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1300000087

第87章 文艺论ABC绪言(3)

要读外国文艺,最好熟通外国文。但翻译的也不要紧,大多数也只好借径于翻译本。一个人能用法文读莫泊桑,用俄文读契诃夫(ATchekhov),用英文读莎翁,用德文读歌德,用意大利语读但农觉(D’Annunzio)原是理想的事,可是究竟不是常人能够做得到的事。大多数的人只好用其所熟通的某一国语言来读某一国以外的作品而已。例如熟通了英文,不但可读莎翁,也可以用了英译本来读歌德,读托尔斯泰,读易卜生。至于一种外国语都不熟通的,那就只好用本国文的译本来读了。只要有好的翻译本,用本国文也没有什么两样。近来常有人觉得看翻译本不如看原文本好,其实这是错误的。所谓作家者,未必就是博言学者,莎翁总算是古今世界第一流的作家了,英国人至于说宁可失去全印度,不愿失去莎翁。这莎翁却是不通拉丁文的。他只从英译本研究拉丁文艺,当时英国的拉丁文学者都鄙薄他,侮辱他,可是他终不因未通拉丁文而失了大作家的地位。大作家尚如此,何况我们只以鉴赏为目的的人呢?借了翻译本读外国文艺决不是可愧的事,所望者只是翻译的正确与普遍罢了。我盼望国内翻译事业振兴,正确地把重要的外国文艺都介绍进来。

九读什么

我在前节曾劝诸君读古典文艺与外国文艺,那么漫无涯际的中外文艺,从何下手,先读什么呢?这是当面的问题了。

不但文艺研究,广义的“读什么书好”,“先读什么书”,是我常从青年朋友听到的质问。对于这质问,关于国学一部门,近来很有几个学者开过书目,各以己意规定一个最低限度,叫青年仿行。西洋也有这样的办法。我以为读书是各人各式的事,不能用一定方式来限定的。只要人有读书的志趣,就会依了自己的嗜好自己的必要去发见当读的书的,旁人偶然随机的指导,不消说可以作为好帮助,至于编制了目录,叫人依照去读,究竟是勉强而无用的事,事实上编目录的人所认为必读的东西,大半仍由于自己主观的嗜好,并非有客观的标准可说的。同一国学最低限度的书目,胡适之先生所开的与梁任公先生所开的就大不相同,叫人何所适从呢?

我以为读书是有赖乎兴味与触类旁通的,假如有人得到一部《庄子》,读了发生兴味了,他自会用了这部《庄子》为中心去触类旁通地窥及各种书。有时他知道《庄子》的学说源于《老子》,自会去看《老子》,有时他想知道道家与儒家的区别,自会去看《论语》《孟子》,有时他想知道道家与法家的关系,自会去看《韩非子》,有时他遇到训诂上的困难了,自会去看关于音韵的书。这样由甲而乙而丙地扩充开去,知识就会像雪球似地越滚越大,他将来也许专攻小学音韵,也许精通法理,也许为儒家信徒,这种结果都是读《庄子》时所不及预料的。

以上尚是就一般的学问所谓“国学”说的,至于文艺研究,更不容加以限制,说什么书可读,什么书可不读。

文艺研究和别的科学研究不同,读什么书,从什么书读起,全当以趣味为标准,从自己感到有趣味的东西着手。

好比登山,无论从哪一方向上爬,结果都会达到同一的山顶的。

依了自己的兴味,无论什么读起,都不成问题,劝诸君直接就了文艺作品本身去翻读。如无必要,尽可不必乞灵于那烦琐的“文学概论”与空玄的“文学史”之类的书。这类的书,在已熟通文艺的人或是想作文艺的学究的人,不消说是有用的,而在初入文艺之门的人,却只是空虚冗累的赘物。现在中等学校以上的文科科目中,都有“文学概论”“文学史”等类的科目,而却不闻有直接研读文艺作品的时间与科目。于是未曾读过唐人诗的学生,也要乱谈什么初唐、中唐、晚唐的区别,李、杜的优劣了!

未曾读过勿洛培尔、左拉等的作品的人,也要乱谈自然主义小说了!谈只管谈,其实只是说食数宝而已,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我们试听英国现存文学者亚诺尔特·培耐德(ArnoldBennett)的话吧。

文艺的一般概念,读了个个的作品,自会综合了了悟的。没有土,决烧不出硬瓦来。漫把抽象的文艺与文艺论在头脑中描绘而自惹混乱,是愚事。恰如狗咬骨头似地去直接咀嚼实际的文艺作品就好。如果有人问读书的顺序,那就和狗的问骨头从何端嚼起,一样是怪事。顺序不成问题,只要从有兴味的着手就是了。

举例来说,诸君如果是爱好自然风景的,自然会去读陶潜、王维等人的诗,读秦少游、贺方回等人的词,知道外国文的或更会去读华治华斯(Wordsworth)、屠格涅夫诸人的作品。如果诸君有一时关心社会疾苦了,自然会去读杜甫、白居易、元稹,知道外国文的更会去读易卜生,去读柏纳·萧,(BShow)去读高斯华绥(JGalsworthy)。

各人因了某一时嗜好与兴趣,自会各在某时期找到一系的文艺作品来丰富自己,润泽自己。善读书的,在某一时期所读的东西里面,更会找出别的关心事项来更易兴趣的焦点,使趣味逐渐扩张开去,决不至于终身停滞在某一系上,执着在某一家。至少也当以某一系或某一家为中心,以别家别系为辅助的滋养料。

从什么读起,不成问题,最初但从有兴味的着手就可以。其实,除了从有兴味的着手也没有别法,因为叫关心恋爱而不爱自然风景的人去读陶渊明、王维,叫热衷于社会运动的人去读鲍特莱尔(Baudelaire)、王尔德,是无意义的。读什么虽不成问题,但在文艺研究的全体上,却有几种谁也须先读的东西。特别地是对于外国文艺。例如基督教的《圣书》和希腊神话,就是研究外国文艺者所不可不读的基础的典籍。这二典籍,本身已是文艺作品,本身已是了不得的研究材料,在西洋原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的东西,其通俗程度远在我国《四书》之上。许多作家的作品往往与此有关,或是由此取材,或是由此取了体制与成语,巧妙地活用在作品里。我们如对于这二典籍没有一些常识,就会随处都碰到无谓的障碍的。所以奉劝诸君,我们可以不信基督教,但不可不一读《圣书》,尽管不信荒唐无稽的传说,但不可不一读希腊神话。圣书是现在随处可得的,至于希腊神话,仅有人编过简单的梗概,还没有好好的本子,实可谓是一件憾事。

十怎样读

文艺作品之中有高级文艺与低级文艺的差别。我曾劝诸君读古典文艺与外国文艺,不消说是希望诸君读高级的文艺的。高级艺术与低级艺术的差别,在乎能保持永久的趣味与否?好的文艺作品能应了读者的经验,提示新的意义,它决不会旧,是永久常新的。在西洋文艺上,莎士比亚、歌德的作品所以伟大者,就因为它包含着无尽的真理与趣味,可以从各方面任人随分探索的缘故。

在批评家、专门家等类的人,读书是一种职业,有细大不捐,好坏都读的义务。至于不想以此为业,但想享受文艺的利益,借文艺来丰富自己润泽自己的诸君,当然不犯着去滥读无聊的低级的东西,除了并世的本土的杰作以外,尽可依了兴味耽读数种的古典文艺或外国文艺,与其读江西派的仿宋诗,不如读黄山谷、范成大,与其读《九尾龟》,不如读《红楼梦》,与其读《绿牡丹》,不如读《水浒》。因为后者虽不是最高级的东西,比之前者究竟要高级得多。

最高级的文艺作品,在世间是不多的。小泉八云说:

“为大批评家所称赞的书,其数不如诸君所想象之多。除了希腊文明,各民族的文明所产出的第一级的书,都只二三册而已。载具一切宗教教义的经典,即当作文学的作品,也不失为第一级的书。因为这些经典经过长年的磨琢,在其言语上已臻于文学的完全了。又表现诸民族理想的大叙事诗,也是属于第一级的。再次之,那反映人生的剧的杰作,也当然要算最高级的文学作品。但总计起来这类的书有几种呢?决不多的。最好的东西决不多量存在,恰如金刚石一样。”这样意味的最高级的文艺作品,不消说,也不是普通的读者诸君所能立时问津的。我们所希望的只是从较高级的作品入手罢了。

高级文艺不是一读即厌的,但同时也不是一读就会感到兴味的。愈是伟大的作品,愈会使初读的感到兴味索然。高级文艺与低级文艺的区别,宛如贞娴的淑女与媚惑的娼妇,它没有表面上的炫惑性,也没有浅薄的迎合性,其美质深藏在底部,非忍耐地自去发掘不可。歌德的《浮士德》(《Faust》),尼采(F·Nietzsche)的《查拉都斯托拉》(《Zarathustra》)都能使初接触的人失望。近代人的诗,对仗工整,用典丰富,而唐人的好诗,却是平淡无饰,一见好似无足奇的。看似平凡而实伟大,高级文艺的特质在此。

要享受高级文艺的利益,可知是一件难事。但如果因其难而放弃,就将终身不能窥文艺的秘藏了。在不感到兴味时,我们第一步先该自问:“那样被人认为杰出的作家,为什么在我不感到兴味呢?”

亚诺尔特·培耐德在其《文艺趣味》(《LiteraryTaste》)里曾解释这疑问说,因为接触到了比自己高尚进步的心境,一时不能了解的缘故。这是不错的话。古语的所谓“英雄识英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文艺鉴赏上也是可引用的真理。一部名著,可有种种等级的读者。

第一流的读者不消说是和作家有同样心境的人了,这样的读者才是作家的真知己。

那么,我们要修养到了和作家同等的心境才去读他的书吗?我们要读《浮士德》,先须把自己锻炼成一歌德样的人吗?要读《陶诗》先须把自己锻炼成一陶渊明样的人吗?这不消说是办不到的事。我们当因了研钻作家的作品,在知的方面,情的方面,意的方面,使自己丰富成长了解作家的心境,够得上和作家为异世异地的朋友,至少够得上做作家的共鸣者。对于一部名著,初读不感兴味,再读如果觉得感到些兴味了,就是自己已渐在成长的证据。如果三读四读益感到兴味了,就是自己更成长了的证据。自己愈成长,就在程度上愈和作家接近起来。

这样的读书,不消说是我们的理想,但最初如何着手呢?我第一要劝诸君的,就是先了解作家的生平。文艺作品和科学书不同,科学书所供给我们的是知识,而文艺作品所供给我们的是人,因为文艺是作家的自己表现,在作品背后潜藏着作家的。在西洋,通常把读某人的书称为“读某人”,例如说:“读莎士比亚”,不叫“读莎士比亚的剧本”。中国向来没有这种说法,例如说:“读《陶渊明集》”时,断不说“读陶渊明”的。(我在前面曾仿照了这西洋说法说过好多处。)我以为在这点上,西洋说法比中国说法好。说“读《陶渊明集》”,容易使人觉到所读的只是陶渊明的集子,说“读陶渊明”,就似乎使人觉到所读的是陶渊明了。“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其实,依了上面的说法,读书就是知其人,不知其人是无从读其书的。所谓知其人者,并不一定指什么“姓甚名谁”而言,乃是要知道他是有甚样性格甚样心境的一个人。

在已有读书的慧眼的,也许一经与作品接触就会想象到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吧。但在初步的读者,实有先大略知道作者的必要。作者的时代与环境,是铸成作者重要要素,不消说也须加以考察。一见毫不感到趣味的文艺名作,因了得到了关于作者的知识,就往往会渐渐了解感到趣味的。我们如要读《浮士德》,当作预备知识,先须去读歌德的传记,知道了他的宗教观,他的对于科学(知识)的见解,他的恋爱经过,他曾入宫廷的史实,当时的狂飙运动,以及他在幼时曾看到英国走江湖的人所演的傀儡剧《浮士德博士的生涯与死》等等,那么,这素称难解的《浮士德》也就不难入门了。《浮士德》是被称为文艺的宝库之一的名作,愈钻研愈会有所发见的,但不如此,却无从入门。

再就中国的古典文艺取例来说,古诗十九首不出于一人,且不知作者是谁,大家只知道是汉人的作品而已。这古诗十九首从来认为好诗,同时也实是非常难解,不易感到趣味的作品。这十九首诗作者不明,原无传记可考,只可从历史上看取当时的时代精神,以为鉴赏之助。时代精神不消说是多方面的,试暂就一方面来说。汉代盛行黄老,是道家思想很盛的时代。用了这一方面的注意去读十九首,就可得到不少的帮助。至少要如此,才能了解那随处多见的什么“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等的解脱气分;和“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等的享乐气氛。

由前所说,可知当读一作品时,先把作者知道个大概,是一件要紧的事了。其次,我还要劝诸君对于所欢喜的一作家的作品,广施阅读,如果能够,最好读其全集。

宁可少读几家,不可就了多数作家但读其一作品。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要作文艺的稗贩者,乃是要收得文艺的教养。这文艺的教养,固然可以由多数的作家去收得,也可以由一二个作家去收得的。一作家从壮年至老年,自有其思想上技巧上的进展,譬如易卜生曾作《娜拉》、《群鬼》、《国民公敌》、《社会栋梁》等的问题剧,如果只看了这一部分就说易卜生是什么什么,那就大错。他在《海上夫人》以后的诸作,气氛就与以上所说的问题剧大不相同。

我们要读了他的作品的大部分,才能了解他的轮廓,各国大学者中到了相当年龄,很有以攻究一家的作品为毕生事业的,如日本的坪内逍遥从中年起数十年中就只攻究了一个莎士比亚。

对于一作家的作品广施搜罗,深行考究,这在本国的文艺还易行,对于外国文艺较难。因为本国的文艺原有现成的书,而外国文艺全有赖于翻译的缘故,特别地在我国。我国翻译事业尚未有大规模的进行,虽也时有人来介绍外国文艺,只是依了嗜好随便翻译,甲把这作家的翻一篇,乙把那作家的翻一篇,至今还未有过系统的介绍。任何外国作家的全集都未曾出现,这真是大不便利的事。我渴望有人着眼于此,逐渐有外国作家的全集,供不谙外国语的人阅读,使作家不至于被人误解。又,为便于明了作家的平生起见,我希望有人多介绍外国作家的评传。

十一文艺鉴赏的程度

我在前节曾说,一部名著可有种种等级的读者。又,因了前节所说,一读者对于一部名著,也因了自己成长的程度,异其了解的深浅。文艺鉴赏上的有程度的等差,是很明显的事了。在程度低的读者之前,无论如何的高级文艺也显不出伟大来。

最幼稚的读者大概着眼于作品中所包含的事件,只对于事件有兴趣,其他一切不同。村叟在夏夜讲《三国》,讲《聊斋》,讲《水浒》,周围围了一大群的人,谈的娓娓而谈,听的倾耳而听,是这类。都会中人的欢喜看《济公活佛》,《诸葛亮招亲》,赞叹真刀真枪,真马上台,是这类。十余岁的孩子们欢喜看侦探小说,是这类。世间所流行的什么“黑幕”,“现形记”,“奇闻”,“奇案”等类的下劣作品,完全是投合这类人的嗜好的。

同类推荐
  • 犹记隔花初相见

    犹记隔花初相见

    在最美的年华,邂逅最好的你。在芙蓉、海棠、荼蘼、水仙、虞美人……的次第花开中,在诗意与古典的流淌中,在那些红颜旧事、古老传奇里,情感之花悄然绽放,一如前世的传说。爱无言,千回百转;情无声,寂然欢喜。春去春回,岁月离失,有多少故事,化为唐诗里的幽怨,宋词里的咏叹。走过人间风情万千,此情仍不渝。惟愿花开不败,你我永在。
  • 失踪者的旅行

    失踪者的旅行

    很简单,紧接着面临怎么写的问题。我咨询了一下正准备睡觉的妻子,她对我的写作毫无兴趣。她一向对我的写作毫无兴趣。但我的写作也不是无用的。因为非常明显,稿费可以列入生活中的一项进账。如果让我考虑在富有的情境中做一个伟大的希尼(爱尔兰诗人),我是愿意的。我现在当然也愿意把我所喜爱的希尼的名字说出来。因为是从阅读希尼开始,我才知道怎么写作的。但在这一篇文章中,这都不是关键。关键在哪里呢?如前所述,我已经谈到了经济问题。
  • 关汉卿杂剧散曲鉴赏辞典

    关汉卿杂剧散曲鉴赏辞典

    本书是本社中国文学名家鉴赏辞典系列之一。精选关汉卿代表作,并请当代研究者为每篇作品撰写鉴赏文章。其中诠词释句,发明妙旨,有助于了解关汉卿名篇之堂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关汉卿作品所具有的现实主义色彩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 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朗读者系列)

    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朗读者系列)

    本书是朗读者系列之一——《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收录了60多位中外作家的文章,泰戈尔、叶芝、林徽因、朱自清、圣埃克苏佩里……《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适合表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对孩子降临的喜悦、给孩子呈现世界的渴望、让孩子成为更好自己的期待、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的遐想……《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一书除了收录著名作家的经典文字,对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也对文字所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还给读者提供了不少朗读的建议,让读者更立体地了解文字的内容,更顺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 忘忧草

    忘忧草

    人是情感动物,在我的这部书中,我所要表达的,或许就是我的一种思念、一种理解、一种心情,甚至是一种精神境界。它们是我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我创作的客体与主体。
热门推荐
  • 鄂温克人与电视

    鄂温克人与电视

    本书以态度与行为的微观视角为切入点,重点研究电视对鄂温克人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意向以及行为变化的影响,并且就电视影响鄂温克人态度与行为改变的因素作了详尽的阐述与分析。适读对象:新闻传播、心理、教育等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及爱好者。
  • 空花灵力

    空花灵力

    自己看自己看自己看自己看自己看自己看自己看自己看自己看自己
  • 极品包装

    极品包装

    陈海凭借过人的记忆与信息量,踉跄闯进娱乐圈,不按套路出牌,不走寻常路,你包装帅哥,我包装屌丝,你打造玉女,我包装熟男!身在花丛中,环肥燕瘦,妩颜媚骨,香娇玉嫩,纵然如此,又如何,哥只爱好打包装,帅哥美女流水线,外加实力派!不要叫我经纪人,我是极品包装师!
  • 情深,不知归处!

    情深,不知归处!

    在这个世上,拥有美貌的女人,通常都得不到幸福。这,是一个诅咒。一个被当做替身的女人用自己斑斑血泪所下的诅咒。……林梦为了爱冷枭,将自己放得很低很低,低入了尘埃。冷枭为了追逐记忆里那抹虚幻的倩影,将林梦伤得体无完肤。当满腔深情寻不到归处时,血与泪,彻底摧毁了两个在罪孽里挣扎沉沦的男女。放手,是唯一的生路。可,刚烈的女人,却选择了最为残酷的方式了结。“冷枭,我敬你。”举杯遥望,毒药穿肠而过。以生命为赌,是解脱,还是报复?当爱成殇,悲与痛,又该何以流放?
  • 意拳拳谱

    意拳拳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若那时

    若那时

    你算过命吗?你信命运吗?如果有机会反抗命运,你愿意牺牲一切去挑战吗?你爱的人离你而去的痛苦还记得吗?你能放下吗?你愿意放下吗?一个朝代七百余年是怎样生存下来的?那些曾经仗剑走天涯的人都去了哪里?紫微斗数、风水等等这些术法最高深的用法又是怎样?最重要的是你相信姻缘吗?
  • 红尘拾零

    红尘拾零

    对于醉酒,说它是一种神态?一种行为?一种心理?一种逃避?一种境界?或者是……一种享受?好像都不大合适。觥筹交错之后,总有那么一些形象——对,形象,或有神无形,或有形无神,或无形无神,或神形兼备,常常给人些许意想不到的启迪。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先贤的一句感慨之言,成为古今多少喜好杯中之物的志士仁人天经地义的痛饮理由。魏晋时,竹林七贤肆意酣畅,尤其刘伶,一篇《酒德颂》,潇潇洒洒,通脱惊俗。至东晋,陶公把酒与诗有机结合,其诗里几乎篇篇有酒,更使酒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了一种深长的意味。到了唐代,李太白斗酒诗百篇,“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 亲亲娇妻:将军快求亲

    亲亲娇妻:将军快求亲

    丞相之女,为父谋朝篡位。怎料,五年蛰伏,到末却是众叛亲离!失子而死!重生归来,皇帝回心转意?她已经不是当初的傻白甜。父亲关怀备至?她会撕裂这层虚假的伪善。嫡女的血腥复仇路还未开拓,却被一只大灰狼惦记上了?别闹,且专心复仇!
  • 浮生六脉

    浮生六脉

    龙脉者,集气运,夺造化。皇脉者,成帝者,一独尊。地脉者,知四季,晓万物。天脉者,掌命运;冥脉者,得永生,尊不朽,成古帝;坤脉者,成传说。皇朝战火起,六脉皆破碎。浮生六沉浮,六脉尽归一,玉成天然道...
  • 时光与你有染

    时光与你有染

    古董收藏家傅时谨粉丝千万,微博10条,关注数0。某天,关注数突然变成1。当事人一直没反应,粉丝们将她的微博扒了个底儿朝天,这一扒可不得了!这名字很挫的“你好好想想”来头可不小,某知名歌手和她互关,某集团官微是她的粉丝,几天前,连“平安西京”也关注了她……某天后,向来低调的傅时谨晒了两本结婚证,并@你好好想想。最后,你好好想想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