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9100000056

第56章 龙图公案(25)

包公即拘齐人犯,先问邻右萧兴等道:“你是近邻,知其详否?”兴道:“是夜之事,小人通未知之。次早起来,听得佣工人喊叫,众人入内,看见工人绑在地上,遂即解放,报知许早夫妇,觅至山窠才获曾氏,不能行止,遗帕在旁是的。余事不知,不敢妄言。”包公道:“旁遗有帕,帕上既有嘉宾的名,必是他无疑了。”宾道:“小人三日前遗此帕于路,并未在山。况一人安能捉人而绑人?此皆夙仇诬陷。”早道:“日间分明是你掷银调戏,二妇喊骂才出。是晚被劫,并未去财,况有手帕硬证。若是贼劫必定掳财,何独奸妇?乞老爷严刑拷出同党,以伸此冤。”包公喝叫将宾重打二十,令其招认,宾仍巧言争辩。包公令将原被告二人一起收监。邻证发出。私嘱禁子道:“你谨守监门,若有什闲人来看嘉宾,不可令他相见,速拿来见我,明日赏你。若泄漏卖放,杖六十革役!”禁子道:“不敢。”包公退堂,禁子坐守。

不多时,有二人来监门前呼宾,禁子开了头门,守堂皂隶齐出,扭住二人,进堂敲梆。包公升堂。禁子道:“获得二人,俱皆来探嘉宾的。”包公问明姓名,喝道:“你二人同奸曾氏,嘉宾先已报出,正欲出牌捕捉,你却自来凑巧。”二人面皆失色,两不相照。化龙道:“并无小人两个,彼何妄扳?”包公道:“嘉宾说,若非你二人,他一人必于此事不得。从直招来!”化龙道:

“彼自干出,妄扳我等。”包公见其词遁,乃令各打二十,不招。

又将二人夹起,远置廊下。监中取嘉宾出来,但见夹起二人,心中慌张,包公高声骂道:“分明是你这贼强奸曾氏,我已审出;二人系你同奸,彼已招承道是你叫他,非管他事,故将他夹起。”

嘉宾更自争辩不已。仍令夹起,嘉宾畏刑乃招道:“是日,小人不合到其家掷银,被他骂出,遂叫二人商议,计出化龙。乞老爷宽刑。”包公道:“你二人先说妄扳,嘉宾招明,各画供招来。”

三人面面相视,无言抵答,只得招认。判道:

“审得赵嘉宾,不羁浪子,恃富荒淫,罔知官法之如炉。尚倚爪牙,擒奸妇女,胜若探囊而取物。棍徒化龙等,既未能尽忠告以善道,抑且相助而为非。又不能陈药石之箴规,究且设谋以纵欲。明火冲家,绑缚二人于地上。开门擒捉,轮奸曾氏于山中。败坏纪纲,强奸不容于宽宥。毋勿首从,大辟用戒乎刁淫。”

第八十四则借衣

话说开封府祥符县学生沈良谟,生一子名猷。里人赵家庄进士赵士俊,妻田氏,年将半百无子,止生一女名阿娇,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时与沈良谟子猷结为秦晋。未经一载,良谟家遭水患所淹,因而家事萧条。士俊见彼落泊,思与退亲。

其女阿娇贤淑,谓母田氏道:“爹爹既将我配沈门,宁肯再适他人?”田氏见女长成,急欲使之成亲,奈沈猷不能遣礼为聘。一日,士俊往南庄公出,田氏竟令苍头往沈猷家,请猷往见,将银与彼作聘。猷闻大喜,奈身悬鹑百结,遂往姑母家借衣。姑母见侄到,问其到舍有何所议?沈猷道:“岳母见我家贫,昨遣人来叫我,将银与我以作聘礼,然后迎亲。奈无衣服,故到此欲向表兄借用,明日清早奉还。”姑母闻得亦喜,留吃午饭后,立命儿王倍取套新衣与侄儿去。谁料王倍是个歹人,闻得此事,即托言道:“难得表弟到我家,须消停一日去,我要去拜一知友,明日即回奉陪。”故不将衣服借之,猷只得在姑母家等。王倍自到赵家,诈称是沈猷,田夫人同女阿娇出见款待,见王倍礼貌荒疏。

田氏道:“贤婿是读书的人,为何粗率如此?”倍答道:“财是人胆,衣是人貌。小婿家贫流落,居住茅屋,骤见相府,心不敢安,故致如此。”田夫人亦不怪他,留之宿,故疏放其女夜出与之偷情。次日,收拾银八十余两,又金银首饰、珠宝等约值百两,交与倍去。彼只以为真婿,怎知提防。倍得此金银回来见猷,只说他去望友而归,又缠住一日,至第三日,猷坚要去,乃以衣服借之。

及猷到岳丈家,遣人入报岳母,田夫人惊怪,出而见之,故问道:“你是我婿,可说你家中事与我听。”猷一一道来,皆有根据。但见言词文雅,气象雍容,人物超群,真是大家风范。田夫人心知此是真婿,前者乃光棍假冒,悔恨无及。入对女道:“你出见之。”阿娇不肯出,只在帘内问道:“叫你前日来,何故直至今日?”猷道:“贱体微恙,故今日来。”阿娇道:“你早来三日,我是你妻,金银皆有。今日来迟矣,是你命也。”猷道:“令堂遣盛价来约以银赠我,故造次至此。若无银相赠亦不关什事,何须以前日今日为辞。我若不写退书,任你守至三十年,亦是我妻。

令尊虽有势,岂能将你再嫁他人!”言罢即起身要去。阿娇道:

“且慢,是我与你无缘,你有好妻在后,我将金钿一对、金钗二股与你去读书,愿结下来世姻缘。”猷道:“小姐何说此断头的话?这钗钿与我,岂当得退亲财礼乎?凭你令尊与我如何,我便不肯。”阿娇道:“非是退亲,明日即见下落。你速去则得此钗钿,稍迟,恐累及于你。”猷不懂,在堂上端坐。少顷,内堂忙报小姐缢死。猷还未信,进内堂看之,见解绳下,田夫人抱住痛哭,猷亦泪下如雨,心痛悲伤。田夫人促之出道:“你速出去,不可淹留。”猷忙回姑母家交还衣服,告知其故。后王母晓得是儿子去脱银奸宿,此女性烈缢死,心甚惊疑,不数日而死。倍妻游氏,亦美貌贤德,才入王门一月,见倍干此事,骂道:“既得其银,不当污其身,你这等人,天岂容你!我不愿为你的妇,愿求离归娘家。”倍道:“我有许多金银。岂怕无妇人娶!”即为休书离去。

再说赵士俊,数日归家,问女死之故。田夫人道:“女儿往日骄贵,凌辱婢妾,目前沈女婿自来求亲,见其衣冠褴褛,不好见面,想以为羞,遂自缢死。亦是她一时执迷,与女婿无干。”

士俊说道:“我常要与他退亲,你教女儿执拗不肯,今来玷我门风,坑死我女儿,反说与他无干!我偏要他偿命。”即写状与家人往府赴告。

告为奸杀女命事:情切于父子,事莫大于死生。痛女阿娇,年甫及笄,许聘兽野沈猷。未及于归,猷潜来室,强逼成奸,女重廉耻,怀惭自缢。窃思闺门风化所关,男女嫌疑有别。先后是伊妻子,何故寅年吃了卯年粮。终久是伊家室,不合今日先讨明日饭。生者既死,同衾合枕之姻缘已绝;死者不生,偿命抵死之法律难逃。人命关天,哭女动地。上告。

赵进士财富势大,买贿官府,打点上下。叶府尹拘集审问,一任原告偏词,干证妄指,将沈猷拟死,不由分诉。

将近秋时,赵进士写书通知巡行包公,嘱将猷处决,勿留致累。田夫人知之,私遣家人往诉包公,嘱勿便杀。包公疑道:

“均是婿也。夫嘱杀,妻嘱勿杀,此必有故。”单调沈猷,详问其来历,猷乃一一陈说。包公诘道:“当日小姐怨你不早来,你何故迟来三日?”猷道:“因无衣冠,在表兄王倍家去借,苦被缠留两日,故第三日才去。”包公闻得,心下明白。乃装作布客往王倍家卖布。倍问他买二匹,故高抬其价,激得王倍发怒,大骂道:“小客可恶。”布客亦骂道:“谅你不是买布人。我有布价二百两,你若买得,情肯减五十两与你,休欺我客小。”王倍道:

“我不做客,要许多布何用?”布客道:“我料你穷骨头哪比得我!”王倍暗想,家中现有银七八十两,若以首饰相添,更不止一百五十两,乃道:“我银生放者多,现在者未满二百,若要首饰相添,我尽替你买来。”布客道:“只要实买,首饰亦好。”王倍遂兑出银六十两,又以金银首饰作成九十两,问他买二十担好布。包公既赚出此赃,乃召赵进士来,以金银首饰交与他认。赵进士大略认得几件,看道:“此钗钿是我家物,因何在此?”包公再拘王倍来问道:“你脱赵小姐金银首饰来买布,当日还有奸否?”王倍见包公即是前日假装布客,真赃已露,情知难逃,遂招承道:“前者因表弟来借衣服,小的果诈称沈猷先到赵家,小姐出见,夜得奸宿。今小姐缢死,表弟坐狱,天台察出,死罪甘受。”包公听着其情可恶,重责六十,即时死于杖下。

赵进士闻得此情,怒气冲天道:“脱银尚恕得,只女儿被他污辱怀惭死了,此恨难消。险些又陷死女婿,误害人命,损我阴德。今必更穷追其首饰,令他妻亦死狱中,方泄此忿。”王倍离妻游氏闻得前情,自往赵进士家去投田夫人说:“妾游氏,自到王门,未满一月,因夫脱贵府金银,妾恶其不义,即求离异,已归娘家一载,与王门义绝,彼有休书在此可证。今闻老相公要追首饰,此物非我所得,望夫人察实垂怜。”赵进士看其休书,穷诘来历,果先因夫脱财事而自求离异,乃叹息道:“此女不染污财,不居恶门,知礼知义,名家女子不过如是。”田夫人念女不已,见夫称游氏贤淑,乃道:“我一女爱如掌珠,不幸而亡,今愿得你为义女,以慰我心,你意何如?”游氏拜谢道:“若得夫人提携,是妾之重生父母。”赵进士道:“你二人既结契母子,今游氏无夫,沈女婿未娶,即当与彼成亲,当做亲女婿相待何如?”

田夫人道:“此事甚好,我思未及。”游氏心中甚喜,亦道:“从父亲母亲尊意。”即日令人迎请沈猷来,入赘赵家,与游氏成亲,人皆快焉。

异哉,王倍利人之财,而横财终归于无;污人之妻,而己妻反为人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此足证矣。

第八十五则壁隙窥光

话说庐州府霍山县南村,有一人姓章名新,素以成衣为业,年将五十,妻王氏少艾,淫滥无子。新抚兄子继祖养老,长娶刘氏,貌颇妖娆。有桐城县二人来霍山县做漆,一名杨云,一名张秀,与新有旧好,遂寄宿焉。日久愈厚,二人拜新为契父母,出入无忌,视若至亲。杨云与王氏先通,既而张秀皆然。一日新叔侄往乡成衣,杨云与王氏正在云雨,被媳撞见。王氏道:“今日被此妇撞见不便,莫若污之以塞其口。”新叔侄至夜未回,刘氏独宿。杨云掇开刘氏房门,刘氏正在梦寐,杨云上床抱奸,手足无措,叫喊不从。王氏入房以手掩其口助之,刘氏不得已任其所寝,张秀亦与王氏就寝。由是二人轮宿,杨云宿姑,张秀宿媳;杨云宿媳,张秀宿姑。新叔侄出外日多,居家日少,如是者一年有余,四人意甚绸缪。不意为新所觉,欲执未获。杨、张二人与王氏议道:“老狗已知,莫若阴谋杀之,免贻后患。”王氏道:

“不可,我你行事只要机密些,被获不到,无奈你何。”

叔侄回来数日,新谓继祖道:“今八月矣,家家没有新谷。

今日初一不好去,明日早起,同往各处去讨些谷回来吃用。”次日清早,与侄同行,二处分行。新往望江湾略近,继祖往九公湾稍远。新帐先完,次日午后即回。行至中途,突遇张、杨二人做漆回家,望见新来,交头附耳,前计可行,近前问道:“契父回来了,包裹、雨伞我等负行。”行至一僻地山中,天色傍晚,二人哄新进一深源。新心慌大喊,并无人至。张秀一手扭住,杨云于腰间取出小斧一把,向头一劈即死,乃被脑骨陷住,取斧不出。倏忽风动竹声,疑是人来,忙推尸首连斧丢入莲塘,恐尸浮出,将石压倒。二人即回,自谓得志,言于王氏。王氏听得此言,心肠俱裂,乃道:“事已成矣,却不可令媳妇知之,恐彼言不谨,反自招祸。”王氏又道:“倘继祖回寻叔父,将如之何?”

张秀道:“继祖回来,你先问他,若说不见,即便送官,诬以谋死叔父。若陷得他死罪,岂不两美。”王氏、杨云皆道:“此计甚妙,可即依行。”初六日,继祖回到家中,王氏问道:“叔何不归?”继祖愕然道:“我昨在望江湾住,欲等叔同回,都说初三日下午已回。”王氏变色道:“此必是你谋害!”扭结投邻里锁住,自投击鼓。

正值朝廷差委包公巡行江北,县主何献出外迎接,王氏将谋杀事具告。包公接得此词,素知县主吏治清明,刑罚不苟,即批此状与勘审。当差汪胜、李标,即刻拿到邻右萧华、里长徐福一起押送。县主道:“你叔自幼抚养,安敢负恩谋死,尸在何方?

从直招来!”继祖道:“当日小人与叔同出,半路分行,小人往九公湾,叔往望江湾,昨日小人又到望江湾邀叔同回,众人皆道已回三日,可拘面证。小人自幼叨叔婶厚恩,抚养娶妇,视如亲子,常思图报未能,安忍反加杀死?乞爷细审详察。”王氏道:

“此子不肖,漂荡家资,嗔叔阴责,故行杀死,乞爷爷严刑拷究,追尸殓葬,断偿叔命。”县主唤萧华上平台下问道:“继祖素行如何?”华道:“继祖素行端庄,毫无浪荡事,事叔如父,小人不敢偏屈。”县主令华下去。又问徐福:“继祖素行可端正?”徐福所答,默合华言。县主喝止,乃佯怒道:“你二人受继祖买嘱,本该各责二十,看你老了。”县主知非继祖,沉吟半晌,心生一计,喝将继祖重打二十,即钉长枷,乃道:“限三日令人寻尸还葬。”

令牢子收监;发王氏还家。王氏叩头谢道:“青天爷爷神见,愿万代公侯。”喜不自胜。

县主乃问门子道:“继祖家在何处?”门子道:“前村便是。”

二人直至门首,各家睡静,惟王氏家尚有灯光。县主于壁隙窥之,见两男两女共席饮酒。杨云笑道:“非我妙计,焉有今日?”

众皆笑乐,惟刘氏不悦道:“好好,你便这等快乐,亏了我夫无辜受刑,你等心上何安?”杨云道:“只要你我四人长久享此快乐,管他则甚。大家饮一大杯,赶早好去行些乐事。”王氏道:

“都说何爷明白,亦未见得。”杨云道:“闲话休说。”乃抱住刘氏。刘氏口中不言,心内怒起,乃回头不顾。王氏道:“老爷限三日后追尸还葬,你放得停当否?”二人道:“丢在莲塘深处,将大石压住,不久即烂。”王氏道:“这等便好。”县主大怒回衙,令门子击鼓点兵,众人不知其故。兵齐,乘轿亲抵继祖家,将前后围定,冲开前门,杨、张二人不知风从何起,见官兵围住,遂向后走,被后面官兵捉住,并捉妇男四人回衙,每人责三十收监。

次早出堂,先取继祖出监,问道:“你去望江湾,路可有莲塘否?”继祖思忖良久道:“只有山中那一丘莲塘,在里面深源山下。”即开继祖枷锁,令他引路,差皂快二十余人,亲自乘轿直至其地,果然人迹罕到。继祖道:“莲塘在此。”县主道:“你叔尸在此莲塘内。”继祖听了大哭,跳下塘中,县主又令壮丁几人下去同寻,直至中间,得一大石,果有尸首压于石下。取起抬上岸来,见头骨带一小斧,取之洗净,见斧上凿有杨云二字,奉上县主。县主问道:“此谁名也?”继祖道:“是老爷昨夜捉的人名。”又问:“二人与你家何等亲?”继祖道:“是叔之契子。”遂验明伤处,回县取出妇男四人,喝将杨云、张秀各打四十,令他招承。不认。乃丢下斧来:“此是谁的?”二人心慌,无言可答。

喝令夹起,二人面面相视,苦刑难受,乃招道:“小人与王氏有奸,被彼知觉,恐有后祸,故尔杀之。”县主道:“你既知觉察奸情为祸,岂不知杀人之祸尤大!”再重打四十,枷锁重狱。县主谓王氏道:“亲夫忍谋,厚待他人,此何心也?”王氏道:“非关小妇人事,皆彼二人操谋,杀死方才得知。”县主道:“既已得知,该当先首,胡为又欲陷继祖于死地?你说何爷不明,被你三言四语就瞒过了,这泼贱可恶!重打三十。”又问刘氏道:“你与同谋陷夫,心何忍乎?”刘氏道:“此事实未同谋。先是妈妈与他二人有奸,挟制塞口,不得不从。其后用计谋杀,小妇人毫不知情,乞爷原情宥罪。”县主道:“起初是姑挟制,后来该当告夫,虽未同谋,亦不宜委曲从事。”减等拟绞;判断杨云、张秀论斩;王氏凌迟;继祖发回宁家。当申包公,随即依拟,可谓法正冤明矣!

第八十六则桷上得穴

同类推荐
  • 草莽龙蛇传

    草莽龙蛇传

    本书从丁晓开头,逐步叙述朱红灯、上官瑾的故事,而后再以丁晓的故事结尾;从历史背景上补述了朱红灯创立义和团及定下“扶清灭洋”大计的背景;从故事上补充了丁剑鸣同索家的交往的一些事及不谅于武林,从而使得《龙虎斗京华》的故事情节更为完整。丁晓,因其父近豪富而远江湖,自幼少出家门,却在朱红灯与姜凤琼的暗中鼓动下,离家出走,独走江湖。
  • 速求共眠:我与生活的一段非虚构

    速求共眠:我与生活的一段非虚构

    一个被名利裹挟的作家“阎连科”;一段写实名利场的非虚构;一场场非爱非情的回忆和记述;一桩桩情节与事件的肯定与否定;一种又一种声音的交叉和叠加;一笔又一笔纪实与虚构的互动与互成;是作家写了小说,还是小说写了作家、导演和众生?是苦难拯救了人生的真情,还是真情如窗帘般遮掩了生活的黑暗?《速求共眠》之所求,是对真相的跪拜,还是对人、名利和欲望造就的时代的镜射?
  • 等待洗牌

    等待洗牌

    我们那地方的人喜欢把县里的书记、县长叫作知县,这里边蕴含了多少想法和内容,一时间也没人能够说得清楚。我站在新来的知县门口轻轻地敲了三下门:咚咚咚。里边传来知县的声音:请进。我推门进屋,跟知县点下头:林县,您找我……林知县看都没看我一眼,从一盒软中华里取出一支烟来。我看见知县办公桌上有只打火机,我应该主动上前拿起火机给他点着。
  • 出乎意料的爱

    出乎意料的爱

    《出乎意料的爱》将独特的目光栽种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并能用勤奋的笔触潇洒游弋于其中。它既有对乡村生活的忆旧,又有对现代生活的感悟,既有对美好人生的歌咏和赞颂,又有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出乎意料的爱》由汪云飞所著。
  • 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徐坤文集)

    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徐坤文集)

    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北京的爱情故事,讲述了一群生于60年代,80年代大学毕业后怀着梦想来到北京的新移民在这个城市的奋斗故事和跌跌撞撞的感情历程。书写了60后一代文艺青年的成长与伤痛。因有作者的半自传色彩,被评论家誉为“椎心泣血”之作,在青年读者中获得极大反响。
热门推荐
  • 斗罗大陆之万界召唤系统

    斗罗大陆之万界召唤系统

    宅男唐轩,踩在了漏电的插线板上,就此穿越,还获得了一个万界召唤系统,剧情斗一斗二。[斗一女主:宁荣荣,朱竹清,古月娜(召),千仞雪,斗二女主:马小桃,凌落宸,张乐萱。]注:斗二是主角唐轩儿子的冒险。书友群:643752794
  • 老婆惹不得

    老婆惹不得

    他是秦氏集团的接班人,温柔是他的招牌,腹黑才是他的本性;从未想过要娶她做老婆,却因父母认定她,还让他整一个娶妻作战计划;他想尽千方百计诱拐她,目地就是生米煮成熟饭,好完成父母交待的任务,可是天公不作美,她见招拆招,哟喝!看来他的老婆有两把刷子嘛!面对挑衅,她只说了一句“有病,就要治”,而他就是那个执行者,屁颠屁颠地直接将人送进精神病院;她虽然温柔,但决不是任人掐任人扁的软柿子,为了悍为爱情,或者从来都不心慈手软;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太古神帝在都市

    太古神帝在都市

    赵辰,一个混迹都市的小子,一次寻宝,得到神帝传承,从此一飞冲天!通天石碑,可以穿越位面做最牛逼的虚空商人。轮回之力,不死不灭!十万法则,信手拈来,我就是天才,我要当神帝,一统三千大世界,喝最烈的酒,打最牛的怪,泡最美的妞!好吧!其实小爷就喜欢装个逼。新书,萌萌修仙系统,起点首发!
  • 酒上仙

    酒上仙

    一次意外的相遇。二人再续前缘。卫子尘:我只愿你世世安好。世人皆醉我独醒——白沫初你若天仙,我便星辰。——卫子尘
  • 都市之天才绝禀

    都市之天才绝禀

    当一个少年从他国最可怕的重地归来,他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 西游护法篇

    西游护法篇

    大道初创之时,六天鬼气,八部鬼帅,人鬼交错,精邪遍地,淫祠林立,巫觋鬼道流行…最严重不过西牛贺洲...
  • 大洞经吉祥神咒法

    大洞经吉祥神咒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隐谈判:后台交易

    隐谈判:后台交易

    本书介绍了谈判的技巧,分八章,内容包括:“真正的谈判开始于正式谈判之前”、“谈判就是一场攻心术”、“谈判上半场——站在谈判的门外”、“中场不休息——用策略去掌控结果”、“谈判下半场——坚持就是胜利”等。
  • 修魔

    修魔

    这世界如此黑暗,如此不堪。天地既不容我,那么我决意灭生死、覆苍生,以血为躯,便是成魔,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