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6800000007

第7章 不要只看我的分数!——苛刻

徐君总是觉得自己的父母对自己要求过严,每次考完试后,妈妈总要让他把做错的每一道题重新改一遍,而且还要重抄五遍。有一次,数学考试中,他因做错了一道题被扣了五分,其实这道题是他以前做过的,而且妈妈还让他经常复习。可是由于他马虎大意,在计算的过程时他省略了一个步骤,结果导致最后的答案出现了错误。这件事情让妈妈知道后十分生气,于是妈妈让他重抄十遍。徐君知道这次是自己的错,从此他学习变得十分认真,在细节上下工夫。他的成绩也比以前有了显著提高。

很多时候,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是最优异的,总是以为学习好的孩子才有出息。然而实践表明,真正学习成绩靠前的学生并不是社会上最有成就的。一位老师受邀参加一次往届毕业生的聚会。让这位老师惊讶的是如今担当企业老总、担任学校高管的学生并不是当年在学校中成绩最优秀的。因为在老师的心目中,学习好的孩子将来才会有出息。他们往往是以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觉得学习好的孩子综合素质很高,将来一定是事业有成,财源滚滚。其实这种认识是完全片面的。众所周知,比尔·盖茨、爱因斯坦上学的时候并不是优等生,甚至是差等生,可是到了社会上,他们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这位老师对以上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于是他用十年的时间对自己的学生做了跟踪后期调查。结果证明,随着就读年级的升高,学生成绩的名次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小学阶段排名前五名的学生到了初中后名次下降的为43%;相反,小学名次在六到十五名之间的学生初中后名次进步的比例占到81.2%。

教育界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被中小学老师看好的优等生到了大学或者参加工作后并没有延续突出的优势,而在班中排名在十名左右甚至靠后的学生却能够在求学后期厚积薄发,从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成绩斐然,事业有成。有人称之为“第十名效应”。比尔·盖茨和爱因斯坦便是有力的证明。

透过问题看本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原本成绩优异的学生最后进步不大呢?很多时候,“优等生”把成绩与名次当成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以为只要考上好成绩就万事大吉。他们把自己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面,放在了对书本等理论知识的追求上面。尽管他们成绩优异,但是他们很少有机会去接触社会,很少有条件和学校以外的环境去打交道。这样只能造成他们成为会考试但是不会社交的后果。而“第十名”的学生他们成绩处于中上等,又会有更多的时间接触书本以外的知识,这便造成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很强,既能适应社会,还具备高素质的水平。

另外,“优等生”爱好单一,缺乏个性,他们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在业余爱好方面几乎是空白,没有任何特长。而“第十名”的学生他们在学校表现很活跃,只要学校组织任何活动他们都是跃跃欲试,这在无形之中培养了他们社交、组织等各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而这些能力是“优等生”所不具备的。而且“优等生”天生体质弱,上学期间很少运动,参加工作后很难承受繁重的工作,而“第十名”的学生他们爱好运动,身强体壮,往往能够成为公司领导的得力助手。更重要的是,“优等生”意志力差,功利性强,很难接受失败后的痛苦;而“第十名”的学生对名次等的要求并不高,面对困难很坦然,抗挫折能力远远强于“优等生”。

当莘莘学子告别校园步入社会,“优等生”往往是从零开始,而“第十名”的学生已经在学校累积了各方面的能力,他们意志力强,承受力强,适应能力强,这些在学校长年累月累积的能力为他们今后在工作与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他们能够早日建功立业,事业有成。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只是单一看重孩子的成绩与分数。一个人要想成才,分数只是代表他的一方面的能力,而他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综合能力包括独立能力、自控能力、抗挫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家长只有在平时注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孩子才可以全面均衡发展,成为全才。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通过考试成绩难以体现的,而这些能力又是决定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各位家长,第一名的学生只是考试能力强,这并不能代表他综合能力优于其他同学。而且孩子的综合能力是靠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很难用分数与成绩来衡量。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分数与成绩,更应让他们有机会多多接触窗外精彩的世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叶苗高中毕业后被一所知名院校录取,尽管他在高中的时候很优秀,可是到了大学的时候他才发现大学里面人才济济,自己根本不值一提。大学期间,叶苗时常参加校园的各项活动,尽管他在学习方面表现平平,但是他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班中很多同学都为找工作而发愁,而他却同时被好几家知名企业选中。这让周围的同学十分羡慕。原来叶苗的综合能力比其他人强。果然,叶苗工作后不仅在工作上认真负责,而且能够和同事和睦相处。实际上,这和他的父母对他的教育有着很大关系。因为他的妈妈从小就教他做事要负责,做人要实在。这对叶苗今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现在的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大部分属于分数教育,而事实上,并非每个人都能在考试中取得第一名。从长远角度来看,综合能力强的孩子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在很多孩子的眼中,他们学习纯粹是为了父母。当一段时间内父母对他们要求严格的时候,他们便紧绷神经用心学习,成绩自然也不断提高;当过了这段时间父母的要求稍微放松的时候,他们便不再认真,成绩也逐渐下降。孩子的这种学习态度是很消极的,父母应该从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自己一贯的教育方式进行改善。要想让孩子自觉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首先要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如果家长总是对孩子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孩子学习退步后总是暴跳如雷,对孩子进行惩罚,这便打击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这只能让孩子感到自己学习是为了家长,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孩子的这种错误认识只能让他们永远停留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不会发挥自主性去要求自己。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家长不应责怪孩子,而是应该耐心开导,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难题的方法。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差,当家长数次告诉他们但孩子仍然不会时,他们便会责骂孩子太笨了。这只能是让孩子更加怀疑自己,学习成绩自然就不会取得明显的提高。

对于很多家长而言,他们经常抱怨自己辛辛苦苦教育孩子,总是换不来孩子的理解,孩子的成绩总是不会得到明显的进步。可是他们从来没有静下心来想过,自己过多的关注给孩子造成了无形的压力,已经成为了孩子成长的负担。因此,家长要对孩子不能提出过多苛刻的要求,不能不顾客观因素一味对孩子高要求、高投入,其结果只能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适合孩子的才是最重要的,家长切记要注意这一点,不能超越现实对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最终只能是家长无比失望,孩子无比伤心,造成双方之间总是埋怨与不理解。如果家长能够从现实中看到更多的是孩子的进步,更多的是鼓励孩子从细节上完善自己,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样即使孩子不能在学习上异军突起,这也为他今后在社会上立足奠定了终生的基础。儿时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家长更应在乎孩子品行的教育。

很多家长总是把孩子的成绩与名次作为衡量他们学习进步与否的标准,其实这是很片面的。其实父母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只要孩子有了正确的方法,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暂时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也是不怕的。因此家长平时把自己对孩子成绩的关心度应该多多放在孩子的学习方法与习惯上。当孩子考试前,家长不能给孩子设置一定的分数线,达到分数便奖励孩子,没有达到便惩罚孩子。这看似是促进孩子学习前进的动力,可是它一味让孩子只是为了成绩而学习,为了名次而努力。这种学习态度功利性太强,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同类推荐
  • 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孩子就像那稚嫩的幼苗,需要父母精心地栽培。幼苗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是不同的,就像柳树要生长在水旁,松树却可以生长在岩石中一样。由于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每个孩子有着不同个性,能力也参差不齐。父母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孩子个性发展的土壤,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作为父母必须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然后根据孩子的个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千万别将孩子的优势当成个性缺陷而磨蚀掉,那样,孩子就将失去原有的灵性。要学会正确区分孩子个性中的优势劣势,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使孩子有勇气、有力量不断完善自我,强化自己的个性优势,改善个性中的劣势,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 幼儿发育与健康0~3岁

    幼儿发育与健康0~3岁

    本书按照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关保健接种和预防医疗必须遵循的规律和注意的问题编写,主要包括了0至3岁幼儿的发育指标、保健接种、预防用药、疾病治疗等等内容。
  •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通过列举家庭生活中亲子沟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阐明了父母的言语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怎样的影响和作用。书中用温馨暖人的亲切话语向天下父母们传递家教正能量,引导做父母的应当用积极的、正面的、有效的沟通方式来终止亲子间的言语伤害,走出自己和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交流误区,从而促进亲子感情,拉近孩子与父母的心灵距离,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最终培养出期望中的最优秀孩子。
  • 好父母 教品德

    好父母 教品德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成才呢?难道成才就是考高分,拿高学历吗?难道有了很高的学历就是成才了吗?未必呀!对孩子来说,一生最为重要的就是他的品德。儒家经典《大学》中说道:“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也就是说,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德行,财富是次要的。孔门四科(孔子门生必修的四门课程)分别是: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也是把德行放在第一位,而文学,即知识的学习放在最后一位。
  • 好妈妈胜过好医生

    好妈妈胜过好医生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每个不同的季节里,孩子们的身体随着季节更替也在进行着适应自然的变化。作为父母,应遵循天人之间的内在规律,给与孩子适当的呵护。当然,如果发现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偏离轨道的迹象,一定要及时纠正。
热门推荐
  • 在修真界传播魔法

    在修真界传播魔法

    身为青岚宗大师兄的罗甘,本应带领师弟师妹努力修行,发展门派,继承师尊衣钵,走向人生巅峰。但,罗甘本人竟然无法修炼。直到心灰意冷的罗甘遇到一个白胡子,啊呸,一个金发大帅哥。帅哥曰“少年,想变强吗?那就跟我学魔法吧,只要你帮我把魔法在这世界传播下去。”罗甘是答应呢还是……答应呢。
  • 重生赌卿生

    重生赌卿生

    明明她苏萦才是定安王府高高在上的嫡女,你们这些欺负过我的人,我会让你们全都还回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豪门英雄

    豪门英雄

    年近六十岁的钱满川是青州府城南有名的土财主。近年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那久久埋藏于心底、在他有生之年亲眼看着三儿子钱如水考中秀才、荣宗耀祖的期望与日俱增。可谓老而弥坚,变得越来越迫切了。一个区区穷酸秀才,何以让这个家财万贯、鲜衣怒马的财主痴迷到如此程度?这得从钱家早年的一场官司说起。钱满川的老爹在五十岁那年为争夺一方上好的土地与邻村一家张姓财主打起了官司。钱家仰仗雄厚的家底,不惜血本地拿出了大把的金条、成箱的银圆,上下打点,左右疏通,终使官司有了八成胜算。
  • 激流漂筏:知道这些就够了

    激流漂筏:知道这些就够了

    你也许在影视里看见过激流漂筏,但你了解这项运动吗?它有哪些行话?怎样才能保证安全?应该如何准备……?若想知道,就看本书吧!
  • 天涯犹在

    天涯犹在

    爷爷是十里八村最厉害的人,直到他临死前我才知道他的秘密,而且我的命运也被他掌握着,一念生,一念死。
  • 阵纪

    阵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科海遨游(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科海遨游(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大陆漂移、神奇的极光、木乃伊心脏跳动、古希腊齿轮计算机、火星的未解探秘……这些故事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对于处在好奇心旺盛时期的青少年来说,一定可以引起他们对科学的无限兴趣,青少年朋友跟随本书来一次科海遨游吧!
  • White Castle

    White Castle

    "e;The White Castle"e;, Orhan Pamuk's celebrated first novel, is the tale of a young Italian scholar captured by pirates and put up for auction at the Istanbul slave market. Acquired by a brilliant Turkish inventor, he is set to work on projects to entertain the jaded Sultan.
  • 一寸相思一寸灰

    一寸相思一寸灰

    飞蛾扑火而杀身,青蚕作茧以自缚,此种现象,岂彼虫物之灵知不足以见及危害?要亦造物网罗有一定不可冲破之数耳。物在此网罗之中,人亦在此网罗之中,虽大力挣扎亦不能脱。这是一套民国才女经典作品系列,本册选录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部分代表性经典作品。每位民国才女都各具特色,各有特长。单个作家作品结集为1~2本,均为各位民国才女的代表作品,或是已广为流传,或是被历史遗漏的明珠。林徽因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民国才女,其情感经历、文采才干与绝代风华都一直吸引着广大读者。读者不仅可以从这套书当中欣赏到作者的文字,更能随着文字真切感受作者当时的内心与生活,还可以在阅读中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状态,受民国特色的文艺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