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2100000006

第6章 听乐之道

本文原载《音乐爱好者》1998年第2期。

音乐,主要是供人聆听的,虽然读乐、奏乐乃至思乐也在常理之中。听乐尽管最普通,但每个人的听法却很不一样。有句洋话(现在似乎变成很多国人的口头禅了)称“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话用到音乐上,那就意味着,一千个人听音乐,但为什么听、怎样听以及听到了什么,几乎人人各异。

也许现在最常见的,是漫不经心地听乐。有高论说,尽管进入现代社会后,人们通过广播和唱片录音接触音乐的机会有增无减,但把音乐当作陪衬和佐料的危险也随之上升。且不论现在酒店、商场里的空气中总是飘荡着不痛不痒的所谓“背景音乐”,看看我们自己,有谁敢宣誓,从没有在喇叭里放着轻盈的音乐声的同时却在读书、闲聊、做家务的?每当这种时候,如果要问听到了什么,讲老实话,那应该是什么也没听到,只是感到一种惬意的声浪像一层暖洋洋的丝绒毯裹在自己周围,仅此而已。

记得大画家马蒂斯也曾信誓旦旦地宣称,他心目中的艺术,就应该像把安乐椅,让人们在忙碌和紧张之余,躺在上面得到松弛与休憩。不过,我相信,大多数艺术家以及爱好者都会情不自禁地反驳马蒂斯的说法,毕竟那只是他自己偏激的一孔之见,虽然从某种角度说,概括了他个人的艺术追求,但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不过,艺术和音乐确有让人安适的功能,也无须闭起眼睛,硬生生一概否认。现在有门渐趋红火的学科“音乐治疗学”,想必就是将音乐能给人以安适这种特点,当作主攻的方向。可见,把音乐当作生活的背景和装饰,虽有不尊重音乐之嫌,但仍不失为听乐的一种方式。

和一般人把音乐当作点缀不同,对专业人士与热切的乐迷而言,听乐是件要事,得认真对待。圈内人都接受过系统的“听乐训练”,从最初级的音高分辨、节奏模仿到后来的和声听辨、作品分析和音乐欣赏,大体都是想让耳朵敏锐起来,让耳朵成为一件真正的审美器官。乐迷们不需要诸如此类对耳朵的各种体操式的磨炼,但通过接触大量的实际作品音响,他们的耳朵其实已经受到了熏陶,虽说可能讲不出多少技术上的道理。

不论出于职业需要,还是本能爱好,对专业音乐人和业余乐迷而言,听乐都是必不可少的精神充电和心理给养。他们愿意费精力、花时间,不吝钱财,专门前去欣赏音乐会和歌剧演出;或买下自己喜欢的唱片,安坐家中,屏息凝神,专注聆听。此时的听,不单是听。因为通过听,会引发思想、情愫和感应,如入佳境,不免兴奋异常,乃至神魂颠倒。乐史中常有记载,仅一次听乐的经验,便彻底改变了一个音乐家的艺术和生活道路。如二十五岁时的柏辽兹,第一次在巴黎听到了贝多芬的第三和第五交响曲,如梦方醒,大彻大悟。这对他日后转向交响曲写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65年5月,霍洛维茨在阔别舞台十二年后,重又在卡内基音乐厅公开亮相,那场音乐会倾倒了不知多少信徒,令人永生难忘。诚然,像这般类似宗教体验式的听乐经历,绝非唾手可得,只能企望上天的恩赐。但只要有心、认真,人生一世,谁会没有几回刻骨铭心的听乐记忆!

由于各人背景不同、性格相异,听乐的经验和方式也会千差万别。就专业人士而言,职业习惯的影响十分突出。不妨观察一下这些不同的听乐习性,从中我们兴许会得到不少有趣且有益的启示。

可以先来看看作曲家。撰文写诗,必须多读多看。同理,作乐,先得听听别人和前人的音乐。由于从事创作,作曲家听乐,一般听是否对自己有用或有启发的。因此也就容易理解,为何作曲家听乐大都“喜新厌旧”“厚今薄古”。虽然熟悉经典对作曲必不可少,但了解当下的新创作,不论是身边熟人的,还是国外同行的,也许更为重要。由于脑海里总忘不了自己的音乐,作曲家听乐常常情不自禁走神,心想这种效果如果在自己手中,该怎样处理。为此,作曲家往往在别人的音乐里,会听出一些难为旁人察觉或意识的东西,如果形成见解,在最好的时候能一针见血,击中要害,如斯特拉文斯基对贝多芬《“大赋格”四重奏》(作品133)的评价——“由于对节奏变化的奇妙处理,它在任何时代都是当代作品”。不过,可能由于总是从自我出发,作曲家的耳朵有时过于偏狭而出现“盲区”。柴科夫斯基对同时代的作曲同行勃拉姆斯不以为然,这是众所周知的。可以想象,以老柴所喜好的直率、坦诚的交流方式衡量,勃拉姆斯所惯用的复杂对位交织和隐蔽动机进行,不啻为故弄玄虚的繁文缛节。

对于作曲家,听乐时个人的癖好和独特的偏激,既是有利的长处,也是不利的陷阱。另一方面,从事乐史研究的音乐学者,如鄙人,听乐时总不免带些“学究”气。学者听乐,从不肯轻易丢掉书袋子,因而面对音乐,总想问个所以然。作品之于学者,绝非仅仅是躺在安乐椅上闭目养神的消遣音响。他在听乐时,最不同于常人的习惯是,喜好通过想象把音乐放回到原来的生存上下文中去。因而创作的背景、环境,风格归属,体裁类型,作曲家的个人癖好,委约的对象,演出的资源限制等等所有可能左右音乐写作的条件,均是学者听乐时不愿放过的外围支持。为此,在音乐会之前阅读节目单,或在听唱片时浏览乐曲说明,这是听乐前必不可少的“热身准备”。虽说这些有关音乐的知识储备并不能改变作品本身,但听者的心理定式和听觉期待会因此受到微妙的调整,这对音乐鉴赏说不定影响甚多。毕竟,知不知道海顿《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50之1)是为当时的普鲁士国王所作,这对领会乐曲开头的大提琴声部至关重要。原来,这位国王是位业余大提琴手,技巧平平,但热心参与。海顿为他写作了非常突出但极其简单的同音反复,既满足了国王的表现欲,又不动声色地找到了乐曲的基本材料。显然,只有知道这些背景,听者才会由衷地佩服海顿幽默的足智多谋。

音乐学家的职责,就是为音乐重新找回可能已被人们忘却的上下文。有关音乐的一切,他都希望知道得更多,并乐此不疲。但正如德国诗人歌德所言,生命之树常青,理论总是灰色的。如果知识被梳理成苍白的数据,历史被风干为失血的化石,学者的耳朵就会临近失聪的边缘。与此相对照,音乐演奏家听乐时,大致不会遇到同样的危险。照理,演奏家不大会在音乐之外游弋,而是直逼声响本体。虽然演奏与所演释的作品不能全然分割,但演奏家听乐时,无疑更为注意演释的具体问题。钢琴家赞叹肯普夫晶莹透亮的音色,小提琴家羡慕海菲茨无懈可击的音准控制,声乐学生则对帕瓦罗蒂的辉煌高音心向往之。显然,演奏家由于每日直接面对恼人的技巧问题,他比任何人都更能体会克服了技巧负担后所带来的审美愉悦。飞驰的走句是否干净,多重声部的平衡是否恰当,乐句的气息处理是否自如,节奏的脉动是否充满生机,这些演奏家自己切身体验到的难题,他们在听乐时绝不会轻易放过,对别人演释中的纰漏当然也就格外敏感。

如前所述,凡事都有两面性。演奏家关注非常微妙的技巧—音乐细节,有时不小心,听乐时也会失去总体的方向感。常常听到表演专业的学生对某某名家的精湛技巧赞不绝口,但对这位名家所演释的作品风格和组织结构却懵然无知。虽说这是一种极端情形,但它暗示出演奏家听乐时容易走入的雷区。看起来,专业音乐人如想求得相对完善的听乐耳朵,非得扩展自己本专业之外的视野。听乐时,理论家得不时换换作曲家的耳朵,而演奏家也不妨试试学者的角度。

乐迷用不着为这些不同的听乐方式烦心。他们更多是根据自己的性情和爱好,做出自己的听乐选择。听歌剧,还是听交响曲?喜欢马勒,还是喜欢肖邦?这不仅取决于口味,有时还要看心境。不过,知道一点音乐人的听乐习性,也许对乐迷听乐不无帮助。其实,没准乐迷的听乐方式才是最本真的听乐,因为只有成为真正的乐迷,才会全身心地卷入到音乐中去。在这种时候,所有所谓的技巧、风格、背景、路数等等都被化解成了心声的吐露,从而达到一种无以言传、物我两忘的境地。乐迷和音乐家,此时彼此不再有任何区别,他们合二为一,共同领受着音乐的福音。

同类推荐
  • 你的建筑有多重?: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

    你的建筑有多重?: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

    普利兹克奖得主,诺曼·福斯特至今唯一授权个人传记!建筑是什么?个人的作品?时代的映射?权力的集合体?功能美学的极致?设计的风向标?也许在这本书中,当代最举足轻重的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会给你一些答案,这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从曼彻斯特贫民区成长为爵士授勋的建筑贵族,乔布斯心目中最有资格为苹果建造总部的人选……本书是诺曼·福斯特亲自授权并凭借作者三十年笃交创作记录的传记作品,追溯回顾了这位建筑大师的成长经历与杰出成就,他建筑人生的点滴感想和辉煌瞬间,以写实而入木三分的笔触刻画了这位已然名垂青史的大师建筑人生。
  • 书法的传播形态

    书法的传播形态

    本书重新构建出一种属于新时代的书法生态体。书法的存世史也是书法的传播史,现代人无以忽略书法载体对书法多样化传播的作用。甲骨、简牍、碑刻等使用简单材料的书作开创了书法传播的原始形态,金属类的青铜器和印章的书作提升了书法的传播规格,纸张的发明使得书法的世俗性得以极大地提升,并导致书法拓本传播现象的出现。书法的风俗传播则包括了绢帛、陶瓦以及墓志传播。文人的题壁书充满了柔性的美和浪漫的情调,而民间题壁则充满了随意化、率性化和粗鄙化的元素,摩崖刻石是题壁文化和碑刻艺术结合的产物。
  •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被称为“第二书圣”。多少年来,他的名字和他的一系列气势磅礴的碑刻书法一起,声名远播,走进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寻常百姓家。他的书香和风骨传遍了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颜真卿以他正直、坚贞、刚烈的崇高人格和雄强伟岸、端庄肃穆、浑厚壮观的书法风格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颜真卿与颜体》介绍了颜真卿的家世背景、生平事迹、书法创作历程,对颜体也作了概要。
  • 中国当代舞台美术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当代舞台美术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舞台美术应属于相对偏远的学科,却又有悠久的历史。曹禺先生指出,“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剧”,通俗地对其作了艺术定位,又辩证地建构了与戏剧舞台的关系。本书以不同的学术视角,对当代舞台美术的创造,进行了整体性的剖析、读解,折映了当代舞台美术的生命状态、生存空间和未来前景。全书基于作者的创作实践,有论有述,史论并举,对当代戏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动画艺术论

    动画艺术论

    众所周知,以创意经济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支柱,而在这个产业队伍中,动画产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和通信等高科技产业并行的极具发展潜力和蓬勃朝气的生力军。相比之下,曾经一度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并筑就一大批优秀经典的动画作品使之成为世界动画长廊中的瑰宝,还被国际同行誉称为“中国学派”的中国动画却显得步履蹒跚。
热门推荐
  • 绝对武力

    绝对武力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普通青年偶遇一缕残魂,不见传说中的江湖,却奇遇连连,揭开众神消失的秘密,嬉笑怒骂除尽奸险;五行合于天地,法力无边,更开创现代热武器与法力的完美结合,寻回失落的祖星文明,勘破大道轮回成为寰宇的传说……
  • 倾世毒宠霸天下

    倾世毒宠霸天下

    咏灵作为官家小姐无忧无虑的生活了15年,却被游学归来的哥哥一句话打破:“她不是我妹妹!”由此陷入身世与感情的漩涡。然命定的几人相遇纠缠,又掀起风波无限——合芯公主,玄玑公主,灵熙公主,究竟哪一个才是她的真实身份?迷离身世成就复杂恋情,三王争霸祸起倾世毒宠——当我心已向你,你却成为了谁?当我披上嫁衣,命运却再次摆弄棋局?我终于走向你,然乾坤未定,血溅泪寒,你可还是当初的你?回首间,天下已乱,这情却噬痛心扉——此生为你,愿与天下为敌!
  • 我向金风飘荡

    我向金风飘荡

    蝴蝶,从西边飞来。几百个庄周,向我飞来。这是我没有预订过的奇观,我交不起首付,我的心币,曾如瀑布一样为着成长倾泻无度。世上,只有庄周可以与蝴蝶自由互助。可是,它来了。没有一只蝴蝶,提前来我这里采风、访香、报信、诉灵。也没有一朵野花因其专下请帖。可是,它们来了。它们就这样千般惊艳地呼啦啦飞来了。肯定不是路过——它们来得正当时。这时,我是净身出户,一寸相思也没有背负,满庭芳,我是主。阳光晒得我头皮发痒,像偷香的小虫子在我的发根迷了路,渴望有风来吹送。花香和蜂鸣混在了一起,蜂鸣扎不透花香。
  • 闪婚厚爱:这个总裁不太冷

    闪婚厚爱:这个总裁不太冷

    “我成全你们!总有一天你们会为你们恶心的行为买单!”三年前,她被渣男贱女设计,赔上了自己的青春。三年后,她霸气回归,准备狠虐渣男贱女,却惹上了腹黑总裁。“跟我结婚,我会帮你达成你想要的一切。”“先生,你太自恋了吧?”总裁大人?对不起,我没兴趣。前任后悔?对不起,一次不忠,终身不用。贱女找茬?呵呵呵,你这是找死。当一切都走向了她预期的结果,她该何去何从。当她选择离开的时候,他又出现在她面前。“女人,没有我的同意你休想离开我!”看我们的总裁大人是如何把怼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这句话发挥到极致。
  • 小乞丐

    小乞丐

    没有灯,看不见亮。城外的漆黑是真正的漆黑。漆黑的风,漆黑的路,漆黑的旷野与我们。像野地里的一串老鼠,不,老鼠还有自由。我们是被关押的老鼠,白天上街杂耍。可是杂耍还有快乐,我们必须下跪,朝这个世界跪下来,阳光再灿烂也照不到心上。我们乞讨大把大把的钱,装满别人的口袋,变成洋楼、汽车、女人和狗。我们冷、饿、脏、病,永远挨打挨骂,甚至受伤致残致死。天幕上东一颗西一颗闪烁的还是星星吗?那旷野里的月亮总是冰冰凉的,它们只是加重了漆黑。张爹吆鸡样撵我们,郊外的小棚子没完没了地远。
  • 电线和娇气包

    电线和娇气包

    应云和陈长逝高中同班三年,大学同一个专业同一位导师,但交流甚少,形同路人。本应该如此下去,倘若陈长逝没有暗恋应云,应云也没有重生。但毕竟都发生了,他们也就有了一段故事,大概是关于陈长逝暗恋成真。陈长逝:后来的我,在她心里拥有了和电线一样的地位。(硬核大美人×娇贵小舔狗)
  • 雪原狼犬

    雪原狼犬

    哈士奇奇里出生不久就目睹母亲连同两个兄弟被嗜血的“魔鬼黑狼”杀害,只有它凭着勇气和智慧逃过此劫,顽强地活了下来,并迅速成长。一个偶然的机会,它被母亲生前的主人——猎人林克·史蒂文斯捕获,并与他产生了微妙的感情。在林克被群狼围攻的危急关头,奇里及时赶到,打败了“魔鬼黑狼”,救了林克,也为母亲报了仇。
  • 打造全世界

    打造全世界

    无意间顾南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当中,然后还成了这个世界唯一的守护者也是唯一的神。接着顾南就发现,如果自己想要行驶自己神权,竟然要先创造属于自己的文明。然后在看了一下远处那些智商还不如狗高的哥布林之后,顾南觉得自己的人生好黑暗。还好天无绝人之路,一次意外,顾南发现其他进入该世界的地球人竟然被默认为顾南创造的文明生物。于是,地球移民开始了······
  • 紫卿逆袭修仙

    紫卿逆袭修仙

    穿越异世,时而圣母时而无情的紫卿一朝得知自己是一本小说里的路人甲,前有天命女主,后有重生女配,后又遇多个金手指大的人。
  • 我的天使不要变

    我的天使不要变

    虫子的中学生活在二妈的嫁人后不久就结束了。在全日制的高中里,虫子在与家人的冷战中开始了自己的青春懵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