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2500000003

第3章 导论(3)

作为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帕克在1916年发表的《城市:对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中,对城市下了一个基本定义。他认为,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是这些礼俗中所包含,并随传统而流传的那些统一思想和感情所构成的整体。在帕克那里,城市绝非简单的物质现象,绝非简单的人工构筑物。城市同其居民们的各种重要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人类属性的产物。帕克把城市看成一个由内在过程将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的社会有机体,由此提出了城市的人类生态学定义和构想,并把自己以社区研究为基础的学说称为“从动物和植物中分化出来的人类的生态学”。所以,在帕克眼中,城市是一个生物,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城市化的过程如同一切生物为生存而去适应或者改变环境的生态过程。在这种逻辑下,城市能够主动地去选择和重组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人口的选择和城市的空间布局。但是,为了将其区别于单纯的生物有机体,帕克为城市加上了一个文化的向度。因此,生物(biotic)、空间(special)和文化(cultural)构成了帕克分析城市发展的三个向度。(周晓虹,2004:9498)首先,城市化是一个生物的过程。与齐美尔将货币经济视为都市过程之主要动力的观点不同,帕克把城市看作一个有机体,城市的过程如同一切生物为生存而去适应或改变环境的生态过程。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植物和动物在自然环境中为了生存和争夺资源而发生的淘汰、适应与进化——是帕克理论的重要来源。在这种理论预设下,帕克认为,城市生态过程的核心是对城市有限资源的“竞争”,竞争导致各种支配形式,并促成高度复杂的劳动分工,从而形成特定的组织形式。其次,城市化是一个空间改变和重组的过程。城市一方面从中心向外扩张,实现了城市的机体扩展;另一方面,在扩展的过程中,城市又形成了分化,形成不同的自然区域。所谓自然区域,正是帕克和芝加哥的其他学者提出的作为城市基本组织单位的“社区”。最后,城市化也是一个文化的过程。虽然帕克在分析都市及都市人类时处处类比生物学,但它坚持认为人与其他生物有着某些重要区别,具有文化的特征。因此,帕克的城市理论是一种“人类生态学”,而非一般“生态学”的理论。

在帕克的理论基础上,芝加哥城市学派的其他人先后提出了基于土地使用方式之上的城市空间结构的三个基本模型,对后来的城市地理、城市规划等学科影响深远。这三个模型按照提出的时间先后,依次是伯吉斯(E.W.Burgess)的城市增长和分化的“同心圆模型”(Concentric Zone Model),作为对此模型的批评修正而产生的霍伊特(Homer Hoyt)的“扇形模型”(Sector Model),以及哈里斯与乌尔曼(Harris and Ullman)的“多核心模型”(Multiple Nuclei Model)。

作为芝加哥城市研究的集大成者,帕克的学生路易斯·沃斯在分析和总结以往城市社会学家的理论和观点,以及研究社会学家积累的大量描述城市现象材料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的城市社会学理论。1938年,沃斯在其著名的论文《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中,第一次明确地把城市性理解为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过程。他认为,城市的本质是异质性(heterogeneity),城市是“由具有城市异质性的个人所组成的较大规模的较高密度的永久的聚落”。沃斯抽象出城市的三个核心特征,即人口规模(size)、人口密度(density)和人口异质性(heterogeneity)。他认为,人口异质性的增大、人口规模的扩大和人口密度的提高,综合决定了城市生活,有助于形成独特的“城市生活方式”或者说特有的“城市人格”。(Wirth,1938)在沃斯看来,城市是大尺度、高密度、高异质性的人口的集聚点,而他所做的研究工作就是从这些城市属性中总结出社会的交互作用方式及其对有组织的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后果。费舍尔(Fischer)在总结了沃斯的理论模型后认为,沃斯的城市理论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基于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一个来自齐美尔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在沃斯的理论中,从结构层次上看,规模、密度、异质性造成了差异化、形式化、体制化以及社会的失序状态;从行为层次上看,城市化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心理及行为反应。城市具有更多的流动机会,当然也包括(个体)以社会孤立和失序的方式对城市生活进行适应。沃斯实现了两大理论传统的结合。他认为,在任何一个社会系统中,通过认知的调控对行为进行操作,实质上是一种个人行为的集聚。通过对刺激的选择性反应,城市结构中会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个人的流动和个性的发挥也能够从中寻找到相应的机会。主流社会中动态的人们为了寻求自我认同,创造了许多复杂的机制策略,使得不同利益群体的正式结合得以维系。其结果是产生了诸多的次级关系。然而太多的独立,又导致了情感疏远、社会失序和个人的偏离行为。在此意义上,城市化一方面促进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Fischer,1972:187242)由此,芝加哥城市学派的核心观点可归结为一条普遍而简单的命题——城市是生活的容器,城市影响和形塑社会关系。

3.新城市社会学对城市化的理解:城市作为阶级斗争的场域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普遍陷入“城市危机”。欧美城市由于郊区化的发展和城市中心产业的外迁,中心城市的税收减少,财政收入降低,公用设施得不到更新和修建,城市商业、服务业萎缩,城市失业人口增多,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城市持续爆发社区居民抗议运动和骚乱,犯罪率上升。在此背景下,以新马克思主义为旗号的新城市社会学兴起。新城市社会学对城市生态学派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生态学派提出的城市通过竞争与适应而自动达到社会平衡的观点无法解释欧美社会普遍出现的城市危机,城市社会并非日益整合有序,而是阶级冲突和种族不平等日益严重。在他们的理论中,城市不再是生活的容器,而是各种阶级和资本力量相互角逐的舞台。因此,新城市社会学集中探讨了资本主义、集体消费、财富的积累、权力的集中、社会阶级关系与国家管理职能等对城市发展和空间塑造的影响。

法国城市社会学家卡斯特尔从结构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城市社会生活形态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他认为城市是社会结构的表现,而社会结构是由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系统组成的,其中经济系统起决定作用。为此,卡斯特尔提出了集体消费的概念,并从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来阐述。卡斯特尔认为,在农业社会,劳动者主要是通过个人提供的私人消费进行劳动力的再生产,农民为自己提供衣食住行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资料。而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城市劳动者的个人消费日益成为以国家为中介的社会化集体消费。城市住宅、交通通讯设施、供水供电、医疗、社会保险、福利事业、教育、文化娱乐等公共事业都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投入。个人资本已不可能独立组织起这些消费过程,唯有通过国家的介入,直接干预公共事业的生产、分配、管理与消费的组织过程才能提供集体消费资料。所以,后工业时期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政权已成为一股凌驾于社会生产方式之上的独立力量,并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进程。(邓清,1997)在卡斯特尔看来,作为集体消费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城市的发展和演变是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家阶级和社会中被压迫的劳动者阶级之间不断斗争的结果。在这个场所中,资本家的利益来源于资本积累,他们希望国家大量投资于社会性生产过程(如投资于有助于其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建设),而把集体消费投资降到最低限度。但是劳动者阶级则要求国家加大对集体消费的投资。在城市社会,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发展对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消费资料的生产同样也提出了日益高涨的要求,如高技术产业对劳动者的教育、技能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果国家不能提供充分的教育和培训,必然造成大量失业,影响城市社会的稳定。在此情况下,国家一方面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缓和阶级矛盾。随着资本的市场运动,政府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在多大程度上组织集体消费过程,必将极大地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夏建中,1998)。

此外,卡斯特尔还指出,除了阶级斗争,城市运动也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的社会利益与他们所在的社区紧密相联,在同一社区生活的居民便有可能超越阶级的界限组织政治团体,为捍卫社区的共同利益而斗争。如果政府不能向社区提供足够的集体消费资料,社区团体就可以通过组织社区运动的方式来表示不满和进行抗议活动。这些社会活动能够对城市政府的政策决策及城市发展过程起到重大影响。

作为新城市社会学的另一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大卫·哈维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的周期性原理,提出了资本运动的“三级环程”理论,并以此来解释资本运动和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在哈维的理论中,资本运动的“三级环程”包括:初级环程,即资本向产业的投入和向消费资料的利润性生产的投入;次级环程,即资本向城市基础设施和物质结构的投入;第三级环程,即资本向科教、卫生、福利事业等劳动力再生产的投入。在资本运动的初级环程,资本家在价值规律和资本本质的支配下,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增加积累,扩大生产,把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消费压到最低限度,结果造成了生产过剩、过度积累。为了摆脱积累过剩的困境,资本必须寻求新的出路,一部分剩余资本从初级环程中分离出来,进入次级环程。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物质结构的投资是长期的和社会性的,这类投资数额巨大而且不能产生直接的生产性利润,因此私人资本一般无力也不愿进行投资。为此,国家开始发挥干预作用,一方面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私人资本进入次级环程,另一方面通过金融政策为私人资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当“初级环程”和“次级环程”的过剩资本寻求出路时就会考虑进入“第三级环程”。“第三级环程”的投资不直接产生利润,它同样需要国家的介入。国家从整个社会出发,为提高劳动力再生产的水平,保证劳动力能更多地创造剩余价值,制定各种政策进行干预和介入,与私人资本共同进行投资。对于资本环程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哈维认为资本在“次级环程”的投资是城市发展和变迁的主要决定因素。因为土地及之上的建筑物等城市基础设施可以不断地为资本创造价值,这种能力使私人资本在“次级环程”中获取利润(主要是房地产业),于是吸引更多的过剩资本进入次级环程。当城市中心商业区趋于饱和时,资本便向郊区移动,投资于郊区豪华住宅的建设,这就带动了中产阶级的居住郊区化,并导致城市中心或中心城市的衰落。(夏建中,1998)简言之,新马克思主义学派通过对资本积累的动态过程的分析,着重阐述了国家政权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他们认为,资本的动态过程以及国家对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干预是住房问题的关键和城市发展与演变的真正动因。资本积累和阶级斗争的过程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规模、速度和本质。

从上述社会学领域对城市及城市化过程的理论观点中,我们能够发现,经典社会学家似乎只是笼统地指出了当时正在兴起的城市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而芝加哥学派和新城市社会学,用不同的理论视角,分别解释了美国历史上城市化过程中的某一段落。在整体城市化史上,社会学的理论解释之间似乎存在着一定意义上的断裂,从而无法对一国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种历史制度结构演化的视角,也就无法清晰地发现影响一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结构动因、演化机制及其产生的更为深刻的社会影响。

三、新的视角与分析框架

同类推荐
  • 理论宣讲学

    理论宣讲学

    编写这本书的想法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工作实践的现实需要,是为回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时代呼唤的初步探索。
  •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发生变轨,即从以往的“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作者综合对比了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理出了中国城市化战略基本的历史逻辑或路径,得出了中美两国城市化殊途同归的结论。
  • 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实践与经验研究(1921-1956)

    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实践与经验研究(1921-1956)

    《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实践与经验研究(1921-1956)》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整理,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结合,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存在矛盾的情况下雇工权益保障的政策制订和实施执行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对其当代价值作了说明。《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实践与经验研究(1921-1956)》写作规范,条理分明,语言流畅,资料翔实,论证充分,立场观点正确,所形成的成果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对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政策历史的研究,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历程具有参考价值。
  • 聚焦中国新改革

    聚焦中国新改革

    本书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等全面深化改革的不同领域深度解读中国新一轮改革,既有部委访谈,又有媒体评论和专家解读,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的重要理论参考。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在美国政治文献中,除了《独立宣言》和《联邦宪法》之外,就属《联邦党人文集》最为重要了。它是美国建国时期最重要的一部政论著作。它是最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和美国宪法的权威著作,被誉为美国宪法的"圣经",最好地表达了美国立宪建国的根本意旨。它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三人为争取批准新宪法,从1787年10月27日开始到次年5月28日在纽约《独立日报》、《纽约邮报》、《每日广告报》等报纸上共同以“?普布利乌斯(Publius)”的笔名发表的一系列论文文集。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萌妃嫁到,魔尊太难缠

    萌妃嫁到,魔尊太难缠

    她是叶家嫡女,自小灵脉受损、家族厌弃、肥胖如猪,就连唯一的婚事也被庶姐夺走,惨死山林。穿越而来的叶小萌,修灵脉,报血仇,顺带修修仙,日子过得不亦乐乎。只是,为什么她捡来的那只小黑猫会说话?还要娶她?“小萌萌,你救了本尊,本尊自当以身相许。”某美男笑得一脸宠溺。什么鬼,本尊?她救的居然是人人闻之色变的七万年前大闹天庭,血洗云雾殿的魔族至尊帝无痕?叶小萌风中凌乱,除了逃还是逃,可魔尊大人变幻无常法力无边,根本逃无可逃。“你想怎么样?”“嫁给本尊,魔族十万里江山,千万妖魔供你差遣!”“……成交!”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化龙殿

    化龙殿

    黑云遮天,妖道横行。泱泱大国,四处烽火。谁道苍天无眼,看我龙魂不死,还天地朗朗晴空。
  • 军用直升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直升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
  • 玄海萍客游

    玄海萍客游

    这里有客栈半步多,魑魅魍魉齐聚首;这里有青衫客对江练剑誓要一剑断江,只为江底取针;这里有小道士乘白鹤东来说自己是神仙下凡,却道不清人间爱恨情仇;这里有老和尚画地为牢七十载,望穿秋水等一人只为可还俗;这里有少年郎持残刀舞锈剑,江湖也好朝堂也罢,都要被他搅个天翻地覆;江湖是海,江湖事是浪,江湖人是浪尖浮萍。
  • 撩夫成瘾:裴少宠妻力爆棚!

    撩夫成瘾:裴少宠妻力爆棚!

    在众叛亲离的时刻,裴尚浅遇到了那个钻石一般的男人。她见招拆招,从此身后多了一个明星拖油瓶。而裴知琛对她的态度,就三个字,宠!宠!宠!任平城外流言满天飞,裴知琛依旧爱屋中娇人,爱到彻骨!裴先生,听说裴小姐在颁奖礼上耍大牌?他眸中带笑,“我惯的。”裴先生,听说裴小姐脾气差,在家族聚会上打了白莲花,毫不手软?他笑的肆意,“我惯的。”裴先生,听说裴小姐喜欢上了一位小鲜肉?裴知琛侧眸,目光幽清,“还有比我更优秀的男人?”裴宅内,裴小宝含着奶嘴,一脸无奈地看着和妈妈撒娇的爸爸,到底谁才是小宝贝?
  • 龙傲九州

    龙傲九州

    驯兽师意外闯入神秘九州,获得了九龙之术的传承,靠着驯兽师的天赋,降服众神兽,同时也获得众女的芳心暗许。
  • 偏执大佬是我头号粉

    偏执大佬是我头号粉

    【步步为营偏执犬系vs美苏强学霸女神,1v1,高甜】一朝重生,乔念撕开柔弱无能的小白花皮囊,强势回归高中校园。绝美校花,理科常冠,拳击达人,硬照网红是她的标签。她霸气宣布:“这一世,谁都别想挡你们乔姐开挂人生!”直到——一个深夜,桀骜不驯的豪门霸少霍烬将她抱在窗台。他将自己的蛇形戒指给她戴上,目光沉沉:“你只能属于我!”她笑得诱人:“如果我说不呢?”“那我换一种说法。”他眼里闪烁痴迷:“让我只归你!”【从校园到婚纱/你是我的宝藏,我的念念不忘】
  • 我们好像拿错剧本了

    我们好像拿错剧本了

    男装大佬小说家vs女装大佬漫画家!明明是少女漫画界的前辈,卿风单身了二十四年。所有的桃花运全部给了自己创造的女主了吗?为什么自己没人要?难不成是女装穿多了……那就跟男装大佬谈恋爱吧!咦咦?好像有哪里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