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1900—1954),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名克勤,字恩伯,浙江金华市武义县人。1920年入援闽浙军讲武堂,毕业后任浙军第1师排长。1925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8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事教官,继任学生总队大队长;在校期间著《步兵中队(连)教练之研究》,博得蒋介石赏识。1931年起,任第2师师长、第13军军长等职。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指挥所部在南口地区抗击日军进攻,予敌重创。10月任第20军团军团长。翌年3月率部参加台儿庄会战,获国民政府嘉奖,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6月任第31集团军总司令,先后参加武汉保卫战、随枣会战。1942年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鲁苏皖豫边区总司令。1944年4月在豫中会战中所部溃败,40万大军不战而逃,一溃千里,落得“长腿将军”的称号,受撤职留任处分。9月调任黔桂边区总司令。1945年3月任陆军第3方面军司令官,率部参加桂柳追击战。1945年12月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6年5月任南京卫戍司令。6月任陆军副总司令。1947年春兼第1兵团司令,率部参加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所部整编第74师被全歼,被撤职查办。7月代理陆军总司令。1948年8月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12月升任京沪警备总司令。1949年1月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奉蒋介石之命凭借长江天险固守宁沪杭地区。4—5月,所部主力在人民解放军发动的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中被歼,残部溃退厦门。5月任国防部厦门指挥所主任。7月任金门厦门防卫部主任,8月任福建省主席兼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厦门分署主任。10月由金门去台湾,任战略顾问委员会战略顾问等职。1954年病逝,被追晋陆军上将。
汤恩伯是少数日本人畏惧的抗日名将。他以南口战役及台儿庄大捷被称为“抗日铁汉”,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不可磨灭。其中他指挥的南口防御战,在抗战史上威名显赫,创下了一次战役日军死伤万人以上的纪录,延缓了日军进攻山西的时间,使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迷梦破灭。在台儿庄战役中,汤恩伯的表现众说纷纭、毁誉参半。毁之者如他的上司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谓汤恩伯在此役前后畏敌不前、见死不救;而誉之者如白崇禧,则称汤恩伯“用兵灵活、合宜”,认为汤恩伯是台儿庄制胜的举足轻重的关键因素。在台儿庄会战中汤恩伯有功劳,但因不服从李宗仁指挥,种下了他与李宗仁之间的不和。1938年5月,第五战区总撤退,汤恩伯率第20军团撤往南阳。由于第五战区对撤退路线规划甚差,所以汤恩伯所部宁可自择路线,这使李宗仁长官对汤恩伯仇恨甚深。1937年至1940年间,汤恩伯率所部转战华北,多次重击日军,是日军在华北少数有所畏惧的坚强部队,第三十一集团亦被日军称为“汤恩伯部”。华北日军对汤恩伯衔恨至深,把汤恩伯部看作是天字第一号大敌。
1942年汤恩伯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鲁苏皖豫边区总司令,以40万军队驻扎河南等地。豫南发生灾荒,但汤部为了维持军费,在重灾区仍大肆征敛,引起民怨沸腾,称之为“汤粮”;更兼部队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军人军纪极差,曾出现组织性的抢劫强奸等恶行。因而河南百姓普遍抵制汤恩伯部,甚至以“三大天灾”攻击汤恩伯部,更有“水、旱、蝗、汤,河南四荒”的说法。1944年日军全面进攻河南,很多河南百姓趁势拿起锄头、大刀,成群地向国军部队发起攻击;汤恩伯警卫旅被缴枪,汤恩伯本人化装成伙夫逃走。国民政府事后文告称:“自此,散落于民间枪支不下十万。”结果,第一战区全面崩溃,河南被日军占领;汤部主力撤出华中,汤本人调任黔湘桂边区总司令。依照汤恩伯的宿敌李宗仁在其回忆录中的暗示,汤恩伯军队的军纪非常败坏。据称吴国桢就曾亲眼目睹汤恩伯“吃空额”“盗卖军用汽油”等行为。
1947年国共内战爆发,汤恩伯指挥进攻山东解放区未能克敌,手下国军主力张灵甫的王牌整编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被解放军全歼,因而被撤职;后转任首都(南京市)卫戍司令。不过随后因黄泛区大会战有其战功,因而又于1947年兼任陆军副司令,并曾代理总司令,此为汤恩伯军旅生涯最高职位。
汤恩伯在国共内战后期的表现,只能用“糟糕”一词来形容,屡战屡败,或不战而败。虽然战争状况受限于大环境,但也令他最终失去蒋中正的青睐。但汤恩伯唯效忠蒋中正,在其授命下将国家财物及军队尽可能运往台湾,对台湾当属有功。其长期副手陈大庆在台湾曾任“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台湾省政府主席、“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亦可见汤恩伯的资历。
汤恩伯既为败军之将,又为何在紧要关头,被蒋介石委以重任驻守上海呢?其实蒋介石重用汤恩伯,并非不分轩轾,而是因为后期国民党官员投诚日多,实在乏人可用;所以对蒋而言,仗打得是否好,赢不赢不是主要问题,用人主要看对其是否忠诚。而汤恩伯当时出卖了浙江省主席、自己的恩师陈仪,因而深受蒋介石信任。
台湾“二·二八”事件后,原台湾省行政公署长官陈仪于1948年春被调任浙江省主席。此时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结束,国民党的败局已定。蒋介石手下的大小官员们也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成为许多人被迫迅速作出的抉择。陈仪受共产党影响,决心脱离国民党,到上海去策动时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的汤恩伯,效仿傅作义将军起义。汤恩伯早年读书时,曾多次受过陈仪的帮助。汤恩伯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也是陈仪争取的名额并给他筹集了100元光洋做学费,始能完成学业。1926年汤恩伯毕业后,回国即任陈仪部第一师少校参谋。后又不断受到陈仪的保荐,成为89师师长。陈仪对汤恩伯可谓有知遇之恩,被其称作“恩师”。陈仪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汤恩伯后,却引起汤恩伯的反感。为了表示自己大义灭亲,汤恩伯竟将自己的恩师出卖了。2月21日,蒋介石密令汤恩伯亲自逮捕了陈仪。据汤恩伯后来讲,他接到命令时,曾向蒋介石提出一个条件,就是不能处死陈仪,蒋介石答应了。
正因为汤恩伯效忠蒋介石,唯其马首是瞻,所以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不仅把保卫上海的重任交给他,还有运送国库最后一批黄金的神秘任务。
【神秘复兴岛】
1949年4月26日,位于上海市区东部的复兴岛突然热闹了起来。在小岛的中部有一幢绿树遮蔽的白色小洋楼,门牌上写着“白庐”二字。这座别墅几天前就被打扫一新,并且突然加强了戒备。此时,解放军已逼近上海,在此紧急关头,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却并没有忙着排兵布阵,而是十分悠哉地赶往吴淞口的复兴岛;而在复兴岛码头,包括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在内的多位高官早已等候多时。他们在此恭候一位行踪绝对保密的国民党大佬。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一举突破了长江防线,随即兵锋所指,很快解放了南京。李宗仁匆忙离开南京,逃到广西桂林。三天后,一艘名叫“太康”号的军舰悄悄驶入了靠近前线吴淞口的复兴岛,从船上率先走下一位身穿长袍面目清瘦的老人。此人竟是下野之后一直居住在浙江奉化老家很少露面的蒋介石!众高官忙上前问候,簇拥着他上岸。
此时连李宗仁都已经逃回广西老家了,那么,蒋介石为何还要冒着被抓的危险,突然来到上海前线呢?
从1949年1月21日宣布下野返回家乡,到这次再次离开家乡来到上海,蒋介石一共在溪口住了94天。在这94天里,蒋介石看似和长子蒋经国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其实他从未想过放弃多年的独裁统治。随着内战形势的急转直下,蒋介石明白自己在国民党内的独裁统治将发生危机,便抓紧时间进行周密部署,以便在其一旦下野后,仍可以牢牢控制着国民政府的军政大权,他的偷运黄金计划也能够继续执行。蒋介石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把上海地区和银行系统的最重要的职位,都由自己最亲信的人来把守。这就包括当时担任上海守卫重任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这个职务,让汤恩伯来担任,实际上也是为把这最后一批20万两黄金运出上海做了一个非常可靠的保证。此外蒋介石还安排了其他亲信进入南京国民政府机要部门,监视代总统李宗仁的一举一动。凡是国民政府军、政、财等大事,均要得到这位国民党总裁的同意才能执行。待这一切安排好后,他才放心地回到老家,过起了“下而不放”的生活。
1949年4月21日,蒋介石召见了国民党军队财务署署长吴嵩庆,谈及厦门军费的事情。晚上,当他和长子蒋经国在老家的礼堂正观看京剧的时候,突然有人来报,南京打来紧急长途电话。接完电话的蒋经国跟蒋介石耳语了几句,父子俩当即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