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000000022

第22章 左手《沉思录》卷九(1)

像对待生一样对待死

如果做事不公正,就是对神的不敬。因为宇宙造人的本意就是要世间大众互帮互助,而不是相互伤害,所以不公正就是不敬。如果说谎,那么也是对神的不敬,因为宇宙的本质即为存在万物的本质。这个世界的真理是世上存在的所有东西都与所有已经逝去的东西相联系,而且这也是世上万物的真实的原因。如果是存心说谎的,那么他就犯了触犯宇宙的罪。如果是无心说谎的,则违背了宇宙的本性,搅乱了世界秩序,从而变得与真理相对,也就失掉了辨别真伪的能力。

那些把快乐当成善来追求,把痛苦当成恶来避免的人对神也是不敬的。因为他们经常抱怨宇宙处事不公,使恶人可以享受快乐,而善人就要承担痛苦。

对宇宙中将要发生的事情产生畏惧,也是一种对宇宙的不敬。追求享乐而将道义置之不顾,亦是一种对宇宙的不敬。宇宙的本性是公正平等的,所以就造出了享乐和痛苦二者。那些相信宇宙本性的人,就应该顺应宇宙的本性,用这种观点来看待宇宙造出的事物。所以一个人要是不能用平等的态度看待宇宙创造出来的同等事物,如苦痛与享乐、死亡与生命、美誉与恶谤,也同样是一种对宇宙的不敬。

以上所说的宇宙不偏不倚的本性是指一切事物发生的自然顺序都是按照宇宙的意愿来的,没有丝毫差别。所有自然顺序的发生都是按照神的旨意来的,从而决定了事物按照一系列的顺序发生,以及各种产生和变化交替的情形。

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活动,就像一片树叶,春天发芽、夏天成长、秋天落下,然后冬天化成肥料为来年做准备。不管它是被颂扬的还是被诅咒的,都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活动,人们所面对的也都是自然界,所有生命都要经历自然界带来的一切活动。

死亡把你和现在与你一起生活的人分开,把你可怜的灵魂同身体分开。要知道,你与他们的联系和结合本来就是自然给予的,现在只不过是自然要把这种结合拆开。

既然死亡是自然赋予的事情,死亡只是让你脱离目前这种生活,转而进入另一种生活,那么我们又何必要执著于尘世,希望自己在这里逗留更长的时间呢?

理智的毁灭对人来说如同一场瘟疫

如果一个人在世的时候从没虚伪、奸诈、奢侈和骄傲的恶习,那么他是幸运的。如果一个人在世时沾染了太多这种恶习,最好的办法就是自行了断。恶习就是一种瘟疫,没有人愿意与之一生相伴,所以我们应该逃离它。瘟疫只会夺去动物性命而不会伤害其心,而对人则是身心俱伤。

要正视死亡,欣然接受,因为这是上天为我们安排好的事情。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既定的事情,就像从年轻到年老,由幼小到成熟,从长出牙齿、胡须到白发,从怀胎到分娩,以及其他的所有自然活动,死亡也不例外。知道了这个道理之后,就不该对死亡抱以冷漠、漫不经心的态度,而是应该把它当做一个自然的生命过程,静静地等待那一时刻的到来,等待灵魂出鞘,就像等待妻子分娩婴儿一样。

如果想要获得心灵上的安慰,你可以考察在世时身边的环境以及那些你终日与之交往的人。我们应该善待那些身边的人,而不该抱以厌恶的态度,但是如果那些不是与你志同道合的人,那你的死亡就不会显得那么难以接受了。而现在的状况是你必须和那些不志同道合的人生活在一起,所以你会觉得生活的不耐烦,从而希望死亡快点降临。

害人就是害己,于人不义就是于己不义,因为自身的本性已在这些动作中变坏。

那些没做的,或是已做的事情,都有可能是不公正的。

如果你可以确定你现在的判断正确无误,你现在的行为合乎公众利益,你现在的心情满足于一切发生的事情——这就足够了。

“理智”这个词是表示对一切个别的事物的一种明辨和摆脱了无知。不管是谁,存在于这个世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按照自然早已经安排好的秩序通过这短暂的时间呢?如果每个人都顺从恶而不是锻炼自己的理智,那无异于人类的一场瘟疫,这种瘟疫比任何由于腐败和疾病造成的瘟疫都来得更猛烈。

怎样才能避免这场人类的瘟疫呢?你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地依本性生活,不去避免什么,用发生在生活中的事物的本性来训练自己的理智,坚持把所有事物的发展都变成自己的理智,就像胃把食物变成自己的,像大火把木柴变成自己的一样。

用自己的力量克制欲望

抛开想象,抑制冲动,扑灭欲望,掌控自己的理性。

没有理性的动物仅仅是有生命的,而有理性的动物除了生命还享有同样具有智慧的灵魂。就像世间的万物都是在大地上成长,世间众生看到的都是同一种光明,呼吸的都是同一种空气。

物以类聚,所以土性的事物都倾向于大地,液体的事物都倾向于一起流动,气体也是一样,只有外力才能把它们分开。一切较干燥的东西都比较容易着火,因为其中含有容易着火的物体,即火的倾向性。同样的,共享同一种理性的人也会相互吸引,甚至比那些更为强烈。因为人是世间万物之中最高等的,所以融合能力也是最强的。

在那些无理性的动物身上,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比较亲密的感情。因为较高级的动物是有灵性的,他们之间的那种相互吸引力是植物、矿石、木材所没有的。在理性动物中,我们可以发现政治集团、友谊、家庭和公众集会,还有战争、谈判和休战。但是在更高一层的事物中,即使它们各自分离,还是可以达到互相联系的状态,例如星辰。

而当今的现实状况是这样的:那些有理性的生物试图逃脱彼此的关联,不相互协作,但是由于自然的力量,它们终究只能在一起。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一块没有尘埃的尘土做的东西都比完全与世隔绝的人好找。

人、神和宇宙都会在适当的季节产生果实。按照常识,所谓的果实是像葡萄藤结出的那种果实。但实际上,理性为了自身,也为了宇宙,结出类似于自己的果实。

人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控制的是自己的欲望,因为有时候即使理智告诉自己拥有过多的欲望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但还是很难控制。如果一个人能运用自己的力量控制住欲望,那在这世上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的理性的延伸。若是内心为多变的情绪所控制,那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就会有所困扰。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能在遇到事情时先使自己冷静,运用理性对事情进行分析,那将是最大的自我超越,也会让更多的人尊敬。

节制的人永远受人爱戴,他就像干涸土地上遮阳的大树,暴风雨中遮蔽风雨的大石头。谁不想个性沉稳、脾气温和、生活规律呢?不论境遇如何,不论有何改变,对性情沉稳的人而言,都没有关系。

劳动是为了自己,与别人无关

如果可以,就指出那些人的错误;如果不行,则用慈爱的心肠来对待他们。神明对这种人也是仁爱的,甚至有时候会好心肠地帮助他们实现愿望,获得财富、健康、名声。

其实你也可以这么做,没有人会阻止你。

不要像苦工一样不情愿地工作,也不要奢求别人对你的怜悯或是赞扬。你要记住的只是一件事,就是根据社会的理性来规约自己。

你应该告诉自己,我抛开了一切烦恼,而不是我摆脱了一切烦恼。因为烦恼从来都是自身造成的,而不是外界硬塞给我们的。

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同的,都是经验所熟悉,时间上短暂和物质上无价值的,现在的一切事物都像是它们之前已经逝去的那样。

我们只能依靠理性来判断客观事物,因为它们站在我们的心灵大门之外,只有等我们自己去探索才能发现,它们不会主动告诉我们它们的真相。

有理性的社会动物的善恶不是在消极的活动中,而是在积极的活动中,这与它的美德和缺点是同样道理。

对于那被扔向高空的石头来说,坠向大地和飞向高空都是无所谓恶的。

深入剖析人们的内心评判标准,你就会发现你所惧怕的是什么,而他们又是如何评判自己的。

改变是永恒不变的道理,你也一样在改变,也可以说是不断地毁灭,整个宇宙都是如此。

如果你劳动是被强迫的,只是为了得到同情或者受到表扬,那么你肯定已经违背了你的本性。因为你的本性是要求你要按照自身的理智活动或抑制自身。

一个人聪明睿智、机警敏捷、天赋过人,又能以人力去成就天然,如果他仅仅是为了一些外在的荣誉去劳动,那么他的劳动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人只懂得防止过失,却不知道过失从哪里产生,只想凭借人力改造自然,却不懂得要顺乎自然。这样的人将会看中智巧而急着使用,将会被小事而役使,被外物所牵绊,四处张望而应接不暇,事事苛求完美,随着外物的变幻而不能保持常态。

保持自己的理性和行动力,不要被外界所打扰

让别人承担他们自己犯的错。

活动的停止、运动和意见的停止,这些是某种意义上的死亡,但是它们并不罪恶。试想你的一生,童年、青年、壮年、老年,每一次蜕变就是一次死亡,所以有什么好可怕的呢?试想你自己与祖父的生活,再想想与你母亲的生活,再想想与你父亲的生活,就会发现好多的变化,问问你自己,有任何值得你害怕的事情吗?同样的,生命的停止、中断和变化,整个一生都是不可怕的。

赶快反省一下自己的、宇宙的,以及邻人的自控力,以确保自身的正直。记住你是宇宙的一部分以及你邻人是无知还是聪慧,也掂量一下你们自控力的强弱。

你要使自己融入这个社会,因为你本身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你的行为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地与社会无关,你都会众叛亲离,脱离这个社会。

世间万物都像儿童的吵嚷、运动,都是拖着躯壳的小小灵魂,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了死亡的模样。

把一件事物的内在和外在区分开来,然后做详细的研究,看其自身的特性能存在多长时间。

你对自身天性的不满导致你产生了很多烦恼,因为当天性支配你的时候,你就开始抱怨,但这对你来说已经足够了。

同类推荐
  • 你不是迷茫,而是自制力不强

    你不是迷茫,而是自制力不强

    我们都曾有梦想,都希望找到喜欢的生活状态,但是,时间长了,有些人就忘记了曾经的万丈豪情,忘记了曾经许下的诺言。不知道有多少人被眼前的困难吓得连连后退,有多少人躲在安逸的生活里不愿探头,有多少人藏在时光的角落里窥探他人的成功而自我悔恨。在忙忙碌碌的生活里,在逼仄的格子间里,很多人让迷茫代替了坚定,理想变成了无助,笑容扭成了愁容。叫嚷着命运不公,抱怨、吐槽成了这些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的人已经随波逐流。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

    挖掘、撷取了很多北大先哲、当代北大人和各界精英的哲思妙语,并根据写作需要加入了相应的经典案例,当然也不乏作者的一点儿管窥之见,希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染更多的读者。阅读《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让北大精神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延续她的辉煌。
  • 财富人生

    财富人生

    什么是财富?当你在成功的时候可以收获良好的人脉。在本书中主要讲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了自我完善:自保、良好品质、宽容、善待他人、才能。第二部分讲了人脉的巩固:无欲、尊重、小气、转弯、换位思考。第三部分讲了人脉的拓展:保持清醒、真诚、方法、沟通、自我完善。通过以上的方法让我们从中学到人际交往的一些方式方法。以达到拥有财富人生。
  • 心智成熟的女人才幸福

    心智成熟的女人才幸福

    这是写给女人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心灵成长读物。本书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从修身、家庭、职场、婚姻等各方面生动阐述了女人应有的心智成熟度。幸运不会从天而降,好命不是天生造就。要想拥有令人羡慕的人生,就要认真规划,让自己的心智成熟起来。爱情、事业、生活……都要认真地对待,理性地规划,你的人生才会更幸福,更快乐。
  • 高效能人的必备习惯

    高效能人的必备习惯

    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惯看似微不足道,却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本书从习惯培养入手,围绕提高工作绩效、时间管理、人际关系等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提出了19个影响我们工作和生活效能的习惯,希望对读者能有所裨益。
热门推荐
  • 萌妻嫁到,大叔抱一抱

    萌妻嫁到,大叔抱一抱

    她是纯良高中毕业生,家族为了公司发展,准备把她姐姐拿去和苏式集团的总裁联姻。可是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她代嫁过去了?对方可是大叔,和大叔在一起,真的有益身心健康吗?“大叔,你下手可不可以轻点?”顾孝暖抱胸。苏厉禾松松领带,狡黠一笑:“小娇妻说什么我便听什么,可唯独这一件事得听我的!”
  • 六零宅女的小说打赏系统

    六零宅女的小说打赏系统

    穿越重生倒霉不?对于秦暖暖来说不算太倒霉,毕竟这个地方还是很优美的,而且比前世自已待的地方更安静,父母双亡,亲戚落井下石,除了窑洞一间,身无旁物,要怎么活······突然出现的小说打赏系统,这是什么鬼?为毛还需要自已发展读者?
  • 诸天血脉进化

    诸天血脉进化

    郑玄得诸天血脉进化系统穿越小鲤鱼历险记,化身赖皮蛇穿梭诸天进化自身血脉的故事。PS:穿梭世界多是动画、小说。已定世界小鲤鱼历险记、中华小子、成龙历险记,无女主。
  • 月笼沙照

    月笼沙照

    这是一部穿越架空的女主穿越,具体架构怎么走还在慢慢创作中。希望你们会喜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幻境花

    幻境花

    幻境花,可破一切诅咒。前期的苦,是为了后期的甜。你赋予我的一切,我都愿意还给你。哪怕是哪些微小的幸福,也值得我去守候。不过,辱她之人,去死。欺她之人,去死。骗她之人,去死。玻璃渣里找糖。
  • 一不小心遇大神

    一不小心遇大神

    这是一只表面温柔可人,内心粗暴汉子的二宝,这是一个称霸全服的大佬。某天,世界上大佬一语惊起一片波澜,成为惊久不散的佳话。
  • 诸天采集员

    诸天采集员

    系统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来看看一个程序猿进入系统生产公司,去每个世界收集材料的日常吧!
  • 我穿越成了一棵树

    我穿越成了一棵树

    一颗大树高耸入云,其上祥云朵朵,祥瑞频现。一位剑仙横空而立,仰望苍穹,一剑横断九天。一只兔子从草丛里露出脑袋,满脸猥琐,偷偷摸摸。一只灵蜂,携百万蜂群遮天蔽日,一眼望不到尽头。……………………。、没错,这些都是我,我叫叶青,人世间不一样的烟火!
  • 凯特·肖邦短篇小说集

    凯特·肖邦短篇小说集

    凯特·肖邦于1870年嫁给了奥斯卡·肖邦,一个棉花商。两人先是住在路易斯安那的新奥尔良,后又搬到一个大农场和讲法语的阿卡迪亚人住在一起。在1882 她丈夫去世之后,肖邦与她的六个孩子返回圣路易斯。朋友们鼓励她写作。她在快四十岁的时候出版了第一本小说,《咎》。代表作《觉醒》写于1899年,但是 由于小说以对通奸同情的笔调刻画女主人公“性意识”的觉醒,大胆表露她追求婚外情的爱情观,小说一出版便在美国文坛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震惊了全美的书评人 和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