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000000020

第20章 中篇 孝悌之道,人人亲其亲 (1)

第六章 孝悌之道,人人亲其亲 (1)

无声之乐,无体之礼

“孝悌之根本还是这一个柔和的心理,亦即生命深处之优美文雅。”

梁漱溟先生说,“(孝悌)本来也与礼乐一样……礼乐的根本地方是无声之乐,无体之礼,即生命中之优美文雅。孝悌之根本还是这一个柔和的心理,亦即生命深处之优美文雅”。礼乐原本就是以人之心为源头的,孝悌亦然。

孔子说:“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

子夏曰:“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

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无声之乐也。‘威仪逮逮,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服之丧也。”

无论是乐,还是礼,都是来教化百姓的,只是方式有所不同。音乐当然要用声音来表示,礼仪自然要触及身体,他人有难时应有服丧之举才是常理,但是孔子却说“三无”。子夏也和我们一样疑惑,于是又做了进一步的询问。孔子的回答其实是超越了具体的礼乐仪式,将问题引到了关于“礼乐之原”的思考,那就是这三者殊途同归,最后走向的都是心灵的触动。

孔子以《诗经》中的三句话对它们作了解答。

其一、“夙夜其命宥密”,出自《颂 周颂》。《礼记正义》说:“夙,早也;夜,暮也;基,始也;命,信也;宥,宽也;密,静也。言文、武早暮始信顺天命,行宽弘仁静之化。” 郑玄认为是“言君夙夜谋为政教以安民,则民乐之”。“密”字有静的意思,在加上清晨和黄昏的背景,自然就能引起无声的联想。如果百姓心中能想到国君在昼夜操劳,自然就心生敬意,不逾规矩。其二、“威仪逮逮,不可选也”,出《邶风·柏舟》,选即遣,原诗说威仪并非通过升降揖让之礼等外在的东西来体现,所以说是“无体之礼”。“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出《邶风·谷风》,“言凡人之家有死丧,邻里匍匐往救助之”,非必服也。所以用来说明“无服之丧”。

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就知道这三者说的其实是一个道理:礼是从心里出来的,心到情到是最重要的。没有人对百姓说君主很操劳,但心中有数;没有人让你作揖鞠躬,但你自然会去做;邻家有难,虽然未必为之服丧,但就算是爬着也要去救。教化非生硬地指点他人,而是以化为教,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和熏陶。

梁漱溟先生说:在中国要紧的是家庭生活,而家庭是由天伦骨肉关系来的,在家庭骨肉之间特别重情感,而人在感情盛的时候,常常是只看见对方而忘记了自己,所以他能够尊重对方,以对方为重,处处是一种让的精神。因此在所有的礼之中,必须牢记孝悌在其中是最为重要的,梁漱溟先生也因此用“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来突出强调。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中国古代的帝王们多以孝治天下。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从名称即可看出,不守孝是何等不近人情。

三国时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于是上了著名的《陈情表》,以孝为由,不得不让朝廷做出了妥协:“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如此这般情挚意切,足以堵住说他“不思新恩”的悠悠众口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应该是人生最为痛彻的遗憾。只是很多人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北魏时,房景伯担任清河郡太守。一天,有个老妇人到官府控告儿子不孝,回家后,房景伯跟母亲崔氏谈起这事,并说准备对那个不孝子治罪。崔氏是一个知书达理、颇有头脑的人,她得知情况后,说道:“普通人家子弟没有受过教育,不知孝道,不必过分责怪他们。这事就交给我来处理好了。”

第二天,崔氏派人将老妇人和儿子接到家里,崔氏对不孝子一句责备的话也没说。崔氏每天同老妇人同床睡眠,一同进餐,让不孝子站在堂下,观看房景伯是怎样侍候两位老人的。不到十天,不孝子羞愧难当,承认自己错了,请求与母亲一起回家。崔氏背后对房景伯说:“这人虽然表面上感到羞愧,内心并没有真正悔改。姑且再让他住些日子。”又过了二十几天,不孝子为房景伯的孝顺深深打动,真正有了悔改的诚意,不断向崔氏磕头,答应一定痛改前非,老妇人也替儿子说情,这时崔氏才同意他们母子回家。后来这个不孝子果然成了乡里远近闻名的孝子。

崔氏很聪明,她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仁在,其中之一就是孝心。她无所为而为,以身教代替言传,让他心中蛰伏之仁能在外面的触动之得以彰显。

老子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真正在宇宙之间往来流淌拨动人心的东西并非眼能见,耳能听,而是梁漱溟所谓的意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言传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弦外听儒音

人间五不孝:孟子说,世间不孝有五。四体不勤,不养活父母,一不孝也;耽于下棋喝酒,不养活父母,二不孝也;贪婪财货,溺爱妻子,不养活父母,三不孝也;纵情于声色,使父母蒙羞,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使父母的安全处于危险之中,五不孝也。

伦理本位,孝悌为先

“我们不愿作好的生活则已,若要作好的生活,则当然从根本的地方作起,从眼前开端。故人的生活,即应从孝悌开端。”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人喜欢将“家”和“国”并提。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既没有团体,又没有个人,所有的是什么呢?仅有的就是家庭”。在梁先生看来,中国人缺乏集体生活而重家庭生活,依靠伦理组织社会,消除了个人与团体的对立,因此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伦理就是从自己出发、“推己及人”,从自己推广到他人的一层层关系。第一层是自己,然后是父母子女,然后是兄弟姐妹,然后是宗族邻里,最远才是国家天下,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礼记》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这个次序。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事父与事君就是家与国的关系。在反省中国历史的时候,人们总是习惯于说中国是一个人治而非法治的社会,而这一人治正是通过伦理进行的,而伦理即是人情。梁漱溟先生说:伦理的意思就是指一个情谊义务的关系,就是要彼此互相尊重,相互照顾,相互负有义务。

这种伦理道德在行为规范上的表现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也就是“礼”。按梁漱溟的儒学理论,我们有好的心理,自然发出来好的生活。许多好的生活,亦即许多好的事情,我们最眼前的人,就是父母兄弟的事情。如果对最眼前的人,最当下的事情,不曾弄好,其他的事情也自难说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梁漱溟先生明确提到:“我们不愿作好的生活则已,若要作好的生活,则当然从根本的地方作起,从眼前开端。故人的生活,即应从孝悌开端。”

孟子有言曰:“于此有人焉,入别孝,出则悌。”也就是说“入则事亲孝,出则敬长悌。”

悌是顺的意思。就是说只有懂得并且做到了孝顺,才能明白做人的道理。朱子的“弟子规”成为后世启蒙教育的重要读本,它的首段如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将孝悌放在首位,践行好了孝悌之后,再讲究“信”,“爱”、“仁”,有了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学文”。

梁漱溟先生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种生活,真是很柔和很好的心理,仿佛是先把自己化成一团和气,然后把家庭化成一团和气,以至把社会、国家、世界化成一团和气”。“人伦之间,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者,其实都是一个心,都是那个Tenderness柔嫩和乐的心。温厚之人会有和气温婉的气质,并有愉悦的神情荡漾开来。(有和气者,必有婉容,有婉容者必有愉色。)”以仁待人之人,如春风施雨,先融合至亲之人,也就是行孝悌,然后再一层层地推开去。

伦理从孝悌这一点化出,织结成网,横向纳整个社会于内,纵观则贯穿人的一声。不管一个人能够走得多远,他所见的功业依然可以根据这条线索走回来。

同时,孔子还从逆流而上,从天下回溯到了孝悌这一最初的萌芽。他曾说:“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孔子认为武王、周公能够继承先人之志,继续他们未完成的事业,这正是孝的最高境界,治国平天下乃是修身齐家的发展和升华而不是否定。

孔子在与曾子讨论孝悌的时候更是明确地把孝悌当做了伦理的本位:“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道是人所有品德的根本,教育是由孝所产生的。一个人的身体,包括头发肌肤都是父母所给的,要十分珍惜,不能随意毁坏伤害,这是孝的最基本要求。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做出成就,扬名于后世,光耀门楣,这是孝的最高境界。履行孝道开始于对父母的孝敬,然后为君王和国家做事情,最后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干出一番事业,所以称武王、周公的伟业为大孝。

古人留给我们一幅绝妙的对联:口十心思,思父思母思社稷;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恩君。人之情正是沿着这一顺序蔓延的,心中所思,必先父母而后天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若无最初的那一点光亮,又哪有后来熊熊腾起染红天际的燎原之势呢?虽然伦理脉络广布,粗细各异,但始终以孝悌为本。

弦外听儒音

戏彩娱亲:老莱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同类推荐
  • 佛教与青年

    佛教与青年

    《佛教与青年》谈论佛教青年的成功立业之道,如何做一个出家人,青年僧伽的十无思想和十有思想,青年的力,菩萨的心,佛教青年的生涯规划,参加佛学夏令营的意义,工作与身心的和谐等等。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 身心的安住:广学

    身心的安住:广学

    本书分为佛教的理念、心的管理、如何日日增上等三卷,讲述佛学的普及性知识,如人间佛教与其他佛教的异同,宗教人的共识等,虽然编辑有条理和系统,但每篇文章依然保持短小精悍的风格,又结合社会、人生的种种问题谈身心的修养,可以寓佛教文化于励志中。
  • 伊斯兰传统下的人权

    伊斯兰传统下的人权

    本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有五章内容:第一章阐释伊斯兰教人权传统的特色;第二章着重讲述《古兰经》关于人权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教导;第三章借助非穆斯林在穆斯林社会中的生活经历,深入阐释前述第二章的人权原则和教导;第四章专门讲述穆斯林传统社会的变迁;第五章重点论述代表性的国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第二部分包括摘选的伊斯兰传统相关人权的一手资料、穆斯林世界一些重要思想家和活动家的传纪概略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大华天下

    大华天下

    古之谋者: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乱世之中,智计百出,倾尽所谋……他谋的是天下太平,谋的是边关战士一世安宁。本书以皇室斗争为背景,揭露了腥风血雨下的阴谋诡谲。宁清秋身为皇子,以天下苍生为信念,集智慧侠义于一身,势要还万民一个自由民主的天下!
  • 毗罗迦延

    毗罗迦延

    自古以来,这世间有关于长生不死的传说历来史不绝书,但究竟什么是长生不死呢?而长生不死到底是古人的一种奢望还是确有其事呢?这世上是否真的有不死仙药呢?蒙古人的足迹遍布欧亚大陆,正是他们在西征中发现了惊人的事情,以此为开端引出了自宋末到现代纵贯四个时代的千古之谜,人们不断的探寻,不断的幻灭,当所有的谜都被解开之后,人们发现这一切其实只不过是另一个更加可怖的开始,或者是一个穿越千古的陷阱。本书共四部,此为《毗罗迦延》第一部《玉山神隐》
  • 网游之深情不负

    网游之深情不负

    原本只是生气,想拉个大神“结婚”的;怎么突然变成是掉入虎坑了呢!路汐莜很犹豫;可是大神可是不会就这样轻易放过她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你小哥哥

    爱你小哥哥

    可爱lo娘小姐姐教你如何撩到冷漠帅气的小哥哥(●'?'●)??
  • 从狐妖开始兴风作浪

    从狐妖开始兴风作浪

    第一本狐妖写完了,现在开第二本《从狐妖开始无限乱入》,继续涂山的故事。这本争取尽量多待在涂山。本故事不会写成无脑碾压流,注重原著!书友群:783905881相思树下,等你来解开东方月初灵魂副本
  • 奉婚而至之我的兵我的妻

    奉婚而至之我的兵我的妻

    小虐怡情,大虐养性。小甜润心,大甜不腻~她,一个初来乍到的小兵,只为证明自己,进入军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心魔Ⅲ

    心魔Ⅲ

    《心魔Ⅲ》主要讲述主人公周宇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让谋害母亲的凶手得到了法律制裁的故事。从西北地区创业成功后回到家乡,主人公一路追查仇人的下落。他一边发展自己的事业,一边伺机追寻仇人的线索。主人公周宇回内地后,最开始带领几百人的建筑队伍在海南打拼发展,在好友陆笑梅和吴有德等人的鼓励下来到了青州,准备将事业做得大一些,同时不忘随时调查、追寻仇人线索。由于周宇为人狭义、乐于助人、不计较个人得失,所以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最终,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凶手得到了法律的制裁。而主人公收获了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团聚。
  • 凤戏红尘

    凤戏红尘

    她宋雪狼被最心爱的妹妹背叛杀害.却在异世得到了重生.本想平平静静的过完这一生便好,可却事与愿违.初入异世从未谋面的父亲将她和母亲扔于后山自生自灭。只留母亲的贴身丫环照顾植物人的母亲和才不过四岁的自己。本想生活如此也安逸,就如此平静的生活于这后山之中远离世间争斗正随她所原。却谁知道母亲身份高贵。一封书信,五岁那年她迎来了身为邪王的外公。为生母,为师父,十五岁独闯地狱岛,斩狼群、收狼王、与幼凤凤灵签下灵魂契约、控天下之火。且看女主如何笑傲天下,游戏红尘.他说:千雪,此生我只认定你。只有你才会是我洛离今生的妻。如果你不嫁我,那我就嫁你。他说:千雪,短不过一瞬,长不过永远,人生太多无奈,什么也选择不了的我,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对你的爱,哪怕只是一生如此在你身边守护,也好。他说:我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是不是我的新娘,只要你是坐着花轿进的我东方府,那你便是我今生的妻。有着一生的牵伴。到底此生执谁的手,又是谁为我画一生的眉。音的读者群:79819638。如果喜欢音的作品,亲们可以加此群。在这里音要谢谢一直以来支持音的亲们。真的非常谢谢大家。喜欢此文的朋友可以、收藏、投票、留言来支持音,音感激不尽。推荐音的完结文,还希望亲们多多支持:《醉狂》谢谢蓝思婷月,婷月帮《红尘》做了视频,大家可以去看看哦!&pstyle=1
  • 菡萏乱

    菡萏乱

    穿越,大景王朝。白菡萏,京城首富白家的弃女。十岁时被药王带离白家,隐居西南药王谷,十七岁前从未离开。她温婉淡漠,她笑得牲畜无害,可惜,都是表象。她有一个姐姐,白芍药,白家宠在手心的宝贝,大景渊王的王妃。可惜,死了也不让她好活。她十岁时救下一对兄妹,他们一个妖娆倾世,一个英武不凡。可惜,都tm喜欢男人她一十二岁时救了个妖孽,叫落尘寰。妖孽要以身相许,妖孽成立了天下楼,妖孽还一统江湖。可惜,走了五年都没有回来。她喜欢晒太阳,喜欢研究香料,她没心没肺,还有点脑残。她誓要作个看客,欣赏一出家庭伦理剧。却被众人拉入大幕,强迫演出。她笑看明争暗斗,宁愿被人圈养。只是,有仇必报是她的做人守则,拉她下水,就要做好被淹死的可能。端木渊:大景战神,手握重兵。他的心里有一段埋藏了十年的爱情,他以为这辈子他不会再爱,当他得到一切,转身,手掌成空。端木泽:大景王朝太子殿。他恨,没有一刻不在恨着,他要那个至高的位置,即使踩着最爱的人的尸体。端木泓:大景王朝六皇子。他们给的一切都不及,她牵着他的手,带他看时光荏苒。卷一长安细雨她初到长安,一脸无辜。没什么不良记录,就是随手杀了几个人。卷二王府风云所谓帝王,在水一方。“我要天下。”“为了她。”“我许你皇妃之位。”“看我心情。”新文发布:《魍魉鬼姬》伏日大陆,五国四城————————————“我想要一只猫,取名叫西髅。”“你有了。”“我想要一只狗,取名叫骷洛。”“你也有了。”“我想要睡觉睡到自然醒,成天里阳光暖煦,清风徐徐。”“这些,你都有了。”差不多吧“我想要,有一人,能执我之手,敛我一世疯癫。”笑话“——”“没有她你会死啊。”“其实已经死过一次了。”“她不爱你。”“——”“她也不恨你。”“这话真让人难过。”“那你还执着什么。”“她还活着。”多好谢谢ty3807帮妖精建的群,么个!群号:51918103敲门砖:本书任意主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