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6200000014

第14章 影响群体意见与信念的间接因素(1)

群体某些想法的迸发与实施有时突然的令人瞠目,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背后必定有种持久的准备性因素在发挥作用。这种因素使群体接受某种信念后就对其他信念具有绝对排斥性。

在研究了群体心理构成之后,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情感、思维以及推理模式,下面我们将研究群体意见和信仰是如何形成并确立的。

影响群体意见和信念形成的因素有两种: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间接因素是指,使群体接受某种信念后就对其他信念具有绝对排斥性的因素。这类因素的存在,使某些具有影响力和惊人结果的新想法更容易产生,虽然这些想法看上去是自发产生的。群体某些想法的迸发与实施有时突然的令人瞠目,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背后必定有种持久的准备性因素在发挥作用。

在这种准备性因素长期、持久的作用下,间接因素就会发展成为劝说群体的积极作用,即间接因素变成了直接因素。如果缺少之前的准备性作用,直接因素便不会发挥作用。因此,直接因素是指能够促使某种想法形成、实施并产生作用的因素。直接因素会使群体决议突然被执行,骚乱的爆发、罢工决议的制定,甚至绝大多数人授予某人权力推翻政府的行为,皆归因于此。

在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中都可以发现这两种因素起到的连续作用。仅以最显著的事件法国大革命为例,其间接因素包括:哲学家的著书、贵族的强征暴敛以及科学思想的进步。有了这些条件的准备,群体思想很容易被直接因素激发,它可以是演说者的激情演讲或是对宫廷党无关紧要改革的抵抗。

间接因素具有普遍性,是构成群体一切信念与意见的基础,包括种族、传统、时间、制度和教育。

现在我们看看这些因素到底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使群体走出野蛮状态的有力支撑

种族因素必须位于首位,因为它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因素。我在另一本书中已有充分论述,这里不再多述。在前一章中我们说明了历史上的种族是什么样的,他们的族群特点一旦形成后,是如何通过遗传规律具备创造信仰、制度和艺术天赋的;总之文明的所有构成要素仅仅是种族特征的外在表现。此外,当种族天赋从一个民族传播向另一个民族时,所有要素必将经历最深刻的变化。

环境变化和不同事件的发生可以看作是一时的社会性暗示因素。它们可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如果这种社会性暗示因素与种族性暗示因素,即民族世代相传的因素相抵触时,这种影响力往往只能是暂时的。

我们将在本书后面几章还会谈到种族影响力的问题,并会指出这种影响力将强大到能够决定各种族的典型特征。由此可知,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群体,他们的信念和行为自然千差万别而且受到影响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控制我们内心最深处自我的无形主人

传统是以往观念、需求和情感的表现。它是种族综合作用的产物,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巨大。

自胚胎学证明了时间对于生物进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来,生物学界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如果这种观念可以更多的为人所知,史学界也会出现不小的变化。然而现在这种观念尚未普及,许多政治家与上个世纪的理论家一样思想老化,他们仍旧认为社会可以同自己的历史割裂,完全仅凭理性的光芒重铸未来。

民族是由历史创造的有机体。与其他有机体一样,它只能通过缓慢的遗传积累不断进化。

人类一直受传统支配,当他们形成群体时更是如此。表面看来,他们可以轻易改变传统,但实际上他们改变的只是传统的名称或外在形式,正如我之前一再重复的那样。

我们不必对此感到遗憾。因为民族特征的形成或是文明的建立都离不开传统。因此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背负着两大使命,一是建立一套传统体系,二是当这套传统体系的有益成果消耗殆尽时,要竭力将其摧毁。就如同文明的建立离不开传统一样,文明的进步同样也离不开对传统的毁灭。想要平衡变与不变的关系,实在太难了。如果一个民族的传统过于稳定,那么它将不会再有变化。这时,采取暴力革命也没有用。因为革命之后,要么是打破的锁链重新拼凑在一起,原先的帝国再一次重现,要么就是这些碎破的链锁各自散落,混乱无序之后衰败随之而来。

因此对一个民族而言,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维持原有制度,然后用微小而不易察觉的方式对其进行改进。这种理想状态很难实现,只有古罗马和近代英国成功的使用了这种方法。

的确,死守传统、极端反对变革的正是群体。那些有地位的群体尤是。我坚持认为群体精神是保守的,即使是最暴力的反叛最多也只能造成几句口令或条款的变动。上个世纪末,面对一座座被毁的教堂,一个个被驱逐或走上断头台的神父,我们会以为传统的宗教观念大势已去。然而没过几年,为了顺应大众需求,废止的公开礼拜制度又重新建立了起来。

昔日遭到毁灭的旧传统,又开始大行其道了。这个事例极好的证明了传统对群体心理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作用。寺庙的神像、宫殿中最专制的暴君不是最可怕的,因为他们在顷刻间就能被打倒。但是那些控制我们内心最深处自我的无形主人,却不会被引起任何反抗,只会在数百年的岁月里慢慢衰退。

真正的创造者和伟大的毁灭者

无论是社会学还是生物学,时间都是影响它们最有力的因素之一,是唯一真正的创造者和伟大的毁灭者。时间,使沙土堆积成山;时间,使地质时代低等无名的细胞演变成高等而有尊严的人类。数百年的作用足以改变任何固有现象。人们已经正确的认识到,如果时间充足一只蚂蚁也可以将勃朗峰夷为平地。如果一个人掌握了随意改变时间的魔力,他便具有了信徒赋予上帝的权力。

这里我们只讨论时间对群体意见形成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看,时间的力量是巨大的,像种族这样重要的因素都取决于它,因为没有时间种族便无法形成。一切信仰的产生、发展和灭亡同样取决于时间,是时间使它们获得力量,继而失去力量。

正是时间,为群体意见和信仰的产生提供了各种准备,至少为它们的生长提供了土壤。这就说明了为何某些思想在一个时代可以实现,而在另一个时代却行不通。时间,使各种零散的信念和想法不断聚集并从中产生某个时代的思想。这些思想的产生不是一时偶然,它们全都深深根植于漫长的过去。当它们开花结果时,是时间为它们作了准备。想要了解它们的起源就要追溯过去。它们是过去的后代,未来的母亲,也是时间永远的奴隶。

因此,时间是我们真正的主人,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它足以改变一切。

如今面对群体各种危险的欲望以及由此将会带来的破坏和动荡,我们感到深深的不安。可是时间可以独自让这一切事物恢复平衡。拉维斯(Lavisse)十分中肯的写道:“没有哪种政治体制能在一天之内建立。任何政治和社会组织都是数百年时间锻造的产物。封建制度在其法令典章建立以前,经历了数世纪的无序与动荡;君主专制政体同样是在经历了数百年后,才形成了自己的管理体系。这些等待的时期是极不平静的。”

虚假、短暂的外衣

制度的建立可以纠正社会弊端,制度与政府的完善可以使国家进步,社会变革可以通过各种法令的颁布来实现;在我看来,上述观点仍然受到普遍认同。它们是法国大革命的起点,也是当今各种社会学说的基础。

一连串的事实经历一直无法撼动这个巨大的谬误。哲学家和史学家试图证明它的荒谬性,但总是徒劳无功。然而,他们轻而易举的证明了各种制度是观念、情感和习俗的产物,而观念、情感和习俗不会随法律制度的重新制定发生改变。一个民族不可能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的制度,就像它无法选择自己头发和眼睛的颜色一样。

制度和政治体制都是种族的产物,它们不是时代的创造者,而是时代创造的产物。各民族受到的统治不是根据他们一时的随意狂想,而是由他们的特征决定的。一种政治制度的建立需要数世纪的时间,然而改变它同样如此。制度没有什么固有性质,无所谓好坏。特定时期内对某一民族有益的制度,对另一个民族可能极为有害。

进一步说,一个民族无法真正改变自己的制度。虽然通过革命可以改变制度的名称,但却没有办法改变其本质。这些名称只是些无用的符号,当史学家探究到事物内部时,他们几乎从不在意这些符号。例如,英国这个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采用的仍是君主立宪制,而原属西班牙的美洲共和国尽管实行的是共和制宪法,但国内极端暴虐的专制统治仍然十分猖獗。决定他们命运的是民族特征,而不是他们实行的政治体制。我曾在前一本书中通过列举事例证明了这个观点。

因此,浪费时间制定各种俗套的宪法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它只是无知的修辞学家毫无价值的劳动。制定宪法需要依靠必要性和时间来完成,最明智的办法是让这两个因素发挥作用。

这个办法被盎格鲁——撒克逊人采用了,正如研究他们的伟大史学家麦考利(Macaulay)所指出的那样,拉丁民族的各国政客们应该牢记这种办法。他指出,从纯理性角度看,法律可以取得的所有好处表现得十分荒谬而矛盾。他将拉丁民族大量炮制的宪法资料与英国宪法进行比较后指出,英国宪法是在必要性支配下缓慢的发生变化的,绝非是思辨式推理的结果。

不考虑是否严谨对称,只考虑是否方便易行;绝不仅仅因为异于寻常而改变;决不改革创新除非感到不满或者要消除不满;决不制定宽泛的法规除非出现特别案例,从约翰王时代到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这些原则一直指导着成立了250年的议会,使它们从容应对所有的事情。”

各个种族的法律与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该种族的需求,因此我们无需进行猛烈变革,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必须一一加以考察。例如,对于中央集权制的优缺点,我们可以专心于从哲学方面进行研究。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由不同种族构成的民族用1000年的时间来维护中央集权制度;一场旨以摧毁过去一切制度的大革命不得不对这种制度有所顾忌,甚至使其进一步强化时,我们就应该承认它是某些独断需求的产物,承认它是这个民族的生存条件;那些探讨如何毁灭它的政客,对他们可怜的智商我们感到遗憾。如果他们不小心成功了,这预示着可怕的内战即将爆发,但战争之后,又立刻会出现一种比旧制度更具压迫性的中央集权制度。

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制度不是深刻影响群体特征的因素。我们看到某些国家,如美国,在民主制度下取得了高度繁荣,然而原属西班牙的美洲共和国在极其相似的制度下,却仍然生活在卑劣、混乱的状态中时,我们应该承认制度与一个国家的兴衰无关。

任何民族都受其固有的特征支配,所有与特征不符的制度都只能是一件虚假、短暂的外衣。确实,为了强行建立某种制度,血腥战争和暴力革命一直都在发生,并且仍将继续。

人们就像对待圣人的遗骸一样,赋予制度以创造幸福的超自然力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制度引起的大动荡是由于其对群体心理产生的反作用。

但是,制度并非以这种方式产生影响。因为不论成功失败,它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影响群体心理的是各种幻想和话语,特别是话语,它们的影响力有如它们的虚幻性一样强大,对其令人吃惊的影响力我们很快会在后面进行说明。

使民族走向衰落的刽子手

同类推荐
  • 盲点心理学

    盲点心理学

    生活中,我们有着太多视而不见或者考虑不周,有着太多的心理盲点,这些盲点大多是因为我们不自知造成的,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错误的认知和行为。人性盲点有着两面性,如果我们了解不够,我们可能就会深受其害;如果我们能充分了解并运用它,那么,它将让我们的人生收益。本书从人生、生活、人际、思维、成功、工作、恋爱七个方面出发,列举大部分人在每个方面常存在的盲点,让我们做事少出错,并且减少因为不当与不自知的言行造成的各种错误。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有趣而又深刻的故事,揭示了大部分人可能存在的盲点,帮助读者透视自我、改善人际,最大限度地提升个人的心理修养,更好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 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本书献给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包括什么内容,自己以往对心理学的理解是否是正确的,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分为16章,从浅入深,由个人到社会,大略介绍了心理学最受关注领域的基础知识,并结合了一些案例,可以让读者朋友们拥有更快速的阅读体验。本书还结合生活,提出了一些立足于实际的建议,希望能为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 现代崇拜心理学

    现代崇拜心理学

    崇拜心理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犹如心灵中燃烧的熊熊圣火,它使人感到有所寄托,有所期望,有所追求。科学、正确、适度的崇拜心理能够引导人们走好人生之路,并产生正确的行动方向和行为后果,带来美好的人生。
  • 共鸣的灵魂:河合隼雄谈幸福

    共鸣的灵魂:河合隼雄谈幸福

    《共鸣的灵魂》是日本心理治疗大师河合隼雄凭借几十年心理咨询经验开出的五十多副“心的处方”。如果说,作息正常、均衡饮食、多运动,是提升身体免疫力,保持健康的好方法。那么,多读有意心灵的书,关注自己的思考与面对事情的走向,就是保持心灵健康的好方法。河合隼雄这些不寻常的观点,很值得细读深思。一边读,一边独立地思考,不知不觉间,你会赫然发现,自己内心的想法竟然大不相同来,对同样一件事竟有了完全不同的体会。在不经意间就能翻转对人性心灵的理解,河合隼雄不愧是日本第一流的临床精神分析大师。
  •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日常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和隔阂多缘于对对方错误的判断。而这种误会,会使得人际关系变得更复杂。如果你懂得解读别人的表情密码,那么就能轻松地走进对方心里,在高兴的时候陪他们高兴,在难过的时候陪他们难过,这样在交往中你就占了绝对的优势。若你完全不懂他人的心理,会让别人觉得和你话不投机,就很难引发其内心的情感共鸣,他人便会本能地对你产生抵触和对抗心理。所以,准确地理解对方的微表情可以了解别人真实的内心世界,从而为人际交往提供指导和帮助。总之,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里,大家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相处交往,如果你能从别人的微表情中揣摩出对方的心思,那么你就能很好地洞悉他人的内心。
热门推荐
  • 六十种曲四喜记

    六十种曲四喜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创造

    创造

    闺密们都说理惠是个奇迹,不光说理惠是个奇迹,说理惠的外婆也是个奇迹。九十岁的人了,耳不聋眼不花,一餐还能吃进去半个肘子,你说是不是奇迹?而且外婆还不糊涂,不光眼面前的事情,更远的,很远的,十几年、几十年前的,甚至民国的事情她也一样说得出来。但是外婆有个毛病,说起以前的事情,她是只说事,不说人,故事说得脉络清晰,精彩绝伦,里面永远缺少一个人物。一当外婆唠叨起来,理惠总是半听不听,打不起精神听完她的故事。外婆也不气,仍然唠叨她的,就像念一部永远念不完的经书,不管有没有听众,她是一念到底。
  • 有个遗忘症女友怎么破

    有个遗忘症女友怎么破

    有一个健忘的女朋友是个什么感觉?上午约好了出去吃饭,下午女朋友却忘得一干二净。路痴一个,还把自己弄丢,某大佬真有点害怕女朋友把他也忘了。后来……他担心的事情还是成真了某大佬一次又一次的被忘掉。但是!女朋友这么笨,什么都忘,为什么学习却是个中翘楚?
  • 三生石铭

    三生石铭

    黄泉路畔,奈何桥边,三生石魂,孟婆谪仙……五公子,小女子这厢有礼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谕国度

    神谕国度

    原本生活在奥特村幸福安康的小男孩,却因为她的出现,改变了自己一生的轨迹。奥特村惨遭灭顶之灾,奋不顾身却惨遭毒手……遭遇重重磨难,暗叹世界的衰落……从一名幼稚的小男孩转变一代剑士的传奇故事。
  • 追光

    追光

    苏苒第一次见韩栋,隔着人群,一眼便似一枪,砰!正中心脏。韩栋第一次见苏苒,这个女人第一天就在公共场合吵架,像话吗?苏苒:我在戏里谈过很多次恋爱,我想在现实中谈一次,和你。韩栋:任何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这是一个外柔内刚犟的要死的女星和一个外刚内柔毒舌却暖心的男人的故事。
  • 18岁后靠自己,你必须懂点经济学

    18岁后靠自己,你必须懂点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18岁以后,你最先要考虑的应该是经济学!经济学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就业、工作、婚姻、购物、消费等都要用到经济学知识和原理。《去梯言 18岁后靠自己,你必须懂点经济学》的重点不在于要求你能掌握那些深奥的理论或者学会使用数学、图表之类的工具分析经济问题,而是在于逐步引导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现实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学会选择,做出正确决策,减少成本,理性消费,感性生活。早懂经济学,你的生活多几份保障,你的未来更加光明!
  • 灵魂深处的感悟

    灵魂深处的感悟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光明磊落坦荡做人,能够治愈自身干净的“灵魂”!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的素质,拓展和延伸时代的步伐,远离尘嚣浮华背后的诱惑,思想意识不能模糊淡薄。灵魂是人生路上的一道风景线,是精神寄托鼓励支撑逆境中的成长,是生命中唯一的希望和信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免疫功能。生活一定要经得起灵魂的考验,经常自我反省灵魂的毒素堆积,及时消除过剩的灵魂,才能拥有生活品质的综合考验。回馈灵魂给你带来的乐趣、惊喜、快乐、幸福感和成就感!灵魂是人生旅途中唯一的伴侣,是幸福生活的真谛!灵魂来自于平时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遇到每个人、每一件事触碰后的感悟,这部小说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 极品鬼妃:王爷总想套路我

    极品鬼妃:王爷总想套路我

    满京城的人都知道凌阳王是个残废,整天只能坐在板舆上。他新娶的王妃新婚之夜勾引别人,给他戴了一顶巨大的绿帽子。初夏表示不服,从来都没听说过新婚之夜新娘子一个人满园子跑的。你们就是想陷害我!这时的凌阳王脸色大变,猛地自板舆上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