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1400000002

第2章 国文研究法(1)

无锡钱基博述国文研究法

右《国文研究法》三章,计得三万二千言,乃戊午暑假期间,本校校长顾述之先生属与旧毕业诸君商量文字而纂录者。(博)鲁不学,何敢谭文!然侧闻先生长者之绪论矣,乃述旧闻以相告诺,苏东坡所谓“药进医手,方传古人;若已经效世间,不必皆从己出”者也。孔子毅然以斯文自任,而其言不过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已耳。(博)何人斯?请事斯语,以与诸君周旋为进药之医手矣!惟孔子殁而道丧文敝,百家各以其说鸣。此一是非,彼一是非,亦既无所折衷,譬之芳草油油,弥望而是,畴为不死之药。(博)左捋右撷,不惮旁搜远采,然非身试无毒者,曾不敢以诸君不赀之驱为尝试也。曰若稽古帝神农尝百药,察其酸苦之味,告人知避就。(博)其为神农矣乎?虽一日遇七十毒,匪所恤已。区区之愚,惟诸君裁幸。无锡钱基博识于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之精忠柏石室。

原文

梁刘勰著《文心雕龙》开宗明义第一篇曰:“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和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此文之原也。夫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言者志之所之,而文者物之相杂。然则心不可蕴,故润色以形容;辞不可陋,故错综以尽变。《易》曰:虎变文炳,豹变文蔚。又曰:物杂故文。《国语》曰:物一无文。(《左传》“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后人每不解何以谓之无文,不若仍用《外传》作注曰:“物一无文。”)徐锴《说文通论》谓:“强弱相成,刚柔相形,故于文,人为文。《朱子语录》,称两物相对待,故有文,若相离去,便不成文矣。此文之体也。盖天下之美术,莫不始于自然,中于思化,终于成美,而文亦美术之一也。推所由起,必依二性:一曰所纳,一曰所生。如人呼吸,自然相须,不得而离,云露花鸟,动寂殊致,见者知之。既住见中,即名所纳,感于动寂,而为忻叹。凡此忻叹,见所生也。即名所生,所生缘纳,而由微之著,由隐之显,厥序以五:一曰契象。云露花鸟,触为忻叹,忻叹既著,所纳益坚,由纳生生,由生复纳,生纳双凝,是为契象。二曰模效。契象既深,取而不舍,雕缕成貌,涂坿为形,凡此之伦,咸拟真似,虽始朴疏,美实基斯,是为模效。三曰选择。模效既彰,有其优劣,复由爱否,而决趣舍,是为选择。四曰思化。众技毕陈,优者有甚优,劣者有甚劣,或优劣时糅,可以节取,于是斟酌损益之虑生,遗貌求神,超然独悟,旧之契象,且从迁失,是为思化。五曰创作。思化既周,玄解方新,辞必己出,卓然有成,是为创作。综斯五者,可以成文矣。然而未尽美也,夫文之至者,不必执迹以求之,若感兴一至,悱然有动,则出之洸洋而不可遏。唐李德裕《文章论》曰:“文之为物,自然灵气,恍然而来,不思而至。”宋陆游《文章》诗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瑕疵,岂复须人为!”此何谓也?感兴至也。感兴之孕育,有内品者,有外品者,内外合而情文相宣矣。惟其合也,可遇而不可求。宋朱夏《答程伯大论文》:“譬之风之于水,适相遭而文生也。故鼓之而为涛,含之而为漪,蹙之而为縠,澄之而为练,激之而为珠玑,非水也,风也,二者适相遭而文生也。然感兴之散也,何以凝之?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则有构想。构想而后修饰,修饰而后备,备而后美,至美而文之能事尽矣。”

正义

文有二义焉。(甲)文者,述作之总称。凡可写录,箸为文字,皆此类也,是谓广义。但有成章,靡不为文矣。(乙)以文为述作之殊名。非可漫喻,惟当宗主情感,以娱志为归,而其行文尤贵奇偶相生,音韵相和,如青、白之成文,如咸、韶之合节,非清言质说者比也,非振笔纵书者比也,非佶屈涩语者比也,是故梁昭明太子撰《文选序》,以为经也子也史也,非可专名之为文也。专名为文,必其综缉辞采,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而后可也。准斯以谭,则所谓文者,其范畴属于情感,不属于事实。其主旨在导人之意旨使高尚,非欲以之濬发智虑,凡楚词之骚,扬马之赋,南朝之诸体文以及唐人之诗乃属之。《文心雕龙》称“无韵者笔,有韵者文”,则文乃述作之殊名审也。然情文要期相宣,岂惟韵文为然。《史记》称,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又曰:“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于羑里,演《易》;孔子厄于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凡厥所指,皆散文也,而太史公书必推言之于穷愁意有郁结发愤之所为作。明太祖谕詹同称,孔明《出师表》亦何尝雕刻为文,而诚意溢出,至今读之感动。仁义之人,其言蔼如,则甚矣情之不可以已也。古人论文明必情深,固不必专指韵文言之,其不可通一也。且《文心雕龙》一书,为后世论文之祖,而其论文,必原于道,征圣而宗经。宋周子《通书》云:“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元史·儒学传》称“六经者道之所在,文则所以载夫道者也”。是文固不徒以抒情,而乃云主情感。其不可通二也。且班固撰《汉书·艺文志》,因刘向《七略》,总群书而条其篇目;其中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非不以艺文标目,而诗赋不过其中一略,正不必昭明《文选》,独为不刊。且即以昭明《文选》论,其中如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檄、对问、序、史论、史述、赞、论之属,凡十八类,何莫非直言之言、论难之语?而未尝不以入选,乃必曰有韵者文。其不可通三也。故曰:文者,述作之总称。用以会通众心,互纳群想。而表诸言语兼发知情,知以治教,情以彰感,譬如舟焉,知如其柁,情为帆棹,知标理悟,情通和乐,得乎人心之同然,斯为合矣!

审美

刘勰著《文心雕龙》论文之美,曰秀曰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夫隐之为体,义主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言其取义无常),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翫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彼波起辞间,是谓之秀,纤手丽音,宛乎逸态,若远山之浮烟霭,娈女之靓容华,然烟霭天成,不劳于妆点,容华格定,无待于裁镕,深浅而各奇,纤而俱妙,并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求也。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故自然会妙,譬卉木之耀英华;润色取美,譬绘帛之染朱绿。朱绿染绘,深而繁鲜;英华曜树,浅而炜烨。秀句所以照文苑,盖以此也。推其所论,意境之美曰隐,字句之美曰秀,义取众喻,道贵自然,此其旨也。李德裕论文章,如日月,“终古常见,而光景如新”,此语亦善喻文之美者。然文之美,有阳刚之美,有阴柔之美。盖《易》贲卦、彖传言:“柔来而文刚,分刚上而文柔。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卦传》又言:“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文章之体之本于阴阳刚柔,其来远矣。顾后世文家,未有论及之者。惟《宋书·谢灵运传论》,言:“志动于中,歌咏外发,尝推本于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喜愠分情。”《文心雕龙·镕裁篇》云:“刚柔以立本,变通以趋时。”皆以此为言而未畅厥旨。及至胜清桐城姚鼐《答鲁絜非书》言之,乃详其说。曰:“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

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人其时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弗有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岩,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一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已,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盖阴阳刚柔之分,亦言其大概而已,必刚柔相错而后为文。故阳刚之文,亦具阴柔之美,特不胜其阳刚之致而已。阴柔亦然,止可偏胜而不可以绝无。《礼记·乐记》云:“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则是犷悍不可为阳刚。而柔靡不振,亦非阴柔也。是后湘乡曾国藩演之而摹文境之美,厥有八言:“阳刚之美,曰雄直怪丽;阴柔之美,曰茹远洁适。”何谓雄?曰:“划然轩昂,尽弃故常,跌宕顿挫,扪之有芒。”何谓直?曰:“黄河千曲,其体仍直,山势如龙,转换无迹。”何谓怪?曰:“奇趣横生,人骇鬼眩,易玄山经,张韩互见。”何谓丽?曰:“青春大泽,万卉初葩,诗骚之韵,班扬之华。”何谓茹?曰:“众义辐凑,吞多吐少,幽独咀含,不求共晓。”何谓远?曰:“九天俯视,下界聚蚊,寤寐周孔,落落寡群。”何谓洁?曰:“冗意陈言,颣字尽芟,慎尔褒贬,神人所监。”何谓适?曰:“心境两间,无营无待,柳记韩跋,得大自在。”此曾氏之说也。间尝比而论之,以为曾氏之所谓直,所谓茹,所谓远,所谓适,于《文心雕龙》则有当隐之义焉。所谓雄,所谓怪,所谓丽,所谓洁,于《文心雕龙》则有当秀之义焉。而曾氏之言又曰:“文之为道,亦须有奇横之趣、自然之致,二者并进,乃能成体。”夫所谓奇横之趣,即秀也。然而必得自然之致以成体,是其论文以自然为归,要与刘勰同旨。武昌张裕钊《答刘生书》云:“文章之道,莫要于雅健。欲为健而厉之已甚,则或近俗;求免于俗而务为自然,又或弱而不能振。古之为文者若左丘明、庄周、荀卿、司马迁、韩愈之徒,沛然出之言厉而气雄,然无有一言一字之强附而致之者也。措焉而皆得其所安,文惟此为最难。知其难也,而以意默参于二者之交,有机焉以寓其间。此固非朝暮所能企,而亦非口所能道。

治之久而一旦悠然自得于其心,是则其至焉耳。至之之道无他,广获而精导,熟讽而湛思,舍此则未有可以速化而袭取之者也。”夫道贵自然,不易之理也。(博)衡榷众说,而以为斯文之美可以六者衡之:(一)文以娱志为主。梁昭明太子序《文选》譬之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盖主事实,必传信,科学之职也。通情感,导人意所高,美术之职也。夫思之浅者,能导之使深;感之细者,能充之使大。文之摄于美术,固已!主惟美者曰:“美术无他务,独在娱人心耳。文亦然。”主惟化者曰:“文非仅娱人心,盖将化人,使知所趣。”由是观之,就其所娱,因而成化,可以治情而合道,文之时用大矣哉!然文之所以化人者,必其感发于人为至娱;而至娱之感,常出于至美。此至美者,或独得之,或共喻之,然必纯粹精白,皭然无垢。绘画雕刻之工者,人之见之,若与美触,文学之娱人志,犹是类也。(二)文以众喻为主。盖文以娱人,尤必能喻于人人,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夫所谓达者,盖己欲达而达人之谓,即众喻之意也。倘我自作文,自明之,而人不能达我之旨焉,则是于我之情不宣,而于人之志亦无娱。乃高明之士,好标僻异,如唐樊宗师官绛州刺史,即守居构园池自为之记,文僻涩不可句读,好奇者多为之注,然第推测以求通,而众说纠纷,终无定论。此施之哲学,犹或厌其玄晦,况文者,所以抒情达意,与诩独知,宁求同喻。而理愈深者,索解人愈难,是故阐理即不厌精深,然措之辞必不可不务于显;深入者尤贵显出,要期于众喻耳。顾众喻之者,辞达之谓,非浅陋之谓也。即如《诗·小雅·采薇》卒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明白如话,而一往情深,令人低徊往复不已,安在其为浅陋者哉!(三)文贵表示新颖。文以众喻为主,固已。然谱记表录,非不易于晓悟,然未可谓之文也。文以娱志,必有所以动人者存,而表示新颖尚焉。夫表示新颖之道,莫大于因时。上元梅伯言所谓“立吾言于此,虽其事之至微,物之甚小,而一时朝野之风俗好尚,皆可因吾言而见之。使为文于唐贞元元和时,读者不知为贞元元和人不可也;为文于宋嘉祐元祐时,读者不知为嘉祐元祐人不可也”。韩愈曰“惟陈言之务去”,岂独其词之不可袭哉!夫古今之理势,固有大同者矣。其为运会所移、人事所推演而变异日新者,不可穷极也。执古今之同,而概其异,虽于词无所假者,其文亦已陈矣。萧子显曰:“文非新变,不能代雄。”正谓此也。(四)文贵情至。科学以治物者也,文以治思者也。由思成绪,由绪生情,情至而文亦至焉。夫情深则文明,情真则语挚,理之自然者也。余姚黄宗羲曰:“文以理为主。然而情不至,则亦理之郛廓耳。庐陵之志交友,无不呜咽;子厚之言身世,莫不凄怆。郝陵川之处真州,戴剡源之入故都,其言皆能恻恻动人。古今自有一种文章,不可磨灭,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者。”而世不乏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皆以大文目之。顾其中无可以移入之情者,所谓刳然无物者也。(五)文贵能镕裁历史科学之事实。夫文者,或由思生,或由情立。思情所依,必缘事物,莫不采诸科学历史矣。然选择之际,不可不慎。要当关于性灵,有其滋味。略彼专识,求兹同喻。西方文士,颇擅此意。吾国作者,亦矜运用。成规具在,匪假一二谈也。(六)文贵能发扬不朽之盛美。夫所谓美者,若仅炫时采,殁则已焉,斯何足深算!故文之极至,岂徒称于一世,虽百世千世,仰之炯然。何也?文既以情为主,情则人之所同。夫以同喻之文,标不异之情,虽代有迁变,而感无殊科,固宜歌颂通于古今,安可朽也。纵其制作,或因想象,或亦实经,而描写之工,揽之无不如身历其境。魏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善叙友朋聚散之感;昆山归有光《先妣事略》、《项脊轩记》等文,善叙家人骨肉之爱。此情未泯,即文亦不泯矣。

国文与外国文

匡谬

国文,非外国文也。近百年来,国势不振,而欧化遂以风靡,至治国文者亦喜仿欧人葛郎玛,辑文典,以治外国文之法治之。及其扞格不相入,乃益轻其家丘,以为国文不如外国文。吾闻俄之亡波兰也,立法令波兰人习俄国语言文字;英之于印度也亦然。乃今吾国俨未亡也,而为国人者,若不外国化其国文不快。悠悠苍天,此何心哉!然号称识微通变之君子,惄焉忧之,著为论说,扬榷国文与外国文之异同,而衡是非得失所在者,其人颇亦不尠。余今条贯其说以为我同人告,必先知国文不同于外国文,不可以治外国文之法治,而后可与言治国文之法。

文字

同类推荐
  •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从儒家智慧的海洋中,撷取到最宝贵的明珠.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本书通过选取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做人、处世智慧.正视心欲、直面名利、谦孝美德等篇章淋漓阐释儒家的博大智慧。目的就是通过撩开儒家思想神秘的面纱。
  • 艺术人文教育概论

    艺术人文教育概论

    本书是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全书共分4个部分,第一编范畴,探讨艺术与人文教育的内涵、本质与范畴,第二编镜鉴,着重分析古今中外的艺术人文教育思想,第三编践行,介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艺术人文教育的经验,第四编探索,是对现行艺术人文教育制度的反思,并提出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 人文教育读本

    人文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些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然适用,也趋同于国家、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 学生感恩实践教育研究:基于价值观的视角

    学生感恩实践教育研究:基于价值观的视角

    在第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与会各国人士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1989年世界上2/3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在会后发表的宣言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他的伦理道德思想。以孔孟思想为主的中国儒家思想建构起来的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是今天感恩教育的主要历史资料。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特警傻后要休夫

    特警傻后要休夫

    现代女特警凌笑笑与变态色魔同归于尽,穿越到一个古代的傻子皇后身上,不愿在冷宫等死,她女扮男装,冒充刑部尚书的师弟,与皇帝夫君对面也不相识,破解了一个个奇案,为她引来几个男人的爱慕,到底谁最后能抱的美人归呢?-----------------本文精彩片段-----------------精彩片段一:“我警告你,别像狗一样在我的脸上舔来舔去。”“如果小姐不情愿被吃,那好,换你吃在下的豆腐好了”“被狗咬一口,难道还要反咬回去?“见过在下这么俊美的狗吗?”“衣冠禽兽比比皆是。”,“那现在可否让在下一逞兽欲?”“如果你打算在我身上寿终正寝的话。”“难道小姐不知道这种死法在下求之不得吗?”精彩片段二:“你替朝廷做了这么多事,想要什么赏赐?”“什么都可以?”“只要朕能给的!”“好,那就请皇上赐我一张空白圣旨吧!”然后让她用它休了他!***********推荐新文《半路杀出个庶女来》上官轻衣,一个生父成谜的庶女,穿越第一天,就被威胁剜眼,送官,可她岂是任人宰割的主。谁对她不仁,那就别怪她不义,定将欺负她者统统踩死!谁料皇帝一纸赐婚,竟将她赐给了-----他一心想出家的儿子,想她一个身份卑微的庶女,好不容易才有做王妃的命,谁知男人,女人,佛祖都要跟她抢男人?还真是反了反了!秉持着---属于她的绝不放手的原则。她先脚踢垂涎王爷相公美色的男人,然后拳打勾引王爷相公的女子!最后要让王爷相公非破了色戒不可!于是,勾引他,诱惑他,强了他!用嘴唇堵住他的阿弥陀佛!成为她这个庶女王妃的终身事业!看佛祖还要不要他!看是佛法无边,还是妻色无边!庶女语录:一,成为庶女不是我的错,但想将庶女踩在脚下就是错。二,发光并非嫡女的专利,庶女一样也可以,且要发的更亮。三,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庶女,只有不肯上进的庶女。四,庶女要想吊到大鱼,必先早点结网,拉着必不能松手。五,磨难是庶女的成功之母,让磨难来的更猛烈些吧!——————————————————————————————本文情节曲折,出场人物众多,不局限于家长里短,阴谋算计,以女主的视角,来讲述一个穿越女子的人生经历!新文开坑,亲们多多收藏!留言!-------------------------------------推荐朋友的几篇文,都是好文!
  • 用余生拥抱烟雨和你

    用余生拥抱烟雨和你

    人生哪有那么多巧合与不期而遇,一切只是顺其自然,缘分说来就来了!简单的青春,最初的悸动,没有铺垫的生活,慢慢走着。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成大事不可不知的佛道智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成大事不可不知的佛道智慧

    佛道智慧,可以让人在困惑无助时,愤怒而不可控时,悲伤而难自抑时,落寞而萌伤情时,对生命的一切变化,内心与外界之间的对立统一有所顿悟和释然。有了现实世界与心灵家园之间的张力,人的心灵中就有了理想驰骋的空间和不甘沉沦、自我拯救的渴望。谈佛说道,体味佛道这伟大生命智慧的含义和价值,就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绝世无双,腹黑世子妃

    绝世无双,腹黑世子妃

    传言,郡王府小郡主不良于行,偏甚得太后荣宠,一诏懿旨,赐婚于三世子,当夜,她便中毒而亡。再次睁眼,她是外星球的异能公主,木系魔法得心应手,更能笔起万物,洒豆成兵。废物?不良于行是她的伪装;懦弱?扮猪吃老虎是她的拿手好戏;无能?她一双巧手无人可及。他是当朝最为得宠的三世子,俊邪妖孽,武艺过人,智计无双,想要嫁给他的女人无数,他偏选择了不良于行的她。后来,他扔下一纸休书,她视若珍宝,潇洒离开。再次相见,她傲然而立,绝代风华,他怒不可遏:“你不是瘸子吗?”“谁告诉你坐轮椅的就一定是瘸子?我乐意,不行吗?”“既然不是瘸子,那便随我回去。”“不好意思,我已经收到休书了,不再是你的世子妃。”“本世子怎么不记得有写过休书?”“人不能太无耻。”“我有齿,还很白……”时过境迁,当她付出真心之时,才赫然发现,他竟是……而他所爱,更是另有其人……(文文先虐后宠,男女主身心干净,结局一对一!)
  • 三寸阳光倾城暖

    三寸阳光倾城暖

    一直等到多年以后才晓得,没有解不开的结,只有不想解开千千结的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遇见他的时候时光倾城,青春散场时,虽然再没联系,可不管身在何方已是何时,她却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她的那一束阳光!
  • 成为星界之上

    成为星界之上

    在这浩瀚的星界里,无数位面沉浮着,探索、征服,成了这世界永恒的乐趣。(西方奇幻,各种族割据,脑洞层出,一个想把心中的故事写出来的新人作家)
  • 青春的仲夏夜

    青春的仲夏夜

    青春的浪漫邂逅,陪你度过孤独的睡前故事。翻开本书,似曾相识。相约的黄昏,我们遇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青春之梦。
  • 使徒

    使徒

    杨大光消失了,再没有人看见过杨大光。后来真理道拆迁,杨大光拿拆迁费买了商品房,更没有人知道杨大光迁居到什么地方去了,连老八都找不到杨大光了。有时候遇见起重队老伙计来买酱肉,老八向人们打听杨大光的情况,谁也说不清杨大光现在住在什么地方。说起杨大光,大家赞叹,唉,杨大光,好人呀,好人,有人对不起他,他从来没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
  • 快穿之心愿完成手册

    快穿之心愿完成手册

    在校大二女学生许知因为一次车祸意外身亡。为了获得重生机会,许知不得不与系统签订合约,穿梭于各个世界完成人物心愿。—听说你还有心愿未了?—让我来帮助你。【1v1甜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