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900000020

第20章 附录 记忆的历史 (1)

附录 记忆的历史 (1)

一 公元前:神话与假说纷纭

美丽的神话

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都处在比较低级的阶段,无法对身边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科学的理解和诠释,于是就把它们统统“套”入了神话的“魔袋”,其中就包括难以理解的记忆。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名叫谟涅摩绪涅的“记忆女神”,她身边有九位漂亮的女儿,专司文艺与科学。古希腊人是把记忆当做文艺与科学之母来看待的,没有记忆,就没有文艺和科学。

记忆一出现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就与美丽的神话紧密相连,表明了古希腊人对记忆的高度推崇。在不能科学地揭示记忆的原理和规律的时代,人们就已经把记忆置于极为高贵和极为神秘的地位。

混合物假说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对记忆的神奇越发感到奥妙难解,于是开始了对记忆机理的探索。

对“能记住事情”感到莫名其妙的古希腊人,将这一特异的现象与左右生命的明暗或冷热等因素联系在了一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希腊的巴门尼德在公元前6世纪首先提出的混合物假说:记忆是光明与黑暗或是热和冷的混合物。

巴门尼德还认为,只要这一混合物保持不变,记忆就是完好的;一旦这个混合物发生了变化,遗忘也就产生了。

低级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注定了人类对记忆奥妙的探索还处于懵懂的“襁褓期”。

混沌的思维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不再满足于美丽的神话和懵懂的假说,发现自我、探索自然的意识逐渐被唤醒,对记忆形成机理的探究在悄然孕育,关于记忆的混沌思维也渐渐形成。

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迪欧根尼将记忆与身体里的空气连在了一起,提出平衡说:记忆是由一些能使身体里的空气保持均衡分布的事件所组成的过程。如果这种平衡被打乱,遗忘就会发生。

而另一种假说是基于“脑和心是生命的重要部件”的观点产生的。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和克罗丹等人得知有人在战场上发生“脑受外力打击会突然丧失记忆”的情况后,就将理智、情感与心、脑联想到一起,提出了脑司理智、心司感情的理念,即心脑合一说。

虽然这些假说并不成熟,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混沌思维毫无意义。正是这些假说,帮助人们进入对记忆的更深层次的探索与想象。

脑说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心脑合一说提出了异议。他认为,人的思想情感、智慧和欲望都是从脑产生的,学习不过是回忆罢了。

柏拉图想象出大脑接受印象的方式与某个尖的物体在蜡版表面移动造成刻痕的情况相同。印象一旦形成,就一直要保留到它磨平为止,这时便又出现了一个光滑的表面,这个光滑的表面就是完全遗忘——记忆的对立面。这就是柏拉图提出的有关记忆和遗忘的蜡版假说。

脑说是至今还被许多人所认可的一种关于记忆的假说。在柏拉图之前,人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记忆是位于脑部的。蜡版假说的出现,表明人类已经开始了记忆机理探索的新篇章。

后来,芝诺还曾对蜡版假说作了一些非本质的修正:“实际上是感觉在蜡版上‘写’下了印记。”

德莫克利特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的思想是从脑子里产生的。但是他又错把心看成是发怒的器官,将肝看成是产生欲望的器官,这样的认识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有局限性,这样的观点仍然算得上是人们对记忆的认识的升华。

心说

公元前4世纪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发现“跳动的心停止,血液也停止运行,生命与记忆也不复存在”这一重要现象之后,为了阐明记忆的生理性质,就错误地将与生命同在的记忆和被心驱动的血液联系在了一起,提出感觉和记忆的中心存在于心中,即心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心的部分功能与血液有关,流动的血液是记忆的基础,遗忘则是血液流动逐渐变慢的结果。与此同时,他还首次将有关联想的定律纳入记忆领域之中,并对柏拉图的蜡版假说作了修改:我们所体验到的形形色色的印象,正如将宝石戒指摁在蜡上会留下痕迹一样——在感知时,被研究的客体放射出来的物质微粒穿入人脑,像在黏土或蜡版上那样,在大脑的软组织上留下痕迹。

可以说,在这一个历史时期,人类对记忆机理的认识仍然没有实质性突破。

精气说

公元前3世纪,希腊的希罗菲罗斯提出:生命精气和动物精气与记忆有关。他认为,较高级的生命精气产生了较低级的动物精气,而后者则包括记忆、大脑神经系统。人比动物优越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人的大脑上有着大量的皱褶(这些皱褶就是现在所说的大脑皮质上的脑回)。他还认为这一切对于心来说,只占次要的地位。所以这一种假说仍然没有跳脱出心说的束缚。

总之,公元前的古希腊人在科学不发达的情形下,借助直觉,对“人能记住事情”的机理进行了没有实验结果支持的或混沌或清晰的猜想和思考,提出了平衡说、心脑合一说、心说、精气说,以及被后人发扬光大的脑说,为后人探索记忆之谜提供了线索。

二 一至十九世纪:科学实验与修补脑说

盖伦:划时代的动物实验

占统治地位的心说一直延续至2世纪,才因古罗马医生盖伦成功地进行了否定心说的动物实验而逐渐被人抛弃。

盖伦在实验中用钳子使劲夹挤受试动物的大脑时,受试动物立即失去全部感觉和随意运动;而当用钳子使劲夹挤动物的心脏时,受试动物除了出现急喘和吼叫外,看不出明显的感觉和运动障碍。盖伦因此得出结论,人的感觉思维和随意运动都产生于脑。

但盖伦错把脑室看做贮存人从外界所获印象的“仓库”。由于还没有完全摆脱精气说的束缚,他假设记忆和思维过程是低级的动物精神的一部分,这些精神产生于大脑的两侧,因此记忆也产生于此。

他还引申说,空气被吸入大脑,同“生命精气”混合起来,这个混合物就产生了动物精气,后者进入神经系统,从而使人们产生感觉、味觉等。

盖伦让精气说从心说中解脱出来的动物实验,在记忆形成机理研究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科学的实验结果是检验一切假说的试石金,否定心说的实验逐渐使脑说占据了统治地位。

不同时代的研究者对脑说的补修

1.笛卡尔对精气说的进一步修正

继盖伦之后,笛卡尔对精气说作了进一步的修正。他认为,脑是一种类似由纤细的神经线所构成的特别编织物,动物精气是从松果腺中输送出来的,它通过大脑中的一些特别通道一直达到能够激起记忆的部位,就产生了知觉和意念。这些通道的轮廓越是清晰,动物精气通过的时候,就越是畅通无阻。

笛卡尔还提出,记忆痕迹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种生理性变化,它在学习之前是不存在的,记忆痕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回忆。

笛卡尔对精气说的修正,既有谬误,也有正确成分。

2.教会影响:记忆是灵魂的功能

在研究者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修补蜡版假说上的同时,教会也关注起脑说,还将灵魂等概念注入了进来,提出“记忆是灵魂的一种功能”,使脑说停滞一千多年。

3.脑说摆脱教会束缚

16世纪中叶,意大利的安德列斯·维扎利率先冲破教会的精神束缚——横越了禁锢精神的“雷池”,使记忆机理的探索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他指出,思维与记忆不是与人的心脏功能有关,而是与人的大脑功能有关。他还首次详尽地描绘了人的脑室在解剖上的完整性。

对大脑的剖析与观察促进了脑说的发展,有关记忆的脑说从此摆脱了教会的束缚。

列文·虎克发明的显微镜开始被研究记忆的学者用来观察大脑皮层,由此揭开了精细研究大脑功能的序幕。

中国关于记忆的学说几乎与世界同步发展。进入16世纪,人们对记忆的认识更加深刻。最典型的当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的“脑是原神之府”及同代医学家金正希指出的“人之记性皆在脑中”的观点。

4.对脑说的思维亦混亦清

1644年,英国牛津大学的自然哲学教授汤姆·威利斯对脑说进行了细化。他在《大脑解剖》一书中首次提到:脑的功能中心不是充满脑液的脑室,而是大脑实层;大脑皮层是记忆的中心,纹状体是接受所有感觉的部位,胼胝体是想象功能的所在,并由此建立起大脑皮层机能整体论假说。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针对一些哲学家和博物学家提出的“人有三个脑室,一个管思想,一个管思维,一个管记忆”的观点,在发现了“受试动物所习得的行为消失份额与脑损伤(切除)面积的大小有关——被切除的大脑皮层的面积越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越大,而与脑损伤的部位并无关系”的事实之后,提出了大脑均势说:记忆的信息贮存于大脑皮层各部位,而每一部位都有一全息图。大脑没有特别的记忆区,即使是最简单的记忆“痕迹”,也需要成千上万乃至上千万个神经细胞的相互联系。

5.振荡理论

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促进新的记忆假说产生。18世纪,哈特莱受牛顿学说的影响,运用原子振荡的概念,提出了振荡理论。

他认为,人在呱呱坠地之前,记忆就已开始在头脑中振动,各种感觉改变着振动的程度、种类、地点和方向。当振动在受到一种新感觉的影响过后,很快就恢复到原来的自然状态。如果同样的感觉再次出现,振动恢复原来状态所需时间就要稍长一些。如此不断进行,最终导致振动停留在“新”的状态,于是一个记忆痕迹便形成了。

鲍奈还将记忆振动扩延至胎儿出世后。他认为,神经越是经常使用,越是容易振动,记忆力也就越强。

6.大脑皮层机能整体定位假说

19世纪,弗罗朗提出了大脑皮层机能整体定位假说:记忆存在于大脑的每一个部位。大脑是作为一个整体在发挥它的作用,而不能解释为许多基本组成部分在相互作用。

7.大脑皮层分体定位说

1870年,德国的赫次格和弗立茨成功地进行了肢体行动受脑支配的动物实验:把一根十分细的金属电极插进狗脑的中央前回,通入电流时,狗的四肢立即抽搐,尾巴跟着摇动。实验结果又一次为行动受大脑支配的观点提供了依据。

1874年,美国的罗伯特·巴沙路在脑病开颅临床中首次发现“人的肢体行动受脑支配”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事实:他对一位颅骨缺损的女病人,用一根绝缘的针形电极插到暴露出来的左侧大脑半球的后部,使未绝缘的电极尖端插入脑实质内。当接通电流时,病人右侧上下肢肌肉立即发生收缩,同时表现出一副极不耐烦的痛苦面容,并一边用左手揉动右胳臂,一边说:“这里有一种强烈的刺痛感觉。”

后来,加拿大的魏特尔·潘费尔特在范围更广的处于清醒状态的病人中加大了研究的力度,提出了大脑皮层机能分体定位理论。其中心论点是大脑两半球支配异侧肢体,人体各部位以不同的机能发达程度在大脑皮层中有不同面积的定位,如手占1/4,其次为嘴舌。

此外,潘费尔特还绘制了机能分体定位投影的“怪人图”。

8.“人是用左半球讲话的”

19世纪的某一天,德国医生布洛卡遇到一个原本会说话但患病后却“有口难言”的病人,引起了强烈的兴趣。经过临床观察,他发现,患者的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都完好无损,完全可以领会别人语言的含义,也能无音目视阅读,就是不能正常说话,只能断断续续地讲出几个重要的单字,缺乏语法结构和层次。

这个患者去世后,布洛卡对其进行了解剖,这才发现患者大脑左半球的左额下回后部的脑组织异常——失语症产生的根源在此。

据此,他撰写了一篇题为《人是用左半球讲话》的文章,并指出:人的语言中枢定位于左半球额叶的第三额回基底部。大脑两半球皮层机能定位假说由此产生。

实践是检验假说的唯一标准,新发现的事实无疑动摇了大脑机能整体定位假说。在布洛卡之前,大脑机能整体定位假说被人们所认可,人们一直认为大脑两半球并无差别,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并没有分化出代表特定功能的脑区。

为了纪念和赞誉布洛卡为大脑机能分体定位假说的提出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后人称感觉性言语中枢为布洛卡中枢,称这种类型的失语症为布洛卡失语症。

9.大脑机能整体定位假说进一步动摇

继布洛卡之后,威尔尼克发现一患者的大脑左半球的左颞上回(听觉性语言中枢所在的部位)损伤并导致语无伦次——既不能理解别人说话的含义,又不知自己在说什么,只是将一些毫无关系的字词胡乱地拼凑在一起,虽然语调流畅,却表达不出任何意思。

同类推荐
  • 论语(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论语(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牛顿传

    牛顿传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中外哲理美文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中外哲理美文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本书精选了数百篇极具思想价值的哲理美文,呈现了大师们的深刻人生感悟,使读者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的关怀。
  • 感恩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感恩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法律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法律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热门推荐
  • 漂流志

    漂流志

    本书讲述的是三个年轻人旅行路上的故事。小说以第一视角展开讲述,记录所见,以及所感。全文贴近生活现实,笔触细腻,传递着激励人心的正能量。
  • 我是怪物你是救赎

    我是怪物你是救赎

    人前她随和洒脱,人后她歇斯底里;人前他冷傲偏执,人后他厌世自残。一所医院,一墙屋檐,一场游戏。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三见献殷勤。冥冥苍穹,我的你,终如约而至。阴沟里射入曙光,卑微如我岂敢沾染,忍住欲望作祟伸出的手,终败于你一眼潋滟。我是怪物,你是救赎。以毕生相握,永不松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世独宠:贺少情有独钟

    一世独宠:贺少情有独钟

    李信和贺为民是兄弟,却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兄弟。我卷入他们之间,同时得到了他们两个人的爱情。可是,一切真有我理解的那么单纯吗?为何李信的目光,渐渐让我猜不透?
  • 恋爱真相:最好的爱情是彼此高攀

    恋爱真相:最好的爱情是彼此高攀

    《恋爱真相:最好的爱情是彼此高攀》是一部揭示恋爱真相,指导年轻男女如何拥有高质量恋爱的情感类图书。这本书,是为了帮助女性更好地跟男人相处,也更好地跟自己相处;是为了帮助面临爱情难题的男人,识别真正的优质女人,用高智商和高情商收获有价值的爱情和婚姻。这本书中那些也许会让你“躺枪”的辛辣观点,只是披着冒犯众人的外衣,包裹至真至善的爱情真理,为了让你在两性关系中,获得清醒的认知,远离那些糟糕的爱情,在最美的年华,谈一场拥有美好结局的高质量恋爱。
  • 兔子的修仙奶爸

    兔子的修仙奶爸

    “喂!哪有兔子从蛋里孵出来的?”“什么?爸爸?我不是你爸爸!你认错妖了!”……“安泽啊,你女儿怎么这么瘦?”“可能...因为她只吃萝卜吧。”彗星袭来,灵气复苏,群仙乱舞,魔孽破封。……安泽:一边带女儿一边修仙,还得升级系统,拯救世界,我很累的...
  • 保卫马六甲

    保卫马六甲

    大年根儿下闹贼,本算不上什么稀奇事儿。按马默他娘活着时候的话讲,谁不过年呀,贼也是人哩!可这一年的贼却闹得凶,偷东西偷出了规模和水平。比方说吧,贼偷车,以往都是偷自行车三轮车面包车什么的,偷小轿车就要算不得了的大案子啦!可晚报上说,腊月五号的那天晚上,西街停车场内却一骨脑儿丢了三辆大“解放”。这三辆大“解放”如同土遁,连车带车上的货物一概不知了去向,奇的是设在出市几条主要干道上的卡子口都没发现有载着货物的解放车通过。
  • 货币文化交流史话(中国史话·经济系列)

    货币文化交流史话(中国史话·经济系列)

    本书以货币不仅是交换的媒介、价值的尺度,更是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见证为研究视角,考察、梳理了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影响,涵盖了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拓展、充实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内涵,是一部颇具创新思想的中外关系史著作。而史话体的结构体例和行文风格,以及300多幅首次发表的珍贵图片,又使这部中外古代“货币交流史”极具可读性,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 剑狱魔法

    剑狱魔法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卫我山河。大秦步入最艰难的时候,神秘的张奕一行人突然降世,加速了大秦的灭亡。这是一场谁也不能避免的战争,兽族入侵,十字军东征,大秦内乱,天神乱世……唯有手中长剑才能带给你安全,唯有魔法才能带给你未来,是战?是逃?
  • 从开始到爱你

    从开始到爱你

    “暖情天后”叶紫温暖巨献。我对你的宠爱自始至终,永远不变!十年追随,十年纠缠,十年让你深深爱上我。贝清玉爱慕萧易恒多年,可是十年的追随,萧易恒却从来都没有拿正眼看过她。心如死灰的贝清玉,放弃一切远去国外。两年后,萧易恒的母亲想方设法地将贝清玉从国外的公司调了回来,回国后的贝清玉似乎和萧易恒相处得很不愉快,可面对母亲提出的让他们结婚的要求,萧易恒却想也不想地便同意了,而此时,珠宝业大亨贺俊扬的出现,让贝清玉和萧恒易之间的矛盾日渐严重,误会、阴谋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