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6000000049

第49章 教育的心理战术——培养卓越不凡的孩子(2)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说:“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面对孩子的梦想,很多父母会说那是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他们不明白,正是有了梦想,不切实际才有可能变为实际。

一个真爱孩子的父母应当精心保护孩子的梦想,让梦想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梦想就像人体成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与氨基酸,缺少它,大脑的营养就跟不上,思维就会迟钝,没有想象力、创造力。父母要学会给孩子以梦想,让孩子在无数个梦想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尊重战术:自尊是人生必须学会的第一个原则

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一群刚刚入园的孩子横七竖八地坐在图书馆的地毯上,等待着接受他们人生的第一课。

一位老师微笑着问他们:“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拿出一本书,讲了个很短但很优美的童话。然后她告诉孩子们说:“这个故事是一个作家写的,就在这本书里面,你们长大后,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现在哪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站起来,用幼稚的童声讲道:“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这时,小朋友们看到老师在桌子上摊开一张非常好的纸,并开始很认真、工整地记录着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

“下面,”老师又说,“哪位小朋友能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有一位小朋友站起来,他仔细地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

虽然画得很不像样子,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最后,老师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这份作品装订在一起。并在封面上写下了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及“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举过头顶:“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我相信,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自尊是人生必须学会的第一个原则,要想让孩子真正长大成人,就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站着”,而不是“趴着”去仰视那些大人物,这种自信心与健全的人格会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一个人的心灵世界,是要靠自尊来支撑的。尊严可以带给人自信,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就是“尊重法则”。

研究显示:与9个月至3岁的幼儿多交谈,会使这些孩子日后变得更聪明。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平等,彼此尊重,且保持沟通交流的家庭里,孩子的智商会比别的孩子明显高出很多。

甘地夫人法则:让孩子勇敢面对挫折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作为领袖,她对印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妈妈,她是孩子心中最好的导师。

甘地夫人认为,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使他们以后能够从容不迫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作为母亲,她必须帮助孩子平静地接受挫折,陪养他自我克制的能力。

甘地夫人的儿子拉吉夫12岁时,因病要做一次手术。面对紧张、恐惧的拉吉夫,医生打算说一些“手术并不痛苦,也不用害怕”等善意的谎言来安慰孩子。可是,甘地夫人却认为,孩子已经懂事了,那样反而不好,所以她阻止了医生。

随后,甘地夫人来到儿子床边,平静地告诉拉吉夫:“可爱的小拉吉夫,手术后你有几天会相当痛苦,这种痛苦是谁也不能代替的,哭泣或喊叫都不能减轻痛苦,可能还会引起头痛,所以,你必须勇敢地承受它。”

手术后,拉吉夫没有哭,也没有叫苦,他勇敢地忍受了这一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成功,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挫折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父母时刻呵护就能避免的。要让孩子知道,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没有面对挫折的经验,长大以后就无法更好地战胜挫折。

教会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不但能使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平稳,而且父母也会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但这种教导要从孩子还是幼儿的时候就开始,从小培养他们直面挫折的意识和勇敢承受挫折的能力。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个性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和挫折,孩子经历的第一次挫折很可能就从吃药打针开始。

看着孩子满脸恐惧、浑身发抖、几近绝望的样子,听着他世界末日般的哀求:“妈妈,妈妈,我怕,我怕,我不想打针。”家长不免有些心疼,但这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也是必须独自承受的,因为人生的坎坷会远不止于打针吃药!

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应教育孩子克服依赖思想,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只有当孩子充分地感受到挫折带来的痛苦体验时,才会激发他们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若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孩子就会在挫折情景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战胜困难。

教会孩子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关键是要顺其自然,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孩子明白生活有苦有乐,还孩子以生活的本来面目,让孩子认识挫折,经历挫折,从而学会战胜挫折的本领。

超限效应:不要过多地批评孩子

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到教堂听牧师的募捐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令人感动,就准备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后,牧师还在滔滔不绝,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都会引起接受者的不耐烦或逆反心理,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例如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经常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对孩子做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事实上,父母对孩子没有必要有错必究。孩子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认知能力、思维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等比较差,犯一些小错误是难免的,也是情有可原的。如果对其要求过于苛刻,以为不管多大的孩子干了错事都是非常糟糕的,是品行或道德问题,凡事上纲上线,搞“阶级斗争”,甚至不惜用谩骂、体罚来纠错,势必造成负面影响,使孩子受到重大的心理创伤。

一旦受到批评,孩子总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这样,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犯错违规的冲动没有化解,反而被压抑,成为一种心理情结,削弱了孩子的防御能力与生存能力,使孩子的反抗心理高亢起来。

为避免这种超限效应的出现,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自己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少。

总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注重“度”,把握好“分寸”,避免“物极必反”的超限效应。“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

期望战术:像海鸥一样

有个孩子平时学习很努力,他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但是考试时,同桌很轻易地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困惑地问妈妈:“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差?”

妈妈明白,儿子的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但是她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孩子的问题。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妈妈没有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聪明。因为她知道,这不是儿子想要的答案。

妈妈也不想说一些话来应付孩子,比如,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你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因为她知道,像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却一直在默默努力的孩子,平时活得已经够辛苦的了。所以妈妈决心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的学业一直在继续,虽然他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他一直刻苦努力,因此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也一直在提高。为了鼓励儿子的进步,妈妈决定带他去看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妈妈知道了该怎么回答儿子多年来的问题。

妈妈和儿子坐在沙滩上,海边停满了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是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同样,真正能够取得成就的人,不一定是天资聪颖的孩子;而是一直不断努力的孩子,即使天资不好,因为努力也一定能获得成功。

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父母不但对有天赋的孩子应抱着良好“期望”,就是对那些天赋不高甚至愚笨的孩子也不要丧失信心,也要给以良好的“期望”。要改变对孩子的不良印象,形成良好的印象,并通过自己的言行,传达给孩子,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行为,孩子最终也会让父母满意。

作为家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对孩子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使孩子感受到这种期望。这样,孩子就会确立一种良好的自我形象,并乐意为实现这种良好形象而做出艰苦努力,把自己潜在的天赋变为现实的才能。

因此,为了使你的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了使你的孩子得到进步,父母请多给孩子一些赞赏吧!让孩子在你积极态度的指引下良性发展。

同类推荐
  • 暗示

    暗示

    《暗示》内容简介:打开生活,一把钥匙就够了;征服命运,拥有一件武器就够了——暗示的力量。石赟编著的《暗示》将告诉读者:最强的力量在内心,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教育者就是你!而这种力量是每个人都可掌握的,人人都可获得幸福,成功离你只有1步!人人都可延长寿命,疾病其实离你很远!每个父母都可以得到完美的孩子,这是教育的全部精髓!
  • 在终点相遇

    在终点相遇

    我们过去的人生经历塑造了我们当前的思维模式。我们会用这种思维模式来思考某件事,看待某个人,解决某个问题。大多数时候,当我们这样做时,事情恍然大悟,他人可以理解,问题迎刃而解。然而我们在一生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事、一些人、一些问题,让我们觉得“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样?!”“这个人怎么能这样对我?!”“方法怎么就行不通?!”事实上,作者认为,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制造了我们的问题,而我们又在用惯性思维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能换个思维模式看问题,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在本书中,作者结合心理学家弗洛姆关于人性的思考、埃利斯的ABC理论、埃里克森关于身份认同的观点,并融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带我们踏上了一场无意识探索之旅。
  • FBI逻辑推理学

    FBI逻辑推理学

    本书提到了八种FBI常用的逻辑推理法,包括三段推理法、形神推理法、连锁推理、驳谬推理、归纳推理、同异推理、假设推理和逆向推理法。
  •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女人是一幅百看不厌的画,女人是一本百读不倦的书。学做男人先要读懂女人,学做女人先要读几本女人的书。
  • 人脉心理学

    人脉心理学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自己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热门推荐
  • 吴郡图经续记

    吴郡图经续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活着,因你而美丽

    活着,因你而美丽

    这是描述我国著名烧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的长篇传记。作者以尤其动情的笔调咏叹了主人公毕生倾力于青春美丽、生命美丽的烧伤外科学。以大量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呈现出盛志勇院士在我国烧伤医学上的巨大贡献,这同是地是对整个人类未来的贡献。
  • 寂寞深处的风景

    寂寞深处的风景

    西海固永远是一块出产优秀诗人的沃野,这其中的奥秘大概与地气、方言、接受力等诸多现象有关。特别是文化的冲突更容易在一个诗人的笔下产生灵性,更容易在灵魂的层面上叩问自我。
  • 盛唐之帝国崛起

    盛唐之帝国崛起

    这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穿越到贞观初年的杜乘风,意外的得到一个强大的帝国系统!立志要让炎黄子孙摆脱压迫,走上富强,要让现代文化发扬光大的他,凭着自己在现代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加上帝国系统的辅助,开始一步一步地改变大唐,改变世界!他嫉恶如仇,极其护短!敢于挑战世俗,敢于打破一切!一边吸收人才,一边暗中发展自己的实力,最后通过大败突厥开始崛起,玩智谋,造武器,征服一个一个的国家,横扫一切,最终建立强大帝国,称霸大陆!虽然偶尔有些装逼,但并不无脑,虽然有系统,但系统几乎没有存在感!本书讲求逻辑合理,情节一步一步展开,或许题材有些小众,技法有些生疏,欢迎各位书友指点,评论!本书有热血,有亲情,有正能量,有改革创造。主角无敌,没有虐,只有爽看杜乘风如何利用强大的实力一步一步征服大陆各个国家最后成立强大帝国的历程。
  • 原一平的疯狂推销术

    原一平的疯狂推销术

    在日本保险业,他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近百万的日本寿险从业人员中,也许会有人不知道十大寿险公司老总的名字,但绝对没有人不认识原一平。“推销之神”已名声赫赫、收入丰厚,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的疯狂推销。他总是睡得晚、起得早。他的太太曾关爱地埋怨他说:“以我们现在的储蓄已够终生享用,不愁吃穿,何必每日再这样劳累地工作呢?”原一平回答道:“这不是不愁吃穿的问题。而是我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着,是这一团永不服输的火在身体内作怪的缘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网游之摸金法师

    网游之摸金法师

    什么?你很牛逼?我告诉你,我牛逼的时候系统都拿我没办法。什么?你很强大?来来来,刚好我手下小弟们有点无聊。旺财,咬他!对对对,就是这种眼神,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哎哎哎,别跑啊小马马,小虫虫你又调皮了……
  • 倒计七日

    倒计七日

    一个人发现自己还剩七天可活的时候该怎么安排呢
  • 卿自佳人

    卿自佳人

    卿自佳人,奈何做贼。她本是一个聪明,美丽,活泼的富家小姐,无奈因为家里连遭变故,被大火毁掉了容颜,经历坎坷,以甚至被恋人“抛弃”,为了查清真相,寻回母亲珍贵的首饰,在险境中被相似遭遇的美男救治,从此两人辗转江湖,变成了“盗贼”,有人说她是侠盗,帮助过很多人,有人说她是传奇,与两个年轻男人纠缠不断,爱恨缠绵,但最终与爱人终成良缘,从江湖全身而退。
  • 格雷厄姆·格林作品集(共9册)

    格雷厄姆·格林作品集(共9册)

    格雷厄姆·格林是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1950年,初次获得提名,一生提名多达21次,被誉为诺贝尔文学奖无冕之王。一生虽未获奖,却被一众诺贝尔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福克纳、V.S.奈保尔、J.M.库切、威廉·戈尔丁、马里奥·略萨视为精神偶像和导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说:“虽然把诺贝尔奖授给了我,但也是间接授给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读过格林,我不可能写出任何东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拉斯·福塞尔说:“未授予格林文学奖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错误。”本作品集收录了格雷厄姆·格林从早期到后期的所有代表作品:《人性的因素》、《我们在哈瓦那的人》、《恋情的终结》、《命运的内核》、《安静的美国人》、《一个被出卖的杀手》、《斯坦布尔列车》、《恐怖部》、《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