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9700000024

第24章 第二十四讲 曹禺及其《日出》 《北京人》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9月24日出生在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的父亲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曾当过师长,辛亥革命前任黎元洪的秘书,后获中将军衔,而且与别的官僚买办家庭有密切往来,这就使曹禺有机会看到上流社会及封建家庭的没落生活。父亲在家里,脾气很坏,军阀作风严重,不是责骂仆人,就是在饭桌上训斥子弟,把“家”治理得像坟墓一样,死寂沉闷。

曹禺自幼在接受封建教育的同时,阅读了大量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由于家庭条件的影响,他自小就接触并喜爱上戏剧艺术。他经常进戏园子看戏,京剧、昆腔、河北梆子、山西梆子、唐山落子以及各种曲艺和文明戏都使他入迷。1923年,曹禺进入南开中学,1928年入南开大学西洋文学系,次年插班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这期间,曹禺接触了大量中外文艺作品,而且特别喜爱外国戏剧作品,参加了学生戏剧运动,成为“南开新剧团”的成员,参加过易卜生的《国民公敌》、《娜拉》和莫里哀的《悭吝人》以及丁西林的《压迫》的演出。

从1928年上大学开始,曹禺就酝酿写作话剧《雷雨》,经过五年酝酿,五易其稿,终于在1934年大学毕业之际,在《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品发表后,曾一度遭到批判和禁演,1935年,一些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公演此剧,获得成功后,又以日文出版。在国内各个剧团开始上演,以它的深刻性和艺术性,立即在文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使青年剧作家曹禺一举登上文坛。

《雷雨》写的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它从家庭伦理道德——血缘和乱伦的角度,暴露资产阶级的罪恶,控诉旧中国的黑暗现实。在艺术上,《雷雨》不仅受希腊命运悲剧的影响、莎士比亚性格悲剧的影响、易卜生社会悲剧的影响,而且在戏剧结构、人物描写、戏剧冲突、戏剧语言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将中国话剧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成为现代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1936年5月,在巴金等人的鼓励和催促下,曹禺创作了四幕剧《日出》。从《雷雨》的家庭悲剧到《日出》的社会悲剧,曹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新的发展。《雷雨》主要从家庭伦理的角度揭露封建统治,《日出》把笔触伸向社会,明确要批判那“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公平的社会;《雷雨》着力反映封建专制对人的压迫,《日出》则揭露金钱的社会对人的毒化、吞噬和残杀。在思想主题方面,《日出》力求克服《雷雨》中存在的某些因果报应、神秘色彩和悲观茫然情绪,更多的揭露了实际操纵社会生活的黑暗势力,暴露了整个社会制度的罪恶,并表现出对光明未来的向往;在戏剧结构方面,曹禺认为《雷雨》“太像戏了”,在技巧上“用的过分”,因此,他“决心舍弃《雷雨》中所用的结构”,《日出》从《雷雨》的家庭生活场景跳出来,展现了较为广阔的生活画面,切取了不同的社会各个片断,使戏剧冲突贴近生活而自然;在人物塑造上,《日出》的人物数量多,人生经历复杂,而且无论是人物的群体性格特征还是个体性格特征,都更加明显突出,人物的悲剧命运也更具社会批判力。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悲剧,但悲剧的蕴含千差万别,这些人除了各自命运的独特意义外,他们的命运之间还有一种内在的关联,有的甚至有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使人物的个体命运相互联结成社会命运的网,把个人悲剧与社会悲剧更紧密的融为一体。

曹禺在《日出》的“题记”中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话“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一开始就表达了要批判那“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公平的社会。因此,在《日出》中他向大家展示了两个社会,“上流世界社会”和“下层世界社会”,以及生活在这两个世界的“不足”和“有余”的各种人物。

在上流世界,“鬼”似的人物生活的天堂,是一幅“群鬼图”,如乔治的梦——“我梦见这一楼满是鬼,乱跳乱蹦,楼梯,饭厅,床,沙发底下,桌子上面,一个个啃着活人的脑袋,活人的胳臂,活人的大腿,又笑又闹,拿着人的脑袋壳丢过来,扔过去,嘎嘎的乱响。忽然轰的一声,地下起了一个雷,这个大楼塌了,你压在底下,我压在底下,许许多多人都压在底下……”

陈白露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是曹禺继蘩漪之后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坛的又一成功的女性形象。她年轻、漂亮、聪明,曾是“天真可喜的女孩子”,她出身书香门第,过惯了小姐生活,性格倔强,自信,不甘寂寞,又有些虚荣,因此在家道中落后,她作了十里洋场的交际花,靠色相维持着虚假的奢侈生活,以至越陷越深,无力自拔。虽然她鄙视洋博士乔治,并不甘心与银行家潘月亭鬼混,也时常嘲弄富孀顾八奶奶的庸俗,但她又不得不与他们周旋,因为这些人有钱,而她需要钱。但是陈白露是矛盾、痛苦的,她清醒而糊涂,任性而怯懦。她不甘于这样的生活,她的内心仍然有正义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她顶着得罪金八的压力去救助小东西,在诗人方达生的感召下,怀念起以前纯洁美丽的“竹均”。但是,离开这个圈子,过普通人的柴米油盐的生活,她做不到;生活在这里,她又讨厌这周围的一切,讨厌自己,不甘心再过这种出卖灵魂和肉体的生活。她产生了激烈的内心冲突。在第一幕中,她与方达生谈话,赞美洁白的霜,呼唤自己少女时代的名字;她挺身而出,怒斥黑三,救下小东西;她呼唤太阳,呼唤春天,读起心爱的“日出”诗。“旧我”——她内心中人的要求、意志,突破“新我”顽强地表现。第三幕,陈白露尽管没有出场,但翠喜、小东西的遭遇同陈白露的命运遥相呼应,并且这一幕直接导致陈白露的希望与追求落空。因此,第四幕一开始,陈白露已经是泪流满面,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与痛苦。她从小东西的遭遇终于明白自己的命运无法把握,她痛苦的回忆着昔日的悲剧,诗人的形象又一次出现在她的面前,呼唤她的“竹均”意识。而历史的隐痛同时被血淋淋的挑出来,她终于明白寄生的腐朽生活使她陷入了深渊无力自拔,而她又不愿意再过这种出卖灵魂和肉体的生活,她终于断然结束自己的生命。她是怀着向往“日出”之心而死的,她说“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她的悲剧是黑暗社会对人的精神要求的毁灭,曹禺描写陈白露的悲剧,对金钱社会的揭露和控诉是深刻、有力的。

大丰银行的老板潘月亭,荒淫无耻,他年老体胖,还包养着与自己儿子一样年轻的陈白露。为了维持无力支撑的银行,他一方面裁员扣薪,抵押房产;另一方面又佯装盖楼来制造繁荣假象,以阻碍储户提款。在他眼里“人不能没有钱,没有钱不要活着”,作品主要通过他与李石清斗法的三个回合,对资产阶级内部钩心斗角的丑态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刻画,暴露了潘月亭的荒淫无耻、心狠手辣与狡诈虚弱。

第一回合是在第二幕中,李石清知道了潘月亭银行资金周转不灵,将房产抵押了出去的秘密,潘月亭的态度马上变了:“好了,我们是一个船上的人啦。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团结起来”,对于李石清提出的“最近我听说襄理张先生要调到旁的地方去”的问题,他也爽快地答应:“襄理——是啊,只要你不嫌地位小,那件事我是可以帮忙”。

第二个回合是第四幕,李石清当了襄理,理直气壮地为潘月亭打算,劝他继续买公债,而潘月亭看到自己赚了钱,可以应付过来了,就狠狠报复了李石清,把他开除了。

第三个回合还是第四幕,李石清知道了公债上涨是假的,是金八在坑潘月亭,他故意用这个消息气潘月亭,“三等货来看头等货现在怎么样了”,结果正如李石清所说:“你不讲信用,人家比你不讲信用,你以为你聪明,人家比你还聪明。”“我叫一个流氓耍了,我只是穷,你叫一个更大的流氓耍了,他要你的命。”

在与李石清的三个回合的较量中,表现了潘月亭的心狠手辣、狡诈贪婪的品行。

到最后,他自顾不暇,撇下陈白露,悄悄地消失了。其虚伪、狠毒、自私、无耻的嘴脸暴露无遗。

上流社会的“群鬼图”中,还有庸俗愚蠢,故作多情,以金钱为诱饵玩弄男色的富孀顾八奶奶,油头粉面,下流卑污的面首胡四,因为有钱而随心所欲结婚、离婚的洋奴张乔治,狡猾、势利、巴结、逢迎有钱人的小茶房福升,凶狠残忍的打手黑三,这些人物凑在一起,形成了旅馆污浊、糜烂、混乱的生活场景。作品还有一个幕后人物金八,他没有出场,却操控着一切。他是社会黑恶势力的代表。剧中每个人物的命运都与他有关,是他造成了这个悲剧,也展示了曹禺将一切悲剧的根源归结为黑暗的社会的思想。

作品中还有一个比较成功的特殊人物李石清。他是一个拼命往上爬而终于掉下来的银行秘书,一个从“不足者”用不正当手段爬上“有余者”地位而最终又成为一个“不足者”的可怜人。李石清本是大丰银行的一个秘书,是一个胆小而神经质的人,“一天累到死,月底领了薪水还不够家用”,一天受气,委屈,看人脸色,是个典型的“不足者”。但他是一个极度自私而阴险狡猾的人,看清“这个社会没有公理,没有平等”,他就发誓“要翻过身来,要硬得像一块石头,我要不讲一点人情。我以后不可怜人,又不同情人;我只要自私、我要报仇”。为了从“不足者”的悲惨地位中挣扎出来,不惜把灵魂卖给“现代大都市”的魔鬼。他偷看潘月亭的抽屉,抓住了他的把柄,迫使他不得不将自己提升为襄理,完成了从“不足者”到“有余者”的转变。他变得猾诘与狠毒,卑琐。对上,他忍气吞声,谄媚逢迎,心里又恨他们;对下,他凶狠自负,鄙视他们“没有本事”。为了保住现有的地位,他果然变得“硬得像一块石头,不讲一点人情”,凶狠而狠毒。剧作中着力描写了李石清与黄省三的冲突,当黄省三因失业而求李石清给他一份工作时,李石清故意捉弄黄省三,给他提了四条路,一是去拉洋车;二是去要饭;三是去偷盗;四是去跳楼。李石清十分清楚这是一条比一条险恶的道路,黄省三不会走也不可能走,但他还要一本正经地说,一方面是逼黄省三自取其辱,一方面炫耀自己的成功。作者这样描写黄省三和李石清就是为了让人们看到“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之道”的残忍,及在这种文明社会下人性的变异。

通过黄李之间的冲突,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李石清由“不足者”变为“有余者”的心理变化。李石清非常看重自己这个“襄理”的位置,他更知向上爬的屈辱和艰辛,他看见黄省三就像看见了过去的自己,他害怕过去的自己,更怕他是将来的自己,他不要这个倒霉鬼跟着自己;另一方面,他看不起黄省三这样的怯懦者和失败者,他为自己用胆量和手腕取得的地位而自豪,用以前别人捉弄自己的手腕去折磨更弱的黄省三,从而得到心理变态的满足。但是,他最后还是被捉弄了,很快被潘月亭开除,在他戏剧性的命运中,无论是短暂的幻想中的“幻想中的得势”,还是最终的失败,都是处在“被捉弄”的命运。作者着力写黄李冲突,也为他后来被潘月亭更加狠毒的捉弄埋下伏笔。

在《日出》描写的下层社会中,有一群生活在地狱的可怜的动物。作者描写了宝和下处这个“在各种叫卖、喧嚣、诟骂女人,打情卖笑的声浪沸油似的煮成一锅的地狱”的下等妓院的生活画面,这里有乞丐、哑巴、卖糖的、卖报的、瘸子、瞎子、卖皮肉的。打情骂俏中掩着深深的叹息,强颜欢笑下更是一个个惨绝的悲剧。小东西还是个没有发育好的女孩子,因为不服从有钱有势的金八的意思,便遭到毒打被卖到妓院,最后悲惨地死去;翠喜为生活所迫,操着皮肉生涯,被压榨到人老珠黄时,连生活也维持不下去。但像翠喜这样的下苦人,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自己虽然身处困境,还关心、照顾着小东西。

曹禺通过第三幕浸透着剧作家的并且辛酸的血泪与愤怒抗议,展示出的喧嚣嘈杂的地狱充满着骚动不安,揭示这个社会从上层到下层全部糜烂了,解体了。

在《日出》所描画的两个世界里,金钱是一切的主宰,陈白露醉生梦死,无力自拔,潘月亭凶残狠毒,李石清的狡诈自私,顾八奶奶的俗不可耐又自作多情,胡四的下流卑污,都是因为金钱,金钱主宰的这一切,所有人的命运都与金钱有关,所有的道德伦理关系都为金钱玷污了,因为有钱,脑满肠肥的张乔治可以随便结婚、离婚,潘月亭可以包养年轻漂亮的陈白露;为了钱,陈白露葬送了青春和生命;为了钱,李石清可以不顾儿子的死活;因为有钱,俗不可耐的顾八奶奶可以附庸风雅;为了钱,翠喜毫无尊严的活着。金钱扭曲、毒化了人性,黄省三用鸦片毒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

在《日出》的气氛里,有一股光明的力量在潜滋暗长。方达生尽管有书呆子气,但可以理解为光明的探索者,他是一个光明的化身,想挽救陈白露于沉沦,寻找小东西,让人感到光明力量的存在,代表着人们对光明、自由的寻找与向往。而旅馆外建筑工人那“高亢而洪壮”的“日出东山,满天大红”的打夯的号子声,传到观众的耳朵里是一个大生命,浩浩荡荡地向前推,向前进,洋洋溢溢地充塞了宇宙。在下层人民身上自然保存着“蓬蓬勃勃的生命”的活力,因也代表着“日出”的到来。

《日出》的艺术特点表现在结构、情节、表现手法和戏剧语言等方面。

《日出》的结构是人像展览式的,以陈白露为串线人物,由她,引起了腐朽没落的上流社会,表现了上流社会的各种矛盾。如陈白露的去留的矛盾、李石清与黄省三的矛盾、潘月亭与李石清的矛盾等,其中潘月亭与李石清的矛盾冲突,是全剧最紧张的部分。作家用步步紧逼的安排,把这一矛盾推向高潮。第一回合,李石清窃得机密,潘月亭处于下风,强压怒火,表面上平静,唇舌交锋也是含蓄的、克制的;第二个回合,潘一举惩罚了李。因为李处于无力还手的地位,二人交往仍然保持着表面的容忍和客气;第三个回合,李石清不甘心败退,还要坐等最后的结局,他终于看到了对手的失败,并以挖苦、嘲弄泄愤,导致大打出手,丑态毕露,而他自己,也最终失去了儿子。这些矛盾冲突,构成了曹禺戏剧的灵魂。

通过陈白露救助小东西的线索,又牵扯出宝和下处这个下等妓院,表现了“不足者”的悲惨生活,从而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必要的情节穿插是构成《日出》的戏剧性的一个重要特色。第一幕中陈白露和方达生从正门上场,打开室内的灯,观众与剧中人物都以为屋内只有他们两个人,张乔治却从寝室内睡眼惺忪地钻了出来;正在人们惊讶不已时,“小东西”又从食品柜中爬了出来,小哈巴狗也出人意料地叫了几声。使本来有些呆板沉闷的舞台气氛活跃了起来。

《日出》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作品对陈白露、小东西、翠喜、方达生等人的描写是采用的严肃的写实手法;对张乔治、顾八奶奶、胡四采用的是夸张、嘲讽的手法;对于没有出场的“金八”的描写和建筑工人打夯的描写,则是用了象征的手法。多种手法并用,使作品显得多姿多彩。

《日出》的台词具有四个方面的特色。首先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李石清给黄省三提出的四条出路,表现了他的狠毒,阴险,没有人性;黄省三的对答,“我下不了手,为我那没了妈的孩子们我得活着”,表现了他的懦弱,无力,爱面子,胆小怕事,还有爱心和责任心。

其次是台词背后有潜台词,在“黄李冲突”中,李石清狠毒绝情的言词背后,又有难言的隐痛:“我想你做了这些年的事,你难道这点世故还不明白?”——“你找我有什么用?我自己将来怎样还不知道呢”;“在别的地方,你难道没有得到一点好处?”——“你怎么这么老实,不给自己捞好处”;“回头,一大堆太太小姐们进来,看到你跑到这里找我,这算怎么回事?”——“还以为我跟你有什么关系呢”;“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在这个世界就得不讲公正,心硬,不讲人性。”“不这么作,只有死路一条!”

再次,《日出》的台词表现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的交流与撞击,表现了人物情感发展的过程。如黄省三,刚开始是胆小、无力、凄凉、怯懦的,“李……李先生”,“饿,家中的大人孩子没有饭吃”,继而是辩解,“我在银行没做过一件错事!”然后是乞求,“我求您给潘经理说说,只求他老人家再让我回去”,最后被逼到绝境之后,放弃幻想,是沉痛的反诘、失望、不安、绝望,被逼无奈地大爆发,无所顾忌,“你得让我活下去!”“我太累了”,“你们好狠心哪!”“是贼,是强盗,是鬼呀!”“我现在不怕你们啦”。通过他的不同时候的台词,展现了他的情感由胆小,怯懦到无所顾忌的发展过程。

最后,台词具有文学性。如李石清说黄省三:“叫你要饭,你顾脸,不能做;叫你拉洋车,你没有力气,你不能做;叫你偷,你又胆小,你不敢做。”三个排比句式字数相同,句型相同,用词重复,每句都有一个重叠,形成节奏感,体现了戏剧语言的音乐性。

《日出》以其表现社会生活的深刻、艺术的成熟,成为曹禺的三大杰作中的一个,并与《雷雨》一起成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北京人》

1940年,曹禺完成了三幕剧《北京人》的创作,并于1941年11月正式出版。该剧作以北京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曾家的衰落为背景,展开家庭中善良与丑恶、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冲突,着力反映出封建精神统治对人的毒害和吞噬,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衰败及其必然灭亡的命运。

《北京人》的主题思想,是从独特的写人物的角度来表现的,通过对曾家老少三代的描写,揭示出这个封建家庭的内部腐朽。

老一代“北京人”曾皓是封建家庭权势与精神统治的代表。他靠祖上的遗产过了几十年的寄生生活,现在衰败到用住房和寿木抵债。他年老体衰,行将就木,已经失去了往日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的威风,他眼睁睁地看着家道没落,虽然连挣扎的力气也没有,却仍然自命“读书第一”,连房子都要卖掉了,最关心的仍是买了十五年上了一百多道油漆的棺材。对曾皓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想法活,而是如何体面地死。一切表面的繁文缛节,都不可免。儿子要出门,一定先去给祖宗叩头,这规矩一定要坚守。但是他活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关心的那口棺材,最后被曾家新的统治者卖掉了。这一极具讽刺意味的情节,不单宣告了曾家老一代统治者已经无可挽回的走向了灭亡,而且意味深长地写出了一切专制者都会走向灭亡的必然性。

曾文清是曾家第二代人,他受封建文化的熏陶更深,他能诗会画,会品茶、养鸟、抽大烟,在他心里全部家业还不如一幅画重要。他是一个在封建家长制专横压制之下生长起来的畸形儿,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更谈不上独立意志和反抗意识。他虽资质聪颖,但最终一事无成。他害怕他的妻子曾思懿,与表妹愫芳诗画传情,却不敢相爱,虽然离家出走,但很快又回来,最后吞鸦片自杀,他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废物”。没落的贵族文化,它悠闲、雅致,却带有浓厚的寄生性,它最能消磨人的生存意志,使曾文清陷入了无可救药的怯懦、颓废与沉滞、懒散中,懒到“不想感觉自己还有感觉”。这是人真正的堕落:人的生命彻底浪费,人的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彻底丧失。在他身上更深刻的预示着这个封建大家庭败落溃朽的必然性。与他同一类的曾家的姑爷江泰,因为学过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头脑似乎清醒一些,能看出曾文清只有品茶本领,但不会种茶,认为不敢爱,不敢恨,不敢笑,不敢哭,是人类的堕落,但他同样一事无成,整天吃喝玩乐,夸夸其谈,也是个典型的寄生虫。他对家庭和社会都毫无责任感,是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在他身上更多的显示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曹禺也给这发着霉味的家,射进一束光明。在揭示封建家庭败落的过程中,还着意塑造了两个富有叛逆性格、代表光明未来的人物形象愫芳和曾瑞贞。愫芳是曾皓的姨侄女,母亲早亡,被姨父姨母收养到曾家,这种寄人篱下的境遇,使她深感人情冷暖。她心地善良,对曾皓满怀感激之情;她沉默忧伤,处处忍让。爱上了曾文清这样一个废人,在忍受曾思懿的冷酷欺凌的同时,还要忍受在情感上的种种欺骗。她的忍受表现了她的献身精神、坚韧毅力与独特的人生追求。作品进而揭示了愫芳惊人的耐力,从逆来顺受的外观挖掘出她坚毅的性格力量,她的沉默无言并不意味着她对凌辱的低头,她心中怀着对生活的执著追求,终于看清这个家庭的本质,也认清了自己的命运和道路,怀着对这个家庭的绝望,与瑞贞一起走出家门,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曾皓的孙媳曾瑞贞是理想化的第三代人,她涉世未深,没有对这个封建家庭的留恋,她的离家出走是这个家庭分崩离析的自然结果。愫芳和瑞贞的出走,正是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

剧中还有一个原始人“北京人”的形象,“那时候的人要爱就爱,要恨就恨,要哭就哭,要喊就喊,他们自由的活着,没有文明来捆绑,没有虚伪,没有欺诈,没有阴险,没有陷害”。同时又精心设置了“明日北京人”袁任敢和他的女儿袁园,他们代表了北京的发源于“民主和科学”的“五四”新文化,是新的北京人。

曹禺以它鲜明的个人风格把《北京人》更深的根植于民族生活的泥土中,也更深的扎根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里。首先,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剧作所写的人物性格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如在曾思懿身上就有王熙凤的影子,她漂亮、能干、凶狠,两面三刀,把愫芳视为情敌,又要装出恪守封建伦理的贤惠之态,“我一直想着也有愫芳妹妹这双巧手,针线好,字画好,说句笑话,我有时想着想着,我真恨不得拿一把菜刀,把你的两只巧手砍下来,给我接上去”。笑语露天机,她不能容忍愫芳和曾文清的恋情,又不能公开违背公公(曾皓)的意志,设计将愫芳介绍给曾家的房客——人类学家袁任敢:“你就在曾家住一辈子,谁也不能说半句闲话。嫁不出去的女儿不也一样得养么?何况愫妹妹你父母不在,家里原底就没有一个亲人——”逼迫愫芳离开曾家。在曾文清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贾宝玉的影子。《北京人》克服了“五四”以来的话剧的欧化倾向,显示了人物性格的民族化。其次,《北京人》以浓郁的地方色彩创造出典型的戏剧气氛。剧作给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提供一个相适应的典型环境,曾家小花厅的格局,把人带入特定的环境氛围中:沉重的苏钟、宝石红的古瓶、董其昌的行书条幅、素锦套着的七弦琴……这一切都显得古色古香,俨然是个诗书知礼的封建世家环境;户外传来的嘹亮的鸽哨声、剃头师傅的打着“唤头”发出的蜂鸣般的声响,更把我们带入旧时北平的生活氛围里。第三,《北京人》每一幕每一景都具有象征性,而且蕴藏着作家巧妙的构思意图。比如把整个剧情安排在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的秋天,正为这个崩溃衰落的世家铺垫了最为协调的自然氛围。第一幕是中秋佳节,不但毫无节日气氛,堵在门口的逼债人,加剧了节日的萧条气氛。第二幕凄风苦雨中的中秋之夜,暗示着这个家庭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第三幕第一景是“昏鸦噪晚”,正是它“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写照,第二景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随着瑞贞、愫芳的出走,迎来了晨鸡报晓,预示着光明的前景。最引人深思的是,第三景的时间正好是曾皓的寿辰,恰在这一天杜家要把棺材抬走,就更具讽刺意味。“争抢寿木”这一象征性情景是剧作的点题之处,棺材是死亡的象征,曾家老太爷抱着不放,而资产阶级暴发户杜家,借着逼债也要抢夺,最后在爆竹声中迎了过去,这暗示着封建势力的彻底衰败和消亡。

参考书(篇)目:

1.郭志刚、孙中田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

2.舒乙、傅光明主编的《在文学馆听讲座》,华艺出版社2002年出版。

同类推荐
  • 最美元曲:用一个故事留住你

    最美元曲:用一个故事留住你

    世态苍凉,一灯如豆。素衣青袍的读书人,在辗转反侧中,提狼毫,磨端砚,属文作曲,在辞文作曲中聊以慰藉。有人说,要知人论世。但是作者寄托在作品里的情感亦可以让我们进入他们的世界。一花一世界,一曲一人生。本书选取了元代富有盛名的七位元曲大家的作品,通过优美的笔触为读者讲诉那多年之前的疼痛与寻觅。
  • 鲁迅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这一本小书里的,是从本年一月底起至五月中旬为止的寄给《申报》上的《自由谈》的杂感。
  • 傅山故里文丛·诗歌卷(下)

    傅山故里文丛·诗歌卷(下)

    《傅山故里文丛》是由太原市尖草坪区文联和尖草坪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共同主编的一部大型丛书。共分诗歌、散文、小说三卷,约100万字,有诗歌200首,散文180篇,小说80篇,入选作者80人。作品反映了尖草坪区近三十多年来的文学创作风貌。本书为诗歌卷。
  • 新民间故事

    新民间故事

    《新民间故事》为父子书之一。《新民间故事》以小人物的视角,叙述民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些故事,别的地方听不到、看不到。作者李民许现年六十四岁,一生历经坎坷,知道的故事也较多,他试图用夸张、诙谐的手法打造一个“民俗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人物个个性格怪异,事情件件蜿蜒离奇,这些人和事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看似与我们无关,其实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每个故事都是一种人生、一段历史。
  • 酒暖回忆思念瘦

    酒暖回忆思念瘦

    本书是根据著名作家陈清华在部分大专院校和各种读书会讲座的讲义整理而成。作者以唐宋词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词作为线索,通过对唐宋词人及其脍炙人口的名篇的趣味化解读,讲述了著名词人与词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论世之语。同时,作者结合温庭筠、李璟、李煜、柳永、范仲淹、张先、晏殊、宋祁、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蒋捷等词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学养、情感经历等方面,来探寻唐宋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及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热门推荐
  • 蜜爱萌妻:总裁大人深度宠

    蜜爱萌妻:总裁大人深度宠

    她是叶家大小姐,却在二十岁被曝出不是父亲亲生,她被送上手术台,将心脏移植给患有心脏病的妹妹。后来,陆景深出现,他是她名义上的三叔,神秘莫测的陆家三少。陆二少说让陆三少娶叶久久,陆三少就娶了。婚后的叶久久被陆三少宠的无法无天,弄垮了渣爸的公司,让继母坐牢,让同父异母的妹妹和未婚夫声名狼藉,叶久久踩着渣渣的肩膀走上了人生小巅峰。
  • 前闻记

    前闻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才妖妃归来

    天才妖妃归来

    重回帝都,被逼嫁给残暴的夜王?洛倾夭手指一竖,轻蔑道,“狗屁!”她要的是怼天又怼地,虐白莲踩渣渣!不料,夜王处处宠爱,有求必应,还附赠小包子。“爹爹,娘亲想要国库里的宝贝!”“把国库钥匙送去。”“爹爹,娘亲想打邻国国王!”“我亲自去帮她打!”“御!千!绝!”洛倾夭揪起黏着她叫娘的小包子,瞪着男人讨说法,“你的儿子,和我有什么关系?”
  • 何仙没有姑

    何仙没有姑

    短篇集。一次更一个短故事,我慢慢更,你放心看。更新随缘不定时,长篇请看隔壁《眸中客》。摸摸哒————————我叫何仙。对,何仙没有姑的那个何仙。可我特么不是仙人,我只是个萝卜。哦不,萝卜精。————————一笔沟壑万山河,百笔生仙花漫天。赠尔故事百篇。
  • 女人约会全攻略:做约会中光芒四射的魅力女人

    女人约会全攻略:做约会中光芒四射的魅力女人

    约会是女人收获爱情的必经过程。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见面相亲,约会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毫不夸张地说,约会决定着女人一生的幸福。然而,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擅长约会,不然为何有的女人对约会的回忆美好而浪漫,有的女人对约会的回忆却只能用“不堪回首来表达?本书就是针对女人约会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来为女人提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让单身的女人通过一次次美好的约会征服心仪的男子,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吸引优秀男子的眼球,从而找到自己的真爱,收获梦寐以求的爱情。
  • 无敌的麦考贝

    无敌的麦考贝

    人族的少年如何打败实力在其之上的异能族,成为杜丁市最强?麦考贝可以给你答案!这是一个少年追求最强的故事!
  • 漫漫星程不负你

    漫漫星程不负你

    唐愿九:“阿尘,我想吃糖。”北墨尘:“你想吗?”唐愿九:“想啊。”北墨尘:“你想想就好了。”唐愿九:“……”事后,某人献上一车糖,负糖请罪道:“小九,我错了!”唐愿九:“哼╭(╯^╰)╮!”正所谓,怼妻一时爽,一直怼妻一直爽(甜宠文,新人,希望大家支持)
  • 天茫纪

    天茫纪

    轮回,是人?是物?还是时代?当逝去的人重现,破碎的物重铸,曾经的时代重出。谁能让诸天颤抖,万界臣服?
  • 时空世界维护者

    时空世界维护者

    飞凡作为一名时空世界维护者,忙于拯救各类文明世界。却意外拥有了成神的机遇。在其他神的帮助下。又一位强大的神诞生了
  • 都市神级挖宝系统

    都市神级挖宝系统

    临近毕业,王琛被分手了,忧愤之中得到了挖宝系统。从此,所有人不能看他不起。没钱?没关系,他挖出来的全是宝物,随便一个都价值千金。被人欺负?没关系,多挖两锄头的事,立马能干掉他。变强,只要挖两锄头。什么?你说买不到真迹?没关系,我这里有。什么?你说不辨真假?没关系,我这里全是真的,随便挑。所有宝物,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不存在我这里没有的。富二代算什么,我可是要做富一代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