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3800000015

第15章 亚历山大·戈尔恰科夫

1811年10月19日,29个十二三岁的贵族子弟,披着时代的彩霞,走进了亚历山大一世下令开办的皇村学校,开始他们6年的学习生活。在这29个人当中,有后来成为伟大的俄罗斯诗人的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有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丘赫利贝凯尔·沃利霍夫斯基和普希钦,还有后来成为俄国首相的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

1817年6月,皇村学校的第一期学生毕业了。作为全班最优秀的学生,普希金和戈尔恰科夫被分配到俄国外交部工作。离开了沉闷的皇村学校,他们原以为自己已变成放出笼子的小鸟,可以尽情地享受快乐与自由,没想到一走进这坐落于彼得堡佩夫切斯基桥边的大厦,他们对里面充满着的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简直就感到窒息。

1825年11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去世,青年军官们于12月趁机举行武装起义;要求实行立宪民主,并改革俄国的农奴制。然而,这些被称作“十二月党人”的起义并没有成功。新沙皇尼古拉一世残酷地镇压了起义,绞死了5名组织起义的领袖,还把120多人流放西伯利亚,其中包括戈尔恰科夫的朋友普希钦。

戈尔恰科夫并没有被划成“十二月党人”。然而,他与“十二月党人”的关系却为沙皇的近臣们所得知。在普希钦于流放中因病去世后,戈尔恰科夫又与普希钦的遗孀亚历山德罗芙娜结婚,并承担起赡养妻子与普希钦生育的四子一女的责任。尽管亚历山德罗芙娜的姐姐是尼古拉一世的情妇,但沙皇对戈尔恰科夫一点儿也不信任。在外交部,戈尔恰科夫被冠以“自由主义者”,提升极为缓慢。

戈尔恰科夫在佩夫切斯基桥大厦不得志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俄国外交部中充满着具有德意志血统的官员。

尼古拉一世的皇后是普鲁士先王弗里德里希的女儿,也是当时普鲁士国王威廉二世的妹妹。有了这么一重关系,许许多多在本国失意的德意志外交官就受聘来到俄国,相互串通,控制了佩夫切斯基桥大厦。

涅谢尔罗迭最讨厌的是才华横溢的俄罗斯人,而戈尔恰科夫偏巧恃才傲物,孤芳自赏,结果涅谢尔罗迭在他的评语上写道:“并非没有能力,但却不爱俄国!”多年后,戈尔恰科夫爬到了佩夫切斯基桥大厦主人的地位,他看到这段评语,竟哭笑不得,一句话也不愿批驳。

1832年,涅谢尔罗迭任命戈尔恰科夫为奥地利公使馆参赞。

戈尔恰科夫到维也纳任职不久,就在研究奥地利政局是否稳定的问题上与公使秘书美延多尔夫发生争执。美延多尔夫本人娶的是奥地利女人,他认为奥地利政局稳定,因此俄国应当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与奥地利站在一起。

戈尔恰科夫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奥地利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俄国不应当和它绑在一辆战车上,因为奥地利是虚弱的,它只需要俄国支援,而根本无法支援俄国。

可惜,戈尔恰科夫虽然捅破了哈布斯堡王朝这个“肥皂泡”,但讲真话的人却从来没有好报应。谁要是说得对,那些靠说假话爬上高位的人就必然打击他,戈尔恰科夫也没能逃脱这个命运。报告送回佩切夫斯基桥大厦,涅谢尔罗迭勃然大怒。他不仅扣押了那份报告,而且还采取明升暗降的办法,把戈尔恰科夫派往一个小小的符腾堡公国去当公使。美延多尔夫占据了原来戈尔恰科夫的位置,不久又成了公使,衔别还在戈尔恰科夫之上。

1848年,欧洲几个主要国家都爆发了革命。

戈尔恰科夫在斯图加特密切地注视着欧洲局势的发展。他认为,如果匈牙利从奥地利的统治下独立出来,在巴尔干处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斯拉夫人也能获得解放。他写报告给俄国当局,要求不要给哈布斯堡王朝以任何怜悯。

就这样,尼古拉一世下令出兵匈牙利,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哈布斯堡王朝。

1850年,戈尔恰科夫按正常调动去法兰克福,担任俄国驻德意志联邦议会的公使。对他个人来说,那是个令人沮丧的地方,因为到任没多久,他的妻子亚历山德罗芙娜就抛开他与世长辞了。

痛苦中他昏厥过去,一病几十天,他打算挂冠而去。

大病初愈后的一天,一位不速之客登门拜访。对于一个对欧洲的“均势”遭到破坏而不愿袖手旁观的外交家来说,这次拜访使戈尔恰科夫的灵魂又重新附在了自己的躯体上。来客叫奥托·冯·俾斯麦,普鲁士王国驻德意志联邦议会的大使,一个比戈尔恰科夫小17岁的外交家。

俾斯麦是来向戈尔恰科夫“求教外交问题的”。寒暄过后,年轻人毫无顾忌地谈起来:“我出生的那一天是愚人节,也就是说谎话可以不承担责任的那一天。如今这个世道大家对欺世盗名的行为熟视无睹,而我又选择了外交这个职业。有人说在外交场合,不说话是金子,少说话是银子,多说话就是破铜烂铁。但法国外交家塔列朗也说过,舌头对于人来说,它的作用就是隐瞒自己的思想。听说他能滔滔不绝地讲四个小时,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但到头来人们发现他什么也没讲。为了掌握玄妙的外交知识,亲爱的前辈,您能在这方面对我这个当学生的加以训导吗?”

“好厉害!”戈尔恰科夫心里想,“日耳曼人中还有这样的人物,上来就拿大人物作典范。看来这小子今后不是治世的能臣,也至少是个乱世的奸雄。”怎么回答提问呢?戈尔恰科夫想也没有必要想,职业的特点早巳使他不假思索也能把话说得滴水不漏。

“什么是外交?俾斯麦先生,我对您无从解释。如果外交是一门科学,还没听说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在研究它。如果说外交是一门艺术,那么掌管艺术的缪斯女神决不肯出来庇护它。说外交就是欺骗,这等于亵渎神明,不过干我们这一行的绅士中也确有不少江湖骗子。”

“绝妙!”俾斯麦乐得鼓起掌来。

没有多久,这种“教与求教”就为震撼欧洲的“克里米亚战争”所打乱。

克里米亚战争起源于圣地保护权问题——谁在耶稣坟墓所在地耶路撒冷和耶稣诞生地伯利恒教堂内享有豁免和特权的问题。

占领土耳其的黑海海峡是历代沙皇的宿愿,“圣地纠纷”是扩大俄国在土耳其势力的天赐良机。1853年6月21日,俄国军队渡过普鲁特河,占领了属于奥斯曼管辖的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

俄军的行动引起了法国和英国的反对,意大利为了请英法支持它从奥地利统治下解放出来,和土耳其、英国、法国结盟,共同对俄作战。对于沙俄来说,当时战略上最关键的问题是得到奥地利的支持。因为奥地利如果站在对手一边,俄军的侧后就会受到打击。

尼古拉一世任命戈尔恰科夫为驻奥地利公使,要他无论如何保证奥不出兵与俄国作战。

新的任命使戈尔恰科夫又重新回到了他已厌倦的外交生活之中。不过戈尔恰科灰心里明白,尼古拉一世已棋错一着,他在开战前冷落了法国,盲目相信奥地利会报答俄国帮助镇压匈牙利起义的“救命之恩”,这已使俄国陷入困境。戈尔恰科夫还预见到自己极难阻止奥地利在背后“捅”俄国“一刀”,他决心一旦劝阻无效,立即利用矛盾,在反俄同盟内部制造不和,使俄国能得到一个“光荣的和平”。

1854年8月,奥地利正式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军退出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否则,奥军将对俄作战。

尼古拉一世被迫下令撤军,但俄国的形势并未因此发生好转。1854年9月14日,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将俄军围困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俄国败局已定,但还在作最后的挣扎。

1855年3月2日,尼古拉一世在绝望中服毒自杀。9月,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在坚守11个月后被攻陷,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的惨败而告结束。1856年2月,俄国与战胜国在巴黎签订和约,规定: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归还给土耳其,黑海中立化,禁止俄国在黑海拥有舰队、海军基地和兵工厂。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俄国落后的农奴制已经维持不下去了,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定进行改革,同时进行改组,免去涅谢尔罗迭首相兼外交大臣的职务,任命戈尔恰科夫为外交大臣。于是,俄罗斯外交史上德意志人的时代过去了,新的一页、俄国人的一页正在打开……亨利·帕麦斯顿1846年,以约翰·罗素勋爵为首相的辉格党内阁上台执政,亨利·帕麦斯顿当上了外交大臣。他一“出山”,就为英国保持庞大的常备军作辩护,而不久在欧洲出现的政治风暴证明他的主张是有远见的。

1848年1月,在意大利首先爆发了反对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独立运动。2月份法国又发生革命,推翻了王朝统治,建立了第二共和国。梅特涅惊魂未定,3月13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也发生人民起义,他深知大势已去,仓皇逃往国外。

1848年的欧洲政治风暴虽然瓦解了“神圣同盟”,但沙俄却成了欧洲大陆的主要强国,成了维护欧洲旧秩序的“国际宪兵”。帕麦斯顿从来就认为国家之间的利益是不可调和的。过去他常说,法国和英国在埃及问题上就如同两个男人追求同一个女人,“爱情不能让,国家利益也不能让”,因此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现在,他认为英俄之间在土耳其问题上的争夺在所难免,他决心采取一切手段把沙俄“顶回去”。

1847年复活节期间,葡萄牙犹太商人唐·帕西菲科在雅典的家遭到了一伙人的袭击。帕西菲科硬说这与希腊政府有关,要求赔偿,但遭到拒绝。由于帕西菲科出生在直布罗陀这块英国海外飞地上,按英国当时的法律,他是英国臣民,因此他在1850年向帕麦斯顿求助。

维多利亚女王和艾伯特亲王主张与欧洲各国君主团结,帕麦斯顿却私下里反其道而行之。1851年12月,拿破仑的侄子波拿巴第三通过政变当上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总统,帕麦斯顿未经女王同意,擅自以女王名义向波拿巴第三发去贺电,这引起女王夫妇的愤慨。他们召见罗素首相,坚决要求把帕麦斯顿撵出外交部。罗素本人威望不高,所以要借重女王的势力。他无可奈何地免去了帕麦斯顿的外交大臣职务,可是他没想到,帕麦斯顿怀恨在心,私下里四处活动,6个星期后,议会投了不信任票,罗素本人也乖乖地下了台。

一年以后,阿伯丁勋爵当了首相。他器重帕麦斯顿的才干,又觉得他办事太咄础逼人,于是在延揽入阁时安排帕麦斯顿当了内政大臣。

其实,帕麦斯顿这时在党内已经羽毛丰满,担任外交大臣的克林顿又是他以前的副手,他虽然挂着内政大臣的衔,但在幕后主持英国对外事务的不是阿伯丁,也不是克林顿,而仍旧是他帕麦斯顿。

1853年10月4日,在英法的支持下,土耳其政府宣布,由于俄军渡过普鲁特河,侵占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土耳其苏丹政府向俄国宣战。然而,战争一开始,俄国舰队就在锡诺普全歼了土耳其的舰队。是战是和,这在英国内阁中又出现分歧。

帕麦斯顿在这种情况下于12月15日突然宣布辞职,这在议会和社会上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议会中,有人攻击内阁“排挤了真正的爱国者”。在社会上,谣言纷纭,说女王的丈夫受贿当了俄国间谍,应当以叛国罪接受审判。阿伯丁受不住这种压力,亲自前往帕麦斯顿家请他重新“出山”。帕麦斯顿重新迫使内阁把战争的决策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1854年3月,他拉拢法国、撤丁王国和土耳其共同对俄宣战,一场残酷的、被新闻界称之为“东方的战争”的厮杀在黑海沿岸展开了。

帕麦斯顿看得出,要想打败沙俄,奥地利站在自己一边等于是在俄军背后插上一刀。1848年,镇压匈牙利起义时俄国帮助过奥地利,尼古拉一世总是认为奥地利要感恩图报,所以争取了奥地利,这“背后一刀”将是突然和致命的。他通过波拿巴第三向奥地利指出,俄国占领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就控制了多瑙河口,这就堵住了奥地利对外贸易所依赖的多瑙河。这一着果然见到了效果,1854年6月,奥地利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从上述两地撤军。尼古拉一世又气又恼,但终于于8月份将军队撤了出来。

“装备精良的重型炮舰是再好不过的和平保卫者”,帕麦斯顿所经常提到的这句话在战争中灵验了。

1856年二三月间,在巴黎召开了结束“东方战争”、或叫“克里米亚战争”的国际会议。会议签订了《巴黎和约》,规定:列强共同保证奥斯曼帝国的“独立与完整”,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的宗主权名义上仍属土耳其,俄国放弃对奥斯曼东正教徒的保护权,英法将克里米亚交还俄国,黑海中立化,禁止俄国甲土耳其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也禁止各国军舰通过黑海海峡。

维多利亚女王过去一直担心帕麦斯顿要严厉地削弱俄国,但当她听说黑海被划为非军事区,俄国收回克里米亚时,她把过去对帕麦斯顿的不信任远远地抛在脑后,并授予他嘉德勋章。

的确,帕麦斯顿是一个“魔鬼首相”。他除了在列强之间玩弄“均势”,不使任何一个大国强大得足以威胁英国的利益外,还一刻也不停地向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动英国式的殖民战争,而首当其冲的是东方最古老的国家——中国。

1840年6月,英国军舰向中国打响了第一炮。腐败的清朝政府畏敌求和,与英国签订《穿鼻草约》,同意把香港割让给英国。然而,帕麦斯顿还不满足。他派璞鼎查替换义律,要求清朝政府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性。结果,又于1842年8月29日把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强加给清朝政府——中国赔款白银2100万两,英国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856年10月,刚刚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帕麦斯顿又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悍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取得了在中国内河长江的自由航行权。

1860年春天,帕麦斯顿勾结波拿巴第三,组成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将珍藏着无数珍宝和图书典籍的东方名园——圆明园掠夺一空并付之一炬。在后来订立的《北京条约》中,中国的九龙又被掠走,而且又敲诈了1600多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

帕麦斯顿为英帝国抢夺殖民地的行径受到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赞美。

同类推荐
  • 维多利亚女王传

    维多利亚女王传

    本书记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一生,反映了女王的精神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不但可以看到一位被称为“欧洲的祖母”、有血有肉的女王。她尽忠职守。颇具治国之才;她忠于丈夫,对子女要求严格,堪称一代女性楷模。她开创了英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时期,成就了前无古人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转向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充分发展,所有这些都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 名人传记丛书:巴斯德

    名人传记丛书:巴斯德

    名人传记丛书——巴斯德——人类从这里走进微生物时代:“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与三代君王打交道颇费心机,有时奴颜媚骨,有时抗旨犯上,有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因为对方是一言九鼎的皇上。封建社会,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落入昏君或无能之帝的手中,很多人就要遭殃。曾国藩所侍奉的三代君王虽不是昏君,却是无能之帝,事实上皇上可以无能,但是他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无能。曾国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三代君王打交道的!本书叙述了曾国藩的50年官场生涯。
  • 娱乐大王迪斯尼

    娱乐大王迪斯尼

    全书鲜明地展示了一个全世界老幼皆知的娱乐大王的形象——迪士尼。以“少年时代”开始,描述了家世、农场的快乐少年、送报、本顿学校、显露绘画天才、从军、踏出事业的第一步、初次接触卡通电影等生活经历,以及卡通影片制作人、迈向新艺术、扩展新境界、迈向永恒等奋斗成功的历史事实,最后以壮志未酬、无尽哀思告结束。其中他创造米老鼠唐老鸭卡通形象,建立迪士尼乐园和开创迪士尼世界的过程更令人感慨、催人泪下。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如鲁班、李冰、蔡伦、张衡、华佗、魏伯阳、马钧、葛洪、郦道元、一行、毕昇、黄道婆、路·盖里格、安东尼·列文虎克、G·W·莱布尼茨、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等人。
热门推荐
  • 久而久至

    久而久至

    她是南方人,温文尔雅。他是北方人,大大方方。截然不同的祖籍,却被自以为很帅的高沂的竭力“推荐”,阴差阳错地成为了“相亲相爱”的同桌。“同学,可不可以不要靠我那么近,很热。”拜托同学,现在是大冬天的,呵口气都能结冰,你确定不是害臊?
  • 南柯醉卷一

    南柯醉卷一

    一朝飞机失事,醒来已然置身古代。本只想替原主报个仇,脚踩绿茶婊,手撕白莲花,骗得渣男爱上自己再将他一片真心扔到地上狠狠践踏。然后美滋滋地追求神仙哥哥,和他双宿双飞去。殊不知步步为营下,反而走近了埋藏多年的,更深的黑暗中。“我夜夜梦魇缠身,总梦见一场大火,将一切吞噬。”十年前的种种谜团,前方未知的层层险境,谁能递一只手不离不弃到终局,谁又能解一身风月债与我共天涯?——我睚眦必报,管你是人是神,毁了我的生活,我定要,加倍奉还!注:1.古风言情,正剧风。复仇向甜虐文。前几章慢热,渐入佳境型。2.主第一人称,穿插第三人称。3.女主不傻不白有点甜,双商在线,不滥情。4.苏苏苏,保证苏爽且合情合理。结局1v1。
  • 在我成为英雄之后

    在我成为英雄之后

    今天开始我就是不为人知的英雄了。今天开始你就是不为人知的魔王了。到底是英雄还是魔王,到底是由谁来决定,所以我到底是是谁?这就是我在成为英雄之后的故事,这也是我在成为魔王之前的故事。欢迎来到创世。(谨以此文,献给在现实中饱受生活苦难,在网络中,享受快乐的当代负重者)。
  • 锦绣路

    锦绣路

    齐老爷把女儿许配给谢家二郎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一介穷书生,有朝一日可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
  • 暖婚撩人:傲娇总裁宠妻上瘾

    暖婚撩人:傲娇总裁宠妻上瘾

    谁说景城大财阀秦湛神秘、禁欲又多金的,纯粹就是扯淡,穿上衣服的时候看着人模人样,可实际上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饿狼,还死扣死扣的,一个生活费分天发也就算了,给多少还要看心情,差点没把顾倾城气得原地爆炸。哎哟喂,老娘的小蛮腰呀,差点就要断了!想她顾倾城好歹也是曾经风光无两的超级影后,没想到现在落魄到被个男人压榨欺凌,顾倾城实在意愤难平,一气之下把这个傲娇总裁最喜欢的千万级古玩字画给撕得稀巴烂,没想到男人却说,“撕得开心就好,不够还有。”顾倾城彻底泪目了。
  • 街霸公主反扑记

    街霸公主反扑记

    喻可人,燕平帝藏匿在卫王府的掌上珠。却因着一个让她并不如何满意和欣赏的男人倒了一次血霉!“长生,你受伤了!”“受你妹!”姐这是来葵水了!谁能告诉她这种囧况怎么破?蒋绍恩放不下他,想来想去唯有断袖一途!就在他认真研习分桃断袖之术之时,却意外得知——他竟是一位美娇娥!这......看来得换一本《闺中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宫闱

    宫闱

    小宫女打怪升级之路,开外挂,有护法。女主白莲花,男主非善类。狼狈为奸,图谋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国小独裁

    三国小独裁

    东汉末年,朝廷羸弱,诸侯割据,只有用铁血的手腕才能改变这个局面。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陈明不过是个穿越到三国的小人物,却一步步成长起来,搅动了整个中原的局势。骁勇的阵前战斗,辛辣的政治手段,过人的指挥艺术,独到的战略眼光,这都不是陈明与生俱来的,靠的是后世的知识以及不屈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