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1400000007

第7章 国文研究法(6)

(丁)看书须劄记。朱子谓看书小有疑处,即便思索,思索不通,即置小册子,逐日钞记以时省阅,久久自悟。而李光地摘韩文公读书诀课子弟,则曰:“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言。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元,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此文公自言读书事也。其要诀却在纪事纂言两句,凡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盖手动,则心必随之,虽览诵二十遍,不如钞撮一次之功多也。况必提其要,则阅事不容不详,必钩其元,则思理不容不精。若此中更能考究同异,剖断是非,而自记所疑,附以辨论,则濬知愈深,着心愈牢矣。近年美国《科学月报》,载有盎特鲁博士之《读书法》,其言有曰:“读书时,既须辨别精粗,尤宜随时自加诠注,或摘录精华,加以短评以发抒己见。一所以专其心志,不致过目即忘;一所以稍留记录,备日后检查之用。至一书之中,某篇可以摘录,或某节须加诠注,则不特无标准之可言,即读者亦往往难于自解。此盖纯系心灵之作用,故吾人所摘之笔记,骤观之,若未必有补实用,然而新智识一入脑际,即能随其他旧有之思想而融合无形,亦犹食物入胃即化成血液,其滋益为非浅鲜也。惟摘记文字宜简尽,而标题不可不明析以便检阅。为时既久,记载渐多,则偶一翻阅,必自惊其记录之富,觉前此之评论,不尽妥切,而思有以增加或删改之矣。前此之仅事摘录未加评论者,亦以为未尽惬怀,非加论判,不足当吾意者矣。因旧感而触发新思,殆鲜有不濡笔吮墨而情不自禁者也。读书多而摘记富,则异日有人以论文见属,或应演说之请,即不难以平时摘录,加以脩饰,融会而贯通之,施诸实用,便尔蔚成钜著。”其言尤足与李安溪之言相参证。

斯四者看书之通则也。抑盎特鲁博士尤有一言曰:“某文学家尝谓生平从未卒阅一书,设其书无特著之佳处,则舍弃之,不再研究。苟读有心得,则虽未窥全豹,已能洞然于作者之意旨,而从事发抒己见,详为评论,更无须阅竟全书也。此其人虽天禀极高,非常人所能企及,然而心思缘练习而愈益活泼。吾每见多数之书籍,苟读者能取其序文或例言而细味之,再详阅其目次,即不难了然于其内容之大略,然后读其全书,直可于一分钟竟三四页之多,此尤看书之捷诀也。”虽然,一书有一书之看法,兹请申论《四书》、《通鉴辑览》、《诸子文粹》以及《古文辞类纂》之看法:

(子)《四书》之看法

(1)次第。朱子注《四书》,以《学》、《庸》、《论》、《孟》为序,当有用意。然如有志治文字,据(博)意,当先《大学》,次《孟子》,次《论语》,而以《中庸》殿焉。何也?《大学》是极有绳墨文字,看他头绪尽纷繁,却如网在纲,有条不紊。读一过,于古人谋篇成章,必有多少悟入处。然后读《孟子》,长篇大论,局陈迷离,如五花八门,忽觉得另换一付眼光,须看他如何神明变化于规矩绳墨,而不离规矩绳墨,所谓用法能得法外意也。次取《论语》读之,却三言两语,以少许胜《孟子》多许,绚烂极而归平淡,又是一番境界。而终之以《中庸》者,姑无论其说理之精,夐莫与京,即文字亦程子所谓:“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天下之至文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于文章之道,思过半矣。此统合《四书》而论看之先后次序也。如以看一书言之,平湖陆陇其曰:“作文须以看书为急,每日应将《四书》一二章,潜心味玩,不可一字放过。先将白文自理会一番,次看本注,次看大全,次看蒙引,次看存疑,次看浅说。”如此做工夫,一部《四书》既明,读他书便势如破竹矣。

(2)通大义。《四书》每一书中皆有大义百数十条,宜研究详明,会通贯串,方为有益。(新会梁启超有《读孟子界说》载《清议报》,新城王树枏有《中庸大义》载《中国学报》,皆甚佳。)若仅随文训解,一无心得,仍不得为通也。

(3)明界说。读《四书》既通大义,然后分类体玩,以观其异同处。如《论语》问孝为一类,而答各不同,知其所以异,即知其所以同。此外问政、问仁、问知及一切言行,均当如是观。孔子教人,随时指示,本甚明了。如曰“是闻也,非达也”,及君子小人泰骄、和同、比周之类,又论楚子文之忠,陈文子之清,臧文仲之知,皆丝毫不少假借,有一界线存乎其间。故读经之必有界说,犹治井田者之经界不可不正也。《孟子》更处处有界说,指不胜屈,举一反三,要不能无望于善读者。

(丑)看《通鉴辑览》之法

(1)就事论事。(a)切己体察。宁都魏禧称伊川先生,每读史到一半,便掩卷思其成败,然后再看,有不合处又更思之。其间有幸而成不幸而败者,不得徇其已然之迹,与众人之论。南丰谢文洊曰:“学,明理于经,而习事于史。史于学居十之六,而阅历锻炼又居其四,事变无穷,莫可究诘。然能举古人之成案,精思而力辨之,置身当日,如亲受其任,而激挠冲突于其间。如是者久之,则阅历锻炼,已兼具于读史之中矣。”(b)参考地图。太仓陆世仪曰:“人欲知地利,须是熟看《通鉴》,将古今来许多战争攻守去处,一一按图细阅。天下虽大,其大形势所在,亦不过数项,如秦蜀为首,中原为脊,东南为尾;又如守秦蜀者必以潼关、剑阁、夔门为险,守东南者必长江上流荆襄为险。此等处俱有古人说过做过,只要用心理会,其或因事远游,经过山川险易,则又留心审视,以证吾平日书传中之所得,久之贯通,胸中自然有个成局。”

(2)得其会通。(a)贯穿读法。中国断代为史,不能得其会通,然非无一二公例可籀也。即如春秋之时,所号为中国者,王畿以外,不过齐、晋、鲁、宋、卫、郑、蔡、陈、许中原数千里之地,山戎长狄,类皆错处中土。又其时荆、蔡、吴、越诸邦,其受封之始,虽皆神明之胄,然以僻处边陲,后通中国,亦皆摈诸蛮服之列。然《春秋》之义,诸夏用夷礼,则夷狄之;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是当日脩史者具有世界观而不存排外之成见。嗣后吾国历经五胡、六代、五季及女真、蒙古、满洲相继狎主,然其始以武力屈服我,而卒亡不渐渍我礼教以期自进于中国,受我同化者,则《春秋》之教然也。即此一端,自黄帝战败蚩尤以迄今日,凡关于种族战争之历史,均应通五千年作贯穿读法方知我国民性爱和平,能以一视同仁之世界观,禀《春秋》“夷狄进中国则中国之”之教,一旦为异族武力所屈服,亦能以礼教之同化胜之,不自今日始,亦不自今日止也。举此为例,其馀治乱兴亡之成迹,无不当以贯穿之法读之矣。(b)比较读法。非比较不能贯穿,司马温公《资治通鉴》、朱子《通鉴纲目》,皆号称能观其会通,然以司马公、朱子生于两宋之时,其眼光亦只能作当日之现世观,而借鉴于历代为得失之比较,帝魏帝蜀之纷纷,亦以两人之身世不同也。王船山生在明季,其《读通鉴论》,与温公时有牴牾,亦其所处之时尤不同也。故(博)所谓比较读法者,亦应切于今日之情形而以前者为比较。犹之三代以前,河北势力极盛(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其后寖移河南(汤都亳,周公营洛邑)。春秋时,晋楚争伯,必有事于郑。秦汉之际,刘项逐秦鹿,日喋血荥阳、成皋,又后移于江北,则三国之争荆襄是也。自是以后,江南亦骎骎有事焉。(三国之吴,以及东晋、宋、齐、梁、陈皆都南京,而京口号称北府兵,尤为天下雄。)而自汉迄今,全史之大部分皆演于黄河长江间之原野,彼龙拿虎掷,甲兴乙仆,殆未有出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湖北数省外者也。自唐以前,湖南、浙江、两广、云南诸省,曾未尝一为轻重于大局。自宋以后,而大事日出于此间矣。宋之南渡在浙,其亡也在广东。明之亡也,始而江,继而浙,而闽,而粤,而滇,而桂,此亦地运由南而北,由黄河长江而渐趋于西江之明证也。湘中,古之南楚,号称大国,而二千年间,用之者惟一萧铣(隋末),一马殷(唐末)。乃清咸同以来,曾胡骤起,湘军之声誉,东至东海,南逾岭南,西辟回部,西南震苗疆,至今尚赫赫在人耳目。近日南北争峙,且以是为刘项之荥阳、成皋,三国之荆襄,日事喋血焉。湖南之有大影响于全国,不过五六十年以来也。两广亦然。畴昔唯有尉佗(秦汉之际)、刘隐(五代)等之羁縻,及洪杨发难,乃裹五岭之民,凌厉蹴踏半天下。而今陆荣廷用之以抗衡北政府,俨分天下半壁。故两广之有大影响于全国,亦不过五六十年以来也。云南亦然。自古为蛮瘴之乡,去中原绝远,无与于利害之数。乃袁世凯僭帝自娱,方以东南剧镇大藩,皆门生故旧,莫余毒也;不意蔡锷用偏隅之滇发难,袁氏遂震仆不起。今唐继尧袭其馀威,为东南连帅。夫滇固西江之上流,而两广其中下流也。故我国自周以前,以黄河流域为历史之代表;自汉以后,以黄河长江两流域为历史之代表;近五六十年以来,乃以黄河、长江、西江三流域为历史之代表。此皆以现世之情事比较而知其变迁者也。举此为例,其他治乱兴亡之成迹,更无不当以比较之法读之而求其贯穿矣。

(寅)看《诸子文粹》之法

诸子选本,古罕流传。唐初魏徵奉勅撰《群书治要》,经史并录。其先后则有庾仲容《子钞》、马总《意林》、高似孙《子略》,斯为最著。或其书已亡,或篇帙寥寥,割裂什九,致足惜也。近人武进李宝洤辑录是编,专主鸿篇钜著,而零珪碎璧,亦不轻弃,虽取之本书,仅十之三四,然精言奥旨,虽有遗焉者寡矣。

诸子道术不同,体制各别,然读之亦有法。首在先求训诂,务使确实可解,切不可空论其文,臆度其理。即如《庄子》寓言,谓其事多乌有耳。至其文字名物,仍是凿凿可解,文从字顺,岂有箸书传后,故令其语在可晓不可晓之间者乎?以经学家实事求是之法读子,其益无限。大抵天地间人情物理,下至猥琐纤末之事,经史所不能尽者,子部无不有之。其趣妙处,较之经史尤易引人入胜。故不读子,不知瓦砾糠粃,无非至道;不读子,不知文章之面目变化百出,莫可端倪也。此其益人,又有在于表里经史之外者矣。

(卯)看《古文辞类纂》之法

(1)分类看。学文之道,首在辨体。桐城姚氏是纂,分文体为十三类:曰论辨,曰序跋,曰奏议,曰书说,曰赠序,曰诏令,曰传状,曰碑志,曰杂记,曰箴铭,曰颂赞,曰辞赋,曰哀祭。长沙王氏因之,而其行文之得失,不可不依体为断,每体各有一定格律,凛然不可侵犯。宁都魏禧论苏明允《上田枢密书》:“开口便云:‘天之所以予我者,岂偶然哉’,竟是作论。古来书札中不见有此。书虽文,要与面谈相似。”此实不易之论,虽老泉复起,不能为之辞也。姚氏亦称韩愈《伯夷颂》似太史公《论赞》,非颂体。而曾国藩论文章之美分阳刚与阴柔,曰:“阳刚者气势浩瀚,阴柔者韵味深美。浩瀚者喷薄而出之,深美者吞吐而出之。”论著、词赋、奏议、哀祭、传志、叙记宜喷薄,叙跋、诏令、书牍、典志、杂记宜吞吐。其一类中微有区别者,如哀祭虽宜喷薄,而祭郊社祖宗则宜吞吐;诏令虽宜吞吐,而檄文则宜喷薄;书牍虽宜吞吐,而论事则宜喷薄,亦各有所宜也。此外如曾氏评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云:“志墓之文,惧千百年后谷迁陵改,见者不知谁氏之墓,故刻石以文告之,语气须是对不知谁何之人说话。此文少乖,须于此等处细意着眼。”乃知一体有一体之格。

(2)分代分人看。文章,一代有一代之风尚,一人有一人之面目。孟子论诵诗读书,必推极于知人论世也。然不分代分人看,亦无以知人论世也。读姚王二氏书,既分类看以明文之因体而殊,尤不可不分代看,以知文之代殊。而一代之中,风尚攸同,然作者性情不能无异,尤必分人看以体认各家面目。曾国藩所谓“初学揣摩古人文,惟当先认其貌,后观其神,久之自能分别蹊径”,是也。

(3)注意圈点。宜兴吴德旋曰:“《古文辞类纂》,其启发后人处,全在圈点,有连圈多而题下只一圈两圈者,有全无连圈而题下乃三圈者,正须从此领其妙处。末学不解此旨,好贪连圈而不知文品之高,乃在通篇之古淡,而不必有可圈之句,知此则于文思过半矣。”此看古人圈点也。然安邱王筠教学子看古人文,皆使圈之抹之,以为总须自己拿出眼光去别择古人好丑,方是切实工夫。工夫有进,即不妨圈其所抹、抹其所圈,曰不是圈古人抹古人,乃是圈我抹我也。其用意尤精。

自作

苏轼云:“顷岁孙莘老识文忠公,乘间以文字问之,曰:无他术,惟读书多而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读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夫自己作文欲好,不可不先下工夫读古人文,固矣!然自己未尝作文,于作法有一番经历,虽日读古人文,于古人之章法棉密惨淡经营,必无所悟入。”桐城姚鼐劝人以自己作文与读过之古人文,两相衡较,自知何者为得,何者为失。此言最好。然自己且未作文,亦何所以而与古人衡较乎?故欧阳公所谓勤读多作,二者缺一不可。勤读之法,已详前章,则请论作。

(甲)作文必自论议入手。近人教小学儿童作文,必自叙记入手,自以儿童只能具体识认事物,而无抽象推理之力耳。若以吾侪成人言之,则尤有说。李光地谓:“学古文须先学作论,盖判断事理,如审官司,必四面八方都折倒地,方可定案。如此则周周折折都须想到,有一处不到,便成罅漏。久之不知不觉,意思层叠,不求深厚,自然深厚。今做古文者都从传志学起,却不是。”此言实好,而曾国藩则曰:“作文所以瀹此心之灵机也,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张子云:“心有所闻,不思则还塞之矣。”然(博)以为濬瀹此心灵机,无如借题发挥议论,不惟作论辨文而已,叙记亦不可不发议论。何也?论事调谐,记事调涩,左氏每成片引人言,司马迁夹叙夹议,自抒所见。是以议论入叙事,故觉谐多涩少也。

(乙)命意布局。余姚黄宗羲曰:“昌黎陈言务去。所谓陈言者,每一题必有庸人思路共集之处,缠绕笔端,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凿开顽璞,方始见玉,不可认璞为玉也。先辈每称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总之须自己拿出眼光,看透题旨,立下主意,所谓撇去常解,独抒己见,意乃不患不精。然(博)意文将作未作,且须酝酿作意最妙。何谓酝酿作意?(博)日常作一文,往往不暇即作,却未尝不将题在胸中打算,事来则置之,暇则复思。每经思过一番,必有一番新理解。既得一番新理解,必将与旧理解来比较融贯,或矛盾须去其一,或俱可用。如俱可用,便须定何者为主意,此主意能否如贯珠之索贯穿其他馀意。如此思之思之,必有一日胸中思潮怒发,骤觉手痒不可耐,握管一挥。如桐城方植之所称思积而满,乃有异观,溢出为奇,此譬如暑雨将至,必先闷热蒸山川气出云酝酿雨势,酝酿之久,而油然沛然,雨来益狂。此秘颇自诩独得。及主意既定,然后牢牢靠定此主意布局,如何先擒后纵,如何反正相生,如何逐层推敲。《国语》云“物一无文”,吾人更当知物无一则无文,盖一乃文之真宰,必有一在其中,斯能用夫不一者也。《文心雕龙》谓:“贯一为拯乱之药。”兴化刘煕载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

同类推荐
  • 当代大学生的困境和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困境和对策

    本书分为六章,内容包括国内学生的困境和对策、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指导孩子们成长、高考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新职业、大学生如何走好就业之路、更新观念拓宽就业渠道。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 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

    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使社会发展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社会管理方式,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社会管理理论。《社会管理丛书: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系统介绍和吸收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积极成果和先进经验,以部分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将其管理制度、保障制度、公共政策等逐一分析比较,展现其管理模式的优劣,并对提高我国社会管理科学化进行了系统阐述。
  • 返璞归真说教育

    返璞归真说教育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对当前中国教育问题的思考和探索的精华集萃,体现了李镇西做朴素真教育的思想。李镇西老师质疑“校校有特色”的办校风格,批评教育中的假科研,忧心于现今教育界的种种浮躁现象;他认为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者应当持着“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思想,把孩子放在心上,放在教育的第一位;教师不能迷恋于展现各种“教育艺术”,忘记教育的基本,而要掌握扎扎实实的“教育技术”,认真踏实地做教育;要降低教师成长的门槛,让教师都能成长起来,使每个教师都能从教育事业中体会到职业幸福,从而“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度认知和思考,体现了李镇西老师对教育深刻的感悟与反思。
  • 特立斯非虚构经典著作:王国与权力+被仰望与被遗忘的+邻人之妻

    特立斯非虚构经典著作:王国与权力+被仰望与被遗忘的+邻人之妻

    《王国与权力》1851年创刊,1896年被阿道夫·奥克斯以7万5千美金收购,《纽约时报》用一期期报道奠定了自己影响美国、影响世界的首席大报的地位。它记录了世界近现代历史中几乎所有重大的事件,而记录这些事件的《纽约时报》和《纽约时报》人则往往隐居幕后。本书初版于1969年,至今仍是关于《纽约时报》历史及运作方式首屈一指的参考书,开启了当时写作、出版媒体著作的潮流。《被仰望与被遗忘的》特立斯之前,没有人如此打量城市、写作新闻:每天,纽约人要喝下46万加仑的啤酒,吃掉350万磅的肉,用掉21英里长的洁牙线。在这座城里,每天有250人死亡,460人出生,15万人戴着玻璃或塑料假眼行走。这是一部纽约交响曲。作者特立斯以他犀利的眼光,精准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纽约风貌:面目模糊的人潮中不为人知的奇闻轶事,镁光灯下的明星转身之后的尴尬境遇。俱乐部门口的擦鞋匠、高级公寓的门卫、公交车司机、大厦清洁工、建筑工人,与弗兰克·辛纳屈、乔·迪马乔、彼得·奥图尔等明星一样受特立斯尊重,他以同样的好奇心对待他们。
热门推荐
  • 重生古医影后:总裁,慢点宠

    重生古医影后:总裁,慢点宠

    一觉醒来,她变成了宋家千金大小姐,爹不疼弟不爱,还有一个和自己妹妹厮混的未婚夫!但是!却偏偏惹上了一个横行霸道,财大器粗的萧大总裁!他把她抓回来,死命的宠,狠狠的宠,宠到她体无完肤,想要逃离。“少爷,不好了,少夫人去XX娱乐公司演戏去啦!”“哦是吗?把那个娱乐公司给我收购了!立刻!”“少爷,少夫人的未婚夫又找上门来了!”“把他给烧了!”“少爷,夫人.......夫人带球跑了!”“什么?居然敢带球跑了!”萧大总裁奋起急追,一定要把总裁夫人宠到她无法逃离自己身边才行!【双洁,魂穿,剧宠,宠到无下限,甜宠文】
  • 画魂师

    画魂师

    画魂师,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职业。传说中,秦朝宰相甘罗遭遇追杀,巧遇女娲,被传授‘画魂术’,进而成为‘画魂师’的祖先。千年前,女娲为了压制天下妖物,以自己生命为代价施出‘禁制之术’,而‘禁制令牌’交给了画魂师一族。自此,天下无数妖物因受于禁制,不敢出没,但另一面也在苦苦寻觅画魂师一族,企图毁掉令牌,使禁制消失,进而控制世界。其中,唐朝初期的天师袁天罡,修行‘夺魂术’,变邪成妖,自诩‘夺魂师’,进而成为‘画魂师’的最大对手。时间来到了秦朝末年,隐居在青阳镇的少年张星凌,不知道自己拥有画魂师血统。镇子中的一次集体中毒事件,将他和他的爷爷推向了极端……
  • 重生之弃妇桃花开

    重生之弃妇桃花开

    不分日夜辛苦赚钱供养到大学毕业的丈夫背信弃义的另娶富家千金,一朝变成弃妇的苏袖被害得失去了七个月大的孩子,葬送了自己的命!带着尚未开启的金手指重生,苏袖咬紧牙关拼了命的往上爬,只为报复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复仇路上,所有阻挠她的障碍全都必须清除!
  • 时光不及王琳凯

    时光不及王琳凯

    有人问过沐小念,“如果王琳凯和你表白了你会怎么办?”沐小念想也没想说:“上去!”没有想到从那天开始她就惹上了一个大麻烦。沐小念看着面前王琳凯放大的俊脸,结结巴巴的道:“老,老大,你要干嘛?”王琳凯邪魅一笑。“你的勇气呢?”沐小念口不言心的道:“让你吃了。”王琳凯不但不生气,反而搂住沐小念盈盈而握的细腰,说:“确实吃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徒弟成长计划

    徒弟成长计划

    新书《名门相杀》超级好看的书哦,爽文,诙谐。PS:对于这本书没有写完感觉非常抱歉,有时间我会完本的,呜呜呜呜呜~~~~~可怜可怜小作者吧,看看新书吧。玄凤一出生,彩霞万里,万鸟朝拜,浇灭魔神黑魔气,送往昆仑山,从此鸡飞狗跳。“不好了,师妹把太师叔祖的炼丹炉毁了。”“完蛋了,师妹把麒麟圣兽的尾巴拔了。”某人:“不愧是我的徒弟。”众人:“……”师祖:“玄凤这么精灵美丽,一定要让天下人看看。”某人:“好的师父,没问题的师父,我这就带徒弟下山。”天下众人:“……”从此,天下和平。
  • 烽火万户侯

    烽火万户侯

    关公战秦琼?吕布战项羽?当沐霖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称兄道弟的刘备和刘秀陷入了沉思。这是一个主角穿越到一个-我们所熟知历朝历代、名人名将汇聚一堂的时代,而主角的带来又会给这个不一样的世界带来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悬疑的未解之谜(青少年成长必读·科学真奇妙丛书)

    悬疑的未解之谜(青少年成长必读·科学真奇妙丛书)

    人类有多少好奇,世界就有多少奥秘。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有多少想象,世界就有多少精彩。来吧!让我们一起去解读大自然的神秘物语。翻开《悬疑的未解之谜》一书,它将带领我们去解开各地悬而未解的世界之谜。 《悬疑的未解之谜》由李剑桥主编。
  • 黑暗神曲自杀迷雾事件

    黑暗神曲自杀迷雾事件

    顾褐不是没有想过自杀,他知道这个家除了他还有妹妹顾白、妈妈孙思言都想过死,这个家不想死的只有他爸爸顾卓。他看看钟,快12点了,顾白该吃药了。他拿起一杯白水与药丸走去顾白的房间。他知道妹妹懂事听话,但长期在病痛折磨下,她学会了“故意”忘记吃药,他也会面带笑容轻声责备。与此同时,他不知道这样强留下妹妹活在人间是不是正确的事。路过琴房时,他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幽怨的钢琴声,像死神的劝道在耳边不停低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