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8400000011

第11章 改变自己,一切就都变了(2)

智者修行不是走的形式,而是挖掘自身内在的潜力。一天,希运禅师刚刚踏入禅堂,云游的僧众就围了过来,希望可以得到开示。

希运禅师问:“你们想得到什么啊?还是赶紧离开吧!”

但是慕名而来的众僧却不肯离开。希运禅师只好坐下来,说:“你们这些人根本就不配让人开示。表面上看来,你们在行脚修行,看到有千人的禅院就蜂拥而至,听说某人已经开悟就赶过去希望得到开示。但是这种行为只能被人讥笑,你们根本就没有明白到底什么是参禅悟道。

当初我行脚时,如果在荒野里能够遇到人,也会跟他攀谈,看他是否有所领悟。你们如果真心向佛的话就要振作精神。”

看僧众们一脸茫然,禅师继续说道:“如果你们连自己的事情都没有搞明白,只知道一味学习别人的言语,然后将听到的东西大肆宣扬,说自己已经悟道。难道这是真的悟道了吗?”

你们不应该在我这里浪费时间,更不要轻率从事,空过了一生,要不然只会让人讥笑。如果你们明白我说的话,那就赶紧离开这里。”

智者之所以为智者,并不是因为他们能从外界获得更多的智慧和经验,而在于他们能够挖掘出自己的心智。

很多时候,我们通常看到的是自己的努力,盲目地去崇拜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看清自己。盲目地追寻不会让你前进,只有肤浅的人才会如此。人要看到别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挖掘自身的潜力,才是诚信笃行。

放下心中的“怕”

人们的内心时常会被恐惧所笼罩,其实“怕”或者“不怕”又能改变什么呢?我们“怕”,只是因为我们放不下。

弘一法师最初出家也是因为身体常常有病弱之相。他皈依佛门之后,就曾对众生说:“业障重、贪嗔盛、体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

贪、嗔、痴三毒是病根,常常发作,身体衰弱,心常恐惧,都是心中有毒,心理影响生理,但能把一句佛号认真地念,工夫得力,使贪嗔的习气消除,才是究竟彻底的治疗宿疾之法。

导致一个人恐惧的信息来自外界,想要真正消除恐惧,就要会辨识外界的信息,找到可以安心的一点,这样心安自在其中。一个学僧去拜访行海禅师,希望禅师可以为他讲解《临济录》。

的洪川禅师,他讲解的《临济录》是最好的。”学僧说道:“不瞒禅师,我已经听过他的讲述了,你是天龙寺滴水禅师的真传弟子,我现在想听听你的讲解。”行海禅师见推辞不得,于是示意学僧跟着他走。他把学僧带到了平时僧人们操练的武场,并教了学僧一套剑法,直到学僧练得大汗淋漓才带他回禅房。

行海禅师看着不断擦汗的学僧问:“你觉得我讲解的《临济录》如何?”

学僧大惊,答道:“禅师何曾讲解过《临济录》,不是一直都在练剑吗?”

行海禅师说:“我就是在讲解《临济录》,你觉得讲得如何?”

学僧不解地问道:“难道禅师的《临济录》就是一套剑谱吗?”

行海禅师恳切地开示道:“我本来就善于剑道,所以我只能讲解剑道,我虽然是滴水禅师的弟子,但是并没有学习一般禅者的作为。但是《临济录》绝非纸上谈兵,根本不可能从语言口舌上去了解,师父虽然讲过,但是我不是传声筒,所以没有办法学!”

传心的功德岂不都成了传声筒了吗?”行海禅师摇头反驳道:“传法传心是传法传心,传声筒是传声筒。”

世间岂止是学禅不能当传声筒,凡事都不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或者知识一定要自我消化,融会贯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能有所得。学禅是这样,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学会了分辨信息,才能心中有数。人们越趋于理智,离恐惧和无知也就越远。

放低心态吸纳智慧

地低为海,人低为王,只有放低自己的心态,才能看到他人的成就,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

弘一法师曾讲过一个佛为老比丘穿针引线的故事:“佛在世时有老比丘补衣,因目昏花,未能以线穿针孔中,乃叹息曰:‘谁当为我穿针?’佛闻之,即立起曰:‘我为汝穿之’。”

佛都能将心态放低,何况我们这些平凡之人呢?放低心态,是一种大智慧。

一个年轻人满怀失望地来到少林寺,对住持方丈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想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为此我非常苦恼。”

释圆和尚笑了笑说道:“你走南闯北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真的就没能找到一个让你佩服的老师吗?”

年轻人重重地叹了口气说:“这十几年里,我访遍了很多们的画,画技实在是不敢恭维啊,有些甚至还不如我呢,你说让我怎么拜他们为师呢?”

释圆和尚听了,淡淡一笑说:“老纳虽然对丹青一窍不通,但是平时颇爱收集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比那些名家要略高一筹,那么还请施主不吝赐教,为老纳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旁边的小和尚取来了笔墨纸砚。

释圆和尚继续说道:“老纳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品茶,对那些造型流畅古朴的茶具情有独钟。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以满足老衲的喜好呢?”

年轻人听了傲慢地说:“这有何难,对我来说犹如探囊取物。”

说罢,年轻人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便跃然纸上,而且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着一缕茶水,缓缓地注入茶杯之中。

年轻人画完后,问释圆和尚:“大师,你觉得这幅画如何,还满意吗?”

释圆和尚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道:“施主的画确实做得不错,但是施主却把茶壶和茶杯的位置颠倒了,茶杯应该是在上面,茶壶应该在下面才对呀。”

要是茶壶放在茶杯的下面,如何能将茶水注入茶杯呢?”

释圆听了,说道:“原来施主并不糊涂,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丹青高手的茶注入自己的杯子,但你总是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茶壶还要高,你想想茶怎么可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流水。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些,才能从别人那里吸纳到智慧和经验。”

年轻人顿悟。如果一个人老是盯着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不放,那么他的眼里看到的只能是令他不满的现象。有了偏见,又怎么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呢?因此,在学习和工作中,一定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放正自己的位置,要谦虚诚恳地向别人请教,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才会真正地了解自己,检讨自己,改正缺点。

懂得回报他人

人要时时检查自己,查看自己的言行,对别人施与我们的恩惠要懂得回报。

强求是世人的一种贪心,弘一法师在谈及这种贪心时,引用了妙什禅师的一句话:“又复当护人心,勿使夸嫌,动用自若,息世杂善。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捐弃伎能,惟求往生。”

大多数人都有这些障碍,须认真检点自己,有无贡高我慢,嫌弃他人之习气。

不强求功德自在其中,只要懂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智慧,就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

小和尚刚来寺院时只有七岁,所以僧众们都当他是孩子,事事谦让,时常会帮他做些杂物,天长日久,小和尚已经习惯了接受别人的帮助。

可是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却老了。

一天轮到小和尚和师兄担水,十多年了,他们一直是搭档,而且师兄非常照顾他,但是现在师兄老了,担着水上山非常吃力,可是小和尚丝毫没有怜惜他的意思,不停地催促,甚至抱怨他走得太慢,耽搁了时间。

天长日久,小和尚厌烦了和师兄一起担水,于是找到方丈:“大师,我不想和师兄搭档了,他年老力衰,根本赶不上我,太耽搁时间了,你还是给我换人吧!”

方丈听后,问小和尚:“你来庙里时几岁?”“七岁。”

“当时你可担得动水。”“担不动。”“可敲得了钟。”“敲不了。”

“那你的工作是怎么完成的呢?”“是师兄帮我的。”“他可曾嫌弃过你,呵斥过你?”“不曾。”

方丈语重心长地说:“谁都有所不能,都需要别人的帮小和尚羞愧地低下了头。对于他人的帮助,我们要心存感恩,懂得回报。

在参禅中净化身心

参禅是为了修习一颗安宁的心,而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学禅之人在参禅的过程中净化身心。

在讲佛的时候,弘一法师对“学”和“自省”分别作了透彻的讲解:

学:须先多读佛书、儒书,详知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倘因佛儒诸书浩如烟海,无力遍读,而亦难于了解者,所以读书当在求索。

省:既已学矣,即须常常自己省察,所有一言一动,为善欤,为恶欤?若为恶者,即当痛改。除时时注意改过之外,又于每日临睡时,再将一日所行之事,详细思之。能每日写录日记,尤善。

尽信师不如无师,人的智慧是思考得来的。洞山良价禅师的剃度恩师是云岩昙晟禅师,虽然他后转到了南泉普愿禅师座下他为恩师忌日忙碌时,一个学僧问道:“禅师每年都会为云岩忙碌,是因为在他那里得了开示,所以才会如此尽心?”

洞山良价禅师答道:“虽曾在他座下受教,但不曾垂蒙指示。”

学僧不解地问:“既然是这样,为何要设斋供奉他?”洞山说:“我怎敢违背他呢?”学僧又说:“你现在在南泉普愿禅师处受教,完全可以不为云岩设斋!”洞山平和地回答:“我虽然没有得到先师的道德佛法,但是只为他不为我说破这一点,就胜过父母。”

学僧接着又问:“禅师为云岩设斋,是因为肯定他的禅风吗?”

洞山答:“只能说一半肯定。”学僧问:“为什么会是一半呢?”

洞山答:“如果我全部肯定恩师的禅风,那就是辜负了他。”

这些道理,洞山良价禅师是在恩师圆寂之后,见到水中自己的身影才开悟的,并做了一首悟道偈:“切忌随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参禅悟道如果完全依赖师父就会失去自我,但是如果没有师父的教导和指引,何能因见月?

岂止参禅悟道如此,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如果光靠他人的指点和帮助,就会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当然如果没有前人的指引,我们又会浪费很多没有必要的时间,这就是禅师所说肯定一半的道理。

人们除了要懂得思考,还有要懂得自省,对待生活要有自己的目标,并时时自省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违背了这个目标。无德禅师为了给学僧多讲解佛法,经常会举行小寻时(应学僧的要求举办的座谈会或者开示)。在一次小寻时上,他问学僧:“你们在我这里参禅时日已经不短,不知你们可曾找到禅心没有?”

一个学僧回答道:“禅师,我觉得自己找到了禅心,在没有参禅之前,我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除了自己的事情,世间再没有什么值得我去关心和在意,可是现在我发觉世上的万事万物都要靠因缘才能成就,不再只妄想我与我所,并为之前的行为深深自责。”

无德禅师听后微微一笑,示意其他的学僧继续说。另一个学僧说:“以前我评判事物的标准是:看得见、摸变得开阔,我这样算是找到禅心了吗?”无德禅师听后依旧保持微笑的表情。

第三个学僧说:“从前我做事情总是会有所保留,能走五十里路,一定只会走三十里,但自参禅后,我总感觉自己的生命有限,无法去证悟永恒的法身,甚至恨不得不眠不食地求索,我想这也许就是禅心吧!”

第四个学僧说:“我以前很自卑,大小事情都处理不好,但是参禅以后,我发觉自己肩负着弘扬佛法的重大责任,全身充满了力量,做事情也很自信了,我想这就是禅心。”

第五个学僧说:“我身材矮小,所以常常持有这样的心理‘天塌下来别人会顶着’,但自参禅以后感受到了烁迦罗(坚固的意思)心无动转的信念,觉得自己突然变得高大起来,我想这也许就是禅心吧!”

无德禅师听后,微笑着说:“看来你们都精进了不少,可是这些都只能是你们修行的法喜(自身在学佛过程中得到的快乐与自在的感受,是人性中流露出来的真实佛性的显现),而非‘禅心’,真正的禅心在于明心见性,好好精进修持吧!”

学僧们听后,个个敛目内省,继续去寻找禅心。参禅是为了修习清空安宁的心,而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学禅参禅是这样,做人亦是这样。人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和目标,要修炼和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和处世准则。人生的好坏成败,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定位和把握。人们要时时闭目自省,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聚沙能成塔,集腋能成裘。如果一个人反观自身,并信心十足地朝目标迈进,终究会获得成功。

同类推荐
  •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为介绍近代基督教在华传行历史的编年体工具书。从公元180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抵达广州写起,至公元1949年停笔,涉及在华基督教相关人物和团体机构近19000个。所收内容包括:一、各国来华布道的差会——名称、国别、宗派、开教、立会设堂等;二、历年来华的传教士——姓名、身份、驻在地、调转及相关事工等;三、教会所办医院、学校、慈善机构、报纸杂志及社会文化团体;四、相关教案;五、编者认为应该收录的其他资料。书末附有人名及教会团体机构汉字音序索引、西文原文索引,方便检索。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 楼观道源流考

    楼观道源流考

    《楼观道源流考》是一部见解独到、特色鲜明、风格别具的书,是一部有重要学术价位的书籍。新版不但增加厂不少新资料、新内容,而且它使初版的著述风格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我觉得,这种著述风格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就是“实”。本书内容包括:研究楼观道的史料依凭、楼观道的历史演变和道法承传、楼观道的宗派特征。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 一代巨人:明末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故事

    一代巨人:明末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故事

    书中以1552年沙勿略在上川岛去世至1669年康熙为汤若望平反昭雪为时间段,详细地叙述了以利玛窦、汤若望为代表的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士事业百余年间的萌芽、发展 、兴旺、衰落的历史历程。从传教士在明末清初时期,成功在中国立足、传教的历史和最后传教失败的结果得出了文化适应是相对完美的文化传播方式的结论,这一方式对于我们从事文化保存和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总编大人好妖孽

    总编大人好妖孽

    听说编辑都是高冷的生物?可是她苏小白却不这么觉得啊!看着摆出了S型的总编大人,她的鼻血都快喷出来了。“V大,你这是干嘛?”“苏小白,你真是蠢到没朋友。”见总编一步一步的朝她走来,将她按在墙上,嘴角轻勾:“再不交稿,吃了你。”
  • 黑星降临

    黑星降临

    在不断的轮回中,没有永存的事物。星变事件导致了地球以及整个宇宙星系的毁灭,幸运的是部分精英人类因为乘坐方舟穿越得以幸存下来,而在他们回来后宇宙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是王者大陆成为了人类文明繁衍的新的起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紫夜提灯人

    紫夜提灯人

    这里是紫夜的国度。每当紫红色的夜幕降临、绯红的月亮升起,幽暗的星星在空中闪烁,未知的恐惧就会在这个国度的每一个角落里苏醒。这里有句流传无尽岁月的祖训:天黑,别出门。可是这里有一群人,从不遵守祖训。这群人自称为“守夜人”。这群人在每个晚上都游离于门外,他们提着火红的提灯,守着紫红的夜空、绯红的月亮,为龟缩在门后熟睡的人们打更。他们遵守的,是守夜人的训诫。他们信奉的神明,叫做“提灯人”。
  • 文才兄,别使坏!

    文才兄,别使坏!

    为了完成掰正历史拯救世界的光荣使命,祝九妹用尽一切卑鄙手段撮合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的择偶标准是有钱人家的漂亮小姐,祝英台完全符合,可TM祝英台喜欢的是上虞县第一美男马文才啊喂!还有这个马文才也是个无敌小坏坏,非要祝九妹给点‘好处’才不搞破坏。烦死了,这还怎么玩?没办法,祝九妹只好一咬牙,将自己贡献出去......
  • 荒原生存法则

    荒原生存法则

    出刀、收刀,只是呼吸间,一座犹如小山般的魔兽竟被申晨拦腰斩断。矗立在钢铁混凝土的城市之巅,申晨仰望星空,对着体内的八面玲珑说:保护星球固然重要,但那里才是你的归宿。都市、玄幻、科幻的交融铸就了这片星海!
  • 恋爱王者召唤术

    恋爱王者召唤术

    夏萝音,一个以双倍奖学金被招入圣德彼利亚学校的特优生。因为在布满青苔的墙壁上抠下了一颗赭石红的宝石,从而拉开了与人偶亚历克斯的一段奇妙旅程。然而,拥有宝石的不仅仅只有夏萝音一个人,还有处于学校最顶层的白金一班学生,他们又将与夏萝音发生怎么样的摩擦?沉睡在黑暗木匣子中的金发少年,弥漫着灰黑色烟雾的破旧阁楼,一排排整齐坐在橱窗里的人偶,还有那一支镌刻着古老姓氏的命运之笔。古老的秘密、曾经丢失的记忆、梦境里诡异的预示……本书将带你进入这美丽而神秘的人偶世界。
  • 阴魂入侵

    阴魂入侵

    失恋的我误入鬼店,手心莫名其妙出现红色印记……失忆的帅哥告诉我,只有我能帮他恢复记忆……鬼客栈、凶别墅、画中魂、镜中影……到底手心的红印会给我带来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两粤梦游记

    两粤梦游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