或哲学的范畴为人们所重视,这就是“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认为,到了对“礼”津津乐道、要靠其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之际,就表明淳厚诚朴之自然天性已经销蚀得所剩无几,社会动乱即将降临。所以他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过分标榜仁义或忠孝,反而是大道废、国家乱才有的现象。因此,老子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具体地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抛弃聪明和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和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就自然会消失。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的,不足以治理天下。保持朴质,减少私欲,抛弃圣智礼法的学问,才能使人没有忧虑,找到真正的归属。

要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老子主张还要“常使民无知无欲”。“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不标榜贤才异能,使人民不争功名;不珍贵难得的财货,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耀可贪的事物,使人民不被惑乱。所以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净化人民的心思,满足人民的安饱,减损人民的心志,增强人民的体魄。常使人民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从前善于行道的人,不是教人民精巧,而是使人民淳朴。人民之所以难治,乃是因为它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而让人和事物复归到真朴,天下就会大治。

(二)《庄子》

1.简介

《庄子》是发挥道家思想和具有集大成意义的文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集中体现了庄子的思想;“外篇”(《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十五篇是庄子及其弟子合作写成;“杂篇”(《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盗跖》、《说剑》等篇不是庄子之思想。

《庄子》有哲学的睿智、文学的风采、美学的情趣,更体现了洒脱的人生。《庄子》之文章生动细腻,挥洒自如,意象雄浑飞越,想象汪洋恣肆,情致滋润旷达,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庄子》结构上分总自然,意到笔随,得心应手,千姿百态;句式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庄子》还善于用寓言说哲理,构思奇特,随意夸张,将自然万物赋予灵性,对历史人物加以虚构,故事密度大,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中国的古代小说和传奇的文本表达有重大的影响。《庄子》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司马迁评其“洸洋自恣以适己”,鲁迅则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或能先也”。

《庄子》之论,无论在政治、军事、教育、经济等各方面都可以致用,在个人修为、养气以及立身、处世等诸多方面,也有大用处,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且巨大。

2.思想

(1)“道”与“自然”的继承与发展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以道统摄万物,驾驭宇宙,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化育万物的本根。他指出,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且“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已固存”(《大宗师》)。故道是永恒的、绝对的、无变化的;而万物则是暂时的、相对的、有变化的。因此“道无终始,物有生死”,“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道又存在于万物之中,“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渊乎其不可测也”(《人道》)。道还是不可感知、不可言说、不可命名的,“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知北游》)。

庄子所说的道,指的是人的主体精神与物质实体的统一,是有与无的统一。他认为人只要精神上得到“道”,就可以与“道”同体。他把天地和万物与“我”说成是合二为一的东西,道既然存在于大地万物之中,也就存在于“我”。因此,我就是道,道就是我。庄子从这一观点出发,认为天即人,人即天,“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不破坏自然,认为“天与人不相胜”。《秋水》云:“天在内,人在外”,“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牛马四足”即是天然,可是“落(络)马首,穿牛鼻”,加上不自由的束缚,这即是人为。庄子主张“反其真”,返回人的自然本性。他指出,人的“生死、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德充符》)。因此,人之有德者是“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人之性就是与生俱来的天然本性。《养生主》以寓言“庖丁解牛”说明了万物“依乎天理,批大郄,道大窾,因其自然”的道理,还用一个故事加以说明:老子死后,他的朋友秦失前来吊唁,却批评别人的痛哭,他说:“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

(2)相对主义的“齐物论”

庄子认为,天下的万事万物都是齐一的、平等的,提倡把相反的万物视为齐一,认为彼此并没有什么分别。由此推而广之,天下间便没有了高低、强弱、古今、大小、是非、善恶、先后之分,这就把将老子辩证法的相对性加以夸大,发展为相对主义。庄子认为,人间的真伪、是非之分来自此物与彼物的区别及言与物、言与言的对立。《齐物论》云:“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只有持有局部见

解(“小成”)的人,才看不见道而谈论真伪;只有喜好争辩(“荣华”)的人,才不理解素朴之言而谈论是非。

庄子认为,事物都有其自然本性,都体现了无所不在的道,故而“道通为一”。他在《秋水》中以“河伯观海”的寓言加以说明,“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趋向来看,顺着万物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对的;顺着万物否定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不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错的。可见是非难辨,“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因此,庄子把万物看作是齐一的,不要强分彼此、是非,而要采取一种“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的态度,即不执着于是非的争论,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

庄子认为,既然一切万事万物都是齐一的,那么生死皆齐一、自然。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又说:“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春秋冬夏四时行也。”(《至乐》)人之生死只是如春夏秋冬一般循环不息,因此必须顺乎自然,破除一切的拘执。庄子认为,生固可喜,死亦无悲,由是可齐生死,人亦可无生死,人生在世就要安之若命。庄子在其妻子死时鼓盆而歌,就是庄子这一思想的力证。

(3)“君道无为”的政治主张

庄子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丑恶:“无耻者富,多信(言)者显”(《盗跖》),“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徐无鬼》)。他反对儒家的以仁义治国和法家的以刑罚治国的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回到原始的“至德”社会。他认为,“圣人生而大盗起”,将现实社会视为强盗世界,认为仁义礼智是窃国大盗的工具和赃物。他指出,“捐仁义者寡,利仁义者众”,那些高唱仁义之道的人,多假借仁义以取利,“仁义之行,唯且无诚,且假夫禽贪者器”(《徐无鬼》)。他认为推行儒家学说,非但不能救世,反而违背人性,致使“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胠箧》)。他又论述法家主张不足取,“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天地》)。

庄子认为,“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珠毁玉,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胠箧》)庄子认为,君王为政,以道德为根本,以无为为常态,“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而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形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天道》)。

庄子还描绘了理想中的“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他羡慕远古的神农之世,认为那时“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盗跖》),“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是“至德之世”最为兴盛的时候。

(4)无待与逍遥的人生态度

庄子追求绝对的、逍遥的精神自由。在庄子看来,只要“犹有所待”,即人为外物所累和受外力的牵绊,就不能获得绝对的自由,能够顺着自然的本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才是真正的自由。庄子认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所以人生应当逍遥无为,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任何限制,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不感到自己的存在,不追求名誉,不追求成功,做到无名、无功、无己,也就是无待、无为。这样就可以处于逍遥状态——一个内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至高境界。人之逍遥,抛弃了私心、功名与利禄,彻底置身于宇宙大化之中,一切皆无,顺性而行,“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这是一种心与道合一的境界。

庄子认为,真正的道德境界,超越了世俗道德的束缚,不为世俗的名誉所动,“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养生主》以“庖丁解牛”为喻,阐述人生之道,认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即是说,人生苦短,不能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种种。做好事不要追求名誉,做坏事不要触犯刑律,最好是忘记善恶的界限,不好不坏,不去惹人注意,这样对自己才有利。

庄子主张用“心斋”、“坐忘”的方法达到逍遥境界。《人间世》云:“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斋”就是排除一切杂念,使心境保持虚静纯一的状态。《大宗师》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坐忘”指内心虚寂,心神安静,涤除思虑,物我两忘,不仅忘掉一切客观事物,而且不记得自己形体的存在,达到心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的精神境界。在《大宗师》中,庄子对“坐忘”的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修道之人经过“外天下”、“外物”、“外生”三个阶段,然后达到“朝彻”,即一下子豁然贯通,随之可以“见独”,即见别人所不见,至此,便可以不分古今生死,不计往来成败,内心宁静自如,静如止水。

同类推荐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讲述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碎片化的时代,当代哲学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寻求道德客观性,但都陷入理论困境之中。这说明伦理生活包含有无法合理解决的价值冲突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而不是为了理论的一致性而应该清除的东西,从而要求伦理学调整对自己的本性与限度的理解,重新思考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以及与政治哲学的边界与关系问题。
  • 得与失

    得与失

    《得与失:智慧人生的加减法》想要告诉广大读者的是,把握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就能悟透人生成败的必然因果。书中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得与失对人生的不同影响。深刻而简明地介绍了如何正确面对得与失的考验,如何聪明地应对得与失的结果,让读者在新情明理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把握命运的机遇,从而创造完美的人生。
  • 国学大讲堂:中国顶级国学圣贤的公开课

    国学大讲堂:中国顶级国学圣贤的公开课

    国学源远流长,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得之。本书旨在化繁为简,将经典的国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解读,为更多向往国学的读者提供精神上的“低门槛、无障碍阅读普及本”。史、儒、佛、道、法、兵、中医、易经、礼节、饮食……这里无所不包,等待着你的探索。
热门推荐
  • 掌门的优乐美娘子

    掌门的优乐美娘子

    苏月白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堂堂一个丞相独生女,居然落得更名换姓的田地。原本日子过的平静,但也快活,却被王爷提亲搅和了。二话不说,麻溜就是跑,可遇上了这位掌门,可真是命中注定。掌门:我的优乐美娘子,您这边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执念成灰

    执念成灰

    乔苏曾天真的以为,有了肚子里的孩子,唐琛就一定会娶她。可后来她才知道,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医院的流产室外,他搂着别的女人,冷笑的瞧着她:“呵,想替我生孩子的女人多了去了,你算哪一个?”那一刻,她心如死灰。五年后,他依旧是帝都最闪耀的男人,而她却不再沉迷他的光芒之下。“唐琛,你很好,我曾经深爱你,可现在,我不爱了。”但……“不爱了?乔苏,谁允乔你半途而废的?嗯?”
  •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学贯古今的国学大师,他潜心研究《论语》几十年,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南怀瑾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因迥异于其他人而独树一帜,其语言通俗易懂,所言之事都是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之间将人生道理阐释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对做人与做事有着精辟的见解。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南怀瑾先生的精彩讲述中,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从而将《论语》蕴藏的人生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成就成功的人生。
  • 快穿系统:女主快求饶

    快穿系统:女主快求饶

    一国之君抱着她已经没有呼吸的身子哭喊着:“这江山是你帮我打下的,你死了我该如何?”纨绔少爷三百六十种方法宠她:“我喜欢的人我宠,你这种意图不轨的人看着就好。”败家少爷各种给她氪金:“我允许你养野男人,但你不能忘记我才是你心尖宝贝。”国服赵云被抢人头反问她:“你有男朋友吗?”沉迷美色的江哩决定:去他的男主好感值,抱得美人归才是正道,只想反复去攻他!1v1,男女主身心干净,万千世界等你探索。
  • 全自动修炼系统

    全自动修炼系统

    修炼很难吗?确实很难。不过林小天有系统啊。其他人一天撑死你,无非修炼七八个小时。然而林小天整天睡觉,啥也不用干就能24小时不停修炼。这都不算啥,只要升级系统,修炼时间就可以翻倍。翻一倍就等于48小时。玩一天就等于日夜不停修炼了两天。越升级增加的时间就越多。还有比这更爽的事情吗?什么武王、武神的,都给我靠边站。有系统就是这么任性。
  • 金豆子

    金豆子

    车站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没升起的太阳也没挡住人们出行的欲望。老金被拥挤的人群裹挟着,忽然身上的背包带给拽断了,包里的手锤钢钎、扁铲扁錾散落在地,有位好事者停住脚步斜睨着嘲讽道,呵,这是砸墙抹灰啊,还是凿石錾磨?老金满脸不屑,瞎扯啥,俺才不做那种下三滥的营生,俺是专掏山窝里金豆子银疙瘩的好汉,那金豆子你做梦都没见过。老卡过来呵斥道,瞎咧咧啥,就你属多嘴驴。老卡讨厌老金磨叽又卖弄的样子,对师傅又不能把话说得太绝,只好拽着他和跑山鸡赶到检票口,眼瞅着通往金矿的班车摇晃着满身的瓜皮绿,撅着屁股冒着黑烟开走了。
  • 古尊重生

    古尊重生

    大罗天尊证道失败,天罚之下被雷劈而亡,身体却穿越到新的世界,一切重新开始!筋脉尽断修为全失,一夕之间沦为废人!他不甘于命,逆天而行,终究重回强者巅峰!
  •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湘雨楼词钞

    湘雨楼词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阿无阿无

    阿无阿无

    六岁那年,我以为我会死,上天没有答应。可他,也没有好好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