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5000000030

第30章 有人找我(7)

李丹对未来的恐慌,被这件事打断了。她热心地到处找关系,找熟人,她的记者身份和学法律的背景,肯定有帮助。她的前男朋友来报社几回,似乎回心转意了,她也可能主动投怀送抱,我遇见他们亲亲热热逛商场。她对我说,他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妻子是医生,两个孩子——她完全没有必要向我说这些。

我见到了另一个她,热心和有活力的她。为一个患难的老朋友无所求地奔波辛劳,究竟是令人感动的。她不像我,她对诸葛春兰没有感情上的承担。

也就是出事的第四天,春兰的父母找我来了。

老两口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击倒了。两人是小学教师,只有春兰一个女儿。美丽聪慧的春兰是他们的一切。大家没有告诉她被割下头颅的惨象,否则他俩是活不下去的。他俩相互倚扶着,安慰着,在报社门口大槐树下坐了大半天,等我下班。

我一见她母亲,一惊,她太像春兰了,我说不出是嘴巴、眼睛或者眼神、表情还是脸面轮廓。我仅见过春兰两面,还是在七、八年前,我只能说是印象,但这印象太强烈了,太吻合了。她无锡音专毕业,出身地主家庭,尽管成绩优异,还是分配在矿工小学教音乐;春兰的父亲在小学教语文,原先在上海一个出版社当编辑,打成右派后两人从上海下放来石嘴山。两人都才五十出头年纪,父亲显老,拘谨,母亲看上去刚过四十,话全是她在说,不急不慢。说着说着,两人抱头痛哭。我也是眼泪汪汪。

他俩深怕我拒绝“接见”,见面就双手递给我一张粉红色的贺卡。贺卡套在一个精致的信封里。贺卡上是我写的祝词:“祝愿白头偕老,百年好合。”

热血沸腾了。不由自主地红脸,气促、心颤。我怎么啦?

“春兰怕席雄撕了这张贺卡,带回家让我们保管。她来家,常常拿出贺卡看,流泪。她给你写过两封信,是在家里写的。她很后悔寄出去,怕影响你的生活、工作,更怕叫你为难。这孩子很要强。她后来写的信,都没有寄。”她母亲哽咽着说。

我亏待了她,欺骗了她。我软弱、懦怯,明哲保身,自私。我更感到她的光彩和魅力。这是一个很深很黑不可往复的心狱!

“杀人偿命,这是古训。我们强烈要求以命抵命,判杀人犯死刑。走遍天下我们也要打官司!”她父亲说。

我说不出话。所有安慰的话全是废话,都显得不真诚。我只是点头。

我说:“春兰是我一生中不能忘怀的朋友。你们放心,我会尽心尽力。你们的事就是我的事。”

然而,我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李丹告诉我,精神病院院长知道我。他和我是一个派,那时候人际关系最重派,一个派便是同命运,共沉浮。“老保见老保,相逢便问好。”他读过我写的大字报,也听说过我是硬骨头,没有反戈一击。

在她的催促下,我只得去一趟。

杨院长非常热情。部队干部出身,快言快语,豪爽仗义。文革10年他受了非人的折磨,“解放”后依旧主持正义,为一起“恶毒攻击毛主席”的现行反革命犯从死神手里夺回生命。后来他又被关入监狱,诬陷他和一位逼疯了的女教师有性关系。“真有这种事就好了,老婆也不会跟人跑了。我们的冤案太多!我在这位置一天,你放心,不会因为我们工作失误错杀一人。”

既然我出面,他认定席雄是冤案。

“李记者找我多次。她说席雄一年前就失聪过,脑震荡。席雄是你的得意门生,党报重点培养的工人作家。失聪的事,她说你也是知道的。”

我应该怎么说?人命关天!要是说装假,有此先例在精神病鉴定中绝对混不过去,笃定死刑。判他死刑,只会在我的心狱中多一个亡灵。再死一个人,真的能抹平春兰父母的心灵创伤?她有一个儿子,儿子是春兰的血脉遗留……沉默的片刻,很长很长。我说我要上厕所,我从走廊里走出去。走廊很短。现在,我只知道我不能说谎。在政治上说谎不可避免,不然当不了记者,甚至不能生存,我们可以原谅自己,但这件事我不可以说谎。

我说:“我看过医生的鉴定书。鉴定书上这样写:传导性耳聋,换工种,休假半个月。”我尽可能保持客观陈述。真实的谎言。

“明白。”杨院长说。

我辜负了他的信任。

17

一个月过去了。

一天夜晚,我们都已睡下。春兰父母来家找我。

灯光下,他俩脸色灰白。五十多岁的人已是老态龙钟,扶着桌沿椅背行走。

他们的一生,什么都经历过,但失去女儿的悲痛把他们击倒了。坐着,沉默,像是等待对方开口。面面相觑。

“叶编辑,我们想通了。”她母亲说。

她父亲说:“我们出具证明:席雄有精神病。”

刹那间,我惊住了。不可能。

不会是受到胁迫吧?

“你们是不是……”

“叶编辑,不是,不是。席雄父亲找我们,老人是残疾人,哭得像个孩子,跪在地上叩头不起来。这世上的人活得太艰难了。他没有过错,他不必承担儿子杀人带来的痛苦。他说他愿意以命相抵,他马上去死都行,只要换回儿子一条命,他才三十多岁。不能有更多的悲剧了,枪毙席雄他活不下去的。我说,亲家,你保重,证明我写:他有精神病。你答应一件事:‘让我们抚养小孙子。我们没有别的亲人了,他是我们的孩子,改姓诸葛。’他立即答应,写下字条,按了血印。今天上午,小孩带过来了。孩子非常可爱,非常懂事,不言不语的坐在小板凳上。他是春兰的骨肉。看到可怜受惊吓的小孙子,我们更坚定了,他应该享受加倍的爱,他不应该受到哪怕一点点伤害。晚上本来我们要领他过来,时间太迟了,小孩需要充足的睡眠。明天我们就去办转学。星期日我们带他来你们家,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说起孩子,春兰父亲脸上洋溢对未来的憧憬。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纸证明,递给我。

“女儿诸葛春兰和席雄结婚十年,感情长期不和。后来我们了解席雄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时常出现躁狂,妄想,幻觉和多疑,我们曾几次劝他延医治疗,他没有听从。最后几个月病情加剧,已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上证明出于自愿,特予声明。”

三三也拿过去看。她是很好的倾听者,每次他们来,她都十分体贴,陪坐在边上,拿过毛线编织,很少插嘴。

“这是真的?”三三问。

“不是。我们在说假话。叶编辑,晚上这么迟来,我们就想听听你的看法:这样做合适吗?”

“相比所有的假话,这是最高尚的,也最正确。高尚的正确的假话。”我说。一个人承受不了更多的真实。这便是生活,便是人生。

“我们也这样想。”两口子都说。

“我明天就给精神病院送去。你们一起去吗?法院正等着精神病院的鉴定书。”我说。

他俩互望了一眼。一起去,对他们太残忍了。

三三说:“不去!”

“那也好。需要我们,随时通知,我们一定作证,绝不反悔。”父亲说。

他们从最初的悲痛,痛不欲生,到悲愤,仇恨,到悲凉,人生的完结。现在,终于从“悲”中挣扎出来,有了凄美的向往。

第二天去精神病院,我没有告诉李丹。

杨院长看了“证明”,说:“我们讨论过,对定性意见不一。这个证明很关键。不是拿钱买的吧?”

“不是。绝对不是。”

“没有受到武力强迫,或者威胁?”

“没有。肯定没有。”

杨院长笑着说:“又是绝对,又是肯定,不像你平日说话。有别的原因吗?”

“你就看证明吧!”我回避,故弄玄虚,“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真的。”

“什么事?”他一直觉得我是个有独立思想的人。

“你还用我说?”我笑着搪塞。“以后你会告诉我的。”

18

我让杨院长告诉我什么?我不知道。

多年来,“伪证”两个字始终在叩问着自己的良心。春兰父母是在作伪证吗?我是支持他们作伪证吗?

那么,什么是被法院取信的精神分裂症?

我需要时间思考。时间给我的答案越来越清晰:席雄真的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那个年代,我们都疯了。我们都有精神分裂症的表征: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感知障碍,行为障碍,也许还要加上心境障碍。不同的只是程度,强度和时间跨度。

席雄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我也有精神分裂症,李丹也有。我们都有。

春兰父母描述的“躁狂,妄想,幻觉和多疑”,这是真实的;他“已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是真实的。这是春兰父母列举的席雄精神分裂症症状,没有错。

这样的认知,能消弭我心中的罪愆感吗?不能。春兰鲜嫩的生命消失了。她是无辜的,为什么要她付出!

席雄三年后释放。

他出来没有找我,李丹说也没有找她。听人说去海南岛发展了,要办大农场,当庄园主,走托尔斯泰的路。

一直到今天,二十多年音讯隔绝。

19

李丹两年前来温州找我。

李丹八十年代初嫁给日本商人。不记得他叫什么,一郎或龟一,反正有个“一”字。她去采访,两人是一见钟情还是一拍即合,我不了解。反正二者居其一。第三天,他俩去公园了,在西夏铜牛前合影,第五天,李丹就宣布是他的人了,发“大白兔”喜糖,说:“只能因陋就简了,下回请你们吃寿司,我亲自做。”我多了一句嘴(她究竟把我看成朋友,而且这么多年了),悄悄问:“你对他在日本的情况了解吗?”她沉醉在幸福之中,笑嘻嘻地说:“看来,你又要当老保,改不了本性。”(这是席雄给我的赠言。)她没有计较我的多余的话。

正是招商引资热,一郎或龟一的到来受到热烈欢迎和隆重接待。他原定住一个星期,考察投资环境。对基础设施不满意,但满意人情环境;为了李丹,多住了两天。日本商人重诚信,带她去名古屋成婚。临行她告诉我,他只大她十一岁,前妻因病三年前去世,留下三个孩子,一男两女很可爱,他们都同意父亲娶回中国妈妈。他的人造革公司,在日本同行业中有很高知名度。

她去日本没有带中共党员组织关系。

李丹经常回国,一郎或龟一在青岛、上海有办事处。她回过宁夏,在银川最高档的宾馆设宴,请大家吃日本带回来的寿司、三纹鱼、神户牛肉和喝酱汤。我在三三出车祸后调回家乡温州,没有见着她。

她是夏天来温州找我的。年过六旬,化浓妆,原先漂亮的大眼睛抹上深蓝的眼影,眉毛画得很黑很浓,脸上的遮盖霜很白,头发染成浅黄,茂密卷曲蓬松(发缝不见了)。她对自己的境况十分满意。她这么刻意精心打扮,至少是对我们的尊重和希望留给我们一个好印象。

我说她雍容华贵。

我太太说她气质优雅,和我站在一起,我比她老十岁。

她谈过日本料理的精致,便向我太太传授青春永驻的秘诀:每天游泳,涂上防晒油;早起要用一种什么品牌的精油敷脸;做爱之后,第二天一定要按摩脚后跟,脚后跟最容易起皱。

她俩谈得投缘,笑声不断,便赶我回书房。后来大概是传授日本料理了,怎样做饭团……

当晚她就回上海。

我们送她上机场。望着她背景:保持良好的腰身,结实浑圆的臀形(我过去未注意过),步履稍稍有点蹒跚(可能是鞋跟太高太细)。她频频回身挥手。机场灯光明亮。

不管她以后再来还是不再来,我们的故事已经说完。对她,对我,全一样。每一次告别都是不可重复的,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其实都是一次死亡。

我忽然有点伤感。想起她一丝不苟的黑发和白白的发缝……

20

“他不会再来吧?”太太看我呆坐着,关切地问。

“不会。”我肯定。

“那你还怕什么?”太太勇敢起来,去厨房煮她的白木耳红枣汤。她这个年纪,很难感同身受发生在那个年代的事。对于她,太复杂,太深刻,因此太乏味。

他一定走投无路。千方百计打听到我在温州,千方百计打听到我的家址。依旧是他,锲而不舍,不达目的决不放弃。

我为什么不敢面对,难道这一切我没有责任?

时间在分分秒秒过去。门口悄无声息。响声在我心里轰鸣。这是遥远的雷声,随着忽明忽暗的电闪,轰隆隆越来越响了。

我再一次看表;十五分钟。我需要一个理由,再给我一个理由。

我接待过不少来自宁夏的客人。旧友新朋,熟悉的记不起名字的。西部人总是把东部看成是改变命运的地方。我是“东南西北人”,我乐意为他们牵线搭桥。

如果不是我,他这一生会是什么样?

人生不能假设,但人生中有多种可能。我给了他一种可能,这个可能意外地毁了他的一生。

现在我为什么不再给他一个可能?

太太从厨房探头问:“他认识李丹吗,来过我们家的日本人?”

李丹夸她像美丽的日本少妇,端雅娴静。她记得很牢。

“认识。”我说。

李丹、席雄和我,三人是一个时代的组合——这个概念蓦地清晰凸现。

太太端着碗出来了。

“下楼看看。”我站起来说。

“怎么,找杀人犯?看刚才把你紧张的!”

她不相信我真要下楼。

“他晚上没地方睡。夜里冷。给点钱,让他住旅馆,让他回家有路费。”

很具体,是真的了。她有同情心。我一个人去她不放心,感觉很好地说:“好吧。我跟你一起下楼。要不要带上铁棍?”

家里装修有半截铁棍子剩下。

“不用。你动作快点。把钱包带上。”

我们蹑手蹑脚下楼,楼梯每个角落都留意到了。出门向东,那里是菜市场,巡视一遍,再回转,向西,拐进一条巷子,这里有几间贴着“待拆”封条的房子。一一查看。

她一会儿走在前面,一会儿走在后面。她很难判断在前面还是后面更安全。

他不见了。

我现在非常希望能见到他。这个欲望非常强烈。

上楼的时候我还在想,也许他正蹲在门口。

一连几天,听着门铃。没有他。

席雄消失了。

他大概也没有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生。我也不完全明白。我们有太多的“如果”可以检索,但已经发生了便是唯一。

人生太短了,一生的时间来品味人生太短了。

(2008年)

同类推荐
  • 陪聊

    陪聊

    想到这里,成家川忽然嘴角一扯,笑了出来。他想起第一次拿了陪聊赚的钱,请辣辣在排档上吃饭时,给她做过的那个心理测试,测试的结果是,她将来会嫁给一个财主。果然如此啊!现在,他又欠了财主一屁股债了。成家川默默地惊叹着自己的心理分析能力,他是可以做一个名牌心理咨询师的,完全可以。这么想着,忽然感觉鼻子有些酸。一阵风吹来,只觉眼睛里有刺痛,也许是进了沙。成家川站定,闭上眼睛,顷刻,眼泪从合着的眼皮缝里冒了出来。
  • 赤脚走过桑那镇

    赤脚走过桑那镇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环游黑海历险记(凡尔纳经典科幻)

    环游黑海历险记(凡尔纳经典科幻)

    《环游黑海历险记》的主人公凯拉邦是烟草商人,生性固执古板。他要到海峡对面的侄子家去参加婚礼。为了对不合理的税收政策表示不满,他决定带人沿着黑海绕到海峡对岸,由此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他们的马车被蚊群叮咬、野猪围攻,遭遇大草原地下气体火山般地爆发等惊险,使他们险些丧生;此外,还要对付土耳其权贵的阴谋诡计……
  • 琉璃

    琉璃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世界无人日(中国好小说)

    世界无人日(中国好小说)

    有两个能带枪的人,出现在我家,给习惯裸睡的“我”带来了深深的困扰,“我”出门,路过一排店面,像是进入了无人区,原来是“世界无人日”。“我”的所见所闻仿佛进入了另一片时空,它突破了原有规则的限制。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虚造了一种特别的时空情境,让“我”的所思所想,在这一时空里变得合理和自然。这就是《世界无人日》带给读者最大的艺术感受。
热门推荐
  • 腹黑总裁迷糊妻

    腹黑总裁迷糊妻

    3个年前,一场车祸夺走了叶坤最爱的女人夏小希,三年后,一个无知的女人闯进了他的房间;“你们这是在干什么?”云曦仔细的对比着床上两人的动作和那张贴在墙壁上的图画,最后云曦得出结论,即使人不同,但是她可以确定他们的姿态是一样的。而他也可以确定这个女人就是消失多年的夏小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欲念三部曲之黄昏

    欲念三部曲之黄昏

    内容简介:九个人因为偶然原因,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一起生活了五个月,他们应对处置了各种突发情况,保存坚定自己的信念,努力控制自己的欲望。在这个过程里,他们互相影响,深入交流。既有男欢女爱,也有兄弟情深。姐妹之间的团结互助,男人之间的互相扶持,一路走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男男女女,处在封闭且压抑的环境里,感情何去何从?对待感情的态度,又将何去何从?欲望与信念,支撑着每个人,每个人的欲望和信念,也在不停的发生变化。看欲望和信念如何互相作用,怎么样此起彼落,影响一个人的每一个选择和判断。
  • 谁砸了他的饭碗

    谁砸了他的饭碗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原来碗筷也顽皮

    原来碗筷也顽皮

    罗家七女—罗天婉“我诅咒你的肚子里的孩子,让她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一个的死在自己的面前让她尝尽背叛和无助,最后痛苦的结束一切”……多年后她是一个吸血鬼,让罗冉这个罗家真正的继承人没有父母的陪伴还害他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爸爸,可他依旧那样照顾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南海里的博大胸怀

    中南海里的博大胸怀

    本系列是反映我国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人的工作和生活故事的系列图书。本系列共分为家世渊源、乡情悠悠、衣食住行、情趣爱好、博览群书、战友情深、博大胸怀、肝胆相照八部。通过对老一代革命家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小细节和有趣的故事的描述,揭示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和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高尚革命品格。 本书通过在不同历史时期具体的革命故事,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宽大胸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 俏皮宠妻,傻子相公么么哒

    俏皮宠妻,傻子相公么么哒

    相公说:娘子娘子,我给你呼呼,不痛不痛……她说:你滚,再丫靠近就是找抽!靖王说:颜,是本宫负了你。她秀眉皱起,心想,你谁?咱俩不熟。谁?谁半夜亲她?谁又在她熟睡时,情话无比温柔……
  • 闪婚厚爱:这个总裁不太冷

    闪婚厚爱:这个总裁不太冷

    “我成全你们!总有一天你们会为你们恶心的行为买单!”三年前,她被渣男贱女设计,赔上了自己的青春。三年后,她霸气回归,准备狠虐渣男贱女,却惹上了腹黑总裁。“跟我结婚,我会帮你达成你想要的一切。”“先生,你太自恋了吧?”总裁大人?对不起,我没兴趣。前任后悔?对不起,一次不忠,终身不用。贱女找茬?呵呵呵,你这是找死。当一切都走向了她预期的结果,她该何去何从。当她选择离开的时候,他又出现在她面前。“女人,没有我的同意你休想离开我!”看我们的总裁大人是如何把怼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这句话发挥到极致。
  • 逐天衢

    逐天衢

    经轮回,历磨难,觅仇人,寻挚爱。以血洗血,以武止戈,逐天衢,解天问,终证长生...
  • 农民工问题的产权经济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农民工问题的产权经济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历史逻辑为顺序,以城乡产权制度改革为背景,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结论:首先,农民工劳动力产权侵害是农民工问题的本质;其次,农民工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民工进城务工具有正的外部性;再次,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是降低交易成本、保护农民工产权、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