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0600000015

第15章 背影

文/梅桑榆

父亲于一九九六年十月去世,至今已十载有余。我这个以写作为业的儿子,却从未写过一行怀念他的文字,每当想起此事,便不免有些愧怍。

这些年来,父亲的形象有时浮现于脑海,有时于梦中出现。特别是我一九九七年末初来北京那段时间,也许是父亲辞世不久,也许是独自初到异乡,也许是我身上穿着他曾经穿过的棉袄。不由得睹物思人,我竟常常梦见父亲。父亲的神态和谈笑,一如生时,并且都是未患癌症前的健康形象。在梦中,我与父亲相伴,不再是一个独闯异乡的人。但梦醒时分,我却独自躺在床上,被无边的黑暗包围着。每当此时,心里便会弥散出一种难言的凄凉,叹息与父亲阴阳两隔,再无相聚之时,叹息自己到了望五之年,仍要背井离乡,为改变生活境况,为实现理想而拼搏。

父亲早年从军,在新四军某部从事医务工作。建国初期,曾在滁县专员公署门诊所和专区医院任职,一九五二年被上级调到当时属于滁县专区的江浦县(今为南康市浦口区),任县医院院长。一九五八年,父亲因响应号召,大鸣大放,针对某些地方干部独断专行的工作作风,在会上提了一些意见,并说:“社会主义如果不民主,将来会开倒车的。”结果触怒了领导,指使整材料的人将“如果”二字去掉。又捏造所谓“反党言论”,对他进行诬陷,说他“疯狂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结果父亲因言获罪,被打成“极右分子”,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被人押送回乡。我曾经看过他的处理决定,那是一张油印着几百字的十六开的纸,就是这张发黄的纸,决定了他后来的命运。

父亲本可以在当地农场“劳动改造”,但他执意要求回家乡务农,他认为家乡人不会拿他当“敌人”看待。但家乡岂是“桃花源”?他后来的遭遇证明,这只是幻想。那一年,我才七岁。父亲离开江浦那天,母亲带着我为他送行。我已记不清把他送到医院门口还是车站,也记不清当时是春天还是秋天,我只记得父亲用扁担挑着行李,一头是装满医书的铁皮箱,一头是铺盖衣物,离我渐渐远去。我对那只铁皮箱印象很深,因为后来家中用它盛米多年,而那些医书,其中有些是我当年学医时读过的。在漫长的岁月中,我的想象为这个背影添上了一些细节与背景,好像父亲如农夫一样卷着裤脚,又好像他离开江浦那天正是细雨蒙蒙。送行时的情景和一些细节,虽然被岁月所漫漶,但是,几十年来,父亲挑担前行的背影却始终让我无法忘记。

直到父亲去世后多年,我才和母亲谈起当年为父亲送行的记忆。时隔几十年,母亲仍清楚地记得当年送别时的情形,她说,当时是秋天,我和你把你爸送到浦口上火车,你爸挑着担子,被带枪的人押着,走在前面,我们在后面跟着,一直送到车站的月台上。等到你爸上了火车,站在车门口与我们告别时,你挥着小手喊: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当时你爸和我都流泪了。我听母亲这样说,心中一阵酸楚。算起来,父亲那时才三十三岁,按照现在对年龄段的划分,仍属青年,但他却从此失去了做人的尊严,踏上了一条前景如同暗夜的人生歧路,再无回头之日。在这条看不见尽头的歧路上,他将任人侮辱,任人作践,永世不得翻身。那是一种将入地狱之门的心情啊,我懵懂的问话,怎能不让父母黯然落泪父亲回乡不久,母亲便要求调动工作,带着我和弟弟妹妹回到家乡。父亲因医术精湛,当了一段农民后,便被公社安排在当地的诊所上班,月工资二十元。后来父母又被调到总辅区医院工作。

大饥荒时期,医院人满为患,父亲每天拖着浮肿的双腿,坚持工作,并且经常步行几里、十几里出诊看病。有时遇上重症患者,即便是雨雪天,也要出门。遇到粮罄灶冷的人家,连饭也吃不上,只能忍饥而归。偶有大队干部家人患病,要他出诊,倒是可以吃上一顿饱饭,但因父亲是“阶级敌人”,上不了桌子,人家只是给他几块饼,一碗菜,让他蹲在厨房灶边,一饱饥肠。父亲舍不得吃完那些饼,总是剩下一两块,带回让我们分享口福。

“文革”开始后,父亲成了革命群众、造反派批判斗争的靶子。他每天早晨挂着“极右分子”的牌子,和被揪出的“牛鬼蛇神”一起,站在街头“亮相”、跪下向人民“请罪”,一次又一次挂着牌子或是戴着高帽游街,被反反复复地批斗,一次又一次地被侮辱、遭毒打,并且曾被关进“群专指挥部”的囚室里,每天被棍子队押着,和“难友”们一起劳动。后来又被医院“革委会”勒令停止工作,停发工资,不得不再次返回黄泥铺老家,在大队合作医疗诊所工作……灾难与打击,如影随形,一直伴随着父亲,直到“文革”结束。

父亲是乐观坚强的人。在被“群专”关押期间,他开导那些因被侮辱、批斗、打骂折磨而陷入绝望的人。为他们唱语录歌“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唱样板戏《红灯记》中的“临行喝妈一碗酒”等唱段,用领袖语录鼓励他们:“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看守被他的歌声惊动,说他“变相反抗”,恶毒攻击革命派,把他比作日本鬼子“鸠山”,对他进行恫吓与警告。但父亲唱的是语录歌和样板戏,又不好扣什么帽子,看守也只有吼叫几声了事。在他的安慰和鼓励下,这些人精神振作起来,囚室里也有了笑声。

父亲是勤奋敬业、信奉人道主义的人。他早年只读过几年私塾,后来靠着刻苦学习,成为一名医生,在江浦工作期间又到南京进修,掌握了内外科、妇产科等医疗技术。而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正需要比较全面的医术。他回乡后,成为当地的名医,求医者甚众,即使被“专政”期间,医院其他医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重症、仍要让棍子队队员押着他前往诊治。他对官员和百姓一视同仁,凡来求医者皆认真治疗。连迫害他的“革命派”自己或家属生了病,不得不找他诊治时,父亲也丝毫不带个人怨恨,在他眼里,这些人只是就医的患者。这种胸襟与职业道德,令有些天良未泯的整人者怀惭,令旁观者由衷地敬佩。父亲在总铺与黄泥铺两地工作二十多年,救治病情危重的患者无数。直到今天,我回家乡时,仍有一些人对我说,我父亲当年救过他的命,他们至今仍对他心怀感激之情。

父亲是正直善良的人。早年因言惹祸,使他遭受了多年非人的待遇,但性格未因此有所改变。尽管在尊严遭人任意践踏的日子里,他也从不向有权势的人屈服。对于那些处境艰难,生活困窘的朋友,均尽其所能予以帮助。他鄙视那些对上阿谀谄媚,对下傲气十足,毫无信用,瞒上欺下的人,常教育我们兄妹做人要正直善良,待人要不卑不亢;名利皆身外之物,不要妄求,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公家的东西,即使扔掉、烂掉,也不要往家里拿……一九七九年,父亲得以平反。与母亲回南京工作。我因已参加工作数年,不能随他们去南京,独自一人留在凤阳。两年后,父亲患了冠心病。他在南京某医院住院治疗时,我从凤阳赶去看他。当时父亲的病情已比较稳定,刚输完液,精神还好。我陪他吃了晚饭,离开医院时,他坚持要把我送出医院的大门外。我告别父亲,走出几十米后,情不自禁地回头看了一眼,见父亲竟面对医院的大门,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跑过去,见父亲脸色苍白,我一时有些慌乱,问他怎么了,他向我摆了摆手,过了片刻,才淡淡一笑,说:“刚才心绞痛又发作了,我已含过了药,现在没事了。”我又把他送回病房,才离开医院。

我在赶往五弟就读的南京药学院借宿时,眼前不时浮现父亲站在医院门前的背影。沿途的街景让我浮想联翩:我脚下的路,父亲早年也许走过,他那时的身影和步态,不正和我现在一样年轻吗?而现在,父亲已经老了。父亲二十多年前离开江浦时的模糊的背影,又重现于脑海。他离开江浦时还是青年,再回到这个地方时,已五十多岁,离退休的年龄不远。父亲离开江浦时年轻的背影和现在病魔身已经年老的背影之间,是长达二十多年的蒙冤受辱艰难曲折的人生历程,父亲精神和肉体遭受长期的折磨和摧残,是不是患病的原因……一九九四年,父亲被查出患了胃癌,已是晚期,至一九九六年去世,做了三次大手术,两年间所遭受的痛苦,非常人可以想象。

父亲原名长发,参加新四军后,部队首长说此名俗气,为他改名秀,后来他又自己改名雪樵。这本是一个寓意不俗的名字:一个孤独的樵夫,挑着柴担在崎岖的山路上踏雪前行,以自己的艰辛,换得家人的温饱,且为世人送去温暖……但这个名字,却成了他人生旅途的象征。

父亲没有给我们兄妹留下什么物质上的遗产,但精神上的遗产却非常丰厚。我以父亲的正直善良,不卑不亢处世待人,以父亲的乐观与坚强面对人生的坎坷,以父亲勤奋敬业的精神从事我所追求的事业,笑对种种歧视与不公,不被任何挫折吓倒,克服重重困难,从一个半文盲成为能够著书撰文的人,若不是受父亲精神力量的影响,即使得到百万遗产,恐怕未必能有今天这样让我无愧于人生的结果。

同类推荐
  • 早晨从中午开始

    早晨从中午开始

    茅盾文学奖得主路遥的自传性散文集,一部在病榻上坚持完成的随笔,路遥生命中最后的心血。路遥说: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作家的劳动绝不仅仅是为了取悦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他以真挚深情的笔触,记录了自己潜心创作的往事和追求梦想的历程。这本书是了解路遥、倾听路遥,阅读《平凡的世界》和《人生》的必读书。追梦的人会在这本书中清晰地看到自己。
  • 再见故宫

    再见故宫

    时光漫游于幽深的宫殿,古老壮美的风景翩翩掠过,历史再一次回归寂静,朱红宫墙角落一处青苔的叹息,恰梦醒时分,大幕落下。百转千回,一代代王朝更迭,一朵朵娇颜零落。生命陷落于紫禁城,在限定的街巷内行走。或徐或疾,唯殊途同归。紫禁城,就像一出真实的幻梦。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弘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世间变幻和无常。
  •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我们遴选出近200篇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中外 散文名篇。本书选文作者多为名家。中国作家中有蜚声中外的现代散文家鲁迅、朱自清、周作人、梁实秋 、丰子恺等,当代散文家季羡林、刘白羽、秦牧、贾平凹等;外国作家中既有享誉世界的大文豪。如萧伯 纳、纪伯伦、雨果等,又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聂鲁达、川端康成等。《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将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兼收并蓄,力求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阅读需求。
  • 反对阐释(2018年版)

    反对阐释(2018年版)

    《反对阐释》是苏珊·桑塔格最著名的文集之一,是奠定其美国“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论文家”地位的成名作,评论的锋芒遍及欧美先锋文学、戏剧、电影,集中体现了“新知识分子”“反对阐释”与以“新感受力”重估整个文学、艺术的革命性姿态和实绩。
  • 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

    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

    人的一生,会结识许多人,经历许多事。有的,被时光带走了,在记忆中流失了; 有的却历久弥新,怎么也忘不了。忘不了,就是活着———即使在现实世界上不在了,也永远活着。本书所记,就是那些忘不了的人和事。
热门推荐
  • 蒋子龙文学回忆录

    蒋子龙文学回忆录

    一部一个人的文学史,一部中国版的《人·岁月·生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改革文学”代表人物、著名作家蒋子龙首度回首半生,向读者讲述一个惊喜和意外迭出的时代和文坛,讲述一种人与文互相缠绕的宿命。 全书共分“文学与事件”“记忆与议论”“创作与反思”“交流与反思”四章,在对20世纪到21世纪初的作家命运、写作、事件、现象的回忆中,揭示一个国家的光荣与梦想、激情与幻象。
  • 姝颜记

    姝颜记

    前世的姝颜觉得生无可恋,想死……这世的姝颜只想好好看着花宸希长大,其他的什么都不想……可是……“花宸希,你在做什么?”“娘亲,没有看到吗?我在点钱。”“我知道,我不瞎,能否请问这钱哪来的,嗯?”花宸希晃着脑袋“谁让我这么吃香,诺,看到没,应征爹爹的,价高者得”所以……你到底收了谁的钱……
  • 魔星圣帝

    魔星圣帝

    一个身负高绝武功的年轻少年,一个由于自爆而不完整的前世灵魂,五个与他关系密切的绝美少女,几个与他生死与共的热血兄弟!人与人的爱恨情仇,国与国的阴谋诡诈。在这里,炎龙皇朝的高绝武技,隆西帝国的魔法科技,自由联盟上的异能杀手……都将一一为您演绎!
  • 冷情师父太多娇

    冷情师父太多娇

    万年前,他们之间是这样的:“师父,你留下陪我好不好~~”“好~”千年前的他们是这样的:“从一开始,我就欠了你的,如今,我通通都还给你。”“好,你既然要还,便用余生来还吧,只要我一天不承认我们两不相欠,你的余生,下辈子,下下辈子便都是属于我的!”百年之前他们成了这样:“爱过,痛过,流泪过,恨过,我们就这样算了吧........”“你休想,就算彼此折磨到血泪都枯竭,你都只能是我一个人的!”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梁山伯与祝英台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梁山伯与祝英台

    美丽少女祝英台假扮男妆。来到寒山寺。遇到梁山伯,同窗三载,感情挚深。因父亲得病,祝英台要回家。梁山伯十八里相送。英台表露自己女儿身,梁山伯甚为惊讶,互表爱慕之情。英台被嫁给马文才,英台不从,与梁山伯密会,倾诉衷肠。马家迎亲时。英台来到梁山伯坟前,悲痛欲绝,出人意料的事情出现……
  • 无妄灾彼岸花开

    无妄灾彼岸花开

    天降不详,彼岸出世,神魔之血落入彼岸花中,让她成为鬼怪的香饽饽,也成为人们口中的灾难。遭人嫌弃的小彼岸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竟被妖神大人捡回家去,不仅有了保护壳,还自此开始了被调戏之路。某日小姑娘无辜的看着易擎流:“你好凉啊!”易擎流神色精彩:“我有办法让你热起来,想试试么”……众人:这还是他们认识的妖神嘛!!!”沈清尘惊呆了:操作够闷骚。大家都以为南笙是朵纯洁的小白莲。谁也不知道那朵白莲踏着血色而来。——沈清尘x程宬“程宬,你别逼我!”沈清尘气的牙痒痒“呦,发飙了呀!我最喜欢看你发飙了。”
  • 毛姆短篇小说选2

    毛姆短篇小说选2

    短篇小说在英国作家毛姆的创作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他的短篇小说风格接近莫泊桑,结构严谨,起承转落自然,语言简洁,叙述娓娓动听。作家竭力避免在作品中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处理,让人物在情节展开过程中显示其内在的性格。本书精选毛姆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以飨读者。
  • 何所冬暖,何所夏凉(王子文、贾乃亮主演)

    何所冬暖,何所夏凉(王子文、贾乃亮主演)

    王子文、贾乃亮领衔主演电视剧《何所冬暖,何所夏凉》原著小说,该剧将于9月10日开播。简安桀一度以为,席郗辰是上天给她安排的不对盘,他对她的纠缠不休,仿佛此生走不出的阴影。而天生性情冷淡的席郗辰,有股形于外的霸气,在外人看来他是天之骄子,足够优秀,足够完美。可对待感情,他却像个孩子,小心翼翼又异常敏感,每每地试探,情不自禁地碰触,当安桀冷情拒绝后,他又自觉地退到最合适的距离,然后,等待着下一步的行动。“你知道,我不会伤害你。但你一定不知道,我有多爱你。”简安桀知道,从那一刻起,有些东西改变了。
  • 匠心

    匠心

    在安特卫普你不得不承认,这是女人的天堂,而这里只有两种女人。一种是买到钻石的女人,一种是没有买到钻石的女人今天,你可能认识第三种女人。那个女孩,是这座古城里唯一被总理授予证书的亚裔切割师。
  • 永不变质

    永不变质

    故事是从校园生活开始的,校园中的友情可以说最纯洁也最刻骨铭心,但是对于现代的校园友情之间却或多或少掺杂着许多金钱和利益的东西。同时也正是这些东西让人感受到了现代校园情感中的复杂和辛酸。因为“义”的吸引四个相互不太看好的少年走在了一起,他们诠释着那个懵懂年带的兄弟“义气”。时间的步伐让他们不得不分开,分开后的兄弟们,面临着各自的生活,时间磨练他们年轻的意志,生活紧张的节奏和来自家庭的压力让他们只能在远方默默的祝福自己的兄弟。少有的电话、少有的问候,并不是他们在淡忘彼此,只是因为不愿意听到问候中那些虚情假意的“嘘寒问暖”,他们都想找回以前的美好回忆,但是现实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有的只是祝福,默默的祝福。故事没有结尾,因为结尾仍然充满着无尽的牵挂,既然是牵挂所以就没有尽头,只是这种牵挂相比校园种的情感而言却更纯洁了很多,不知道是悲哀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