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200000033

第33章 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 (1)

第五篇 场景服务训练

第17章 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 (1)

了解顾客想选购的颜色

颜色在人们的生活中焕发着神奇的魅力,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作用,一种颜色可能对某个人很适合,在另一个人身上就不伦不类。大部分商品都会有多种颜色供顾客选择,因此,帮顾客挑选既起到美化作用又让顾客满意的颜色能够有效地促进销售。一般来说,顾客不会一进到店铺就主动告知要选购什么颜色的产品,所以店铺员工要学会从谈话过程中探询顾客的喜好,从顾客的外形上观察出什么颜色比较适合。

店员A:“您今天想买什么颜色的?”

店员B:“我来帮您挑个颜色吧,我喜欢这款红色的,颜色又大气又漂亮,您觉得呢?”

店员C:“您喜欢这个灰色的啊?您不觉得这有点太老气了么?”

以上几个店铺员工的说法都很失败。店员A的问法太笼统了,顾客刚进到店铺连买什么商品都还没决定好,很少有顾客会先决定颜色再决定商品。如果顾客喜欢的颜色没有的话岂不是让自己尴尬吗? 店员B的说法完全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顾客的角度,顾客会觉得我凭什么要听你的选你喜欢的,是顾客在选购而不是你在选购,不能让顾客认为你在左右他的思想。店员C的说法就更不妥当了,质疑顾客的选择甚至用到贬低的词语,很容易引起顾客的反感。

在探询顾客对商品的颜色需求时,如果单纯孤立地问喜欢什么颜色太笼统。应该首先确定顾客喜欢那种商品,然后缩小范围根据这个商品有的颜色让顾客挑选。如果顾客喜欢一个商品的某个颜色,店员就要肯定并增强顾客购买的信心。如果顾客喜欢的商品中没有喜欢的颜色时,可以根据顾客的特点,推荐其他适合的颜色。

1.顾客偏爱某种颜色的推荐方法。肯定顾客的选择,告诉顾客这个颜色的优点坚定购买信心。

店员D:“小姐,您喜欢这款皮包是么?这款包有蓝色、白色、黄色、红色、黑色五种,请问您最喜欢哪一种颜色呢?”

顾客:“嗯,每个颜色都挺好看的,我也不知道该选哪一种。”

店员D:“您平常喜欢浅色系还是深色系呢?”

顾客:“浅色的吧,我喜欢比较亮一点的颜色。”

店员D:“您看这个包是用漆皮做的,这几种颜色看起来都很亮。您喜欢浅色系的话我建议这个黄色不错,颜色漂亮大方,黄色又显得活泼年轻,还是今年的流行色呢,正好符合您时尚的外形。”

顾客:“那我就要这个黄色的好了。”

2.顾客不确定哪个颜色适合自己的推荐方法。根据顾客的特征结合专业知识,给顾客提供适合的建议。

店员E:“小姐,这条裙子有红、白、黑、蓝、紫几种颜色,您想试试那一种呢?”

顾客:“白色弄脏一点就很明显,打理起来太麻烦,黑色又太沉重了,夏天穿不好看。”

店员E:“那还有红色、蓝色、紫色呢,红色显得有朝气,看上去特别亮眼;蓝色比较清爽,夏天穿很合适;紫色显得高贵有气质,正式场合穿比较好。”

顾客:“我也不知道哪个好,想买来平时上课穿的。”

店员E:“那我觉得蓝色更适合你,看起来干净清爽,而且是比较经典的颜色,无论是上课穿还是逛街穿都很适合,要不您试试?”

顾客:“好的,我试一下。”

3.当顾客对商品的所有颜色都不满意的时候,不要强调都很好看,集中精力推荐一种。

店员F:“小姐,这款手机有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您想看一下哪个颜色的?”

顾客:“没有粉色的吗?”

店员F:“不好意思,只有这三种颜色。您看其实这个黄色的很好看啊,它是今年的流行色,这种糖果色系的手机给人甜蜜、青春的感觉,很适合您时尚的外形呢。拿在手里也显得特别可爱,同样能给人粉嫩的感觉。”

顾客:“嗯,那拿来我看看。”

只要采取合适的方法,了解顾客想选购什么颜色的商品也不是很难。为顾客推荐适合的颜色,能够有效地推动交易的成功。

了解顾客想选购的价位

店铺员工如果能了解顾客想选购什么价位的商品就能有针对性地介绍产品。而不至于介绍过高价位或者过低价位的商品。如果商品高于消费者的心理价位就超出了大多数用户的预算范围,交易就很难成功。而低于心理价位又会让顾客怀疑商品的品质。因此,了解顾客的心理价位,有助达成交易。店员向知道顾客购买价位的急切心理可以理解,但是过于急切的询问顾客想选购什么价位的商品反而会引起顾客的戒备心理。顾客的心理价位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很多人认为告诉了店员就没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了。

以下几种问法就非常失败。“请问您今天想买多少钱的东西?”“请问您接受什么价位的商品?”这样的问法会给顾客造成压迫感,太过直接容易引起顾客的排斥。“您告诉我一个价位,不然我很难为您推荐。”这样的说法显得瞧不起顾客,会让顾客认为如果不买贵的商品就不能享受服务了。

店员在了解顾客的心理价位的时候,可以从用途、场合、品牌等方面询问,这样顾客比较容易接受能够提供真实的信息。如果是注重实用性的,就推荐中低档价位的,如果注重品牌的,就可以推荐较高价位的。

一位男性顾客在选购旅行箱。

店员:“您好,我们店有多个档次和种类的旅行箱,您时间宝贵我就不每一款都向您介绍了。我想问问您对旅行箱的品牌和质量有没有特殊的要求?”

顾客:“什么品牌无所谓,但质量一定要好。”

店员:“您一般长途旅行多还是短途旅行多啊?”

顾客:“短途旅行,每个月几乎都要出差三、五天。”

店员:“那这样的话您觉得这边500元左右的几个小型旅行箱怎么样?款式都是简洁大方的,而且质量很好,耐磨防水,非常适合短途旅行。”

了解顾客想选购什么价位的商品,就能有针对性的介绍。顾客的心理价位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1.自尊心理。有的顾客不仅追求商品本身,更追求精神方面的某种满足。有些顾客购买商品属于炫耀性消费,通过购物来体现自己的身价和地位。对于这种类型的顾客可以向他们推荐档次、价位高一点又很独特的商品,比如限量的、订制的一类。

2.求质心理。顾客购买商品时都希望买到经济实惠的,这是一般顾客最基本最普通的心理活动。对于这类顾客可以介绍性价比高的,质量价格都在中档的商品。

3.求廉心理。有些顾客希望在同样功能的商品中挑选到最便宜的。这样的顾客可以给他们推荐价位比较低的商品。

4.追赶流行心理。有很多年轻的顾客,对商品的质量、价格等并不在乎,他们最关心的是商品流不流行。对于这些顾客要重点推荐时髦的商品,可以推荐不同价位的多款商品供顾客选择。

5.逆反心理。很多店员认为价位低的商品顾客一定喜欢,但事实上很多顾客会产生逆反心理,认为一分钱一分货,便宜的商品肯定质量价格都不好。这类的顾客可以推荐价位比较高的商品,同时强调商品的质量、品牌都有保证。

了解顾客想选购的款式

款式是影响顾客购买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顾客有购买意愿,但面对数量繁多的商品挑花了眼,找不到自己喜欢的款式就放弃了购买意愿。因此如果能够知道顾客想买什么款式的商品就离成功交易又近了一步。

张小姐在一家服装店挑选风衣,看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喜欢的款式。

店员:“您好,小姐,您想买什么呢?”

张小姐:“我想买一件风衣。”

店员:“那您想要什么款式呢?”

张小姐:“这个我也不太清楚,还没看到喜欢的。”

店员:“不会吧?我们这里这么多款式,您怎么会不知道想要哪个呢?”

张小姐:“你们这里款式都不好看,当然没有我喜欢的了。”说着张小姐气呼呼地离开了店铺。

同类推荐
  • 案例:重建还是将死?:关于Twitter的时下境况(第27辑)

    案例:重建还是将死?:关于Twitter的时下境况(第27辑)

    《案例》是蓝狮子(中国)企业研究院,针对中国企业“创新”与“变革”两大主题进行实证研究,推出的电子单行本系列,旨在为中国企业管理者和财经研究者提供鲜活的商业案例。近期唱衰Twitter的言论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表象是其今年的裁员计划,据说裁掉其全球员工的8%左右,Twitter在提交监管机构的文件表示,裁员重组是大规模改革的一部分,目的是重新调配公司的产品优先度,并提升公司运作效率,裁员后节省的资金将用于推动业务增长。而直接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巨额亏损。昔日微博鼻祖,今朝前途堪忧。本辑选取的几篇文章意图描摹清楚Twitter的时下境况,发觉原因,以备存照。
  • 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

    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

    《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贸易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市场经济学、投资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营销经济学、人才经济学、民生经济学、生活经济学、情感经济学等多个角度介绍了经济学常识。
  • 每天读一点大师投资学

    每天读一点大师投资学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壮大,“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日益彰显,投资技巧已经成为致富的基本功。但西方投资大师的著作繁多,且晦涩难懂,让广大中国投资者望而生畏,《每天读一点大师投资学》深入浅出,让大家只读一本书就掌握本杰明·格雷厄姆、沃伦.巴菲特、乔治·索罗斯、吉姆·罗杰斯、詹姆斯·P·奥肖内西、范·K·撒普、罗伯特·希勒、阿瑟·莱维特八位投资大师的投资经验,轻轻松松掌握投资精髓。中国投资者还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制度不完善,运用西方投资大师的理论需要结合中国实际,作者在这方面也给出了操作建议。衷心希望《每天读一点大师投资学》能成为您运用大师投资智慧的起点。
  • 你的销售错在哪儿

    你的销售错在哪儿

    本书从日常销售工作出发,汇集了销售人员经常遇到的、可能会犯的错误,通过案例进行描述,并对案例进行评析,后面还附有成功销售人员的精彩案例,并就具体的实施方法作了具体的分析,每章的最后都作了总结,对于销售人员的具体操作有着明确的指导。
  • 销售圣经

    销售圣经

    本书不但适用于初涉销售行业的新手,也适用于销售行业的行家里手。同时,对于那些想让自己和团队的业绩上一个新台阶的销售教练和销售经理而言,本书更是他们的指导手册。
热门推荐
  • 上清握中诀

    上清握中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沪上秘闻

    沪上秘闻

    或是在暗夜中踽踽独行,或是在阳光下信仰坚定。战斗不仅发生在战场,也发生在深不见底的敌营。1939年,特务委员会“76号”在上海成立,一场生死较量悄然上演。日本留学的闻家少爷闻思远,接到一封密信后悄然回国。在76号,不仅要提防敌人,还要面对自己的大哥。此后,一件又一件的意外事件发生,使各方开始怀疑他的身份……而他,也开始发现家中每个人仿佛都在伪装……
  • 我们把鲜花献给谁

    我们把鲜花献给谁

    有一阵子我们的城市走了很多能人。这些人在没离开我们这个城市之前都很平凡,有些则连平凡也沾不上,因为“平凡”这个词有雅的意思,很容易和“伟大”牵起手来组成复句。我们最好说这些人在单位在家里都很“庸”,他们很少在公众场合露脸,他们时常出现在菜市场也带些窘态,在家因盐多油少做了菜遭白跟紧跟着服输的也有,其中还有几个人开会时只能沾个椅子边儿——但是他们一下子都成了能人,使我们的城市在咋舌之余很容易陷入往昔的岁月,让思想在追忆中模糊得难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不想当影帝

    我不想当影帝

    我真的不想穿越!上有七十岁的父母,今年刚从国企退休。下有一双龙凤胎儿女,九月份才上的国际双语幼儿园。特别是我那个老婆,如花似玉,一米八的个,模特出身,她今年才十八岁!还有我的公司!才刚刚上市!........穿梭三千小界,靠的不是武道,而是演技,在这里实力只是浮云,一切都要靠演技说话。想活下去吗?想要回家吗?...唯有满足系统怪异的嗜好,演好一场场的戏,成为影帝!这是一个系统时时刻刻想要杀死我的故事。
  • 天才魄师的漫漫追妻路

    天才魄师的漫漫追妻路

    他,是穿越的天才,却因为意外隐瞒实力;她是豪门的千金,却因为意外家道中落。他们亦是青梅竹马,当他遇到她,又会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 戈尔巴乔夫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戈尔巴乔夫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1991年苏联的解体震惊世界,对国际关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长期以来,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戈尔巴乔夫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的讨论,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本书作者分别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形成与发展、“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要理论观点及纲领主张、“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引发的恶果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形成过程、核心内容及其对苏联解体和苏共亡党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是一路货色、“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苏联剧变的关键性原因、戈尔巴乔夫是苏联剧变的罪魁祸首。
  • 你淡定的样子真好看:来自萨提亚的生命启发

    你淡定的样子真好看:来自萨提亚的生命启发

    仿佛宫崎骏动漫里的角色,苏青是自在的艺术家,艾莉是忘了魔法的女孩,两人在某个夜晚相遇,艾莉就此踏上了一段自我蜕变的觉醒之旅。每日奔波在爱情、职场、家庭等不同场景,艾莉期待、失落、开心、愤怒、委屈、无助……在充满生活感的小说情节中,艾莉是你,也是我。作者深具巧思地在苏青与艾莉的对话中渗透进萨提亚模式治疗理论,充满疗愈感与内在探索,也饱含着智慧与顿悟。这个深缓美好的心理故事,仿佛一个温柔贴心的倾听者,又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领你与内在的自我温柔地靠近,探索内心未曾开启的宝藏,发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强大力量。
  • 假如,不曾爱过你

    假如,不曾爱过你

    为了给弟弟偿还赌债,她被迫卖肾,却惨遭情敌设计,两人互换相貌。从此,她被心爱的男人误会,疯狂报复折磨,最后被逼跳海,死前说明真相。得知真相的他,悔恨至极,一场虐恋开始……
  • 再谈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君臣、军阀、精英、老百姓等的所作所为。张鸣先生深挖这干人留下的历史碎片,以第三者视角重新审视,既不漂白,也不抹黑,尽可能还原各路历史人物的面貌,再现当时大小事件的实况,让更接近真实的国民性浮现出来。不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民性,就难以了解现在的中国。张鸣先生所述所论,皆从为人处世常识出发,用意想不到的角度观察,以举重若轻的口吻揭示历史中为人忽略的扭曲之处,说理透彻、思想厚重,让人从中读出一份历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