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7400000030

第30章 房地产与土地(3)

看起来,土地入市是双线并行的结果。一条线起于“国有土地率先合法入市”,并通过“宅基地换房”“留地安置”“三集中”“增减挂钩”“城乡统筹”和“地票”等多种多样的试验性政策工具,把部分集体土地引入合法交易的框架。另外一条线,从“精彩的法外世界”划出来,其实是在基层农村组织和部分地方法规的容许下,集体土地要顽强地争取“同地同权”。在全国性修法完成之前,上述两条线似乎永不相交。不过,越来越清晰的事实是,所谓“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正出现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

突然记起公元1176年宋代词人辛弃疾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留下的那首《菩萨蛮》。是啊,“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或许正可以用来描述当下城乡土地入市的路线图。

转让权的政治经济学

周其仁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不管世人怎样评价,“城乡通开的土地市场”总算在中国登堂入室。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既然真实世界的资源之争无可避免,人们总要找一套摆平—比较文化的用语是“配置”—的法则。凭行政权力下命令配置是一个办法,由市场竞争定价配置是另外一个办法。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市场之门一旦开启,它就有自行展开的顽强生命力。我觉得,今天再辩农地可否入市,多少已经晚了。1987年,国有土地入市之日,实际上已经预演了日后农地终究也要入市的场景,否则,“官地可以入市,民地不得转让”,怎么可能长久摆得平?

市场的基础是清楚界定的财产权利,这是科斯的发现。这位经济学老人从来没到过中国,但讲出来的道理对我们认知中国经济有莫大的启发。人民公社吃不饱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还不是在含混不清的“集体经济”里加划了一道产权线—家庭联产承包,那是产权中最基本的权利,即使用权。讲过了,“权利”者,社会规范的行为范围也。家庭联产承包,就是农户可按承包条约的条件独立利用耕地,决定怎么种、种什么。除去了“大锅饭”,中国的温饱难题就解决了。

温饱后要进一步富裕,转让权越来越重要。原来利用资源,积极性重要,能耐也重要。自己的资源自己用,积极性一般没问题,但自己可不一定就是利用这些资源的最佳人选。在很多情况下,资源他用的生产率更高。于是,怎样把资源转到利用效率更高的主体之手,就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古典经济学出现以来,学者皆重视分工和专业化,知道那是提升生产率的源泉。不过,离开了有效的转让权,分工和专业化都不过是无源之水。当年的斯密看扣针生产,很简单的专业分工就可提升生产率数千倍,但前提是资源可以他用,包括工人的劳动力为他人所用,投资方的设备也为他人所用。要是一切资源都自用,什么都干一点,工作再积极,也还是一个穷。

转让权加到一起,就是市场。不是吗?卖菜的随时准备转让自己的菜,买菜的随时准备转让自己的钱,才有菜市场,其他亦然。人们在熙熙攘攘的市场里寻寻觅觅,其实就是在寻找合适的转让机会。《国富论》中说转让是人类的天性,甚至说“从来没看见一只狗与另外一只狗交换骨头”—怪不得到今天宠物也只有通过取悦人类,才得以改善它们的生活。

个人以为,从转让权理解市场和市场经济,在认知上更贴近真实世界。譬如经济学中历来有一道热门议题—政府与市场,学者们常常就政府该办什么、市场又该办什么进行热烈的讨论。可是那样提问题,政府与市场似乎是两个泾渭分明的行为主体,至于井水与河水相犯还是不相犯,倒也允许见仁见智。

但是,从市场的底部看转让权,政府的力量从第一瞬间就不可或缺。阿尔钦定义产权,开门见山第一句就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他解释“社会强制”(socially enforced),把“政府的力量”摆到第一条,其次才是“日常社会行动以及通行的伦理和道德规范”。问题来了:讲产权、讲私产,为什么要扯到“政府的力量”?

经验上不难理解。对任何经济物品,你说是你的,他人全无异议,那倒也罢了。抑或你拥有基于此财产的自由行为范围,与任何他人的自由全无冲突,那有没有“政府的力量”,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只可惜,除非我们只身居于孤岛,否则以上的理想境界不容易遇到。倘若财产的归属闹起了纠纷—你说是你的,人说是人的,抑或你的自由影响到他人的自由,或反过来他人的自由影响到你,一连串的麻烦就产生了。

遇上麻烦,如何是好?讲理,讲不通怎么办?动手,两败俱伤怎么办?找第三方来主持公道,你中意的第三方与人家中意的第三方闹将起来又如何是好?这么推下去,不用推多远,“政府的力量”就呼之欲出。原来,“政府”无非就是“最后的、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武力的权威第三方”,这是巴泽尔的定义。从产权角度来看,只有找到一个“最后的权威第三方”来止纷定争,其他社会成员才可以集中精力于生产、经济与生活。

至于财产权里的转让权,至少涉及双方或多方,各自“自由”的边界容易重叠,互相干扰的频率可能不低。君不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相互转让,事前、事中、事后的麻烦向来不小,“假冒伪劣”一旦提上日程,可不是“买卖不成仁义在”那么简单的事情。若商场纠纷无人受理,人们只好向自给自足的方向退,宁愿降低分工水准,也不愿受欺诈和纠纷之累。由此,经验研究支持以下命题:转让权比使用权更依赖“唯一的最后第三方”所提供的服务。

这样看,产权,特别是转让权,与“社会强制执行”—“政府的力量”—从一开始就脱不了干系。悖论在于,如果政府这个“最后的唯一第三方”太弱,担当不起有效界定产权、止纷定争之重任,那就万事皆休,或者财产权弱化、退化,或者另请高明。反过来,如果“最后的第三方”太强势,带头侵犯财产权利,那岂不是请君入瓮,自作自受?理想的安排是:“最后的第三方”知所适从,既贡献合格的服务,也领取相应的贡赋。

这就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产权重要,但产权不能只靠自己就变得重要。“第三方服务”不可或缺,什么力量可以保证这个特殊的第三方规规矩矩地向产权提供服务?要知道,这可是“最后的、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武力的组织”啊!今天的产权经济学文献,讲起来汗牛充栋,不过读来读去,有意思的思想线索仅此一条而已。转让权构成市场之基,所以,不要指望真有哪一个“市场”或“市场经济”可以是无政府的。真正的难题是,市场连同构建其地基的转让权是不是驾驭得了自己一刻都离不开的“最后的第三方”?

答案或许令人沮丧:财产权利再强大,也搭不成能关权力老虎的笼子。让权力上路,要靠政治制度。讲经济、讲增长、讲产权、讲市场,讲到最后还要讲政治,道理就在这里。论改革,如果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回避政治体制改革,那经改就改不深,改出来的成果也可能得而复失。这是邓小平1986年的论点,现在看,还是至理名言。

回到城乡土地市场。我们观察到,转让权到处在顽强地成长,是经济集聚带起的都市地价上升,由近及远传导到周遭地区,把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都卷进了市场的深渊。从制度演化的经验看,法内、法外双轮驱动,多级政府直到基层集体和农户争相对地价的相对变动做出反应。不管“非法”帽子怎样满天飞,这个变革都是有合法根据的,这就是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定下的准则—“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所见之处,“新土改”释放出惊人的经济能量,推动着城乡建设。风险也是有的,最集中的一点,是行政权力纠缠土地转让权的发育,一不小心这里那里就可能以改革的名义“强权夺地”。几年来,我们接触这个题目,最担心这一点,仔细观察的也是这一点。对那种或可称之为“保守疗法”的策略—横竖不准农地入市,不让自由转让,反正好歹土地还在农民手上—我们也从旁做过考量。实话实说,在目前所有反对农地入市的理由中,最具说服力的恐怕也只是这一条。讲转让权的纯经济含义,不讲转让权的政治经济学,的确不行。

不过,思之再三,我还是认为“保守疗法”不是一个好策略。第一点理由是经济需求难违,当地价拉引土地供给之际,压集体土地不得入市,其结果只会扩大低价征地规模,并为形形色色的法外供地打开大门。第二点理由,禁止农地入市,没有也不可能因此禁绝“笼子外的老虎”咬人。问题的要害是权力不受约束,不管是不是允许农地入市,权力之手都可能搞名堂。事实上,在“政府一手征、一手卖”的现行体制下,以行政权力侵犯农民正当财产权利的勾当也并不罕见。比较而言,允许农地入市,土地有价,农民抵制侵权行为的收益会增加,抵制侵权的能动性可能会提升。

总起来看,农地转让权不可能在纯净的权力生态中获得健康发育。像以往由改革催生的财产权利一样,侵权与反侵权的博弈紧紧相伴。禁止农地入市、叫停农地转让、延缓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不是标本兼顾的良策,唯有把产权改革与约束权力的其他改革结合起来推进,才是“新土改”的正道。

同类推荐
  • 从乡村文化到都市文明:榆林城镇化研究

    从乡村文化到都市文明:榆林城镇化研究

    本书分析了城市化的动力源泉及中国城市化的道路,分析了榆林的城镇化问题,既追溯了榆林城镇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了其发展障碍,又明确提出了榆林城镇化的八条思路。
  • 经济改革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研究书系)

    经济改革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研究书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指导全党全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是对我国到2020年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重要部署。这次《决定》标志着中国重启改革议程,吹响了改革攻坚的新号角。本书比较分析过往几届重要的三中全会决议的异同,解析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具体内涵,分别讨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意义、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等重要议题。
  • 人民币跨境经济与金融循环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人民币跨境经济与金融循环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问题,高洪民著的《人民币跨境经济与金融循环研究》提出了人民币跨境实体经济循环和跨境金融循环的理论分析框架。根据这一框架,沪港金融中心处于人民币跨境金融循环的枢纽地位。为此,本书深入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与两大金融中心互促发展的内在机理,提出了当前存在的跨境经济循环与跨境金融循环发展的非对称性观点,并根据“两个循环”的特点,提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功能上将会按照国际“计价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三位一体的方式演进。为促进人民币跨境金融循环建设,本书还系统研究了当代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上海构建全球人民币清算中心的目标和对策、推动资本项目开放的策略以及金融结构、金融发展与构建跨境金融循环之间的关系等相互关联的重要问题。
  • 看见村头:三农创新实践深度报道集稿

    看见村头:三农创新实践深度报道集稿

    在这一篇篇作品背后,我们就看见了两条主线:在三农问题上,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在做些什么、为什么做?我们的父老乡亲在这些政策指引下,又在忙些什么、想些什么?
  • 赚钱的艺术

    赚钱的艺术

    这本书向你推荐了二十条赚钱的建议,这些建议涉及到职业、消费习惯、学习和品质的各个方面。这些建议穿越百年的时光而来,历经岁月的考验,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对当下的生活依旧能产生启迪。P.T.巴纳姆是20世纪美国的传奇人物。按照当下斜杠青年的说法,P.T.巴纳姆就是最早的斜杠企业家,他是美国娱乐业巨子、节目经纪人、政治家、企业家和作家,也有自己的博物馆。25岁进入娱乐业,凭借出色的想象力和经营能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售神话。他名下的美国博物馆和世界大马戏团,直到今年依旧繁盛如初。《人物》杂志把P.T.巴纳姆评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个人之一。本书集结了他一生的智慧,献给渴望和勇于追求财富的人。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实时热搜

    实时热搜

    互联网社畜大龄剩女名企女高管…每天忙的昏天黑地的许知恩根本没有时间去在意别人加注在她身上的标签996算什么,007才是王道笃信自己的人生就算不加班也不能在八小时以外创造其他什么利益的直到遇到了比她小八岁设计师王泽凯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努力追求的东西或许并不是她想要的这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和难以言喻的伤但最终他们成为了彼此的光
  • 问君何思,桃花灼灼

    问君何思,桃花灼灼

    遥想当年,天庭新皇登基,根基不稳,内忧外患。果真于数月后,爆发有史以来天庭规模最为宏大的圣战。此战持续之日良久,最终几乎无一人幸免。皇族子女血流成河,全部倒在那血泊当中。唯独留下了当年的皇子。时隔多年,得知自己身份的他,重振旗鼓,杀出重围。辅佐在其后的女子,终究有何着落,无人知晓。世人皆问其事关者,却只得一声轻叹。七国之上,王位至尊。独有一人,空守尊荣。再次归来,又将卷起一场怎样的风波?
  • 我要成为娱乐主宰

    我要成为娱乐主宰

    重生平行世界,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娱乐帝国,成为娱乐世界的主宰。
  • 夫君修仙吧

    夫君修仙吧

    (无男主无男主无男主)穿越女主从一个没有灵气的小世界走到修仙界,慢慢成长,寻求长生的故事为了对应标题,叶嫣会怎么应对她俗世已经修魔的夫君呢?叶嫣:很简单,拨乱反正,杀了他!…………主成长,主剧情,有点慢热萌新书名不够慎重,改不了,不想爱勿伤害(但作者是爱你们的,比心~)作者置顶了避雷贴,可以看看再点开
  • 鬼影新娘

    鬼影新娘

    是惊?是怕?还是.......一个身体里面有两个魂魄,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新娘?面对两个不同身份的男人她又将如何抉择?随着她的到来身边发生了不少的怪事、鬼事......
  • 和成功学大师学做对事的方法

    和成功学大师学做对事的方法

    本书以精美的语句结合生动具体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从语言的突破、做对事的方法、办成事的方法等方面,生动而具体地阐释了卡耐基的成功学。
  • 毒医农女之田园太子妃

    毒医农女之田园太子妃

    一不小心做了一个大死。22世纪蛊医毒皆精通的谢茯苓,一把将自己作成了古代东临村谢家的傻子哑女。上有护短爹爹,下有泼辣娘亲,中间再来一个妹控哥哥。人生如此,夫复何求?至于偏心的爷奶,自私的二伯,懦弱的姑姑,以及好吃懒做的三伯……谢茯苓表示,那都不是事!蛊虫、拳头,加忽悠,上慈下孝没毛病!眼看着生活美满,人生喜乐,却不想圣旨从天降,一朝成了太子的冲喜小媳妇?男人与成亲根本就不在计划里的谢茯苓,顿时蒙了。在一转眼,被男人压在身下。谢茯苓怒:“说好的治好你,婚约取消呢?”某男腹黑一笑:“娘子,天都亮了,孩子都揣在肚子里了,你怎么还做梦呢?”
  • 难以忘却的歌声

    难以忘却的歌声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是中国最早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的论述。它成书于西汉,总结的是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由此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华先知们就已对“凡音之起”的生成原由讲得深刻入理、明明白白,不愧为人类世界音乐思想史上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典籍。河曲民歌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人台就是最好的例证,它以鲜活的姿态诠释了先人古训的深邃智慧和穿越时空的恒定真谛。可以说,它是体现中华民族音乐美学思想的“活样板”!
  • 靖康传信录

    靖康传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