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1500000021

第21章 【抢运第二批黄金】运金真相(2)

蒋介石信任吴嵩庆,但吴却并非“内廷的亲信”。在外人眼里,他或许是“殷纣王的棺材——古板儿”,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但他有其做人的原则,不是一位可以颐指气使的下属,“不容于中,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由于这点原则,他曾“顶撞”过蒋(详见第七章),但蒋还是对他信任有加;只是蒋心知肚明吴嵩庆不是一个会玩政治的人,从此摒他于高层权力圈外。吴嵩庆肩上的两颗星,一直到退休,20年都没变过,眼见同僚(如严家淦,曾任蒋的副手)、下属越他而上,飞黄腾达,而他数十年如一日,只是本分地做他岗位上的事情,在日记里从未见任何怨言,只是自我鞭策把每天应做的工作做好。

“在与蒋夫人共事期间,有一次他与飞虎将军陈纳德因事相争,蒋夫人对他说:‘你得罪了顾问,应向他道歉!’我父亲说:‘此事我有理,我决不能道歉,而且他用手拍桌,是他侮辱了我,应向我道歉。’蒋夫人听了遂向陈纳德说:‘我们中国人认为拍桌子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情,好罢,你们两人握手言和罢!’于是在夫人面前,我父与陈纳德两人热烈握手,言归于好。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洋顾问面前一向不卑不亢。”

“父亲一生也以此自励,奉行不辍。笔者不是想过分‘捧’自己的亲人,只能从这个角度去分析他一生为公、冒险犯难的行谊及所做的许多‘傻事’。如1936年在反共高潮时,他竭力为亲共左倾的许多位入狱乡亲做保人,当年不但轰动镇海县城,也传到了沪上,至今还为乡人所乐道(小港信息网,宁波北仑教科网)。这些事从未听他提及,直到近日笔者才在网上知悉,这说明他只论事情的是非曲直,而不顾自己的得失损益。他进教会学校之后,更增添宗教里爱人如己和每日自省的功夫。”

吴嵩庆的耿介、“迂直”于此两例可见一斑,而后者又显示出吴嵩庆在政治认识上,在国民政府反共高潮中,是太“天真”了。他只论是非,而对党争毫无了解与兴趣。同时,也正由于他的“迂直”,无意“曝光”了央行财经界人士的重大秘密,使蒋介石对军费保管重新作出调整,也埋下了财经界对他怨恨的种子。(详见后文)

“长诵岭雪三世白,总念江梅一体香。”如此一心为公的忠诚、耿介之士,也定是一位清官廉吏。

1945年,抗战还未胜利,吴嵩庆由重庆赴湖北省主席王东原之约去当财政厅厅长,途中却遭劫匪抢掠。这可能是民国史上被土匪打劫的最高现任官员,在“土匪史”上亦留有记录:“湖北省新任财政厅厅长吴嵩庆等的专车行至川东武隆白马山,被贵州道真王怀瑾匪伙拦劫,并绑走数人为质,吆吓官方。 ”然而,不幸的吴嵩庆却“有幸”遇上了世上最“不幸”的劫匪。因为吴嵩庆虽是即将上任的“准财政厅厅长”,却是两袖清风;劫匪几无所得,后反被战区长官陈诚抓到枪毙了。

除去运金事件及政见,吴嵩庆就是这样一位清官廉吏。他的清廉,在台湾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他儿子的吴兴镛是真实的见证人。据其讲述:

“父亲到台湾后,继续做‘财务署署长’13年,自己却没有大富大贵。他长大后要当兵,军营离台北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他曾想让父亲开个口,把他调到台北,但父亲就是不理。”

“粗略地算起来,父亲当年经手的‘军费’黄金市价在2亿美元以上,但这个‘肥差’却丝毫没有让我们家受益。1957年,在台湾的大专联考中,我的分数距离第一志愿台大医科只差1分,那时也可以选择去刚成立的一家私立医学院就读;但我们家根本负担不起5000元台币,也就是125美元左右的学费,最终我只好到台大读了并不喜欢的牙科。

“1964年,65岁的父亲一次性领了新台币10万元——时值2500美元的退休金,就此与国民政府的一切养老福利绝缘。也就在那一年,我赴美留学,父亲向蒋经国负责的‘国安局’借了约1500美元做旅费和生活费。来美不到一年,母亲写信说已经来讨债了,父亲很感慨地对母亲说:‘这是生平第一次被人讨债!’幸而当时我在大学有每月200美元的奖学金,省吃俭用,还了此款。

“父亲去世后,我整理他的遗物时才发现,他一生的积蓄款项,包括他30年的军职,11年担任台湾最大的钢铁公司之一的唐荣钢铁公司的董事长,以及最后12年在一家私营机构任董事长的收入,全部财产是现金300万元新台币(加上约90万元的人寿险及奠仪),也就8万多美元;我母亲手中也有约同数的积蓄。这就是他俩一生的财产,也是母亲赖以维持余生的钱(还须维持一位来台依亲及照顾她晚年的儿子一家人的生活),后来省吃俭用10年,到百岁高龄。至于宿舍房子,是台北收支处处长王逸芬在1949年替我们安排的。当年巷口还有猪舍,现在则是近建国花市,台北的黄金地段,光是土地就价值近亿元新台币。但先父在世时,拒绝友人建议以新台币20万元即可自己买下当时时价超过千万元的寓所。他对好意相劝的友人说:‘我一生为公,不愿到暮年来占公家便宜。’他当然希望在两老过世之后,此项公屋就干干净净地交还公家,更不要没替国家出过力的子女‘来占公家便宜’。这点积蓄,而其他无任何房产,这也许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吴嵩庆能廉洁奉公,掌管巨大的军费十多年,终其一生能得清廉的令名,这与其妻吴林熺节俭持家,做其后盾,也是密不可分的。“她的处世为人时时为别人着想的性格,是父亲长官、同事、部属、亲友所称道的。”(吴兴镛语)蒋经国就很敬重吴林熺,见面总是口称“大嫂”,称吴嵩庆为“大哥”。

“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如果这两层不讲究,社会上多一个讲政治经济的人,便是多一个借党忙官的人;这种人愈多,社会愈趋于腐蚀。”(朱光潜《谈美》)其他如抛去不论,吴嵩庆一生为官经历,也堪称官员楷模。

除了秘密转运黄金外,蒋介石还于下野前夕,以总统令命中央银行拨给三军将士数千万银圆,其中空军约500万元,海军约300万元,陆军则在2000万以上。海空军各自保存,陆军款则存在财务署。

另,据李宗仁回忆,在蒋介石下台前,曾让国民政府拨1000万美元给毛邦初供空军在美采购。毛邦初是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亲侄子,曾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副主任、国民革命军空军司令部副总指挥、空军副总司令等职。抗战时期毛出任空军驻美办事处主任,专司空军在美军购业务;1946年后代表国民政府常驻美国。因毛邦初与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发生矛盾,竟卷此款而逃。这成为国民政府在美国轰动一时的丑闻,也给美国对国民政府的军经援助蒙上了阴影。蒋介石命吴嵩庆持其亲笔手令负责调查此案。

“巧计欲移云蔽日,深谋拟令腊回春。”一切准备完毕,蒋介石准备运金了。

吴嵩庆接受蒋介石“预支”军费的秘密授命后,即着手准备与财政部及央行订立秘密协定,转移国库剩余金银外汇至联勤总部财务署,作为内战的“特别准备金”。

且看1949年1月8日吴嵩庆日记:

“为特别准备金事拟报告,送(郭忏)总司令核定,下午赴傅厚岗向徐部长(堪,字可亭,财政部)接洽,即由(徐)可公面报批准,6时许至主计部商定,即成定案,有此准备,差可放心……”

吴嵩庆拟好预支军费的报告后,经联勤总部总司令郭忏审核,即送与财政部、主计部批准。

财政部部长徐堪(1888—1969),字可亭(故有时被称为“可公”,是民国时期的官场习俗),四川三台县人。生于清光绪十四年,17岁中秀才,次年进成都四川通省师范学堂,1907年加入同盟会,一度变姓名潜逃武昌,1909年返蓉入四川高等警官学堂。辛亥革命后,曾任第四标统带(团长),1919年当选国会补选委员。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任财政部金融管理局、钱币司、公债司长诸职。1935年升任财政部次长,协助实施法币政策,迄至1941年6月,都是襄助部长孔祥熙。193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1年任粮食部部长。1945年出任主计长,1947年推荐吴嵩庆出任财务署署长,1949年1月出任财政部部长。徐不识外国语(与刘攻芸完全不同),在留学生充斥的国民政府财政金融界里能出头也属异数,可能是蒋介石为平衡孔宋欧美系,而放在财经界里的一枚棋。徐堪有较浓厚的官场气息;在吴嵩庆记录里,徐开会不带秘书,也不做笔记,似有蜀人摆“龙门阵”(茶馆聊天)的架势。

徐堪并非蒋介石嫡系,接到吴嵩庆的军费申请后,面对蒋介石的“狮子大开口”,犹豫不决。他担心此举会导致国库极度空虚,诱发挤兑风潮,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提出诸多理由不予同意,比如说军费过于庞大,要保证所剩不多的国库资金用于国家紧需,所以暂时不宜提前移动黄金等。其实徐堪的态度,即代表当时李宗仁的态度。

遭徐堪婉拒后,吴嵩庆非常焦急,想退一步按照规定先支半数;拟好方案后,征得郭忏总司令同意,于当晚即由南京赶赴上海,等候财政部部长徐堪、央行总裁俞鸿钧、副总裁刘攻芸签字。且看1月9日吴嵩庆日记:

“昨夜因‘准备金案’,办理未妥,甚为焦急,嗣想即照规定,先支半数,今晨即照此方案准备,征得(郭)总司令同意,即晚赴沪接洽。……”

1月10日吴嵩庆日记:

“多时不坐夜车,眠未稳,晨(从南京)到沪,张主任来接,早点后即赴襄阳南路徐(堪)府,接洽后,即驱车至央行与俞(鸿钧)刘(攻芸)二总裁、发行局梁陈二局长 、业务局王副局长等洽办,下午拟草约,再至徐府,知预支事已得谅解,甚慰。”

从此日记可以看出,吴嵩庆于10日上午即赶赴襄阳南路徐堪府宅,商议“预支”半数国库金银外汇做军费一事,同样遭徐堪拒绝。鉴于此,吴嵩庆代表军方,不惜对自己的老上司(按:财务署新设在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编制内,也受行政院主计长监督;而徐堪则是前任行政院主计长)唱起了白脸,以国民党总裁的命令和紧张的前方战事威胁之。二人之间或发生了争吵。

心急马蹄迟。从徐府碰壁后,吴嵩庆又驱车直至央行,面见央行总裁俞鸿钧、副总裁刘攻芸及发行局、业务局相关人员,就蒋介石指示以预支军费名义将央行库存金银外汇转运一事作研商。

已经成功将第一批国库黄金搬运至台湾的央行总裁俞鸿钧,此时却非常犹豫。因为蒋总统即将下野,而他自己离卸任亦无几天,无法绕过顶头上司徐堪擅自动用国库黄金。徐堪作为国民政府新调整的财政部部长,如果他反对把国库的大部金银外汇,即支撑“国币”金圆券的准备金,提出来“预支”作为军费,就算蒋介石下令,大概也行不通。至少他会挡一挡,这或许就会弄得全国皆知,闹得不可开交,蒋的下一步棋就很难走了。而副总裁刘攻芸(俞鸿钧后继总裁)、稽查处处长李立侠(后任央行副总裁,是一位倾向共产党的“左派”人士),则公开表示强烈反对。吴嵩庆非常为难,此项幕后沟通的任务也责无旁贷地落在他的头上。

这时,一位神秘人物,受蒋介石指派,同时来到上海。他的光临,改变了这一被动局面。

吴嵩庆走后,俞鸿钧在总裁办公室内心烦不已。此时蒋介石下野之声不绝于耳,而财政部欲更换央行总裁的传言也满城风雨。这时蒋经国突然来访,二人密谈后,俞鸿钧变得气定神闲。

蒋经国交给俞鸿钧的办法,即以全国战事紧急,前线日夜催饷为借口,由国民党预算财务署署长先行向中央银行提调预支军费。这个理由可谓名正言顺,几天后,俞鸿钧再辞去央行总裁一职,那么主持偷运黄金的事便不会引人注意了。

蒋经国此番再临上海,可谓五味杂陈,感慨良多。几个月前他曾试图在上海滩大展拳脚整顿经济,结果却草草收场,不得不黯然离开。这次受其父派遣,一则接洽俞鸿钧,向财经界持反对意见者施压;二则和汤恩伯(1948年12月任京沪警备总司令,1949年1月被蒋推荐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周至柔(空军总司令)、桂永清(海军总司令)等军方沟通,以落实安全运送事项。关于来沪一事,他在日记中记载:“今日父亲(注:指蒋介石)派我赴上海访问俞鸿钧先生,希其将中央银行现金移存台湾,以策安全。”(蒋经国著《危急存亡之秋》)这里的“现金”,就指国库里存的黄金和银圆。而蒋介石为了赶在自己下野前运出国库黄金,特地派遣蒋经国来沪,在当天日记中亦记载了此事:“……派经(国)儿赴沪慰勉(俞)鸿钧,指示移存现货要领(按:即将上海央行国库资金转移台湾、厦门,作为国民党军队军费)…… ”

由于蒋经国从中周旋,第二批黄金运金计划便在吴嵩庆、俞鸿钧、蒋经国三人谋划下迅速成型。为了在财政部、中央银行和蒋介石之间达成妥协,吴嵩庆提议的“先支半数”(即将国库黄金银圆外汇的一半作为预支军费),得到认可。下午,吴嵩庆拟好草约,再至徐府,此第二次访徐,预支事便得到了“谅解”;徐被说服,吴嵩庆“甚慰”。

第二天(即1月11日),经财政部部长及行政院主计长同意,国民党军队财务署署长吴嵩庆与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副总裁刘攻芸,正式签订了“军费草约”。见吴嵩庆1月11日日记:

“……订(草)约事,告一段落,上午决定草约及手续,下午取来。……下午赴供应局、港口司令部、收支处、警备部一转。……9时半赴(火车)站(回南京)……”

按“草约”规定,财政部把上海国库金银外汇等“现金”,至少先拨出半数“预支”作为军费,交国民党军队财务署监管(注意:最初是央行与财务署“共管”部分黄金,自1949年6月14日起开始拨交吴嵩庆“专管”);其总数约90万两黄金(此即第二批转运黄金)、3000万块银圆及7000万美元外汇。现居美国的吴兴镛,曾从父亲吴嵩庆遗留下来的日记手稿中,发现草约主要内容,日记上说:“把存在上海国库金圆券准备金的一半,作为预支军费……”按此推论,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前夕,上海国库应还有黄金180万两及外汇1.4亿美元(或集各国家银行所存)和若干数量的银子。这显然不包括第一批已运去台湾的260万两黄金。拿“半数做预支军费”,这是国民政府总统下野前夕,财政部(徐堪)、央行(俞鸿钧、刘攻芸)与蒋介石之间的妥协方案。而吴嵩庆拟此“草约”只拿一半,等于代表蒋介石通告央行领导人等:“不要你们负责,是我蒋总统命令国民党军队军费总监财务署署长吴嵩庆,同你们立约后拿半数出来转为军费的。”

此“预支军费”,即“保管款”,也就是“秘密金银军费”。这是蒋介石在下野前所安排的对抗中共的密藏军费。那么,为什么要秘密藏起来呢?至少有三个原因:

同类推荐
  • 贞观魔王

    贞观魔王

    贞观年间虽说成就千古一帝,但是灾难颇多,史献计载,除了贞观五年外几乎无一年不是水灾、旱灾、蝗灾频发,饥民遍野,更有渭水之盟的耻辱。主角重生在贞观年间,这一切自然便不再是问题,饥饿不存在的。大唐帝国版图必定会更大,多灾多难的大唐必定不再需要帝王罪己诏来安民心!欢迎加群qq:941534781
  • 万代圣师

    万代圣师

    【打开方式:不是真实历史,没有历史著名小弟,能换个姿势的请打开】(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周云不小心穿越到某个时空做了一个教书先生,他本只想着安安稳稳地教教书,种种田,写写小说,偶尔搞搞创造发明什么的,可是随着他与弟子的名气渐涨,以前他的学问的传承,无奈地被称作:圣师!
  • 大明医相

    大明医相

    他是被绑缚刑场即将斩首的死囚犯,却意外获得新生,成为人人敬仰的小神医。跌打损伤?能治。灿气囊尾炎?能治。他,兴医所,建药局,为民造福。他又是人人惧怕的锦衣卫,杀伐果断。什么奇怪案子,都过不了他的法眼。轰动天下的粮食亏空案,是他侦破。无数少女离奇失踪案,也是他侦破。且莫说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且看他一手拿刀,一手施药,杀该杀之人,救可救之人……
  • 死不掉的永乐年

    死不掉的永乐年

    人生得意须尽欢,然后死在第二天,恍然惊醒到大明,夜半再次被捅穿。然而……我又活了!
  • 三国神话纪元

    三国神话纪元

    天道崩坏,轮回推演,洪荒之乱,谁能掌控命运?黎川自三国而出,历经洪荒之乱,与诸英雄联手一同抗天,颠覆神权,镇压万古……
热门推荐
  • 宠妻成病:总裁大人真会玩

    宠妻成病:总裁大人真会玩

    因为家庭条件,她被迫入职某公司,从此做了上司的幕后策划,上司谈恋爱,没问题,她来解决,上司要相亲?也没问题,还是她来解决,但,他现在这是什么情况,总裁大人,我只是帮你追女孩子而已,我并没有想要成为被你追的女孩子啊!
  • 合理猜疑

    合理猜疑

    随着《沙漠之花》登上大荧幕,女性割礼也逐渐为人所知。延续数千年的女性割礼至今仍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着,每年仍有超过200万女性被迫接受这种身心折磨,在非洲大陆,西起塞内加尔、东至索马里横跨整个北非地区并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在内共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西亚、南欧和印度的各穆斯林民族中,都广泛地施行女性割礼。本书以小说形式揭露其残酷愚昧,希望引发世人对此的更广泛关注并对抗这种落后的传统。
  • 全球演武

    全球演武

    天降潮汐、平静的生活碎裂掉了,个体力量崛起,强者敌国。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一个小人物,凭着不屈的信念、不服输的精神誓要为生存、为守护、为梦想而战!这是少年李子陆一步步书写属于自己的传说,成为神话的故事。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 我家的夫君又变小孩了

    我家的夫君又变小孩了

    此文是《盛世流光:嚣张的驯兽医女》的续写,以第一人称往下续写。左有银狼,右有闪鹰,偏偏成为他们眼中的觊觎。他们不敢闯的藏虎林,百草谷,迷云谷和鬼城,有灵兽护身,它们这些丰富的资源只供我享用。各国的虚情假义,唯有你才最真实,为何走到最后,背叛我的是你。生死两茫茫,最伤的却是最疼的,最疼的也是最爱的……
  • 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

    嗄这,就这?嗄啊啊啊这这这?就这?这这这这啊啊啊?
  • 寒门枭士

    寒门枭士

    繁华即将谢幕,寒门少年悄然崛起。横迈时空,谋天下之枭士。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人性的弱点(畅销全译版)

    人性的弱点(畅销全译版)

    亲身践行30项卡耐基训练原则,帮你迅速在生活和竞争的职场中,创造双赢的人际互动。助你成为有效的沟通者、具有创意的问题解决者,以及受人喜欢的高效领导者。
  • 洛丹伦之辉

    洛丹伦之辉

    给你一次机会重拾失落的荣耀;给你一次机会逆转悲哀的命运;给你一次机会竖起光辉的旗帜;给你一次机会寻觅此生的安宁。——这是属于狄宁·埃尔伦德的艾泽拉斯传奇。当他再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历史的车轮就开始有了细微的脱轨。从此世界的未来,就走向了无可预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