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9800000015

第15章 糖尿病自然治疗与辅助措施(1)

一、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不论病情轻重,也不论是否应用药物治疗,均应长期坚持和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疗法的目的在于摄入仅够维持机体正常需要的糖类,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促进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降至接近正常的水平,使尿糖消失,从而有效地纠正糖代谢紊乱。可以这样说,科学合理的饮食调养,不但能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发展,也可以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疗法的原则

目前,中外医学专家均认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为高糖类、低脂肪的饮食。此外,中医要求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全面、多样化、富有营养。因此,用饮食疗法治疗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饮食营养应全面,不可偏食。除了机体所需的热能外,还要考虑劳动和活动所需的热能。因此,必须进食足够的热量和必要的营养素。除了糖、脂肪、蛋白质三大主要营养素之外,饮食中还要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2)因类型、因人而异。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首先的任务是减肥,降低饮食中热能的摄入量。坚持严格的饮食控制,给予低热量饮食,使体重降低,达到标准体重。对Ⅰ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消瘦患者,饮食限制可适当放宽,其碳水化合物不可过低,以保证正常生长发育,达到理想体重。同时,还要掌握好饮食与胰岛素及活动量三者的关系。根据活动量的增减,灵活调整胰岛素的用量、饮食和餐次。

(3)严格计算糖尿病患者每日所需要的总热量,没有必要限制糖类。按总热量定时定量分配饮食,不可任意增加饮食。同时还要注意少食多餐,分次进食。特别是Ⅰ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总热量不变的前提下,应定时加餐,可分为4~5次进餐。

(4)糖尿病患者应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并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淀粉。食后吸收速度快,可导致血糖升高,但水果中含有较多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病情稳定时可以少吃一些。吃水果时,要以含糖量低为原则,同时还要根据其含糖量计算其热能,然后换算成主食,减少或扣除主食的量,以保持总热量不变。不宜每餐都吃水果,一般认为在两餐之间(血糖下降时)少量服用较为合适。

(5)增加食物纤维,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食物中要适当地增加纤维的含量,应尽量用一些吸收慢的食物为主,以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有利于糖尿病的恢复。除非病情需要或发生低血糖,一般不用迅速吸收的糖类食物,以防血糖迅速升高。

(6)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以符合病情的需要。饮食中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调整,一般以蛋白质15%,脂肪20%~25%、糖类60%~70%为标准。严格控制动物脂肪,以免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并发症发生。蛋白质要足够,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要适当放宽。一般主张提高糖类、降低脂肪、足量蛋白质、富含纤维的饮食结构。

各类营养素对糖尿病的影响

1.糖类对糖尿病的影响

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单糖类(葡萄糖、核糖及细胞内脱氧核糖)、双糖类(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类(淀粉类、纤维素糊精、果胶)三种,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多糖类的食物一部分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转化成热能供大体各组织器官需要;另一部分合成糖原储存到肝脏和肌肉。

糖类是人类从膳食中取得热能的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糖类供应充足,可节约蛋白质的使用,并防止机体过度地动用脂肪。同时,糖类还是构成神经和细胞的主要成分,也是人体主要器官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在体内以葡萄糖及糖原形式存在。

在机体需要能量和组织供氧充足时,人体摄入或自身合成的葡萄糖才能被氧化分解,最终代谢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从肺呼出,水从肾脏排出。正常人饭后血糖升高有一个幅度,饭后1小时最高不超过9毫摩尔/升,饭后2小时血糖恢复正常。之所以会如此,这是因为胰岛素的分泌随血糖的变化增减。

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功能衰老或耗竭,致使胰岛素的分泌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从而不能有效地调节体内的血糖水平,出现了糖代谢紊乱,形成了高血糖,使从肾脏排出的糖增多,出现糖尿。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通过糖类摄入量控制血糖和尿糖。但原则上食谱的制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限制糖类的摄入量,但不能过低。一般认为,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糖类含量应达到50%~60%。

葡萄糖是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若葡萄糖来源缺乏,机体首先必然动员脂肪代谢供给热能,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其次,在饥饿状态下,糖原分解及糖的异生作用增加,以不断补充血液中葡萄糖的不足来维持体内血糖的日常所需,则容易出现反应性高血糖;第三,致使降糖药物不能合理应用,引起低血糖反应;第四,由于热量不足,患者消瘦,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感染;最后,脂肪异生,易致高脂血症等各种并发症,给治疗带来困难。

在合理控制热能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糖类摄入量,对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葡萄糖耐量均有一定的作用。但必须在保持总热能不变的基础上增加食物中糖类的含量。对于单纯饮食治疗的患者,初起每天糖类物约200克/日,待病情稳定之后,可增加到每天300克/日。对于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两小时高血糖者,可适当提高糖类量,对于空腹血糖高于10毫摩尔/升者,不宜采用高精类饮食。对于重型糖尿病患者,其糖类的含量也不应少于130克/日,但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的糖类具体掌握到什么程度才有利于治疗,应结合病情的发展而定。

2.蛋白质对糖尿病的影响

蛋白质是一种含氮的高分子化合物,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参加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总共有二十多种,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赖氢酸、色氨酸、苯丙氢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缬氨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蛋白质是人体的生命基础,不仅是体内各组织的重要成分,并担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还通过糖异生转化为糖提供热能,蛋白质提供的热能约占总热能的12%~20%。此外,还是调节生理机能、增强抵抗力的重要物质。蛋白质经常处于自我更新之中。人体没有储存蛋白质的特殊场所,肌肉便成为蛋白质的临时调节仓库。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后,以氨基酸的形式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以补偿生理性消耗。正常情况下,每人每日每千克体重蛋白质的需要量为0.8~1.2克,患糖尿病时,蛋白质代谢紊乱(合成受阻,分解加强,糖异生)导致高血糖症,患者体内蛋白质消耗增多,形体日益消瘦。如果摄入的蛋白质不足以弥补消耗,收支不平衡,入不敷出,就会出现负氮平衡。长期如此,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则生长发育不良;成人患者则消瘦、贫血和衰弱,抗病能力下降,极易并发各种感染性疾病。可见蛋白质对糖尿病的影响是很大的。请注意一点,蛋白质的需要量与其质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应补充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一般蛋白质的需要量与正常人相当或稍高。一般糖尿病患者每日每千克体重应摄入蛋白质l克,病情控制不好或消瘦者,特别是胰岛素治疗者,可增至1.2~1.5克。孕妇、乳母、儿童更应增加蛋白质的供给。

患者合并肾病但肾功能尚未衰竭时,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80~100克,而且最好是食用动物蛋白;当肾功能不全或尿素氮很高时,应根据尿素调整蛋白质的摄入;当伴有素质血症时,要根据尿素氮的检查结果估计蛋白质的饮食含量。对有并发症的患者,饮食中应适当提高蛋白质的含量。为了提高蛋白质的实用价值,在日常膳食中,宜荤素混食、粮菜混食、粗细混食,多种食物互相搭配,充分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食物中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愈接近人体需要,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就越高。

3脂肪对糖尿病的影响

脂肪是人体结构的重要部分,在体内不仅起到保护和固定内脏器官的作用,还是人体内最丰富的热能来源。脂肪主要是由硬脂酸、软脂酸和甘油组成。

脂肪约占人体体重的10~20%,脂肪的生理功能主要贮存和提供热能,食用脂肪是最浓缩的能源,每1克脂肪氧化后可提供37.7千焦热能,比糖类和蛋白质高出1倍多;而且,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源贮备库,供给必需脂肪酸,调节人体代谢;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维持生命活动;阻止体温的散失,起御寒、维持人体体温的作用。脂肪能改善食物的色、香、味,促进食欲,同时,富含脂肪的食物在胃中停滞时间较长,给人以饱满感。

食物中的脂肪与胆固醇的升降关系密切。目前认为,植物油、鱼油和各种禽类的脂肪等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食物,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而猪油、牛油、羊油、奶油、可可油等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食物,具有增高胆固醇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脂肪合成减少,分解加速,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引起血脂增高,严重者甚至导致大血管和小血管动脉硬化。当脂肪摄入的种类与数量不当时,可使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等并发症加速出现。因此,为了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必须很好地掌握脂肪的摄入量。在正常情况下,每日的脂肪摄入量应占总热能的20~35%。糖尿病患者不宜采用高脂肪饮食(100克/日),特别是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脂肪量不宜超过40克。在选择脂肪的种类方面,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宜,因为这类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约占脂肪摄入总量的1/3。由于胆固醇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之一,所以应尽量少吃动物内脏、蛋黄、鱼子、肉类等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必需脂肪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它具有促使胆固醇转变和排泄的功能,能够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

4.维生素对糖尿病的影响

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特殊营养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维生素是一些酶和辅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参与一些激素的合成,促进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变,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调节各系统的生理功能,进而维持生命。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主要从食物中摄取,仅有少数B族维生素可由肠道细菌丛合成。维生素分两类,即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高血糖不仅使各种组织细胞处于损耗和分解为主的状态,又使肾呈高渗利尿,导致纤维素和其他营养素从尿中排出增多,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及并发症。因此,要特别注意维生素的摄入量,保持相对均衡。

维生素存在于各种粮食、蔬菜、水果中,但由于糖尿病患者需限制主食和水果的摄入量,通常造成维生素的供应不足,成为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5.食物纤维对糖尿病的影响

食物纤维是不产热的多糖,从代谢观点来看,它们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类。非水溶性食物纤维对治疗糖尿病合并便秘,预防肠癌很有作用。水溶性纤维对餐后血糖和血清胆固醇浓度有明显的作用,并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的抵抗状态。

目前研究表明,食物纤维可使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使胰岛素的敏感性明显增加,因此,食用高可溶食物纤维是合理的,但最好是来自天然食品的。

6.微量元素对糖尿病的影响

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调控代谢、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如果缺少微量元素,就会影响健康,以致引起各种疾病。糖尿病患者体内不但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同时也导致微量元素代谢出现障碍。因此,糖尿病患者饮食也要补充适当微量元素。临床发现,与糖尿病关系最密切的微量元素有铬、钙、磷、钾、镁、锌。

(1)铬元素对糖尿病的影响:铬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根据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加体内铬的来源,对改进葡萄糖耐受性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尤为重要。铬的功能主要是改善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异常者的葡萄糖耐量,降低血糖、血脂,增强胰岛的敏感性,同时参与脂代谢,对提高血中高密脂蛋白、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此外,铬对蛋白质的代谢也有一定影响。

(2)钙元素对糖尿病的影响:钙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常量元素。钙在体内能调节心脏和神经系统活动,使肌肉维持一定的紧张度,维持脑组织的正常功能。此外,它也是血液凝固的必需物质。糖尿病与无机盐、代谢紊乱的关系非常复杂。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应按照每人每日0.6~0.8克的摄入量补充钙。补钙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症,降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速度,以及纠正细胞内缺钙和对抗糖尿病合并肾病的发展,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3)磷元素对糖尿病的影响:磷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成人体内含磷量,相当于人体重量的1%。它是细胞、体液,特别是脑组织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材料。磷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综合征时,由于尿中丢磷和磷转移到细胞内,从而导致血清磷降低,并且随着胰岛素的应用,磷含量不断降低。补磷可使血清磷水平恢复正常。

(4)钾元素对糖尿病的影响:钾主要分布在细胞内,贮藏在肌肉和红细胞中。正常情况下,成人体内含钾约为140克。钾对维持人体内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能调节和维持心脏节律,加强肌肉的兴奋,并参与蛋白质、糖类和热能代谢。并发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已从尿液中丢失钾,又因呕吐、摄入减少而不能补充足够的钾,但所测血钾常在正常范围。这是因为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所致。随着碱性药物和胰岛素的应用,钾将很快由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而使血钾进一步降低,因此,患者血钾开始偏低或正常时应立即补钾。由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血钾的影响是显著的,为避免补充碱剂和胰岛素而导致的血钾下降,患者应酌情补钾。

(5)镁元素对糖尿病的影响:镁主要以磷酸盐和碳酸盐的形式参与骨骼和牙齿组成,其余分布在软组织和细胞间质内,是细胞内液的主要成分之一,能激活体内多种酶,维持核酸结构的稳定性,还可调节神经系统和肌肉的活动。研究发现,人体如缺乏镁元素,可产生胰岛素抵抗、糖类耐受性减低、动脉粥样硬化加速、血脂异常、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间的不良后果。

同类推荐
  • 痛风吃什么

    痛风吃什么

    痛风病患者饱受疾病折磨,他们总是好一阵坏一阵,到底该怎样吃才能将痛风控制在不痛苦的范围内?这是许多痛风病患者急于了解和必须知道的知识,为此,我们特意编撰此书,为痛风病患者提供饮食食材推荐和饮食食谱推荐,帮助他们解除或缓解病痛。本书为读者介绍了痛风病的病因、预防等基本知识,让读者对痛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为读者提供了饮食宜忌,并附有大量的美食食谱,让痛风病患者在饱口福得同时,又不会对身体健康不利。最后是中药宜忌、药膳推荐,这一部分的内容让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减少吃药的苦恼,增添美食的享受。
  • 饮食小窍门

    饮食小窍门

    本书的作者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饮食方面的小窍门。
  •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食疗与宜忌(新生活百科全书)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食疗与宜忌(新生活百科全书)

    据卫生部报告:我国已有高血压患者1.6亿,血脂异常患者1.6亿,超重者2亿,肥胖者6000万,糖尿病患者2000万,更严重的是每天还在增加数以万计的新的年轻的“三高”患者。2007年,在北京市各大医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患者中,25%的病人同时伴有糖尿病;在众多糖尿病患者中,仅有不到10%是单纯的糖尿病,有40%合并高血压或高脂血症,而有50%同时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 常见病食疗妙方

    常见病食疗妙方

    向广大读者介绍的“食疗妙方”,不仅可避免“药毒”对人体长期的伤害,还具有一定的预防疾病与保健功能。众所周知,治病须靠“三分治、七分养”。还着重介绍了每种妙方的做法及功能解析,以指导患者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科学的饮食习惯来调养身体。
  • 专家诊治心脏疾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诊治心脏疾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关于心脏疾病的权威解答百科全书;以介绍常见心脏疾病(如冠心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疾病、心肌病、心肌炎等)的基本概念、病因和危险因素、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心脏手术前准备和术后注意事项等。书中对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可读性强。作为有关心脏疾病的科普读物,本书有利于广大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心脏疾病的基本知识,提高人们对心脏疾病的认识,增强自我预防和及时发现心脏疾病的能力,便于采取合理科学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尽量消除或减少患者及其家属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有利于增强医患之间的合作,提高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热门推荐
  • 离天堂半步

    离天堂半步

    这个秋季阴雨连绵,南方的梅雨天气占据了陂县城的上空,也耗尽了朱云山的耐心。他有理由相信自己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心情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好在已是仲秋,空气不潮湿,也用不着烦躁时训斥隔壁的女秘书。这是朱云山的领地,方圆四十亩,厂房八九间,工人六七十个。此刻陈玲玉正在外边监工,指手画脚,忙个不停。细细的雨丝笼着她,更显出独有的妩媚。不过,朱云山并不赏心悦目,只看一眼,他心里就堵。不得不把目光转移,看围墙外雨中骚动的槐树。最后,他的目光落到室内那尊镇邪石兽上,这个石兽叫什么?朱云山不知道,余伟亮送来时,只是反复交代它的功能:镇邪。
  • 春秋繁露义证

    春秋繁露义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喜欢你的方式

    我喜欢你的方式

    每一种喜欢都是不同的喜欢,每一种喜欢都叫爱情。
  •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

    前世,为了供养两个上大学的女儿,爸妈劳累过度,身体患病。重生回八十年代成学霸,发家致富奔小康,造福乡村,帮助民办老师转正,顺便收获帅哥一枚。
  • 绝情物

    绝情物

    君心亦我心,我心通君意。君欲顾旁骛,此物甚绝情。
  • 九零娇妻奋斗生活

    九零娇妻奋斗生活

    自古功高盖主,外姓王爷之女王梦瑶被抄家灭族。一觉醒来傻眼了,魂穿到九十年代,吃不饱穿不暖,爸妈离婚各自婚娶,被弟妹欺负,只因她是丫头“赔钱货”。嘴角扬起苦涩的笑,她堂堂郡主从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变村姑,吃不饱穿不暖。恻隐之心救了个庄稼汉,没想到从此被粘上,“梦瑶,我好饿。”可怜巴巴的大眼睛看着她,“我三天没吃饭了。”王梦瑶大怒,“滚,你个不要脸的,我穷得饭都吃不上,实在没余粮。”“大哥,我求你,离我远一点。”庄稼汉一脸委屈,“既然不想我跟着你,那你救我干嘛?”王梦瑶:“………”mmb的,早知道就不救这祸害了。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山在那里

    山在那里

    散文集《山在那里》,是一个人的述说与回声。我们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那里的文字,就是他的拓展,凭借凡俗市井中失神的观察,顺着半虚半实的家藤攀爬,他让自己相对封锁的生命得到时空上的延展。这本书,是一座漂流于朝九晚五、无限循环的秩序生活中的、沿途观看一个人内省风景的文字岛屿。
  • 祇洹图经

    祇洹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

    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