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9700000004

第4章 往事(1)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识印度

资中筠

一九五三年我正式调到“中国人民保卫和平委员会”(简称“和大”)工作,分在“国际联络部”,顾名思义,那是对外工作的部门。那个时期,与我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很少,所以以人民团体出面的“民间外交”是一个重要方面。“和大”就是这样一个机构。我的工作的内容一方面做一些文秘方面的翻译以及对外交往的口译工作;另一方面,按地区国家分工,负责收集资料和调研,我被指派分管印度。所以我从事国际工作伊始,第一个接触的国家就是印度。那时印度是我国对外关系中除苏联以外的第一重点国家,也是“社会主义阵营”以外的最大的“友好”国家。“和大”主要联络对象是“世界和平理事会”(简称“世和”),主要不以地区和国家分工,却把印度单独列为工作重点之一,足见其重要性。我是学外国文学出身,平时对国际政治没有兴趣,知识极为贫乏。从中学到大学上历史课,不止一次上“中国史”和“西洋史”(那时不叫“世界史”)。那“西洋史”是名副其实的欧洲中心,连美洲都较少涉及(在大学“美国史”是单开的课程)。至于亚、非地区,大部分还是附属于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更少予以注意。我对印度的了解只有甘地,这是早就知道,并且很崇拜的人,其余还知道尼赫鲁、泰戈尔、吉卜林几个名字,以及它原来是英国殖民地,一九四五年独立,其余就知之甚少了。记得在大学二年级(1948年),有一次美国教授温德在“英诗”的课堂上不知为何话题扯到印度,问大家谁知道印度首都的名字,竟无人回答得出。他直叹气说:“Oh,mygod!”然后在黑板上写上NewDehli,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新德里”这个名字。

不过初出茅庐,我对学习新鲜事物总是比较积极,所以接受分工后很快进入角色,而且兴趣越来越浓,逐渐对印度产生了感情。当时国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新华社编的《参考资料》(即《大参考》),那是内部机密刊物,有一定级别的干部才能看,还有就是专业工作需要的人员。我属于后者,每天阅读并剪贴《大参考》中有关印度、巴基斯坦的新闻报道和其他材料,加以分类。既然是重点国家,在《大参考》中占的分量也比较大。后来还经特批订了一份印度英语报纸。这样日积月累,外加其他的书刊、听报告等等,我就对印度的一般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其作用就是在领导问起有关情况时能回答得出,至少知道到哪里去查。

因“亚洲团结运动”初访印度

我第一次有机会访问印度是在一九五五年,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可惜没有保存任何文字记录。但是当时很兴奋,至今回忆起来,有些片段的印象还是宛如昨日。

访问的由头是“亚洲团结委员会”的建立。这一活动与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运动”有一定关联。在前一年召开的“和平大会”期间,在苏联推动下,亚洲代表单独开会,决定成立“亚洲团结运动”,公推印度为发起国。经过一番筹备运作,一九五五年四月六日至十日在新德里举行“亚洲国家会议”,会上通过成立“亚洲团结委员会”的决议。是为“亚洲团结运动”之始(以后发展为“亚非团结运动”)。我就是作为翻译随中国代表团赴印度参加会议。

到那时为止,中苏尚处于“牢不可破”阶段,中印关系也是最好的时期。印度是首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当时印度的对外政策是在两大阵营之间保持中立和独立。这一政策得到中、苏的支持,认为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其逻辑是:印度本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它的“中立”就是从帝国主义阵营“中立”出来,而且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领导有较强的民族独立意识,这些因素都可以使其作为反帝的同盟军,或者至少是“与国”。一九五四年四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就西藏问题达成了着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印共同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以后成为中国处理所有国际关系的准则,到一九七二年还写入了中美《上海公报》中)。“五项原则”的印地文读音为“潘查希拉”,在“亚洲团结运动”中这个词成为专门名词,而不常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英译文,以示尊重印度的共同发明权。这是大背景之一。另外,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又正好在历史性的万隆亚非会议(四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前夕,不可能没有关联。

在这一形势下,有关各方都十分重视。中国派出了阵容强大的四十人代表团:团长郭沫若,副团长楚图南,实际政治领导是廖承志,团员除中国“和大”的领导干部李一氓、刘贯一、唐明照、郑森禹、朱子奇外,我有印象的着名人士有丁西林(中印友好协会会长)、巴金、谢冰心、黄佐临、张瑞芳、汤晓丹、华罗庚、陈翰笙、张明养、倪斐君(红十字会)、曹孟君(妇女界代表)、施如璋(基督教青年会)等,还有一名农民代表,可谓集一时人物之盛。

此类国际会议照例通过一大批决议。除了最重要的成立“亚洲团结委员会”的决议外,与国际局势有关的照例有:反对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军事条约和外国军事基地、种族歧视等议题。体现本次会议特色的决议有:关于殖民地与干涉内政、阿拉伯人民的自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问题,还有致(即将召开的)万隆会议书、告北非人民书、告亚洲人民书等。直接与中国有关的是呼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要求亚洲国家邦交正常化”的决议。所谓“邦交正常化”主要就是与中国的邦交,因为当时许多亚洲国家都未与中国建交。可以想见,印度在这些决议中起了不小作用。其他还有关于文化、科学、经济、社会、宗教等广泛题目都是各方代表根据各自的需求提出通过的。

印方出面的主要人物是尼赫鲁总理的嫂子,拉米希瓦里·尼赫鲁夫人。她本人是社会活动家,在印度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亚洲团结委员会”主席位子由印度占领,是早已有默契的,她理所当然地当选为主席,其他各国都为副主席,中方副主席是廖承志。当时大家都心知尼赫鲁是有雄心抱负的政治家,印度作为亚洲大国和中立国,有其有利的条件。他有意借这个机制在亚洲扩大影响,成为一方盟主,所以十分支持亚洲团结运动。中国是“冷战”的一方,在大多数亚洲国家追随美国的情况下决无此条件,不便打头阵,也乐意支持印度。所以那次会议各方都很和谐、愉快。郭老别出心裁,称尼赫鲁夫人为“嫂嫂”。那时为表示亲切常互称“兄弟”、“姐妹”,在英文就是“Brother?”或“Sister?”,但是嫂嫂,在英语不是一个称谓,只是表明关系。我们研究半天,如果仍译“sister”就没有了郭老的特色,最后决定硬译“Sister-in-law”,于是郭老讲话开头就是:“Sister-in-lawRameshwariNehru”,叫惯了,也就不觉得别扭了。印度方面接待是高规格的。我们住的是最高级的旅馆,参加盛大的花园招待会,还游览了神奇的泰姬陵和红堡等名胜。

HindiChiniBaiBai

那时不但中苏是“兄弟”,和印度也称兄道弟。印度一位诗人查托帕迪亚专门写了一首歌,并谱成曲,题为“HindiChiniBaiBai”(“印度中国是兄弟”,或称“印中友好之歌”)。我和两位一同参会的女翻译赵凤风和吕宛如在出国前拿到了歌谱,学会并背下了印地文的歌词。这次会议期间(大约是闭幕会上)由我们三人上台用印地文演唱此歌,台下和着节拍击掌,一片“HindiChiniBaiBai”之和声,形成一个小小的高潮。我们根本不懂印地文,完全是按拼音死记硬背下来的。那时年轻,就有这个本事,不管内容懂不懂,可以按音节背下来,像真的似的。我们三人中吕宛如天生一副好嗓子,本来就爱唱歌,是机关晚会上不可少的音乐积极分子,也常帮我们排练合唱。我们的表演主要靠她的声音撑场面,我是五音不全的,只能滥竽充数,但是我特能记歌词,也能起点作用。

好像在说英文

那次会议对我的英文是一个考验。会场没有同声翻译箱,中国代表团自己带了一些同声翻译耳机设备,供少数不懂英语的团员听。中国代表发言时,会讲的自己讲英语,讲中文就只能一句一句翻译。郭老在大会的主题发言是在台上读稿子,为节省时间,讲话人只读头尾,大部分都由我直接读英文稿。英语朗诵是我的强项,从中学起就上过台。我受的英语训练是纯英国发音,在大学时还有从牛津来的英国老师,一口牛津音(最近几十年由于经常与美国人打交道,不知不觉间我的口音也变杂了,成了“英腔美调”)。印度知识分子、上层人士当然英语娴熟,等同母语,并且多数用英语写作。但是他们发音总脱不了本土口音,所以我的“英国腔”引起他们特别的赞赏和羡慕,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会下不止一人特意跑来对我的“王家英文”(King’sEnglish)表示“祝贺”,问我英文在哪里学的,我从未去过英语国家令他们更为惊讶。反过来,我听他们的英语却十分吃力。在会议期间听印度人语速很快而词藻华丽的长篇发言,还要同声传译,实在令我头痛,“偷工减料”是免不了的。

印度本身的语言非常复杂,来自不同“语言邦”的人的英语口音又不同。有一次有趣的经历:我们代表团应邀参观印度议会辩论,我们在楼上旁听席,只见一个个发言人站起来,大声说话如连珠炮,还伴以大幅度的手势,辩论似乎很激烈。中国团员都很着急,不断催问我他们在说什么。可怜我无论怎样竖起耳朵,实在一个字也听不懂。最后忽然似乎听出几个字,脱口而出说:“好像在说英文!”大家都笑了。好在代表团中不少英文好的,也照样听不懂,所以对我都能谅解。“好像在说英文”成为代表团内的一句玩笑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耳朵逐渐训练成能听“八国英语”,还有“非洲法语”,此是后话。

顺便解释一下:印度独立后,曾想在语言上也脱离对英语的依赖,定印地语为官方语言,因为说印地语的人数最多。但还有信奉穆斯林的人口说乌尔都语。所以有一度官方文件以印地和乌尔都两种文字为主,同时附英文稿。但是印度语言太复杂,其他还有十几种语言怎么办?每个语言邦都争平等权,只有英语是共同的,所以全国议会辩论还是只得用英语。至今,各邦的印度人之间还是用英语交流。

两重天地

初到印度,直觉印象最深的是贫富悬殊特别鲜明。其豪华处的特点是印度王公与英国贵族的生活方式相结合。新德里最讲究的街道是国会和政府机关所在,红土地,白房子,高大的热带树木林荫夹道,特别是暑气散去后,晚风中在那里走过,一路不知什么花飘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但是刚一拐弯,景色大异,满街脏兮兮,烟雾腾腾,排满了各种营生的小贩,包括玩蛇的、耍杂技的。到处都是乞丐,尾追不舍。还有地上躺着只围一块腰布的骨瘦如柴的人,一动不动,使人不知道他是否还有生命。马路当中游荡着瘦骨嶙峋的牛,那就是所谓“神牛”,行人和车辆都得让路。它们到年老干不动活时就被放出来这样自由游荡,直到自然死去。咫尺之间反差这么大,但当地人似乎习以为常。我当时就有一种感觉,印度政府在这方面似乎没有中国那样把“面子”看得那么重。中国政府在外国人面前处处想到“国家形象”,不愿意让外宾看到“落后面”,所以那时接待外宾总是规定路线,有什么“不体面”的事都事先掩盖起来,陪同人员在这方面小心翼翼,如有差错就要挨批评。当然乞丐是早已不允许出现在首都的通衢大道了(改革开放以后控制稍松)。而陪同我们参观的印度主人似乎并不在乎,显得很自然。

我们住的旅馆是西式的,内部装饰却是印度特色,墙上是印度壁画,金碧辉煌。餐厅很大,有一个舞台,经常有印度乐人盘坐在上面弹唱印度歌曲。但是晚餐却要遵守英国高级饭馆或俱乐部的规矩,男士不打领带不穿上衣不许进餐厅(穿中山装亦可)。第一晚就餐,一些男同胞就被服务员拦了回来,回去重新着装。要知道新德里四月已是炎热的夏季,那时还没有空调,只靠天花板上的大吊扇不停地转,男同胞们一顿饭下来大汗淋漓,发牢骚说到这里“受洋罪”,比英国还英国。早晨尚未起床,服务员就敲门送早茶,那也是英国贵族旧习惯,其实英国旅馆已经废除,除非旅客专门要求。没刷牙就先喝茶,这不符合我们的卫生习惯。最令人恼火的是,会议期间大家工作都很辛苦,睡得很晚,却大清早被叫醒。服务员送完茶还不肯退出,在那里等着,言语又不通。后来才知道那是要小费,天天如此。我们只得在床头准备好零钱。正因为如此,这项服务想取消也不行。旅馆里服务员奇多,分等级:上等的管铺床,中等的管扫地,最下一等是打扫卫生间,那是“贱民”(或称“不可接触”种姓)干的活。这类人都是退着走出去,不可背对客人。麻烦的是,每做完一件事都要小费。最后我们离开时,一大群服务员争相来提行李,然后在门口站作一排,表示都是曾为我们效劳的。我们代表团负责总务的同事挨个分发小费,好像总也到不了头,原来那排头的拿到钱后又跑到排尾去了。后来听说,这里服务员根本没有工资,旅馆允许他们进来就不容易,他们全靠挣小费为生,总比流落街头好多了。

同类推荐
  • 邻人之妻

    邻人之妻

    “新新闻主义”之父盖伊·特立斯,继《被仰望与被遗忘的》《王国与权力》后,另一部非虚构力作,以性爱视角窥见20世纪后半叶美国社会变迁。1925年,纽约落魄地下书商塞缪尔·罗思在自己创办的杂志上最早连载《尤利西斯》,并出版售卖《欢场女子回忆录》《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爱经》等书;1973年,作家盖伊·特立斯走入纽约住所附近的一家按摩院,花15美元“享受”了一次服务,并这样开启了自己的性爱奥德赛……
  • 实用公务员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公务员文书写作大全

    公文的含义公文,即公务文书,又称文件,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政令、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向题,报告和交流情况,联系公务。
  •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的一生笔耕不辍,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散文、小品文、游记等,都蕴含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写作方面的文章,相信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 教育:谈何容易

    教育:谈何容易

    本书是江苏名师王开东老师的经典教育随笔集,他的教育文章体现着他对教育的深刻感悟理解与美好祈愿。从“师生关系和老师境界”到“向有个性的学生致敬”,从“有感于耶鲁大学校长对中国大学的批判”到“从梅兰芳学艺看优秀教师的发展”,再从“拒绝这一种高效教学”到“做一个反思型的老师”,他的博学与审问、他的慎思与明辨,他的笃信与践行,他的睿智与纯真,尽显其中。王老师热爱教育事业,通过他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对教育人物的评价和对教育案例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个教育人对理想教育的不懈追求。
  •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本教材以出版国际化为背景,突出媒介融合传播环境下版权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新特征,吸收版权贸易的新成果,概述版权贸易和图书贸易的主要内容与操作要点。重点阐明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图书进出口贸易的建立和发展,WTO与中国图书的国际化,图书版权贸易的基本理论,版权代理与经纪,版权贸易的相关法律与争端解决,版权贸易合同与版权价格,引进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销售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引进版权图书的市场营销,网络版权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激战女神

    激战女神

    妞开机甲来,绕床砍怪兽&&&&&&&面瘫小妹阴差阳错穿越鸟~眼睛一睁,发现自己正躺在玻璃棺中~丧尸跑来,哼,我砍!怪兽跑来,哈,我砍!帅哥跑来,嗷,我想想咩~毛线,肿么连外星银都跑出来了?我砍砍砍!&&&&&&40X2地球进入全机械时代,精神力得到开发,经过几次大灾难的爆发,人口进入稀缺状态,宇宙频繁出现新力量,为了平衡宇宙,新一轮的星战即将开始。前世,她是混迹于市的小乞丐,现实使然,她冷漠无情。因为一次意外,竟然来到了40X2年。重生在一个军部世家的少女身上。私生女的尴尬身份,一出生就被打上的弱者标签,面对来自各方的轻蔑和嘲讽,柯齐北淡然处之。为了一个承诺,她努力留在布鲁特登这所王牌军校。军校两年,却让布鲁特登历史上历史辉煌的一笔,与柯齐北这个名字永远相连在一起,五个被成为天才中的天才的男人目光紧紧跟随在她身后!全面的星战爆发,看一个机甲小兵如何完成从废材小姐到女王的转变。柯齐北勾勾手指,男人们拜倒在她的机甲裤下。【片段一】“你可以走了,齐耀在外头等你。”卡尔转过一边去说。柯齐北把他的神情尽收眼底,她的眼睛垂下来,然后慢慢的起身,走过了卡尔的身边。她身上带着血腥的味道,卡尔瞳孔一紧,眼里闪过一丝的狠绝,他伸出手,大掌几乎就要碰到柯齐北的脖子,只需要一个用力,就能拧断这纤细的脖子。“呐!学长!”卡尔猛然清醒,手僵硬的悬在半空中,然后讪讪的收回。柯齐北没有回头对着前方的空气说:“我走了!”卡尔闭上眼睛,靠在墙壁上。那头,柯齐北把手里的小刀收起隐于手心之中,最后瞥了一眼铝合金门把手倒映出来的身后人的身影,利落的打开门,走了出去。【片段二】她慵懒的靠在货架上,嘴角噙着微笑:“别人的生死又与我何干?”她冷眼斜睨着柯齐昊,说:“我要活下去,不管是想蝼蚁一样,想蠕虫一样挣扎,我都要活下去。柯齐昊,你不走,我走!这里如果只有一个人活着走出去,那一定会是我!”【片段三】黑夜中的战斗,每一次我看到日出都会感谢,真是证明我还活着,活过了又一次战斗。
  • 邪王逆宠:医妃别太坏

    邪王逆宠:医妃别太坏

    她把他从鬼门关里拉回来,他睁开眼睛嗓音低哑的对她说,“多谢。”她笑意盈盈,挥动着手里的大把银票回道,“不必客气,其实你并不欠我的。”后来的某一天,他捏着她的下巴一脸怒容的问,“我和一座金山,你选什么?好好想想再说,当心你的小命。”她莞尔一笑,眼眸如淬了漫天的星辰,“我选金山。”“为何?”某男盛怒。“有了金山,美男有的是!”“...”“你就不怕我听了弄死你?”“不怕。”“为何?”“你舍不得!”“...”
  • 五陵少年唯刘询

    五陵少年唯刘询

    多少年后,刘病已站在未央宫,他不知道什么叫好运,只知道那是悲喜。他说朕叫刘询,赦天下,赏鳏寡孤独,刘询这两个字,告诉我们这是人生。刘病已血肉灭门的黑暗命运,刘询汉家天子的人生。许平君故深情深,终成了千古遗恨。霍成君,男才女貌,却是一场天理不容。张袭缨,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 魅香师

    魅香师

    《魅香师》作品简介:魅香阁中魅香师,魅香师制百魅香。——“想要得到你所求的香,你便需要付出代价”。千年魅香阁前,她是冰肌忆骨。行走世间,饮一杯浮生苦茶,听几段缠绵痴爱,制一抹迷情魅香,只为收集世间上古灵物。一抹寿泪香,那个最卑微的痴情女子,用死赌一场爱人的动心……一枚麒麟眼,阅尽沉寂在幽梦中的深情,就这样与爱人梦中厮守……一副时空画,承载无数的深情恨意,只为铭记跨时空的爱情…………浮生的故事,融着百转千回的叹息和苦涩。而她,魅香师忆骨,她制香卖香,只是为了收集灵物,将她最爱的师傅救活。一句话推荐:想要得到你所求的香,你便需要付出代价。
  • 名动天下之美人如霜

    名动天下之美人如霜

    跟随母妃被放养在宫外的公主,十一年的无忧无虑在一夜之间崩塌,背负上至亲被杀的血海深仇,在复仇大计逐步进行的同时,发现了尘封多年的秘密……她,外表天香国色魅惑动人却淡漠无情谋心为上,内里放荡不羁语不惊人死不休,江湖朝堂后宫太累,去青楼美人温柔乡;他,外表桀骜俊美惊才风逸却面瘫冷酷心狠手辣,内里纯情木讷语不惊人死不休,江湖朝堂后院无聊,去青楼美人捉妻子;一国公主,两国王爷;虐妻一时爽追妻追不到。生死恋,异国恋,兄妹恋……“霜霜,你看这朵玫瑰花好看吗?”“跟个喇叭似的,不看!”“霜霜,你看这是我为你作的画像。”“画的跟个冬瓜似的,滚!”
  • 骑士与荣誉

    骑士与荣誉

    身为公爵家次子的芬里尔,无法继承家业,决定去骑士团得到一席之地,一路上遇到了很多的挑战,山贼,死灵魔法使,甚至是南侵的敌国军队……一首充满的热血和荣耀的史诗已经开始。
  • 冬妹

    冬妹

    李君如(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直属机关侨联主席):“真善美是在同假恶丑相比较而存在的。”《冬妹》讲述一个从山村走出来的农村姑娘的故事。在我看来,小说主题就是“寻找”二字:前半部是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亲生父母,后半部是在社会中寻找生活,全书就是在人生路上寻找真善美。而这寻找之路步步惊心,迎候她的假恶丑让她渐渐成熟起来。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位饱尝辛酸却不失真善美情怀的女性形象。《冬妹》一书中冬妹自幼与父母失散,像一棵路边小草,既任人践踏、饱受伤害,又坚韧顽强、不甘堕落。为了生存她做过一些令人鄙视的事,但她不断反省、不断修炼,通过自己的奋斗,过上了健康体面的生活。
  •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何雨潇,像你这种心机歹毒的女人,就应该去死!”何雨潇泛白的嘴唇紧咬出血,“不管你怎么说,我不会和你离婚的,因为,不仅何芸染怀孕了,我也怀孕了!”她以为,怀上了孩子他会对她仁慈,可没想要那才是她的地狱……
  • 南明皇妃流浪记

    南明皇妃流浪记

    南明朝偏安云南,晋王兵败,昆明城被吴三桂大军攻破,窦妃随永历帝南奔,经一路腥风血雨,最后流落缅北受尽缅酋欺辱,缅酋迫于清军,献帝于吴三桂先锋官高得捷押往昆明,窦妃和晋王追寻帝至极边小城腾冲,为救帝与清兵死战未成,帝死于昆明,窦妃和晋王自绝于腾冲……讲述一段悲楚的亡国故事,吹一曲凄美的爱情之歌。
  • 船头

    船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