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7100000018

第18章 独特的翻译观

杨宪益的翻译生涯自国立编译馆正式开始,“非正式”则始于他的中学时代。那时他一度非常喜欢读外国作家的作品,因喜欢而读,因喜欢而译。最初是把一些外国诗歌译成中国旧体诗,有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弥尔顿的诗,有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朗费罗的诗,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诗,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诗的片断。

杨宪益第一次把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译成英语,是在留学牛津后期。他在女友戴乃迭的帮助下,把屈原的《离骚》译成英语,而且译成在十八世纪英国诗坛占主导地位的“英雄偶句诗体”,并且特别模仿英国第一位“桂冠诗人”约翰·德莱顿的诗风。

英雄偶句诗体又称“英雄双韵体”,与中国讲究对偶的古典诗歌形式相近,特点是每行由十个轻重相间的音节组成,每两行押韵,隔行换韵。这种押韵方式不但使形式整齐美观,而且音调抑扬和谐。德莱顿是其重要诗人。

杨宪益这样做虽属别出心裁,但也并不奇怪。他对中国古典诗歌情有独钟,自然容易接受和喜欢英雄偶句诗体。虽然不奇怪,但是译者仍然显得大胆,以至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杨宪益的《离骚》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著名的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读到后,幽默地说杨宪益的译文在精神上与原著的相似程度,可以用一只巧克力做的复活节鸡蛋与一只煎蛋卷来相比。

杨宪益听了,哈哈一笑,并不以为忤,但后来他在翻译中也就不再采用英国格律诗体,而改用自由体了。原因却也不是他认为不好,而是觉得“吃力不讨好”。

除了《离骚》,杨宪益在这期间还翻译过屈原的《九歌》《招魂》,翻译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他翻译的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发表在牛津大学的一个学生杂志上,还翻译过鲁迅的《野草》《阿Q正传》。

1952年,杨宪益到北京参加“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和平大会”,在此期间会见了外文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刘尊棋。当时,该社刚刚从中国文学出版社手上收容了《中国文学》杂志,刘尊棋便当面向杨宪益发出了邀请,请他去做外文社的专家,一来支撑《中国文学》,二来计划系统地翻译中外文学名著。

随后,杨宪益夫妇从南京迁至北京。他们在北京的第一个家,安在了东城区的南河沿十一号。河沿,北方话是河边的意思。南河沿的意思并不是南河边,而是河的南端的岸边。河即原来的御河,是元朝郭守敬开凿的通惠河的故道。北京到处是古迹,这对于喜爱中国历史文化的杨宪益夫妇来说,可谓适得其所。

1952年《中国文学》只出了一辑,上面有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的鲁迅的《阿Q正传》;在1953年的《中国文学》上,载有戴乃迭翻译的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年年底,杨宪益和文艺界、科技界人士应邀会见毛泽东主席。

杨宪益是一位生活态度相当恬淡的人,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将这种恬淡表现得相当彻底。即使在他晚年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也并不像一般人那样,因自己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精力付之于某件事情,就把那件事情的价值看得过重,说得过重。

1993年,香港大学同时授予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印度特里莎修女、菲律宾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杨宪益三人名誉博士学位,称赞杨宪益“对开拓学问知识和人类福祉有重大贡献,在文学和历史学上有杰出的成就。”

应该说,社会对于杨宪益的成就有目共睹,也有口皆碑,但当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就此询问他如何评价自己一生的成就时,他的回答可以说是极其轻描淡写,他说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什么事都做了一点,但都没有做出什么了不起的成绩。”

主持人显然不肯接受他如此简单的回答,认为他过于自谦,于是进一步点明他英译了很多中国古典作品,并且高调赞为“可以说这是一桩功德无量的事情。”换了个人,也许会欣然笑纳,会微微颔首。可杨宪益却仍然不肯有一点点顺然,说:“我在翻译方面做的事情也很少。比如说国家外文局希望我翻译一百种古典名著,我大概也就翻译了三四种。”故意避重就轻,用数量来冲抵主持人所说的价值。

杨宪益如此,并非故作谦虚,因为这与他平时的一贯为人相合。

那天毛泽东接见他们,跟每个人握手。轮到杨宪益时,周恩来给毛泽东介绍说,杨宪益同志译过《楚辞》。毛泽东于是问他:

“《楚辞》能翻译吗?”

“主席,什么东西都可以翻译,《楚辞》也不例外。”杨宪益不假思索地答道。

也许是因为那天的场合不容许字斟句酌,杨宪益的回答委实有些轻率。毛泽东所言,并非一般询问,而是有所指的疑问;也并不是问两种以上语言能否相互转换,而是对翻译究竟能否将中国古籍经典的精髓准确地转达表示怀疑。

这原来不只是学术上的一个复杂的问题,比如就有人认为诗歌是不能翻译的;钱钟书的侄子、翻译家钱佼汝却又认为诗歌可以翻译,难以翻译的是散文等等。事实上毛泽东抛给杨宪益的,是一个难题,而杨宪益当时未能“深刻领会”毛泽东的意思,所以只从一般技术的层面上作了简单的回答。

杨宪益的回答自然不能使毛泽东满意,他听了杨宪益的话后,“笑了笑,想了想,没有再说话。”给杨宪益的感觉是毛泽东好像想跟他“辩论一下”。

杨宪益的回答,虽然在当时是脱口而出,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但实际上,却也是他对翻译看法的真实反映。换句话说,在中外翻译问题上,具体到《楚辞》,毛泽东认为译不了,杨宪益认为能译,反映了两种“翻译观”。

虽然事后杨宪益对毛泽东的问题有所思考,也觉得毛泽东的话“有他一定的道理”,即“你可以说这个东西,谁也翻不好,没法儿翻”。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即“也可以说没有东西不能翻。”他认为两种观点各有各的道理,“两种都可以说。”

杨宪益不大接受人们将翻译当作一门科学,他只将它视为一种艺术,或是一技巧。

对于翻译,杨宪益还有“模仿说”:如果把原著比作一件艺术品,那么译作就是一件仿品。仿品水平有高低之分,当然永远不可能与被仿品完全一样。

杨宪益之所以用简单的方式回答毛泽东,并不完全是当时仓促,实乃杨宪益本即不愿将译事复杂化,而主张简单地看问题。在他见毛泽东半个世纪后,他的这一观点仍然未有改变,说到翻译,他认为“无非是把一部作品从某一种文字翻译到第二种文字,就是这么回事。”

杨宪益如此看待翻译,他的意思并不是说翻译是件可以马虎从事的事情,而只是不愿把它说得过重。在这方面,梁实秋似乎比他走得更远。梁实秋在国立编译馆时期给杨宪益留下的深刻印象是:

“他并没有把学术工作当成一回事。他翻译一部莎士比亚的剧本只要十天工夫,译成后对手稿再也不重新读一遍。”即使这样,可能也不能说梁实秋马虎,所以杨宪益给他的评语是八个字:“才华横溢,非常机敏。”在这个方面,可以看到一点他与杨宪益身上共同的东西,诸如聪明过人、思维敏捷、才子气,还有一点点恃才傲物。

1955年,外文出版社改为外文出版局,《中国文学》杂志也归属外文局,杨宪益夫妇到杂志社工作。外文局在百万庄新建了专家楼,杨宪益一家人由东城区的南河沿迁到西城区的百万庄。百万庄当时地处西郊,那一带多是荒地,坟很多,并无确定的地名,顺口就叫百万坟,后来逃荒的人在坟岗上搭建窝棚,形成小村庄,被城里人称为百庄子。随着城市建设,定下地名叫百万庄。

同类推荐
  •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记录的是毛泽东在1936年至1946年之间的外交活动。严格地讲,毛泽东在此期间的外交活动只能算是一种“民间外交”。
  • 死亡密码

    死亡密码

    他们是世界近现代政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特出的人生经历,使人们对其死亡的原因也更加关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编著的死亡密码通过解密档案和对历史线索的再梳理,与亲历者和专家学者们一起探究他们的死亡真相。破译历史密码,还原历史真相。不论是革命领袖,抑或是大国政要,还是敌对阵营里的头面人物、政要、间谍,从他们的身上以及围绕着他们发生的一切,会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政治斗争的严酷,以及人生命运的多变。
  • 绘画天才:毕加索

    绘画天才:毕加索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惊天动地的“两弹”元勋

    惊天动地的“两弹”元勋

    这是一部描写我国“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的报告文学。作者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文笔,详细记叙了最有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与实验原子核物理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王淦昌默默负重、妙趣横生而又惊天动地的一生。书中通过大量感人故事,歌颂了这位高尚品格、一生三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为了祖国科技的强大愿以身许国、隐姓埋名、在默默无闻中与辐射做着生死较量、无私奉献、胸怀坦荡、科学求实的大科学家。
  • 名人传记丛书:莎士比亚

    名人传记丛书:莎士比亚

    名人传记丛书——莎士比亚——不是每个作家都叫莎“翁”:“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毓老师讲学记

    毓老师讲学记

    许仁图编著的《毓老师讲学记》乃总结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在台六十多年来书院讲学之集大成之作,首次向读者阐述毓老的讲学,其拯世真文和不传之秘开启了中华文化的又一村。毓老读书百年,读出了活学问;教学六十余年,讲的都是实学。毓老之学重实用,实用当然要易知易行,讲学要讲到听者能懂。他说:向学子讲学,不是大师;跟老百姓讲学,才是大师。毓老讲学一贯遵循依经解经的方法,学宗孔子,接棒熊十力,讲述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智慧,用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仅历久弥新,而且玉润珠圆。毓老用其饱经世患的生命,启迪众多学子无尽的智慧。他强调,智慧无古今,要古为今用,我们读古书为的是存智慧,不要为古人化妆。
  • 遇见,顾先生

    遇见,顾先生

    花瓶大明星霓裳从三十岁失败的人生中跳楼自杀了,也许是老天眷顾,让她重生到了她十六岁时期。霓裳不想再做一个花瓶,她想做一个有实力的演员,认真学习成为女学霸,刻苦训练跳舞,唱歌,脚踏实地,拍好每个作品,一步一步凭借自己的实力向王座靠近。正当霓裳努力的时候却不料和一个人发生了碰撞,每次胃疼时,门外总会多了一碗粥,每次受伤时,伤口总是痊愈很快……直到她被他堵截在门口,“你不能和其他人有任何绯闻,你只能是我的……”霓裳嘴角勾起一丝笑容,“我的鱼儿终于出现了……”
  • 韶华流年不负卿

    韶华流年不负卿

    灼灼韶华,不负流年。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古风短篇小故事合集,甜虐适宜。千言万语其实不过一句我喜欢你
  • 斗罗之异数

    斗罗之异数

    地球青年意外身死,转世投胎又恰逢大神打架,轮回池破碎,自混沌中走一遭后降临斗罗大陆……
  • 思想中国:法的精神

    思想中国:法的精神

    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国家图书馆华睿讲堂精华!这是一个高级研讨会,不同于辩论会,既不是简单的争论,也不是简单的批评和质询。而是深入的研讨。在这个共同探讨之中,通过一个长时间的积累,使我们的社会科学能够对中国的社会发展稍微起到一点儿作用。这也是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学术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大学能够让这些终生处于思想悬置状态的老怪物处在年轻学生中间,一起交流和共鸣,创造一些人类的新知识;而这些知识还需要通过更大的渠道、更多的媒介向社会传播。
  • 重生晚照残

    重生晚照残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皇后重生后与曾经死对头小叔子的故事。开国元后,聪慧无双可惜算尽计谋算不到人心,死而重生,曾经一国之后竟被强娶?荒唐王爷,叔嫂偏是死敌,世事轮回岂料再见有期?一国之君,负情背义只为千秋霸业,确不言悔意?
  • 禽星易见

    禽星易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程序员在二次元

    程序员在二次元

    加班赶项目的他,一觉醒来,世界线发生了变动。这里跟上个世界似是而非,唯一拥有巨大不同的,是娱乐领域。三大民工漫依然健在,但却没了一些有趣的轻小说;动漫领域在大师辈出之后依旧陷入废萌怪圈,少了一点振聋发聩的经典;游戏界依旧是那几座大山,只是有些作品不复存在……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是诸多可爱的女孩儿。土间埋:欧尼酱~快来陪我玩游戏啦~加藤惠:姜君,这个BUG是怎么回事?霞之丘诗羽:你以为你在跟谁说话呢!英梨梨:哈?未成年人并没有被禁止画这个吧?μ's:煜君你可是我们的第十人哟!HTT:呐呐~你要不要加入我们的乐队啊?椎名真白:请教我恋爱。……话痨作者,慢热作品,以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心理罪秘档之诡案缉凶

    心理罪秘档之诡案缉凶

    “我”乘坐出租车回家,出租车司机深夜被人割头。带有我指纹的凶器和血衣却被发现在我家中。随着案情的深入,受害者的不断增加,凶手的作案方式越来越诡异。但似乎每一桩凶案,凶手都按我的思路和想法去杀人,而且每一个案发现场都有我的踪迹,凶手还将分尸后的残肢定时寄送给我。凶手这个变态!为何要如此折磨”我”?!