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1500000063

第63章 【尾声】永远的黄金(2)

如本书第七、八章所述,大陆运台黄金主要用于发行新台币、军费开支及国民党政府军政费,其他还有蒋总裁下野生活费及出国费用和台湾《联合报》开办费等;新台币准备金今尚存约100万两储存在台北文园“国库”里。(详见表8.4)如上文所述,这批运台黄金,在“国民党政府”播迁来台初期,对新台币的发行、抑制通货膨胀以及稳定台湾金融市场至关重要,对台湾的政经军心都带来深远影响。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这批运台黄金,“国民党政府”在赴台初期没有美援的情况下,恐怕根本无法在台湾立足。但谈及台湾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主要则是靠美国援助和国民党的经济改革,基本与运台黄金无关。蒋介石虽然将大量金银外汇运往了台湾,但国民党政权的用度开销仍然是左支右绌,非常拮据(参看第七章军费日志部分)。当时,台湾一位军阶最低的三等兵,每月只领7块新台币;一位公务人员平均也仅十几块新台币。拮据度日的另一面是,鼓浪屿金库中的近百万两黄金,9个月后,就只剩12.5万两了。这让蒋介石深感压力,吴嵩庆也在日记中发愁,“老本都吃完了怎么办?”当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湾“复行视事”、对着民众挥手微笑时,其实正心头苦涩:一触即发的两岸战事、60万大军的给养,正快速吞噬着运台黄金。周宏涛在其回忆录《蒋公与我》中亦称:“消耗存金最大宗为军费,平均每个月需拨付18万两。”到1950年6月,台湾库存黄金已经只剩3个月存量了。

这些运台金银外汇一旦用罄,蒋介石政权便岌岌可危,前途难卜了。然而,恰恰在台湾开始出现“生产凋敝、物资医乏、物价飞涨”的时候,朝鲜战争却在此时(1950年6月25日)爆发,美国基于“防堵共产主义”的政治利益考虑,转向支持台湾国民党政权。6月28日第七舰队加入协防台湾任务,随后又恢复了为期15年的对台经济援助。台湾的财政窘境终告摆脱,同时也迎来了有雄厚财力支撑的经济起飞。

从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到60年代中期,台湾接受的美援总额高达41. 5亿美元(按照当时的价格1两黄金约合38美元,那么美援的价值就相当于11857万两黄金),其中军援和经援分别约占57%和43%(数据来自《美国研究》2002 年第3期牛可《美援与战后台湾的经济改造》)。无论从数额、持续时间还是重要性上看,大陆运台黄金显然都无法与美援相比。美援的进入稳定了台湾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使台湾的通货膨胀率由1950年的400%降至1951年66%,1952年降至23%,1953年降至8.8%,1954年降至2.4%。当台湾的经济趋于稳定后,美国的援助主要用来扶植台湾的经济发展。由于美国人坚持认为,提供美援的目的之一必须是培养台湾的民间企业家,以便达成共同“防共”的政治安定力量;于是为台湾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支持,台湾的许多经济发展计划交由民间来承办,现代台湾的民营经济由此起步。同时,蒋介石将美援资金的十分之一专门拨付农村发展与复兴委员会,以促进台湾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进而为台湾经济的起飞积累了资金。此外,国民党当局卓有成效的改革,也是台湾经济腾飞的重要原因。国民党政权迁台后,分别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其中币制改革、税制和外汇制度改革,在农村实行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等政策,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使台湾的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起来。国民党总结在大陆失败教训,决定在台湾进行和平土地改革(1949—1953),这是台湾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基础。1949年3月实行“三七五减租”,意思是地主对佃农的租额不得超过全年收获的37.5%,所以简称“三七五减租”。从1949年4月开始,根据当时的统计,因为减租而受益的佃农有近30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4.5%。1951年又实行“公地放领”政策。台湾光复后,从日本人手里接收过来的耕地叫“公地”,国民党政府将这些“公地”陆续卖给农民,地价为耕地主要产物全年收获量的2.5倍。1952年至1953年继续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主要内容有:地主可以保留相当于中等水田3甲(43.5亩)或者旱地不超过6甲,超过的耕地一律由当局征收后放领给农民;征耕地价也是按耕地主要产物全年收获量的2.5倍,当局用债券和股票的形式支付给地主。

1953年起,国民党当局开始鼓励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主要扶植民营经济发展: “台湾当局给私营企业以照顾和支持,银行以更多的资金贷给私营企业。贷给私营企业的比重逐年增加,1960年贷给公营企业占53%,贷给私营企业只占47%;到了1979年,这个比例就倒转过来,而且拉开了距离,贷给公营企业只占23%,而贷给私营企业增加到77%。因此,私营企业发展迅速,1960年公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47.9%,私营占52.1%;1975年公营企业降到22.7%,私营企业增加到77.3%。从1953年到1978年,公营工业产值增长12.5倍,民营工业产值增长74.8倍;民营工业的产值在整个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也由1952年的43.4%上升到1978年的79.1%。”(元邦建《台湾史略》)

“早期台湾经济成功发展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为关键的,或是国民党在1949年从大陆带去了大批人才以及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与采取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最初上海国库的黄金银子及外汇,稳定了新台币;以后的高利率政策及美援维护了1950—1960年的金融安定与发展。如以人均计算,1949年运台国库全部资金4亿美元(或800万两黄金),每人分配约50美元,此戋戋数显然不是台湾经济起飞的原因。其次是当局能人尽其才,重视教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现在大陆已后来居上了。”吴兴镛则如是认为。

综上,可以说,台湾经济之所以能实现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美国的援助和国民党当局的经济政策。蒋介石运台黄金,在初期维持台湾的经济和财政已经捉襟见肘,在后来的经济发展中也就作用不大了。当然,作为台湾经济发展金融后盾的新台币之所以能保持稳定流通,台湾政经军心稳定,蒋介石运台黄金在50年代的确功不可没,所以也不能说台湾经济的起飞与这批黄金完全无关。由上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蒋介石运往台湾的黄金的确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财富,特别是八年抗战的全民心血。台湾的确曾从中受益,这是无可争论的事实。2.大陆当年并非像谣传的那样,在金银和外汇等方面一无所有,或者只有少得可怜的金银外汇储备。从现有材料推断,中共在大陆掌握政权后所收兑和掌握的金银及外汇数量,并不比蒋介石运到台湾的少。3.台湾的经济发展主要靠美国援助和国民党当局合理的经济政策,蒋介石运台的黄金在迁台初期稳定金融、发行新台币方面功不可没。大陆在建国之初经济建设屡受挫折,实属正处于摸索阶段,与蒋介石从大陆运走的金银和外汇关系不是很大;至于将“三年大饥荒”归罪于蒋介石把黄金运台的说法,则较为荒谬。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进入上海的解放军战士愕然发现,昔日繁华似锦的十里洋场已经变成了一座空城;触目所见,只是一张张饱受战乱的面孔和战争过后的一片狼藉。运输大队队长张振国率队带着士兵们分乘8辆卡车,扛着一箱箱人民币,直奔外滩的中国银行,将其送进了“至少两三个篮球场那么大”的远东第一地下金库,国民党金圆券时代至此宣告结束。

同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陈毅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然而上任伊始,摆在陈毅面前的却是各种各样棘手的难题:物价一泻千里,人民币迅速贬值,通货急剧膨胀,人民朝不保夕;工厂停工、破产,百废待兴;特务猖獗,阶级斗争尖锐。27日上海刚解放时,规定一元旧人民币兑换10万金圆券,黄金每两3.91万元,银圆一枚是660元。可不到十天,银圆就上涨到一枚1800元,黄金一两涨到11万元。早已奉命停业的证券交易所,每天都有数千人光顾,到6月8日竟达到8万人;街头还有数万银圆贩子从事金银买卖,每枚银圆已涨到2000多元人民币。当然,其中亦不乏国民党撤退时留下的特务人员,妄图从经济上颠覆新政权。当时一些人很得意地声称:“共产党打得过蒋光头,打不过袁大头。”

面对此种情况,“铁腕”市长陈毅决定实行强制手段,严厉打击不法分子。首先,于6月10日,下令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包围查封了这个证券交易所,逮捕了1000人,并下令禁止黄金、银圆、外币的计价流通和私下买卖……到第二天,银圆价就跌了一半。以后,再经“三反”“五反”运动,“镇压”了一批人后,就没人敢投机倒把、买卖金银了(《百年上海滩》,上海滩杂志社,2005年)。“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由于陈毅的有效治理,上海经济开始复苏。

“金圆券发行,民间所藏的银圆、黄金、美钞为政府一网打尽。”这是《李宗仁回忆录》中的表述。中国共产党几乎是在“无金”的基础上建设国家金融体系。在黄金短缺的状况下,解放初期便出台了严禁金银计价流通和私相买卖的规定,如1949年6月颁布的《华东区金银管理暂行办法》,严禁一切金银带出解放区;人民储存之金银如在解放区内迁移必须携带者,须向区级以上政府申请开给携带证;属于人民自行佩戴之金首饰不超过1市两。在本区内携带金银而无合法证件,或以金银计价行为者,按牌价贬低15%~30%收兑。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制定下发了《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了民间的金银买卖。

那么,到1949年后,中国大陆到底还有多少黄金?吴兴镛曾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武力的文章,提及:“1950年3月物价趋于稳定后,国家收兑的金银数量大增。以广东省为例,1950年就收兑黄金745.5万两……”虽然该数据在海内外争议颇多,但是民间藏金一度流向国家,确是不争的事实。另据媒体报道,温州解放初期,有人不愿意拿黄金去换人民币,用各种办法把金子藏起来,比如床底、墙角,还有资本家把金条藏在皮箱的夹层里,但最后还是被查了出来。到1950年年底,温州地区共处理金银案件446起。到1952年止,温州地区按牌价收进黄金9625两。

建国后势头最猛的民间黄金兑换潮则是在文革期间。杭州、宁波等市的红卫兵贴出了“砸烂金银饰品”的大字报。人们纷纷将久藏在家里的各种金饰、金条等拿到银行要求兑换。据《浙江金融史》记载,从1966年8月27日开始,到当年10月底,杭州市共收兑黄金660市斤。几乎同时,宁波用1个多月的时间,收兑了黄金632市斤。收兑来的钱当场转存。有的储户心有余悸,还向银行探问,兑换来的储蓄是否属于“四旧”?甚至还有人提出存款不要利息。经历过严格的黄金管制及兑金潮后,从1982年9月起,中国百姓才可以通过商场购买到黄金首饰;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开业,中国黄金市场才走向全面开放。

国民党政府从大陆撤退到台湾的最初二三十年,对于黄金运台之事都噤口不言,而主持其事的人,包括吴嵩庆在内,也绝口不提;因为黄金运台的事情,从大陆民众观点来看是民怨极大的。如今黄金秘运一事,已随着当事人的老去,渐渐步入历史的尘埃;但无论是蒋经国等策划者,还是被挑选参与了秘运的吴嵩庆等人,都并非没有心理负担。蒋经国在其《风雨中的宁静》一书里描述道:“每一个铜钱敲开来都是血……”铜板敲出来都是血,更何况是黄金?这或是暗示“这些钱我们拿来是有愧的”。

“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往事过去属于高度机密,许多参与者最初都不愿意提及。把属于全体人民的黄金运到台湾去,他们中很多人顾虑留在大陆的亲人会被指责。大家很理解大陆亲属对黄金‘被偷运’的感受。此外,在台湾内部,对当年的黄金也有不同政见。”丁雯静在采访当年运金事件亲历者过程中,经常是三顾、四顾甚至多次登门,对方才打消顾虑。

以吴嵩庆为例,其自1947年起,即担任国民党军队的财务、军需总监达15年之久,且每周参加国民党政府“总统府”军事及财经两次最高机密会议。在他1991年去世时,吴兴镛和母亲就很顾虑,倘若给从没离开过大陆的兄弟们看这些资料(按:主要指吴嵩庆日记),会否影响他们在海峡那边的生活:“至少会带来些困扰吧。他们业已过古稀之年,还是少知道些为好。”

93岁的董德成接受了丁雯静的采访。在访问前,他的子女不是很愿意,他们很清楚,台湾黄金问题很敏感。但董德成自己却说:“为什么不要讲?这段历史我们坦荡荡的,对得起人民,对得起百姓,为什么不说?”或许老人已隐约感觉到这是他最后一次接受访谈,他握着丁雯静的手说:“丁小姐,我们中国真是一个苦难的民族。”他们希望一切的苦难都结束在他们身上,下一代不要再有;而他们自己,愿意不愿意都别无选择,只能跟时代和命运一起走。两个月后,董将军去世了。

江维翰的夫人米绳祖最初也一再拒绝访问,因为她担心“上海的亲戚们知道先生协助蒋介石运黄金,会不谅解”。几经拒绝后,米绳祖终被说动,激动地对丁雯静说:“……告诉台湾老百姓,国民党不是光着屁股到台湾。丁小姐,你一定要让台湾老百姓知道。”(详见第五章第三节)

而作为兵戈相见的另一方,当年的解放军运输大队队长张振国在接受丁雯静的采访时,深信因为蒋介石带走黄金,导致老百姓承受了很多苦难;但他已经消释了义愤,全然没有胜利者的正义在握姿态,觉得黄金造福了台湾民众,是楚弓楚得,值得。张振国的这番议论,使得来自台湾的丁雯静深受感动。当丁雯静问这位年已90余岁的昔日战胜接收者,怎样看待运黄金行为本身时,老人波澜不惊地说:“他(蒋介石)不是傻瓜,他在那边(台湾)要吃饭要穿衣吧。他要做本钱,本钱。”

同类推荐
  • 史记故事从头读到尾

    史记故事从头读到尾

    本书遴选《史记》中最为人称道的精华篇章,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编撰,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中华文明巨著,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引导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暂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
  • 盛金王朝

    盛金王朝

    曾经我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我很低调,从不告诉别人,不过,已经没有机会了,直到有一天,有个人告诉我,可以接班封建社会,我该答应吗?
  • 辉煌的骑兵

    辉煌的骑兵

    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乱世人命如蝼蚁看主角如何在·穿越来的乱世里开辟出一片天地。
  • 双鹰旗下1

    双鹰旗下1

    哈布斯堡家的大德,征服欧陆……绝不投降!!书友群:七九五二九五八七二
  • 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

    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

    1978年是共和国历史上实现伟大转折的一个重要年头。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上,在新中国70年的历史上,1978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特别是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此前20年来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经历20年曲折探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后,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一个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从此开始了。
热门推荐
  • 天上地下最强最强经

    天上地下最强最强经

    大家好我是很烫,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新人,大家不要被书名误导,其实这是随便起的哈哈哈哈哈哈。
  • 奸臣重生记

    奸臣重生记

    陆昭明是个奸臣,在他惨死之后重生了他发誓要做一个清明的好官,只不过他发现自己的死对头好像不太对劲,直到有一天他的夫人告诉他一个秘密,说她就是他的死对头……
  • 我们心中住着另一个自己

    我们心中住着另一个自己

    《我们心中住着另一个自己》收录腾讯·大家著名的专栏作者闫红在腾讯·大家发表的专栏文章精华集结。她写当代普通民众生活的苦与乐,爱与愁,细腻的文字勾勒出人情世故;她对娱乐明星和娱乐事件的时评,王菲,舒淇,林心如,刘嘉玲……通透又耐人寻味;还有闫红尤其受读者欢迎的对《红楼梦》和《水浒传》的独特解读,擅长于字缝间发现历史的有趣之处。
  • 愿卿不负天下

    愿卿不负天下

    目前笔力不足以描绘出一个宏大的故事,不想毁掉这本书,所以暂停练笔,感谢收藏和投推荐票的大家,我会尽快更文的。当朝长公主死了,出殡之日男宠大鱼大肉,丈夫休妻离府,婢女背主求荣,而这一切,竟然被和她同一战线的皇弟允了。她善于算计人心,可她死后,身边的人一个个皆变了心,转了性,颜卿怀疑老天让她活着,就时为了让她看到自己的谋划一步步落空
  • 急救便方

    急救便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上)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上)

    本书讲述了二战爆发后,日本在发动珍珠港事变后,为彻底打败美国海军,发动了中途岛海战,结果阴差阳错,由于指挥失误,遭到惨败,从而使太平洋战场遭到逆转的过程。本书对海战原因、经过及最终结局均作了细致描写。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我是餐馆服务能手

    我是餐馆服务能手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探索农村文化建设新途径,引导群众不断提升文明素质。希望本书让农民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明伦汇编官常典都察院部

    明伦汇编官常典都察院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