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6500000003

第3章 让你爱上经济学(2)

同样,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一个物品如果只有使用价值,不在交换中体现它的价值,那它就不是商品。

比如食品架上的面包,如果它只是用来充饥而不售出,那他就不能称为商品,而只有价值却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在垃圾箱里也不会找到,因为这种物品根本不存在。

所以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结合,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的对立性体现在:商品的所有者不可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生产者追逐的是商品的价值,因此他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购买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因此他就必须为其价值做相应的支付。

当顾客在某服装店买衣服时,如果老板既想拿到钱又不想让顾客把衣服拿走,这是肯定办不到的。反过来,如果顾客既想拿到衣服又不想付钱,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此,对于同一个商品来说,无论是卖者还是买者,都不能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在实际生活中,物品的使用价值总是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因此使用价值的产生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产生于人与物之间,二是产生在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之下,离开这两个条件,物品就无所谓使用价值了。

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某种商品时,只会对此种商品具体的用途感兴趣,也就是说人们看中的只是商品的具体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衣服是因为衣服可以满足穿的需要,购买食品,是因为食品可以满足吃的需要。

通常情况下,同一使用价值可以通过不同的事物表现出来;反过来,同一事物又包涵着多种使用价值。对不同使用主体而言,同一事物的使用价值可能会不同,对同一使用主体而言,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环境中又可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大千世界里各种商品以千姿百态的使用价值为人们所喜爱,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但由于商家的趋利性,很多商品从包装到宣传,都以暗示或明示的方式夸大其使用价值,诱导消费者产生错觉。

消费者在购物时,难免会跳进商家设置的陷阱。如果你想让自己的钱花的更到位,就要在购物前确定你所需要购买的使用价值,褪去商家宣传诱导的华丽外衣,以商品最实际的使用价值作为衡量标准。

999990元的“天价螃蟹”——价值与价格

近几年来,媒体关于天价商品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比如天价酒、天价烟、天价手机等。前一阵子,一对“天价螃蟹”卖到999990元,引起舆论一片喧嚣,也招致公众无数板砖。

两只螃蟹,一公一母,公的重300克,母的重200克,再加上包装、人工、运费等所有损耗,总计下来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近10万元的价格,但其售价却远远高于这一价格。

别以为这种高定价是生产商自作多情的宣传,看一下销量你就知道了,据店老板介绍,这种螃蟹刚一上市就订出十几对,有个人订的,也有高档酒店订的。可见,“天价螃蟹”的外卖市场相当红火,但随着公众的声讨和媒体的批述,“天价螃蟹”事件终于在岸滩搁浅。

一桩桩天价事件粉墨登场又垂垂落幕,但一次次价值与价格的衡量却在人们心里水过留痕。

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它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支配因素。

通常,商品的价值与价格是相互匹配的,也许从某一次具体交换看,商品价格和它的价值有时是脱离的,比如一对“天价螃蟹”卖到999990,这与其本身价值相去甚远。但从较长时间和整个社会的趋势看,商品价格仍然与它的价值相符合。

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具体化,也就是说它指的是价值的大小。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商品的价值与价格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的联系可概括为: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反映。价值决定价格,价格表现价值。他们的区别是:价值是可以独立存在于商品当中的,而价格却不能脱离价值单独存在。

价值规律表明,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简单来说也就是,无论价格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都是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但价格不能过分偏离商品的基本价值。

有些商家认为自己可以随意确定商品的价格,因此,市场上的天价商品层出不穷。但事实上,他们的定价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和相应的价格法规。否则必然招致惩罚。

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受很多因素影响。

不同社会形态,影响价格的因素也有所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价值规律自发地起调节作用,价格更多地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影响商品的价格,国家运用价值规律,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

比如受供求关系影响,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有些穷人可能会因为买不起粮食忍饥挨饿。但在我国,国家会用库存粮食来填补市场,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限制粮食价格,使粮价不至于疯狂暴涨,让百姓有米下锅。这一做法保障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世间万物都不是绝对静止的,即他们是在不断的运动中达到平衡的。价格和价值同样也有着他们的运动规律。

价格运动规律是指价格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表现价值,实现价值并围绕价值变动的规律。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在遵照价值规律的前提下,以价值为固定参照,价格围绕价值上下变动的规律。

价值运动规律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规律。在符合价值规律运动要求的前提下,商品交换必须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价格运动规律与价值运动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价值规律对价格运动的内在支配。价格体现商品价值,也就是商品值多少钱。价值规律对价格运动具有强制性,这种强制性迫使价格无论怎样运动变化,都必须趋向于价值。

二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必须通过价格运动来表现。价值本身是一个抽象概念,是蕴涵于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本身无法表现自己,只有通过价格这一表现形式来达到外在的表现,同时价格规律也要通过价格运动来表现。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的还是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也就是买这件商品需要花多少钱。由于商家的炒作,天价的东西固然还会有,但消费者在买东西时,还是要保持理性,从商品的价值出发去衡量商品价格。

购买的目的是什么——使用价值

在朋友的生日晚宴上,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高跟鞋和货车哪个更好”?乍听起来,这个问题提的实在可笑,这两者能有什么关系?晚宴上有人打趣说哪个都不好,钱最好,钱什么都能买。半醉状态的人们甚至还争论起来,一个说当然是货车好了,货车价格高,又能运东西,而且,就是再旧的货车,把它卖掉,买双高跟鞋还是不成问题的。

另外一个朋友举着酒杯说,我看不见得,大街上的女士们,穿高跟鞋的有的是,可没见他们每天坐着货车上下班,也没看有几个女孩子在远程物流里当货运司机。这时旁边也有人附和着说,就是,你看到哪位女士离得开高跟鞋?但是他们的生活大都不会直接接触货车。

终于有个聪明人讲话了,他说那要看你需要什么了,如果你想穿鞋子,绝对不会去售车市场买一辆货车回来,就是全世界所有货车都一块钱一辆,你也不会把他买来穿在脚上。你还是会去商场按照脚的尺码给自己买双鞋子穿。

当然了,对于一个搞物流的人来说,如果他恰好需要一辆货车,即使是高跟鞋再便宜,对他来说也是不相关,即使货车几百万一辆,他还是要买货车,因为他不是需要穿高跟鞋,而是需要搞运输。

此人说完这番话,一口气干了杯子里的酒,等着挨批。但却没人说话,所有讨论的人全都住嘴,他们想到了一个共同的概念,大家异口同声,“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它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比如面包能充饥,饮料能解渴等等。

有时候没有价值的物品也具有使用价值,比如阳光、空气等自然物。使用价值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一个共同属性。所有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任何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反之,毫无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成为商品的。

使用价值不同于商品的交换价值,这一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商品的属性角度看,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能够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交换价值从属于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出来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某种社会关系。

第二,存在的载体不同,使用价值是永恒的范畴,一直存在,而交换价值却是以商品为载体而存在的,他的存在只有在商品上才能得到体现。

第三,使用价值的存在是必须的也是客观的,它不以交换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但是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品必定具有使用价值。

第四,生产商和消费者的目的不同,生产者是为了获得交换价值,但消费者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

人们购买商品,或者获得非商品的某种物质,都是以获得其使用价值为最根本的目的,使用价值的存在体现了事物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使用价值反映了事物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大千世界里各种事物以千姿百态的使用价值为人们所喜爱,构成了人们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内容,人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这些事物的使用价值。

洛阳纸贵——供给和需求

左思是西晋太康年间一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在《晋书·文苑·左思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小,左思的父亲就看不起他,经常对别人说生了这个儿子很后悔。

甚至左思成年后,他父亲还对朋友们说:“左思已经成年了,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候”。受到这种鄙视,左思很不甘心,于是开始发愤学习。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准备,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他写了一部《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其水平大大超越前人,比汉朝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更加被人认可。在京城洛阳,人们竞相传抄,市面上的纸张一下子就贵了几倍。原来每刀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了两倍甚至三倍,一时间洛阳纸贵。尽管如此,洛阳的纸张还是销售一空。

为什么会出现洛阳纸贵呢?因为当时在洛阳,人们竞相传抄《三都赋》,使纸的需求倍增,而纸的供给却跟不上需求,这样就使纸的价格不断上涨。其实,这里牵涉到了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供给和供需。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中的左右手。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有句至理名言:“你可以将一只鹦鹉训练成经济学家,因为它所需要学习的只有两个词:供给与需求。”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这里所说的供给指有效供给,它必须满足生产者有出售的愿望和供应的能力这两个基本条件。

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在消费者有效需求的前提下,它包括两个条件:消费者有欲望的购买和有能力的购买。

一巴掌拍不响只有供没有需是不行的同样,只有需没有供也不行,在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供给和需求呈现出三方面的关系。

当供需平衡时,市场价格是正常价格。比如市场上对大白菜的需求恰好是五千吨,而菜农的白菜储量也恰好是五千吨,这就是一种供需平衡,这时的白菜价格是与其价值相符的,是正常价格。

当供过于求时,市场价格低于正常价格。河北有个西红柿种植基地,当地靠西红柿发家的人很多。但在2006年的西红柿旺产季节,路边的水沟里,田间地头的垃圾堆旁,西红柿几乎堆成了小山。

这些西红柿都又红又大,看不出哪里不好,他们不是被暂时放在那里,而是只能被扔在那里当做下一年的肥料。因为市场上的西红柿实在是太多了,由于供大于求,市场价格低于正常价格,菜农们连本钱都收不回。

供大于求时会出现价格下降,但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就会高于正常价格。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写到: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供不应求使北京的白菜在浙江卖的很好,而福建的芦荟则会在北京卖出好价钱。正如洛阳纸贵一样,市场上供不应求的货品当然价格上涨了。

有时,供需的变化会受到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当甲型流感肆虐的时候,全国各地药店的消毒液、药用口罩、板蓝根、以及莲花清瘟胶囊等的价格都上升了,甚至一些洗手液,室内清洁剂等日用品也成了消费者的抢购对象。这主要是因为甲型流感病毒造成了消费者对这些物品需求的剧增。

中东战争爆发,美国的汽油价格就会上升,这一现象反映了供给与需求对市场的作用。无论何时,供给和需求的作用都是通过价格来反映的。需求越大,供给不足,价格就越高;需求越小,供给过量,价格就越低。

另外,把需求和供给的范围扩展到社会化的宏观层次,就产生了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可以提供给社会的商品和劳务总量,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口的商品和劳务总值。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各种渠道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包括国内支付力和国外支付力。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会使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领域达到相对平衡的比例关系。

同类推荐
  • 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拉弗曲线、破窗理论、银根紧缩 、市场泡沫、金融危机……这一系列陌生又严肃的经济学术语让我们面对经济学总是提不起劲。不过经故事包装,他们又变得亲和、好沟通。如果你是经济学的初级入门者,用故事来解释经济学再适合你不过了。
  • 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读完它,你会明白商家促销惯常的花招,你会解释生活中恼人的莫名其妙的冲动,你会理顺复杂的人际关系,你会经营好自己的婚姻爱情。
  • 最神奇的经济学定律

    最神奇的经济学定律

    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从事着怎样的职业,生活在怎样的人生状态里,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也总有针对各种问题总结出的原理或定律。本书介绍了80个神奇的定律,从生活化的场景出发,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分类解读,力图为读者呈现浅显易懂的经济学定律。
  • 税收的逻辑

    税收的逻辑

    从过去大众普遍对税收和财政预算漠不关心、一无所知,到现在“税痛指数”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可见我们已进入税感时代,财税知识的普及势在必行。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几年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的财税类时评、随笔文章和接受的一些媒体访谈,延续了作者平实严谨的行文风格和人文视角。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感受到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发生的实质性进步,了解与我们切身相关的财税制度,从而积极有力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 近代以来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近代以来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从历史学的视角和方法出发,梳理公共租界、法租界、条约时期上海租界以及1937年到1949年的上海城市规模问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
热门推荐
  • 那些年在山寨的日子

    那些年在山寨的日子

    “丫丫的,打劫了、打劫了!那个帅哥,跟我回寨子去,不从?看本姑娘的厉害!!”当贼了,打劫了,千不该万不该劫了个酷王爷,报复、充军、发配,天哪,不过是四年前初次相遇,咋知道四年后重逢是麻烦不断……人、神、魔,剪不断、理还乱……预知下回分解,大大们还请关注——《劫个王爷当老公》
  • 大医者

    大医者

    技能、药物、器具、毒素。这是一个充满了异能和道具的故事。新书《厨艺者》已经上传,喜欢美食的书友可以去看看。
  • 过去

    过去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代嫁新娘

    代嫁新娘

    人生若只如初见,他也许会记挂她一辈子,但人生中没有“若”这种有路可退的词,他们在一个最不和谐的时间相遇,并在一个最不可谐的时间做了夫妻。她,只是一个代嫁新娘,她象是一个窃取了别人幸福的小偷,无法理直气壮。当那个正选再次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时,她知道自己那偷来的幸福该结束了,她没有资格占据着理应属于别人的位置,她该放弃了。无辜的她,只不过是他用来报复父母的工具。他一直在逃避自己的感情,也一直无法正视对她的感情。以为,一切终将过去;以为,幸福已经来临。在那一个她准备迎接幸福秋雨绵绵的夜晚,她失去了那还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失去了迎接光明的权利,她在一个陌生的黑暗世界中自我放逐,让痛苦吞噬着那早已千疮百孔的心,哀莫大于心死,她的心早已死了。错过的缘分真的还有机会重来吗?
  • 重生豪门:心肝,狠狠撩

    重生豪门:心肝,狠狠撩

    【甜宠+虐渣】“唔......别......求放过......”说好的那里有问题,怎么真的真枪真刀地实干起来,反倒是她架不住了呢?!重生前,她前有渣男骗身骗心,后有黑白莲花继母后妹陷害,最憋屈的是被人一棍子打晕,胸前插了一匕首,葬身大海;后一朝重生,尼玛居然还是重回惨死当晚!为了逆天改命,她只得紧紧抱住某大佬大腿,自此,开启了无节操、无羞耻、无贞洁的同居之旅。灭渣渣、虐莲花、揪凶手,忙得不亦乐乎,某大佬还天天缠着她要糖吃。...她吃着刚买来的棒棒糖:“老公,你要吃吗?”某大佬目光如狼:“要!”扑倒~她欲哭无泪,说好的吃棒棒糖,怎么剥她衣服呢?
  • 桃花苒苒落谁家

    桃花苒苒落谁家

    聪明内敛的混血美人儿尹青苒。一个暑假的因缘际遇,让原本已经平静的校园生活,波澜再起,都说她恃靓行凶,脚踏多条船,好冤。奈何各“船”仍航速不减,该怎么破?在历经忧疑与探求之后,她最终会和谁并肩携手?又会和谁擦肩而过?其中有着命运的安排,也有着幕后的操纵……-【注】:非傻白甜,无狗血误会。剧情文,不会开篇就炸,躁者慎入。
  • 婚姻版潜伏

    婚姻版潜伏

    李嘉要打一场婚姻保卫战——老公罗可出轨了,小三儿竟是闺蜜小雅,为了拯救婚姻,李嘉没有揭穿他们,而是暗中不断制造麻烦希望他们知难而退,但又总被乐不思蜀的罗可巧妙化解……
  • 好为人师(中国好小说)

    好为人师(中国好小说)

    小说讲述了硕士毕业的数学老师蔺骥途在从教期间“不务正业”,最终离开学校,自己办起家教的故事。小说着重点描写了蔺骥途憨厚的为人处世方式和他与两位女子的交往过程,突出蔺骥途表面看似对于世事随遇而安,对于周围的人温柔和顺,但内心充满反抗,坚持自我的矛盾现状。
  • 乱世——无医

    乱世——无医

    一女扮男装的神秘医者,一妖异俊美的银发青年,一逗逼王爷,一妖孽狐狸,一温柔精灵。一行人,行各国,捕异兽,收灵植,冶百病。不一样的世界,奇幻的经历。“默无,这是什么?”“草。”“能吃吗?”“嗯。”某人正要将植物放进嘴里。“食之可致人不育。”“……”默无递给某狐狸一把植物。“这是什么?”狐狸好奇。“除狐臭用的。”“默无!”
  • 异能学院诚心莫叛

    异能学院诚心莫叛

    【特殊情况除外,周末节假日保底三更】狼人?血族?异能者?在这个神奇的世界,异能世家的天才混血小姐,微敛锋芒,改名换姓,女扮男装进入自家开的异能贵族学院,将展开怎样一副精彩的新画卷?当寻觅依已久的宝物就在自己的体内,她会作何抉择?血族和狼人的追逐,她该如何应对?这个世界上,有一群奇特的人……他们拥有常人难以相信的能力,无法用科学解释的能力……控水!瞬移!重力!浮力!控火!控温!意念!飞翔……这些能力源于大自然,这些人被称作为异能者。异能者的世界,在此开启……【主角的真实性格后面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