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4200000036

第36章

此外,伦敦大学学院(UCL)的Patrick Haggard(帕特里克·哈格德)的“舞蹈、大脑与手”;萨塞克斯大学的Gabriel Josipovici(加布里埃尔·约斯泊维茨)的“书写的手”;萨塞克斯大学的Vyv Evans(维伊乌·埃文斯)的“文学中的身体隐喻”;萨塞克斯大学的Christina Makris(克里斯蒂娜·玛克丽丝)的“玛德琳·琴斯与荒川修作的肉身化政治学”;萨塞克斯大学的Nicholas Till(尼古拉·蒂尔)的“机械复制时代的音乐化的身体”;萨塞克斯大学的David Osmond-Smith(大卫·奥斯蒙德—史密斯)的“图像与身体”等。这些发言对艺术与身体的关切展开了多视角的探讨。

11.美学与伦理、政治的关系问题

西方当下的美学研究,日益与伦理、政治的问题相关联。2007年,在南安普顿大学召开的“叔本华与价值哲学”会议,探讨了叔本华关于美学与伦理学的问题。与会者从无功利性、审美经验的本性、艺术的价值、自然美与转喻的象征等,对叔本华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2009年,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召开的“未来主义:美学与政治重估”会议上,James Martin(詹姆斯·马丁)的发言是“交叉性:未来主义、***主义与葛兰西”;Andreas Kramer(安德烈亚斯·克拉默)的报告是“前卫艺术映象:未来主义与地缘政治”,等等。这些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未来主义艺术的美学与政治影响进行了重估。

12.美学、文化与社会

文化与社会的问题,也正在成为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爱丁堡大学召开的“美学、文化与社会”(2006)的会议上,对布迪厄作品的当代含义与应用展开了研讨。开放大学的Tony Bennett(托尼·贝内特)的论文是“克莱夫状态:分散的自我与鉴赏的政治学”;爱丁堡大学的Nick Prior(尼克·普里沃)的发言是“数字化的布迪厄:音乐、技术与产品”,讨论了布迪厄对文化技术及其商业影响的接受所带来的日益突出的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卡迪夫大学的Ian Buchanan(伊恩·布坎南)的“战争及其欣赏”;剑桥大学的Peter De Bolla(彼得·德·波洛)提交的论文是“哈奇生:从激情到影响”;爱丁堡大学的Simon Malpas(西蒙·马尔帕斯)作了题为“先验的必然性:康德美学与当代批判”的发言。

13.酒、商品及其审美研究

在这个消费的时代,商品也成为了重要的审美对象。在英国美学学会2008年年会上,斯坦福郡大学的Douglas Burnham(道格拉斯·伯纳姆)等建议,酒可以作为真正的审美对象。当然,其它商品也同样应该受到审美观照。

14.艺术的终结及其问题

在现代,自从丹托的艺术终结论提出以来,艺术终结的问题成为了热门的研究课题。2006年,由英国美学学会支持、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召开了主题为“艺术终结以后的艺术”(丹托语)的会议。在该会议上,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Nicolas Vieillescazes(尼古拉斯·委拉斯贵兹)以“重返被压抑的黑格尔学派”为题,追溯了艺术思想从黑格尔直到丹托的变化。

二、近几年来英美美学研究成果管窥

最近几年以来,英美在美学研究成果方面,又有了许多新的进展,呈现出多元并进、学科交叉、不断深入的态势。此外,在根深蒂固的分析传统的影响的基础上,美学研究还呈现出将英美传统(如分析美学)与欧陆传统(如现象学美学等)紧密结合的趋势。现根据英美已出版的一些重要的美学著作文献,介绍一下近几年来英美美学研究进展的大致情况。

1.美学的定义与研究任务

在已出版的《牛津美学手册》(杰罗尔德·莱文森(Jerrold Levinson)主编,2003)中,美学仍被规定为哲学的分支,它旨在对艺术与审美经验进行概念的、理论的研究。在他看来,艺术与审美经验是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在《美学与艺术哲学导论》中,罗伯特·斯蒂克(Robert Stecker)用“美学”指价值理论的主题,也即“对审美价值与相关概念如审美经验、审美特性与审美判断的研究”。他用“艺术哲学”指一系列的话语,不仅有价值理论的,还有形而上学的、认识论的,以及语言与心灵哲学方面的。艺术哲学中的这五个中心问题,就是艺术作为艺术的价值、艺术是什么、艺术作品是什么样的对象、艺术作品的意义、什么是理解艺术作品等。在这里,罗伯特·斯蒂克指出了美学与艺术哲学的关联与区分。

在《美学:哲学中的重要概念》的著作中,丹尼尔·赫威茨(Daniel Herwitz)对在美学中所遇到的概念与理论,如鉴赏、审美判断、审美经验与艺术的定义等,提供了一个精致、清晰而又富有刺激的思考,丹尼尔·赫威茨既追溯了审美传统,又揭示了这些传统在当今的发展。该著作特别强调了现代与当代的美学问题,包括在美学理论、艺术理论和新媒体问题中存在的一些分歧。

2.美学研究已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

在《布莱克维尔美学指南》中,主编彼得·基维(Peter Kivy)认为,美学的这些研究选题很广泛,不仅相关于美学的主要问题,还涉及哲学的众多学科,如形而上学、认识论、心灵哲学、语言哲学、伦理学,以及不少其它的哲学核心领域。这表明,美学的研究已关涉到众多的交叉学科。

3.艺术本体论的问题

艺术本体论的问题,是英美美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布莱克维尔美学指南》中,爱米·托马森(Amie L。Thomasson)认为,艺术本体论的中心问题是:艺术作品是什么样的实体·它们是物理对象、观念之物、想象的实体,还是什么别的东西·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是如何与艺术家或观众的精神状态相关联的?与物理对象、抽象的视觉、听觉或语言结构,又是如何相关联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艺术作品得以存在、幸存或者不再存在?这些问题与思考,把艺术本体论的研究引向了深入。

在“视觉艺术作品的本体论的多元化”(载《美学新思潮》)中,雪莉·欧文(Sherri Irvin)认为,关于本体论状态的实质性主张,只能相关于特定的作品而作出。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针对性地考虑每一个当代艺术作品的本体论情况。也就是说,并不存在针对所有艺术作品的所谓的一般本体论。

在《艺术世界的形而上学》的著作中,罗伯特·克劳特(Robert Kraut)从批评的视角着眼于艺术世界,阐述了艺术创作、解释、评价与商品化的实际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原则与隐含的规范。审美理论被看成是描述性的与解释性的,而不是规范性:一个相关于作为语义理论的艺术世界的真实的理论,与它所力图描述的自然语言的碎片是相关的。罗伯特·克劳特考察了艺术实践语境中的情感表达、正确的解释与客观性,爵士乐与审美理论的关联,以及(艺术世界与其它的)本体论的目标。同时,他还思考了艺术与语言的关系、后现代相对主义的混乱,以及艺术的(批评的)实践与审美理论的关系。

4.文学与审美

斯塔西·弗瑞德(Stacie Friend)在“想象的事实与小说”(载《美学新思潮》)中认为,并不存在关于想象或虚构的解释,这种解释能对小说与非小说之间的对立做出独特的回答。激发虚构的作品的种类,无论如何都是决定性的,它在实质上比我们关于小说的一般概念所能允许的更为宽泛。在《尼采论艺术》中,阿龙·里德利(Aaron Ridley)对尼采关于文学和艺术的最重要的思想,展开了基于文本解读的深入研究。

5.艺术、审美与创造

在《审美创造》中,尼克·冉威尔(Nick Zangwill)认为,我们不首先回答什么是艺术作品的目的,是什么促使我们去创造艺术这些基本问题,我们就无法理解艺术的本性。他提出的“审美创造理论”认为,一个艺术作品是为特定的审美目的而创造出来的东西。更具体地说,艺术的功能是凭借其非审美属性而具有一定的审美性质。冉威尔对审美活动和审美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一种解释,并表明审美创造理论如何能够适合关于艺术的审美理论似乎相反的两种案例:叙事艺术和二十世纪的先锋派艺术。

在《哲学与概念艺术》中,一些著名的分析哲学家致力于由概念艺术引起的哲学问题的探讨。他们涉及了四个大的问题:什么样的艺术是概念艺术?概念艺术并不针对审美价值这一事实有何后果?从概念艺术我们能够获得什么样的知识或理解?我们应该如何欣赏、评价概念艺术?在这里,概念艺术被认为始于杜尚的现成品艺术,1970年后它发展为包括今天的某些当代艺术在内。概念艺术基于这样一个想法,即艺术家的“观念”对艺术来说是关键性的,与传统相反,实物性的作品对艺术不再是根本性的。

6.绘画与美学

在《美学与绘画》中,杰森·盖格(Jason Gaiger)在介绍绘画美学的观点与争论的基础上,探讨了一幅绘画所描绘的内容与描绘所使用的方法之间的复杂关系。除了经典的摹仿说,该著作还涉及了构图与主题、鉴定与命名、指称与意义等关系问题,分析了绘画的风格,以及绘画作为历史性反思和自我批评的实践,同时还论及了完全抽象艺术的出现、科技与审美的最新进展及其影响,以及绘画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作者对作为艺术形式的绘画的本性,作出了清晰而连贯的思考。

7.音乐与审美问题

在“隐喻与音乐表现”(载《美学新思潮》)中,扎姆·特里维迪(Saam Trivedi)反对将音乐表现看成是隐喻的观点。此前,关于音乐表现的问题,他提出了“相似+想象”的思想。同时,他还放弃了形式主义的音乐表现方法,因为这些立场并不能让人信服。

在《美学与音乐》的著作中,安迪·汉密尔顿(Andy Hamilton)对音乐美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和争论展开了探讨。在充分利用已有学术资源的基础上,安迪·汉密尔顿对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音乐,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思考。该著作主要关注了听的经验、韵律与音乐活动、现代主义对音乐美学意味着什么、音乐与其它的“声音艺术”的关系、即兴演奏与作曲,以及音乐美学中的许多传统问题,如纯音乐、标题音乐、音乐形式主义的问题。对音乐、音乐理解的人本主义的、民主的与真诚的审美概念,该著作提供了有说服力的案例及其分析。

8.美学与道德、社会、政治

在《美学与道德》著作中,伊丽莎白·舍勒肯斯(Elisabeth Schellekens)把维特根斯坦关于“美学与伦理学是同一个东西”的主张,作为其哲学美学中所有问题探索的起点。她认为,与道德相比,美学比较容易定义与理解。该著作较好地描述了审美认识论,但却忽视了道德认识论的问题。

在《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的著作中,奥斯汀·哈灵顿(Austin Harrington)对艺术社会学研究作了综合的概述。该著作论述了社会理论家与社会学家中较关键的一些论争,这些论争同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及美学的社会学意义有关。

在“艺术与社会变化”(载《艺术与社会变化(国际美学年刊,2009)》)中,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认为,艺术确实会对我们的社会与伦理的态度产生影响,将这些态度变到有意义的范围。在《非洲电影:美学与政治的新形式》的著作中,曼西亚·迪亚瓦拉(Manthia Diawara)认为,考虑到非洲大陆艺术形式的所有方面,当代非洲电影摄制是一个富有洞察力与令人兴奋的主题。

9.艺术与美学的现象学

同类推荐
  • 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

    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

    思想家代表了他所在的时期的智慧最高水平,思想家的贡献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本书介绍了重要的思潮和思想家,为读者了解思想史提供了捷径。
  •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历史轨迹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历史轨迹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我意识;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理性自由;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把人的精神恢复为人本身;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从实物出发阐述人本思想,但马克思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的本质的历史起点、现实内容以及未来发展等问题。直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哲学革命的高度之上才真正理解人的本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现实的阶级关系出发研究人的本质,指明了实现人的本质的现实道路。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全面剖析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剩余劳动,科学揭示了资本家与工人的本质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人本思想在当代的伟大创新,必须规范和引导市场与资本的发展,以劳动者和社会整体利益为本。
  • 道德经通解(平装)

    道德经通解(平装)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道德经》一书的心得的总结,以讲座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道德经》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语言生动,说理明晰,既能帮助当代读者读懂《道德经》,也能帮助人们将其中的精华运用到生活当中。
  •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是罗智先生时隔三年推出的最新心学研究著作,这既是他对多年潜心研习心学的全面总结,也是他对心学研究作品创作的一次创新。这是国内第一部以笔记的方式解读王阳明心学智慧的著作。罗智先生把阳明心学和王阳明的一生融合在了一起,传记+心学的解析,使得全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都较高。罗智先生总结了以往作品的成功经验,采用全新的形式创作本书,全书内容轻松易读、见解独到,囊括了《传习录》的全书精华,无论是思想性还是文艺性,都较以往更上一层,是难得的阳明心学上佳之作。
  • 新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新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新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最新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著作为文本,并在导读与注释中努力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书中精选最有代表意义的篇、章、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热门推荐
  • 百道神王

    百道神王

    此间之法,皆为道往,大道无形,却真实存在,它虚无缥缈,又有迹可循,这世间之道路,唯儒,佛,乐,魔,剑。叶离,你想修哪一道,走哪一路?可有无敌之道?无!那我便修无敌之道。
  • 无华王座

    无华王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星宇无方,念到所长。彼岸无华,且行且相望。生又何妨,死亦无常。此行经年,不知可否归乡。
  • 医方论

    医方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乱臣贼奴

    乱臣贼奴

    一个狼烟四起的地方...一个五国相互攻伐的世界...只身一人的少年,在这里一无所有...刀口舔血,苟且偷生...前路不知会走向何方...
  • 全球争宠

    全球争宠

    全球进入宠战时代,怀胎是个技术活,生宠是门专业课。——【怀胎有风险,生宠需谨慎】……
  • 爆宠农家无良妻

    爆宠农家无良妻

    末世女帝一遭穿越居然成了最无用的农女,还被人绑着手脚差点淹死!要混的这么差吗?岂不是太丢穿越女的脸了,不行,打起精神来,沐千歌决定要干一番大事业,第一件事,就是先捡个美男回家做夫君……
  • 战旗

    战旗

    “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撤出华北,国民党高级军官金戈冒死回到东安城内,想要接走自己的母亲和新婚妻子柳文婷。但日军已然进城,柳文婷被逼自尽,金戈被抓。我党地下工作者救出金戈,希望他能前往根据地,运用自己的军事知识与八路军共同抗日。然而金戈对八路军的作战能力持怀疑态度,他选择独自留在东安城附近杀鬼子。一次偶然的不打不相识,金戈遇到了我敌后抗日游击队队长戴金花,与他们一起击退了鬼子。从最初的互相看不上眼,到一起浴血奋战,金戈从戴金花身上看到了真正的抗日精神。他们成为一支活跃在敌后的抗日武装,极大地牵制了龟井的军事力量。1945年,日军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败退,龟井想要在东安城实施“死海”计划,全城百姓生命安危悬于一线,金戈与金花带领队员潜入东安城,最终成功制止了“死海”计划,共同迎来了抗日胜利的曙光。
  • 医品庶女:将军的宠妻日常

    医品庶女:将军的宠妻日常

    墨柒雪一睁开眼,就被眼前青紫的尸体吓个半死。明面上是上吊自杀,但自幼习医的墨柒雪一眼便看出,尸体分明是中毒而亡,被伪装成自杀!尸体是墨柒雪的姐姐,即将与将军府联姻的墨柒雨。大婚在即,新娘死了怎么办?没关系,墨柒雨不是还有个妹妹吗?让墨柒雪顶上就行!好吧,被逼婚也就罢了,被冤枉是谋害墨柒雨的凶手也就罢了——但谁能告诉墨柒雪,为什么那么多人想让她死!穿越短短数日,数不尽的谋杀,用不尽的手段。墨柒雪表示,这婚她一点都不想结!得了,什么都不说了,逃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荒天传

    荒天传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扶摇而上九万里。看乾坤纵横,一念即成;拿千山月日,只手之间。看一边荒少年,如何搅动天下,风云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