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8000000005

第5章 人情篇(5)

1994年12月中旬,林建法从沈阳来住在作家许谋清那儿,说一起去看汪曾祺老。到了南城的一个旧楼里,出电梯七拐八弯的,汪老家里几乎是被书和杂物占据,许谋清带来一大包老北京下酒菜,不一会,还有老作家林斤澜带来温州的散文家程绍国,大家就随意地开席了。施老师准备了一个火锅,一起涮捞,很是热闹。建法和谋清与汪、林二老早就熟悉,许谋清也爱说点笑话,还有林斤澜先生也是爱开玩笑的,而建法的思维也跳跃,大家以话下酒,好像汪老说得不太多。饭后,汪老在午休前,翻了翻杂物堆,不知从哪找出新出散文集签名分送我们。一年后的夏天,他搬了家,也是建法来北京,相约去看汪老新家,那是虎坊桥一带单位宿舍,汪老的书和杂物少了,而较乱的是画好的和没完成的书法绘画。铺在地上桌上,我们可以随意地挑看,未料汪老也没有说什么,想起有人说过在他家,从纸篓里都能找到一张好画的,确也如此。画作多是花鸟山水,有葡萄,有海棠,有紫荆种种。我看中一幅,梨花压枝的,建法说,汪老题个字吧,于是他就手题了“满宫明月梨花白”并加上我的名字。同去的还有潘凯雄,他俩要了什么字画不记得了,好像有一幅是紫葡萄吧。如今我的“汪梨花”,大朵绽放,清纯如许,常年开放在陋室过道上,每每睹之,无不感怀,哲人已去,丹青有情,呜呼。

汪老很细心,在信中把我所请托的事,交代得清清楚楚。现在看来,我是多么的大大咧咧,也许,我是把一封普通的公式化的信函发给他。他却不厌其烦地告诉我文章出处、刊期,还说,如不可将如何解决。在我担心《收获》杂志当期到后有些晚了时,他又在四月二十六日回信寄来《花》的复印稿,再次告诉了他家电话号码,“有事请联系”,客气得好像他是在找我办事一样。

汪老是一位贤明通达的人,多个时候,看他的头有可能是偏着,或叼着烟,或者,紧盯着你,默然无语,但是,他心里总有数,要不,在海南他以近七十高龄并不成为酒和烟的奴隶。他话不多,即便你是刚认识的,都不问及你的来处,你的出身,你的周遭,甚至你的喜好。好像,你既然相信了他或者你既然是他的朋友的朋友,那你也就是可信赖的了。我不知林建法这位“文坛大侠”(我们相熟悉多年,少说是二十七八年的朋友),如何与汪老这么熟悉的,按说他在北京朋友关系的轨迹我是略知一二,可是,他如此亲炙于汪老,如此地执礼于他,让我在感动之余也不太明白。林建法是一个义气、仗义的人,也是一个挑剔的人,他在北京的朋友多了去了,但只要每次来京,必定首选去汪家,或者,汪老那里有点事,他都可能从沈阳来,从外地赶来。而言语中,多是汪老的如何如何,什么什么正事闲事,他都清楚。真不明何因?当然,汪夫人是建法他们福建老乡,这又算得什么呢!唯一最可能的答案是,这是一个文坛可爱的老头,一个让你不断感受新的可爱之处的老头。

还是看汪老关于散文的一席话吧:

近几年(也就是二三年吧),散文忽然悄悄兴起。散文有读者。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在流行歌曲通俗小说电视连续剧泛滥的时候,也还有一些人愿意一个人坐下来,泡一杯茶,看两篇散文,这是为什么?原因可能是:生活颠簸,心情浮躁,人们需要一点安静,一点有较高文化意味的休息;在粗俗文化的扰攘之中,想寻找一种比较精美的艺术享受,散文可以提供这样的享受,包括对语言的享受。这些年,把语言看成艺术,并从中得到愉快的人逐渐多起来,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素养正在提高的征兆。

散文天地中有一个现象值得玩味,即散文写得较多,也较好的是两种人。一是女作家,一是老头子。女作家的感情、感觉比较细,这是她们写散文的优势。有人说散文是老人的文体,有一定道理。老年人,感慨深远,老人读的书也较多,文章有较高的文化气息,多数老人的散文可归入“学者散文”,老年人文笔也都比较干净,不卖弄,少做作。但是往往比较枯瘦,不滋润,少才华,这是老人文章一病。

小说家的散文有什么特点?我看没有什么特点。一定要说,是有人物。小说是写人的,小说家在写散文的时候,也总是想到人。即使是写游记,写习俗,乃至草木虫鱼,也都是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他分析了散文兴起的原因,说小说家的散文“没有什么特点”,写散文的时候,“有人物”,“想到人”,仅此而已。这或许因为是在我们的要求下才完成了这所谓“感言”吧。实在难为他,一个散文大手笔,让他写这些,类似小说大家钱钟书先生名言,吃了鸡蛋未必就得要问鸡是如何下蛋的。

汪老的字画,一时为圈内的抢手货。他被当做当代文人画的代表之一。一是他的文名影响。他以《大淖纪事》、《受戒》等小说,在新时期文学初期,别开了题材的新生面,对人物心理隐秘地进入,对人性的多方的开掘,有别样风景。他的散文,回忆往事,记述人物,注重情致和性灵,也简洁精短,有如明清的小品。再是他的书画,别有情趣,画面简约,留白疏朗,写意着墨不求技法铺陈,情趣古雅,活脱而出。他的字,清丽、圆润,随意中见法度,不夸饰雕琢,也不张狂。在给我的书信中,一张白纸上,没有涂抹,清爽如许。

有人说,他是当代文坛最后一个士大夫,一个张扬人道主义的作家。斯言诚也。

“另类”的叶楠

必胜:

我寄给你三篇散文。是我去年今年写的我认为最好看。篇名为:

《酿造欢乐的酒浆》、《神鸟敛合了翅膀》、《生与死浇铸的雕像》。另遵嘱写了一篇所谓散文观,篇名:《晶莹的露珠》。请选用。

敬礼!

叶楠22.03.1993

这是我收到的仅有的两位用电脑打的信件(另一位是陈建功)。这之前也曾收到叶楠先生的信,刚开始看他用电脑写信,有点怪怪的,那时,是1993年初还是1992年底,电脑写作者属凤毛麟角,我等年轻点的用得也不多,他就这样子的超前,时间顺序是按西式先日再月再年的。佩服之余,好像不大习惯。心想,这种格式化的写法,有点批发的味道,除了名字外,都是硬邦邦的电脑字,难道这么几句都不愿意手写,是为了节约还是有意地炫技,想不明白。这两个疑问,在叶楠老,好像都不可,那么,又做何解呢?只是想到一个兴趣广泛或者好奇心强烈的人,才有如此之举吧,“日日新,苟日新”是也。或者,他本来就是为了这刚学步的技术操作练习,才会这样子的,或者什么都不为,就是为了看起来整齐而清楚,也方便。无论为什么,他算较早用电脑写作的老作家之一。那么早,电脑创作,电脑写信,一个完全的现代科技拥趸,比年轻人还年轻人,他老先生可是花甲之年的人啊!

话说也与汪曾祺老一样,叶老先生已过世有年。记得,2003年春,他重病住在海军医院,我去探望,他一头的管子,双眼紧闭,人没有了一点意识,当时,正好见到作家杨匡满也在,我们心痛,只有默默地祝福。不料三天后,他没能挺过来,令人悲痛。想起了这位和善可亲的老先生的往事,他常常是打个电话来,有事没事,交流一下,说点故事,再寒暄,问问他所关心或可能我所知道的事,他把我当成合得来的朋友。

曾与他多次一道外出,最长的时间是在北京南苑机场评全军文艺奖,一住五六天,最早的也是1987年的张家界之行。叶楠是海军创作室主任,也因为他的电影《甲午风云》、《巴山夜雨》等等的影响,在几次活动中,他被推在前台,可他却不习惯这样子,一句口头话是,那样子的不行。他的和气可爱,厚道得甚至有点如佛如僧的淡定,不是装的,不像有些人老说我的脑子有点老年痴呆症啊,我的学问不好,书读得不多啊云云,故作低调,迹近噱头,恰恰让人侧目。平时,他话不太多,有点酒量,有点烟瘾,也有点小脾性。他也是个故事和笑话的能手。特别是当下文人圈的什么,他讲来很风趣,也很善意,往往是在大家不经意间,他最后说一些大家共同熟悉的人和事,掌故逸事皆成趣谈,活跃一下气氛。他常常一身合体装束,是少有的注重形象的老先生。作为军人,我们相交这久,从未看他穿过一次军装。更多时候,他是牛仔装,俨然不像是一个上了点年纪的老军人。

他给我的电脑文稿,打在一个长条两边带孔眼的专用打字纸上,两三千字都有长长的半米多,有时他的信也用这样的针孔纸,白纸面洇有浅蓝色的底字,并不清楚,却是那时的一道风景。

其实,他的字写得很是有笔有型的,现从他的签名两字看,有艺术字体的潇洒。柔软的飘逸,有如他散文风格。在散文“感言”中,他以“晶莹的露珠”比喻:

春天的清晨,高山流水草甸的柔嫩小草的叶片上,挂着颗颗露珠,它们的透明,玲珑,晶莹,世上最好的珍珠也无法与之比美……

露珠是那么小,只可以用细碎来形容它们,然而,在它们小小的球体里,含有蓝天,白云,朝霞,皑皑雪巅,莽莽丛林,高高飞翔的鹰……乃至整个宇宙。

它们吸溶世界上所有色彩和光,又折射向这个世界,那折射出的色彩和光,要更加明丽动人。

即使是它们被微风或者晨鸟的翅膀,拂碎了,那散碎的更小的水珠,也还奇妙地保持无丝毫误差的正球体,也还向这个世界闪射着它们的光辉。

它不是刻意制造的,像盆景,哪怕是最精美的盆景。它是得之于自然,它虽幼小,形体是完整的,容量是配套的,色彩是丰富的。

这就是文学体裁中的散文。

他以诗的语言,为散文画像。自然,丰富,完整,这是他心中的散文境界。他对散文情有所钟,有多部散文出版,《浪花集》、《苍老的蓝》,虽写海军生活的为数不少,但不少篇写大自然的风物,彰显生命的哲理,写天地自然中弱小事物的坚韧,有柔美细腻之风。“晶莹的露珠”,是他对散文的定义,对事物的观察。叶楠不嫌其细小,有别于男人、军人的豪放,唯此,细腻的语感,优美的文笔和情致,在军队散文家中别见风采。

“武夫”邓刚

必胜兄:

您好!遵旨将散文和600字的散文观寄你,不知合格否?

我的信址是大连转山小区(以下门牌及电话省略——引者)有事请写这个地址。切切!祝你好并代问凯雄兄好!

邓刚匆匆上1993.4.6

收到邓刚的信是四月了,这位以《迷人的海》闻名的小说家,其塑造的“海碰子”形象,丰富了新时期文学人物画廊。他的字龙飞凤舞,不拘法度,形象有点粗憨,却也试图有些形体。那时候,听说他到大连公安局挂职,还说他能徒手抓坏人,也曾到俄罗斯闯荡搞边贸,这一个武行道深的人,潜伏文坛,居然了得,但他也是个很细致的人,信中不忘详细地告诉你联系方式,也很周到,不忘了代问我的合作者潘凯雄。

与邓刚见面是在大连的金石滩。那是在九十年代初吧,那边开发的热热闹闹,海边采风也吸引四方八面。一日,在大连作家徐铎的领地——金石滩午餐,好像有几拨人马,坐在一起,就有了与邓刚相会,那次他也是陪朋友来采风的,饭桌上,因大家都有点熟,没有太多拘束,他就有发挥,话虽不太多,爱斗点嘴。他是快嘴大哥,特别是与女同志交锋,妙语连珠,好像有定论。再有印象就只听他说,在公安那边干活,而绝口不说自己写作的事。好像当桌上有好多的海味上餐,也有人就问了他写海的事,他眯缝着眼,一笑而过。这以后,他的文字,也就幽默加斗嘴,也有些小说笔法来臧否日常人物,于是,邓氏幽默文字,一纸风行。记得,我的同事刘梦岚女士,还专门约他加盟个专栏,谈天说地,抡着侃的。只是后来,这边原因没有坚持了下来。他从小说而散文随笔,从生活而文学再生活的,有段时间,他得心应手,文思泉涌,有了不少的非散文非小品非随笔的东西。忽然,有一日,我收到他的邮件,是他的一本新书。可能是在这本《小说名家散文百题》出版后,他从样书的前言,那是我们以编者身份写的序言,提及了散文随笔于小说家的意义,或者,是在某个场合看到了我论及小说家散文随笔热的文章(好像是在沈阳《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上发的),他视为同好,竟然有了一信,说得兴奋,喜形于言:

必胜先生:

由于常出门,联系断断续续,望原谅。近来出一本书,正是你说的随笔热,很好看,特别是中学生踊跃,在大学、中学校签名售书,竟出手一万册。大喜!在一家刊物发了个消息,邮购平均一天十本,可见书写得有意思有意味,还是大有读者。现送几家小书贩的摊上准备与庸俗书一战!

祝夏安!

邓刚94.6.18

好一段见情见性的文字,一如他的说话风格。他为自己的一本书有销量有反响而大喜,以此为例,认为“有意思有意味的书,还是大有读者”的。他的书,具体名字我记不准了,抱歉的是,因搬迁一时也找不到了,当时在快餐化、娱乐化的流行文化影响下,文学图书萎靡,他的一本书有此利好,无疑是个可与朋友分享的大喜之事。且还有他那誓与庸俗书一战的行动,好一个东方唐吉诃德同志形象。

赤膊而战的邓刚兄,没有什么太多曲里拐弯、皮里阳秋的,这是个率性的硬汉子,不能不让人喜爱。去年秋天,人民文学杂志社组织大家在河南汤阴。多年后的见面,看他那身紧绷的仔裤夹克衫,一句老兄还好,好像是断了的线又接上了头,颇为高兴。可能是他人高马大、鹤立鸡群的,有意脱离会儿大家,独自参观什么的,言语虽少却一旦与雷抒雁、徐坤等人说闹一下,也是很好玩的。这一路两三天,他一身夹克仔裤,不管紧瘦与否,却也衬出了人高马大威武状。兴许是沾了岳将军之故吧。在岳王庙里,武穆精忠持守,其书法词章也精到,文武之功,日月同晖,世人敬仰。邓刚也是一个人独赏,但当见到岳飞庙门楣上写有“乃文乃武”匾额,写有“第一功名不爱钱,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对联时,似乎有点感觉,就让我以此为背景给他照相。这也罢了,我当时也给他看了数码照片的效果,没曾想,我们9月5日分手,回去也就两天,他就来了邮件,急要他的相片,有点故意套我的意思:“必胜小兄如面:分手后才知相见的时光是多么的难得,但愿以后还有见面的机会,多说些话。还有一事,别忘了给我发照片呀,切切!祝秋爽!邓刚9?郾7”。四天后,他又发伊妹儿催我:“必胜小兄:至今没见到有照片发过来,看起来国家级报刊实在是太忙了,但我还是希望你在百忙中能将照片发过来,能有你亲自拍摄的照片,我会珍视的。切切!9?郾11”几番来去,他叫我大兄小兄的,还找话激将,实在是可爱之极。我想,也就短短两三天,他这样子在意,不全是因为我的拍照。那岳将军乃文乃武之美誉,让他感佩,生怕这张沾光的照片而不得。当然,还有他看似一介武夫,粗粗拉拉的,却是很细心的人。率真而细心,好像朋友们也有这样的评价。

这种率直,也在关于散文的感言中:

散文比小说的年龄大,比一切其他式样的文学资格老。它所以受到那样多的敬重和冷落。几起几伏,散文从不景气,升腾到从垂青的高峰,我认为这是散文的表现手法变革所致。

……

同类推荐
  • 老人与海(壹力文库中英双语珍藏版)

    老人与海(壹力文库中英双语珍藏版)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为海明威夺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本书讲述了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鱼搏斗的故事,塑造了文学史上典型的硬汉形象,宣扬了不畏艰难、不屈服于命运的斗争精神。
  • 你是世间唯一的花

    你是世间唯一的花

    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读物,讲述了日本女作家渡边和子一生的人生态度,如何对待世界,对待别人、对待自己。拥有爱的话,就算生活有诸多烦恼,也会克服的。渡边和子用她毕生的人生智慧去教导她的学生,影响世人,珍爱自己,重视自己的同时也不忘了去做对这个社会有意义的事。倾注所有爱与善意,善待自己,细致生活。
  • 今日此生当属谁

    今日此生当属谁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宋词精品鉴赏》收录了《临江仙》、《阳关引》、《竹马子》、《采桑子》、《水调歌头》、《蝶恋花》、《沁园春》、《清平乐》、《西江月》等作品,白话译解,力求以直译者方式准确传达原词意蕴,并对词进行解析和鉴赏,品析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为宋词爱好者领会、品鉴宋词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 和你一起变老:给爱人朗读(朗读者系列)

    和你一起变老:给爱人朗读(朗读者系列)

    《和你一起变老:给爱人朗读》收录近70位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经典名篇,周作人、郁达夫、朱生豪、普希金、裴多菲、塞尔努达……精选善本,经典词句,坐在温和的时光里,和爱人听风看雨!倾情撰写导读:文字深层解析、朗读情景提示。《和你一起变老:给爱人朗读》一书除了收录著名作家的经典文字,对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也对文字所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还给读者提供了不少朗读的建议,让读者更立体地了解文字的内容,更顺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热门推荐
  • 宫府佳人

    宫府佳人

    错犯上神,背负诅咒。被囚在冰冷宫府,无尽的黑暗孤独相伴。岁月长流里,阿离,一个名字无奈的化为一个代号,一个延续,永远的延续着忏悔,也延续着悲伤。一曲情殇,泪水滴落,若不能爱,便狠心伤害。有一天,葬川咲钓到了个女孩,那女孩总是让他忍不住想逗一逗。然后,逗着逗着葬川咲有一种越来越冲动的想法,好想捏一把脸,抱在怀里宠上天!将一切东西摆在她面前,只为她脸上那一抹淡淡的微笑。你有想要实现的愿望吗,只要付出代价,宫府阿离便会帮你完成。一场宿命的相遇,一路暖心的陪伴,与他相遇,上演一场世间最美童话,她是他的小幸运,他亦是她的...
  • 重生成为鱼

    重生成为鱼

    海中有七国:亚特兰蒂斯、泽贝尔、渔夫国、海沟国、咸水国、逃亡之国、失落之国。遭遇一场车祸后,苏陌化身为鱼重生于失落之国......
  • 女神经异闻录

    女神经异闻录

    在莫比乌斯湖(全职猎人)的中心,生长着一棵贯通诸世界的世界树,在犹如创界山一样的世界架构上,每越过一次世界线的分割,一些“全新”的东西也自然会跟着出现。这样波澜壮阔而又充满幻想感的旅途,有时会让人产生犹如置身史诗级RPG游戏之中一样的感觉,类似的经历,或许每个人都有至少一次的心向往之。除非在开局的时候……
  • 神奇动物与驱魔少年

    神奇动物与驱魔少年

    战争的阴云还未消散,新的阴霾笼罩在欧洲大陆之上。贵族、走私犯、黑巫师、……狼人、吸血鬼、半魔……红月破云,五星耀世,黑龙展翼,艾伦·沃加接过权杖。“诸君,从现在起霍格沃茨我说了算,可以吗?”
  • 豪门甜宠:霸道老公,放过我!

    豪门甜宠:霸道老公,放过我!

    生下来被抛弃,被陷害,被学校开除,被孤儿院抛弃后居然还惹上了大魔王??!安素十分惨兮兮的想,自己这悲催的一生也是没谁了,好惨好惨一女的。等那些欺负过她全部跪求原谅时安素:……大魔王:小妖精,知足吗?安素:???
  • 超越时空之门

    超越时空之门

    (注:和新书的剧情关系不大,且有出入。)(本书因个人原因,重启,重写,非常抱歉,兴趣使然)被人寄予为希望化身,开拓人类光明未来的人造神“超越者”,在不明原因下穿越到了异世界,成为了‘使魔’,并进行无聊的学习。他从一开始,就只有一个目标,只有回到地球,回到家中,仅此而已,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在冲天的焰光下,终于迎来了,命运之刻!……新人新书,阅读体验差的书友可以粗略观看,在后面我会尽量提高水平,并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剧情,希望多多支持。(地球是另一个架空世界,本书只会在番外出现。)
  • 天启2020

    天启2020

    贪图力量的猎人被流放到了中立神明死亡的领地飞翔在天空的白骨巨龙眼眶中流淌着的灵魂之火弥漫着恐惧巨人在荒芜的大地惊慌逃窜片刻后只留下一声哀嚎前往寂静城寻找神的权柄吧猎人。
  • 名人传记丛书:耶稣

    名人传记丛书:耶稣

    名人传记丛书——耶稣——从平凡人到救世主:“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完全抑郁

    完全抑郁

    许白黑账上一下子冒出来200万,美金。他一点也不急,心理医生干了快20年,他已经不会急了。接到银行经理汤姆的电话,他只是问,汇款方是谁?汤姆说,是中国一个神秘的商贸公司,我查不到这家公司的任何信息。许,这也许是你的中国病人对你的感激之心。汤姆曾经是他的病人,每到月圆之夜就想杀人,当那几个标注了名字的橡胶人被砍得支离破碎后,汤姆就想杀死自己。他无法控制住这种冲动。当然,他白天仍然是一位容光焕发充满魅力的银行家。
  • 头和尾:赵丽宏序跋二集

    头和尾:赵丽宏序跋二集

    赵丽宏乃上海市作协副主席,本书为2002年至今作者为全国百余位作家作品写的序和跋的汇编。文字灵动、真诚,展示了作者作为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的人文情怀和文学造诣。此书可以使读者感受到篇幅短小的“序”或“跋”也能写出如此不同的意味,对喜爱中国文学的读者是很好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