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5100000018

第18章 亚历山大·弗莱明

亚历山大·弗莱明,英国生理学家。1922年,发现了能消灭某些细菌的“溶菌酶”;1928年,又发现了能灭杀葡萄球菌或防止其生长的青霉素;194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1881年,弗莱明出身于苏格兰埃尔郡达尔维尔的一个农场主家庭,哥哥是一名医生。上完小学以后,他跟随哥哥来到了伦敦,一边在运输事务所当杂工,一边跟随哥哥学习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后来,一个偶然机会,仅仅小学毕业的弗莱明竟然坐在了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的教室里学习,并于1906年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14~1918年,他在英国皇家医疗队服务,退役后有幸成为了免疫学家赖特的助手。此后,他进行了各种细菌实验。

弗莱明的细菌实验室非常简单,靠墙排列着灰暗的壁橱,一扇通风性比较好的窗户,窗边是一张实验用桌,桌上最显眼的仪器是一架显微镜。工作室里还有几张桌子,上面胡乱地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培养细菌的器皿。然而,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弗莱明做出了20世纪生物学上最伟大的发现。

1927年,弗莱明的研究课题是葡萄球菌。他经常培育出一些细菌来进行观察试验。虽说培育细菌并不困难,但要培育出单一的菌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培育过程中总会同时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不希望出现的菌种,这对试验常常起到破坏作用。弗莱明同其他细菌学家们一样,也非常讨厌这些不速之客。

1928年初夏的一天,弗莱明像以前一样,一大早就来到实验室,对培养的菌种进行常规检查。在显微镜下,弗莱明突然发现一只器皿中出现了很多绿色霉菌,而原来在它四周正常生长的葡萄球菌竟然全都不见了。

“这太奇怪了!葡萄球菌怎么会不见了呢?难道绿色霉菌与葡萄球菌相克?”弗莱明这样问自己。他决定重新再做一次试验。弗莱明先培养出绿色霉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得到了一小瓶清澄的绿色滤液。然后他又将绿色滤液滴在长满葡萄球菌的菌丛上,几个小时以后,他发现原先长得非常茂盛的葡萄球菌已经完全消失了。

“啊,我成功了!”弗莱明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极为兴奋。接着他又将绿色的滤液稀释到1倍、2倍、10倍、100倍、200倍、500倍,然后再逐一滴到长满葡萄球菌的培养器皿中。他发现这些稀释后的绿色滤液仍然具有杀菌的作用,甚至在稀释到800倍以后,绿色滤液的杀菌能力还没有最后消失,只是消灭葡萄球菌所需的时间比较长。

“那么这种绿色滤液对其他细菌有没有作用呢?”弗莱明又一次问自己。这种念头在脑海里一出现,弗莱明就想马上着手试验。试验的结果非常令人振奋:曾经夺去许多人生命的肺炎菌,只需要1/80的绿色滤液就可以完全杀死;当时最凶恶的链球菌,也只要1/100的稀释液就可以令其即刻消亡。

事实证明,这种绿色滤液具有很强的杀灭细菌的功能。但对人体或动物会有毒性吗?如果有毒性,这项发现就意义不大。弗莱明决定做一次活体动物实验来验证这个问题。

他用注射管将一筒滤液注射到兔子的血管里,然后观察兔子的反应。几天之后,兔子不但没有死去,甚至任何反应都没有。这充分表明了这种滤液无任何毒副作用。

弗莱明对试验的结果极为满意,认为这将对医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用它可以治疗许多以前无法治疗的病症。弗莱明立即把这一极具应用价值的发现写成科学论文,发表在了1929年《英国实验病理学杂志》上,并在文章中将这种滤液称为盘尼西林(Penicillin),即我们今天所称的青霉素。

弗莱明成名之后,人们询问他发现青霉素的过程,弗莱明出语惊人:“我不是在研究中发现青霉素的,而是在游戏之中偶然的机会碰见它的。”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科学家朴实的品质。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过程,偶然中体现了必然。正是他的细心观察和思考,才使他做出了别人难以做出的成就。

原子弹、雷达和青霉素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三大发现,然而只有青霉素才真正促进了全世界人类的健康发展。

1945年,弗莱明和弗洛里、钱恩三人一起同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这是对他一生成就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同类推荐
  • 鲁迅传

    鲁迅传

    许寿裳于日本留学期间与鲁迅相识,并结为终身挚友,1937年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他撰写的《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这两部回忆录,时间跨度长,内容翔实,范围广博,感情深挚,文笔淳厚,在鲁迅同时代人的同类型著作中首屈一指,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本书收录了《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等,许寿裳关于鲁迅的一系列文章,为读者了解鲁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 名人传记丛书:富兰克林

    名人传记丛书:富兰克林

    名人传记丛书——富兰克林——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麦克阿瑟(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麦克阿瑟(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他曾经打过败仗,然而,他却把失败的捕猎当作磨练自己技能、增添对成功渴望的手段。有人说他是一名笑对失败、超然前进的将军。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耀眼的将星,美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杰出将领。
  • 旅店大王希尔顿

    旅店大王希尔顿

    人,都在奋斗,奋斗的目标则是成功。这一点上,不分职业所属、地位所处、性格所向,只要是人,都是这样。每个人都要树立一个理想,以它作为前进的动力,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走向成功。然而,成功又是什么呢?这本书从心怀梦想、苦涩的成长、踏入政界、危机四伏、永无止境、空活的艺术等几个方面讲了旅店大王希尔顿走向成功的几个人生经历。
  • 中国十大宦官

    中国十大宦官

    为了激励后代,增强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同时也为了抑恶扬善,借鉴历史,我们组织了一批学有专长的中青年作者,编写了这套《中国十大系列丛书》。这套书在人物选择上都经过学者的反复推敲,力求名副其实。在写法上尽量做到融真实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既尊重历史事实,又文笔流畅生动,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热门推荐
  • 极致甜宠扑倒喵系小娇妻

    极致甜宠扑倒喵系小娇妻

    作为建国后的第一只成精的喵,顾洛洛就被一个狼性的男人盯上了!嗯?一起回家有好吃的小鱼干?嗯?一起回家有免费的铲屎官?嗯?一起回家有舒适的顺毛?某男腹黑的把某喵诱拐回家,开始了每天吸猫的"幸福生活"!
  • 从遇见到再也不见

    从遇见到再也不见

    遇见时不懂什么是爱;原来喜欢到了极致也成了爱;等明白,再见终成再也不见。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好,你不曾走进我的生命,不曾动过我的心弦;而我的眼里刚好看见你,不多不少刚好的画面……
  • 太子妃升职记(上)

    太子妃升职记(上)

    【全网独家】雷萌神剧原著小说。为了弥补工作失误,司命星君将现代男人陈然的灵魂偷偷从地府带出,附身到“落水身亡”的南夏太子妃张芃芃身上。这天上掉下来的是馅饼还是陷阱?丈夫不喜,婆婆不爱,男人心女人身的张芃芃如何才能从“太子妃”一路顺利地升职为“太后”?这是一个“女人”在后宫的奋斗史……同时,也是一个“男人”在后宫的苦难史……痴情太子兜售真心假一赔命,好色太子妃性别错位笑料迭出……
  • 封妖大陆

    封妖大陆

    蛤,本章等级制度分为,青耀,银耀,金耀,钻耀,传奇,来和女主一起在异世界闯荡吧,封妖师们
  • 宁波盐业史研究

    宁波盐业史研究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这应该算是一本迟到的小书。记得20世纪80年代跨入高校大门不久,我就在瞢瞢懂懂中对盐业历史产生了某种说不清又道不明的兴趣,开始有意识、无意识地搜集与其相关的文字资料,截至毕业离校,不经意间手抄笔录外加剪贴的成果累加起来竟然已盈尺余。但说实在的,当初压根儿没想过会就其写出一本小书来。高校毕业后,厕身一所乡村中学数年,教学之余,虽不时将其翻出来看看,梳理一番相关的史实,但那时更多的还只能算是以其来消磨时光。
  • 符凰

    符凰

    被最信任的人联手背叛,昔日羽族最尊贵的大祭司,沦落为一个被小家族害得家破人亡的七岁女孩,还差点葬身兽口。符云徵捏着一只符笔,笑容亲切,眼神和善。东西被夺走,那就再拿回来好了!差点忘了,她还要帮寄居在同一个壳子里的陌生灵魂解除封印。话说,她已经不是大祭司了,为什么还是这么忙?
  • 你是我的小甜梨

    你是我的小甜梨

    【已完结短篇小甜饼】江医男神陆栖然,从不跟女生亲近,是医学院里的高岭之花。某天,他的家里却出现一个穿着小猫图案衣服的萌妹子。他一直以为她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意外,却不想最后成了他一生的羁绊。————更多小甜梨的番外内容,请看《小酒窝甜又暖》
  • 十八岁的婚嫁

    十八岁的婚嫁

    腊月一到,办酒事的人家就慢慢多起来了,远远近近整天不绝于耳的爆仗声,总会让人想起一些用红纸裹着的事来。人们也乐得每天换了干净的衣服,今天下坝底吃贺房子酒,明天过东山吃讨媳妇酒。酒事一场一场吃下来,日子也就一天一天挨过去了。好在这时节,田里各种庄稼正值开花期,除了偶尔扛着锄头到田里给油菜豌豆放放水,或是逢着哪家地里砍甘蔗赶去帮一下,倒无什么要紧事做。听到爆仗声,也有些人心情一下子就暗下来了。
  • 美妻郝可人

    美妻郝可人

    “你觉得我会娶你吗?”郁盛北似笑非笑的看着她。郝可人眸子一紧,“你想多了,我也根本没想要嫁你。”“那你想嫁给谁?”“嫁给谁也不嫁给你!”她扭头就走,不再跟他说话。身子猛然被扛起,身下传来他满满的醋味,“除了我以外,哪个孙子敢娶你?看我不废了他!”
  • 双规

    双规

    贾臻文的长篇小说《双规》通过一个“山寨纪委”的昙花一现别开生面地揭开了当下官场的腐败现象,为已经非常热闹的“官场小说热”增添了新的看点。——樊星(武汉大学教授、博士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作者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对于当今形形色色的官场生活有丰富的体验,所以小说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与很强的纪实性。小说里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犹如一面镜子照见人性的卑劣,也如一把锋利的玻璃片剖开那一颗颗贪腐的灵魂。眼界开阔、故事生动、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与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