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4200000006

第6章 成语与中国文化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其中蕴涵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经验积累,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一个民族的文化深度和厚度,在语少意深的成语中展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寥寥数语,包含丰富深刻的意象,常能适切而且精确地传达我们的感受,它们的价值历久弥新。

汉语成语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语的形式,二是成语的内容。从形式上看,以四字格为主的外在形式,以单音词为主的构词成分,追求平仄和谐的音韵搭配,各成分之间讲究对称的内在关系以及大量使用表示虚指的数词等等,这些形式上的特点就像一个个文化的符号,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汉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反映了汉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内容上看,汉语成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准确而全面地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反映了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

通过汉语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宗教历史到文学艺术、宫室建筑、饮食起居;从政治军事、道德伦理、思想观念到典章制度、礼俗礼仪、服饰乐律等。可以这样说,汉语成语就是一个向我们展示传统文化精华的平台。

(一)成语与文学艺术

文学、绘画、舞蹈、戏曲、书法、音乐等都是汉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必然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文学与艺术内容也必然反映到语言的活化石——成语当中去,尽管有些成语的语义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探其来源,不少是与文学艺术有直接关系的。

例如,“一字一珠”原形容歌声婉转圆润,现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尺幅千里”其原意是专指绘画时用咫尺的篇幅画出辽阔千里的景象,现形容图画或诗文篇幅短小,但内容却极其丰富,意境非常深远;“烘云托月”原指作画时通过渲染云彩来衬托月亮的一种技法,现比喻艺术或文学作品中从侧面加以点染或描写,从而突出主体或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按部就班”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现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粉墨登场”原指传统戏曲中演员施粉用墨,妆化好后登台表演,现在用来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又有不少成语是体现书法艺术的,如“铁画银钩、龙飞凤舞、入木三分、柳骨颜筋、信笔涂鸦、剑拔弩张”等。“剑拔弩张”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

从成语中也不难体会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例如,从“丝竹管弦、钟鼓齐鸣”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乐器制作材料以及不同种类;从“黄钟大吕、引商刻羽”等成语中,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特有的十二音律和由此形成的宫调理论;从“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成语中,可以了解我国古曲的曲目;“大音希声、弦外之音”等成语反映了古人对音乐境界的审美追求与独特感受;“琴瑟相调、琴心剑胆”等成语则反映了我国古人因音乐而产生的情感价值观。黄钟是我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瓦釜”是用黏土烧制的锅,多为民间所用。因此成语“黄钟瓦釜”比喻艺术性较高或较低的文学作品;“黄钟毁弃”比喻贤才不用;“瓦釜雷鸣”比喻庸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文辞庄严、高妙,气势宏大。

(二)成语与服饰文化

在中国古代社会,服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自然有不少体现在成语中,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的穿戴是不一样的。如普通劳动妇女要想“凤冠霞帔、珠围翠绕”是不可能的,只能是“荆钗布裙”;“顶冠束带、象简乌纱”是朝廷命官的穿戴,“冬裘夏葛、绫罗绸缎”是有钱人的穿戴,“方巾长袍、峨冠博带”则不可能是普通老百姓的穿戴。“凤冠霞帔”代表了古代贵妇人的高贵美丽,“峨冠博带”显示了古代士大夫的尊贵潇洒,“方巾阔服”表现了古代读书人的儒雅从容,“两袖清风”必是廉洁之官。遇到喜事要“披红挂彩”以示庆贺,遇到丧事则“披麻戴孝”以表哀痛。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颜色也代表着地位的尊卑。黄色是帝王之色,所以取得地位叫做“黄袍加身”;朱和紫代表封建官僚中的最高层,因此用“被朱佩紫、大红大紫”等表示身居高官,地位显贵;青和绿则是中下层官吏官服的颜色,象征地位低微,所以“白发青衫”代表的是官场失意之人;白是平民百姓的服饰之色,成语“白衣秀士”指尚未做官的读书人。服装的色彩分明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

因为服饰是古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志趣节操、思想情感等的外在表现,古代在服饰上有种种严格的规定,所以汉语中与服饰有关的成语数目众多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成语与建筑文化

汉语成语中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建筑极具民族文化特色,如“雕梁画栋”指有雕刻和彩绘装饰的栋梁,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碧瓦朱甍”指绿色的屋瓦,红色的屋脊,形容建筑物的华丽美观,也表现了汉人建筑设计和审美情趣上的总体风格。“高楼大厦”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层台累榭”形容房屋建筑高下相间、错落有致。“高亭大榭”专指园林中供休息和观赏四周景物的高大建筑物。“金城汤池”形容坚固的城防。

从“登堂入室”则能看出中国古代房屋的格局。《论语·先进》篇里孔子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意思是:“子由的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先入门,再升堂,最后入室,这是古代房屋的格局,这种格局是建立在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纲常伦理和道德准则之上的。后来“登堂入室”转义表示做学问的几个阶段,比喻在学问或技艺上有一定的造诣。

“曲径通幽”则说明中国古代的园林大都是封闭式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曲径通幽”是一个高明的美学标准,它强调幽深曲折以通佳境。例如,苏州园林里,常用假山、小院、漏窗、流水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沿着小道,几经曲折,才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

和建筑有关的成语还有很多,如“富丽堂皇、古色古香、鳞次栉比、金碧辉煌、青瓦白墙、亭台楼阁、舞榭歌楼、钩心斗角、祸起萧墙、雕栏玉砌、琼楼玉宇、蓬门荜户”。

(四)成语中的山水自然

成语还体现了中国自然环境所独有的山川、湖泊、河流、气候等方面的特色。因此,有关山水自然的成语不胜枚举。如“水光接天、郁郁葱葱、湖光山色、春寒料峭、风刀霜剑、扪参历井、寒蝉凄切、天寒地冻、傲雪凌霜、秋高气爽、一叶知秋、柳暗花明”。

其中“水光接天、郁郁葱葱”表达了对美好的山川大地的热情讴歌;“春寒料峭、扪参历井”表达了对险恶的山水自然的由衷敬畏;“一叶知秋、柳暗花明”抒发了来自山水的独特感悟;“傲雪凌霜、傲然屹立”赞扬了源于自然的精神气节。

又如“楚河汉界、安如泰山、泾渭分明、乐不思蜀、中流砥柱、逼上梁山、庐山真面目”等成语,如果对地理知识不甚了解的话,自然体会不到这些成语的“言外之意”。

通过这类成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在探索自然、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那细腻的情怀、勇毅的精神、高尚的情操。

(五)成语中的爱情、婚姻

汉语中表现爱情和婚姻的成语有很多,如“一见钟情、情有独钟、浓情蜜意、比翼双飞、白头相守、秦晋之好、媒妁之言、山盟海誓、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夫唱妇随、伉俪情深、纸短情长、心有灵犀、青梅竹马、月下老人、劳燕分飞、魂牵梦萦、棒打鸳鸯、鸿雁传书”。

在这些成语中,有的描写青年男女热恋时的甜蜜与美好,如“一见钟情、浓情蜜意、山盟海誓”等;有的描写步入婚姻殿堂后夫妻生活的幸福与美满,如“伉俪情深、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等;有的描写离别后的思念及痛苦,如“纸短情长、鸿雁传书、魂牵梦萦”等。

“心有灵犀”出自唐李商隐《无题》诗,曰:“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后来人们取“心有灵犀”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用它比喻对彼此的心思能心领神会。

“媒妁之言”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反映出古代的婚嫁男女双方很少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必须由父母做主,媒人牵线,否则视为离经叛道。而媒人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即已经出现。

“月下老人”的由来,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唐代有一位少年叫韦固,一天晚上,他见一位老人背着个锦囊在月下看书,问他是什么书,答是婚姻簿子。又问锦囊中装的是什

么,老人微笑着说是红绳子。韦固又问:红绳子何用?老人告诉韦固,这是用来系夫妇之足的,即使是仇敌之家,贫贱之隔,天涯之别,此绳一系则好合美满,终身不违。以后,民间就把“月下老人”当成司婚之神来膜拜。民间有个歇后语叫“月下老人绣鸳鸯——穿针引线”,指的就是月老为媒的意思。当然,月下老人不仅穿针引线做好事,“乱点鸳鸯”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的。

(六)成语中的学习精神

学习是一种既古老又永恒的现象。与学习有关的成语自然也不在少数。如“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是学习方法的介绍;“不耻下问、尊师重道”是学习态度的告诫;“发愤忘食、凿壁偷光”是学习精神的弘扬;“金榜题名、学而优则仕”则体现了古代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侧重于对学生的谆谆教诲;“诲人不倦、教学相长”侧重于对教师的诚恳慰勉。

其中,“凿壁偷光”是个很有名的典故。西汉东海人匡衡自幼就很喜欢读书,但是白天要给人做雇工,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书。可是匡衡家里穷得点不起灯,他的邻居是个富裕的人家,到了晚上,邻家灯火通明,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洞,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从此他便每天晚上都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后人根据匡衡的故事,概括出成语“凿壁偷光”,形容勤奋好学。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有美味的鱼肉,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还不清楚。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透,然后才能使自己努力。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育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七)成语中的“儒”“释”“道”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因此汉语中出自儒家经典著作的成语也不在少数。下列这些成语就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例如“当仁不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原指面对实行仁德的事情,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现在指面对合乎道义的事情就积极主动地去做,毫不退让。“威武不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这几句话形容人有骨气,坚贞刚强,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精神的最好概括。再如“名正言顺、言而有信、能屈能伸、推贤让能、未雨绸缪、礼尚往来、过犹不及、得道多助”等都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都带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的与奋斗目标,成了我们精神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之后,有一些成语自佛经中演化而来,是佛教文化的载体。如佛教把声、色、香、味、触、法称为“六尘”,故“一尘不染”原指修道者身心纯洁,不为六尘所染。后比喻品德高尚丝毫没有沾染坏的习气,也形容环境非常清洁。“聚沙成塔”语出《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成佛塔。”细沙可以集聚成塔,形容积少成多。“现身说法”指佛能依附在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上,显现出种种不同的身形来讲解佛法。后来比喻以亲身经历来讲明道理,劝导别人。“非非”是佛家用语,指一般人的认识不能达到的那种玄妙的境界,“想入非非”原来指想进入达不到的玄妙境界,后用以形容人胡思乱想,不切实际。

而像“明镜止水、无中生有、盗亦有道、不法常可、得意忘言、无为而治、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等都是道家出世的思想和独具特色的哲学思辨能力的反映。“无中生有”出自《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原指道家对事物的朴素的认识,后来意思发生了转变,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凭空捏造。“无为而治”现在的意思是不加约束,让人自由发挥聪明才智。这里的“无为”是不作为,这个成语反映的是我国古代道家关于治理国家的一个基本观点。

成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远远不止上文所列举的这几个方面。而不管是从精神文化层面还是从物质文化层面看,汉语成语中都沉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文化内涵,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同类推荐
  • 毓老师说易经(第3卷)

    毓老师说易经(第3卷)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战争的历史话题;这里,流传着无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故事……
  •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传统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固原”,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清水河上游西岸、有着“贫瘠甲天下”之称的大片黄土丘陵地区,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固原地区”或“西海固地区”。包括固原市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众多的回族人口,使“西海固”这一独特的自然文化地理概念闻名于世。
  •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性学术期刊,以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和前沿观察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展开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论述,倡导跨学科的视角研究文化产业现象和趋势,希望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论坛,成为凝聚华人学者文化产业研究通向国际学术前沿的桥梁。
热门推荐
  • 我不是带妹高手

    我不是带妹高手

    【新书《网游之带妹升级》已发布,求支持!】重生平行世界,这里有性感体贴的美女姐姐,这里有娇小可爱的蠢萌萝莉,这里有美艳的校花主播,这里还有刚搬过来的御姐邻居……这,是主角带着美女工作室成神的故事……虚拟网游+英雄联盟双题材小说,余帝获得LOL数据库,在虚拟世界开启狗血的游戏之旅。————书友群:187816727。
  • 天煞狐星之血腥天下

    天煞狐星之血腥天下

    离奇的经历让他有玩转世界的资本,玩转世界却让他惹祸上身,捍卫正义,却发现自己是邪恶,斩杀邪恶!难道是要将自己斩杀?不管这一切的一切,我只做我自己,是正是邪,由我说的算!
  • 宠妻99天:总裁追妻太入戏

    宠妻99天:总裁追妻太入戏

    她,喜欢肖以深,可他却是自己家族的死对头死对头,夹在父亲与肖以深之间极其痛苦。他,肖家太子爷,肖氏集团总裁,冷情冷心,认为宋蓝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女人,利用伤害宋蓝。她喜欢他并保持着一定的肉体关系,可是他的心始终不在她的身上,他白月光回来,她更加清楚的认清了现实,可是始终无法放下,还被白月光污蔑。“以深,既然我帮你拿到了这个五亿的合作项目,那么你能不能……”“怎么宋蓝,想用区区五亿就来买肖氏集团总裁夫人的位子吗?还真是符合你贪婪的个性。”“宋蓝,记住你的身份,不要做无谓的妄想。”
  • 山林

    山林

    胡冬林留下的一部文学绝唱。他深入长白山在原始森林里观察体验、走访调查,记下了50万字的森林笔记。他深情记录森林里的草木生灵,也揭露了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遭受的侵扰和加速灭亡。本书是一场生命之旅的享受,也是一场挽救大自然的战斗。
  • 网游之华夏武魂

    网游之华夏武魂

    别人修仙大成进仙界,他却虚空飞升闯网游。白虎星,身世坎坷,却身含奇脉,无意进入新款网游后,幸运习得华夏传统点穴术,另加恩师蓝秒的悉心指导,最终领悟华夏五行真气,扫平世界顶尖高手,广交世界劲霸好友……
  • 宅男的韩娱

    宅男的韩娱

    宅男逆袭女神,屌丝霸气上位,且看扑街作家如何成为辉煌编剧,才华倾倒整个韩国。
  • 生活知识百科(第一册)

    生活知识百科(第一册)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知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著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时代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家庭生活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因为更完善、更及时地向人们介绍生活知识已经成为大众的普遍需要。本书针对家庭生活知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科学的指导,是专门介绍家庭生活知识的百科式的工具书。其对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其他图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世子妃她有点猛

    世子妃她有点猛

    明明是抓小偷,不料抓到将军?!小偷没抓到,自己倒被抓去了军营。为何奖励是将军热辣辣的吻?为何惩罚也是将军热吻一个? 简姑娘表示抗议,世子兼将军表示:我不介意你亲回去……
  • 上方天尊说真元通仙道经

    上方天尊说真元通仙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牌甜心指令

    王牌甜心指令

    “想知道你的身世,那就来这里。”一张莫名的邀请函使对甜点毫无经验,仅凭借着超常的嗅觉的菜鸟新手夜允珂来到了传说中皇室的贵族甜点学院。仅为了在四年一届的“卡斯兰帝皇家甜点”大赛中取得冠军并且找到父母,没想到刚入学就麻烦接踵而至!本来身为初级部菜鸟的她莫名其妙的被分配到了高级甜点部!更倒霉的是第一天就华丽丽的在校门口摔倒,被中级部学姐的挑衅!奈何四位高级部的精英恶魔殿下对她偏偏特别照顾。梦幻终会破碎,这特别的照顾竟然隐含着令人震撼的阴谋……!当她在朋友和导师的帮助下从一场场一赛中脱颖而出…从菜鸟进化成大神…当她站在这个甜点界的巅峰时。才发现她的身份竟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