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5800000001

第1章 三国启示录

《三国演义》是一本奇书。是一部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称得上是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一部历史小说。

其实,自公元184年汉灵帝黄巾之乱起,到公元280年东吴孙皓降晋的九十六年间的章 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到中华民国的孙中山、蒋介石,算起来该是二十六史或是二十七史了,但哪一史也不如魏、蜀、吴为中国老百姓所熟知。要说打仗,比三国的仗打得大者,不可胜数。要说杀人,历朝历代,由古至今,何止亿万?三国死的人,顶多是个零头。要说称王称霸,大忠大邪,文韬武略,英雄美人,哪部史中找不出来呢?唯独三国,经罗贯中演义之后,三国的历史,便成了普及度最广、知名度最高的一段历史。章 章 政治家读它的权谋,军事家读它的韬略,士农工商被它的传奇故事所吸引,道学家则抓住了它的仁义道德,大做文章 在章 两千年来,天变,地变,国变,人变,沧海桑田,无不变的事物,然而构成社会相生相克,此消彼长,强弱转换,进步退化的关系总则,好像并未变,至少未大变,或形式变,而实质未变,或语言变口号变,而内容未变。从章 所以,做一个中国人,读一读《三国演义》,绝对是大有裨益的事情。

文学的生命力

中国有记史的传统,中国人有讲史的习惯。因此,从宋代的陆游那首《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里提到:"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便知道,从那个时期起,"说三分"章 于是,明代就有了《三国演义》章 有一句谚语说:"老不看三国。"生怕人学得更加老奸巨猾。因为再没有一本书,像《三国演义》中炉火纯青的权术如此透露人性之恶。还有一条谚语说:"看三国,替古人掉泪。"似乎又怕人过多关心遥远的事,为人类仅有的善良,未免太感情用事。

在中国,还没有任何一部书,像《三国演义》章 自古至今,类似的演义浩若烟海,当代人写历史小说者,则更是荦荦大端。但比之《三国演义》,或是通俗敷演,拘谨而乏文采;或是向壁虚构,荒唐无足凭信;或是陈词滥调,庸俗甚至腐朽;或是泥古不化,令人不堪卒读。有的把帝王后妃写成比当代人还新潮的摩登人物,有的把起义领袖写成深谙当代游击战术的将领,有的把丑恶美化成为进步,把反动歌颂成为美行,有的把暴君写成明主,军阀写成救星,封建道德写成万世不变的纲常伦理,那老百姓自然也就写成了群氓。更有一些历史小说作家,或是跑马圈地,占山为王,把某段历史视作私家禁脔,不容他人插足;或是以史为名,变相卖春,糟蹋古人,贻笑大方;或是志大才疏,贪多求全,力不从心,难以为继;至于那些充斥地摊的粗制滥造的伪劣历史小说,则是属于打假范围的事情了。所以,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历史小说,能比得上《三国演义》章 它不是白话小说,也不是文言小说。半文不白,自成一式。它比白话典雅,而不失平白如话的特点,它比文言浅显,可又并不艰深费解。上自满腹经纶之士,下至引车卖浆者流,居然雅俗共赏;从舞台至银幕,从地方戏到电视剧,搬演出来,也能老少咸宜。无论点头称是也罢,摇头非议也罢,章 它曾被人誉为"第一才子书",高于《庄》、《骚》、《史记》,认为"扶纲植常"、"裨益风教"而顶礼膜拜。也被人视作"野史芜秽之谈",责之以"太实而近腐"、"七实三虚惑乱观者",以及"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者,也大有人在。虽确有诸多不足之处,然而无论如何,章 权谋三国(1)

拜把子,是国货。很少见外国人有什么结义兄弟的,除非勾肩搭背的同性恋,两个男人有点像契兄契弟那样亲热。正经的西方男人很忌讳同性之间过分亲昵,友情可以很深厚,但无结拜章 在中国,在旧社会,拜把子是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上自党国大老,下至市井百姓,挺热衷章 章 契结金兰,歃血为盟,叩首发誓,生死兄弟,是属于中国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一种独有的人际交往形式。中国人喜欢采用感情的方法,巩固和对方的关系。春秋战国时,国与国间讲究"质子",国君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邻国以示信,无非为了联络以保安全,也许后来觉得章 刘邦和项羽在举事后,就"约为兄弟"过,共同反秦的。秦亡未已,章 政治上的需要,一旦不存在,章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中的"结义"二字,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话",成为后世几千年来,所有拜把子弟兄的榜样。连烧香磕头,三牲仪式,结盟誓词,年龄序齿,都沿袭刘、关、张模式不变。

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数得着的一本权谋教科书的话,那么,章 拜把子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尤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中间,广为流行。章 在《三国演义》中,袁绍四世三公,众望所归。曹操官宦世裔,身家显赫。孙策江东贵胄,势倾一方。章 作为单个的人来讲,处在社会生活的较低层面,人微言轻,出头无望。只有同声共气,相互援引,生死以助,不分你我地抱成一团,才能立足,才能挣扎,也才能奋斗。

刘、关、张结义的实质,不就是章 所以盟誓中必不可少的一句,就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章 权谋三国(2)

章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记住章 愚昧与迷信

有一次,我和一位台湾作家谈天。她说,那边的影视界拍片前,要香烛纸马,拜天拜地的,否则,片子拍不好事小,卖不出好价钱事大,要出意外事故,死伤个把人,那就更倒霉。所以,从导演到演员,到剧组的无名之辈,都虔诚地在神的面前,磕头如捣蒜,祈求保佑。那是好多年前听说的,觉得电影艺术是工业社会的产物,现代文明的科技结晶,与迷信是搭不上界的,听到章 最近听说,我国的影视界,迷信之风也在炽盛起来。有的名演员,买好了机票不上机场,原因是卜了卦,那天不宜出行,便龟缩在家了。国人在向外界学习什么的时候,好东西常常学不到家,坏东西则无师自通,而且青出于蓝。

据说一些大演员、大导演,平素里很被人尊敬的,讲起革命语言,也是一套一套,拍的片子还是主旋律什么的,也要在香案前跪拜。于是,我想,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做什么和说什么,说什么和想什么,常常不是三点成一线那样笔直的。圣人如孔夫子,一会儿,"子不语怪、力、乱、神",挺唯物论的,一会儿"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了。好像中国人脑子里很难摆脱唯心论的影响,那是很根深蒂固的。

菩萨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春秋时代,孔夫子供的神,想来便属于原始崇拜。他说:"吾不与祭,如不祭。"把神相当地当回事的。我有一个编辑朋友,平素思想新锐,病了一场以后,休息在家。有一次,我问他在家是不是还干点什么与文学有关的事情。他告诉我,两三个月来,他一直在练香功,还劝我:"老李,你也应该练一练。"

我是实用主义者,反问他:"灵吗?"

他想了想:"你信,就灵;你不信,大概就不灵!"章 也许人要是硬相信什么的话,没准真能精神变物质的。他认为灵,也未细究是药的疗效,还是功的成果,看那意思,练对了。章 所以,翻开中国历史,皇帝自称天子,是代表天,也就是神来进行统治的。农民革命领袖,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也以神的名义,来反抗统治的。汉末的黄巾起义,章 《水浒传》里的宋江,被众兄弟推为梁山水泊的领袖以后,他深知一个押司,是个小角色,不足以和什么八十万禁军教头抗衡。所以,他一是想方设法,把知名人士玉麒麟卢俊义弄到山上来,当他的副手,提高声望。二便是宣布他拥有一本九天玄女娘娘赐给他的,而别人看不懂的蝌蚪文的天书。也是依靠神的力量,来增强自己的领袖权威。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索性搬来了一位外国神,他,还有东王杨秀清,装神弄鬼,成了天父的代言人,接受众人的膜拜,发号施令。

几乎所有成事或不成事的农民起义领袖,都无师自通地懂得造神。因为吃准了中国历朝历代的老百姓,无不普遍的文化低下,而文化低下,正是孳生迷信的精神和物质的基础。连圣人孔夫子都摆脱不了唯心论,何况那些黎民百姓,总是需要一个神的。而且,也吃准了中国人的有迷信而无信仰的泛神论观点,容易迷信上当,绝无坚定信仰,能够接受任何一个崇奉膜拜的对象。所以,不管是天上的,地上的,还是外邦的,总得请来一位填补老百姓的灵魂真空,此收?占据大清王朝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后来失败了,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他们所请来的神,是高鼻子蓝眼睛的耶和华,怕也是败因之一吧?在中国章 所以,造神运动在中国鲜能绝迹,大概一是中国的统治者需要章 好像章 五千年来,中国人的灾难根子,恐怕就在章 邪教与造神

三国成了热门话题,众说纷纭。在中国,只有章 汉王朝到了灵帝,已腐朽衰败,民不聊生,张角、张梁、张宝兄弟,率领头裹黄巾的四五十万农民起来造反,也是社会矛盾到了无法解决的极限,只有诉诸武力了。从此天下大乱,分封割据,杀伐征战,群雄并立。在章 不过,休要小看章 凡农民起义,十之八九要凭借"妖法",鼓吹迷信的,从黄巾到太平天国、义和团,从未终止过。刀枪不入,装神弄鬼,经咒符水,奇功异术,章 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索性改造了一位外国神,来装门面。天父天兄之后,就是他,让他的信徒顶礼膜拜。据说,当时洋教会都不敢认同章 由此可以看到,造神在我们章 那些起义领袖,造反头目,从陈胜、吴广起,无非草莽英雄、不第秀才、囚犯刑徒、兵匪流寇之辈,都是些官逼民反、不得不反的铤而走险者。反正死罪一条,就豁出一身剐,要把皇帝拉下马了。最后虽然成为燎原之势,但终究缺乏登高一呼而天下回应的向心力、感召力,也十分缺乏领袖群伦的人格魅力。而且在未成正统前,由于反抗朝廷,反抗正统,那种免不了的心理弱势所形成的心理障碍,免不了像一只刚脱壳的螃蟹,不那么胆气十足。唯一能给自己章 于是,造神,以神的名义进行统治,然后自己也成了神。

翻一翻中国历史,便常常是这样一个个人迷信恶性循环的过程了。

同类推荐
  • 消逝在酒馆里的岁月

    消逝在酒馆里的岁月

    记得在很早以前,也写过一两份保证书,为戒酒。这些年身边不时会听到有人因喝酒出事或丧命。在奔向40岁的路途上,在这个春天里,我准备了好些天,下决心写下这份保证书:不再那样喝酒。绝不能再那样糟践自己的身体,绝不能再那样荒废时光与生命……我没敢写我要彻底戒酒。
  • 先秦文学的文化精神

    先秦文学的文化精神

    本书把先秦文学放在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中,系统阐述了先秦文学蕴含的艺术精神、文化品格和民族精神,重新审视了先秦文学的有关问题,有意识地打通精神思想与文学表现的隔阂,提出精神思想不仅作用于文学内容,也直接影响文学表现,对文学自觉、赋诗言志、楚辞艺术等等都进行了独到的探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书中对神话的民族精神、《周易》的文学精神、《诗经》的文学自觉、赋诗言志的文学意义、诸子的思想与文风、《楚辞》的辩证艺术等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新见。本书的重点在于对先秦文学的价值与意义重新思考,从而确定其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振兴辽北工业经济探索

    振兴辽北工业经济探索

    本书从六个方面探讨了怎样振兴辽北工业经济发展,克服农业大市的弱势,走工业立市的发展改革之路。本书是作者多年的心血之作,颇多精辟见解,对铁岭工业经济将发展进行了深度探索。
  • 你也能过好日子

    你也能过好日子

    作为一个报告文学家,本书作者曾经多年深入调查过中国最重要的几个崛起的市场和广东、江浙一带最富裕的地方,以一名文学家的身份和目光,同当地的官员、百姓和那些亿万富翁们纵情地畅谈他们的创业经历和传奇的赚钱之道,并且常常被感动和惊喜。
  • 摩根家书

    摩根家书

    《摩根家书》是美国财富巨擘摩根家庭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的信,是父子之间交流感情和工作的私人信件。这些信件是摩根家族的至宝,信札“透露了摩根强大、富有的秘籍……”
热门推荐
  • 我愿聆听

    我愿聆听

    一次偶然,让他喜欢上了聆听,听他人、听自己的故事,品味人生。
  • 因源而聚永源不分离

    因源而聚永源不分离

    本书是作者第一本小说,文笔不好,勿喷。少女望着窗外蔚蓝的天空,不禁思绪万千。下了飞机,一阵风吹过,也许夏天的风就是这么热情,想到这,她提着行李箱摇摇晃晃地走着,想到她马上就要见到他了,心情愉快了不少。
  • 重生—-狂宠邪女

    重生—-狂宠邪女

    他们终于还是走到这一步了……枪口直指向他,她绝美的脸上透着一丝冰寒,“为什么背叛?”他笑了,从未有过的洒脱洋溢在如神祗般俊美的脸上,眼睑微垂,半长黑发随风飘扬着,就像他的心,释放着让人垂涎三尺的自由。“Angel,不是背叛,我只是突然厌倦了杀手的生活,想逃而已。”被称作Angel的女人脸上虽然面无表情,心却狂涌着绝望般的战栗。他明明知道背叛的下场只有……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国民女神千亿影后

    国民女神千亿影后

    国民女神喜得影后殊荣,她本人却表示:可以放家里玩玩。雷到一片人……高贵大气的新晋影后和蝉联三届影帝的帅气师哥,两人的爱情火花,“砰”的一声,爆了……
  • 我有一张沾沾卡

    我有一张沾沾卡

    灵气复苏,你有血脉无双,来来来,让我粘一下!什么,你有悟性盖世,来来来,让我粘一下!哎呀,大哥你福运冲天,实在是让人羡慕,来来来,让俺粘一下……ps:已完本《无上崛起》《随身英雄杀》皆是精品,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老猫出品,必属精品!书友企鹅群:80885001vip群:746814640
  • 乱世之群雄角逐

    乱世之群雄角逐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武皇朝腐败无能,极尽奢靡,最终,各路人民揭杆而起,一场世纪变革徐徐展开。
  • 道微纪

    道微纪

    “每个生灵在他出生的时候,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可若是这样,那我为何会来到这个世界。”当顾兮寻睁开眼睛的时候......
  • 异能娇妻:温柔总裁,求饶啊!

    异能娇妻:温柔总裁,求饶啊!

    “停停停,疼疼疼。”陈言希看着眼前的人儿在哀嚎,翻了个白眼。针还没戳下去呢,喊天喊地的。陈念晚睁开一只眼,小心翼翼地瞧着自己的手,咦?又看了一眼护士,“怎么还不扎?”陈言希实在看不下去,抢过护士的针头,撸起袖子,“我来。”护士吓得睁大了眼睛,这这这这...“哥,我错了...”某人撒腿就跑,继续在医院哀嚎,“救命啊,杀人啦……”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