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2000000003

第3章 廉洁自俭(3)

他天资聪明,在向师傅学画的一群学生中,他的成绩最突出,画得很好。师傅看他学有成绩,让他出去闯荡一番,临别时向他赠言:“不拘成法,另辟蹊径。”

吴道子认为自己了不起,恃技狂傲。有一次,与很有名的杨惠之比画,结果惨遭失败,他羞愤难当,不仅撕了自己的画,也把杨惠之的画抢过来撕掉了。

他没想到还有人比他画得好。他衣衫不整、失魂落魄地来到一家酒肆。正巧,当朝的秘书监贺知章和长史张旭正在豪饮。他们醉后挥笔,贺知章提笔写出一幅古拙沉雄、具有飞动之势的狂隶书:“酒中去寻蓬莱境,悠悠荡荡上青云。”

张旭放臂挥写,两行狂草出现在墙壁上:“张颠自有沧海量,满壁龙蛇碗底来。”字迹真如龙蛇狂舞,气势豪壮。

吴道子看得发呆,仿佛得见天人一般。他奔到张、贺二人面前,扑地跪倒,叩头便拜。

张旭和贺知章见一个满脸污垢的人跪在面前,以为是乞丐,连忙扔下两把碎银子,向门外走去。

吴道子慌忙站起,跑到门前把张、贺二人拦住,重又跪倒说:“在下姓吴名道子,愿投在二位老先生门下学习书法。”

张、贺二人这才明白吴道子的用意,但看他这副怪样,都不大欣赏地摇了摇头。在他们看来,这个小叫花子怎么能学好字呢?贺知章拉着张旭,绕开吴道子又向门外走去。

吴道子一看,他们不肯认他为学生,重新又站起来,急得大叫:“二位先生慢走!”然后跑过去连连叩拜不起,只叩得额头流出血来,嘴里还不住地说:“道子实在是为先生的技法倾倒,望能收下弟子,望能收下弟子。”一时间声泪俱下。

张旭、贺知章为吴道子的一片真诚所感动,过去把他扶起来。

张旭取出自己写的真、行、草三幅字给吴道子,要他先临习两年,说:“字外无法,法在字中,勤奋就是诀窍。”

烈日炎炎,蝉鸣不已,吴道子在室内赤膊挥毫,练习楷书,他大汗淋漓,案上堆满了已书写过的纸张。

秋去冬来,大雪盖地,吴道子在书写狂草。

一年过去了,吴道子去拜见恩师。

张旭看见吴道子来马上问道:“你为何刚临一载就来找我?”

吴道子把一幅自己写的草书呈给张旭:“弟子来请恩师指点一下……”

张旭将条幅展开一看,很生气,随手掷于地上。吴道子见了,连忙跪在地上说:“恩师,弟子知道,技法还远未练成,然而弟子不是为学书法而学书法的。”

“嗯?”张旭面有愠色。

吴道子说:“弟子本来志在丹青。现如今画坛技法俱已陈旧,弟子志在创新,另开蹊径,然而苦于无从下手。也是苍天助我,幸得偶见恩师书法,笔走龙蛇,大气磅礴,猛然悟得若能以书法绘画,便可一改前代画风,于是拜在恩师门下。现有一拙作,望恩师赐教。”说毕,将一幅“兰叶描”金刚力士像呈到张旭面前。

张旭接画在手,展开观看。吴道子在一旁窥视着他的脸色。但张旭却一脸矜持,不露声色。

观后,张旭把画卷了起来。

吴道子起身道:“弟子还要游遍远近山川庙宇,再练山水画技,就此告辞了。”说完,对着张旭拜了三拜,转身离去。

张旭待他走后,才展开画幅重新看,嘴里叹道:“绝顶聪颖绝顶狂,天生道子世无双。”

人需要有一颗牺牲自己私利的心。

杨时程门立雪

在宋朝的熙宁和元丰年间,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在洛阳设学,宣讲孔孟的儒家经典。黄河与洛河的读书人,都不约而同地去拜他们为师。杨时也慕名到程颢处登门求教。他学习用功刻苦,长进很快。当他学成回家时,程颢感叹地说:“我的学术思想传播到南方去了。”

四年之后,程颢死了,杨时听到噩耗,设置了程颢的灵牌,在寝室的门外哀痛地号哭;并且给曾在一起读书的同学们写信,把老师去世的消息告诉他们。

后来,杨时四十岁的时候,为了深造,又去拜程颐做老师。

有一天中午,杨时学习碰到了疑难问题,便和同学游酢一起去请教老师。

他们到达程颐家时,正赶上程颐在睡午觉。他们想,老师讲课很累了,不能把老师吵醒。

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他们就静静地站在大门外边等候。

那天,正巧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在雪地里站着,任凭雪花飘落在头上、身上。等啊等,手、脚冰得生痛,他们还是悄悄地站在门外,一声不响。

过了很久,程颐一觉醒来,发现学生杨时和游酢不声不响、毕恭毕敬地在门外侍立着,两个人满身是雪,成了雪人了。程颐深受感动,连忙说道:“你们二人有什么事?快请进来吧!”

这时,两人才迈步进屋,向老师求教。

此时,门外的积雪已有尺把厚。他俩的全身都挂上了一层白絮,站立的地方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人要随时随地利用所有的方法,使用各种手段,在有生之年进行学习。

包拯廉洁尽职

提起包公,谁都知道他是一个善于断案、专为百姓伸冤除害的清官。他的名字叫包拯,是北宋中期一位有名的政治家。由于他清廉、正直,生前就博得了很好的名声,人们尊称他为包公。

包拯在天长(今安徽天长)任知县时,发生过一起断牛舌案。

一天,一个农夫忽然发现他家喂养的牛嘴里流血,行走气喘。仔细一看,原来是牛舌头被人割掉了。他又恨又急,就去县衙门告状。

包拯看了状词,询问了情况,断定这件事是这个农夫的仇人干的。可是没有凭证,怎么办?

包拯暗自思忖,被割掉舌头的牛反正活不成了,就让这个农夫把牛宰了卖肉。他相信这样做,坏人自己就会暴露出来。

按照当时的法律,私宰耕牛有罪。第二天,果然有一个人来县衙告发那个农夫违反法令,私宰耕牛。包拯一听,勃然大怒,厉声喝问道:“你干的好事!你为什么偷割了人家的牛舌头又来告人家的状?”这一问好像是晴天霹雳,一下子把那人震呆了,只见他脸色大变,惊慌异常,只好低头认罪。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天长县。

不久,包拯升任为端州(今广东高要)知州。端州出产一种名贵的砚台,叫做“端砚”,与湖笔、徽墨、宣纸齐名。端州每年都要进贡一定数量的端砚。从前的知州,总要在朝廷规定的数额之外加征几倍乃至几十倍。用以贿赂权贵。但是,包拯在端州任上,却没有这样做,他只按上贡定额命令工匠制作,当他卸任的时候连一块端砚也没有带走。

因此,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包拯离开端州的时候,人们知道他连一块端砚也没有带走,都赞叹不已,但又感到过意不去。于是,有人用黄布包了一块端砚,偷偷放在船舱里。当船行驶到羚羊峡口(在今广东肇庆附近的西江上)的时候,突然狂风暴雨大作,船走不动了。

包拯十分诧异:老天爷为什么要这样为难自己呢?他自信没有做下对不起端州百姓的事。直到在船舱里发现那块端砚,他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就立即把它投入江心。据说这一来狂风暴雨顿时止息。不久,在包拯掷砚的地方出现一座沙洲,就是那块端砚变成的,人们称之为“墨砚沙”。

后来,包拯到了朝廷任谏官,在谏官任上,他又是一个直言敢谏的诤臣。他曾经三次弹劾国戚张尧佐,七次弹劾鱼肉百姓的王逵。

张尧佐是嫔妃张美人的伯父。张美人长得漂亮,又善于逢迎,很受宋仁宗宠爱,被封为贵妃。张尧佐凭借侄女的力量,也当上了掌管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三司使。一时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于是,包拯愤然上书,弹劾张尧佐,指出正当国家财政困难的时候,任用这样的庸人理财,违背民心,会酿成财政危机,后果不堪设想。仁宗皇帝听不进这些话,不久,又加封张尧佐为淮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权力更大了。诏书一发布,朝廷内外都感到震惊。

包拯再次上奏章,怒责张尧佐,并和仁宗当面争辩,言辞激烈得连唾沫都溅到仁宗的脸上。

由于包拯和其他谏官不屈不挠的谏争,宋仁宗终于“感其忠恳”,削去张尧佐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两职,还作出外戚不得担任军政要职、干预国家大事的规定。

但是事隔一年,仁宗皇帝又加封张尧佐宣徽南院使。御史中丞王举正说:“陛下滥赏张尧佐,请免除我的官职吧!”仁宗不予理睬。

这时,包拯又上奏章,指出仁宗的偏执,要求让张尧佐出守河阳,不准回京供职,更不许担任使相。仁宗无可奈何,只好表示:以后如升迁张尧佐,就找出包拯这个奏章呈报。事实上同意了包拯的请求。

包拯嫉恶如仇,最恨的是贪官污吏。他上过一道《乞不用赃吏》的奏章,要求朝廷罢免贪官污吏,一般不再起用他们,即使再起用,也不让他们担任重要的官职。

有一个臭名昭着的酷吏叫王逵。他任地方官时,飞扬跋扈,随意增派苛捐杂税,一次就多收税三十万贯。他把搜刮来的钱财进奉朝廷,博得朝廷的欢心,却坑苦了当地的老百姓。他任荆湖南路转运使时,许多老百姓被迫逃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山洞里。被他杀害的老百姓不知有多少,人民对他恨之入骨。当他被调往池州时,当地老百姓几千人聚会庆贺,城里数万家居民接连三天张灯结彩。

就是这样一个酷吏,却官运亨通。不久,又从池州升迁为江西转运使。到了江西,依然是严刑酷法,鱼肉百姓,动辄抓人入狱,判罪充军。

有人告发了王逵的劣行,朝廷下令本路主管司法的提刑司调查处理。包拯上书反对,指出本路提刑司肯定会包庇他。朝廷没有采纳包拯的意见,结果事情不了了之。王逵怀疑告发他的人是前任洪州(今江西南昌)知州卞咸,就制造冤狱,逮捕了卞咸,被牵连的人竟达五六百之多。包拯调查了这个事件,再次上书弹劾王逵。于是,王逵被贬为徐州知州。

但是,王逵和朝中宰相有旧交,没过多久,又被提拔为淮南转运使。对此,包拯气愤异常,又一次上书弹劾他,认为王逵刻暴成性,难以悛改,不能把百姓交给王逵,听任他肆意残害。由于包拯前后七次弹劾王逵,据理抗争,仁宗只好罢免了王逵的转运使的职务。

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

陶宗仪摘叶着书

陶宗仪,号南村,浙江黄岩县人。他少年的时候很好学,曾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官运亨通,光宗耀祖。可当他第一次去参加科举考试落榜而归后才发现,所谓的什么“考试”全是骗人的鬼话,那都是为富家子弟而准备的,穷人家的孩子根本就别想踏进官场。从此,他就抛弃了做官的梦想,回到家中,一边务农,一边自学。

渐渐地,陶宗仪长大了,他的知识也逐渐地丰富起来。他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了,但是他自己却并不满足。于是,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到浙江东部一带游学。他到过许多地方,结交了许多朋友,最重要的,还是他拜访了许多有名的老师,像张翥、李孝光、杜本,等等,他都拜访过,并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新知识,开阔了眼界。他的诗歌、散文都写得很不错,但是他最拿手的还是书法。他有个舅舅叫赵雍,是个书法家,他便拜在舅舅门下,专习篆字。他的篆字是很有功底的,就连当时的大官僚泰不华和丑驴也对他另眼看待,几次派人请他出山为官,怎奈他执意不肯,方才作罢。

那时候正是元朝末年,朝廷内忧外患,国家政治异常腐败,多次强征民税,老百姓不能安心度日,只好背井离乡,到处流离。陶宗仪也不例外,他在朋友的帮助下,逃难来到了江苏的松江镇。

陶宗仪来到松江以后,靠着教书的一点微薄收入,购置了几亩薄田,利用空余时间种点粮食来勉强度日。虽然陶宗仪是一个外乡来的教书先生,但是由于他非常平易近人,所以村里的人都愿意和他在一起聊天。农民耕地有个习惯,就是在累了的时候,都要跑到田地旁边去喝点水,歇一会儿,尤其是在夏天更是如此。当时,在陶宗仪的田地边上,正好有一棵大树,枝叶繁茂,外面骄阳似火,树下却凉快得很。宗仪先生读书多,见识广,又会讲故事,因此,每到歇息时,大伙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到那棵大树下,一边喝水,一边听宗仪先生讲故事。

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目瞪口呆,完全忘记了劳动的疲劳。等故事讲完了,大伙也休息得差不多了,于是又回到地里继续耕作。

有一天,大家都走了之后,宗仪先生仍坐在树下没有动。他在想:“要是我能把这些故事都写进书里,让更多的人都能读到,那该有多好啊!”

可是当时兵荒马乱的,纸张很贵,哪里有钱去买纸啊!宗仪先生正在苦思冥想,这时,突然一阵风起,几片树叶随风而落,正好落到宗仪先生的脚下。他望着脚下的落叶,忽然灵机一动:“唉,唐朝不是有‘红叶题诗’的佳话吗?我何不也学一学呢?”

他高兴极了,赶忙起身,拾了一些树叶,跑回家中,取出砚台,提起笔就开始在树叶上写起来。一叶,两叶,三叶……从此,宗仪先生每天下田都要捡回一些树叶,把自己所记得的,或者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奇闻异事都记在树叶上面,并压平、晾干。时间长了,树叶多了,他就把树叶放进一个罐子里,埋在院中的地下。就这样,宗仪先生十年不辍,写出的树叶共装满了十几个罐子。后来,在学生的帮助下,他把这些罐子挖出来,再加以整理,编成了《南村辍耕录》三十卷。在这部书中,琴棋书画、字帖碑刻、语言文字、种植技术、风土人情、历代掌故等等,都有记载,可说是无所不包。人们所熟悉的纺织家黄道婆的故事,就是他记录在这部书中的。《辍耕录》对于研究古代生产、科技、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书成以后,宗仪先生仍不满足,重新对原书做了修订,又编成《说郛》、《书史会要》、《四书备遗》,都流传于后世。

我们能尽情享受的,只是施与的快乐。

海瑞铁面无私

在明朝277年的历史上,海瑞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官场上,他是奸臣权贵讨厌的刺儿头,不通情达理,铁面无私;在民间,他是备受百姓崇拜的英雄。他在民间有实际影响,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宰相和皇帝。

海瑞进入仕途的资格是举人出身。按明朝吏部的规定,就是做名小小的知县,也得是进士出身。因此,当海瑞做浙江淳安县知县的时候,已经熬到四十五岁了。

淳安县是三省交通的要道,过境的官员及其随从所需的食物、马匹、船轿挑夫,都由县民负担。于是,过境的官员越多,老百姓的负担越重。如果不顾百姓的死活,在这个交通要道上做县官,巴结讨好上司的机会也很多,容易获得升迁的机会。

海瑞一做官,处世和治事的作风就异乎寻常。

一次,京城里派出左副都御史鄢懋卿到浙江视察。鄢懋卿惯于敲诈勒索,收受贿赂,这次又是以钦差大臣的名义到地方巡视。这个贪官每到一地之前,先派人发出通知,声称,“自己的喜尚简朴,讨厌奉迎。地方官府迎送一切从简,不许铺张浪费,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这样做实际上是一箭双雕,表面是标榜自己俭朴,以此可以沽名钓誉;实质上是通知你为他的到来作好进贡的准备。地方官都知道其中的奥妙。鄢懋卿一路上花天酒地,光收到的“孝敬”钱就有几千两银子。

海瑞接到鄢懋卿的通令后,知道鄢大人也要到淳安来搜刮一番。海瑞是一个公正而廉洁的官员,为国尽忠和为公众服务是他年轻时就立下的志向。他对这类投靠权臣严嵩发家,贪婪无厌的官吏深恶痛绝。海瑞也看出这个鄢懋卿是个狡猾的贪官,发下所谓的“通令”只是官样文章,目的在于防备地方官抓他的小辫子弹劾他。

同类推荐
  • 情商与人生 性格与人生 心态与人生

    情商与人生 性格与人生 心态与人生

    有几人未曾思考人生?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彩,获得自己梦想的成功?然而,到底有多少人实现了美丽憧憬?为什么有的人一生飞黄腾达,而有的人一生却暗淡无光?……人们在孜孜以求成功的时候,不禁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到底是什么拉开不同人之间的人生差距?从无数成功人士身上我们看到,情商、性格、心态正是决定人生成败三大主要因素。
  • 找对你人生中最重要的7个人

    找对你人生中最重要的7个人

    作者为资深公共关系培训专家,总统顾问。一直致力于“六度人脉”理论研究,曾推出过畅销书《六度人脉》。这次作者化繁为简,将目光对准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要接触的七个关键角色——玩伴、同学、同事、上司、合作伙伴、知己、爱人,这7种角色代表人生不同阶段的7种关键力量!作者以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他们的重要作用,以及识别、交往的各种技巧要点。阅读本书,我们还将知道自己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制定的怎样的成长目标,需要与哪些人同行,以及与他们的相处之道。无论是学生、白领还是中高层管理者等,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参考的答案。
  • 哈佛家训ⅵ:活出全新的自己

    哈佛家训ⅵ:活出全新的自己

    身处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里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放下一切,选择逃避。当我们无法逃避时,我们只能通过重新建立起自身心灵的方式。当快乐、悲伤、忧愁降临到你身上时,如果你能坦然面对这一切,找到失衡天平的平衡点,那么生活就会多一些简单、多一分快乐。《哈佛家训Ⅵ——活出全新的自己》是一堂找回内心全新自我的精品课程。
  • 向前的力量:改变人生格局的哈佛能力拓展课

    向前的力量:改变人生格局的哈佛能力拓展课

    你想让自己变得热情大方,受人欢迎和尊重吗?你想走出孤僻、偏执的心理阴影,成为一个内心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的人吗?你想成为独立自主,有魄力有魅力的人吗?你想获得持久的工作激情,保持积极高效的工作作风吗?你想掌控自己的命运,主宰自己的人生吗?本书通过对哈佛商学院能力拓展课的深入剖析,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描述,将我们带入一个富有策略与技巧的世界。真实而有影响力的案例剖析,情景式课程,大师的言传身教,帮你战胜拖延症、驱除无力感、学会时间管理、情绪掌控……阅读本书,你的自律能力、意志力、效率都将得到锻炼和提高!
  • 人生三论

    人生三论

    真实人生的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我们的生活态度。只有善于抓住幸福的人才能懂得什么是幸福;只有懂得取舍,善于放弃,宽容待人,才是快乐之本、幸福之源。本书为广大读者提供心灵的甘泉,涤荡平淡生活中的单调和苦涩,帮助人们营造更加幸福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度劫者

    度劫者

    劫难之后,都会有一些谜团!破解这些谜团才能了解一出鲜为人知的真相!
  • 神奇的宇宙空间探测器(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

    神奇的宇宙空间探测器(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

    星河灿烂,深空路遥。当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地球轨道飞行之后不久,人类向地外星球进军就提上了日程。现在,人类制造的宇宙探测器不仅为人类登上月球开辟了道路,而且已经遍访了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同时正在向太阳系外更遥远的星球跋涉。
  • 爱在逸启

    爱在逸启

    唐启拉住程逸薇,“逸薇,做我女朋友吧,我们天生就该在一起。”程逸薇抬手取下眼镜,眼中是遮挡不住的流光,“是什么给了你自信,说我们天生就该在一起?”唐启咧嘴一笑,“就凭我叫唐启,你叫程逸薇,我们就是要在逸启。”
  • 泥丸李祖师女宗双修宝筏

    泥丸李祖师女宗双修宝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猎鬼人

    猎鬼人

    环环相扣,步步惊心。生死局、连环扣。八十年前的古宅,封门村秘密,青海的惨案,沙漠当中的鬼城……夏日已经到来,不如到故事当中体验一把彻骨的冰寒……
  • 祸起四合院

    祸起四合院

    出了金鑫公司,火匣满脑子都是王小红的影子。一会儿是火样的石榴红,一会儿又是水葱般的青绿。两种颜色环绕盘旋,搅得他晕头转向。他又记起了刚才李杆说的话:找不回王小红,你那二十万就打水漂了。火匣打了个激灵,这才意识到寻找王小红的重要性:这不单单是找回老婆的问题,还关系到他们家那个四合院的前途。那个四合院是火匣的曾祖父建的,传到火匣已经一百多年了。别看现在有些破烂了,在当时那可是方圆百里数一数二的气派房子。因为用石料起了半米的根基,1943年伏汛黄河决口,房子居然没有被冲倒,救了村里不少人。要是烙印着祖宗功德的宅院从他手里更名换姓,那他火匣就成了火家的不肖子孙。
  • 为长生而行

    为长生而行

    一颗黑色的石头,一场激烈的大战。少年从阴间重新而活,意外获得了一个师傅。所谓修炼,也就是修的长生。孤身一人的他,也因此踏上了长生之路。
  • 河朔访古记

    河朔访古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重棺

    九重棺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结发为夫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