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6400000025

第25章 思想与激情(2)

近年来,桑塔格的独立立场似乎加剧了无时间性甚至倒退。自治和责任的观念原本支持着自由漂浮的公共知识分子的象征体系,现在则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质疑,尤其是学院派的文化批评。与此同时,独立知识分子实践模式正在大规模地崩溃和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专业知识分子的“新阶级”: 技术专家、政策顾问和学院知识分子。

这些压力在重构知识分子图谱中产生了巨大的效应。近年来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也大为改变。他们的影响已经式微。公共领域日益多元化。

特里林认为,20世纪中期纽约知识分子写作的对象是“一个受过教育的阶级……他们遵循严肃的观念生活,并为具有这样生活的能力而自豪”。桑塔格同样认为其阅读对象是那些受过教育的人们,那些能够接受理性批评的人们。

有论者注意到,桑塔格的“社会批评方案”预设了“一个静态的、专注的读者,他们渴望分析与理性,从中折射出一个愿意接受批评的社会形象”。这样的观察是敏锐的。但这并不表明桑塔格对四分五裂的公共政治和文化领域的现实视而不见。相反,在其写作中,她非常注意勾勒这一过程。她更加呼吁一种更具批评思维的形式,把自由怀疑当成自由公共文化领域的理想话语。其不同形态的理想主义不仅表现在文化批评领域,也表现在政治活动之中,在其任国际笔会主席期间,她明显卷入了关于人权、出版审查制度以及言论自由等方面的问题,显示了一个作家作为社会公共领域良心的风采。

桑塔格提倡批评的独立性,使得她与某些知识机构、团体或组织保持了间距。在学院中,很少有人对她的作品感兴趣,尽管她的一些文章影响非常大,但没有引起广泛的争论。与此同时,同时代的法国人在学院中赢得了更多的掌声。她显得相对寂寥。其中主要的原因不在于她理论的原创性不足,而是其代表的知识分子立场与学院知识分子的立场的差异。

人文学科领域中的学院派已经学会了对“普遍知识分子”的怀疑。在他们选择性的知识模式中,他们更倾向于从福柯等人那里寻找理论资源,而不是从桑塔格这里寻找知识分子实践的理论依据。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普遍知识分子与专业知识分子立场的差距,而是在特定公共领域争夺知识权威和不同目标的反映。所以,毫不为奇,学院派找寻理论模式挑战普遍思想和教育的观念,以便在特定的知识领域或文化多元中占有一席。

女性主义者对桑塔格同样沉默,“作为一名知识女性,”她说,“你应该向所有的原型开放。”在她的一生,其性别一再被凸显,这反而模糊或遮蔽了其知识活动的成就。最著名的说法是,乔纳森·米勒(Jonathan Miller)称赞她“也许是美国最知名的知识女性”。但是,尽管桑塔格自称是个女性主义者,却很少参与女性主义的争论和问题,哪怕她目睹了女性主义运动在20世纪的历程。从这意义上说,她其实是女性主义崛起、发展、壮大的真正见证人。这一点可以解释女性主义者为什么对她的兴趣不大。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她采取的知识分子立场与女性主义的思想理论有所差异。安吉拉·麦克洛比(Angela McRobbie)很有见地地指出:“桑塔格代表了一个性别模糊的形象。她的许多文章都是关于男性的。”她认为,桑塔格的作品令人尴尬,并不因为她有意识地与学院知识分子保持距离,但现在应该严肃对待她的作品了,这些作品重要而且非常关键。

麦克洛比认为,桑塔格对女性主义讨论的漠不关心并不是一种缺席的失败,也无损于其作品的伟大,也不构成重大的遗漏,只是代表了作者特有的立场。她的看法无疑是对的。桑塔格本人近年来在不同的场合对此也有暗示。尤其是在《火山情人》的结尾,她借助笔下的人物道出了心声:“为了做到最好,有时候不得不忘记自己是个女人;或者欺骗自己说,做个女人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所有的女人都会这样想,本书的作者也不例外。”

在绝大多数作品中,桑塔格都致力于超越性别的问题,特别推崇与男性有明显联系的知识分子观念。这与她对美国纽约知识分子和欧洲知识分子传统的认同不无关系。麦克洛比对后一种认同有所暗示:“桑塔格与性别问题的距离表明在欧洲现代主义鼎盛时期还是在晚近时期,并没有女性的批评地位。除非她们首先超越性别。这里没有女性说话的地方。”同样的困境也表现于与纽约知识分子传统的认同之上。这里是个“男人的俱乐部”,象征性地点缀着一个“美国文坛的黑女士”,这一桂冠先由玛丽·麦卡锡把持,后来当仁不让地传给了桑塔格。

桑塔格与女性主义运动的疏离,其实也是她对集体性知识分子事业的怀疑所致。“我不喜欢拉帮结派。”早在1975年她就如是说。这是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宣言。她只是凭自己的良心说话。正因为如此,她才如此地推崇本雅明:“对于他来说,为自己留下许多不同的位置是很重要的——神学家、超现实主义者、美学家、共产主义者。这些位置彼此纠正。因此所有的位置他都需要。”同样,桑塔格的形象也不固定——美学家、道德主义者、自由左派、现代主义者——并努力保持这些位置的开放性。

桑塔格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她事实上成了“许多”符号:“新世界的福音使者”、“美国文坛的黑女士”、“最后的知识分子”等。她的一生都在变化,可是她的激情没变,她批判的灵敏触觉没变。在变与不变之间,桑塔格保持着一个公共独立知识分子的心智平衡。

桑塔格的最后一变是小说家。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在评论《火山情人》时惊奇地问道:“是不是最有远见的批评家也不满足于写小说评论,也要忍不住技痒,亲自操刀上阵?”在出版了这本小说后,桑塔格在好几次采访中说,这将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她将全身心投入小说创作,以实现夙愿。她告诉一个记者,“这是我写下的最好的书,我不想读者把我的书束之高阁。我觉得我又开始上路了……我是个大器晚成的人。也许我是看起来早慧,但我用了三十来年时间才鼓起勇气做我想自己能做的事”。这是一个再生的小说家的激情,她相信已经战胜了散文体的冷漠性,找到了更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激情。显然,散文形式不再满足于她作为作家的目的与梦想,但是,如果说转向小说标志着其文化批评视野的重大转变,局限了其普遍知识分子的敏感,这还为时过早。

我们应该意识到,桑塔格所说的新起点并不新。因为她在知识生涯中已经说过多遍,并且一直描述自己“在逃离过去的工作”。她自我创造的工作幻想使她不断地逃亡,正如她频繁修订自己的“位置”,编排观念与激情。她在谈论罗兰·巴特的“多元身份认同”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谈自己:“巴特的作品——他发誓是欲罢不能的写作——蕴含着连续与断裂、观点的堆积和最终的释放,是行进和反复的混合……巴特所描述的作家的自由,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逃离。作家是其自我的代言人,这一自我借助于写作在固定下来之前永远地逃离,就像精神永远在逃离那些凝固的学说。”

桑塔格的写作同样是在逃离: 逃离凝固的自我,追求对立的位置来检验自己的批评前提。其写作,正如巴特,构成了复杂的知识分子的自传。

现在,桑塔格被广泛誉为美国知识分子中一个奇怪的人,是纽约传统的“最后的知识分子”。她对于漂浮的普遍知识分子角色的执著,她对大众文化的反应,考虑到政治和文化大众在过去三十年中的分裂状态,似乎是时代错位。

托马斯·本德尔认为知识分子不再有公众:“现在公共文化领域中的受众多元化,这种文化本身就是都市化,彼此竞争。在过去,公众的分散,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还能成功地维持一体化。如今,公众立刻增加了代表性,也更分散,使他很难找到、抵达和定义。知识分子不再同大众有无自我意识的‘我们’关系。”

随着文化和品位的多元化,知识分子面对公众发言的机会相对受到了限制,在此情况下,普遍知识分子并没有特别的声音。种种迹象表明,本德尔的说法很有道理,公共领域日益分化,知识分子也就相应地局限在各个专业的领域。但是,普遍的公共知识分子并没有消失,他们继续寻找一个虽然存在着较大差异的听众群体。

无疑,桑塔格是这群在差异中追求同一的人群中最突出的角色。她不是最后的知识分子,而是把自己的怀疑、挑衅性思想、矛盾公之于众的知识分子,说出自己心里话的知识分子。

对桑塔格感兴趣的读者不妨找《作为心智的激情》一书来读。这是一本关于桑塔格的优秀传记。本文的素材主要编译自该传记。仅以之纪念刚去世的桑塔格。

同类推荐
  • 咖啡店

    咖啡店

    橙黄色的火云包笼着繁闹的东京市,烈焰飞腾似的太阳,从早晨到黄昏,一直光顾着我的住房;而我的脆弱的神经,仿佛是林丛里的飞萤,喜欢忧郁的青葱,怕那太厉害的阳光,只要太阳来统领了世界,我就变成了冬令的蛰虫,了无生气。这时只有烦躁疲弱无聊占据了我的全意识界,永不见如春波般的灵感荡漾……呵!压迫下的呻吟,不时打破木然的沉闷。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是一本随笔集,按照余秋雨先生走出的路子,和评论家将之视为标杆的尺度丈量,有不少文章可以归结为历史文化散文。 汇总完该书,一向不愿算账的我居然拨拉了一回心中的算盘。入选进来的作品全是近15年写下的,而自以为还耐读的篇章多是近七八年的收获。算起来自己走进写作的天地已有30年了。可是其间有半数时光都没涉足这个领域。而进入这个领域后又有将近一半的时间近乎练笔。由此看出,历史文化散文还真不是轻易就能摆弄成的。我有些胆大了。
  • 孤独落地的声音

    孤独落地的声音

    卡尔松·麦克库勒说:“要知道你是谁你就要有一个来处。”西海固,作为一个有特定象征意味的地理名称,承载过多少叙述者的苦难抒情。而对于我的故乡,那样一个小山村,就不见得有几人晓得。
  • 梁遇春散文:醉中梦话

    梁遇春散文:醉中梦话

    本书内容包括《观火》、《途中》、《苦笑》、《破晓》、《黑暗》、《又是一年春草绿》、《善言》、《讲演》、《救火去》、《人死观》等。
热门推荐
  • 凌天屠尊

    凌天屠尊

    当世第一神帝天屠者为救红颜,强收神焰而亡,地狱沉浮三千年后,重新踏上修行之路。天要收你,我便屠了那天,地要葬你,我便碎了那地,神佛亡你,我便让他们烟消云散!待我重新归来时,定要那阴阳逆乱,血染青天!
  • 念卿朝朝暮暮

    念卿朝朝暮暮

    作为皇帝最小的女儿,苏迎朝表示,一定要为亲爱的父皇分担一些。所以苏迎朝便带着随从,悄悄出宫,美曰其名寻找有才之人。谁知被自己看上的那个可爱的子在几年之后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阴郁丞相。小片段:迎朝:“我们不熟,为何公子还要缠着小女子不放?”某丞相:“不熟?当年你可不是这样说的。”迎朝:“可我真的不认识你……”某丞相:“无妨,反正我们迟早会成亲。”迎朝:……登徒子PS:架空勿考究,女主非软萌,男主亦阴暗,主要攻言情,配角是助攻,作者更智障,不喜切打击(非押韵,不要在意)
  • 封神榜与剑

    封神榜与剑

    古玩店主,意外进入秦始皇墓,竟然是秦始皇唯一后人,遭遇封神榜追杀,被迫进入昆仑山轮回洞。穿越异界竟然是李唐帝国人皇李世民独子!修炼天才,天生自带封神榜和秦始皇剑两大古物。看我如何征战异界大陆。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发小之谜

    发小之谜

    这是属于四个人的故事,我们四个同一姓,性别,不同年龄但是因为奶奶家在一起,所以熟知
  • 武道圣尊

    武道圣尊

    叛逆生死,掌控轮回。无名小子命不该绝,穿越异世。且看新生郭叶峥嵘一世,称尊成神。登临诸天,雄霸蛮荒。
  • 快穿拯救黑化男主

    快穿拯救黑化男主

    宋清容是一颗名为无情无欲的石头,活了很久,在现代,她一不小心出了身体,被系统娃娃选为宿主,开始了快穿之旅,但是没想到,她不过关啊!在第二个世界结束的时候,她本该回现代了,但是系统娃娃说她可以留下来!可以留下来!!留下来!!!好,情感缺失的情感慢慢被收回,然后她就变渣女了……别问为什么,只是因为慢慢渗透她的情感竟然是色……然后每一个世界宋清容都走上撩汉子的路,不撩不舒服。她记得曾经问过系统娃娃,每一个世界的男主是不是不同一个人,系统娃娃回答得很心虚地说是。然后任务结束后,有一个男人找上门来,不,不算是一个男人,是,一个少年,他说:“老婆,跟我回家。”宋清容:“……”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