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9500000028

第28章 节日老风俗(4)

更有意思的是,古人几经选择,最后选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是深含“天地人和”的科学哲理的。古代人并不懂得气象科学,但对中秋节日的选定,却显现出古人对气候学已相当重视并有初步认识。一年有十二个月圆之夜,只有八月十五日最圆、最明、最亮,俗云“月到中秋分外明”。这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日晚,月球、太阳、地球的位置正好成180度,月球得到太阳照射的光线全部朝向地球的夜半球。所以这一天晚上月球的光面又圆又大,称为“满月”,亮度也大,皎月如同白昼。此时又置夏秋交替的气候过渡时期,大气环流处于调整之中,南方暖湿气流热力减弱,已逐渐退出大陆。而北方冷空气还在孕育过程当中,势力还不够强大,来不及南下影响。副热带高压气候形成,多是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同时在这种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水汽和杂质较少,大气透明度高,月亮反射到地球上的光线比较集中而且明亮,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也格外清晰明澈。所以选择八月十五中秋赏月久盛不衰,就在于这个科学道理吧!

重阳节礼俗

我国农历上有七个重日: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其中九月九为两个最大的阳数相重,因此叫重阳节。三国时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云:“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战国时即有此节,屈原《远游》中已有“集重阳人常宫兮”句。可见,重阳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据资料记载,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初期,当时皇宫中就在每年的九月九日饮菊花酒,吃“蓬饵”,戴茱萸,以求长寿。到汉朝末年,这一习俗便在民间流行了。后来到两晋南北朝,重阳登高,赋诗赏景,大为盛行,并成为当时的一件雅事。

汉朝所吃的“蓬饵”后来演变成糕。糕是发面制作蒸成,北京人称之为“发糕”或“花糕”、“丰糕”,可以加上许多干果做出各种不同的花样。高档一点的花糕,可以做成九层高,像座小宝塔。有趣的是,还将做好的两只或数只小羊放在发糕宝塔的顶层,以符合重阳(羊)的意思。现代全国各地为祝寿做的“寿糕”,即由此改进制作而成。在南方,这时螃蟹体壮肉肥,所以吃螃蟹喝菊花酒,已成为江南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佩茱萸,源于汉朝,而唐朝最为盛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写下的这首咏重阳的名句,古往今来,无时不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重阳节又叫茱萸节。

重阳出游登高、赏菊、插茱萸、放风筝、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明清以来更盛。

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是日京城花糕极胜,市人争买,供家堂,馈亲友,有女儿之家,送以酒礼,归宁父母。”那时认为,饮重阳酒,佩插茱萸,出游登高,花圃赏菊,都可避祸免灾,所以民间认为九数是不吉利之数字。九九重九,更是大大不吉,因而便产生了重阳节避灾的习俗。这也是重阳之日,人们都希冀出游登高的缘故。所以,山东滕县一带,出嫁不到三年的闺女忌回娘家过重阳;河南一带则称茱萸为“避灾翁”,称菊花为“延寿客”。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由来已久,相传始于东汉。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中说,在古时候,汝南县有个叫桓景的人,跟随费长房游学多年。一日,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们家里要有大的灾难,应该马上回家,让家里每个人都做一个袋子,里面装上茱萸,把袋子系在胳膊上,然后去登高、饮菊花酒、就可逢凶化吉了。”桓景按着长房的话去做,带领全家人登山游玩。到了晚上回家,看见鸡、狗、牛、羊一时间都暴然死去。长房听后说:“这是由这些动物代灾了。”东汉年间,这个故事传开,从此,每逢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为取吉利和避灾消祸、长寿不老,登高的风俗也就兴起来了。

重阳节登高之风,到了唐代已很盛行。许多诗人为此写了不少诗篇。唐代诗人邵大震的一首诗云:“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飞远,游人几度菊花丛。”这些诗描写的都是重阳登高远眺、观赏山河美景的情形。

重阳赏菊是我国古时就有的习俗。秋清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时逢佳节,共赏菊花,别有一番情趣。难怪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都喜欢重阳赏菊,并留下许多动人的诗句。

菊花,不仅以它的千姿百态使人倾慕,而且更以它的傲然性格、刚强气质令人折腰。所以,人们爱菊、赏菊、敬菊、赞菊。以菊喻志、咏菊抒怀的名篇佳作传颂人口。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多少年来,脍炙人口。

至于王勃的“九月重阳节,开门见菊花”的诗句,语言隽永,诗意清新,更写出了赏菊饮酒的情趣。谈到赏菊,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晋代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是一位“菊迷”,种了一个大菊园,天天浇水、培土、捉虫,精心伺候。他常想,要是能让菊花一日开,客人一天来,那该多好啊!后来,他灌园浇花时,常常对着菊花自语祝愿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说也奇怪,那年九月初九,菊花真的一齐盛开了,客人们也都在那天来了。亲朋诗友,望着满园金菊,吟诗作笑,称那满园菊花为“重阳菊”。

壮族人民则把九月九日称为祝寿节,而且认为九九重阳,天高气爽,是个吉利日子。壮族传统习俗适逢老人六十寿辰,儿孙晚辈都要杀鸡宰鸭为老人庆贺一番。并为老人置一个“寿粮缸”,装满“寿米”,平时不能吃完。以后,每年九月九日,儿女们都要给老人寿粮缸里添满米。这天,出嫁的闺女也要带上儿女回娘家祝寿,并带新米回来给老人补粮缸。老人也把往年的寿米换出来,掺上糯米做成粑粑,送给女儿和亲家吃,表示同福共寿。

我国政府于1988年正式规定九月初九日为敬老节,每年敬老节,全国各地都要开展敬老活动,关心老人生活,请老人参加庆祝会、观看文艺演出等。不少街道和乡政府,还对八十岁、九十岁的老人逐户登记,编印“寿星”花名册,以便逢年过节登门慰问、赠送拐杖和营养补品等。

此外,还有许多谚语是关于重阳节的。民间这天忌无雨,谚云:“重阳无雨一冬干”,“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到江边走”。重阳以后,日见天寒,农谚又有:“九月重阳,移火进堂(烤火)”。

腊八节礼俗

腊八,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腊”是古代一年辛勤耕作喜获丰收至年底要举行一种对自然界风调雨顺的答谢祭。又因先民多在十二月腊祭先祖百神,所以又将十二月称为腊月。后来,这个腊祭的日子就选定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即称腊八。到了南北朝时期,就形成祭祀节日了。

腊八节的主要内容是供献天帝、祭祀神灵、祭奠祖先、祭鬼禳灾等,后来又增加了“赤豆打鬼”和吃“腊八粥”等活动和食俗。

腊八粥的传说有三种:

(1)共工的儿子死后变成了撒播瘟疫的鬼,这个瘟疫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有“腊八赤豆打鬼”之说。所以,腊八粥多以豆熬煮,就与此有关。

(2)佛教传入我国以后,宗教习俗又渗透影响了这一节日活动。相传阴历十二月初八日,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是佛教的节日,称“成道节”。据说:释迦牟尼在成佛前,普遍游名山大川,探求人生之道,十二月初八日,走到比哈尔邦的尼连河附近,因长途跋涉,又累又饿,昏倒路旁。这时一个牧女赶到,就把自己带的杂粮剩饭,加上采集的野果用甘甜的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地喂他,把他救活,使其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得道成仙。

寺院僧侣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每到这天就用香谷杂粮煮粥供佛。传到民间,平民百姓也加以效法,用各色杂粮做腊八粥便成习俗。在宋代,腊八节吃腊八粥已流传开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一诗中就写道:“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3)明太祖朱元璋传下来的。据说,朱元璋小时给富人放牛,常挨饿,不得不到处偷点东西充饥。一次,不小心被主人捉住关在一间小房子里,也不给他饭吃。他饿极了,发现有一个老鼠洞,于是便去扒老鼠洞,想找只老鼠充饥。不料扒出了洞中老鼠搬积的大米、豆子、红枣、芋艿等五谷杂粮,于是他便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煮成粥吃,他感觉这顿粥比什么都好吃。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大鱼大肉不消说,连山珍海味也都吃厌了,觉得什么也不合口味。一天,忽然想起小时候煮老鼠粮吃的味道来,就令太监用杂七杂八的粮食、豆类,煮了一锅粥。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故叫“腊八粥”。官员们见皇上吃这种粥,就学着做来吃,民间也跟官员们学,于是,吃腊八粥,就成了一种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现在广大人民仍喜欢吃腊八粥。多用黄米、江米、白米、小米、菱角米以及各种豆类、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等熬成,像罐装八宝粥等还打入了市场。人们品尝着五谷的美味,评论着各种作物的优劣,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因此,有的地方把这一天叫做“庆丰日”。

同类推荐
  •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临时大学”。后迁云南,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盛产天才,影响深远。1939~1946年,汪曾祺在昆明求学、生活长达七年,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在此后的人生中,他时常深情回望这七年联大时光。翠湖、晚翠园、凤翥街、观音寺、白马庙,泡茶馆、跑警报、做同期、逛书摊,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金岳霖、吴雨僧、唐立厂,种种人事,在他笔下娓娓道来,饱含深情,蕴藉弥远,如云如水,水流云在。
  •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稿以时间线索为经、空间线索为纬,纵横交织。纵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其根基,以清末第一批少年出国留学为起点,分四个阶段(清末—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49年;1949年—1978年;1978年—当今),全面检索大时代、大交融、大潮流、大变化背景下中华少年成长的总体特性与普遍规律。本书稿将思想性、功能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宏观描绘与个案解剖结合,既有生动叙述,又有思想深处的共鸣。
  • 节节向上:怎样把节日过得有点意义

    节节向上:怎样把节日过得有点意义

    本书由33篇意旨深远、风格迥异的文章组成。有的重新解读传统节日,用大量耳熟能详的典故指引青年一代在物欲横流的新生活下回归传统、重温文化;有的回顾重大事件,在纪念日的隆重氛围里再现历史事件的真实与意义;有的是经典书籍和时事热点的鲜活还原,以别开生面的视角审视传统价值观在当下生活流淌出的新鲜血液……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深入浅出的逻辑,阐释着一个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节日,让大家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遗忘的传统,在异化的节日氛围中探寻蕴藏的文化,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感受自信的力量。
  • 大家家风

    大家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人的品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这些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上,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新时代的父母,又该如何树立家风?迷惑之时,我们总能在过往的历史中寻到一些痕迹。民国时期成长的大师、名家,多有其家风渊源,那时的社会,可说是“藏智于民”,许多家庭是文化世家,有深厚的学养。虽然彼时的民国,翻天覆地的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传统制度崩塌,新生力量正在萌芽。新旧碰撞中产生不少智慧的火花,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涌现出来不少杰出的人才,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中很多人来自同一个家族。无论是梁启超“一家三院士,满门皆才俊”的家教传奇,还是宋氏家族中宋氏三姐妹的高雅仪态和成功教育,或是钱氏家族文学大家、科研专家的培养,或是合肥张家对四姐妹的教育,都是值得探究和学习的。本书将讲述那些名门大家的家风传奇,破解世家望族那不为外人所知的传承密码,为今时的家风教育点亮一盏灯火,让迷惘的父母们在这些历史的痕迹中领会家风教育的智慧。
  • 中庸(全集)

    中庸(全集)

    《中庸》原为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战国子思所作。它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它作为平民哲学,其核心是修养心性的中庸之道。其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德行标准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因而此书既是一部处世宝典,又是一本修身大全。为了便于读者读懂、读通《中庸》这部高层次的理论色彩浓厚的著作,本书吸取了其他《中庸》版本的精髓,按照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典句札记、史例解读、现代活用的体例,进行了全面细致、有总有分、通俗易懂的解读,以此引导读者理解其中精要,运用“中庸”的智慧修养心性,完善自我。
热门推荐
  • 稽查之城

    稽查之城

    赵建国、吴光荣、王坚持和邱已经四个人在喜客来打麻将,被公安局给抓了。他们在8318房,正打着,有人敲门。邱已经说:“请进。没声音,门继续敲着。“进呀,邱已经说,“敲个鬼。邱已经今天火不好,老输,他以为是服务员,言语就戗。赵建国一看,房门小栓倒着,哪进得来?“谁把门反锁了。说着,赵建国起身去开门。邱已经担心他看自己的牌,啪一下把竖着的麻将子反扣在牌桌上。门刚开,呼一下进来六七个人,没服务员。有人嚷着:“公安局的,都别动。”
  • 鬼谷凤鸣

    鬼谷凤鸣

    鬼谷子关门女弟子王言学成下山,为报深仇、达夙愿,入秦助白起成为一代名将,助秦蚕食六国。凭一己之力,左右天下格局,覆邦乱家,无所不能。小说基于史实,带你领略先秦战争中的智谋、朝堂上的智慧。
  • 时运贩卖商

    时运贩卖商

    作为一个商人,我这里不仅出售他人梦寐以求的装备甚至还能改变你的血统,让你从此以后非酋翻身做欧皇!“那么代价是什么呢?”我是良心商人,所以你先把这张卖身契签了咱俩坐下一边喝茶,一边聊~PS:这是一本讲述无耻的主角作为NPC纵横游戏世界的故事PS:新书《这里有Bug》已发
  • 极品护花弃少

    极品护花弃少

    萧羽作为京城萧家的嫡长子却被赶出家族,浑身穷的叮当响的他不得不为别人冒出男友,不仅如此,还要化身保镖贴身保护美女!但是为了生计,萧羽拼了:我是任雨菲的男朋友,脾气很不好,是苍蝇的一边去!(正在筹备中~)
  • 十年之待君归

    十年之待君归

    十年,磨去了你的棱角;亦消蚀了我的期待。当你回首,我已不在。
  • 蓝色和你

    蓝色和你

    沉?余总是一个人,游荡在这世间,某一天,她遇见了小新。再后来的某一天,沉冗余的眼中倒映出某个人的眉眼。她想,也许她再也忘却不了。
  • 谪仙男友

    谪仙男友

    四次离别,三封书信,两世情缘,换我对你一心一意。
  • 明十义

    明十义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朱棣驾崩,新皇上任之际,大理寺书办密室被杀,自此大案频发,当朝权贵纷纷卷入,庙堂动荡。一系列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大事件,最终藕合珠连,拼凑出背后一张张草根的面孔,勾陈起十几年前尘封的惊天冤案。。。明十义,且看大明朝的厨子、番子、道士、和尚、江湖人……等如何在权柄炙烤下斗智斗勇。新书交流QQ群:783100372
  •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三国之创立帝国

    穿越三国之创立帝国

    重生在两千年前,他是普通万千穿越者一样用领先两千年的经验做一个旧时代的装逼者还是去给这个时代一个新的机遇,给这个民族一个新的精神。请看穿越者姬赢在东汉末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