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000000009

第9章 上篇 儒学之流贯千年 (2)

第三章 儒学之流贯千年 (2)

朱熹说“天理”存在于外,而不在人内,客观上把天理和人欲对立了起来,所谓“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他所指出的道路是让人们从外去寻求“理”来约束自己的“欲”,正是这一点为统治者找到了驭民之术。在社会还没有制定出合法的程序来确立“天理”的内容时,统治者就可以任意赋予各种规定,可以打着“天理”的幌子来给人民戴上各种镣铐,所以清代学者戴震说:“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他的批判相当之尖锐。“以理杀人”与西方的宗教审判都是从精神上来否定一个人,何其相似。这应该不是朱熹创立学说时想要看到的。

朱熹为后人所诟病的另一个原因与八股文有关。八股文的形式僵化,要求士人阐述圣人之道,很难发表自己的见解,造成了士大夫阶层思想的僵化。而且考试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内容有限,所以士人要应举,主要就是根据朱熹所注《四书章句集注》。

弦外听儒音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其思想在伦理道德上体现为

八股文:又称为时文、制义,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首二字用“意谓”、“若曰”、“以为”、“且夫”、“尝思”等开端。“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

戴震:清代考据学家,思想家,赞同格物致知,反对以理杀人。他的学生有很多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如段玉裁、孔广森、王念孙等。

心外无物说守仁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在中国历史之中,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最,一是王阳明,一是清代的曾国藩,一是当代的毛泽东。后人往往记得王阳明在哲学上的地位,而忽略了他在政治上的作为。那是因为其他方面的成就正是源于他的哲学思想,而且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远大于其他。作为心学大师,他不仅做到了“知”,还真正地知行合一,所以才能将才学真正地运用于世。

王守仁最先学习的是朱熹的“格物致知”,朱熹认为万物皆有理在其中,能够从中悟出天理。阳明便在家中守着竹子看,希望能够从中“格”出道理来。几天下来不仅一无所获,而且病倒了,但他也因此而觉悟了,认为理并不是如朱熹所言的要从外物上去寻求,说自己“缪矣三十年,于今吾始悔。”

从朱熹转向陆九渊,他构建起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一学说从“心”出发去看待宇宙人生,故而名为“心学”。立足于心这一点,和梁漱溟先生的“真正可称之仁不仁者,根本是在他的心里”是同一个理。1980年8月16日,梁漱溟接受美国学者艾恺访问时,艾恺问:“你算是属于王阳明学派的?”梁先生答:“对。不是分程朱派、陆王派吗?我算是陆王派。”

一次,王守仁和朋友出游,见山上花开正好,便一同驻足欣赏。

朋友忽然问道:“岩中的树花自开自落,与人心无关,怎么能说‘无心外之物’呢?”

守仁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没有看到花的时候,人的心中并没有花的存在。只有看到了,留在心中,花的具体形貌才鲜明起来,才是一个实在的形象。因此心外无物,存在即感知,人的一言一行都在心的主宰之下。因此王先生说,“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心中之物可不受时空的限制,因此洞察自己的心不仅能够推知外物之理,还能够能明白古往今来。王守仁生前留下了四字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种心学思想的产生和当时禅宗的流行也不无相关。

有一次慧能大师在广州法性寺,寺内有两个僧人见风吹幡动,一个僧人说是风动,另一个僧人说是幡动,两人争论不休,这时,慧能大师上前说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王守仁和慧能大师所立身的是不同的道,都把外物之变归于人心,可见人心之重要。心之本体是良知。而良知本身并无善恶,如镜子一般原本是光洁明亮的。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是因为他天理纯然不沾尘;普通人的心却易被万物干扰,所以才要常常为善去恶,恢复本心,这就是王守仁所说的“致良知”。虽然王守仁仁和朱熹对“理”的理解不同,但是“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还是一脉相承的。王阳明说:"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圣人已逝,他们的思想学说只通过经书得以保存流传,因此要到达他们的境界,经书是一条重要的通道。王守仁和朱熹都极为强调学习经书的重要,不过侧重有所不同。朱熹认为理在外,圣人得之,传之以书,因此后人应从经书中去钻研圣贤之道,即穷理。王阳明则认为:"《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经书的精神实质原本就是与自己的本心相通的,所以读经重在启发,让自己去认识自己的心,因此王阳明主张读书贵精而不在多。他指出:"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意,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紬绎反复。久则义理浃洽,聪明自开矣。"同时人心各不同,在看待经典的时候还应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能人云亦云,他指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不敢以为是也。"这在程朱学派看来,无疑是大逆不道。

朱熹的学说开始时,被朝廷当做是异端学说加以打击;而当这一学派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时,当年的被压迫者反过来变成了审判者,不遗余力地打击着王学的流传。其实真正的审判权掌握在朝廷的手中。程朱的学说与用制度来约束人是一致的——理在外,制度就成为理,人要做的是接受并遵从,这对统治者来说是最大的思想安全保险柜;而王学是心学,当发现制度与心不符合时,就会起而反抗。明朝中后期,反理学、反礼教、要求人性解放的思潮汹涌澎湃。汤显祖的《牡丹亭》、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是这一思潮在文学上的反映。一直到近代,梁漱溟先生也从中汲取了许多许多的精华。

梁漱溟先生曾欲遁入空门,他说自己的生前是个和尚,而心学大家王守仁与佛学同样也有着不解之缘。

王阳明先生有一次到金山寺去朝拜,觉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识。信步浏览,走到一间关房之前,只见房门口贴了一张封条,左右观看,好像曾经住过。王阳明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请知客师父打开关房瞧个究竟。

知客师父连忙道歉说: “对不起!这间关房是我们一位老祖师五十年前圆寂的地方,里面供奉着他的全身舍利,他老人家遗嘱交待不可以开启,请您原谅,千万开不得。”

但经不起王阳明的一再请求,知客师父万分为难地打开房门,让他进去。昏黄的夕照里,只见一位圆寂的老和尚亘古如昔地端坐在蒲团上,王阳明一看,咦!怎么和自己的容貌如此的相像?举头看去,墙上还有一首诗,写道:“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王阳明怅然若失,便出钱吩咐寺僧为这坐龛圆寂的和尚肉身建塔,还在金山寺留下诗句:“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弦外听儒音

陆王学派:“陆”指陆九渊,号象山,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也是心学的创始人;“王”指王阳明,他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同类推荐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逻各斯基督论(第二版)

    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逻各斯基督论(第二版)

    此著为作者的博士论文,以前在上海出版,现在重新修订后再出版。此书主要探讨基督教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学派之一——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哲学和神学思想。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是公元二至四世纪基督教哲学和神学的轴心,通过公元325年的尼西亚会议,它深深地影响了整个西方的思想传统。对于欧洲文明来说,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出现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哲学和神学理论是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希腊化时期两希文化结合的典范。在这一著作中,作者力图以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神哲学为基本视域,勾略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概貌和基督教哲学和神学的特点,从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欧洲文明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经集

    经集

    本书是巴利文三藏中的一部重要经典,汇集了部分早期佛教甚至最古老的经文,阐发了早期佛教的宗教思想和教义。本书不仅是研究早期佛教的重要资料,对于研究佛教的发展变化也有重要价值,历来为东西方学者所重视。本书译文通俗易懂,亦堪称经典。
  • 静心的智慧

    静心的智慧

    《静心的智慧》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金钱、权力、欲望等诱惑不断考验着人类脆弱的灵魂怎么能够离开静心的智慧?在不断地求索与挣扎中,人们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本性,陷入人性的沼泽。人的心灵犹如一间仓库,需要时常打扫和维护,拂去心灵上的尘埃,让自己的身心处于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掌握静心的智慧,便能摆脱所有的喧嚣与无奈,让自己活在一个无比清新的世界里。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以静心的智慧感受生活,给焦灼的人生寻找一片宁静的栖居地,找回迷失的自我,感悟生命的真意,享受生活的甘甜与快乐。
  • 三论宗浅说

    三论宗浅说

    本书是一本佛学三论宗方面的通俗读本,所涉知识内容较多,且易于理解,可方便普通大众对三论宗的认识。
热门推荐
  • 娇妻还小,总裁约不了

    娇妻还小,总裁约不了

    唐小小被渣爹继母逼迫,代替姐姐嫁给京都声名狼藉的陆氏财团继承人。初见面,陆君时表情嫌弃,话语冷酷,“想嫁给我,没门!”可没多久……“老婆,你遇到困难了吗?要不要我……”陆君时态度温柔,关怀备至。“不要不要,我吃得饱穿的暖用的好,什么都不要,只求你离我远一点!”唐小小眨巴着眼,可怜祈求,“求放过……”陆君时黑了脸,一把捞起唐小小,“没门!”
  • 星辰武神

    星辰武神

    修炼白痴陶学文意外的被上界星辰选为降临者,星力觉醒后本可为世间最强者。却处处被人窥伺,从此踏上逃亡之路。一路上饱经坎坷,几许风雨后他终于成为绝世星君,却发现他的敌人比他要强得多....
  • 特工狂妻:长官太霸道

    特工狂妻:长官太霸道

    "她是国家隐秘特工,妖娆百变,却在一夜扑倒他后,留下一元‘嫖资’扬长而去。他是铁腕特种队长,冷血无情,却在被扑倒后,对一个不知姓名的女人痛恨上瘾。为了任务,她藏身部队,却发现冷血教官不止面熟身体也很熟?训练新人他铁面无私,却处处针对一个女兵,动不动就拉她到墙角“以身试教”!新兵考试,她又一次被逼入死角。“报告长官,我不搞个人‘特殊’!”眉峰紧皱,他避开看热闹的视线,“腰力检测,是‘常规’训练任务!”"
  • 阵御诸天

    阵御诸天

    小人物有大机缘,小人物有大气运,遇到莫大机缘,又接连遭遇重重危机,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从此,异兽,天书,阵法,周天至宝,纷至沓来,种种不一样的修仙体验呈现在你面前!
  • 我家系统太佛系

    我家系统太佛系

    作为一个想装逼打脸走上人生巅峰的宿主,却遇到佛系咸鱼的系统,那怎么办?唐小九曰:硬肛啊!唐小九:“身为系统界王者,假装青铜太不要脸了。”系统:“我不要脸的啊!”……分割线……这是一个从和系统相爱相杀,变成相亲相爱一起征服世界的故事。(轻松逗比日常的故事,读者→君羊:807-563-634)
  • 纯情男神赖上我

    纯情男神赖上我

    他是当红人气偶像,国民男神。她是他前女友的姐姐。当他被曝性骚扰前女友,他找到她:“做我女朋友。”又是一个被妹妹坑的人,她深表同情,冷漠拒绝。第二天,记者围堵,强势官宣,一纸契约,开始同居生活。
  • 铁血战士之征途

    铁血战士之征途

    新书已出名字是,神话版铁血战士,要看的话去看下,也算是延伸,不过因为作者我很多剧情没交代可能会懵逼,不过只需要清楚,那个战斗力比这本还炸。
  • 问青春

    问青春

    本书为粤籍95后作家张闻昕的首部长篇小说。叙述着南方一群高中学生的成长故事,他们对未来的向往和想象,对高考的奋斗与挑战,对懵懂爱情的好奇与羞涩,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真实地还原了十六七岁青春正当时的生动与鲜活。可贵的是在细节上,比如对话,场景等准确地把握住了同龄人特点和地域特色,可谓是同代人写同代人,青春年华,阳光灿烂。
  • 迁之阳

    迁之阳

    迁,不仅是身体的流浪,更是灵魂的漂泊。离开家乡大瓦房居身于城市角落的你,请答应我,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成为自己和家人的太阳,照亮那间昏暗的出租屋。
  • 林书豪:我是我的梦

    林书豪:我是我的梦

    “林来疯”席卷过境。国内球迷和留美博士的中外视角的全景观察。披露林书豪突然爆发的详细内幕,演绎了包括留学生在内的黄皮肤、“小个子”们如何在“弹簧人”和“肌肉棒子”林立的美国如何崛起的生动故事,让你贴近真实的林书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