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6000000001

第1章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亚当·斯密

1不管某人如何自私,这个人总是存在着怜悯或同情的本性。他看到别人幸福时,哪怕他自己实际上一无所得,也会感到高兴。这种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同情的感情绝不只是品行高尚的人才具备,即便是最残忍的恶棍,即便是严重违犯社会法律的人,也不会丧失全部同情心。

2由于我们没有直接体验别人的感受,我们无法知道别人的感受。所以只有设身处地地想象,我们的感觉才会告诉我们别人的感受。当然,我们的想象所模拟的,只是我们自己的感官的印象,而不是别人感官的印象。但是,通过想象,我们似乎进入了别人的躯体,在一定程度上同他像是一个人,我们体会到与别人的感受相近的感受。当我们看到一根棒子对准另一个人的腿或手臂,将要打下来的时候,我们会本能地缩回自己的腿或手臂;当这一击真的落下来时,我们也多少会感觉到它,并像受害者那样受到伤害。

3“怜悯”和“同情”的意思不同。“怜悯”通常指我们对别人的悲伤表示同感,“同情”的范围要更广,表示我们对任何一种感情的同感。因为同情,感情在某些场合似乎可以从一个人身上感染到另一个人身上,例如,一张笑脸令人赏心悦目,悲苦的面容则令人伤感。但情况不总是这样,而且也不是每一种感情都能这样。有一些感情的流露,如发怒者的狂暴行为,在我们知道它产生的原因之前,引起的不是同情,反而是厌恶和反感。

4确切地说,引起我们同情的原因不是因为对方的感情,而是激发对方感情的境况。我们有时会同情别人,我们心中产生某种感情,但这种感情对方自己都不一定感觉到。因为,当我们设身处地地设想时,这种感情就会基于我们的设想而产生,然而它并不一定从当事人的心中产生。有时候别人的无耻和粗鲁让我们感到羞耻,然而当事人却似乎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合宜。有人把丧失理智看成最可怕的不幸,看到那个可怜的丧失理智的人又笑又唱,他们同情这个人。但那个人根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幸。

5旁观者的同情心产生于这样一种想象,即如果自己处于这种境地,自己会是什么感觉。我们甚至同情死者,我们认为,死者没法享受阳光,与人世隔绝,埋葬在冰冷的坟墓中腐烂,在这个世界上销声匿迹,在朋友和亲属的感伤和回忆中消失,这是多么不幸啊!我们对死亡感到如此恐惧,正是因为这种虚幻的想象。实际上,这些关于死后情况的想象,只是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才使我们痛苦,真正到了我们死亡的时候,却不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对死者境况的想象形成了对死亡的恐惧。这种恐惧影响了人类的幸福,但又抑制了人类的不义。对死亡的恐惧在折磨和伤害个人,同时却在捍卫和保护社会。

6对我们来说,看到别人的同感使我们高兴,发现别人与我们完全没有同感则使我们震惊。有人说,一个人觉得自己软弱和需要别人帮助时,看到别人和自己有同感,他就会觉得开心,因为他相信,自己将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反之,他就不开心,因为他认为别人不赞同自己,自己就不会得到帮助。其实,我们之所以希望别人与我们有同感,并不是出于任何利己的考虑。一个人讲笑话,想逗同伴开心,结果他发现,除了他自己之外没有一个人被逗笑,他就会感到失败和尴尬;相反,大家都被逗笑了,同伴们的欢笑会使他更加愉快。在他看来,同伴们的感情同他自己的感情一致,就是对他讲笑话的最大的赞赏。

7我们更渴望向朋友诉说的是自己不愉快的感情,而不是愉快的感情。我们更满足于朋友们对我们的不愉快表示同情。如果我的朋友们对我的高兴表示同情,它会使我更加高兴,让我感到愉快。而他们对我的悲伤所表示的同情,却不会增加我的悲伤,反而会减轻我的痛苦。朋友的同情既可以增加我的快乐,也可以减轻我的痛苦,但我更需要的,是减轻痛苦。

8当不幸者发现有人能够耐心地听自己倾诉时,他们感到宽慰。感受到别人的同情,他们自己的痛苦似乎都减弱了,可以说,同情者与不幸者一起分担了痛苦。诉说自己的不幸,会使不幸者重新沉浸在痛苦之中。但是,这种诉说也使他们得到安慰,因为别人的同情带给他慰借,这种慰借超过了悲痛。相反,对不幸者来说,他遭遇到的最残酷的打击,是别人对他的苦难熟视无睹,无动于衷。相对而言,对同伴的高兴无动于衷仅仅是一种不太礼貌的行为,但当同伴诉说痛苦时我们却显得毫无兴趣,那就是一种残忍的行为。

9爱这种情感让人愉快,恨这种情感则让人不愉快。我们更希望朋友同情自己的怨恨。朋友不理解我们的感激之情,我们可能会抱怨。如果朋友不同情我们的怨恨之情,我们会非常恼火。原因在于: 爱和快乐这两种让人愉快的情绪不需要再添加同情,就能满足和激励人的内心;悲伤和怨恨这两种让人苦恼的情绪,则非常需要用同情来平息和安慰。

10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别人对我们表示同情,我们会感到高兴。而得不到同情,我们会感到痛心。当我们能够同情别人时,我们也会感到高兴,同样,当我们和别人感情不一致,不能对他表达同情时,我们也感到痛心。所以,我们愿意去祝贺取得成功的人,也愿意去安慰不幸的人。虽然看到不幸的人的境况,我们会感到苦恼,但是,在同这个不幸的人的交谈中,我们对他产生了同情。这种同情和一致让我们感到快乐,补偿了我们感到的苦恼。

11如果我们听到一个人号啕大哭,因为他遭到了不幸,我们就会假设: 如果这种不幸落在自己身上时,我们会有什么感觉。当我们发现,那件不幸在我们身上不可能产生这么强烈的影响时,我们就会对他如此悲痛感到惊讶。而且,因为我们不能体谅他的号啕大哭,就把它看做是胆小和软弱的表现。同样,另一个人因为遇上一点点好事就过于兴奋和激动,我们会觉得他过于夸张。我们甚至不顾他的高兴,直接对他表示不满。并且,因为我们不同情他的高兴,就把它看做轻率和愚蠢的表现。如果同伴听到一个笑话后狂笑不止,超出了我们认为应有的分寸,我们甚至会对他大发脾气。

12在当事人的原始感情同旁观者的情绪完全一致时,当事人的原始感情在旁观者看来必然是正确而又合宜的,并且符合激起这些感情的原因;相反,当旁观者设身处地想象后发现,当事人的原始感情并不符合自己的感受时,那么,这些感情在他看来必然是不正确而又不合宜的,并且同激起这些感情的原因不相适应。因此,赞同别人的感情符合引起它们的原因,就是说我们完全同情它们;同样,不赞同这些原因,就是说我们完全不同情它们。

13那个同我的感情不一致的人,不能体会我的情绪的人,肯定会质疑我的情感。如果我的仇恨,比朋友们所能理解的义愤更根深蒂固,如果我的悲伤,比朋友们所能同情的更加强烈,如果我赞美某一个人的程度,同他对自己的评价相差甚远,如果当他仅仅微笑时我却哈哈大笑,或者相反,当他哈哈大笑时我却仅仅微笑。在以上的各种场合,一旦他注意到我的感情,注意到我们感情之间的差别,就会对我产生不满。在上述所有场合,他用自己的情感作为标准,来评判我的情感,评判我的情感是否合宜。

14我们赞同别人的情感,并不意味着我们和对方的情感一定要完全相同。然而我们相信,我们之所以赞同别人的情感,最终是因为同情,或双方感情的一致。即使我们处在悲伤的情绪之中,我们可能也会赞同一个笑话,并且认为同伴的笑声是合宜的,当然,因为悲伤,我们自己并没有笑。因为我们从以前的经验知道,这是一个能逗人发笑的笑话。因为我们当时的心情,我们不可能发笑,但是我们觉得,换了一个场景我自己会同大家一样发笑,所以我们认为同伴应该笑,感到这种笑声既自然又合宜。

15我们的情感会从过往的经验中总结出一般规则,这些规则会帮助我们纠正自己不合宜的情绪。有一个陌生人满脸愁容地从我们身边走过,我们很快了解到他刚刚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我们当然会同情他的悲痛。然而也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即: 我们并非无情无义,可是或者因为我们根本不认识他和他的父亲,或者因为正忙于其他事务,没有时间想象他的情况,我们不能体会他这种强烈的悲痛。可是,根据经验,我们了解这种不幸必然会使他如此悲痛,而且我们知道,如果我们充分地考虑他的处境,我们就会向他表示最深切的同情。我们最终会赞同他的悲痛。

16情感是各种行为产生的根源,也是品评行为善恶最终依赖的基础。评判内心情感,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研究。首先,可以从它产生的原因,或引起它的动机来研究。一种感情相对于激起它的原因来说,是不是恰当,是不是相称,决定了这种感情是否合宜,也决定了感情引发的行为是否合宜。如果两者都是合宜的,我们可以说这种感情是庄重有礼的,否则,就是粗野鄙俗的。其次,可以从感情同它想要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来研究。这种感情想要产生的结果是有益或有害,决定了它所引起的行为是功劳还是过失,如果是功劳,这种感情就是值得报答的,如果是过失,这种感情就是应该受到惩罚的。

17有一些题材,是跟谁都没有特殊关系的客观对象。如美丽的平原,壮丽的山峰,建筑上的各种装饰,一幅画的意境,论文的构思……所有这些都属于科学和文艺鉴赏方面的一般题材。当同伴对这类对象的情感和我们的情感一致时,虽然我们必然会赞同他,然而他不会因此而得到赞扬和钦佩。

18我们对明智睿见的赞扬,很大一部分就是建立在不寻常和出乎意料的敏锐及悟性之上。一个人发现漂亮的人比丑陋的畸形者好看,或者二加二等于四,当然会得到世界上所有人的赞同,但肯定没有人因此而钦佩他。能够激起我们的钦佩,该得到我们的称赞的,只有这种人——他们敏锐而细致,具有非同一般的鉴别力,能识别难以察觉的美丑之间的细微差异;他们具有数学家的精确,能轻而易举地计算错综复杂和纠缠不清的各种数学比例;他们是科学和文艺鉴赏方面的大家,他们卓越的才能和高超的品味令我们瞠目结舌。

19在那些对双方都没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事物上,即使我和同伴情感不一致,我多半会宽容自己的同伴。当我们观察一幅画、一首诗或者一个哲学体系时,就是如此。就算我所欣赏的那幅画、那首诗或者那个哲学体系,遭到你的否定,我们也不会因此而争吵。因为它们跟我们哪一个人都没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双方没有人会真正在意它们。所以,虽然在这些问题上,我们的观点正好相反,但是我们的感情依然不受影响,可以非常接近。

20对于和我们切身相关的事情,如果我和同伴情感不一致,保持和谐就很困难,但同时又极为重要。面对我的不幸和伤害,我的同伴自然不会用同我完全一样的观点来对待它们,因为这些不幸和伤害对我的影响更为密切。但如果我们缺乏一致的感情,得到我的宽容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我遭到的不幸,你无动于衷,一点也不愿安慰我;或者我受到了伤害,你却毫不愤慨,也不同情我的愤恨,那么,我们就再也不能就这些话题进行讨论,我们再也不能容忍彼此。对我的狂热和激情,你会感到讨厌,对你的冷漠寡情,我也会愤恨。

21虽然人类天生具有同情心,旁观者会尽可能设身处地地考虑受害者的一切细节,力求完整地描述受害者的处境。然而作了这样的努力之后,旁观者的情绪仍然不易达到受害者所感受的激烈程度。在旁观者脑海里,始终会提醒自己,自己是安全的,不是真正的受害者。虽然这不至于妨碍他们产生跟受害者的感受相似的感情,却足以使他们的感情没法像受害者本人那么强烈。受害者意识到这一点,但还是渴望旁观者跟他的感情完全一致。但是,受害者得到旁观者安慰的唯一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感情降低到旁观者能够接受的程度。例如,受害者在表达情感时,不能用过于尖锐的语调,不能歇斯底里,这样才能同旁观者的情绪保持和谐一致。

22当事人和旁观者的感情决不会完全相同,但是它们可以和谐一致。这种和谐一致的产生,就在于天性既教导旁观者去理解当事人的处境,也教导当事人去设想旁观者的处境。旁观者假设自己就是当事人,并在内心感受到接近当事人的情绪。同样,当事人也经常假设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并由此冷静地想象自己的处境,感觉到旁观者也会这样看待他的处境。这就是双方和谐一致的基础。

23当事人经常设想如果自己是唯一的旁观者的话,他会如何被感动,特别是在旁观者面前,在他们的注视下时更是这样。在他开始这样做之后,他感情的激烈程度必然会降低。因此,不管当事人的心情如何动荡复杂,见到自己的朋友会让他更容易恢复安宁和镇静。而一个熟人能给我们的同情,肯定比一个朋友给我们的要少,我们从一群陌生人那里会得到更少的同情,因此我们在陌生人面前更加容易镇静下来,我们总是极力把自己的感情降低到可以得到陌生人赞同的程度。如果我们能控制自己,那么,一个熟人在场确实比一个朋友在场更加能使我们的心情平静下来,一群陌生人在场确实比一个熟人在场更加能使我们的心情平静下来。

24旁观者努力体谅当事人的情感,确立了温柔、有礼、和蔼可亲的美德。旁观者为同自己交往的那些人的灾难感到悲伤,为他们受到的伤害表示愤怒,为他们的幸福感到喜悦,他看起来是何等和蔼可亲啊!相反,如果某个人冷酷无情,心里只是想着自己,毫不关心别人的幸福或不幸,这个人看起来确实令人厌恶。

25当事人努力把自己的情绪降低到旁观者所能赞同的程度,产生了崇高、庄重、令人尊敬的美德。我们从那些在自己的处境中,尽力做到心境平静和自制的人的行为中,可以感到高贵合宜和优雅庄严。我们厌恶那呼天号地的悲痛,因为它缺乏含蓄,只是指望用长吁短叹、眼泪和讨厌的恸哭来引起我们对他悲伤的同情。但是我们尊敬有节制的悲哀,尊敬沉默而恢弘的悲痛。我们只能在红肿的眼睛、颤抖的嘴唇和脸颊之中才会发现这种隐约的悲痛。它使我们也保持沉默。我们专心地凝视着它,忐忑不安地注意我们的行为,唯恐我们不得体的举止搅乱了这种和谐的平静。

同类推荐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本书乃根据《大学》精华提炼而成。《四书》之一的《大学》,系小戴《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是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径。该书由宋儒朱熹经过四十余年的精心研究编写而成,共分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乃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是曾子之意而门人所记。
  • 伯林谈话录(人文与社会译丛)

    伯林谈话录(人文与社会译丛)

    伯林谈话录包括:从波罗到海到泰晤士河、现代政治学的诞生等内容。在这本谈话录中,以赛亚·伯林讲述了他的思想及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其中穿插着许多个人回忆。他谈到了马克思、维柯、赫尔德、赫尔岑等令他着迷并给予他深刻影响的思想家,也谈到了他的诸多挚友,如诺埃尔·安南、W.H.奥登、大卫·塞西尔、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斯蒂芬·斯彭德,尤其是他与阿赫马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的颇富传奇色彩的交往。从伯林精彩纷呈的谈话中,读者可以分享他对自由主义与宽容的信念,可以分享他对音乐与文学的激情,也可以对他的生活与个性获得一种独特的认知。
  • 季羡林的人生哲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季羡林的人生哲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本书集中体现了季羡林先生的生活哲学,在先生的眼里万事万物都有其内涵,集中表达了季先生对天地万物的大爱,让我们跟随季先生,感受生命,体悟生活,获得内心平和。
  •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论纲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论纲

    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原著(文本)为依据,以社会技术哲学视野中的“社会技术”为“先天综合判断”,对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进行了“发掘”、梳理和分析,分别考证了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根本、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源泉、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之灵魂、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之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观、剩余价值学说、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论等做了社会技术解读。
热门推荐
  • 马烽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马烽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本书收选作者创作历程中代表性作20篇,包括《饲养员赵大叔》《我的第一个上级》等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名篇。作为山药蛋派代表人物之一,马烽擅长写普通的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作品朴实、真挚、感人。该书主要是对马烽重要作的一次经典梳理,是研究马烽的重要入口。
  • 成帝从掠夺怒气开始

    成帝从掠夺怒气开始

    吴炽魂穿上古,绑定掠夺怒气系统!来自张三的怒气值+100!来自李四的怒气值+200!来自熊孩子的怒气值+100000!来自叶天帝的怒气值+200000!自从激活这个系统后,吴炽每天都想着如何招惹更强大的对手!修炼……那是不存在的……你们越怒,我就越兴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佛说帝释岩秘密成就仪轨

    佛说帝释岩秘密成就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低手不凡

    低手不凡

    少年自山上而来,拥有最神秘的体质,万千敌人在他面前如纸糊泡沫,一拳轰破。最霸道的功法,最神秘的职业,铁血少年征战不休,撑起都市至尊的封号,笑傲都市。
  • 生还游戏

    生还游戏

    我第一次坐飞机,不知道怎么回事,起飞后我就莫名其妙睡着了,等我再醒过来的时候,原本坐满的飞机只剩下十五个人,机长和空乘都不知道哪去了,窗外是一片无尽的黑暗,耳边是飞机引擎刺耳的轰鸣。这时,神秘恐怖的机舱广播突然响起。“欢迎登上嚎哭航班,飞机上有十五个人,只有少数人能活着下飞机!所以,请各位嚎哭着!颤抖着!努力活下去吧!”
  • 名门崛起:学霸女神,萌萌哒

    名门崛起:学霸女神,萌萌哒

    她,一介舞后,校园女王,一朝重生。他,帝国总裁,社团大神,矜贵不可言。曾经,她躲,他追。在他心若止水时,她却再一次在他心口泛起涟漪。别人眼中他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神,她的眼中,他只是苦苦追求,被伤的千疮百孔的可怜人。涅槃重生,结局又会如何?我喜欢你,饮鸩止渴,甘之如饴。
  •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每天一个健康箴言

    每天一个健康箴言

    均衡的饮食、充分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心理的健康、良好的居家环境、健康的职场生活、科学的防病治病、有效的排毒、开心的旅游等都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每天学点健康知识,既能打开视野,又能帮助您获得健康生活的经验。对于珍视健康的您来说,每天读一个健康箴言能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