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4100000022

第22章 严重疏漏(一)

表第六章《清代灾害年表》的资料全部来源于《清史稿》。有清一代,史事繁复,史料丰富。仅就灾害方面的史料而言,正史、政书、农书、类书、官府档案、方志、私人著述等,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诸如《清史稿》、《清实录》、《清通典》、《清通志》、《清通考》、《大清会典》、《大清律例》、《户部则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资料、各种方志、文集、信札等等。在各类书籍中,《清史稿》对清代灾害资料的收录最为系统和全面,记载最为翔实,故取之以为此表。《清代灾害年表》是本书从事清代自然灾害研究的基础。前面章节中所使用的各种统计数字,如灾害种类统计、灾发区域统计、灾害次数统计、灾害时空分布等,大部分都是依照本表计算而得。个别计量资料,因《清史稿》的阙如或不详,取材于其他撰述或方志,此一并说明。

一、灾害年表体例的发展、演变

灾害年表作为一种体例,滥觞于“正史”中的“志”。班固撰述《汉书》,首创“志”体,设立刑法、食货、五行、天文、地理、艺文等志。其中《五行志》以编年体的形式记载了大量灾异和事应,并作出解释,以此劝诫帝王。这部分较为集中的灾异史料,可视为略具雏形的灾害年表。《天文志》也载有灾异方面的史料。以后历代“正史”皆沿袭了《汉书·五行志》等体例。宋以后的《五行志》成为灾害物异的汇编,不再记录事应,是初具规模的灾害年表。至《清史稿》,《五行志》演化为《灾异志》,《清史稿·灾异志》以年为经、以事为纬,详列每年所发生的灾异事类,已经是比较标准的灾异年表。今人编著灾害年表,最早值得称道的是王树林,他在1932年对清代灾荒进行了总体统计和分省统计,共有十八份之多王树林:《清代灾荒:一个统计的研究》,《社会学界》第6期,1932年6月。其次就是邓云特先生所著《中国救荒史》邓云特:《中国救荒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年版。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历代灾害发生情况、政府救济政策以及灾荒的严重影响。该书第一编第一章“灾荒之实况”,以朝代为序,以远古的传说为切入点,从殷商直至民国,把历朝灾况详加介绍,并将材料来源附之于后。很显然,这部分内容具有中国古代灾害年表的性质。但它们均非灾害年表专书。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灾害年表专著是陈高佣的《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陈高佣:《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版。该书将历代天灾人祸之史料,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起至1911年清宣统三年止,按年代记述,虽然在编排上有些粗疏,灾种收录不尽齐全,但其体例的首创功不可没,是我国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通古今”的灾害纪年专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学界对灾害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多种大型的全国性灾害史料集相继问世,如王嘉荫的《中国地质史料》王嘉荫:《中国地质史料》,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年版。宋正海主编的《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宋正海主编:《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李文海等著《近代中国灾荒纪年》李文海等著:《近代中国灾荒纪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李文海等著:《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张波等编写的《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史料集》张波等编:《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史料集》,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4年版。高文学主编的《中国自然灾害史》高文学主编:《中国自然灾害史》,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年版。孟昭华编著的《中国灾荒史记》孟昭华编著:《中国灾荒史记》,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等等。这些书籍,或者含有灾害年表的内容、或者具有灾害年表的性质、或者本身就是灾害年表专著。

除了上述这些著作之外,尚有很多灾害史研究专著中,均附有年表以便于计量分析和作为研究的基础。兹不一一介绍。

二、《清代灾害年表》的体例、内容

《清代灾害年表》以“纪年”和“基本项目”作提纲,统领全表。纪年的方式完全依从前朝卷所制年表的方式,采用公元纪年与年号纪年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每年所发生的灾害情况,将受灾种类详加标示,以期对清代自然灾害的群发性及连发性研究有所帮助。不过,《年表》的基本项目和前朝各卷略有不同,清代自然灾害频仍,中国古代荒政至清代发展到顶峰,有关各种救灾措施的记载不绝于书,故这部分内容不再列于表中,以免罗列生疣。在灾种的区分上,《清代灾害年表》列“火灾”一条,这是根据清代灾害发生的实情而设定。《年表》的基本项目分为灾种、灾发区、灾况、备注四栏目四大类别。

(一)灾种

《年表》共收录九种自然灾害方面的史料,其排序为水灾、旱灾、虫灾、地震、风灾、雹灾、霜冻、疫病、火灾等,基本上是按照史料的多寡而排列,同时也有以危害程度大小为序进行排列的精神。

关于灾害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而对灾害的分类也是见仁见智,直到现在,都很难说学界对灾害有一个清楚的分类。难以形成统一认识的原因是,划分灾害种类时所依据的“标尺”各有不同,比如,以灾害发生的空间领域来说,可以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宇宙灾害等。以危害后果而言,可分为特大灾害、重大灾害和一般灾害。有时又把特大灾害称为毁灭性灾害。另外还有其他不同的划分方式。

这里,《年表》中灾种的划分和上述灾害的分类不同,只是以《清史稿》中的史料为基础,细化为9个类别。水灾、旱灾和蝗虫灾害,并称我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清代亦是如此,故放在前三位。地震、风灾和雹灾,从频次上没有水灾和旱灾高,但有时其危害程度并不亚于水、旱灾害。霜冻、疫病、火灾等灾害同样会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或构成严重威胁。这9种灾害在《清史稿》中都有较为丰富的史料,本书正是以此为依据制作了此《年表》。实际上,把灾害分成九种,或者八种、十种等,并无什么固定的标准,但有几点仍需说明:

第一,“鼠灾”没有作为一个灾种单列,有关“鼠灾”的资料均附于“虫灾”条之后。这样合并的依据,一是鼠灾和虫灾同为生物灾害,它的危害和虫灾相似,都是对农作物造成破坏以及引发疫病等后果。如:康熙二十年(1681)“五月,巴东鼠食麦,色赤,尾大;江陵鼠灾,食禾殆尽”。(卷42《灾异志三》)康熙二十一年(1682)“西宁鼠食禾”。(卷42《灾异志三》)康熙二十二年(1683)“夏,崇阳田鼠结巢于禾麻之上”。(卷42《灾异志三》)等等。二是《清史稿》中关于鼠灾的资料不是太多。

第二,“山崩地裂”现象没有作为一个灾种单列,有关资料均附于“地震”条之后。火山喷发、岩崩、滑坡、泥石流、塌陷、地裂缝等和地震一样,都属于地质灾害,而且很多“山崩地裂”现象往往由地震引发或引发地震,具有突发性、人畜伤亡严重等共同特点,故将这两部分内容合为一目。

第三,对“火灾”的理解。就动力因素而言,灾害可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或称社会灾害)、人为与自然复合灾害。火灾到底属于哪种灾害,实在难以说清。其实,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某些灾害的起因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社会的,或者两种因素兼而有之。我们平时所讲的“灾害”,应该是“自然灾害”的简称,同时也包括了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灾害”。本《年表》以《清代灾害年表》命名而不称《清代自然灾害年表》、行文当中“灾害”与“自然灾害”交互使用、把火灾的资料置于此《年表》中等等,都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第四,关于“风灾”资料的取舍。由大风而引起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农作物受损、交通受阻、通讯系统遭到破坏等一系列后果,这样的灾害,是现代灾害学意义上的风灾。就中国古代而言,风灾主要是指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农作物受损的灾害。《清史稿》中的风灾史料集中于《灾异志五》,散见于部分“纪”、“传”。如“大风拔木”、“坏屋拔木”、“大风伤禾”、“大风害稼”、“怪风伤人”等。《清史稿·灾异志五》同时收录了诸如“风霾”、“风霾昼晦”、“狂风昼晦”、“大风昼晦”、“昼晦”等史料。“风霾”指风吹尘飞、天色阴晦的现象,通常是指沙尘暴天气,可以视为风灾;“昼晦”意为白日光线昏暗,“风霾昼晦”、“狂风昼晦”、“大风昼晦”指的是由狂风、大风引起的天色昏暗,或伴有沙尘,就其危害程度来说,可能不是太大但仍可视为风灾;至于纯“昼晦”的天气,虽然对日常的生产、生活工作有影响,但未必全因风而起,似不便以风灾看待。孟昭华在其所著《中国灾荒史记》一书中,将“昼晦”与“风霾昼晦”、“狂风昼晦”、“大风昼晦”等现象通视为“黑风暴”孟昭华:《中国灾荒史记》,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第621页。恐不妥,故此《年表》不予收录。

(二)灾发区

灾发区分为古地和今地,即把相应年份的灾发地,按照史料中的先后顺序从中抽出,然后在后面的“()”中标出现今地址。其主要依据是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清时期)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清时期),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版。并参照其他地图、地名工具书、地理沿革表等,如《中国地理地图集》山东省地图出版社编:《中国地理地图集》,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臧励和等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清代地理沿革表》赵泉澄编著:《清代地理沿革表》,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版。以及《辞海》、《辞源》等。比如,康熙元年(1662)“水灾”条,史料丰富,按发生月份的先后分为9条,依次为:

1.五月,广州大水。(卷40《灾异志一》)2.五月,(黄河)决曹县石香炉、武陟大村、睢宁孟家湾。(卷126《河渠志一》)3.六月,洵阳、白河、兴安、榆林大水。(卷40《灾异志一》)4.六月,决开封黄练集,灌祥符、中牟、阳武、杞、通许、尉氏、扶沟七县。(卷126《河渠志一》)5.七月,(黄河)再决归仁堤。(卷126《河渠志一》)6.七月,孝感、沔阳、广陵、江陵、松滋、钜鹿、兴化、萧县、沛县、宁州大水。(卷40《灾异志一》)7.八月,天门汉水溢,堤决,舟行城上,成安、钟祥、潜江大水。(卷40《灾异志一》)8.八月,朝城霪雨七昼夜;曲沃霪雨二十日,坏城垣庐舍无算;成安霪雨五昼夜;永年霪雨匝月;吉州大雨,坏城垣庐舍;萧州大雨弥月,城垣倾圮;解州大雨四十日;猗氏大雨二十余日,民舍倾圮。(卷42《灾异志三》)9.九月,冀州、阜城大水。(卷40《灾异志一》)

把灾发地之外的史料剔除,则为:

1.广州()。2.曹县、武陟、睢宁()。3.洵阳、白河、兴安、榆林()。4.祥符、中牟、阳武、杞、通许、尉氏、扶沟()。5.归仁()。6.孝感、沔阳、广陵、江陵、松滋、钜鹿、兴化、萧县、沛县、宁州()。7.天门()、成安、钟祥、潜江()。8.朝城()、曲沃()、成安()、永年()、吉州()、萧州()、解州()、猗氏()。9.冀州、阜城()。

然后在“()”中标出现今地址即可。

有些地名,无从查证,难以确认,则以“未详”字样标示,如康熙元年(1662)“水灾”第8条中的“萧州”、康熙三年(1664)“旱灾”第2条中的“临道”、康熙十二年(1673)“地震”第4条中的“绍 ”等等。以“未详”字样相标示的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一名多地,如“太平”一名,在清代有七处地址,分别为今天安徽省黄山市太平区、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浙江省温岭市太平镇、湖南省宜章县太平里乡、海南省屯昌县南部一古镇,以及广东省始兴县太平镇、阳江市西部一古镇,其他如龙门、新城、清河等,皆为一名多地,这些地名在史料中频繁出现,能确认为当今何地者,就在“()”中标出,余皆标注“未详”字样。

(三)灾况

灾况或称灾情,是反映每年自然灾害发生状况的基本史料,因此,是《年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灾况栏,对每一种灾害史料,都根据月份或季节分成数条,按“1.2.3……”序号进行排列;月份或季节不明者,一般置于最后;每条史料后面都详明出处,不厌重复。例如,康熙二年(1663)“水灾”条,其排列顺序为:

1.春,河溢萧县。(卷126《河渠志一》)2.六月,(黄河)决清河五堡、桃源陈家楼。(卷126《河渠志一》)3.秋七月,松滋、宜都大水。(卷40《灾异志一》)4.八月,文安、安肃、济宁州大水,沭阳、石首大水。(卷40《灾异志一》)5.八月,嘉兴大雨。(卷42《灾异志三》)6.八月,(黄河)又决七里沟。(卷126《河渠志一》)7.十年,(运河)决高邮清水潭。明年,再决,十三年始塞。(卷127《河渠志二》)

需要说明的是,在很多情况下,一些灾种仅有一条史料,但即便如此,也都在史料前面标上序号“1”,比如,康熙二年(1663)“虫灾”条:1.秋,潮州虫生五色,大如指,长三寸,食稼。(卷44《灾异志五》)康熙二年(1663)“地震”条:1.九月初九日,保安州地震。(卷44《灾异志五》)等。这样标注的目的,既是为了保持表格的整齐划一,也是为了方便阅览。

因“鼠灾”和“山崩地裂”没有作为单独灾种,相关史料分列于“虫灾”和“地震”条之后,故凡有涉及此者,有关史料不再打乱排列,如康熙十五年(1676)“地震”条:1.七月十五日,婺源地震。(卷44《灾异志五》)2.十一月初四日,苏州地震有声。(卷44《灾异志五》)3.七月辛丑,同官济塞山崩,压死四十余人。(卷44《灾异志五》)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因为自然灾害具有并发性、连发性等特点,对于并发性的自然灾害史料,在使用时必然会出现重复的现象。以旱蝗并发为例,道光时期,有三次大的旱蝗并发年份,分别是道光五年(1825)七月,“内丘、新乐、曲阳、长清、冠县、博兴旱蝗”。(卷40《灾异志一》)道光十五年(1835),“春,黄安、黄冈、罗田、江陵、公安、石首、松滋大旱蝗……(八月)黄陂、汉阳大旱蝗”。(卷40《灾异志一》)道光十六年(1836)夏,“宜都、黄冈、随州、钟祥旱蝗”。(卷40《灾异志一》)这些史料,在同一年的“旱灾”和“虫灾”条都有收录。再如风灾,也是并发性很强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但会引发沙尘暴,而且多伴有雨灾、水灾,并导致海水内侵、冲毁堤堰,为害一方。比如顺治十年(1653)的一条史料,“六月乙卯,苏州大风雨,海溢,平地水深丈余,人多溺死”。(卷40《灾异志一》)这则史料先收入“水灾”条,但“海溢”而致“人多溺死”是由“大风雨”引发的,故在“风灾”条亦有收录。类似的例子不再一一列举。

(四)备注

《年表》的备注有“饥荒史料”和“校注”两部分内容。

在灾害史研究中,很少有人将“饥荒”作为一个灾种看待,因为饥荒往往是由水、旱、虫等自然灾害所导致,只是一种灾害后果,如史书中经常载有“水饥”、“旱饥”、“水旱饥”、“蝗饥”、“旱蝗饥”、“旱疫饥”、“雹饥”等名词。那么,把饥荒史料备注于每年的灾害史料之后,就会有助于我们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对自然灾害的并发性、群发性、连发性等特征作出规律性的总结,这是将饥荒史料表列出来的基本意图。在备注里,以这部分内容为主。

校注主要是对史料中明显的错字及年代错误进行校正,主要校正地名、年代的错误。如顺治四年(1647)“虫灾”条的一则史料,“(七月)吉州、武乡、陵州、辽州、大同蝗”。(卷40《灾异志一》)按,吉州、武乡、辽州、大同均属山西地,分别为今天山西省的吉县、武乡县、左权县、大同市,但在清代行政区化和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化中,山西省都没有“陵州”这个地名,查清代山西有“陵川”地(今山西陵川县),再根据自然灾害发生具有区域性的特点,故推断“陵州”乃“陵川”之误。再如,“(顺治)二十二年,祁县地震三次”。(卷44《灾异志五》)按顺治帝共在位十八年,“二十二年”显然是个错误年代;这则史料前纪顺治元年事,后纪顺治三年事,故推断“二十二年”乃“二年”之误,“十二”或“二十”为衍字。

《清史稿》大部分依据《清实录》、《宣统政纪》、《清会典》、《国史列传》和一些档案资料写成,编者对这些史料汇集起来,初步作了整理,是记载清代历史最为系统和详细的文献。但卷帙浩繁的《清史稿》由众手成书,彼此照应不够,完稿后未曾仔细核改,刊行时又未经认真校对,以至年月、事实、人名、地名的错误往往可见。本《年表》备注栏下,只是对部分明显错误的地名、年代做了订正,其余史料,未作校注,均依原文。

三、《清代灾害年表》

年代灾种灾发区(古今地名)灾害状况备注顺治元年(1644)水灾1.王家园(今河南东部旧村镇)。2.兖西(今山东济宁一带)。3.东阳(今浙江东阳市)、邢台(今河北邢台市)。1.(闰六月)己丑,河决王家园。(卷4《世祖本纪一》)2.(秋七月)戊辰……河决兖西新筑月堤。(卷4《世祖本纪一》)3.八月,东阳大水,邢台大水、(卷40《灾异志一》)旱灾1.苍梧(今广西苍梧县)。1.八月,苍梧旱。(卷43《灾异志四》)饥荒史料:元年春,荆门大饥。冬,郧县大饥。(《灾异志五》第1648页)项目年代灾种灾发区(古今地名)灾害状况备注地震1.京师(今北京)。京师(今北京)。2.翼城(今山西翼城县)。3.石首(今湖北石首市)。4.盐亭(今四川盐亭县)。1.三月丙申,地震。戊戌,复震。(卷4《世祖本纪一》)2.九月,翼城地震。(卷44《灾异志五》)3.冬,石首地震。(卷44《灾异志五》)4.十一月十二日,盐亭山崩。(卷44《灾异志五》)风灾1.京师(今北京)。2.平原(今山东平原县)。3.盐亭(今四川盐亭县)。1.(夏四月)己卯……大风,尘沙蔽天。(卷4《世祖本纪一》)2.七月,平原狂风昼晦。(卷44《灾异志五》)3.十一月十二日……(盐亭)是夕大风雨。(卷43《灾异志四》)雹灾1.沙河(今河北沙河市)。2.京师(今北京)。1.沙河大雨雹。(卷40《灾异志一》)2.(秋七月)癸丑,雨雹。(卷4《世祖本纪一》)霜冻1.栖霞(今山东栖霞市)。

1.四月,栖霞陨霜杀麦。(卷40《灾异志一》)疫病1.怀来、龙门、宣化(今河北怀来县东南、赤城县西南部、张家口市宣化区)。1.怀来大疫,龙门大疫,宣化大疫。(卷40《灾异志一》)火灾1.西乡(今陕西西乡县)。1.七月,西乡文庙火。(卷41《灾异志二》)顺治二年(1645)水灾1.河源(今广东河源市)。2.万载(今江西万载县)、东安(今湖南东安县)。3.考城(河南兰考县东北)、王家园(今河南东部旧村镇)。4.嵊县、邢台、枣强、真定、鸡泽(今浙江嵊县,河北邢台市、枣强县、正定县、鸡泽县)、单阳(未详)。5.曹、单(今山东曹县、单县)、徐、邳、淮阳(今江苏徐州市、邳县以北,河南淮阳县)。1.二月,河源霪雨。(卷42《灾异志三》)2.四月,万载大水,淹没田禾;东安大水。(卷40《灾异志一》)3.夏,(黄河)决考城,又决王家园。(卷126《河渠志一》)4.七月,嵊县大水,邢台大水,枣强大水,真定滹沱河溢,鸡泽大水,单阳大水。(卷40《灾异志一》)5.七月,(黄河)决流通集,一趋曹、单及南阳入运,一趋塔儿湾、魏家湾,侵淤运道,下流徐、邳、淮阳亦多冲决。(卷126《河渠志一》)地震1.祁县(今山西祁县)。

1.祁县地震三次。(卷44《灾异志五》)饥荒史料:1.二年,枣阳、襄阳、光化、宜城大饥,人相食。(《灾异志五》第1648页)校注:地震条“祁县地震三次”前,原文有“二十二年”四字,“二十二风灾1.湖州(今浙江湖州市)。1.七月,湖州大风拔木。(卷44《灾异志五》)雹灾1.平乐(今广西平乐县)。2.文安(今河北文安县)。3.武乡(今山西武乡县)、南雄(今广东南雄市)。1.三月,平乐雨雹,大如鹅卵。(卷40《灾异志一》)2.四月,文安大雨雹,伤麦。(卷40《灾异志一》)3.五月二十四日,武乡雨雹,大如鹅卵;南雄雹,拔木。(卷40《灾异志一》)霜冻1.垣曲(今山西垣曲县东南)。1.八月,垣曲陨霜。(卷40《灾异志一》)年”乃“二年”之误写。顺治三年(1646)水灾1.阜阳、亳州(今安徽阜阳市、亳州市)。2.当涂(今安徽当涂县)。3.南雄(今广东南雄市)。4.兖州(今山东兖州市)、沂州(今山东临沂市)、蒙滇(未详)。

5.高平、临淄(今山西高平市,山东淄博市东部)。1.二月,阜阳大水,亳州大水。(卷40《灾异志一》)2.二月,当涂恆雨。(卷42《灾异志三》)3.四月,南雄霪雨。(卷42《灾异志三》)4.五月,兖州大水,漂没庐舍,沂州、蒙滇大水。(卷40《灾异志一》)5.七月,高平大水,临淄大水。(卷40《灾异志一》)旱灾1.平乐、永安州(今广西平乐、蒙山县)、台州(今浙江台州市)、绍兴府(今浙江绍兴市等地)、金华府属(今浙江金华、义乌、东阳、永康等地)、东阳(今浙江东阳市)、浦江(今浙江浦江县)、南昌各府(今江西南昌、进贤、丰城、奉新等地)。2.萍乡、万载(今江西萍乡市、万载县)。1.平乐、永安州大旱,二月至八月始雨;台州自三月不雨至于五月;绍兴府自四月至八月不雨;金华府属旱;东阳自四月至九月不雨;浦江旱;南昌各府自五月至十月不雨,大旱。(卷43《灾异志四》)2.秋,萍乡、万载大旱。(卷43《灾异志四》)虫灾1.延安(今陕西延安)、安定(今陕西子长县西)、栾城(今河北栾城县)、元氏(今河北元氏县)、浑源州(今山西省浑源县)。2.洪洞(今山西洪洞县)、宣乡(未详)。1.七月,延安蝗;安定蝗;栾城蝗,蔽天而来;元氏蝗,初蝗未来时,先有大鸟类鹤,蔽空而来,各吐蝗数升;浑源州蝗。(卷40《灾异志一》)2.九月,洪洞蝗,宣乡蝗。(卷40《灾异志一》)饥荒史料:三年,太平、瑞安、崇阳大饥。(《灾异志五》第1648页)地震1.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东北部)。2.河源桂山(今广东河源桂山)。1.十月十日,石埭地震。(卷44《灾异志五》)2.四月,河源桂山崩。(卷44《灾异志五》)风灾1.孝感(今湖北孝感市)。1.二月,孝感大风拔木。(卷44《灾异志五》)火灾1.西乡(今陕西西乡县)。1.七月,西乡文庙火。(卷40《灾异志一》)顺治四年(1647)水灾1.万载(今江西万载县)。2.章丘(今山东章丘市北部)。3.高邮(今江苏高邮市)、邱县(今河北邱县)、萧县(今安徽萧县)、永安州、安邑(今广西蒙山县,山西夏县西南)。4.平乐、萧县、铜山、望江、无为、阜阳、亳州(今广西平乐县,安徽萧县,江苏铜山县,安徽望江县、无为县、阜阳市、亳州市)。5.瑞安、曲阜、沂水、乐安、汶上、昌乐、安丘(今浙江瑞安市,山东曲阜市、沂水县、广饶县、汶上县、昌乐县、安丘市)。6.高州、高邮(今广东高州市,江苏高邮市),宁阳(今山东宁阳县)。7.江都(今江苏江都市)。8.寿元(今山东寿光市)、即墨(今山东即墨市)。1.四月,万载大水。(卷40《灾异志一》)2.四月,章丘霪雨四十余日。(卷42《灾异志三》)3.六月,高邮大雨数昼夜;邱县霪雨,平地水深二尺;萧县暴雨三阅月;永安州、安邑大雨。(卷42《灾异志三》)4.六月,平乐、萧县、铜山、望江、无为、阜阳、亳州大水。(卷40《灾异志一》)5.七月,瑞安、曲阜、沂水、乐安、汶上、昌乐、安丘大水。(卷40《灾异志一》)6.八月,高州、高邮大水,宁阳汶水溢。(卷40《灾异志一》)7.夏久雨,决江都运堤,随塞。(卷127《河渠志二》)

8.秋,寿元霪雨四十余日,即墨暴雨连绵,水与城齐,民舍倾颓无算。(卷42《灾异志三》)旱灾1.通州(今江苏南通市)。2.开化、江山(今浙江开化县、江山市)。3.益都、定陶(今山东青州市、定陶县)。1.夏,通州旱。(卷43《灾异志四》)2.秋,开化、江山旱。(卷43《灾异志四》)3.(六月)益都、定陶旱蝗。(卷40《灾异志一》)虫灾1.元氏、无极、邢台、内丘、保定(今河北元氏县、无极县、邢台市、内丘县、保定市)。2.益都、定陶(今山东青州市、定陶县)、介休(今山西介休县)、山阳、商州(今陕西山阳县、商县)。1.三月,元氏、无极、邢台、内丘、保定蝗。(卷40《灾异志一》)2.六月,益都、定陶旱蝗,介休蝗,山阳、商州雹蝗。(卷40《灾异志一》)3.七月,太谷、祁县、徐沟、岢岚蝗;静乐飞蝗蔽天,食禾殆尽;定襄蝗,坠地尺许;饥荒史料:四年,苏州、震泽、嘉定、太湖、潜山、石埭、建德、宿松、江山、常山大饥。(《灾异志五》第1648页)校注:水灾第8条“寿元”,查无此地名;史料中寿元、即墨并列,两者应同为山东地,按山东即墨西北有寿光,疑“寿元”乃“寿光”之误写。虫灾第3条“陵州”应为“陵川”之误写。3.太谷、祁县、徐沟、岢岚(今山西太谷县、祁县、清徐县徐沟镇、岢岚县)、静乐(今山西静乐县)、定襄(今山西定襄县)、吉州、武乡、陵州、辽州、大同(今山西吉县、武乡县、陵川县、左权县、大同市)、广灵、潞安(今山西广灵县、长治市北)、长治(今山西长治市)、灵石(今山西灵石县)。4.宝鸡、延安、榆林(今陕西宝鸡、延安、榆林市)、泾州、庄浪(今甘肃泾川县、庄浪县)。5.交河(今河北交河县)。吉州、武乡、陵州、辽州、大同蝗;广灵、潞安蝗;长治飞蝗蔽天,集树折枝;灵石飞蝗蔽天,杀稼殆尽。(卷40《灾异志一》)4.八月,宝鸡蝗,延安蝗,榆林蝗,泾州、庄浪等处蝗。(卷40《灾异志一》)5.九月,交河蝗,落地积尺许。(卷40《灾异志一》)地震1.全椒(今安徽全椒县)。2.京师(今北京)。1.四月,全椒地震。(卷44《灾异志五》)

2.九月辛丑,京师地震。(卷4《世祖本纪一》)雹灾1.岑溪(今广西岑溪县)。2.山阳、商州(今陕西山阳、商县)。1.五月,岑溪雨雹,大如碗。(卷40《灾异志一》)2.(六月)山阳、商州雹蝗。(卷40《灾异志一》)顺治五年(1648)水灾1.五河、平原、汶上(今安徽五河县,山东平原县、汶上县)。2.新城(今山东桓台县新城镇)、莒州(今山东莒县)、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东平(今山东东平县)。3.衡水、咸阳(今河北衡水市,陕西咸阳市)。4.平乐、永安、密云、献县、新河、柏乡、霸州(今广西平乐县,广东紫金县,北京市密云县,河北献县、新河县、柏乡县、霸州市)、白河(今陕西白河县)。5.武强、平乡、南和、永年、枣强、密云、晋州、宿松(今河北武强县、平乡县、南和县、永年县、枣强县,北京市密云县,河北晋州市,安徽宿松县)、建德(今浙1.春,五河、平原、汶上大水。(卷40《灾异志一》)2.春,新城霪雨六十余日,水没城及半;莒州大雨两月;武城霪雨一百日;东平大雨渰禾。(卷42《灾异志三》)3.五月,衡水霪雨数旬;咸阳大雨四十余日。(卷42《灾异志三》)4.五月,平乐、永安、密云、献县、新河、柏乡、霸州大水;白河堤决。(卷40《灾异志一》)5.六月,武强、平乡、南和、永年、枣强、密云、晋州、宿松大水;建德蛟起大水。(卷40《灾异志一》)6.七月,颍上、亳州、太平、常山大水。(卷40《灾异志一》)

7.八月,句容大雨,屋舍倾圮无算;陵川霪雨害稼;沁水霪雨两月余。(卷42《灾异志三》)8.五年,(黄河)决兰阳。(卷126《河渠志一》)饥荒史料:五年春,广州、鹤庆、嵩明大饥,人相食。夏,惠来、大埔、嘉应州、兴宁、阳春、梧州、北流大饥,斗米可易一子。冬,全蜀饥。(《灾异志五》第1648页)江建德市)。6.颍上、亳州、太平、常山(今安徽颍上县、亳州市,浙江温岭市、常山县)。7.句容、沁水(今江苏句容市,山西沁水县)。8.兰阳(今河南兰考县)。旱灾1.饶平(今广东饶平县西北部)。1.夏,饶平旱。(卷43《灾异志四》)虫灾1.衡水(今河北衡水市)。1.五月,衡水蝗。(卷40《灾异志一》)地震1.泾阳、三原、临潼、凤翔(今陕西泾阳县、三原县、临潼市、凤翔县)。2.榆社(今山西榆社县)。3.京师(今北京)。4.潞安(今山西长治市北)。1.三月甲辰,泾阳、三原、临潼、凤翔地震;戊辰又地震。(卷44《灾异志五》)2.四月二十四日,榆社地震。(卷44《灾异志五》)3.(六月)丙辰,京师地震有声。(《世祖本纪一》)4.八月,潞安地震有声。(卷44《灾异志五》)风灾1.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2.海丰(今广东海丰县)。3.汉阳(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1.六月,无为州大风,坏屋拔木。(卷44《灾异志五》)2.八月,海丰飓风,毁庐舍无算。(卷44《灾异志五》)3.九月,汉阳大风昼晦。(卷44《灾异志五》)雹灾1.邱县(今河北邱县)。2.海丰(今广东海丰县)。3.昆山(今江苏昆山市)。1.二月,邱县大雨雹。(卷40《灾异志一》)2.三月,海丰雨雹,小者如鸡卵,损麦。(卷40《灾异志一》)

3.闰三月三日,昆山雨雹,大如斗,破屋杀畜。(卷40《灾异志一》)顺治六年(1649)水灾1.九江、汉阳、钟祥(今江西九江市,湖北武汉市汉阳区、钟祥市)。2.凤阳(今安徽凤阳县)、阜阳、淮河(今安徽阜阳市、安徽淮河流域)。3.阜阳(今安徽阜阳市)。4.盐城、文安、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河间(今江苏盐城市,河北文安县、正定县、邢台市北部、广平1.四月,九江、汉阳、钟祥大水。(卷40《灾异志一》)2.五月,凤阳霪雨八昼夜;阜阳、淮河霪雨昼夜不息。(卷42《灾异志三》)3.五月十八日,阜阳淮河涨,平地水深丈许,坏民舍无算。(卷40《灾异志一》)4.七月,盐城、文安、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河间大水。(卷40《灾异志一》)5.夏,高邮运堤决数百丈。(卷127《河饥荒史料:六年,全蜀仍饥;灌阳、平阳大饥。(《灾异志五》第1648页)县、大名县、河间市)。5.高邮(今江苏高邮市)。6.息县(今河南息县)。7.沁水(今山西沁水县)。渠志二》)6.夏,淮溢息县,坏民田舍。(卷128《河渠志三》)7.秋,沁水霪雨两月余,民舍倾倒。(卷42《灾异志三》)旱灾1.吉州(今山西吉县)。1.吉州自春徂夏旱。(卷43《灾异志四》)虫灾1.阳曲、盂县(今山西阳曲县、盂县)。2.阳信(今山东阳信县)。3.德州、堂邑、博兴(今山东德州市、聊城西北堂邑、博兴县)。1.三月,阳曲蝗,盂县蝗。(卷40《灾异志一》)2.五月,阳信蝗,害稼。(卷40《灾异志一》)3.六月,德州、堂邑、博兴蝗。(卷40《灾异志一》)地震1.南乐(今河南南乐县)。2.陆川(今广西陆川县)。3.高平、阳城(今山西高平市、阳城县)。

4.京师(今北京)。5.两当(今甘肃两当县)、兰溪(今浙江兰溪市)。1.正月,南乐地震。(卷44《灾异志五》)2.二月初六日,陆川地震。(卷44《灾异志五》)3.四月,高平、阳城地震。(卷44《灾异志五》)4.(冬十月)壬辰,京师地震。(卷4《世祖本纪一》)5.四月,两当山崩,压毙人畜无算;兰溪大慈山崩。(卷44《灾异志五》)风灾1.潞安(今山西长治市北)。2.庄浪(今甘肃庄浪县)。3.五河(今安徽五河县)。4.惠来(今广东惠来县)。5.府谷(今陕西府谷县)。1.正月,潞安飙风大作。(卷44《灾异志五》)2.四月,庄浪风霾杀禾。(卷44《灾异志五》)3.五月,五河狂风昼夜不息,大木尽拔。(卷44《灾异志五》)4.八月,惠来飓风大作,四昼夜不息,毁官署民舍。(卷44《灾异志五》)5.九月,府谷风霾昼晦。(卷44《灾异志五》)雹灾1.临淄、寿光(今山东淄博市东部、寿光市)。2.定远厅(今陕西镇巴县)。3.咸宁(今陕西西安市)。1.六月,临淄大雨雹;寿光大雨雹,平地深数尺,木叶尽脱。(卷40《灾异志一》)2.九月,定远厅雨雹,伤麦。(卷40《灾异志一》)3.十月十五日,咸宁大雨雹,所过赤地。(卷40《灾异志一》)霜冻1.庄浪(今甘肃庄浪县)。2.咸宁(今陕西西安)。1.四月,庄浪陨霜杀麦。(卷40《灾异志一》)2.十二月,咸宁木冰。(卷42《灾异志三》)火灾1.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1.正月初六日,无为州城门大火。(卷41《灾异志二》)顺治七年(1650)水灾1.汉阳(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2.全椒(今安徽全椒县)。3.射洪(今四川射洪县)。4.平阳(今山西临汾市)。5.齐河(今山东齐河县)、长清(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荆隆口(今河南兰考县境内)、黄河决(灾区未详)、剡城、日照(今山东郯城县、日照市)。6.苍梧、遂昌、台州、湖州、兴安、安康(今广西苍梧县,浙江遂昌县、台州市、湖州市,江西横峰县,陕西安康市)。7.桐乡(今浙江桐乡市)。8.解州、莱阳、万泉(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山东莱阳市,山西万荥县)、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南)。9.荆隆朱源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10.东阿(今山东东阿县南部)、东明、荆隆口(今山东东明县,河南兰考县境内)、茌平、昌邑(今山东茌平县、昌邑市)、石城、胶州、恩县、堂邑、武定府属(今江西石城县,山东胶州市、平原县西部、聊城西北堂邑、惠民县等地)。11.仙居(今浙江仙居县)、抚宁、栾城(今河北抚宁县、栾城县)。1.正月,汉阳九真山蛟发水。(卷40《灾异志一》)

2.二月,全椒大雨。(卷42《灾异志三》)3.四月,射洪大雨三昼夜,城内水深丈许,人畜淹没殆尽。(卷42《灾异志三》)4.五月,平阳霪雨四十余日。(卷42《灾异志三》)5.五月,齐河河决,长清河决,荆隆口平地水深丈余,村落漂没殆尽,黄河决;剡城、日照大水。(卷40《灾异志一》)6.六月,苍梧、遂昌、台州、湖州、兴安、安康大水。(卷40《灾异志一》)7.六月,桐乡霪雨。(卷42《灾异志三》)8.七月,解州、莱阳、万泉霪雨;安邑大雨二十余日,倾圮民舍。(卷42《灾异志三》)9.八月,(黄河)决荆隆朱源寨,直往沙湾,溃运堤,挟汶由大清河入海。(卷126《河渠志一》)10.秋,东阿大水,淹没六十七村;东明、荆隆口决,河溢,陆地行舟;茌平、昌邑潍水决,漂没田禾;石城、胶州、恩县、堂邑、武定府属大水。(卷40《灾异志一》)11.十月,仙居大水,城北隅塌,坏田庐无数,民多溺死;抚宁、栾城大水。(卷40《灾异志一》)旱灾1.万泉(今山西万荥县)。1.夏,万泉旱。(卷43《灾异志四》)虫灾1.太平、岢岚(今山西襄汾西南部、岢岚县),介休、宁乡(今山西介休县、中阳县)。1.七月,太平、岢岚蝗,介休、宁乡蝗。(卷40《灾异志一》)地震1.高淳(今江苏高淳县)。2.武昌(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1.八月初十日,高淳地震。(卷44《灾异志五》)2.六月,武昌马山崩。(卷44《灾异志五》)饥荒史料:七年夏,榆林、青田饥。秋,永宁州、襄垣、萍乡大饥。冬,阜平饥。(《灾异志五》第1648页)校注:水灾第5条“剡城”应为“郯城”之误。《清史稿》中多次出现“剡城”地,且和一些山东地名在一起,查清代和现代山东行政区化,均无此地。故推为“郯城”之误。以下这类情况不再作注。风灾1.阜阳(今安徽阜阳市)、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漳南(今河北肥乡县一带)。

1.二月,阜阳、襄阳、漳南大风,拔木覆屋。(卷44《灾异志五》)雹灾1.应山、信阳(今湖北广水市,河南信阳市)。2.武乡(今山西武乡县)。1.五月,应山大雨雹;信阳雨雹,伤麦。(卷40《灾异志一》)2.六月,武乡雨雹,其形如刀。(卷40《灾异志一》)霜冻1.灵台(今甘肃灵台县)。1.四月,灵台陨霜杀麦。(卷40《灾异志一》)顺治八年(1651)水灾1.石埭、苏州(今安徽石台县东北部、江苏苏州市)、景州(今河北景县)。2.嘉兴、海盐、桐乡(今浙江嘉兴市、海盐县、桐乡市)。3.潜山、望江(今安徽潜山县、望江县)。4.旌德(今安徽旌德县)。5.潞安(今山西长治市北)。6.江阴(今江苏江阴市)、吴平(今江西清江县境)、当涂(今安徽当涂县)。7.乌程、瑞安、高淳、镇洋(今浙江湖州市、瑞安市,江苏高淳县、太仓县)。8.沁水、东阿、青浦(今山西沁水县,山东东阿县南部,上海市青浦区)。9.广宗、南乐、玉田、邢台、宁河、南和(今河北广宗县,河南南乐县,河北玉田县、邢台市,天津市宁河县,河北南和县)。10.固安(今河北固安县)。1.正月,石埭、苏州大水;景州河决。(卷40《灾异志一》)2.春,嘉兴、海盐、桐乡霪雨。(卷42《灾异志三》)3.四月初七日,潜山蛟出千百条,江暴涨,坏民居无算;望江大雷雨。(卷40《灾异志一》)4.五月,旌德大雨,蛟发水,平地水深丈余,溺死人畜无算。(卷40《灾异志一》)5.五月,潞安霪雨八十余日,伤禾稼,房舍倾倒甚多。(卷42《灾异志三》)6.六月,江阴霪雨六昼夜,禾苗烂死;吴平大雨倾盆,一昼夜方息;当涂大雨。(卷42《灾异志三》)7.八月,乌程、瑞安、高淳、镇洋大水伤禾。(卷40《灾异志一》)8.秋,沁水大雨,东阿霪雨,青浦大雨弥日。(卷42《灾异志三》)9.十月,广宗、南乐、玉田、邢台、宁河、南和大水。(卷40《灾异志一》)

10.顺治八年,(永定)河由永清徙固安,与白沟合。(卷128《河渠志三》)旱灾1.甘泉、延长、安定(今陕西甘泉县、延长县、子长县)、崖州(今海南省崖县)。1.甘泉、延长、安定自四月至九月不雨;崖州不雨,逾年三月乃雨。(卷43《灾异志四》)地震1.苏州、昆山(今江苏苏州市、昆山市)。2.高平(今山西高平1.正月丁卯,苏州、昆山地震。(卷44《灾异志五》)2.六月,高平地震。饥荒史料:八年春,平湖、袁州、萍乡、万载饥。夏,寿阳、静乐饥。(《灾异志五》第1648页)市)。3.黄县(今山东龙口市)。4.安丘(今山东安丘市)。5.同官(今陕西铜川市西北部)。(卷44《灾异志五》)3.四月二十六日,黄县莱山巨石崩,声闻数里。(卷44《灾异志五》)4.六月,安丘土山裂丈余,广二尺余,深不可测,翼日乃合。(卷44《灾异志五》)5.八月己巳,同官王益山崩。(卷44《灾异志五》)雹灾1.顺德(今河北邢台市北)。2.邱县、汾西(今河北邱县,山西汾西县)。3.黎城(今山西黎城县)。1.二月十六日,顺德雨雹,大如斗,击毙牛马。(卷40《灾异志一》)2.五月,邱县大雨雹;汾西雨雹,大者如拳,小者如卵,牛畜皆伤,麦无遗茎。(卷40《灾异志一》)3.七月,黎城雨雹,大如鹅卵。(卷40《灾异志一》)火灾1.岚县(今山西岚县)。1.七月,岚县火焚民房。(卷41《灾异志二》)顺治九年(1652)水灾1.东流(今安徽东至县东流镇)。2.齐东(今山东邹平县西北部)。3.临清、平定、乐平、寿阳、武定、商河、乐陵(今山东临清县,山西平定县、昔阳县、寿阳县,山东惠民县、商河县、乐陵市)。4.阳信、沾化(今山东阳信县、沾化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县)。5.寿阳、襄陵、稷山、博兴(今山西寿阳县、襄汾县、稷山县,山东博兴县)。6.乐平、岳阳、平阳、荣河、寿光、昌乐、安丘、高苑(今山西昔阳县、洪洞县东部、临汾市、万荥县西部,山东寿光市、昌乐县、安丘市、高青县)。7.蒙阴、秦州、陇西、乌程、钟祥、开平(今山东蒙阴县,甘肃天水市秦州区、陇西县,浙江湖州市,湖北钟祥市,广东开平县)。

8.济宁、东平(今山东济宁市、东平县)。9.普宁、桐乡(今广东普宁北部,1.二月,东流大潦,湖水出,江涌高丈余。(卷40《灾异志一》)2.三月,齐东黄河决。(卷40《灾异志一》)3.五月,临清、平定、乐平、寿阳、武定、商河、乐陵大水,村落多淹没。(卷40《灾异志一》)4.五月,阳信、沾化霪雨四十余日,平地水深二尺;合浦大雨,城淹四尺。(卷42《灾异志三》)5.六月,寿阳霪雨四十余日;襄陵霪雨两匝月,民舍漂没甚多;稷山霪雨;博兴大雨倾盆四十七昼夜。(卷42《灾异志三》)6.六月,乐平、岳阳、平阳、荣河、寿光、昌乐、安丘、高苑大水。(卷40《灾异志一》)7.七月,蒙阴、秦州、陇西、乌程、钟祥、开平大水害禾稼。(卷40《灾异志一》)8.七月,济宁、东平霪雨害稼。(卷42《灾异志三》)9.八月,普宁、桐乡大水。(卷40《灾异志一》)10.九月,遵化州霪雨弥月。(卷42《灾异志三》)11.九年,河决封丘。(卷121《食货志二》)12.是年,(黄饥荒史料:九年春,苏州大饥。夏,黄陂、孝感、天门饥,民多为盗。(《灾异志五》第1648页)浙江桐乡市)。10.遵化州(今河北遵化市)。11.封丘(今河南封丘县)。12.邳州、祥符(今江苏邳州市北部,河南开封市)。河)复决邳州,又决祥符朱源寨。(卷126《河渠志一》)旱灾1.铜陵、无为、庐江、芜湖、当涂(今安徽铜陵市、无为县、庐江县、芜湖市、当涂县)。2.上海(今上海)。3.武强(今河北武强县)。1.春,铜陵、无为、庐江、芜湖、当涂旱。(卷43《灾异志四》)2.五月,上海亢旱。(卷43《灾异志四》)3.九月,武强旱。(卷43《灾异志四》)地震1.京师(今北京)。2.潜江、太湖(今湖北潜江市、太湖县)、贵池(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3.池州、颍上、阜阳、五河、全椒(今安徽池州市、颍上县、阜阳市、五河县、全椒县)、宿松(今安徽宿松县)、铜陵(今安徽铜陵市)。4.赣榆(今江苏赣榆县西北部)。5.霍山、六安(今安徽霍山县、六安市)。6.马平(今广西柳州市)。1.(春正月)壬午……京师地震。(卷5《世祖本纪二》)

2.正月元旦,潜江、太湖地震。十五日,贵池地震,屋瓦皆飞,江波如荡。(卷44《灾异志五》)3.二月十五日,池州、颍上、阜阳、五河、全椒地震。二十四日,宿松地震。二十六日,铜陵地震。(卷44《灾异志五》)4.七月,赣榆地震。(卷44《灾异志五》)5.九月,霍山、六安地震。(卷44《灾异志五》)6.五月,马平槎山崩。(卷44《灾异志五》)风灾1.东阳(今浙江东阳市)。1.五月,东阳大风拔木。(卷44《灾异志五》)雹灾1.潞安、长治(今山西长治市北部、长治市)。2.临县、岚县、胶州(今山西临县、岚县北部,山东胶州市)。3.临县、阳曲(今山西临县、阳曲县)。1.四月二十三日,潞安雨雹,大如鸡卵,屋瓦俱碎;长治雨雹,大如鸡卵。(卷40《灾异志一》)2.五月十六日,临县雨雹,大如鸡卵,积地尺许;岚县大雨雹,伤禾;胶州雨雹,大如鸡卵。(卷40《灾异志一》)3.六月,临县雨雹,阳曲雨雹,大如鹅卵。(卷40《灾异志一》)霜冻1.武清、遵化州(今天津市武清区,河北遵化市)。1.冬,武清大雪,人民冻馁;遵化州大雪,人畜多冻死。(卷40《灾异志一》)疫病1.万全(今河北万全县)。1.万全大疫。(卷40《灾异志一》)顺治十年(1653)水灾1.石首、枝江(今湖北石首市、枝江市)、松滋(今湖北松滋市)。2.文安、大城、保定(今河北文安县、大城县、保定市)。3.沁水、寿阳、兴安(今山西沁水县、寿阳县,陕西安康市)、钦州(今广西钦州市)。4.文登、昌平、蓬莱(今山东文登市,北京市昌平区,山东蓬莱市)。5.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安定、白河(今陕西子长县、白河县)、阳谷(今山东阳谷县)、文登(今山东文登市)。6.镇洋、萧县、嘉兴(今江苏太仓县,安徽萧县,浙江嘉兴市)。7.莘县、临清(今山东莘县、临清县)。8.大王庙(今河南封丘县境)。1.四月,石首、枝江大水;松滋堤溃。(卷40《灾异志一》)2.五月,文安、大城、保定大雨如注十昼夜,平地水深二丈。(卷42《灾异志三》)3.五月,沁水、寿阳、兴安大水;钦州海水溢。(卷40《灾异志一》)

4.六月,文登大雨三日,昌平霪雨,蓬莱霪雨四十余日。(卷42《灾异志三》)5.六月乙卯,苏州大风雨,海溢,平地水深丈余,人多溺死;安定、白河雷雨暴至,水高数丈,漂没居民;阳谷大水,田禾淹没,民舍多圮,陆地行舟;文登大雨三日,海啸,河水逆行,漂没庐舍,冲压田地二百五十余顷。(卷40《灾异志一》)6.七月,镇洋、萧县、嘉兴大水。(卷40《灾异志一》)7.八月,莘县、临清大水。(卷40《灾异志一》)8.十年,河决大王庙,距朱源寨口不远。(卷279《杨方兴传》)旱灾1.乐亭(今河北乐亭县)。2.海宁、高邮(今浙江海宁市西南部,江苏高邮市)。1.夏,乐亭旱。(卷43《灾异志四》)2.秋,海宁、高邮旱。(卷43《灾异志四》)虫灾1.文安、府谷(今河北文安县,陕西府谷县)。1.十一月,文安、府谷蝗。(卷40《灾异志一》)地震1.庐江(今安徽庐江县)。2.镇洋(今江苏太仓县)。3.海丰(未详)。4.乐陵(今山东乐陵市)。5.贵池(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6.五河(今安徽五河县)。7.京师(今北京)。1.正月,庐江地震。(卷44《灾异志五》)2.六月乙卯,镇洋地震。(卷44《灾异志五》)3.七月,海丰地震。(卷44《灾异志五》)4.九月,乐陵地震。(卷44《灾异志五》)5.十月二十一日,贵池地震;二十四日复震。(卷44《灾异志五》)6.十一月二十三日,五河地震。(卷44《灾异志五》)

7.(十二月)丁亥……是夜,地震有声。(卷5《世祖本纪二》)饥荒史料:十年夏,兴宁、长乐、博罗、阳江、阳春饥。冬,六安饥。(《灾异志五》第1648页)校注:按顺治十年广东、山东均有海丰县。广东海丰在今汕头地区,山东海丰在今无棣。检两省有关府、县志,均无此记载。此条地望不能确指。另据山东康熙《济南府志》、《海丰县志》载有顺治十一年七月地震;而《清史稿》无此记载,疑《清史稿》纪年有误。风灾1.苏州(今江苏苏州市)。2.澄海(今广东汕头市澄海区)。1.六月乙卯,苏州大风雨,海溢,平地水深丈余,人多溺死。(卷40《灾异志一》)2.八月,澄海飓风大作,舟吹陆地,屋飞空中,官署民房尽毁,压毙男妇不计其数,从来飓风未有如此甚者。(卷44《灾志异五》)雹灾1.贵池、武宁、崇阳(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江西武宁县,湖北崇阳县)。2.海宁、泾阳、永寿(今浙江海宁市西南部,陕西泾阳县、永寿西北地区)。3.袁州(今江西宜春一带)。1.四月四日,贵池雨雹,大如碗,屋瓦皆碎;武宁雨雹如石,杀鸟兽;崇阳雨雹,人畜树木多伤。(卷40《灾异志一》)2.五月,海宁雨雹,大如鸡卵,屋无存瓦,树无存枝;泾阳雨雹,大如拳;永寿雨雹,大如拳,小如卵,积地五寸,二日始消,大伤禾稼。(卷40《灾异志一》)3.十月十日,袁州雨雹,大如栲栳者甚多,有一雹形如杵,长可一丈一尺有奇。(卷40《灾异志一》)霜冻1.保安、西宁(今河北涿鹿县、阳原县)。2.当涂(今安徽当涂县)。3.江阴、潜山、宿州(今江苏江阴市,安徽潜山县、宿州市)。4.海宁(今浙江海宁市西南部)。1.冬,保安大雪匝月,人有冻死者;西宁大雪四十余日,人多冻死。(卷40《灾异志一》)2.十月,当涂雨木冰。(卷42《灾异志三》)3.十一月,江阴木冰,潜山木冰,宿州雨木冰。(卷42《灾异志三》)4.十二月,海宁木冰。(卷42《灾异志三》)顺治十一年(1654)水灾1.兰州(今甘肃兰州市)。2.武昌县、沔阳(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仙桃市)。3.兴宁、龙川(今广东兴宁市、龙川县)。

4.茌平(今山东茌平县)。5.大王庙(今河南封丘县境)。6.亳州(今安徽亳州市)。7.澄迈(今海南省澄迈北部)。8.固安(今河北固安县)、霸州(今河北霸州市)。1.二月,兰州大雨二十余日。(卷42《灾异志三》)2.三月,武昌县雷山寺蛟起,水平地深丈许;沔阳堤溃大水。(卷40《灾异志一》)3.五月,兴宁、龙川大水。(卷40《灾异志一》)4.六月,茌平黄河决,村墟漂没。(卷40《灾异志一》)5.六月己未朔,河决大王庙。(卷5《世祖本纪二》)6.六月,亳州霪雨,坏民庐舍。(卷42《灾异志三》)7.七月,澄迈大雨,三日方止。(卷42《灾异志三》)8.十一年,(永定河)由固安西宫村与清水合,经霸州东,出清河;又决九花饥荒史料:十一年,临榆、乐亭、新乐饥。(《灾异志五》第1648页)校注:地震第1条“石楼”前面的潜山、望江,后面的贵池、铜陵、台、南里诸口,霸州西南遂成巨浸。(卷128《河渠志三》)旱灾1.天台(今浙江天台县)。2.襄垣、沁州(今山西襄垣县、沁县)。3.武强(今河北武强县)。1.四月,天台大旱。(卷43《灾异志四》)2.七月,襄垣、沁州旱。(卷43《灾异志四》)3.十一月,武强旱。(卷43《灾异志四》)地震1.潜山、望江、石楼、贵池、铜陵、舒城、庐江(今安徽潜山县、望江县、石楼未详、安徽池州市贵池区、铜陵市、舒城县、庐江县)。2.萧山(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3.京师(今北京)。4.宝鸡、定远、沔县(今陕西宝鸡市、镇巴县、勉县西部)。5.兴安、安康、白河、紫阳、洵阳、兰州、巩昌、庆阳(今陕西安康市、安康市原安康县旧地、白河县、紫阳县、旬阳县,甘肃兰州市、陇西县、庆阳市)。6.陕西(今陕西省)。7.阳谷、东昌(今山东阳谷县、聊城市)、朝城(今山东莘县朝城镇)。8.山东濮州、阳谷等县(今山东鄄城西北、阳谷县等地)。1.正月朔,潜山、望江、石楼、贵池、铜陵、舒城、庐江地震。五月,庐江又震。(卷44《灾异志五》)2.四月初六日,萧山地震。(卷44《灾异志五》)3.(夏四月)壬申,地震。(卷5《世祖本纪二》)4.五月初八日,宝鸡、定远、沔县地震,坏屋压人。(卷44《灾异志五》)5.六月,兴安、安康、白河、紫阳、洵阳、兰州、巩昌、庆阳等处地震,声如雷,坏民舍,压死人畜甚众。(卷44《灾异志五》)

6.(六月)丙寅,陕西地震。(卷5《世祖本纪二》)7.八月初五日,阳谷、东昌地震,次日又震。初八日辰刻,朝城地震,申刻复震。(卷44《灾异志五》)8.(八月)壬戌,山东濮州、阳谷等县地震有声。(卷5《世祖本纪二》)风灾1.太湖(今安徽太湖县)。2.全椒(今安徽全椒县)。3.涞水县(今河北涞水县)。1.二月,太湖大风,毁城内牌坊。(卷44《灾异志五》)2.六月,全椒飓风大作,屋瓦皆飞。(卷44《灾异志五》)3.六月十五日,(涞水县)狂风骤雨,霹雳不绝。(卷40《灾异志一》)雹灾1.苍梧(今广西苍梧县)。2.松滋(今湖北松滋市)。3.长乐、汉阳(今湖北五峰县、武汉市汉阳区)。4.雒南(今陕西雒南县)。1.二月十五,苍梧大雨雹。(卷40《灾异志一》)2.三月,松滋大雨雹。(卷40《灾异志一》)3.五月,长乐雨雹;汉阳雨雹,大如鸡卵,平地深一尺。(卷40《灾异志一》)4.六月,雒南大雨雹,积地尺许,人不能行。(卷40《灾异志一》)舒城、庐江均为安徽地名;按清代和现代行政区划中安徽无石楼地,独山西有石楼县,依情理推,此处石楼不应为山西地,故标“未详”。霜冻1.滦河(今河北承德市滦河镇)。1.冬,滦河大雪,冻死人畜无算。(卷40《灾异志一》)顺治十二年(1655)水灾1.盐城(今江苏盐城市)。2.石埭、嘉兴、钟祥、潜江(今安徽石台县东北部,浙江嘉兴市,湖北钟祥市、潜江市)。

3.漳水溢(灾区未详)。4.鹤峰州(今湖北鹤峰县)。1.正月,盐城海溢,人民溺死无算。(卷40《灾异志一》)2.四月,石埭、嘉兴、钟祥、潜江大水。(卷40《灾异志一》)3.六月,漳水溢,平地水深丈许,陆地行舟。(卷40《灾异志一》)4.八月,鹤峰州霪雨不止,田中水深三四尺。(卷42《灾异志三》)旱灾1.顺德(今广东顺德市)。2.金华属五州(今浙江金华、义乌、东阳等地)。3.邹平、遂安(今山东邹平县,浙江淳安西南部)。4.昌乐、曲江、湖州、衢州、龙门、开化、江山(今山东昌乐县,广东韶关市曲江区,浙江湖州市、衢州市、富阳市龙门镇、开化县、江山市)。5.揭阳、全椒(今广东揭阳市,安徽全椒县)。1.正月,顺德大旱。(卷43《灾异志四》)2.四月,金华属五州旱。(卷43《灾异志四》)3.五月,邹平旱,遂安自夏徂秋不雨。(卷43《灾异志四》)4.八月,昌乐、曲江、湖州、衢州、龙门、开化、江山大旱,禾尽枯。(卷43《灾异志四》)5.十月,揭阳、全椒旱。(卷43《灾异志四》)地震1.阳湖、营山(今江苏常州市,四川营山县)。2.昆山、娄县(今江苏昆山市,上海市松江县)。3.灵邱县(今山西灵邱县)。1.正月初七日,阳湖、营山地震。(卷44《灾异志五》)2.二月庚申,昆山、娄县地震。(卷44《灾异志五》)3.(五月)辛丑,灵邱县地震有声。(卷5《世祖本纪二》)风灾1.石门(今浙江桐乡市石门镇)。2.乐亭(今河北乐亭县)。1.六月,石门大风拔木。(卷44《灾异志五》)2.春,乐亭风霾昼晦。(卷44《灾异志五》)火灾1.梧州府(今广西梧州市)。1.五月十八日,梧州府城外大火;十二月又大火。(卷41《灾异志二》)饥荒史料:十二年夏,临川、沁州饥。秋,武邑、宁晋饥。冬,金华、东阳、永康、武义、汤溪五县饥。(《灾异志五》第1648页)顺治十三年(1656)水灾1.常山(今浙江常山县)。2.武强、湖州(今河北武强县,浙江湖州市)、兴宁(今广东兴宁市)。3.万载、萍乡、宁都(今江西万载县、萍乡市、宁都县)。1.五月,常山大雨。(卷42《灾异志三》)

2.五月,武强、湖州大水,兴宁大水,陆地行舟。(卷40《灾异志一》)3.六月,万载、萍乡、宁都大水。(卷40《灾异志一》)4.十月,平湖、饥荒史料:十三年春,琼州饥。秋,东安饥。冬,乌4.平湖、乌程、天台(今浙江平湖市、湖州市、天台县)。乌程、天台大水。(卷40《灾异志一》)旱灾1.玉田(今河北玉田县)。2.定陶(今山东定陶县)。3.章丘、潞城、高平、沁水(今山东章丘市北部,山西长治东北部、高平市、沁水县)。4.揭阳(今广东揭阳市)。1.三月,玉田大旱蝗。(卷40《灾异志一》)2.五月,定陶大旱蝗。(卷40《灾异志一》)3.春,章丘、潞城、高平、沁水旱。(卷43《灾异志四》)4.九月,揭阳大旱,深潭俱竭。(卷43《灾异志四》)虫灾1.徐海(今江苏徐州和连云港市海州区)。2.玉田(今河北玉田县)。3.定陶(今山东定陶县)。4.昌平、密云、新乐、临榆(今北京市昌平区、北京市密云县,河北新乐市、秦皇岛市)、滦河、东平(今河北承德市滦河镇,山东东平县)。5.昌黎(今河北昌黎县)。1.正月,徐海蝗。(卷40《灾异志一》)2.三月,玉田大旱蝗。(卷40《灾异志一》)3.五月,定陶大旱蝗。(卷40《灾异志一》)4.七月,昌平、密云、新乐、临榆蝗,滦河蝗,东平蝗。(卷40《灾异志一》)5.冬,昌黎大雨蝗。(卷40《灾异志一》)地震1.中部(今陕西黄陵县)。2.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市北阳曲县)。3.莒州(今山东莒县)。1.三月初八日,中部地震。(卷44《灾异志五》)2.(夏四月)壬戌,太原阳曲地震。(卷5《世祖本纪二》)3.(六月)壬辰,莒州地震有声。(卷5《世祖本纪二》)风灾1.章丘(今山东章丘市北部)。2.高邑(今河北高邑县)。3.邢台(今河北邢台市)。1.五月,章丘大风拔木。(卷44《灾异志五》)2.七月,高邑大风霾昼晦。(卷44《灾异志五》)

3.八月,邢台风霾。(卷44《灾异志五》)霜冻1.武强(今河北武强县)、昌黎、滦州(今河北昌黎县、滦县)。1.冬,武强大雪四十日,冻死者相继于涂;昌黎、滦州大雪五十余日,人有陷雪死者。(卷40《灾异志一》)疫病1.西宁(今河北阳原县)。1.西宁大疫。(卷40《灾异志一》)程、寿光饥。(《灾异志五》第1648页)顺治十四年(1657)水灾1.太平、石埭、铜陵(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石台县东北部、铜陵市)。2.望都、高要、安丘(今河北望都县,广东高要市,山东安丘市)。3.祥符(今河南开封市)。1.六月,太平、石埭、铜陵大水。(卷40《灾异志一》)2.秋,望都、高要、安丘大水。(卷40《灾异志一》)3.(黄河)是年决祥符槐疙疸,随塞。(卷126《河渠志一》)饥荒史料:十四年,乐亭饥。(《灾异志五》第1648页)旱灾1.萧县、太湖(今安徽萧县、太湖县)。2.泾阳、商南(今陕西泾阳县、商南县)。1.五月,萧县、太湖旱,湖井尽涸。(卷43《灾异志四》)2.八月,泾阳、商南旱。(卷43《灾异志四》)地震1.山西云镇(今山西某地)。2.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威州(今四川汶川县城关镇)、汶川(今四川汶川县城)、西充(今四川西充县)。3.四川保宁府威、茂二州(今四川汶川县、茂县等地区)。4.富阳(今浙江富阳市)。5.京师(今北京)。1.(二月)壬寅,山西云镇地震有声。(卷5《世祖本纪二》)2.三月朔,成都、威州、汶川地震。二十五日,西充地震,次日复震。(卷44《灾异志五》)3.(夏四月)癸未,四川保宁府威、茂二州地大震。(卷5《世祖本纪二》)4.七月,富阳地震。(卷44《灾异志五》)5.(九月)丁卯,京师地震有声。(卷5《世祖本纪二》)风灾1.阳城(今山西阳城县)。2.平乐(今广西平乐县)。3.石门(今浙江桐乡市石门镇)。1.二月,阳城黄霾蔽天,屋瓦皆飞。(卷44《灾异志五》)2.三月,平乐飓风大作,飞石拔木,民房多倾颓。(卷44《灾异志五》)3.六月,石门大风毁民居。(卷44《灾异志五》)雹灾1.猗氏(今山西临猗县)、霸、蓟等七州(今河北霸州、蓟县等地)、宝坻等二十一县(今天津市等周围地区)。1.六月初三,猗氏大雨雹;霸、蓟等七州,宝坻等二十一县雨雹。(卷40《灾异志一》)火灾1.蕲水(今湖北浠水县)。

1.十月,蕲水火。(卷41《灾异志二》)顺治十五年(1658)水灾1.济宁州、万泉(今山东济宁等地,山西万荥

同类推荐
  • 大唐第一疯子

    大唐第一疯子

    穿越大唐,于沉默中爆发。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为了大唐成为日不落帝国而奋斗终身。等等!李世民!你给我站住,管好你的女儿。再这样下去,我可管了啊!欢迎加入大唐第一疯子书友群,群聊号码:982170292
  • 大明党首

    大明党首

    陈铮穿越到了明末,练了一支排队枪毙的近代化新军,玩了一场只打土豪不分田的革命,组建了一个工农军商大杂烩的利益同盟,成立了一个向全球输出儒家大同主义的党派。面对东林阉党的党同伐异,面对建奴的野蛮暴行,面对朱明皇室的猜疑排挤,面对欧洲诸国为抵御大同传播而组建的神圣同盟,陈铮淡然的回应,咳咳,是时候扫清这些牛鬼蛇神了……
  • 三国之东汉大陆

    三国之东汉大陆

    乱世之争,群雄逐鹿。袁本初雄据冀州,俯视中原。董仲颖横霸雍州,手握西凉雄兵。公孙瓒盘亘幽州,率兵北击胡人。又有刘玄德汉中崛起,与益州刘焉遥遥相望。还有袁公路屯兵江淮,携孙氏之力,相争中原。谁知,曹孟德壮心不已,引宗族之亲席卷中原,素有鲸吞天下之心。这是一个不一样的三国,不一样的乱世,在这片群星璀璨的星空下,究竟是谁主沉浮?
  • 史上第一地主

    史上第一地主

    金少秋穿越了未知的大庆王朝,并且树立他的伟大理想,当历史上最大的地主!做皇帝干儿子,和太子是兄弟,说不定娶了公主。
  • 穿越之无敌舰队

    穿越之无敌舰队

    谁说我大中华那般盛唐的气势不在,只要我的舰队存在一天,天下,世界都在我大大中华的控制之下,有我无敌舰队,什么日寇,什么美帝,敢于挑衅我大中华者虽远必诛!亲华夏,爱中华!有我无敌舰队,重返我盛唐傲视全球之气象!
热门推荐
  • 妖孽太猛

    妖孽太猛

    “妈咪……你是……开玩笑的吧!”韩筱米不确定的问,因为她那老狐狸妈咪,完全就没有一点说笑的样子,她不过是抱着一点点小小的希望而已。“你看我像是说笑的吗?”“妈咪!你有没有搞错?我才十九岁?”韩筱米终于忍不住大声抗议起来。“有什么关系?你如果担心的是结婚年龄的问题的话,那你就不用担心了!因为你再过六十三天就二十了,你冯妈妈和她儿子这点时间还是能等的!”他?他回来了?韩筱米……
  • 重生农女拐个夫君种田来

    重生农女拐个夫君种田来

    什么?_?本宝宝不过睡了一觉怎么穿越了,还是一个不知名的朝代,没爹没娘没钱没房吃不饱穿不暖也就罢了,毕竟空间在手天下我有。但是竟然还有一个大宝宝三岁的童养夫,这是知道宝宝上辈子母胎单身28年特意补偿的嘛⊙▽⊙穿越不可怕,种田不可怕,就怕穿越对象有个夫啊,一不小心就有了诰命,成了世子妃(+﹏+)~狂晕中
  • 冰火契机

    冰火契机

    皇帝为子嗣亲上寺庙祈福,大师成全了他的心愿,一年过后,双胞胎诞生,各有灵异,一个奇香无比,一个却奇臭无比,皇帝想要丢弃臭儿命太监去执行,他的命运将会如何,又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 重生之逆天魔巫

    重生之逆天魔巫

    大婚之日,她被未婚夫和至亲挚友背叛,全族被灭。于是,她誓下血咒,以灵魂为祭。百年后。她重生为庶女,被折磨至死之际,灵魂觉醒,开启了漫漫复仇翻身之路。----说她是废物?她带着前世的灵法教做人。说她走后门?她就找整个大陆最硬的靠山做后盾。说她是魔女?好吧,她就一路腹黑到底!
  • 绝世烂书

    绝世烂书

    简介什么的才没有呢,点击阅读…妲己宝宝在线等你宠幸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头号岛主

    头号岛主

    流落荒岛,最缺的就是物资,没吃没喝没住!以往唾手可得的一瓶矿泉水,一包饼干,都能让人拼命,争的头破血流,一群现代人在孤岛过得无比凄惨。但他不一样,他手里总是有着用不完的物资。矿泉水、可乐、高档红酒……各种肉食,还有武器都是取之不尽。用一瓶水,收买一个硬汉,用一串玻璃珠买下一个部落!“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能捡到吃的,捡到武器,捡到好东西,不管你信不信,不信也没用,你来咬我呀!”【单女主】【系统文】【不圣母】
  • 我想再看清你的脸庞

    我想再看清你的脸庞

    本作是动画《战龙四驱》的同人,作为许多人童年动画代表作之一,极,将以十年的情怀完成本作。新一代迷你四驱车的兴起,世界大赛上来临。追溯过去的故事,展开全新的篇章。少年少女们该如何抉择呢?
  • 活在电脑里

    活在电脑里

    新书《我的梦里有个外星文明》已发布,敬请收藏!有人活在历史书里,有人活在人心里。有人幻想活在天堂,有人恐惧会活在地狱。李淳风却活在电脑里……从此,这一世必成绝唱!--------------------------书友群:783808484(无需验证)
  • 特色南瓜

    特色南瓜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