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3300000027

第27章 (26)

当我忘记寒冷,把节目看完的时候,我又一次为张艺谋喝彩,这家伙,你不承认他还真不行。《印象·刘三姐》仍旧继承了张艺谋近期的电影风格,叙事的场面仍旧是宏大而张扬的。我不知道张艺谋是想把节目固定在一个小时之内,感觉他并没有刻意把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域风情、风俗的元素用完,符号并不密集。只是形式上的夸张、场面的铺排非常之壮观,令人叫绝。由此我产生的念头是,在张艺谋这里,想象力是艺术的源泉。

随着悠扬的钟声,灯光渐渐地暗了,当灯光再一次亮了的时候,是对面漓江的山峰被强光灯映照着,远远近近层次分明,江面上三三两两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民划动着小小的竹筏游动在被灯光照射的江面上,一幅立体的淡淡的漓江山水画呈现在观众的眼前,美极了!

当姑娘们举着火把退场以后,演出的序幕也就拉开了,当一溜渔船排开的时候,一眨眼的工夫,在宽阔的江面上,大红色的绸子被站在竹排上的渔民提起,江面成了一片火红,在灯光的照耀下,一片红色的海洋。我联想到《红高粱》里蒙眬的红色和《菊豆》里飘扬在染房上空红色的彩带……

江面上汇集了无数的竹筏,有撒网的,有用鱼鹰捕鱼的,这是一幅漓江人民生活的打鱼图……

江面的右侧岸上的灯亮了,这是一幅生活的场景,是劳作了一天的漓江人回家的时候,水牛悠长的叫唤声、水牛后面跟着赶牛的人,骑自行车的、走路的、肩扛竹竿上面落满了鱼鹰的打鱼人,人声鼎沸……

三个小姑娘像是放了学的样子,手拿着一把青草,在江边嬉戏,用水草划拉着江面,溅起飞扬的水花,随后将手中的那把青草喂给了回家的水牛……

壮族的姑娘们穿着他们的民族服饰,服装上连缀着橘黄色的细小的发光灯,唱着山歌依次出场,从江的右岸排到左岸,蜿蜒曲折,倒影在水中,真是美不胜收……

用夸张的艺术手段、不断变换的场景表现出漓江人平常的生活,这就是艺术。张艺谋的导演艺术水准极具国际视野,你不得不为他的艺术水平所折服。

时下人们在热烈讨论,张艺谋的大制作和贾樟柯的小制作的优与劣,其实这应该是一种相得益彰、并不矛盾、互相并存的两种艺术形式。我以为中国的张艺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你想,可以算笔账,这台节目,若有两千人看,一人一百算,就是二十万。漓江是国际旅游线路,除了中国人以外,就是掏外国人的腰包。能给不富裕的漓江人赚回多少银子,能给不太富裕的漓江百姓或者政府拿回大把的钞票,我想不是坏事。说实话,今晚要不是张艺谋导演的节目,我会在寒冷的漓江边裹着大衣看一个小时的节目吗?肯定是不会的,并且看完不觉得后悔,感觉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同样,我也喜欢贾樟柯,贾樟柯执着的艺术追求同样感染过我。他通过对小人物、弱势群体的命运关怀,表达了自己对人类、人性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人性善良的关爱。况且有一种可能,当贾樟柯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没准也会拍一部大片,这是一种规律,没有好坏之分,不过是媒体作为一种话题的由头而已。

我不知道贾樟柯是否结婚,张艺谋至今仍是单身。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记者的采访,张艺谋的女儿见父亲几乎是不间断奔波在片场,其辛苦是不需言说的,女儿终于理解了张艺谋。为了艺术、为了自己的梦想,张艺谋长年战斗在自己的战场上,我们有理由对张艺谋保持足够的尊重。

当下人们对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褒贬不一,其实对一部影片的评头论足是正常的。如果一个人能投资一个亿,哪怕能赚回两个亿,这就是能耐!中国文化产业落后的真正原因除了大的环境氛围以外,就是缺少张艺谋这样的导演。人家能玩得转,《一个都不能少》不也是小制作吗?形式的多样化是艺术的特质,对一个艺术家来说,雷同或步人后尘是要命的东西。

探索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对自我的超越、突破,是艺术家的使命。是不是张艺谋的影片赚了不少银子,人们觉得张艺谋堕落了。其实说白了这是一种不好的心态,见不得别人挣钱,一挣钱眼就红了。中国好多人有这样的毛病。

拿着放大镜找一找,在当下的中国,不喜欢钱的人还有几个?尤其是名人、有地位的人或当官的人!

2007年1月19日

佛山祥云

和朋友们上七佛山回来,说实话没有太多的感受。那几天正好沉浸在《里海的夜风》里面,有些恍惚。这几天终于有了结果,想想还是把文章补上吧,不然冷落了朋友们的热情。对于近在咫尺的七佛山,或许是因为我太近、太熟悉了的缘故,让我用文字表达对七佛山的感受,说实话,真的一时不知该如何下笔。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如北京人和长城一样,长城名声在外,而作为当地的北京人没有登过长城的肯定也不是少数。不是因为他们对长城的轻视,是他们太熟悉了,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曾一度某段时间的早晨,为了健身,一个人从山脚下到山顶,再从山顶到山脚下,也就是四五十分钟的时间。来来去去上上下下,也许是一种审美疲劳吧。

坐在电脑前,慢慢地想一想,和七佛山有关的两件事终于在记忆的深处漂浮起来。

那是一个早晨,我起得较早,还不到山门的时候,我听到布谷鸟的声音,我才意识到,七佛山已经不是几年前的七佛山了,除了局部的生态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外,山脚下的子民们已经和我一样在不知不觉地变化中喜欢上了七佛山,当然喜欢它的原因是因人而异的。那么,我喜欢它什么呢?

记得那个早晨,当南面的山头传来清脆的布谷鸟的声音时,我脑子里闪出那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词句。随后的想法是,我如果能住在山脚下该有多好,每天早晨醒来的时候是窗外的鸟鸣,打开窗户是翠绿的松山……其实这不是空想,因为山脚下已经盖起了几栋高楼,我还真的有了去那里买房的冲动。我忽然有些嫉妒修在路南的学校了,这个学校的领导的确太有远见了。我下山的时候,正好听着手机里的音乐,手机里播放的歌曲恰巧是《故乡的原风景》,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首曲子,是日本的陶笛大师宗次郎所作。这首曲子通过清新悠扬的陶笛音乐,阐述他对于自然、山川的感怀。他的这首曲子并不难懂,仿佛是一个旋律在反反复复地回旋,再加上有节奏的鼓声,正好契合了我此时的心境,我耳边听着空旷如天籁之音的陶笛声,望着七佛山起起伏伏的松林,望着山脚下我每天生活的小城,心里翻腾起一阵热浪,眼眶里竟然涌出了泪花。我当时没有多想,是宗次郎的音乐感动了我?还是我眼里满山的绿色?还是我生活的小城?因为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直到那天和一帮喜欢码字的朋友们在七佛山顶吃午饭的时候,我找到了感动我的缘由。

七佛山在我的眼中严格地说是分为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它的历史,一本分是它的当下。历史的传说已经无法考证,不管是七龙抬佛,还是丹娘化蝶,那一定是我们长平的先民们丰富的智慧结晶。那些优美感人的故事无需我赘述,让我思索的是七佛山何以在短短的几年,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山头,变成一座祥云缭绕、暮鼓晨钟的寺庙,或者说成了一个游人如织、人声鼎沸的休闲景致……

一年前我和一个外地朋友上过一次七佛山。朋友是一个业余时间喜欢写诗的人,当时他的谈话给了我一种启迪,或者说我会用另一种眼光来理解七佛山。我记不清是一个冬季的早上还是晚上,我和这位外地朋友来到了山顶的广场,往东面看去,雾霭锁住了我和朋友的视野,前面能看到的是峡谷中翻腾的虚无缥缈的浓雾,当然我知道那下面远处有我熟悉的村落,但那下面的一切对于他来说是陌生的。

他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我笑了笑不以为然。他接着说,你看,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很远的地方你才能看到隐隐约约的岛屿。

我有些诧异!大海?

不是吗?

我告诉友人,如果不是雾遮着,是一些农田、村落、马路。

你现在看到了吗?友人说,那是你预知的或者说是固有的经验。人最要命的是用自己头脑里固有的东西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你说我们眼前不是一望无际的云海,和坐在飞机上看到的云层有什么区别?再说远一点儿,在没有人类的若干年以前,这里肯定是一片深深的、一望无际的湖泊。

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我佩服他的想象力。我笑着说,你不愧是诗人,挺浪漫的。你这是易经文化?还是道家文化?

不,这是一种视角。他接着说,你喜欢山还是喜欢水?

我心里想,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智者还是一个仁者。或许都不是,就说,我都喜欢。

那你是王观。

我有些发懵,一时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佛山祥云

你读过王观的那首词吗?我摇摇头。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是王观的一首卜算子。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他说完后突然问了我一句,为什么仁者乐山而智者乐水?

仁者是宽厚之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智者也许是聪明智慧的人。聪明人明白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动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你可满意?

嗯,你们高平还有一半个人才。

我说,如果你把我看作高平的人才,简直对我们高平是种诬蔑,孔老二的话谁不知道。

他哈哈笑了起来。他接着说,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我仍回味着他刚才说的那首词,便接着问他,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好理解。眉眼盈盈处,不太好解,你给我上上课。

这是王观的一首送别词,题目是《送鲍浩然之浙东》。眉眼盈盈处,有双关的意思,不光是指友人故乡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秀美的山川,又暗寓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情、秀眉凝眸的妩媚情态。妙语双关。

我明白了,我心中的七佛山和朋友心中的七佛山肯定是完全不同的。

应了那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古话。看来我是不知七佛真面目,只缘身近此山前。

七佛山当初开发之始,包括政府的、民间的人士没有少打口水仗,人们从如何的反对,再到人们的交口称赞以及夏季时的人满为患,我是亲眼经历的,也可以说是所有的高平人是看着它如何开始兴建到结束,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记得有人开过一句经典的玩笑,说如果高平地方政府只做过一件利好于高平老百姓的好事的话,那就是开发了七佛山。其实七佛山的兴建,是地方政府和宗教界人士一次完美的合作。不知这样说是否准确。政府的初衷是打造生态旅游,而宗教人士只是为了繁荣自己的佛教事业,才有了七佛山的当下。我想以前的历史传说在我们往山顶寺庙拾级而上的时候,足可以用我们不太健全的头脑和历史对话,而当下为兴建七佛山而不辞劳苦付出心血的人,他们也是在书写历史。再过几十年、几百年之后,后世的子孙们翻到公元21世纪高平市志的时候,他们应首先了解的是,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个伟大的盛事时期之一,其次才有了这些胸有抱负的仁人志士为了他们的鸿鹄之志,在七佛山上留下了他们的历史印记。

记得在京城的一个茶馆里我曾有幸见到过张居士,他是兴建七佛山的发起人之一。他说的几句话印象颇深。大意是:佛家讲的是缘分。七佛山修建的资金都是化缘而来的。都说七佛山是我修的,我哪有那么多钱,一切都是缘。那么我借用一句他们佛家的话说,他们的造化是功德无量的。

我中午进到餐厅吃饭的时候,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情形:桌上的碗筷已经一溜儿排开,每个人面前放着三个碗。无一例外的是一碗热菜,一碗凉菜、一碗米饭。我吃饭的时候,心里升起一种尊敬,是对那个做饭的王老师。我见她第一面的时候,她正在洗衣服,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

在我们不知不觉的交谈中,她做好了午饭。我吃着可口的饭菜,心生感慨。

都说宗教是唯心的产物,我偏偏在吃饭的过程中发现了它的唯物的一面。

我们知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吃的东西大都是酸性的,比如鸡、牛、羊、猪肉等。大量的酸性食物也导致我们人体大都成了酸性体质,随之而来的是癌症的高发病率。而在他们佛门来说,他们是禁荤的。他们的斋饭全是素食。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唯物的。难道这是一种偶然?为什么在寺庙里的僧人、道观里的道士和尚们长命百岁的多,除了他们脱离红尘远离充满欲望的世界以外,和他们的饮食起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我们做饭的王老师穿着一件蓝色的大褂,一个人静静地忙里忙外,并且抽空告诉吃饭时大声喧哗的我们,吃饭时不要说话,不要剩饭。其实她完全可以不说,毕竟我们吃完一餐饭就走了。然而,她的一丝不苟让我觉得,这是一种自律。也许是佛家的一种规矩。在这寂静的寺院里,她每天一定是重复着同样的几件事。是什么支撑着她的信念?她内心的世界一定是强大的,不然不足以支撑着难耐的孤独。其实真正应该孤独的是我们这些号称写作的人。我心中对佛、对她的敬意油然而生。我这时又一次想到了宗次郎,这个日本的陶笛大师,为了自己心爱的音乐,一个人在森林中的小木屋里,亲手盖窑,自己烧柴。面对的只有一盏油灯,还有两块榻榻米大小的空间,这就是宗次郎陶笛音乐的起点。创作自己喜欢的陶笛模型,开始追求自己的音色。一个人住在森林里彻底感受孤寂,体验人生的沧桑。我想这就是那天我感动的原因。一个人为自己所追求的精神而活,甚至活到极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山上和山下也就几里之遥,然而这是不同的两个世界。当山上的劲风掠过松树时产生的涛声,是不是七佛山的私语,山上的鸟鸣是不是和佛家在对话。而我眼前山下灰烟弥漫的小城,钢筋水泥的楼房,坚硬的柏油马路,马路上挪动的汽车,行色匆匆的路人,无不显示着一种强大的欲望,那边又是一个世界。

我的心思在这两极间游走,一位长者说,谁要是以后写作了,可以和我联系,住在山上静心地写作。是的,这里一定是一个绝妙的写作环境,可你一定得有一个洁净的心境,否则在干净的地方,你写出的都是污浊的文字。

同类推荐
  • 优美的校园散文

    优美的校园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不可多得的诗人。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们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了下来,深得大众喜爱。
  • 秦始皇身世之谜

    秦始皇身世之谜

    贫家女子赵姬青春年少美若天仙,邯郸人都知道。阳翟商人吕不韦是家累千金名流大贾,赵国人都知道。秦国王孙异人留质于赵,天下人都知道。三个人都是名人,名人才有故事。如花似玉的赵姬进了吕不韦家当了小妾,从贫穷到富有,喜悦的心情还没有散尽,就听到吕不韦要把她送人的消息。赵姬已有身孕,怀的正是吕不韦的孩子,想来想去,猜不透吕不韦为什么不要她了。听吕不韦的口气,他和秦王孙异人已经牵上了线,两人之间好像有什么勾当。赵姬是穷人出身,吃苦受罪十六年,过的奴隶般日子。
  • 我说出了风的形状

    我说出了风的形状

    这是一部散文集。杨克的散文语言流畅,充满诗意,本书收集了杨克多年的文化随笔,有些是对诗歌艺术的探索,有些是对文化现象的思索,也有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等等;大到世界文化潮流,小到一个生动的文学关键词,本书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阔,集中展现了杨克近年来的散文成果。
  • 戴明贤集(第八卷):子午山孩

    戴明贤集(第八卷):子午山孩

    《子午山孩》为《戴明贤集》第八卷,系戴老贵州系列作品之一。子午山是清末黔地诗人郑珍家乡之山,子午山孩则寄寓着其对慈母的孺慕之情。《子午山孩》以郑珍之诗为载体,以诗人生平编年为序,释诗与传人有机融合,集编年、纪事、译述、注解与评议为一体,立体地呈现这位寂寞百年的诗人的诗意世界。贵州地处西南边陲,交通闭塞,鲜得中原文化之青眼。晚清之际,遵义沙滩村出现了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文化精英群体。
热门推荐
  • 于公案奇闻

    于公案奇闻

    叙述清官于成龙锄强扶弱的故事。包括了近三十个公案故事。它内容上,上承明代公案小说的余绪,形式上,下启短篇成长篇的趋势,是明清公案小说转变期中一部重要小说。
  • 虫族供应商

    虫族供应商

    “我所有的货物都是明码标价的,万金难求的虫卵,想要多少批发出售!”“各个等级的战虫、虫卫,你想要哪一种都可以!”“我这里也接受各种订制,无论什么样的虫子,只要你提出要求,只要价钱到位,都不是问题!”苏文通过系统的交易体系,成功成为了虫族供应商。嗯,本书也可以叫做《大虫奸》,一个虫族大奸细的故事。
  • 属于你的世界繁华

    属于你的世界繁华

    爱你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拥有你,是我这辈子所有运气的集结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反对阐释(2018年版)

    反对阐释(2018年版)

    《反对阐释》是苏珊·桑塔格最著名的文集之一,是奠定其美国“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论文家”地位的成名作,评论的锋芒遍及欧美先锋文学、戏剧、电影,集中体现了“新知识分子”“反对阐释”与以“新感受力”重估整个文学、艺术的革命性姿态和实绩。
  • 无限从瓦罗兰开始

    无限从瓦罗兰开始

    易大师剑演无极,以道通天;瑞光头法力无边,威压万界。混乱的海盗之都、代表进步的科技之城、不断征战的诺克萨斯、高举正义旗帜的德玛西亚……无敌骑士、帝国将军、传奇法师、沙漠中的飞升者、阴影中的暗裔、冥神莫德凯撒、死神卡尔萨斯、端坐于巨神峰上的星灵、藏匿在虚空中的邪神……这一切,都从瓦罗兰开始!“这不(就)是我(你)认识的LOL!!”
  • 和风细雨时

    和风细雨时

    苏羽是一名来自小县城的大学毕业生,独自在社会上闯荡,和自己的好朋友宁菲开了一家辅导中心,两人用心经营着。后来在宁菲的介绍下,苏羽认识了杜陶,一个来自大城市,却不愿意做啃老一族的男孩,两人从最初的误会,到最后的相知相守,一起携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 恋爱这件小事

    恋爱这件小事

    读书时,丁檬是成绩优异的学习委员,乔以辰是拉低均分的问题儿童,每逢考试,丁檬总会把乔以辰骂成狗。结婚后,丁檬是刚入行的新人小歌手,乔以辰是金招牌的音乐制作人,每逢录音,丁檬总会被乔以辰骂成狗。时光荏苒,白云苍狗穿透了年华的透白羽翼,在留下的岁月里,捉住了那种温暖又美妙的颜色,你知道的,就算身份互换,就算岁月变迁,但从校服到婚纱,我始终陪在你身边。一如往昔。
  • 宦海风月

    宦海风月

    学而优则仕!穿越者孟觉晓抱着不白活一回的信念走上了宦海之路。有沉浮起落,有风月无边,有佳人焚香,有美酒相伴,有金戈铁马,有翰墨幽香。一起来读这一段风月吧,我想应该是轻松的,应该是畅快的。
  • 错爱三十六计

    错爱三十六计

    江婧意外失足落水,穿越到姚偌宸的身体。若想活着回到人间,江婧必须完成姚偌宸的心愿——嫁给一生所爱的男人。繁花迷人眼,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