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5400000012

第12章 在沉默中期待宽容之爱

2006之夏,众人的目光远远不只属于德意志。

尽管之前也曾爆出“北大学子卖肉”的新闻,尽管有教育界人士尖锐地批评北大、清华的美名只是地域优势的结果,社会舆论的是是非非仍让本该安静的校园备受关注。从“港校招生风波”到“人才引进有假”,从游人们的声声质问到包机送新生上学,在一片“倒掉”声中,看似草木葱茏的燕园再次身陷“麻烦”。一时间,媒体质疑风起云涌,新闻不谈北大几成奇事。丘成桐的“造假说”、旅美学者薛涌不乏煽动性的“二流论”更是被各大网站频频转载,再加上薛涌一句“宁信其有”,顿成举国震惊之势。

对此有人评论:聚焦北大,和人们关注超女并无两样——曾经有媒体把一群参加普通选秀节目的女孩子捧上九霄,又是同样一班人马将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内地高等教育系统贬入地狱,潮流滚滚前行,不过都是挖掘卖点而已。这样的话,对于媒体来讲或许有些苛刻,何况一些普通的带有商业目的的花边新闻并不曾引起如此轰轰烈烈的全国性讨论。关于超女的广泛争议尚能基本分为旗鼓相当的两大派系,这来源于新老两代对于审美标准和生活方式的不同理解;而关于高校系统的“热炒”几乎呈“一边倒”之势,恰恰说明“北大事件”紧紧揪住了万众内心深处的一点——正如爸爸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如邻人家的,总免不了有些“恨铁不成钢”,全国人民眼睁睁地看着在国内备受宠爱的两所高校在面对港校的时候似乎频处下风,其焦急之心,完全可以理解——北大、清华的历史,岂是香港几所高校可以比拟;地处首都核心,汇聚全国人才、亿万经费,如此天时地利尚落于人后,此校不批,更待何者。

于是风口浪尖的北大便重重地戴上了“浪费国家资产、欺骗人民感情”等帽子。可是实情是否如此,远远不是在纸面上讨论丘成桐和田刚的私人恩怨就能解释清楚的。未名博雅的美景中流淌着五四精神的血脉,飘扬着新文化运动的旗帜——百年沧桑赋予燕园无价的精神遗产,然而今时今日还算是国泰民安、稳步发展的中国,却将北大放在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地位上——燕园学子曾经的骄傲成为我们似乎无法超越的过去,北大人缅怀历史似乎被人嘲讽为回忆祖上富裕的“阿Q”。诚然,北大人一直力争以忧心天下为己任,以振兴民族为重担,但是在这高速转动的时代,这个担子已经不是一人一校能够挑得了的了。我们感谢“北大精神”这些词汇所赋予我们的历史性荣光,然而当这样的荣誉变成了众人对我们越来越挑剔的理由,我们也会感到委屈;我们说未名湖是个海洋,我们自称兼容并包,可是“一塔湖图”已经承载不了国民超负荷的期望。相反,回首眺望时,我们在不远的国境线外看见了首尔国立大学中,曾被政府捧为国宝的黄禹锡从宝座顶峰跌落,遍体鳞伤。我们可以说黄禹锡事件部分地源于黄本人的“虚荣心”,然而黄的倒掉更是被全体国民期望压垮的结果——他们太过急切地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于是从最高政府领导人到普通民众,千千万万的目光把他逼得走投无路。一个并不算大的韩国可以毁掉一个工作刻苦、本来颇有潜力的科学家,那么在中国,十三亿的目光和一百多年振兴民族的迫切愿望,足以让压力成为我们的不可承受之重。

2006年9月开学时,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北大面对“媒体冲击波”的沉默:“我们不作回应便说我们理亏,而我们出面澄清一些事实就说我们缺乏北大‘兼容并包’的风度。”北大在沉默中呼唤宽容。呼唤宽容并非寻找借口为自己护短——所谓“理解万岁”,我们又何尝不明白,亿万人民即我父母,对北大、清华乃至内地高校系统的批判乃是百姓学者对我们“爱之深,责之切”的结果,对这样的爱我们不能也无法拒绝。然而归根到底,无论北大还是清华,都只是中国千千万万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之一,逃不掉这个还未完善的社会体制所附加给我们的种种缺陷;北大、清华的学生只是一群普通、血气方刚却也不乏七情六欲的年轻人;北大、清华的老师和研究者只是科技界的普通战士——比起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西方大学,北大、清华都是正在成长的孩子。正所谓“望子成龙之心不可无,揠苗助长之举不可有”,如果连自家父母都不肯给孩子一点点温和的环境,如果连至亲好友都始终把光耀门楣挂在嘴上,那么这个孩子必然只能在阴霾下长大,更何况一所大学内部状况的复杂性又怎是一个孩子可以相比。

我们很清楚“忠言逆耳”的古语在今天并未失去效力,媒体对企业和社会机构的监督毕竟意味着社会进步,北大清华也并不需要毫无约束的溺爱。在某些时候我们需要外界的声音当头棒喝,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必须感谢它。在这个夏天我们是被父母训斥的孩子,尽管心里会有委屈和压力,然而血浓于水是必然的事实。站在今年更便捷、更人性的新生入学绿色通道上,我们都在踮着脚尖向前眺望,不知道在火热得让人心烦的夏日过后,焦躁的社会是否会有一颗更冷静的心;或者,至少有一张更宽容的嘴,来善待一个尚不完美的孩子,并和它一同成长。

(李萱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05级本科生)

同类推荐
  • 叶思芬说金瓶梅(第3辑)

    叶思芬说金瓶梅(第3辑)

    《金瓶梅》对世情的揭露,对人性的描绘,比它的情色描写更具冲击力与持久性。在解读者叶思芬的眼中,这不是一部人们惯常认为的“淫书”“禁书”,而是一部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描写日常生活的书,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朝中后期运河沿岸一个有钱人家的日常生活;看到潘金莲如何挣扎谋求一个更好地未来;看到西门庆在官场、商场乃至欢场的应对进退;看到那个时代的官员、商人、妓女与尼姑的生活点滴,以及这样的日常中,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看到数千年来从未改变过的世道与人心。
  • 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

    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

    该书以比较的眼光分析了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状况,阐述了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的特点,实现了中西相关研究领域的沟通,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扬鞭集

    扬鞭集

    本书分两部分:一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二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有名篇《相隔一层纸》、《铁匠》等。
  •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龚鹏程,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历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美国欧亚大学校长等职。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2004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生安锋,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外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西方文论等。已出版专著一部《霍米·巴巴》(台湾生智,2005),并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Neohelicom,ARIEL等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目前正在主持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基金青年项目“乔姆斯基的文化政治批评与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研究项目“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罗伯特·库沃的元小说研究”等。当世学人,能服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学术之弊从此生发而善学者亦当从此悟入。
热门推荐
  • 新版足部按摩医百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版足部按摩医百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足部按摩是一种简便、安全的自然疗法,早在《内经》里就有详细记载。后来,经人体解剖学研究发现,人的双脚合并正是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也就是说,当某个器官或腺体发生病变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的像沙子,有的像颗粒状,有的则只有肿胀的感觉。这时,如果刺激足穴,便可疏通循环管道之障碍,促进血液循环,使体内毒素杂物排出,使器官功能恢复,人体重现健康。
  • 末世之终极战兵

    末世之终极战兵

    末世降临,丧尸和变异生物占领地球,一时间,人类处于生死存亡之际。陆尘再度穿上军装,在末世之中为人类开辟一条生路。
  • In the Cage

    In the C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携初音游火影

    携初音游火影

    新书《携初音救女巫》发布!让火影世界为初音未来献上祝福!心天拥有操控梦境的神术,能让被施术者快乐到死,爽如成仙,或死去活来,生不如死……宇智波斑:“今晚求你不要再让我做那些噩梦好不好?!我想死了!”心天:“不行!我老婆说实在太好玩了。”大筒木辉夜:“今晚求你再让我做那些美梦好不好?!想死我了!”心天:“不行!我这几天做梦的时间都要用来陪我老婆玩。”书友群595763444
  • 西游之金乌大圣

    西游之金乌大圣

    穿越成一只被灭门的小乌鸦,莫尘本来只是想安安静静修个仙,报个仇,谁料却被大舅哥湖边捉婿。为了碧波潭一家老小的性命,为了在那只猴子手下活命,莫尘不得不努力修行,谁知道这一修就修出来个横压一世的金乌大圣出来。这是一只小乌鸦苦逼的成长史。
  • 重生之草莽巨头

    重生之草莽巨头

    一觉醒来重回20多年前,原本30出头的大龄未婚男青年,一觉醒来变成了一个10岁的小萝卜头,且看苏牧如何在广阔的农村闯出一副新天地
  • 低天空:珠三角女工的痛与爱

    低天空:珠三角女工的痛与爱

    那条横幅一直挂在那里:大量招收男女工,薪多粮准!宽红布,大白字,如火如荼的感叹号。工厂过去和现在都需要人,而工人并非生来就是工人,在某段时间,工人是被邀请到工厂来的。和传统大厂不同,在珠三角,密集的小楼里拥挤着各类小厂,重复而相像。当镜头展示其内部时,总竭力表现出信息的完整性没有受到损害,然而,遮蔽和裁剪,总令工人的身影模糊不清。 从新疆迁居珠三角后,每当我对某些场景提出疑问——人们为何走路吃盒饭,厢式货车为何横冲直撞,邮局提款机前为何排长队,皆被一句轻描淡写的话所打发:工厂多啊。那条通往镇中心的道路,正午时分,行人稀疏,但在清晨或黄昏,车轮滚滚,人流澎湃,米粉店、小卖部、菜场或水果摊前,到处是穿工装的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搜神记

    搜神记

    《搜神记》是冯唐的野心之作,用冯唐自己的话说,他想做的是,“借助神力,面对AI”。《搜神记》里面的所有故事,描述的都是“我眼有神,我手有鬼”的人,这些用兽性、人性、神性来对抗这个日趋异化的信息时代的人。这一次,冯唐视野放至全宇宙,不再孤军奋战,而与众人觥筹交错。他和他认为的这些神交手斗法再幻化成小说,这个过程犹若太极,化虚为实,虚实相生,密不透风,疏可走马。
  • 尼福尔海姆之诗

    尼福尔海姆之诗

    突如其来的众神之主;误入尼福尔海姆的平凡之人;活人在死人之国纵横;经历生与死的七段旅程;想要离开这里吗?那就带着对未来的不解走到最后吧。无法改变的结局......终究会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