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9300000019

第19章 人生坦言(一)(12)

我自己的临床表现是,只要见到女儿那明亮的眼睛,我就禁不住战栗,总对生命的明天有一种痛不欲生的恐惧。现在已发展到只要看到任何一个孩子的眼睛,甚至是看到小猫和小狗的眼睛,也有这种胡乱的激动和恐惧。(笑声)我总认为激动和激愤,坦白和坦率,理想和梦想,热溜盈眶和欣喜若狂等,部属于非正常状态。有时我觉得,除了作家以外,其余大多数人实在是太正常了。(掌声)问:中国正处于阴盛阳衰的阶段,例如体育方面等,文坛上似乎也是阴盛阳衰,你不这样认为吗?

答: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阴盛阳衰是永远也不存在的。尤其是体育方面,中国男人战胜不了外国男人,只能说是中国的阳不如外国的阳;中国的女人战胜外国的女人,也只能说是中国的阴比外国的阴强。中国男足踢不过外围男足,但踢中国女足还是绰绰有余的。

在文学上也是这样,医学科学业已证明男女脑量的差别,这也许不是高低的差别,但至少男女在思维方式上有着微妙的差别,用我的话说男人是扇面思维,女人是线式思维。这在情感上表现得很充分,男人多浪漫,女人多专一,这必然要影响到创作。

所以,男人写的作品是男人式的,女人写出的作品只能是女人式的,严格地说无可比性。再不妨说男人是老虎,女人是凤凰。奔腾跳跃的力惑与翩翩起舞的美感,只能是各有千秋。(掌声)问:近来文坛上女作家很活跃,特别是有“女权主义”倾向的士作家×××,竞愤然地说过去是男人的文学,现在应该是女人的文学。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我认为这是女作家在用感情看世界。严格地说我们过去压根就不存在什么男人文学或女人文学,我们其实就没有人的文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只是在政治解放的感动中写所谓的伤痕和反思,其创作还没有完全摆脱神鬼模式;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各种流派和主义犹如洪水猛兽般咆哮而来,使我们一贯自吹自擂地所谓中国文学,受到一次真正的文学甚至文化式的冲击,并大大地向前迈了一大步。

女作家渐渐多起来也就使她们觉得过去太委屈了,现在应该更多地占领文坛才能报仇雪恨。实际卜女作家多或是女作家当了主席和副主席,并非就是女人有了自己的文学和权利。原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当了全国一把手,还是要故意每个星期回家下厨炒几个菜,给丈夫一点女人的温馨。从来没听说哪个男首相找点时间回家做饭,给妻子一点男人的温馨。

如果说男权主义可恨,那么女权主义至少也可笑。两方的一些电影在女权主义的压力下,连做爱的镜头都得多表现女人在男人上面,这就是什么权主义的结果。(笑声)问:在我的想象中,作家都是白白的,瘦瘦的,嘴里叼着支香烟,而且还戴个眼镜。可你的块头这么威猛,实在是不像个作家!……答:我们的头脑简单得让人可笑,总愿说职业形象,工人就是健壮的,说起话来粗声粗气的;农民就足老成的,土里土气的;干部就是严肃的,板板正正的;作家呢,就是刚刚说的白白的,瘦瘦的,而且还戴着个眼镜。

实际上有很多工人是瘦弱的,农民也有很多挺洋气,干部们的形象很多样化:傲慢的,谦虚的,满脸堆笑的,表情冰冷的,还有的又黑又瘦真像刚从山沟里来的。作家就更复杂了,有的像所谓的工人,有的像所谓的农民,有的还鬼头鬼脑的像二道贩子。(笑声)如果作家们开大会,你肯定会感觉这是乡镇企业的干部们在开会。作家的形象尽管很复杂很生动,但像你们所说的白白的,瘦瘦的,而且还戴着眼镜的却最少,我最乐观的估计也只能占全部作家形象的百分之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愚蠢的形象观,恰恰是作家们给造成的,他们写了几十年,无产阶级满脸放红光,浑身冒火星;资产阶级脑满肠肥,丑恶嘴脸;小资产阶级瘦弱苍白,唯唯诺诺。这种阶级形象的副作用是,当一个领导要是面孔不太好看时,大家就会说,这哪像个领导,简直就是个特务!(笑声)问:从表面看上击,你是个很能抽烟喝酒的人,可据说你绝对不吸烟,而且滴酒不沾。你是从来没喝过没抽过,还是半路上改邪归正?

答:我长丁个犯错误的样子,但我确实什么错误也不犯。(笑声)不过,我还挺羡慕抽烟喝酒的人,正像人们说的,抽烟喝酒是口头福,男人不抽不喝不像个男子汉。所以,我曾下定决心,奋发图强地学过抽烟喝酒,但怎么学也学不会,特别是喝酒,我绝对觉得这是喝敌敌畏。到公安局挂职上任第一天,热情的警官们在欢迎会上非说我会喝酒,我也只好拼死搏,结果一小杯白酒下肚就被放倒,吓得大家差点儿把我抬到医院抢救。看来我不但没有口头福,连个男人都不像了。(笑声)问:作家还有不吸烟的吗?苦苦构思之时,抽支烟会显得深沉和凝重,否则,干坐在那里构思不会枯竭吗?

答:李白和杜甫就没抽过烟,曹雪芹、罗贯中和施乃庵大概也不会抽烟,但好像并没有影响他们当作家。

问:李白尽管不抽烟,但却能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你不喝酒能写出东西吗?

答:幸亏李白愿喝酒,要是李白愿喝凉水,我们还得跟着拉肚子了!(笑声)我不否认酒精能给诗人带来兴奋和灵感,但从医学科学上讲这是一时的刺激,从长远的观点看,酒精最终是给人带来害处。李白倘若不喝那么多的酒,大概也不会死得那么早,也不会斗洒诗百篇,可能是诗千篇乃至诗万篇。全世界所有的诗人还没有像李白写得这样少的,我想,主要是他们都没有李白这么大的酒量吧?

文化“经济”学

问:歌星出场吼几嗓子,就能拿几万乃至上百万元的出场费,你们当作家的吭哧吭哧写几十万字,却得不到几个稿酬,甚至还得自费出书,时此你心态平衡吗?

答:我的心态很平衡,因为不公平的事实在太多,挣钱的不公平只是其中的一件事,但无论怎样,我也是泰然处之。我绝不是故作高超状,也不是故意说违心的话,因为我经常想到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歌星出来吼几嗓子就能挣数万元钱,这钱一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二不是国家拨款,而是从广大歌迷的票房收入拿出来的,你有什么办法?尽管有人说作家这么艺术,那么深刻,可人家就是不买你的书,就是愿听歌星吼叫,细想想只能是惭愧,谁叫你的书写不到歌星吼叫那样迷人了!再细细地想想,歌星拼命地挣钱也可以理解,他们一般都是吃青春饭的,吼叫几年就完了,一茬茬更能吼叫的后来者很快就会把他们挤下台。所以,他们吼叫时无论拿多少钱都不觉得多,总觉得有危机,总觉得要完蛋,总要挖空心思地包装自己,表现自己,挣扎着多吼一年是一年。可作家就不同了,他可以长久地活在读者中间,而且越老越有阅历,越有经验,越有生活,越能写出好作品来。一个疯狂的短暂,一个平静的长久,也是一种平衡吧。

问:听说有不少作家都下海,你为什幺不下海?

答:所谓下海,意思就是经商。经商其实和写作一样是一种技能,也就是说你得有经商的细胞,不是哪个人都能干的。另外,我十分讨厌运动式的生活。过去我们搞所谓革命时,全国都是造反派和造反司令;现在我们搞经济,全国又都是经理和董事长。穷疯了的作家见别人下海发了大财,也不顾死活地往海里跳,结果淹死了百分之九十五可能还多一些。我还哪敢下海!(笑声)问:邓老师,提倡文学作品走向市场,意味着文学作品的商业化,使作家不得不考虑大众口味,这不仅扼制了作家的自由想象和个性发挥,还导致创作走向媚俗,这对文学发展是否有利?

答:市场经济大潮的浪花涌到作家的书桌上,也就是小说也要像鲜鱼活虾一样放到秤盘上卖钱了。这对吃惯了大锅饭,当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中国作家来说,是值得庆幸的悲哀。全世界所有伟大的作家,像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和雨果等文学大师,全是从市场经济中产生出来的,我们还怕什么?前些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马尔克斯.其作品《百年孤独》令读者趋之若鹜,使他大赚了一批版税钱,我想这更会激发创作热情的。真正检验作品质量和推动创作潮流的不是评论家,更不是官员,而是读者。中国四部古典文学作品特别是《红楼梦》的问世,大概不会是评论家的指点和朝廷官员提携出来的,而是对应着中国读者广大的阅读空间和审美需求。难道我们今天的读者还不如明清时代的读者吗?读者是海洋,而作家是鱼。是先有海后有鱼的。所以我认定不是有什么样的作家才有什么样的读者,而是有什么样的读者才会有什么样的作家。

问:有些作家宣称他是为了写作而生存,有些作家却是为生存而写作;前者是否神圣,后者是否太俗?你属于前者还是后者?

答:坦白交待,我就是属于太俗的后者。我首先是活着,而且必须活得像个活着的样子,然后才写作,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生存的手段和乐趣,也就是说我写作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但有的人竟然活着只是为了写作,把写作当作生命来珍视,没有写作事业他就会活不下去,这实在是太可敬了。尽管可敬,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不是有点神经不正常?一个人没有生活的情趣,或是他的生存内容就是写作,他还能写出什么?从写作到写作决不会有作品产生。实际上我们有些作家往往会很笨拙的矫情,总愿说把青春献给什么什么,把生命献给什么什么等豪言壮语。可我总认定,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当回事儿,他什么也干不好。生活的事实证明,不把生命当回事的人几乎没有,尤其是作家。因为我们曾有过绝对不让你写作的时代,但我还没看见过仅仅不让写作就活不下去的作家。当然,在那个年代也有自杀的作家,但死因比让不让写作要复杂多了。

问:请简捷地谈一下文学与经济的关系好吗?

答:没有经济的腾飞,也不会有文学的腾飞。世界上所有的经典作品,都是与当时的经济繁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会相信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能产生伟大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品吗?也许你会用经济落后的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来质疑我。这其实很简单,殖民主义使拉丁美洲接受了大量的外来文化,那里的作家用多国语言写作,读者会用多国语言读书,远比我们亚洲多。殖民文化无疑也会带来世界文化,这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大改变。如果一个封闭的和贫穷的拉丁美洲能产生马尔克斯,能产生《百年孤独》,我认定这是天方夜谭。为此,我也认定我们落后的经济不会产生世界级文学作品。这就像不能指望经济落后会产生开明政治一样,也不能指望我们的文学会有奇迹产生。

问:你写过一篇文章叫《小说放到秤盘上》,你为什幺不像其他一些作家那样惧怕市场经济呢?

答:只要你还长着两个眼珠子,就会看到全世界所有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都是在市场经济中产生的,国外早一点的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屠格涅夫等;后来的马克·吐温、杰克·伦敦直到海明威、马尔克斯等,而没有一个是在计划经济中产生的,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可是一些人却瞪着两眼说傻话:什么要顶得住,要保持文学心态,要甘于寂寞……好像文学与生活与经济是两回事儿,好像我们过去计划经济是文学美好的时代,真是愚蠢透顶!

问:看起采你对于文学进入市场经济举双手欢迎,你认为经济能刺激文学的发展吗?

答:我并非说市场经济是万能的,但在三十多年从不讲经济的中国,首当其冲地是要补上市场经济这一课。我所说的市场经济不是专指用金钱对作家的创作产生刺激,而是市场经济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刺激,使人们从生活方式到思维方式来个大变革,这种变革也会不由自主地带来政治上的变革。经济的活跃,才能有生活的活跃,也就更有鲜活的故事,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作家的创作心理,并为此爆发创作激情。

前些年,每个时期的创作内容都是雷同的,所有的作家都在写一件事,只是人物的名字和场景变化一下而已。现在你再打开报刊看看,那真是千奇百怪而又千姿百态,五花八门而又五彩缤纷。有些人误以为这是政治的解放,其实我们的政治解放远远不够,主要原因还是市场经济开始起作用了。

问:在你写每一部作品时,是否考虑过追求更大的商业价值?

答:写小说时我从来没考虑到商业价值,但写幽默散文时我却认真地考虑到读者的审美趣味,尽量以我的幽默和深刻让可爱并可恨的读者掏腰包买我的书。这也就是你所说的追求商业价值吧。

问:你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因为有了丰厚的稿酬,“来了朋友,大手一挥,咱到饭店吃饭去”,你因为写作而开始富裕吗?

答:俗话说:穷文富武。所以靠写小说富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当然,也有个别靠写作发财的作家,但那是百万分之一的幸运者,不能作为写小说就能致富的理由。不过,给报刊杂志写些小文章,却会经常地接到百十块稿费,这比起在工厂或田地里忙碌的劳动者来说,简直就是富翁了。于是就觉得挺从容,于是就大手一挥——但大手一挥,到的不是大饭店,而是小饭店。

问:商潮滚滚,文学又不景气,作家应该怎么做?

答:首先,我不认为文学不景气。只是过去我们不讲经济,也没有商潮,所以显得文学挺景气。但从那时以来的所有作家,无论写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更上一层乃至几层楼了,只不过是突然爆发起来的商潮滚滚,把文学压得没气了。所以,作家就更应该奋战不止,在滚滚的商潮中拼力地挺起脑袋,让人们看到文学还在喘气儿。

问:你认为梁凤仪“丈人加商人”,文商集于一身值得推崇吗?

答:文学往往是产生于忧伤和痛苦的心灵,我不相信正在发大财的商人会拿起笔来爬格子。所以,我有一个毫无根据却又坚定不移的感觉:只要是哪个经商的商人搞起文学来,那就是他在商业上遇到挫折或是失败了。因此,我对在商业上很得意的梁凤仪能耐烦写小说甚感惊讶。这恐怕是极个别或极特殊的现象,谈不上推崇。

问:你是否认为文人和商人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

答:文人与商人绝对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文人是以情感为重,商人是以智慧为本。当然,商人的商品在顾客身上卖钱,文人的作品在读者身上卖钱,从市场角度看起来是一回事,但从本质上分析,文人付出的是心灵,商人更多的是头脑。有时,文人用尽情感写出的杰作一分钱也卖不出去,商人却能机智地炒作把臭作品卖出大价钱,这就是文人与商人之间的天差地别。中国有句老话:隔行不隔理;但还有句更老的话:隔行如隔山。

文学“性”

问:你看了贾平凹的《废都》了吗?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请直说!

答:我当然看过贾平凹的《废都》。

同类推荐
  •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钱学森之问,使得教育的问题更加凸显。如何站在历史、人生和全球的高度,找准教育的核心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当下一个热点问题。作者基于大量教育教学实践和案例,结合我国当下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和普遍认识,结合自身理工科学术背景,采用工程过程、方法,结合人从婴幼儿到成年的成长过程,提出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教育工程设计的核心原则、主要目标、体系框架、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在教育工程中的作用,并对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 我报道,报道我

    我报道,报道我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报道”,收录了田聪明同志70年代中期任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以来所发表的新闻报道,展示了作者调研、采写的扎实功底以及时刻关注民生,深入思考、思想解放的魄力。第二部分是“报道我”,主要收录了田聪明同志在西藏、原广电部等地区和中央机关工作时与之相关的13篇报道。这些报道主要介绍了田聪明同志20年前进行的电影改革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反映了他推动参与改革的魄力和担当,凸显了他对农民的深厚感情。
  •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获得者熊培云继《重新发现社会》之后最新力作。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本书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出版四年来,累计加印三十余次。本次增订,加入新作六万余字,特别增加“历史与心灵”一章,并对自由与责任、中国人的自由传统等内容作了必要增补。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热门推荐
  • 余生只爱冷先生

    余生只爱冷先生

    你有没有在最好的年龄,遇到一个最想要守护的人?七年之前,冷天一就像是天边的一颗星星,对于宋余生来说,他是那样的遥不可及。七年之后,当他带着往昔的记忆,重新回来找她的时候,她决心一定要守护自己的爱情。(不能写现言,写着写着写生活琐事去了!以后写古言→_→)
  • 贺新婚一

    贺新婚一

    相传这人死后便是踏上了黄泉路,黄泉路前有条忘川河,河上有座奈何桥,桥旁立着记载人前世今生的三生石。路过三生石的人总会停下来看看,不过看了又如何,过桥之后,望乡台上孟婆递给你一碗孟婆汤,便是再念念不忘的人,刻骨铭心的事也都成了过眼的云烟。只是,凡事都有变数,总有些人温存着执念,宁可做鬼,都不接那碗孟婆汤了却此生。一个两个还可,愈发的多起来,阎罗殿终是留不下这些鬼,又不能放任着去凡间。只好一个一个的还愿,没了牵挂,也就都转世轮回去了。不过这愿还多了,也发现了些门道。执念深的无非是挂念这人世间的爱恨情仇......
  • 末世美食屋

    末世美食屋

    或许我这里将是这末世最后一片净土,一片充满香气的净土。
  • 007典藏系列(第二辑):生死攸关

    007典藏系列(第二辑):生死攸关

    本书为007典藏系列(第二辑)的一种,曾改编为同名电影。詹姆斯·邦德在此次的历险中遭遇了冷酷的邪教魔头——大先生,一个残忍的哈莱姆恶棍,用伏都教来控制他的犯罪帝国,他也是SMERSH的顶级美国执行官。大先生从一个偏僻的牙买加岛屿上把英国海盗的黄金走私到纽约,并把收益转给莫斯科方面。恐怖的巫术和残酷至极的杀戮,邦德面对的是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敌人。在大先生美丽而神秘的克里奥尔预言家、纸牌女士及邦德的老朋友菲利克斯·莱特的帮助下,007潜入大洋深处,寻找破解危机的唯一机会……
  • 莫泊桑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莫泊桑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 妖精影后之蜜恋国民女神

    妖精影后之蜜恋国民女神

    遭人陷害,她害得父母被赶出家门,和家人决裂,只为了一个她深爱的男人。可是那个男人却在她们的订婚宴当日,宣布成了她堂妹的未婚夫。他和她堂妹一起把她踩入泥里。她愤怒,她反叛,她吸烟喝酒、飙车、堕落……在她身处泥泞的时候,是他把她从泥里拉了回来。他说:“今天起我就是你的监护人,以后你不许吸烟,不许喝酒,不许飙车,不许堕落……你的人生由我接管,你的人也由我接管。”在她被她堂妹的人绑架濒临死亡的时候,是他只身一人过来救她。他说:“我要你,哪怕是死神也无法从我身边将你夺去。”重生归来,她要用更好的自己去遇见最好的你。且看白颜夕如何虐渣,走上人生的巅峰吧!本文1v1。男主腹黑,机智近妖。 给自己新文打个广告,新文,傅少是个女孩子,谢谢支持。
  • 贝壳岛

    贝壳岛

    我们是被同一个浪头打向沙滩的人,他说。我没理他,继续用力把“沃尔沃”往柽柳林里推,直到车又行进了四五米,我才走出林子,借着月光寻找那辆车。透过杂乱狰狞的柽柳枝条,黝黑的车顶像身后的海面一样醒目,泛着鬼魅幽光。怎么没想到商务车体积大不好隐藏呢?我有点懊恼。捡拾起路边掉落的枯枝,重又走进林子里。夜色静谧,海风在枝条的缝隙间穿梭而过,像垂暮的老人,在叹息一个不甘消逝的灵魂。而隐藏不好,我就将是那个不甘消逝的灵魂,不管自己有多么不甘心。“喀喀喀”,有细微的破裂声传来,车子随即一点点下沉。我蹲下查看,林子里散落着很多贝壳,车轮正压碎贝壳深陷在松软的滩涂里。
  • 田园娘子爱爱我

    田园娘子爱爱我

    我陪你,万里山河我陪你游历你能否,日日月月多爱我一点我喜欢你,听我的低声细语,大声对你说:“我喜欢你!”一往情深,一起执手一起白头!全文不虐,轻松平常,嗯哼……欢迎入坑
  • 每天在作死中直播

    每天在作死中直播

    【本文为全职高手同人】【bg团宠向】【伞哥复活向】【荣耀全息向】作为一名游戏主播,千黎表示自己就算不吃鲍鱼饿死,从别墅天台上跳下去,也绝不会玩荣耀!【唐三打】送出一个火箭【唐三打】送出一个火箭【唐三打】送出一个火箭“主播玩荣耀吗?”“玩啊,荣耀这么好的一个游戏,画质又棒剧情又好看,我超喜欢玩荣耀的。”书友群456600417,欢迎来玩。
  • 《案例。》系列(第2辑)

    《案例。》系列(第2辑)

    《案例。》第一辑的出版,在传媒界、企业界和商学院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在案例创作的标准化上,大家因职业角色的不同而有各自的反应。对编辑者来说,所有的意见都是欢迎的,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正如美国商学史教授理查·泰德罗所说的,“一切的商业活动都是基于某些原则前提下的金钱游戏”,从本质上来说,一切的案例都是一些故事,其价值在于这些故事的即时性和精彩性,以及它对阅读者和学习者所产生的启发。在《案例。》中,我们试图从新闻故事和商学院案例之间走出一条新路来,在我们看来,前者缺乏研究的格式化,后者则似乎没有公共阅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