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0900000008

第8章 香自苦寒来(3)

“赵郎。”

“哪一张最像?”

“两张都像,不过挂在后面的那张更好,因为前面的那张只画了赵郎的外貌,而后面的那张进一步画出了赵郎的性情和谈笑的风度。”

郭子仪大喜道:“今天总算分清二者的高下了!”这后面的一幅,就是周的作品。

志向远大的人不计较小的得失,善于使用权力的人与普通人不同。

出语惊人

杜甫,字子美。他出生在巩县(今河南巩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晋代的着名学者、军事家杜预是他的远祖,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着名诗人。杜甫自幼聪慧勤学。他七岁时就能做诗,咏了一篇“凤凰诗”,一鸣惊人。九岁的时候,就能挥动毛笔,把自己的得意诗作写给大人们看。到了十四五岁,他一方面像一个小牛犊那样天真活泼,一天光爬树也要爬十几回,另一方面,在当地诗人的聚会中,他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常客。年长的人把他称作是当代的班固、扬雄。班、扬二人是汉代的着名作家,都有大部头作品流传于世。当时有一件使他终身难忘的事:他承前辈们的介绍,到过岐王的王府,在那里有幸欣赏到了名震一时的歌唱家李龟年的演出。

杜甫20岁的时候,开始到四处游历,一边欣赏祖国的大好山河,一边做诗。杜甫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所做的诗一般都要经过多次修改。他自己曾立下志愿:“语不惊人死不休”

。我们下面要讲的这个故事,虽然主人公并不是杜甫,但是它从一个侧面却反映了杜甫为了实现自己的志愿而做出的艰苦努力。

宋朝的京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有个叫陈从易的人,做诗效法白居易,一次偶然得到了一个旧本子的《杜甫诗集》。由于年深日久,保管不善,诗集中脱落的字句较多,其中《送蔡都尉诗》有两句为:“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鸟”字后面脱了一个字。陈从易把全诗看了好几遍,仍然决定不了用什么字去补才恰当。

有一天,几个相好的朋友来看望陈从易。他们都是当地的诗人,经常与陈从易在一起写诗论文。陈从易见了他们非常高兴,马上从书架上取出《杜甫诗集》放在桌上,翻开《送蔡都尉诗》让大家看,接着说:“老杜这首诗赞美蔡希鲁都尉的武艺高强,上句写他善于纵跳的轻身功夫,下句讲他的枪法出众。但上句脱了一个字,不知是什么字,我们每人各写一个字来补,看哪个补得最恰当,怎么样?”

朋友们听了,齐声说好,于是人人把桌上的那首诗默念了几遍,就各自分开。有的低头沉思,有的捻须低吟,有的眼望窗外,有的来回踱步,每个人都想用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补,书房里笼罩着严肃静谧的气氛。

不多时,一个年轻的诗人首先打破了寂静。他用毛笔在掌心里写了个“疾”字,让大家看:

“怎么样?‘身轻一鸟疾’,像飞鸟一样轻快迅速,不是把蔡都尉的纵跳功夫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说完,把手一扬,脸上流露出一付洋洋得意的神色。

“不好!”一个中年诗人看见他那傲然自得的样儿,当即给他拨了一泼冷水。

“不好?”年轻的诗人有点不服,转身说道,“愿闻老兄高见!”

中年诗人不慌不忙地说:“‘身轻一鸟疾,枪急万人呼’,出句的‘疾’与对句的‘急’都是入声字,读音相近,意思也差不多,犯了雷同的毛病。”

年轻的诗人见他说得有理,虽然心头有点不快,却又找不出反驳的理由,就反问说:“你补的什么字?”

中年诗人提笔在纸上写了个字,大家一看,原来是个“度”字。

“身轻一鸟度,枪急万人呼。”陈从易读了一遍,摇摇头说:“‘度’字不妥。《木兰辞》

有‘关山度若飞’之句,唐人诗也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度’字后面往往有字承接,这里用得没有着落。另外‘度’字也显不出身轻如鸟快如飞的特点。”

听了陈从易的分析,大家都点头称是。这时,有的提出用“落”字,有的说“落”字不如“起”字好,有的又说还是用“下”字最恰当。大家经过一番推敲,觉得不论是“身轻一鸟落”、“身轻一鸟起”,还是“身轻一鸟下”,都只是表示动作的开始或结束,而蔡都尉的纵跳功夫,有起有落,动作敏捷,身手矫健,这些字都概括不了。讨论了半天,仍然选不出一个恰当的字。陈从易只好说以后再讨论,朋友们也就纷纷告辞。

过后不久,陈从易又从旧书店买到一本比较完整的《杜甫诗集》,急忙拿回家中,翻开《送蔡都尉诗》一看,原来出句是“身轻一鸟过”。用“过”字来形容蔡都尉跳得又高又快,像一只鸟在诗人眼前飞过一样,确是十分精当。陈从易反复咀嚼诗味,不由深深叹服。后来朋友们又来讨论补字,陈从易便把新得到的本子给大家看,指着“身轻一鸟过”的诗句,感叹地说:“老杜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就是这一字之工,我们就不容易做到啊!”朋友们也都齐声赞叹,佩服杜甫用字之工,为己所不及。

要想为普天之下建立功业的人,必须首先从自己身边的琐事做起。

诗仙诗魔

白居易是唐代着名诗人。他出身贫寒,自幼聪颖,十六岁来到京都长安。为了提高做诗的水平,曾亲自去拜访享有盛誉的老诗人顾况。

顾况是位性情开朗的人,视见白居易其貌不扬,再一看他送来的诗稿上的落款是居易,便开玩笑说:你叫居易,长安这地方米贵,居住起来可不易呀!

老先生边笑边翻白居易的诗稿看,当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心中一动,赞叹道:“好诗!好诗!”又对白居易说:“能写出这般好诗,不仅在长安居下去很容易,在天下哪一块地方居住,也不困难!”

白居易初到京都,便崭露头角,并非偶然。他是一位极勤勉的青年诗人。据他写给元稹的信可知,他从小立志“为云龙,为风鹏”,干一番事业。为了实现这一志向,他“苦节读书”

,白天学习做赋,夜晚刻苦读书,中间抽时间学做诗,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由于念书吟诗太勤,口舌磨出了疮;由于日夜秉笔挥写,臂肘磨出了硬茧;由于埋首案牍,身体清瘦下去;由于熬费心血,未老而齿衰发白;由于读书太多,眼睛常常昏花。他虚心求学,“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

一年春天,白居易与元稹等人一起骑马游春,两人以对诗为游戏,你一首,我一首,竟然自皇子陂至昭国里,二十里之间,不断此唱彼和,没有停歇。一起游春的好友樊宗宪、李景信想插话、吟诗也没有机会。他们对白、元的诗才真是赞佩不已。

对此,白居易发了一通感慨。他说:理解我的人把我当作诗仙,不理解我的人把我当作诗魔,两者都有道理。劳苦精神,花费气力,连朝接夕,不知其苦,这不是魔是什么?花前宴罢,月下酒酣,一吟二咏,不知老之将至,即使是以鸾鹤当马,遨游于海上仙山,也比不过这种生活的欢乐,这不是仙又是什么?

在威力威胁下失去志气的人,不是勇敢的人。

深山虎气

这个故事发生在五代时期。

在一处古老的原始森林里,有一个人在一棵大树上搭了个窝棚,住在里面。一天夜里,山风大作,林海怒吼,窝棚也被风刮得摇来晃去。忽然,一只野羊跳到树底下,这个人见了,心中一喜,举棒正要打下去,说时迟,那时快,只听见地动山摇般一声大吼,不知从什么地方窜出一只斑斓猛虎,直扑树下的山羊,这下,差点儿把这个人吓得从树上掉下来。

那山羊丧魂落魄而逃,老虎又是一声大吼,腾空而起,扑上去将山羊的咽喉死死咬住,山羊拼命挣扎,以至羊蹄、虎爪把地都蹬了个大坑。

好一幅饿虎扑食图!这时树上的那个人转惊为喜,不觉失声叫道:“虎气,真正的虎气!妙极了!”

这一喊不打紧,老虎听见人声,便抛下山羊,张着血盆大口,直逼树上这个人而来。伴随着一声雷鸣似的狂吼,老虎朝树上扑去,正好撞在棚子底下的支架上。那人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急忙攀上树枝。这时,老虎又一次腾空蹿起,竟然将窝棚都撞散了。好在那人已爬到高枝上,未被咬着。老虎看看没有什么办法,便叼着山羊悻悻而去。

树上那个人该赶紧逃回家了吧?不,他惊魂甫定,竟沾沾自喜地说:“啊,原来山中虎不同于笼中虎;发怒的虎也不同于安静的虎呀!”

说着,又动手将他的棚子加高加固,他还要在这里看老虎哩!

这个人就是五代时的画家厉归真。他特别喜欢画虎,可是起初他画的虎很糟糕,人家看了,不是说像条狗,就是说像只死虎。

有一回,厉归真听说附近有人捉住一只活虎,便赶忙跑去观看,他围着老虎笼子足足看了一整天,老虎那踱来踱去的姿态,健美雄壮的体型,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情不自禁地挥笔作画,画了一只老虎,看来也还栩栩如生,便自认为这是最得意的作品了。不料,猎户走过来一看,说:“你这画虎气不多,倒是猫气十足!”

厉归真听了,不免扫兴。他怀着沉重的心情仔细琢磨着:为什么自己画的虎缺少“虎气”

呢?想来想去,终于悟出道理来了。原来自己画虎只是临摹别人的作品,这次虽见到了活虎,可是毕竟是笼中虎呀!从来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山中之虎,怎能画出“虎气”来呢?看来,不入深山,焉得“虎气”?要画好老虎,非得下一番苦功,冒一点风险不可。于是,他独自一人带上干粮和简单的行李,就跑到这原始森林中观察老虎来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他对老虎怎么跑,怎么跃,怎么卧,怎么发怒,怎样捕捉小动物等等,都了如指掌。回到家又向猎人买来一张虎皮,披在身上,学着老虎的样子,在院子里蹦蹦跳跳,揣摩老虎的神态。

从此,厉归真一闭上眼睛,老虎的各种神态就在他脑海里跃动,他画的老虎也就形神兼备,“虎气”生生了。后来,厉归真成了当时最有名的画虎高手。

忠诚、果敢正直的人,志向像霜雪一样纯洁。

春风又绿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提起这两句诗,大家恐怕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大诗人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着名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祖籍江西临川,所以后人又叫他“王临川”。不过他从小在金陵(南京)长大,很少到临川去。王安石自幼就表现出了学习方面的两个特点:一是好学不倦,刻苦读书。他曾说过:他从诸子百家,直到《难经》、《素问》、《本草》(这些都是一般人不大读的书),以至各种小说,无所不读。由于他读的书多,所以知识非常丰富。后来他执政了,从事改革,常有反对派找他辩论,可总是被他驳得张口结舌,狼狈不堪,他就说那些人:“你们就是读书太少了!”二是能够本着学以致用的精神,关心社会现实,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着如何为国家兴利除弊。在这一点上,他同那些光是钻故纸堆的书虫禄蠹大不相同。正因为从年轻时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后来他诗也写得好,政治上也轰轰烈烈地做出了一番事业。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锐意革新,竭力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在京城闲居无聊,他决意回江南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经扬州到达长江北岸的瓜洲,再乘船西上回金陵。瓜洲(又作瓜州)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隔江相望。船靠瓜洲码头时,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又名紫金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舱,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州》的诗: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而且风是流动的,从哪儿“到”呢?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光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未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春风已入江南,游子何时还乡?从表达情感来说,王安石感到似乎比“过”字又好一些,但这个字只起反衬作用,表达的感情还嫌不够浓厚;另外,“入”字有纵深意味,仍然看不出整个江南平畴绿野的景象。几经考虑,王安石又把“入”字改为“满”字。春风已满江南,游子还在江北,思乡之情倍切,他吟咏了一下,似乎有些满意,准备定稿了。后来推窗一望,发现触动乡思的景色并未形象地表达出来;“满”字缺乏色彩,意境又太实在,一览无余,诗意不浓,读后不能给人以回味,于是又把“满”字圈去。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头有些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只见春风拂过,青草摇曳,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突然想到了王维的《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心里陡地一亮:家里人不是也盼我早日回去吗?忽见春草绿,王孙动乡情,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眼前一片景,心中无限情,不是可以通过“绿”字串连起来吗?一个“绿”字,把“满”字的色彩表现出来了,写出了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景色如画思归切,“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还”字有了着落,“何时”所要表达的急不可待的心情,也就可以捉摸到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这首诗重写了一遍: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它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常常引用王安石改诗这个例子。

不要因为声望不高就志向不高远,不要因为贫困就行为不高尚。

逆境成才

州府大堂上,虎狼般衙役两边拄杖而立,阴沉发威。州官端坐在条案后,板着脸,听跪在下面告儿子忤逆不孝的中年妇人的滔滔不绝、声泪俱下的陈诉。

“我命太苦,生子不孝,简直禽兽不如!天下有做母亲不疼孩子的吗?!可对他怎么好,也不行。这小坏蛋心竟是块石头!好吃、好喝、好颜、好色,就是换不来他一点孝心!其实,我根本不想他孝顺我,只别下毒手害我、害他爹、害他弟弟就行!可是……”妇人面色铁青,咬牙切齿地讲被告如何动手打伤了父亲,使父亲现在在床上,已奄奄一息;讲被告如何故意挑唆不懂事的弟弟上房玩耍,抓麻雀,企图摔死弟弟;讲被告如何竟下狠心,在饭菜里放毒,要毒死她这个母亲;讲被告如何毒害不成、真相被揭发以后,大打出手,揪住母亲头发,又踢又撞,又抓又挠……说到痛心处,这位妇人泣不成声,捋起衣袖,当堂让大老爷验伤。接着,又讲被告如何偷家里东西到外面去卖,如何为非作歹,成了家里的煞神、祸种、魔鬼、坏蛋、逆贼、恶棍……讲到最后,气急败坏的妇人一声哀嚎,当堂昏死了过去。

堂上大老爷狠拍惊堂木:“真是丧尽人伦的逆子!还不从实招来!”

被告,一个十四岁青黄脸色、单薄身体的少年,低头站立,一言不发,泪流满面。

“难道,你母亲还会诬告不成?!”大老爷震怒起来,大发雷霆。

两边站立的衙役发一声威,也都瞪眼、咬牙,气愤填膺。

被告默默向堂上施了一礼:“小人愿凭老爷处治。”

“你以为不说话就能躲过惩罚吗?你以为服从处治就能减轻罪过吗?!对你这种没人性的东西,就该五马分尸,碎尸万段,天打五雷轰!”那妇人醒过来,愤愤骂道。

同类推荐
  •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都说“为人处事”,先学做人,再学处事。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呢?《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作者主张:低调做人,进退自如;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巧妙迎合,左右逢源;世事洞察,人情练达;克服自卑,树立信心。
  • 能言善辩(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能言善辩(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本书旨在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青少年同学们认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 做人不要太张扬

    做人不要太张扬

    低调做人,不张扬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文化、一个现代人必需的品格。没有这样一种品格,过于张狂,就如一把锋利的宝剑,好用而易折断,终将在放纵、放荡中悲剧而亡,无法在社会中生存。不张扬就要自我束缚,将个性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而不是固步自封。要真正做到“风临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的境界,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走向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示人以弱乃生存竞争的大谋略,低姿态是收服人心的资本,藏锋是一种自我保护,藏而不露也是一种魅力。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张扬,滔滔江水将会决堤;过于张扬,好人也会变得疯狂。
  • 感恩心做人,责任心做事

    感恩心做人,责任心做事

    人生一世,无外乎两件事:一是做人,一是工作。感恩心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有感恩心才能踏踏实实做人;责任心是工作成功的保障,有责任心才能勤勤恳恳做事。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对亲友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生命的责任。而心怀感恩的人则更加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并将责任化为积极的行动。本书引用生动的案例,以深入浅出的说理,通过对感恩与责任精神的深入解读,探究了当今组织职业精神缺失的根源,为企业重塑商业伦理、凝聚团队人心、打造自动自发的主人翁精神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
  • 情商高,就是会说话(套装共4册)

    情商高,就是会说话(套装共4册)

    你是不是时常莫名其妙地得罪人?你是不是在为自己的笨嘴拙舌烦恼?你是否担心自己会一不小心说错话?别害怕,现在一开口就让你“声入人心”!为什么现代人这么看重说话?因为现代人太需要沟通了,而说话正代表一个人的沟通能力。所谓的“说对话”,不是“实话实说”就一定没问题,难听的实话不如藏在心里。一时冲动逞口舌之快,可能把自己变成众矢之的;虽说沉默是金,也可能让自己缺乏存在感……说话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生活离不开说话。说不好话会让生活一团糟,而懂得说话不仅可以交到朋友,甚至可能化干戈为玉帛,将敌人变为朋友。如此有利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热门推荐
  • Cranford(I)克兰福德(英文版)

    Cranford(I)克兰福德(英文版)

    The women of the small country town of Cranford live in genteel poverty, resolutely refusing to embrace change, while the dark clouds of urbanisation and the advance of the railway hover threateningly on the horizon. In their simple, well-ordered lives they face emotional dilemmas and upheavals, small in the scale of the ever-shifting world, but affectionately portrayed by Elizabeth Gaskell with all the weight and consequence of a grand drama.A rich, comic and illuminating portrait of life in a small town, Cranford has moved and entertained readers for generations.
  • 十五堂中国哲学课

    十五堂中国哲学课

    聆听东方智慧,启迪当下生活。天与人,古与今;阴与阳,生与克;是与非,真与假;知与行,善与恶;义与利,德与才;和与同,治与乱;民本与任贤,礼与法;小康与大同……听周桂钿教授为你,答疑解惑,点亮人生。
  • 贝尔特画出恋爱

    贝尔特画出恋爱

    贝尔特是印象派油畫的代表,引用她的名字帶來愛情故事.善良的單親媽媽,由插畫家變成網絡游戲的首席設計師.
  • 天之图腾

    天之图腾

    九天至尊,为奸人所害,被斩杀于封神台上。今日我九天至尊重生,必将尔等泯灭身躯,灵魂点灯才能解我心头之恨。前世之愿,今世问神封仙。
  • 丞相的新娘

    丞相的新娘

    “碧落,我这里有一盒上好的绿豆糕,只要你玉手轻轻将绣球抛下去,这一盒绿豆糕就全归你了!”郑氏诱惑的说道。肚子里的谗虫被唤醒,婚事?绿豆糕.最终她为了一盒绿豆糕选择了抛绣球。“买大.买小.买定离手.”“我压大!”金碧落将手里的最后一块绿豆糕压在‘大’上面众人惊异“你压绿豆糕?”“恩!”碧落傻傻的点点头,希望这个绿豆糕可以赢回更多的绿豆糕。欧阳耀祖极度郁闷的问道“难道你离家出走的时候就没有带银子?”“没有,我只带了绿豆糕”碧落嘟嚷道。“那你知不知道没有银子就买不到绿豆糕?”欧阳耀祖忍不住笑道。“知道,可是银子太重所以我就只带了绿豆糕!”金碧落边说边抢过他手里的绿豆糕塞在嘴里。============================================
  • 儿女情长(李洱作品系列)

    儿女情长(李洱作品系列)

    本书是短篇小说集。本书收录了《儿女情长》、《上啊,上啊,上花轿》、《林妹妹》、《平安夜》、《斯蒂芬又来了》、《有影无踪》等十六篇李洱的短篇经典。小说集是知识分子众生相的一次集中展示。小说延续了李洱一贯的幽默,以荒诞文风展示日常生活蕴藏的奇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落雪阁

    落雪阁

    前世一直忌惮的男人出现在眼前,避他,一避再避,再度遇他,却是感动了自己!自宋代穿越而来,从最初的极度不适应,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现代过得风起、水起、云起,可她那沉睡了千年的爱情,当何去何从?
  • 零落之年

    零落之年

    这场大幕未落,这戏已是定局……在所有人都留下性命之前,谁都不能离场……在那样一个时代,每个人活着都是身不由己,小人物大人物们都在无可改变的命运线里辗转挣扎,不甘之人赌上一切,可悲之人咬牙切齿,性命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活着都只为了活着。在这世道里,所有人都没得选,他们能做的只有提着刀,在宿命中兜兜转转,最后安心死去。真武三年到真武七年,这是大義王朝历史上的一段空白期,这年義景帝死于乱阵中继而神武帝继位,越国公自立武霸王向位居冕都的皇帝发起挑战,最终神武帝败北向西逃亡,越国公驻扎冕都,各方诸侯不再隐忍,人人图穷匕见,皆已勤王之师讨伐武霸王,一场昏暗的时代就此开始。而在时代的角落,落魄的商会本家子弟楚衍与风尘中的花魁牡丹相遇,一场与命运的对决、凄美决绝的爱情于此开始也于此结束……
  • 八荒四海录

    八荒四海录

    这是一本短篇故事集,题材不定,作者随缘更新。第一篇《奈何》,文案:“世人皆说你与月老不同,果不其然,一个结人姻亲,一个尽做拆散之事!”孟婆:我在此,是为了还我孽债。月老:大概是我不懂情爱,才让我多看看这世间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