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7100000033

第33章 中泰交往源远流长

泰国是一个谜一样的神奇国家,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生活在泰国的数百万华人同样也是一个谜一样的神奇群体。

泰国华人长着中国人的面孔,身体内流动着的是中国人的血,但说出的话却是满口的泰语。他们的祖先历尽沧桑,早年在中国时生活于社会最底层,为了谋生只得抛妻别子,远走他乡。今天的他们虽然仍是龙的传人,但早已融入泰国社会,成为泰国人了。他们虽然也关心故土中国的兴衰成败,但更关心他们自己现在的国家泰国。泰国华人为泰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创造了泰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辉煌,同时泰国社会也同化了这些华人,他们用泰姓,说泰语,成了地地道道的泰国人。对他们来说,“中泰一家亲”不仅仅只是一个外交宣传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要认识今天的泰国华人,就要先了解中国和泰国交往的历史。

中泰两国人民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据考古资料表明,公元前泰国和中国已有了文化联系,当时在今天的泰国土地上居住着孟人、高棉人和泰人,通过陆路与中国南方保持着来往。公元一世纪,中南半岛湄公河下游崛起了一个古国叫扶南,与占婆(越南)为邻。扶南强大时,势力远及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并控制着暹罗湾。中国的船只抵达扶南海口,与扶南进行贸易往来。泰国领土是当时扶南国的一部分。

隋唐时期,中国与泰国有了更进一步的联系。《隋书》卷八十二提到的赤土国,据学者考证,被认为是现在泰国南部的宋卡及北大年一带。隋炀帝曾派常骏、王君政出使赤土,建立外交联系。到唐朝时,赤土国已经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堕和罗国。堕和罗国是由泰国土族人孟人建立的国家。它与中国的唐朝交换礼物,建立邦交。据考证,堕和罗就在泰国南部的地峡以北,它的国都就是现在的佛统。

宋代时期,以泰国中部为中心兴起了另一个国家罗斛国。中国有商船往返该国,罗斛国也屡派使者来宋朝进行朝贡和贸易。史载,公元1155年,罗斛国派使节向中国赠送一头大象,这是历史上泰国赠送给中国的第一头大象。使节和大象都是在泉州登岸的。在当时,交通工具较差,船只靠风作动力,从泰国的曼谷湾驶向中国的泉州口岸,要远涉重洋,乘风破浪,克服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赠送这么一件庞大的活礼物,确实不容易。常言道:礼轻情意重,而罗斛国的礼物却是礼重情更重。长期流寓罗斛国的华人亦大有人在。例如,据记载南宋的宰相陈宜中就在改朝换代之际,因避兵祸而取道占城转入湄南河上游的暹罗国,后来终老于其地。

元朝时期,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了强大的政权。在与元朝同时代的泰国领土上,泰人建立了第一个自己的国家——素可泰王朝。素可泰国王蓝甘亨为了巩固他的统治,积极主动地与强大的元朝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以求得元朝在政治上的支持。素可泰国王还酷爱中国的瓷器,于是从中国引进了制陶技术,聘请中国制陶瓷师傅和工人来素可泰烧制陶器,使泰国的制陶业面貌一新。这一批技术工人是由素可泰国王邀请而去,生活在泰国,由此开始了此后数百年间泰国持续欢迎中国移民的先河。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政权后,中、泰关系仍然保持着十分友好的关系。在整个明代(1368-1644)的270年中,阿瑜陀耶王朝(即大城王朝)派遣使臣到中国访问有102次之多,中国明朝派往阿瑜陀耶的使臣也有19次,是中泰关系史上双方使节往来最频繁的时期。明代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郑和七次奉命出使西洋,历时29年,途经30多个国家。据说,他带领几万人的船队远航时,有意识地将随船的一些能工巧匠留在泰国和沿途各国,目的就是为了传播中华文明。

郑和下西洋为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至今仍存的泰国三宝公庙就是中泰人民这段友好交往历史的见证。三宝公庙是泰国人民为了纪念郑和而建立的,坐落在湄南河畔,是一座金碧辉煌的泰式建筑。大殿正中,郑和像身高16米,浑身金光闪闪,身披袈裟,盘坐在莲花上,俯视着顶礼膜拜的善男信女。除这座大庙外,泰国南部的许多地方都有三宝公庙。这一时期,许多中国商人沿着海路从广州、福建出发,满载着货物,到泰国交易。他们运去了瓷器、铜器、丝织品等。从泰国购买大米、胡椒、降香、染料和药用的苏木等。不少福建广东商人在泰国长期经商和居留。

1644年,满族军队入关,建立了强大的清帝国。与中国清王朝同时期的泰国正处于阿瑜陀耶王朝的后期。这个时期,西方殖民者开始涉足于泰国。最早来泰国的西方人是葡萄牙人,随后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等相继来到了泰国进行殖民活动。1722年,广东、福建闹米荒,康熙皇帝听了暹罗使节介绍该国的情况,得知“其地米甚富裕,价钱亦贱,二、三钱即可买稻米一石”,便命清廷公开奖励中国商人到暹罗贩运大米。他还下诏礼部,每年从暹罗运米30万担到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地的,免收征税。暹罗商人运米到广东、福建万担以上的,免收货税银十分之五,五千担以上的,免收十分之二。如销售不出,官家如数收买。乾隆初年,在广州设立了官方机构——本港行,专门处理对泰国的贸易和税收事务。在政府的鼓励下,民间往来增多,贸易频繁,大米不断地运到两省,泉州港船只往返络绎不绝。如今,在福建闽南一带,谁都懂得“暹罗米”。由于当时出洋谋生和做生意而旅居海外的人很多,所以福建的厦门、泉州、漳州、晋江一带也成了著名的侨乡。

中、泰两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往来,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也使泰国成了许多中国移民的首选目的地。在以后两百多年里,从中国移居泰国的华人日见增加。曼谷王朝一、二、三、四世王均与中国清政府交往频繁,商业贸易正常开展,民间友好来往不断,从而导致华人在当地做官、经商致富者越来越多,也更进一步融入了泰国的主流社会。

在泰国历史上,有一位于国家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抗敌复国、深受人民爱戴并最终成为国王的华人,他的名字叫郑信。

自古以来,泰国与邻国缅甸的关系就不好,双方经常发生战争。1764年,缅甸再次发动了对泰国阿瑜陀耶王朝的侵略战争。首都阿瑜陀耶城被围困了一年零两个月之后,于1767年4月被缅军攻破,国王厄迦陀在战乱中被杀死,阿瑜陀耶王朝灭亡。缅军入城后,杀人放火,劫掠财物,死难者达20万人。

京城沦陷后,缅军留下士兵驻守,以镇压泰人的反抗。但在泰国东南沿海一带,崛起了一支抗缅部队,主帅就是原阿瑜陀耶王朝的将领郑信(中国史书称郑昭)。郑信是华人子弟,其父郑镛(后改名郑达)原籍广东澄海华富村,由于家贫在清朝雍正年初南渡泰国谋生,并与一泰族女子结婚,于1734年生下郑信。按泰国习惯,郑信也被称为达信(随其父名)。郑信年少时被大臣昭披耶节基收为义子,从小接受暹罗贵族子弟的传统教育,13岁入宫成为泰国宫廷侍卫,后任哒府太守,成了阿瑜陀耶王朝的军政要员,受封“披耶”爵位。

据法国传教士的记载:1767年缅军破城时,居住在大城京都的华人已数以万计,部分居住在城墙外,部分则在城墙内,有的当工匠、劳工、艺人,亦有不少人当了官发了财,有权有势。当战争发生后,这些华人都参与了保卫国家的战斗,单在“荷兰洋行”一带军营便有数千名华人。他们生于此长于此,眼看国土为缅军所蹂躏,都同仇敌忾,奋勇抗敌,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阿瑜陀耶城沦陷后,参加守城的郑信见大势已去,便率领五百人马冲出缅军包围圈,到达泰国东南的罗永府建立了抗缅根据地。他在这里组织力量,招兵买马,建立了以一万华人士兵为骨干的队伍。他在半年后大举反攻,率军分乘500艘船沿海道进入湄南河,首先攻破了西岸的吞武里,继而乘胜追击,围攻阿瑜陀耶大城,并和缅军展开血战,最后终于收复了阿瑜陀耶城。看到昔日繁华的阿瑜陀耶城只留下一片焦土,郑信决定迁都到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并登基称王,从而建立起泰国的第三个王朝——吞武里王朝。重建家园的郑信,随后又转战南北,用三年时间平定了据地称雄的其他势力,使四分五裂的暹罗统一。1770年,缅甸又兴兵进犯,郑信又用了六年时间巩固暹罗的独立,并于1775年从缅甸人手里夺回北方重镇清迈,使这个分立了数百年的小邦归入暹罗版图。

为了恢复泰国的社会经济,郑信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高价向外国商人购买粮食,以解决民众的吃饭问题;鼓励逃匿山林的流民重返家园来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复国战争胜利和建立吞武里王朝后,许多追随郑信南征北伐、立下战功的华人子弟及其家属都随军南下,大部分被安置在曼谷与吞武里之间的湄南河两岸。郑信是中国人的后裔,对待华人有特殊的感情。他采取了许多对华人优惠的政策,如免征华人的人头税,宣扬华人、泰人平等。这无疑给来自中国的移民带来了喜讯,也在中国沿海引起了移居泰国的一股新潮流。

郑信还很注意同中国清朝政府建立和发展关系。在政治上,郑信希望得到清朝政府的外交承认来确立自己在泰国国内的合法地位;在经济上,恢复泰国与中国的朝贡贸易,以便从中国购买硫磺、铁、铜等泰国急需的战略物资。尽管一开始郑信的吞武里王朝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承认,可随着泰国局势的发展以及郑信政府对中国政府的友好态度,后终于获得了清政府的认可。1772年,清朝政府赐名郑信为“郑昭”,承认他为泰国国王。在郑信的不懈努力下,泰国吞武里王朝于1777年正式与清政府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以后的曼谷王朝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然而,在1782年,由于宫廷内部的争权夺利以及妃嫔争宠,吞武里王朝发生叛乱,郑信被政变者杀死,时年48岁。历时15年的吞武里王朝也就此覆灭。郑信死后,执掌军政大权的昭披耶查克里自立为王,迁都到河对岸的曼谷,建立了曼谷王朝。

尽管吞武里王朝只维持了15年,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泰国的建国史上从此留下了华人的踪迹。郑信对泰国的国家和民族贡献巨大,泰国人民对他十分敬仰。为纪念郑信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丰功伟绩,在吞武里区域内建立了郑王庙。泰人立国至今共历4个王朝50位皇帝,其中只有5位业绩卓著者被谥为“大帝”,郑信便是其中之一,被尊为“吞武里大帝”。1950年,泰国政府在曼谷市吞武里广场中央建立了“郑皇达信纪念碑”供人瞻仰,碑上矗立着郑信骑马戎装铜像,策马挥剑,十分英武。政府还规定每年的12月28日即吞武里大帝登基之日为“郑皇节”,每逢此日,国王都要亲临该铜像主持纪念仪式,民众在附近举行隆重的郑王朝祭大典,以示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怀念。

同类推荐
  • 灯谜趣事

    灯谜趣事

    全书分10章,计灯谜知识、名人灯谜、名著灯谜、名句灯谜、名胜灯谜、历史灯谜、汉字灯谜、成语灯谜、杂项灯谜、网络时代。章内设节,以第五章《名胜灯谜》为例,共分中国名山谜、中国名水谜、中国名寺谜、中国地名谜等四节。该书使灯谜这种独到的艺术形式融入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值得品读。
  • 文化批评的一鳞半爪

    文化批评的一鳞半爪

    本书收录之短文,除刊于电影杂志的若干影评之外,盖源于《光明日报》和光明网上作者的专栏文章,大部分文章基本因事而写、有感而发,共同特点是锁定当下的“文艺”和“文化”,聚焦“批评”,更属意于话题性和思想性,是一部颇具阅读性的文化批评杂文集。
  •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传统民俗风情:年节风俗、起名风俗、生活风俗、婚葬风俗、禁忌风俗、绝技风俗、信仰风俗等。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性学术期刊,以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和前沿观察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展开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论述,倡导跨学科的视角研究文化产业现象和趋势,希望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论坛,成为凝聚华人学者文化产业研究通向国际学术前沿的桥梁。
热门推荐
  • 绝色神偷变娇妻

    绝色神偷变娇妻

    前世的她是孤儿,是会着怪异法术的神偷,因为偷一把古剑而意外身亡,没想到居然穿越到一个婴儿身上,可是为什么要让她女扮男装啊,人家要穿美美的女装啦。到底是意外穿越,还是千百年来人为的安排,且看迷糊神偷如何玩转古代“美人,给大爷笑一个,让大爷开心开心。”欧阳语枫色色的对着面前的冷俊美男说道“不好意思,本太子没有龙阳之好这个爱好!’只见冷俊男子鄙视的看着欧阳语枫道只见欧阳语枫一脸悲痛欲绝的说道:“太可惜了,这里没有泰国,不然的话…”“三百年的烈火焚身,换得一世的守护,墨,等着我,这一世我绝对不会再让你孤独的守护。”只见一白衣女子对着眼前正在沉睡不醒的绝色男子说道
  • 无限之副本穿越

    无限之副本穿越

    魂穿低武世界的陆离,在十六岁成年那天获得了穿越诸天副本的能力,从此不断穿越副本、开宝箱,最后纵横诸天世界。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主角化身肌肉猛兽,手撕诸天的故事。……小说千万本,不缺这一本。看完不收藏,作者泪两行。(┯_┯)
  • 汉诗总说

    汉诗总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草根女王:校园爱情挽歌

    草根女王:校园爱情挽歌

    陆飞扬说,“苏阡陌,银河大厦落成的那天,我们就会再见。”为了这句话,苏阡陌拼命的奋斗,让自己成为了设计界的新星。A城最高的银河大厦揭幕的那一天,设计总监苏阡陌站在车流不息的大街上,纵声大哭。脚边落下的是一张来自美国的死亡通知单。姓名:陆飞扬。死亡时间:2013年9月14。死亡原因:车祸引发耳后肿瘤恶化,伴有失聪症状。陆飞扬,你骗我。原来,我们年少的爱情只是一场盛大的悲伤悼念会。
  • 大星球时代

    大星球时代

    公元2150年,地球遭遇异星侵略,第一次星球大战爆发!就在人类生死存亡之际,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李林博士,研制出了基因药剂,引发第一次基因革命!一时之间,人类各项基因数值暴涨,一拳可碎山石,一跃可跨江河,一眼可眺千里……更为震撼的是,金刚狼,蜘蛛侠,绿巨人不再是影视中的想象人物,而是活生生出现在对抗异星的战场之上;武林高手,江湖绝学,也不再出现在小说之中,而是成了抵抗异星的强大战力……最终,人类获得了这次星球大战的胜利;同时,在认识到了异星的强大,各星球间纷纷形成大大小小同盟,维护自身利益……至此,浩瀚的宇宙世界,正式迈入“大星球时代”!
  • 忠诚至上 责任第一

    忠诚至上 责任第一

    忠诚与责任是成就优秀人才的两项重要的职业基准。本书为追求优秀和成功的企业及个人而写,详细阐述了忠诚与责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为一个忠诚负责的人。和力著的《忠诚至上 责任第一》是造就优秀企业和优秀员工的行动指南,也是人自我成长与进步的上佳读本。
  • 凤倾天下帝后无双

    凤倾天下帝后无双

    千年前,血流成河,夜千魅魂飞魄散,帝北辰跌下了堕仙台。千年之后,夜千魅重生,忘记了之前的一切,开始了新的一次成长。而帝北辰,即使失去了记忆,但是夜千魅的身影依然会让他悸动。凤栖某街上,夜千魅本是蒙着面纱经过,结果却被某个英俊的妖孽男人搂住了腰:“这位小姐,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夜千魅含笑推开妖孽男:“公子,仅仅是一面之缘我们关系没这么亲密吧?”某男一笑:“感情,我们可以慢慢培养啊!”
  • 诺伦卡萨之黎明纷争

    诺伦卡萨之黎明纷争

    一本残旧的魔法典籍,竟改变了少年的命运——!剑与魔法,骑士荣耀,恶龙邪灵,魔物世界危机四伏,面临重重危难及考验,史诗的篇章究该如何为之书写?于世界诞生之初的奥伦纳纪(OrenaCentury),出身卑微的塔洛塔德人(Talotad)在贫困偏远的森林地带首次建设起属于自己的村庄。而极少天赋异禀的塔洛塔德人,在觉醒继承“石碑秘纹”的魔法学识,皆创立加入由塔洛塔德魔法师所组成的“圣杖行会”(HolyCaneChurch)。
  •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可以说是龚映吾的一本旅行随笔,作者在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在山水自然之间放飞自己的思想。十几篇游记散文,时间跨度10年,文章融通游记、哲思、故事、诗词,自成一家。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如空山幽谷传出的素琴声,耐人寻味,让阅读者的心灵变得非常宁静,让人无不体会到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西方文化的相互交会。
  • 灵蛇皇后

    灵蛇皇后

    蛇窟里长大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孤女林熙最有发言权。苏陵猜着那一定不好受,想要带她离开,可是她偏不。她宁愿带着两条小灵蛇——小金和小黑,去流浪。鬼知道她怎么混的,居然成为一方首富,又带人杀回蛇窟去救娘亲和妹妹。可半路上冒出来什么异族王子居然看上了她,从小跟她打架的师兄却拿命换了她。救命之恩不能不报,林熙只得遵从师兄遗命开始习武。学会了武功,再入蛇窟,结果又被那个什么王子救下。为了不以身相许,林熙只得把自己变成了他妹妹——异族公主。可大汗居然叫她去和亲!而和亲的对象就是那个什么苏陵!才出狼窝又入虎穴,林熙肺都要气炸了!可神队友小金和小黑却十分欢喜,恨不能林熙立马就拜堂成亲。这,又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