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6700000025

第25章 附录(4)

叶延滨诗歌所掌控的精神深度来自写作者突进现实时的主体性,在一个客观性统治审美潮流的异样条件下,叶延滨与他所属的激进时代保持了某种自觉意义上的疏离。这里所谓的“主体性”,对应着确证了雅克·马利坦所认定的一个事实——“最深的本体意义上的主观性,也就是说,人的实质的整体性,一个朝向自身的世界”是隐于诗人灵魂最高处的一个角落,借助于此种诗性主体和世界事物的沟通,才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诗歌这一客体事物。因此,马利坦才以决断式的语气宣布:“灵魂的精神性使得主观性可能通过它自己内在的行动包蕴自身。而处在所有主体的中心的主观性仅仅是通过把握作为主体的自我便能认识客体。”“诗人的基本的需要是创造;但诗人若不跨越认识自己主观性这一门槛,他是无法进行创造的,尽管这种认识似乎是模糊的。”(雅克·马利坦《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三联书店,1991年10月版)正是这一注重主体性的诗学立场导致了他的诗歌与自己所在的每一历史时期产生时间性错位,并因而诞生了特属于叶延滨的但又浸满了那一时代精神色素的生命主题——面对落幕的忧患感。沿着时间线索,从八十年代依次读下来,这个最重要的主题会十分明晰地告诉你:叶延滨,以及那样一种精神质料,是如何穿越题材神话的长廊,跨入到一个峰回路转的心理暗河,从而完整地转换了时间性压迫,从逼仄的焦虑的忧患走向安详和缓的洞察。

回到1980年,读一下《干妈》。大概许多人都会注意到这首诗歌对叶延滨的意义,它代表一代年轻人宣告了一种群体性的愧疚和反思,并因为没有失去那种象征化言说的艺术惯性而广受赞扬。“延安啊,革命的穷娘,/贫瘠的山冈,/枯瘦的胸膛。/给人吃米。自己吞糠,/过去这样,现在这样,/见到三五九旅的老将,/当儿孙的咋有脸讲?/”又如,“啊,请百倍爱护我们的土地吧——如果大地贫瘠得像沙漠,像戈壁,/任何种子,都将失去发芽的生命力!!/——干妈,我愧对你满头的白发……//干妈,你咧开豁牙的嘴笑了,/告诉我,你那没合上的嘴,/想对我说些什么话?!……”这首诗因为在情感上表达了近两千万“知识青年”的命运且具有时代性背景而取得广泛赞许。但是,赞扬这首诗的人们当时可能过于强调它题材上的意义,把它和“归来者诗人”们的政治使命感和社会参与意识联系到一起去考察,因而当时只能得到一个类型学上的宽泛印象。这种归类打包的态度,使人们无视群体言说与个体言说之间常有的裂缝,叶延滨的精神主题和叶延滨们的精神况味也就含混在一个共同体里,取消了写作者的主体性差异。

是的,就是这首《干妈》,触摸到时代激动的脉搏,在诗歌文本累积着显而易见的感激、悔悟、革命后来者的神圣体认、回忆中百感交集的忧患意识、迎接新生迈向胜利的乐观主义情怀,交杂错综而又阡陌沟通,似曾相识而又焕然如新。这首诗里内蕴的新的诗学质料还不在于题材层面上的应时性质,而是深藏于一个含而不露的心灵矿床所培育的时代异质感。那就是说,虽然诗人已然置身于时代海洋的中心,显示了他粗大、悲悯的人道主义歌喉,但他提出问题的方式却比他提出的问题本身更值得注意——以一个旅行者的身份见证历史,以一个外来客的眼光打量生活,以一个摄像师的冷然的热情收留过往的时光。这,就是叶延滨切入世界事物的主体性视角,也是他不断拓植的心理暗河。如果我们了解这位诗人一生漂泊、频繁地把自己掷往不同的生活角落的特定个人经历,如果我们对应地读过他写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和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初的紧密联结个人旅行行踪的那些记游性质的诗歌,尤其是《台北故宫感怀》、《楼兰看到一只苍蝇》、《布拉格的阳光》等,细加比较就不难体察到诗人的这一心理趋向。事实上,我们对时间的感叹和议论最终都把我们自己引向不同的归宿,我们从来是在谈论自身的时间观念的同时进入更大的生命空间,这几首诗歌所涉及的故园情感、进入罗布泊湖区的苍蝇、圣人的身影等事物之所以显得意味深长乃至触目惊心,均应如此观照才略略可解。“这是故宫,是历史故都/故都收藏着我们情感的故园”(《台北故宫感怀》),“在车队离开后,你独自在这死城/最后孤独地舞蹈”(《楼兰看到一只苍蝇》),“一个法西斯与一个捷克人的对话/曾经写在我的初中课本上/是的,布拉格我明白了你的春天很美/只因为你的冬天是那么漫长!”(《布拉格的阳光》)。在这里,不仅有一种我们曾经十分熟悉的指向社会和大时代的启蒙话语的调子(它们该是多么令人感奋地引发过那些被英雄主义塑造的一代人的心灵啊),同时也提示出属于叶延滨本人的新的诗歌向度——指向一种悲剧式生命的观察和歌吟。相应的,我们回想一下他前一时期里对“干妈”的书写、对黄河上操纵《羊皮筏》与自然搏命的黄河船工的书写、在《读陕北民歌集》里对找不到回家方向的陕北后生和女子的书写,便易于知晓:他对悲剧式生命的回望姿态,对此一生命不可遏止的代言激情是由来已久的。汇合了两种言说兴趣的叶延滨因而具备向着时间性深度挺进的潜力,而他始终如一的冷静的旁观立场又为自己日后的裂变埋下伏笔。

在叶延滨顽强地续写一个悲喜交集的话语体系的同时,“归来者诗人”已经早早放弃了他们控引时代的努力,而承续那一传统的当代诗人也是硕果仅存。此种情势,迫使叶延滨加快了他扛起一个诗歌传统重负的在时间深度上的跋涉速度,一步步脱离宽广题材、宏大声音的传递站,寻找到了自有生命自由行走的方向。从旁观时代的旅行者到内省生活的记录者,从燥热转为冷肃,从光芒下射的海洋中心的高高照耀到掏挖心灵无意识黑渊的劳作,从半透明的瞳孔状云片变身为时光隧道里穿行的金黄色飞行物。一个诗人的穷智竭力的翻越,使我们望而却步。那么,他又是如何得到这种艰难转化所必需的来自于语言本身提供的动力呢?

新的语言质料,从来胚胎于旧的艺术温床。当初入诗歌世界之时,力图大量占有题材空间的勃勃雄心显然在推动着叶延滨对一个又一个大题材的嗜好,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环城公路的圆和古城的直线》、《谒一个红卫兵墓》、《这片土地》、《西斯廷教堂启示录》等诗作,仅题目就足以张扬其宏大叙事的历史性向度。但,这些史传式的诗歌文本却身不由己地引入了一组时间性对比:飞逝而去的历史性事物,和姗姗来迟的歌者,它们一直处在擦肩而过的错位关系中,犹如南辕北辙的双向列车。透过车窗望到对面的匆匆一瞥,永不会令人满足。这样一个主体位置,使叶延滨一直处在忧心忡忡的乐观中,处在激动灵魂的新生所宣谕的失落中。惟此悖论,才提供给叶延滨渴望深层掘进的开创意识。横向滑动遇阻后的叶延滨,成为纵向钻探的淘井人。写于1995年的诗歌《时间画像》、《克里姆林宫背后》,转换写作方向的努力已经赫然可见,展示了一个诗人多样的才华。

如果说八十年代的《干妈》等作品现在还有什么精神启示,那只能是:一个充满忧患的反思者那时已只能面对一个悲剧落幕的空荡荡的舞台。曲终人散,诗歌还在角落里苦苦沉思,诗人尚在几案前抚胸扼腕。属于宽阔的诗人们迟迟不愿承认,以疾首蹙额的姿态面对世界的黄金时代已是一去不返,杳如黄鹤的民族悲痛正被迎面扑来的商业化浪潮稀释得不知所措。这注定了他们令人嗟叹的生命耗费往往抛入虚空,他们的写作转向很大程度上带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怅惘。叶延滨九十年代之后的诗歌里焦虑、惘然、错失感,包括那隐而不彰的愤激,都有其历史性脉络。恰是这一时期的诗作,使叶延滨脱离他的类群,成为独特的诗学意义上完成了的“这一个”。

“一块冰冷的花岗石/开放出一朵玫瑰”。“而花岗石的灵魂/在露珠的梦中悄悄飞升/飞起来长出一双翅膀/那是只小鸟来到我的面前/来和我交换礼物”。冰冷而温柔的时间,在一个梦也似的飞翔体验里前来谋面,索讨“我”的礼物。如这般清明祥和的悟知,在八十年代的叶延滨那里是难得出现的,那时他正被热气包围,无暇抽空返照自身的深心。而今,这颗躁动的心灵却古井般幽远,足够化解生命之痛和死亡之乐。时间消融了他,他也消融了时间。生命不再外存于错位的空间,而是内在于自我,吻合于自然。

于是,他在《克里姆林宫背后》说:“此刻我们在看历史的背面/心里想那一切是真是伪?”于是,他在《存放眼泪的小瓶子》面前平静坦然:“也许,现代人不需要诗/现代人是没有泪腺的人!”进入更近时段的叶延滨,更愿意写写《石碑与青藤》、《唐朝的秋蝉和宋朝的蟋蟀》、《飓风已经停息》、《谢幕》以及《张家界水墨》和《远山的深度》。

由动入静,由奔突到漫步,由挥洒淋漓一览无余到迟滞枯涩笔下藏锋,中国艺术特有的节奏与旋律不能不制约一个艺术生命的演进行程。这也是宿命,别样的无可回避的民族性。

在叶延滨这位诗坛常青树身上,在一切可爱的中国心灵的纵深地带,我们看到了诗意人生的归宿。饱蘸着青春的浆汁,挥泼了历史的重彩,才有了深入生命肌理吟味一番涩苦的诗人叶延滨。对他所归属的集群而言,这未尝不是一个鲁迅式的《好的故事》,或郭沫若式的《凤凰涅槃》。

叶延滨写得最好的诗歌,都咏叹着已然消亡在时间背面的事物,这种延搁时间的言说特性让他从容不迫地承担了双重叙述的压力:来自历史的,来自现实生活的。对他的历史话题而言,叶延滨是个错失者;对他的现实遭际来说,叶延滨是个冷静甚至冷眼的旁观者。前期的广泛采写过的历史悲叹,后期的大量记述的游记式的感慨,构成一位时间背面的摄像师所能上手的全部工作。有三首诗歌的名字,可以代表这条象征性的写作曲线的三大节点:从《想飞的山岩》到《时间画像》,到《一个音符过去了》。它们的写作日期分别是:1982年、1995年、2005年。

也许,每一个杰出的诗人都曾想过:如何引领我的人民奔赴自由之疆,为此而天问、远游是值得的。没有这种让山岩飞翔的热力,便不可能产生诗中人。等到岩浆的倾泻之势凝固为一幅时间中的画像,我们的诗人发觉自己竟然孤独无依应者寥寥,他才会从诗中逸出,成为诗外人——一个旁观诗歌的时光体味者。最终,不容置辩的死亡会有选择地成就某一个生命,那前提是:它完成了大音中的一个音符。

从彼时彼地到此时此地,我们的诗人在自己的生活范围里已经很难再见到愿意为大地和天空付出终生时间的诗意人物,这使当代诗歌苍白无力,也进一步凸显出曾经的“大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内涵。假如这猜想还有些道理,那么我可以说一句:叶延滨——在时间背面劳动的摄像师,他把自己也变成了光与影的狂欢中的一个音符。

2009.12.11延安

原刊于《文艺报》2010.2.22

(刘全德:青年诗评家,延安大学硕士研究生。秦彬:青年诗评家。)

同类推荐
  • 味觉谱

    味觉谱

    《味觉谱》作者对于出生地东北和后来生活的四川这两个地方的日常起居饮食的体验。文字简洁,随和。切换异乡故乡两个视角,将怀乡情和烟火气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 我是蒲公英白球里的伞:浦丽琳(心笛)诗选

    我是蒲公英白球里的伞:浦丽琳(心笛)诗选

    她用祖国的文字,像潺潺的流水般自由畅快地写出她心里的生活中的忙迫,和因怀乡和寂寞而引起的淡淡的哀伤。——冰心
  • 天行健

    天行健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了1954年由第四军医大学与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后的第四军医大学历经风雨沧桑的五十年发展历史。
  • 爱幻想的我

    爱幻想的我

    本书是“校园文摘”系列丛书,分“繁星梦”“青春驿站”“亲情树”“鬼马狂想曲”“读书沙龙”“自然物语”“家乡素描”等版块,精选全国知名少年作家、中学生的哲理小文、心灵感悟、散文、杂文、随笔、游记、叙事、幽默故事、小说、社会热点、读后感等等。作品图文并茂,文笔流畅,真情中流露实感,思想上显出深度,深刻中略见睿智。相信本书会给读者带来无限遐想和乐趣,同时也会带来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从而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 一生必读的名家随笔(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一生必读的名家随笔(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中外文学史上群星闪耀,内容博大精深,其中每—个文章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生活的真谛,为我们的生活点燃激情。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外文海中精选了选取了—些名家随笔,让你在优美的文字中徜徉,汲取知识的力量。
热门推荐
  • 云摇梦

    云摇梦

    薄雨将歇,山岚满袖,凭栏一任风吹透。十年戎马几时休?斜临云麓听滴漏。两世情缘,同心锁扣,烽烟乱里香消僽。黄泉碧落永诀时,云摇梦醒别离后。
  • 你是我的天使

    你是我的天使

    黑白通吃的男人易峰对豪门千金一见钟情;却由于觉得自己沾满鲜血的人生没有资格得到天使般纯洁女人的爱。他们之间有着天堂与地狱的鸿沟。可是,为什么她会主动要求嫁给他?难道是上天对他的眷顾?
  • 虽然初恋姗姗来迟

    虽然初恋姗姗来迟

    又名《我和我的偶像灵魂互换了!》,美术系追星少女&禁欲系冷脸爱豆的反差萌初恋,追星少女林落爱搞事的灵魂,意外穿到以冷酷形象著称的偶像阎陆身上,从此经纪人游走在没眼看想死、要疯了的边缘。嗯,不得不说,阎陆的改变实在太大了!“阎陆”对着穿衣镜举起双臂,做出了个健美先生的姿势,嘴里还念念有词:“看这蓬勃的大胸肌,看这雄壮的肱二头肌,看这紧实的大腹肌……”你说变就变,怎么连胃口都那么同步!!“阎陆”中午吃了两碗素西兰花,三份盐水牛肉块,下午还拆了四包辣条和五袋薯片!这是一种怎样的吃货精神啊?放眼当今娱乐圈,哪个偶像胃口有“阎陆”这么好?!经纪人表示很难受:“我辛辛苦苦拉扯大的仔,他到底怎么了?”
  • 开国外交纪实:密访莫斯科

    开国外交纪实:密访莫斯科

    1949年6月21日这天深夜,准确地说是6月22日凌晨1点,一辆老式蒸汽火车头拉着有数节车厢的列车从市郊的清华园火车站悄悄地出发了。选择偏僻的清华园车站,选择深夜出发,就是为了保密。北平刚刚解放,情况还很复杂,美蒋特务还十分活跃,这次中共代表团出访苏联,是要求高度保密的。清华园火车站是个废弃了的小站,基本不用。当初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北平时,李克农就是看中了这个远离市区的小站,让毛泽东、周恩来等从这里下车,经颐和园去香山的。刘少奇率领的中共代表团成员还有王稼祥、戈宝权、邓力群和翻译师哲等。
  • 重生之修仙神医

    重生之修仙神医

    修仙界长生谷第一天才叶君重生都市少年时代。此时的他,只是一个刚刚被开除的实习医生。一针断生死,一丹解长生。我若要人活,阎王不敢收,我若要人死,阎王不敢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公司用人才小公司用能人

    大公司用人才小公司用能人

    本书详细论述了小公司识别能人、网罗能人、选拔能人、掌控能人、奖惩能人、留住能人的技巧,总结概括了大公司管理人才、考核人才、回报人才、培训人才、教化人才、晋升人才的策略,是老板掌握用人这门技术活、把公司做大做强的制胜宝典。
  • 快穿之怨灵交易记录

    快穿之怨灵交易记录

    从前有个小魔姬,她很嚣张,她很无心。身穿异世界,怨气丛中过,片情不沾身。她本以为她是这样的,结果,却被只单蠢又天真无邪的二哈叼去了,真是阴沟里翻了船。但——她不后悔!
  • 让学生明晓事理的66个故事

    让学生明晓事理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流浪者的小说

    流浪者的小说

    流浪者的小说,每个人都应该是一部小说!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梦想!一个在现实中,一个在梦境里。一个穷困潦倒,一个创世救世!当现实与梦境重合,你又会喜欢哪一个自己。故事发生在几十几世纪的每一天。我叫孤独海,她们叫我流浪者!我去过你呆过的地方,我也去过你没有呆过的地方!我是孤独海,我在你身边当过客,我应该是人。飘摇寂寞心与月,只等白头送发人。日落江湖不留痕,我明他愿会有缘。凄凉惨惨兮兮冷,绿竹起起伏伏沉。孤独流浪海做客,小说圣灵绝尘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